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高考議論文(15篇)

高考議論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議論文(15篇)

高考議論文1

爲夢做些什麼,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人說過,夢是心靈鏡子,它會在每時每刻映照出心靈最深處的情緒與期望——題記夢,插上了一雙翅膀,就是想,想安上了一個期望,就是夢。在沉睡的某個黑夜,夜,依舊那麼的靜,美夢伴隨我們入睡,一切都是那麼安然。在失眠的某個黑夜,夜,依舊是那麼荒涼,噩夢的陪伴,使黎明是如此的遙遠。

黎明的來臨,心中帶着僥倖與恐懼或不捨與期望,忙碌的進行着一切的工作,讓所有的一切遺忘昨日那個夢。昨日的那個夢,在今日的夜晚又再次衝上了心頭,夢中的你看着別人的成功之路,自己內心也隱約有些焦急。昨日的那個噩耗,在今日有再次衝上了心靈,夢中的我,失去了所有,遺忘了一切,自己內心難免有些不安。

是不是?我應該爲他日的那個夢做些改變了。我不願永遠都沉浸在夢中,夢的不安與焦急中。既然心動了,那麼就去勇敢的插上一雙翅膀。既然不安了,那麼就賜予噩耗一個期望。又何必淪陷於自己的幻象之中,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它讓你去關注別人,也是在希望你關注自己。不應該在情緒的抉擇中,進行徘徊。不應該在殘敗的環境中,抉擇猶豫。心裏的想象與抉擇,真的會快樂嗎?不要在猶豫了,爲所謂的夢而改變!

將內心的焦慮與恐懼轉化爲前行的動力,堅持不懈的原因。給自己一雙翅膀,給自己一份期盼。在佈滿迷霧與陷阱的空中,樂觀而卑微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高考議論文2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盪的黃河開始,便扎植於我們的心田,鐫刻於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那元宵佳節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絢爛壯美。把文化作爲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着哀怨與愁緒,文化,也瀰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轉於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間淨化內心的污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合在一起,便成爲了文化的載體,寄予着心靈的世界,承載厚重的文化。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淨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着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着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着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着美的神經。中國畫中的水淡雲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爲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體,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斂,那筆鋒迴轉之間亦彰顯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瀾,亦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文化之美常浮蕩於我心間。那裏有軒榭廊道,那裏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裏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願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點評:

1、怎樣才能享受文化之繁華?自然是將文化作爲一生的行囊。文章用豐厚的歷史底蘊引出文化之是生命的行囊,然後在音樂、美術、書法、詩詞、建築、戲曲、服飾等之間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內容,寫出了它們對生命的意義。最後兩段點題,照應題目。

2、文采飛揚。文章一開篇就是詩意盎然的呈現,後面寫音樂,美術、書法,無論是人物,還是藝術的表達,都充滿詩情畫意。在句式上,整散結合,語言鏗鏘有力,古色古香。

高考議論文3

哲學家說過:人是世界的靈魂,自己是人的生命的體現者。文學家說過:人是闌珊的燈火,自己是人的夢想的實現者。

大千世界,人充斥着它的角角落落。我是多麼的渺小啊!然而,在渺小中我窺視到了我的偉大。我是一支小小的火柴,可以照亮心靈的天空;我是一片嫩綠的新葉,可以傾倒多情的季節;我是一朵潔白的浪花,可以飛測博大的海洋。我還是我,我無法去申審視自己。我不知道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

我總是在猶豫中徘徊。然而卻由此想到一些事情,譬如某種襟懷和精神。於是,我重翻“人生歷程”,如吹皺春池,漣漪四起。

在《橡膠樹下》我讀懂了舒亭甘願做橡膠樹下的木棉的執著。在《蜀道難》中我讀懂了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憤世疾俗。在《交響曲》中我讀懂了貝多芬琴架上飄出的鏗鏘有力的人生激情。

合上厚厚的書本,仰望蒼穹,星光穿越數萬年的距離投射進彌望者的視野,心潮起伏中,我似乎感覺到在先人們一次次演繹人生境界中透露出的精神積澱亦越過茫茫歷史長空,匯聚在夜幕之上照耀着我們。我重新走向現實生活。用微笑溫暖世界,因爲李素麗在這樣做着,因爲希望工程在提倡着啊!世界,我需要擁抱你。

而如今,年代被歷史的潮水淹沒了,史料覆蓋上青苔。走進複雜的社會。人生髮生了扭曲——或懾於權勢,或媚於孔方,或囿於圈子,或限於眼光,於是,美麗的心靈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但,閱盡古今,真理告訴我們,這只是少數迷途羔羊。多數還是踏實的邁向遠方。有“見”之纔多乎亦哉。他們的可貴之處就是錢潮拍岸,我自笑傲人生想到這些,我心田由一些舒緩。因爲世界是美麗,人生境界是高尚的。我怎摸不笑隊人生。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此爲吾座佑銘,我仰望珠穆拉瑪峯的雄偉壯麗,恍惚中,我看到峯巔金光閃閃。那是我人生最高境界啊!

