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魯迅的議論文(精選76篇)

關於魯迅的議論文(精選7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魯迅的議論文(精選7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魯迅的議論文(精選76篇)

魯迅的議論文 篇1

二十多年前。一九六三年,我過一捻叫《攝記》的小說,發表在《人民文學》月刊上。後來還被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去了。但是,這捻小說裏有個知識性的錯誤,我在很久以後才發現。這是個描寫一位優秀教師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那位老師說了這樣一段話:“這孩子好奇心盛,勇敢,自尊心很強。同時,也頑皮,好惹事生非。對待這種孩子必須細心,就像給麥子間苗,稍一大意,就會把麥苗當雜草拔掉。”這段話有什麼錯誤呢?農村小朋友一看就會知道:麥子是不用間苗的!可是,那時我還從來沒有下過鄉,只是聽到過有“間苗”一說,就順筆寫了個“給麥子間苗”。

那年夏天,我隨北京農村文化工作隊下鄉演出。這天有個愛好文學的小夥子,特地跑到我的住處,向我指出了上述的錯誤,並建議把“給麥子間苗”改爲“給穀子間苗”。當時有位《北京口報》的記者在場,他認爲這件事很能說明“搞創作必須深入生活”的道理;經我同意後,他寫了一篇做《青年社員給作家提意見》的短文,發表在報紙上。是的。這件事的確具體地說明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同時,不是也能說明知識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嗎?伶迅先生當年在給一個叫顏黎民的文學青年的信裏,就曾經語重心長地囑咐他:“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爲這些都無足輕重,後來變得連常識也沒有,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所以希望你們不要放棄科學,一味鑽在文學裏。”

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對於小朋友們學習作文也很有指導意義。作文同樣需要知識,不光爲了不出“給麥子間苗”那樣的笑話,更重要的是爲了豐富作文材料,充實文章內容。我們寫文章,離不開社會生活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比如北京的小朋友描寫頤和園的景色吧,就得有一點關於頤和園的歷史知識,還得有一點兒關於園中各種樹木、花草以及庭院建築的知識,這樣文章才能寫得飽滿、生動,叫人愛讀。否則,你就只能“含糊寫景,空洞抒情”了!文章是表達思想的。文章內容的豐富,有賴於思想豐富,而思想豐富又有賴1—知識豐富。我希望有志於寫好作文的小朋友,首先重視起務科功課的學習;還要開闊自己的眼界,多讀點兒課外書,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方面的汲取知識,就海綿吸收水分那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2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污、苦難、彷徨與覺醒……——題記

也許,我們對魯迅的瞭解大多在於他的作品,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爲革命獻身偉大品質和崇高精神。一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國歷史上高大形象,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跡。

巴金爺爺曾經讚美魯迅“你象一個普照一切的太陽,連我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輝,你象一顆永不殞落的巨星,在暗夜裏我也見到你的光芒。中國青年不會辜負你的愛和你的期望,我也不應當辜負你。你會活下去,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中國青年的心裏,活在全中國人的心裏。”

魯迅總是活在他自己著作裏的。他寫下了很多深刻的話,也說了些過激的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聖人”,而且一輩子也沒有承認誰是“聖人”。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到他卻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戶兒”;父親久病,作爲長子的他經常奔走於當鋪與藥鋪,受盡白眼;他曾因溜進百草園翻何首烏,捉斑máo,被先生責罰;他留過學,學過醫,成績平平,棄醫從文;他思想活躍,先是進化論,繼之超人哲學,後來社會主義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近代思想快速發展的痕跡。但他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幾代中國人。他“吶喊”過,想憑一己之力,喚醒沉睡的同胞,搗毀令人窒息的“鐵屋子”;他也“彷徨”過,孤獨地在故紙堆裏抄寫古碑;他更妥協過,接受了母親“贈送”給他的“禮物”;他絕對疲憊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總之,他同普通人一樣,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對,他自己也曾說“矯枉必須過正”;他深情祝福中國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忘卻”!