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執著,趁着青春的夢想,讓我心飛揚。

在下一個清晨來臨,燕生呢喃之前,打開天窗,你可聽到松濤中蟬兒鳴叫的聲響。那便是我,一夜長大的鳴叫。

高考議論文4

中國是個人情大國,除原有的宗族關係之外,又重新發展了諸如情同手足、親如兄弟之類的新感情。在處理各類事務中,喜歡拉關係找後門、找熟人等等,彷彿這樣做才能萬無一失,如同上了保險一樣。

我們不能否定這樣做帶來的好處,但靠感情的親疏來處理事務和認識事情,是否片面了些,豈不知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會得不償失,會矇蔽我們看待事物真實一面的雙眼!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寓言,說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東西。自己的兒子與鄰居說同樣的話,而宋人對此卻做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論斷,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禍。鄰人出於好心卻被認作賊,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緣關係,宋人做此論斷不但會傷了鄰里關係,而且會有真賊逍遙法外,而他丟失的東西也不可能失而復得,片面地強調感情親疏與事情發展的緊密聯繫,畢竟會使我們走進某些誤區,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誠然與你關係親密的人值得信賴,可以給予你幫助,但與你疏遠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會陷你於不義,想加害於你,成爲被懷疑、被仇視的對象嗎?有一句老話:"世上總歸是好人多。"在你處於困難的泥淖不能自拔,當你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無法突圍,當你徘徊於迷途之中不能前進時,也許有些與你平時親如手足的人只會觀望,而許多好心的陌生人會交給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當官時門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臺後門可羅雀,"人走茶涼"的話並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當做你惟一的籌碼,信賴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視每一個你不認識或疏遠的人,從而你便收穫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來並非熟人才能把事情辦得如此之好,並非手足才能給你親人般的關懷,也並非親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賴。

不要總以審視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籌碼都正在感情的親疏關係上,畢竟感情不是我們認識事情,處理事情的保險繩。

感情不是惟一籌碼。

高考議論文5

面朝黃土,他扛起了一個家,而今花白了發,他依然健朗,只因拄着心靈的柺杖。

——題記

黑色的外殼,機身寬而稍薄,超大的矩形屏幕,約莫指甲蓋大小的按鍵。

這是一臺手機,一臺“老人機”。此刻的它正被老人握在手裏,粗糙的指腹輕輕摩挲着機身,溫柔而纏綿。老人在等待着什麼,在這等待的過程中,他可以慢慢地,回憶些什麼。

那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年頭,別說手機了,連電話都沒有。唯一的通信方式便是寫信。一筆一劃的思念,一字一句的關心,被裝進一個簡易的信封裏,貼上八分的郵票,寄往未知的遠方。

信是寄出了,卻不一定到得了遊子手中,有那麼幾年,與在外打工的女兒失去了聯絡,也不知多少次含了淚,怔怔地望着被退回的信。寄不出,只能等女兒寄來。白日裏總有幹不完的農活,便時常趁夜往村頭跑,只盼得女兒的信已經送到了村長家。山裏不比平原,家家戶戶都散落在大山裏,一個來回,少說也得兩個小時。去時傍着夕陽,心中急切,三步並作兩步,可臨近村頭,望着村長屋裏的燈光,又躑躅起來。去得多了,村長早曉得他的來意,看着他三天兩頭跑,信卻沒有消息,心裏也不是個滋味。村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是常事,這樣的擔憂,村長也深有體會,看他這般,竟是連安慰的話都說不出口。而他一見村長的神色,便知道希望再次落空。回時步子明顯慢了下來,幾步一回頭,明知夜裏不可能有郵遞員送信,卻還是忍不住期待。漸漸遠了人家,獨行於寂寂山林中,看一輪殘月鎖一汪憂愁思念在渾濁的眼中。

可縱是又的失望,他也不曾想過放棄。只要有那個盼頭在,只要拄着心靈的柺杖,多走幾趟夜路又何妨?只是那心裏的思念與牽掛,支撐着他,也折磨着他。

後來終於有了電話。紅色的固定電話,被放在那臺老舊的黑白電視機旁,正對着窗,信號時有時無。沒有來電顯示,白天外出幹活的他們,也不知孩子們究竟有沒有來過電話,有沒有什麼急事。便只好在夜裏等。他和老伴怕因爲耳朵不好使,漏聽了鈴聲,索性端了飯菜在房裏吃。一擡頭,便看見那電話安安靜靜蜷在那一隅。吃完飯,兩人便守在電視機旁,說是看電視,心卻系在那紅色物什上。有時這一等,便是幾個鐘頭。他們習慣早睡,卻也非等到熬不住了,纔想着自己給孩子打去。一再起身,胡亂換了幾次頻道,才終於拿起了話筒。剛按下幾個鍵,又猶豫了,放下聽筒,回頭與昏昏欲睡的老伴商量着要再等一會兒。雖說孩子們說是不會妨礙,他卻始終擔心會打擾他們工作。直至熟悉的鈴聲響起,精神一震,忙接起電話。如此,這一夜才睡得安穩。

也就是三年前吧,女兒給他買了一臺諾基亞手機。初時不會使用,眼見着有電話打進,不是忘了按接聽,就是錯按了掛斷,對着手機說了半天,也不見得那頭有反應。好不容易學會了,便天天手機不離身。去山裏幹活也帶着,卻又怕摔了,小心翼翼地揣在上衣口袋裏,時不時掏出來瞅一眼。天熱,小心地將外套往樹枝上掛着。正幹着活,忽覺鈴聲響起,可手中或砍或鋸,不好立刻放下,只得一邊加快了手中動作,一邊側目往樹枝那邊望去,留心聽着,只盼得它響得久一點。那鈴聲卻偏不如人願,時斷時續,若有若無。待放下活計,胡亂在衣服上抹淨了手,徑直往樹下去。取了外套掏出手機,一看,哪有什麼未接來電?原是太過緊張,聽差了。其實孩子們也忙,不可能天天打電話,可他是生怕了錯過哪怕一通電話。

老人機則是今年換上的。他無意間向女兒提起過手機屏幕太小,看不清楚,怎想女兒回家時便給他帶了一臺老人機。寬大的屏幕,大號的字體,操作簡單,還有語音短信。這樣一個什物握在手裏,總覺得有一股子暖意。

這樣一個小東西,竟能傳來千里之外的聲音,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它真真實實地爲他支撐起一片天,支撐起思念,讓他能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享受到天倫之樂……

灰暗的屏幕忽然亮了起來,熟悉的鈴聲響起。老人機震動着,喚回老人飄遠的思緒。略一低頭,他清楚的看見屏幕上顯示着“孫女”的字樣,熟練地按下了接聽鍵。

那頭,歡快的聲音傳來:

“爺爺,我們回來過中秋,給您和奶奶帶了月餅……”

……

老人悠閒地躺在老藤椅上,嘴角上翹,月光灑下,照亮了他眼中那溢滿了的幸福和滿足。

再過得兩日,月,就圓了……

高考議論文6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每天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可既然是生活、學習和工作,那麼總會有一些小波瀾、小浪花。在這種情況下,井井計較會讓自己的日子陰暗乏味,可寬容卻能每天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充滿陽光。

首先,我們應學會不在意,因爲不在意是大度與寬容。我們做事都要用到一個“別”字。別去鑽牛角尖,別太耍面子,別事事校真,“小心眼”,別把那些微不足道,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的得失,別爲點小事而着急上火,別爲點小事而着急上火,別那麼多愁善感總是曲解別人的意思,也別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顧影自憐。

法國詩人普希金說過:“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事情不是有很多嗎?我媽媽的心靈比天空更寬更廣,每當我一次次犯錯,一次次的讓媽媽生氣時,媽媽總是對我說:“看我不打你。”但是媽媽有哪一次是真正的打過我,媽媽總是要說:“以後的路,就要你一個人走了,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不然,就沒有人能管你了。”以前我很討厭媽媽的嘮叨,但是明白了媽媽對我的寬容之後,我更愛她了。

不僅僅只有人具有寬容之心,連動物都懂得什麼是寬容,狼和羊是天敵,狼是兇殘的,羊是乖巧的,但是老羊卻能用自己的奶水去餵養沒有親人的小狼崽。

現在我懂得了許多,寬容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友誼的橋樑,是建築的根基,是堅冰的熔點,是理想裏的一朵白雲,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是感情裏的一支勁歌,是奮鬥中的一葉風帆,同時也是一種美德。

學會寬容,寬容會幫助我們創造金色的人生。

高考議論文7

這個不大的鎮子上面有幾十戶人家,小劉就是這個鎮子的人,前些年小劉的父親因爲外出打工遭遇車禍,家裏邊只剩下他和年老的母親相依爲命,日子過得很是艱苦。這天,小劉照常把自己的舊三輪車開出來,然後蹬到大街上,小劉前些天從外面的一個師傅手裏學了理髮的本領,這不剛開業沒幾天。小劉每天都很準時,有人來了就給別人理髮,沒人來了就坐在三輪車上,看着一本很舊的書,或者到別的店鋪裏看別人打牌,下棋。一天天的過日子。

小劉眼看着到了中午,頭頂的太陽火辣辣的照在他的身上,他感覺皮都要脫了好幾層,再看看四周,沒有一個人像是要理髮,於是小劉就把三輪車停到一顆大樹腳下,拿着一個扇子給自己扇涼快。就在這時,一個像是外地來的中年人,也到大樹底下來乘涼,然後還掏出手機在哪裏聊天。小劉看見那人手裏面的手機,不認識什麼牌子的,就知道上面畫了一個蘋果,於是心裏面想到,這年代,蘋果都出名了。中年人休息了一會兒走了,小劉看見那人走了大概五十米的距離,打開一輛小的門,然後走了,小劉羨慕的撇了撇嘴,心想,啥時候我也能開那種小車,用那種大屏的手機。 時間就這麼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頭頂的太陽也快要下山了,小劉看見鎮上下班的人多了,便把三輪車往路中央挪了挪。這一挪不要緊,把小劉驚呆了,因爲小劉看見了一個錢包,灰色的,跟大樹的葉子顏色很像,所以小劉在剛剛沒注意。小劉四周看了看,沒人注意到這裏,於是快步走了過去,順勢撿起錢包,裏面還鼓鼓的。