不久,我學習了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從文中我懂得了魯迅先生立志救國,年輕時到日本仙台學醫,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但自從在學堂看了電影后,看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那些中國人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槍斃,還拍手歡呼的情景,魯迅先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受傷,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他發現,無論他的醫術怎樣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體,只能使國民變得強壯,但是並不能喚醒中國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給俄國人看客。因此魯迅先生認爲,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衆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他毅然選擇了放棄醫學,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從此走上了文學道路。

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勢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動蘊含着中國將要成爲自由,獨立的國家,他爲了中國,爲了民族,爲了新中國的到來,她真是費盡了心血。今天,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可惜,他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更應該汲取魯迅精神力量的領域,繼續向魯迅思想前進,迎接更多的挑戰,爲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奮鬥。

魯迅的議論文 篇3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着“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誇了,只希望着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爲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並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爲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爲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魯迅的議論文 篇4

新教材中魯迅文章被撤退,理由是內容過於深刻,不適合初中生讀。這不禁使我駭然,難道只是難理解就選擇去放棄,避而遠之?我認爲他的文章不應該被撤退。

還記得初中時初見魯迅,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書本上人們快樂的童年。那土牆下的油葫蘆,和夥伴們一起捉迷藏,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也正是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正處於少年時分的我,也和作者一樣那樣天真,那樣無邪。是魯迅的文章讓我看到了童真的自己,從此,我便對這個作家起了興趣。魯迅,原名周樹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

時光流逝,我認識了藤野先生,他一遍遍認真細心地批改作業,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師,但同時,我又看到了中國民衆麻木地目睹革命烈士們被日本人屠殺卻毫無反應的場景。文章中國人的這般麻木,讓我感受到,魯迅文章的意義似乎尚不止如此。後來他的棄醫從文,也讓我明白,原來,魯迅是個拯救國民的英雄。

後來,《孔乙己》的到來讓我徹底的震撼了。數節課的講解,讓我理解到,孔乙己真是個可悲的人。猶記得他總能在喝酒的時候給孩子們分些茴香豆,這種貧窮的人,居然還在孩子們的身上找心理慰藉,真是可憐又可悲!而魯迅寫他的目的,不正是想以孔乙己個人反映整個社會的現狀嗎?他把他自己冷靜的思考和對社會的不滿寫了出來。我終於明白,他以“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姿態正喚醒者每一箇中國人,拯救着被困在“鐵屋子”裏的“奴才”們。是他告訴我,青年人,要有愛國的熱情,要敢爲國家灑熱血!因爲魯迅,我開始懂得擔起自己的責任。

但現在魯迅的文章被撤退,試問,學生們還會如我一樣因爲魯迅的文章蛻變成全新的自己嗎?教育者們都說難理解,那學生豈不是更避而遠之?誠然,有一天魯迅的文章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裏,但我堅信,那些文章傳遞的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一直都會在。若是課本中沒有了魯迅,哪裏還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的一生如此長嘯,我們不該刪去他的文章,因爲它能讓我們學到愛國愛民,爲國爲民,他的文章能讓我們成長!

魯迅的議論文 篇5

在我開始識字的時候,我所知道姓魯的只有三個。一個是倒拔垂楊柳的梁山好漢魯智深,再一個是班門弄斧中說的那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魯班,我還模模糊糊的記得有個叫魯迅的,我只知道他的文章很難懂。上了五年級學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才覺得他充滿了正義感。從此我開始讀魯迅的文章,魯迅便在我心中樹立了高大的形象。它比魯智深還英勇,比魯班還聰明,是一個把雜文視爲匕首和刀槍,勇於跟反動派作鬥爭的偉人。

在衆多的作家羣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寫些短小的結構雜文,小說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爲他首先是位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鬥着、抗爭着,以思想作劍,寸筆爲槍,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瞭解魯迅的爲人。他敢罵,罵苟延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卑膝,貌似中庸的僞君子;他敢論,論國民衆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報敢吶喊,爲艱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閏土,爲愛四大權力壓迫的祥林嫂。他嫉惡如仇,使那些反動御用的文人們捉襟見肘,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內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消失了,又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人人內心中包含着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魯迅的議論文 篇6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一個神聖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處的神話人物一樣,在魯迅周圍始終有一種威懾的氣氛和蠻橫的力量,他是作爲一個不可言說的奇蹟存在的。

說到魯迅的精神,就是以筆爲投槍和匕首,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與之相聯的形象便是孤憤、激昂、單槍匹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明槍,身後是飛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決心以滿腔的熱血澆醒世人的決心和意志的真情流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着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對敵人堅決鬥爭的態度和對人民無限深情的真實寫照;“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名別離,”是魯迅對親情的珍愛,對殘酷的鬥爭的最清醒的認識;“忍看同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是魯迅面對敵人殘酷殺害革命青年無比仇恨的最有力的回擊……他給中國文學的大河開闢了一個新的支流,他不會因爲舊物的羈絆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藝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他都站在最前面。

他獨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無時無刻不在探求着、實踐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簡單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納在一兩千字裏,像一塊玲壠的瘦石,但永遠新鮮,永遠清晰,永遠軟中透硬,永遠厲害而不粗鄙。中國人民虔誠地崇拜着魯迅。因爲他是在國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時候挺身而出,頂天立地地站在華夏大地上的。魯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魯迅先生的精神,滲透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他偉大,他堅強!