小劉心裏面七上八下的,很是激動,於是就把三輪車開到了樹林裏,確認四周沒人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錢包,仔細的打量着。錢包做工很精細,小劉發現上面印着幾個不認識的字,接下來小劉更吃驚了,錢包裏面大概有二十幾張百元大鈔,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卡,包括身份證,身份證他曉得,他自己也有一張,當初爲了辦身份證,她跟着母親跑了很遠呢。 問題就出來了,這錢自己是該還回去,還是自己留着,要知道小劉一天生意好的時候也就掙個二三十塊,說實話他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錢還是很吃驚的,這些錢不僅能讓她和母親在幾年裏不愁吃,還能讓自己去發展別的。但是這是別人的錢啊,矛盾的心裏一直在小劉心裏打鼓。 掙扎徘徊了一會兒,小劉想起母親說的話,再窮,都要有志氣,都要講良心。於是小劉咬了咬牙,等着三輪車回到了大樹底下,他準備就在哪裏等待那個中年人來取,要是實在沒來,那他就再把錢收着。 天色很快暗了下來,人們都漸漸的回家了,有的人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都這麼晚了,誰還會理髮啊。小劉摸了摸自己飢餓的肚子,心想,你要是真的不來,那我可就不客氣了。“嘟嘟,”前面的路上亮起了燈光,小劉的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又變成失望,是一輛貨車,不是那個中年人的。小劉靠在自己的車上面,感覺瞌睡都要出來了。 ”哎,算了。“小劉實在等不下去了,加上家裏還有母親等着自己回家,小劉收拾了一下,準備起身回家,就在這時,一部眼熟的轎車開進了小劉的視線,這不就是那個中年人的嗎,小劉急忙停下身,等待着進一步的確認。

車門打開了,是哪個中年人,他一下車就打開了手電筒,在大樹底下找着什麼。小劉急忙跑過去把錢包遞給了那個中年人。中年人接過錢包,清點了一下,然後微笑着看着小劉,用外地話跟小劉道謝,說:”小夥子,謝謝你啊,你有工作嗎,沒有的話來我廠裏上班吧,我一個月給你三千。“小劉開心了笑了。

幾年過後,一輛轎車停在了大樹底下,車上走下來一個帥氣的小夥,穿着西裝,蹬着皮鞋。仔細一看,那不就是當年理髮的小劉嘛。

高考議論文8

有人說:“最沉重的負擔把我們壓得越貼進大地,我們就越能真實得感受生活”。的確如此,一隻桶只有在負重的時候,才能經得住風雨的洗禮。人也如此,只有在負重的情況下才能走得更遠。

回憶那個風雪交加,斷食短糧的地方,一個頭發蒼白手持漢節的老人,在一羣羊的圍繞下艱難的前行。但他不倒!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支撐着他:“我是大漢了民,我要回報聖恩”於是面對衛律的勸告降,他破口大罵,面對李陵的勸說他堅定不移。他,便是那個用19年的熱血青春換大漢尊嚴的蘇武。試問一個人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19年毅立不倒,原因爲何!那原因只有一個:他心中有一個信念。那是一種神聖的信仰,那是大漢賜予他的重量。是忠壓着他,是義撐着他,於是,他一路,負重前行,讓蘇武這個名字永垂史冊。

劉翔,這個歷經幾漲幾落的運動員也是一個能負擔得起重量的人。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曾因一枚金牌而讓全中國的人沸騰喝彩,北京奧運會上卻因報病下賽而讓全國人失望。一漲一落,不知這個年輕人默默負擔了多少,一喜一悲,不知這個年輕人隱藏了多少辛酸苦淚。但他堅持下來了,一路負重,也一路前行。終於在國際比賽中劉翔又光芒萬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劉翔是一個抵住壓力,是一個能負重前行的人!

我很喜歡當前十分流行的一句廣告語:“有壓力,不減動力。”而當紅小生文章就憑自己的努力以壓力中快速成長。剛出道的文章並不受歡迎。甚至還被導演定爲長像普通難成大器。但他卻硬是咬着牙挺過來了。從》奮鬥》到《蝸居》,從《雪豹》到《海洋天堂》,再到近日熱播的《裸婚時代》,現在的文章近乎成了收視長紅的保證,而對一路走過的艱辛,文章只說:“我有家要養,有孩子要養,我必須得努力工作,我的讓家人們瞧得起我。就是這樣。,一路前行,把負擔當動力,他成功了。

人生道路,難免遇到些艱難險阻,聰明人變壓力爲動力,負重前行。愚蠢的人被壓力壓倒,再也爬不起來。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往往只看到它花七時的驚豔無涯,但那早已浸透了汗水的根卻沒人看到。花猶如此,人不也一樣嗎?當我們面對生活與學悅的雙重壓力時不要害怕,不要抱怨,要知道成功的人都是從暴風驟雨中走出的人。

負重前行,才能走得更遠!

高考議論文9

可能由於生活在農村吧,小時候父母的關愛也還算平常,所以以前每次閱讀有關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過分溺愛之類的批判文章,也總覺得那離我太遠,而且竟也覺得沒什麼。

後來讀高中了,寄宿在離學校不遠的一處人家,那家人還算敦厚熱情,其中有個約六、七歲的小女兒,全家人幾乎視其爲掌中寶,然而其中的苦楚也是道不盡的,至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是這麼認爲的。

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怎麼說也能幫父母掃掃地,洗洗碗,偶爾還喂喂豬。而我們這個小公主呢?連盛飯這類小事也得奶奶擔着,甚至還要讓奶奶給一口一口地喂。有時奶奶一點不順她的意,她便大吵大鬧,而且還污言穢語,可那老人家呢?什麼都依着她,偶爾的打罵也是不疼不癢。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現實中還有如此滑稽的一幕。全家人都圍着小公主轉,要吃麪包,爺爺便表現出身先士卒的大氣,我去買,說着便衝出去,那身子骨還真一點也不服老!要吃蘋果,奶奶立馬給撥,後來又改要吃炒飯,母親二話沒說,便奔向廚房。等等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笑在心裏。

但是這一幕幕情景不得不讓我深思,咀嚼。小小年紀便污言穢語,而且對象還是疼愛自己的奶奶,實在令人憤怒!然而退一步想,小公主如此另類的言行難道是憑空而來的嗎!家長在這方面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公主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我不知道家長的溺愛最終將把她引向一條什麼樣的路。當然,畢竟人事無常,世事難料,我對小公主的未來也不敢妄加任何悲觀的批判。但是家長的溺愛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確確實實是不容忽視的。現如今,隨着計劃生育的推廣,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家長過分的溺愛也幾乎成了中國家庭的一種通病;其顯現出來的一系列的問題也越來越爲社會所關注。

我畢竟還是個學生,所以對很多家長的心態表示不解,難道處處依着孩子,順着孩子,實行一切包辦制就是所謂的關愛嗎?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真正靜下心來思考過這個問題。現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已是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究其緣由,除了如今物質生活提高了,孩子苦難的際遇也少了外,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於父母的過分溺愛。試問,成天浸泡在蜜糖裏,像躲在窩裏的小鳥,經受不到半點風雨的洗禮,又怎麼能練硬自己的翅膀,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並不意味着一味地給予,一味地放縱。我覺得作爲父母都應該有一點的自省,與其庸俗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倒不如想想如何爲孩子創造一絲鍛鍊自我的機會。

高考議論文10

“享受”在漢語詞典裏的意思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得到滿足。

懶惰的人貪圖享受,忘記了“生活壓力”是什麼?統治者享受權利,有人利用權力辦實事,還有人卻濫用權力。老百姓可以享受公費醫療,在看病的方面也方便了不少。

有人說:“人生下來就是吃苦的。”

而我認爲,還不僅僅是這樣,在人的這一生當中,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在一個孩子呱呱墜地時,他就註定要吃苦。從開始學走路,甚至不知道摔了多少跟頭才能穩穩的走下去。

例如,現在的幼兒園升小學,小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就要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升入小學,而此時從這裏他們就要開始吃學業負重的”苦”。

當然,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想獲得更好更多的知識;如果你想以後高人一等;如果你想以後過上輕鬆舒適的生活。你就必須“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這就好比每年的高考狀元。同樣是高中生,在高中的這三年裏,他們珍惜每一分鐘看書做題。在經過長期的堅持下,他們獲得了這一榮譽稱號--狀元。所以,他們享受着這一稱號帶來的自豪感,他們享受着經過汗水拼搏後得到的喜悅。

但也有不少人認爲,人首先要懂得“享受”,其次要學會“享受”,最後要去“享受”。

可是他們爲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在我個人看來,這部分人產生這種想法有兩種可能。第一,他們已經有能力工作並且掙許多錢,在物質上,他們已經什麼都不缺了。他們更多的需求是要在精神層次上得到享受。第二,他們在事業或者其他方面不如意,但他們在家庭上和和睦睦,在精神方面有了充分享受。這是一些人怎麼都沒有的。唯獨缺的是就是物質上的東西,所以他們要去追求,要去“享受”。

當我們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通過汗水的拼搏和長期的努力而獲得的成就。不管從哪一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要在心靈上,物質上都得到了享受,不是嗎?

所以你要清楚的明白,“享受”是先有“受苦”後有“享樂”。當你做到這一點時,你就已經真正的做到“享受”了。

高考議論文11

寫作步驟:

“總——分——總”式,這是總分式的完整式。這類文章往往在序論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論點,而在本論部分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基本上是橫向展開的分論點,一一進行論證,最後在結論部分加以歸納、總結和必要的引申。簡言之,即是“提出論點——用論據證實論點——做出結論”。

例文

詩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乎靜的生活裏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並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紮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世之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一刻不停去奮鬥,直至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田。

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語》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略”。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泰戈爾曾說:“我詩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纔會奮力去追詩意的天堂。詩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個理想,不論它是黯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若無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開出絢爛,夏日的星辰如何閃爍銀輝,人生之路,如何揚帆起航,衝得一片詩情到碧霄?

奮鬥。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鳳棲梧》中訴說對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詩意,等待奮鬥去實現理想。現世中,詩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奮鬥的斧劈開理想的石,捲起千層浪來比萬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穩紮穩打,步步爲營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爲象郡,奮鬥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於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奮鬥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豔陽天。這等人生,誰人敢說不詩意?!

收穫。是第三層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鬥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穫的季節。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穫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穫,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穫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穫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後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收穫,是收穫理想,收穫奮鬥,收穫一段詩意的人生。

我們的生活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鬥讓它真實,收穫讓它有一片金黃的款款詩意。

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把生活活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鬥,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穫!