魯迅的議論文 篇7

我喜歡魯迅,我沒有裝深沉。除了課本上的,我甚至沒怎麼看過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難理解了。一個順口溜大概已傳遍了中國的每所學校,說現在的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周樹人和文言文並列,可見其難度。

若要我說出喜歡魯迅先生理由,我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許是崇拜他的深刻見解,也許是折服於他獨到眼界,也許是驚詫於他前沿的思想領悟,也許僅僅是沉迷於課本上魯迅先生肖像那雙深邃的眼睛。

後來在語文選修課本上跟隨蕭紅的筆墨對魯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蕭紅的筆下,魯迅是一位紳士,一個溫和的大哥哥。這讓十七歲的我忍不住浮想聯翩,若我生在那個時代,真想嫁給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兒,朋友向我抱怨爲什麼魯迅的文章會被選爲必學的課文,還變態地要求背誦。我的一句話結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聲地說,我很喜歡魯迅啊。她朝向遠處的頭大弧度地轉向我,看我的眼神猶如看着一個傻子。然後我們一起沉默到上課鈴響,默默地走進教室。

朋友的反應讓我懷疑我是不是腦子壞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對魯迅先生的迷戀沒有任何消減。

隨後在同桌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許嵩,最先吸引我的並不是歌聲或嗓音,也不算曲調,而是歌詞。那是我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關於《毀人不倦》的解讀,那篇文章對我的震驚程度猶如一記炸雷,原來看似普通的歌詞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驅使我去了解許嵩其他歌的解讀,從此打開新世界……

之後的某一天,我又天馬行空,我竟然覺得魯迅先生和許嵩有相似之處,深刻的見解,獨到的眼界,溫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兩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我居然會聯繫在一起。

當然,我不會再把這種驚人的想法與朋友分享了。

魯迅的議論文 篇8

魯迅,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吧?他原名叫周樹人,是一位文學思想家。他一生以筆爲武器與敵人作鬥爭。毛主席曾評價他是偉大的無階級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還曾被譽爲民族魂,深受人民的愛戴。他爲中國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出生在很有錢的家庭裏,但卻並沒有一點少爺的架子,他還很愛寫作,曾在洋學堂讀書,又去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爲“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但是,無論他取得怎樣的成績最終還是受到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眼裏中國人都是低能兒。於是魯迅棄醫從文翻譯外國小說只賣出了幾十冊,又加上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不得不回國謀職。1918年5月用魯迅爲筆名發佈不了《狂人日記》。

魯迅其實還是一個爲自己想得少爲他人想得多的一個人。在當時的灰暗社會下,他還依然關心別人,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幫助車伕,幫助她清麗傷口後,還給他了一些錢。在魯迅得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他依舊在工作,依舊在爲社會做着貢獻。

魯迅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了萬國殯儀館的禮堂裏,許多人都來追悼她向他致敬,輓聯掛滿了整個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暗戀送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他們都懷着崇高的敬意追悼到魯迅先生。魯迅安詳的躺在那裏,有的人失聲痛哭,彷彿是他的親人一般,

魯迅他永遠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雖然我們並不能像他一樣的偉大,但是我們要好好的學習爲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

魯迅的議論文 篇9

這個星期六,因爲一場秋遊,我彷彿坐着時光機,去到了魯迅先生的青少年時代。

我們先來到了魯迅故居,這是一座有着江南水鄉特色的老屋。泛黃的白牆和開裂的窗框都在講述着一個個悠悠的故事。

在這座老屋裏,我彷彿看到了魯迅的長媽媽在臥室裏給小魯迅講故事,魯迅正用雙手託着下巴,津津有味地聽着;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在書房裏聚精會神地看書,還在書上劃呀寫呀;我彷彿還看見了魯迅拿了一張小板凳,在門口練習毛筆字,一筆一劃都是那麼工工整整……原來,這麼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要讀書、練字,也愛聽故事。