高考議論文12

時代讓競爭成爲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我們可以用雙贏的智慧削去競爭的鋒芒,微笑競爭,攜手同行。

海爾集團“真誠到永遠”的承諾,羣雄逐鹿的中國家電握手的峯會,讓我們明白,競爭不一定是弱肉強食,帶着淋漓的鮮血。運用雙贏的智慧,微笑着競爭,攜手同行,競爭可以如一條小溪,涓涓而來去。

競爭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

美國著名拳擊手傑克每次比賽前都要做一次祈禱,朋友問道:“你在祈禱自己打贏嗎?”“不”傑克說道,“我只是祈求上帝讓我們打得漂漂亮亮的,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最好誰都不要受傷。”

傑克的話中滲透着雙贏的智慧。雙贏小到個人領域,就是用美德爲競爭鑲邊着色,讓折射的陽光照亮攜手同行的路程,讓競爭在微笑中把心靈放鬆,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人與人關愛和睦,誠實守信中描繪出一幅和諧的生動圖景。

競爭在合作的懷抱裏微笑。

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緊密聯繫到了一個地球村中。競爭不可避免,合作亦是時代的呼喚!

中法互辦文化年,雙方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文化合作。法國的高級時裝、烹飪技術、高檔化妝品流動成中國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的唐裝,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活躍在法國炫目的舞臺上。聆聽遠古駝鈴聲聲,羅馬貴族穿上錦絲的歡笑,喜看中法互辦文化年,“以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美美大同”。雙方在競爭中摻入了合作的油彩,讓雙贏成爲畫幅上最爲亮麗的一筆。

我們明白,合作可以成爲競爭的主旋律,和諧已成爲時代的最強音。在真誠的微笑中,互相幫助,互相提高,讓別人的長處彌補我們的短處,讓我們的長處“承託”別人的短處,讓彼此都獲益處,讓彼此攜手同行。

微笑競爭,攜手同行!我們在欣慰法國申奧失敗,卻打出“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橫幅時,也不無痛心於日本竟因爲中國女排勝利,而在轉播時拒絕將鏡頭對準女排姑娘微笑的面龐。競爭體現着時代的特點,雙贏更是代表着一個民族的高度!

“風呼呼地吹着/月朗朗地照着/我和你奔跑在同一賽場上/我對你笑着……”

微笑競爭,攜手同行,雙贏的智慧。

高考議論文13

與人相處,倘不拘小節,或許會給人灑脫、直率、豪邁的印象。但是,一個不拘小節者,有時也可能就是不懂禮貌的人,甚至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不拘小節者,擅長我行我素或者唯我獨尊,以至於爽快之梯,有搭在別人牆上的嫌疑。

縱觀歷史,不得不承認,更多的拘小節者幹出了更大的事。

有別人在場的情況下,不要自己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腳踢什麼東西;別人講話時,不要插嘴;別人站着時,不要坐下;別人停下來時,不要自己走;和別人在一起,不要讀書或看報。如果確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請求離開;事先沒有得到允許,不要看別人的書或寫的東西;別人寫信時,也不要離得太近……這是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14歲時抄在筆記本上的部分“守則”。可以說,這都是些小節,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節,然而,華盛頓卻把它看做了成長所必須的“維生素”。假如他不拘小節,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很難想象他會把美國搞得花團錦簇。

著名的木桶理論認爲,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而小節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那塊最短的木板。春秋時的子罕以“不貪爲寶”;清朝廉卿張伯行以“取一文,我爲人不值一文”爲銘;林則徐因自己有易發怒的弱點,自書“制怒”條幅掛於中堂;煙癮特大的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堅持不抽一支菸……

一滴水見太陽,窺一斑而知全豹。小節相當於試紙,可以測出一個人的素質與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以成爲命運的偏旁部首。偉人之所以成爲偉人,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們後天的修養使然。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他們注重細枝抹節。相反,那些所謂的氣度不凡、不拘“小節”者,一不留神就因小“疵”而掩了大“玉”。

世上無小事,人間無小節。有一首外國民謠: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

可見,不拘小節,無以成大事。

高考議論文14

“攤主回家吃飯。買饃請把錢放到箱子裏。謝謝合作。買饅頭的請留錢。”鄭州市緯五路62號院熱鬧起來了,不時有陌生人來巷口打聽一位賣饅頭的老大娘。人們爭相傳議,年過七旬的張景珍賣饅頭從來不用守攤,回家吃飯休息只需把攤子一撂,顧客拿了饅頭自然留錢。“比自動售賣機還強。”5年來,買賣全憑市民自覺。

對於人們的誠信,“饅頭老太”沒有絲毫擔憂,她說:“啥時候餓了就把攤子撂這兒回家,可放心了。”她對那些想買饅頭的人和那些不買饅頭而路過小攤的人有一種充分的信任一雖然攤主不在,但買者也能夠自覺地將買饅頭的錢放到收款箱裏。小小的“無人饅頭攤”,彰顯了誠信的巨大力量和難能可貴。與此類似的還有“無人報攤”,攤主黃友翠說:“你信別人,別人也信你,不在於有人沒人,全在信義。”

放下零錢,拿走一袋饅頭或一份報紙,留下的是一份誠信。這種在“無人值守”中自覺投幣的誠信堅守,昂揚着一種向善的力量,照亮着世人的胸懷,讓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暖意,如沐春風。

妙寫人物:隨着公衆對社會誠信現狀評價的走低,由誠信缺失引發的信任危機也越來越嚴重。但是,鄭州“饅頭老太”的饅頭攤卻讓我們看到了誠信最真實的模樣。在信任遭遇危機的當下,“饅頭老太”告訴我們:仁愛與善意、信任與道德都是相互的。

素材運用:在“人人不敢扶老”的誠信缺失的社會大環境下,“饅頭老太”的堅守信義折射出我們內心深處的善。

高考議論文15

議論文寫作是高考(論壇)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頭戲。不少學生在平時已積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練筆文章也寫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時還是寫不出文字通順、條理清晰的議論文來。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對頭是其主要癥結所在。本文試圖從理清思路方面來探討加強和改進中學議論文的教學教法。

一、從確定中心論點中理清思路

確定中心論點的思路主要體現在動筆之前的構思和觀點的確立。

首先是動筆之前的構思。魯迅先生寫文章,即使是寫一篇幾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馬上攤開紙就動筆。他總要先“打腹稿”,這就是構思過程。

動筆寫文章之前,怎樣進行構思呢?

我們知道,閱讀是一個發現中心思想的過程。反過來可以發現,構思的中心環節是提煉文章的主題。而文章的主題不是主觀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過把現實生活的材料所蘊涵着的思想意義去粗取精、去僞存真開掘出來的。如魯迅的《祝福》,對於祥林嫂性格的廣泛的社會性、歷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劇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個寓意深刻的藝術構思的範例。

構思的方法,是一個“消化”材料的過程。文章的構思首先是吃透題材內容,而題材內容又來自於生活素材。因此,構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沒有活生生的材料,就無從構思。在文章構思過程中,隨着對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題思想會逐步明確。然後根據主題的需要,對材料加以整理、選擇,分出主次、真僞,進而深化主題。構思好比是設計文章的草圖,我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採用編寫提綱的方式來對文章進行構思。如命題《爲“班門弄斧”叫好》的構思提綱:

①“班門弄斧”通常是貶義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爲常人所否定。

②確立觀點:敢於在“班門”(權威)弄斧,突破常規思維,不爲傳統觀念束縛,好!

③正面論證:處女作的發表;普通人的發明創造;甚至於科學家的新發現,正是敢於在“班門”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結果。

④反面論證: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門”弄斧,“班門”永遠是至高無上的,“班門”終將消失;正如“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後浪”,長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終擺脫不了乾涸的命運。人類社會也是一樣,沒人“班門弄斧”,社會就不可能進步。

⑤總結全文: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敢於向“班門”弄斧應給予鼓勵,這樣才能與日俱新,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其次是確立觀點。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確立觀點是寫好議論文的基礎,應注重引導學生把握觀點的提煉方法。觀點的確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外,還可通過質疑、深思、聯想、想象、類比等方法來拓寬思路。如對《誠信》這一命題,首先應理解什麼是誠信(誠實、信用),接着追問人爲什麼要有誠信(立身之本),誠信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影響,以及沒有誠信對個人、社會將會產生什麼惡果,最後纔是如何落實誠信的問題。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爲:引述材料、提煉觀點、論證觀點(先正面論述,然後再反面論述)、聯繫現實、解決方案、深化觀點。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後分析“爲什麼”,接着就提出觀點,再分析論證你的觀點(可從正面、反面比較分析),接着聯繫現實,最後深化觀點。

又如引用一則材料:宋代建隆年間,有個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員,對庫存的圓木長短不齊頗爲憂慮,就上書宋太祖,請求把長圓木鋸短一些,使這些圓木長短劃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腳趾難道就沒有長短嗎?爲什麼不把長的指頭截去,使它們也長短一律呢?長的就讓它依舊長着吧,短的就讓它依舊短着吧。”如何從這則材料中引出觀點?首先引導學生對材料加以分析認識,把握住材料是確立觀點的關鍵。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長短不一,可以物盡其用。由此可聯想到人盡其才,再聯想到歷史上劉邦善用人才,然後聯想到國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國企起死回生,聯想到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及領導幹部的公開聘用等。可見,只要拓寬思路,讓思緒插上翅膀,進行聯想和想象,即可達到劉勰在《文心雕龍》裏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

二、從文章的整體佈局中構建思路

結構佈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寫作議論文應教會學生運用結構模式去強化其寫作思路。議論文的總體結構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模式有:層進式、總分式、並列式、對照式、綜合式等。

層進式(縱式結構),就是先提出問題,然後縱向思維、逐層深入論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以《話說誠信危機》爲題讓學生作文,先引導學生從社會現實入題,擺出由於價值觀念的改變,不少企業弄虛作假,造成股東對上市公司的“誠信危機”現象;然後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錢迷心竅)及危害(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影響經濟建設和社會安定穩定);再進一步闡述業績的形成一靠技術,二靠管理,否則必然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敗的道理;最後再論證創新是企業振興的靈魂……如此一層一層往深處想,學生的文章就會思路酣暢,一氣貫之。掌握這種結構形式的關鍵在於逐層深入地提出分論點,並進行分析論證,它們之間是逐層遞進的邏輯關係,後一個分論點是由前一個分論點派生出來的,論據由表及裏,由淺到深,部分之間環環相扣,共同爲中心服務。這就好比蓋房子,一層比一層高,但每一層都是建立在前一層的基礎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頂,成爲空中樓閣。

並列式和總分式(分說部分),即先提出論點,然後橫向思維,並列地從幾個方面論證。如以《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爲題作文,先引導學生針對“人不爲已,天誅地滅”的論調,總提新世紀還應提倡“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主張。然後從三個方面論述爲什麼還應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斷,一把筷子難折,團結就是力量,兼駁個人英雄主義;②1+1結果可能大於2,也可能小於2,團隊精神的極端重要性,兼駁極端個人主義(如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③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精神,兼駁“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最後總結全文:現在應是提倡“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時候了。掌握這種模式的關鍵是從並列的幾個方面多角度地觀察、分析、認識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質並列,也可按事物的特點並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對照式結構(對比式),即先提出觀點,然後反向思維,正反對比論證。如論證“不能忽視微小力量”這個論點,可先引導學生從正面舉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一顆螺絲故障,可使飛機爆炸,從而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然後再引導學生從反面論證:“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等。掌握這種結構的關鍵在於從對比中闡明主張,讓事物在比較鑑別中得到論證。

綜合式結構,即綜合運用幾個結構模式,而不是使各種結構模式截然分開。一般來說,命題作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論點、闡明道理、舉證例子、正反論證、作者建議、結論歸納。材料作文的寫作思路是根據問題提出論點、就事論事初證論點、聯想發揮深化論點、駁斥謬論強化論點、辯證分析圓融論點、提出建議落實論點、展望未來美化論點、發出號召昇華論點。

法無定法,無論哪種結構模式,都要體現創新,形式要適應議論內容的需要,決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三、從段落行文中落實思路

在確定了全文的中心論點,設計好了全文的結構思路(好比是蓋房子設計好了圖紙,形成了主體框架結構)之後,下一歩就要在整體設計的指導下分解任務,一段一段地寫,一個句羣一個句羣地寫,表達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則整篇文章就很難寫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作文常常出現文章脫節,銜接不緊的現象,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亂的一種表現。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語脈流向,使文意貫通,邏輯性強,是中學生議論文寫作思路的重要一環。

首先是段內層次的安排。寫文章時,隨着確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寫下去,它有一個先後秩序問題。這一句爲什麼要先寫,那一句爲什麼要後寫,這一層爲什麼要放在前面表達,而那一層爲什麼又必須放在後面表達,這並不是隨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順序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同學只重視全文結構的安排,卻忽視了每一段段內層次的安排,信手而寫,以致語意不連貫,表達不清楚。對這一類同學,我們特別強調了寫作時一定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和段意來安排好段內的層次和句羣的層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習慣,恰當得體。段內的層次,包括句子與句子、句子與句羣、句羣與句羣的順序安排。議論文段內層次關係,有並列、承接、轉折、因果和總分等關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結合講讀課文選出典型例子,並選用學生優秀作文的句羣、語段,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揣摸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組合順序。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單項練習,包括句羣、語段的仿寫訓練,從而培養學生行文思路暢通,達到文從字順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語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難流暢。我們採用朗讀、默讀等方法來加強語感培養,特別強調課文中規定背誦的段落,一定要熟讀成誦;同時鼓勵學生精讀一些課外的奇文美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語言訓練,通過口頭複述、口頭作文、書面作文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練習,以達到學生在表述過程中清晰、準確、系統、生動的目的。

以上,我們從構思開始,進而在確立論點、安排結構、段落行文等角度對議論文的寫作思路進行了淺層剖析。其實,議論文寫作思路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有獲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觀的構建能力,更需要微觀的精雕細琢工夫。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這個運動軌跡,同時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提高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從而打開學生思路的閘門,激活學生的寫作思路的靈感。這樣,學生就會不斷創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創新個性的議論文來。

考前必看:寫議論文怎樣分析論據

例證法是議論文寫作常用的論證方法。要想使議論文論證嚴謹有力,就必須對論據進行分析。有些同學寫的議論文,儘管論點正確、鮮明,論據也典型、可靠,但是由於在舉例之後沒有進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導致論點和論據聯繫鬆散,給人以羅列論據之感。所以,舉例之後的分析是少不得的。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分析論據的方法。

一、揭示實質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列舉出屬性相同或相關的幾個事例之後,對其進行歸納昇華,點明論據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繫,從而深化論點。如:

史學家司馬光寫《資治通鑑》花了19年,相聲藝術宗師侯寶林爲學諧語手抄一部十多萬字的《諧浪》,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27年,德國著名醫生歐立希連續試驗914次,終於研製成治療人體內錘蟲和抗螺旋體病菌的新藥——新胂凡納明。這些事例充分證明了古今中外無數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業的成功,祕訣在於他們有恆心和毅力。(考場優秀作文《恆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舉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個事例之後,點明瞭其中包含的道理,從而使中心論點“恆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論證。論據與論點聯繫緊密。

二、正反對比法

這種方法,所舉事例形成正反對照,然後加以分析,論證觀點。如:

黑格爾曾經自誇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卻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人們難以忘記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事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杆,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後的善後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裏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於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