跨過幾道門檻,穿過幾間小屋,我們來到了大名鼎鼎的“三味書屋”,上了一堂私塾課。在“三味書屋”,我發現在一張桌子上刻有一個字——“早”。我心裏尋思着:爲什麼這張桌子上會刻一個字呢?疑問剛剛冒上心頭,我好像聽到魯迅笑着說:“是我刻的哦!”聽私塾先生授課,我才知道當時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有一次因爲給生病的父親送藥而上學遲到了,被先生責罰,用戒尺打了三下。這個教訓讓魯迅刻骨銘心,發誓以後再也不遲到了。爲了時刻提醒自己,他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

看着這個“早”字,我想起了自己在時間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我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好好學習魯迅先生的知錯就改,要做時間的主人,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當然,我不會把“早”刻在我的課桌上,而是把它刻在我的心裏。

這場秋遊讓我遇見了魯迅先生,也許會影響我的一生!

一種深層次瞭解人的方法和學問,能使人們認識到自己及他人內在的本性,進而能把人的真實、深層、較大的內心需求和渴望發掘出來。

魯迅的議論文 篇10

將手中的筆化作戰鬥的長矛,爲祖國的事業獻出寶貴的一生,將人民的吶喊當成前進的動力,爲大衆訴說無處發泄的憤怒,將革命的光芒比爲堅實的盾牌,爲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顆啓明星,我們最敬愛的魯迅先生。

遇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遇到了那個天真頑皮、活潑好動的魯迅。先生要他好好讀書,他偏覺得背書無聊,偷偷跑去捉蟲子,摘花花草草。也愛聽長媽媽講故事,聽到好笑的片段,會比誰都笑得厲害,聽到恐怖的事,也會嚇得縮成一團,躲進長媽媽的懷裏。百草園及三味書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中。

遇見《社戲》,我遇到了那個不暗世事。毫不拘束的魯迅。幾個小夥伴傍晚一起去聽戲,水波悠悠,直醉人心,回來的路上去摘豆子吃,吃的那麼香甜。一路上說說笑笑,有滋味,難怪他會說:“至今,我再沒有聽到過那夜似的戲,沒有吃到過那夜似的好豆了。”江南水鄉柔柔的美,小孩子們歡快的笑,都讓我的心靈爲之顫動。

遇見《故鄉》,我遇到了那個靜坐沉思、眼光犀利的魯迅,市井小民楊二嫂的貪婪,鄉下農民閏土的操勞,兩個小孩子的友誼……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叫人讀起來欲罷不能。筆與紙接觸的那一剎那,猶如綻開點點紅梅,人物性格躍然紙上。人性的險惡,人心的變故,童心的純潔……讓人不得不拍手叫絕,同時,也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陷入深深的沉思。

魯迅先生用他的長矛,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具,爲人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他刺痛了社會的神經,將鮮活的血液重新注入到中國人民的身體中。

遇見魯迅,遇見一個不同的時代,遇見一個嶄新的自我。

魯迅的議論文 篇11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爲了路”——魯迅。

談起中國文學,人們就不得不提到魯迅這個名字。魯迅,一位爲“五四”運動搖旗“吶喊”的人;一位爲美好童年“朝花夕拾”的人;一位爲所有反對白話文而把他們送進“墳”的人;一位會“故事新編”的人。

這位大作家年輕時曾在日本留洋,也正是這一經歷才造就了這位偉人的“棄醫從文”。更爲大家所熟悉的魯迅或許是在中年時期:總是穿着長衫,蓄着濃密的鬍子,一手夾着枝短菸捲,目光始終凝視着遠方……他是一位長相極爲普通得人——不看着照片下的註釋“五排右起第二位”還真不能一下把他從衆多師生中剔出來。

魯迅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個疼愛他的妻子,一個他疼愛的兒子周海嬰。記得海嬰曾經回憶起自己的父親,說過,他小時候十分頑皮,一旦犯了錯誤,父親就會用報紙捲起來打他,父親對此解釋說:“這樣打,雖是教育了,但也不會痛。”

正是這一位父親,平凡的父親,平凡中卻透着偉大。

在他犀利的筆鋒下,誕生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阿q、祥林嫂、閏土、孔乙己、車伕、趙老爺……這些活生生得人,在魯迅的引導下同封建思想作鬥爭,掃除一切腐朽,有了他們魯迅不再獨自彷徨,越寫越勇,愈寫愈利。魯迅在黑暗中堅持不懈地磨練着他的手中的筆,逬射出片片火花,最終用這閃着寒光的銳器在混沌中撕開了口子,讓中國的文學又踏上了光明之路。

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在他那巨大的背影之下,才愈發顯出我的‘小’來。”一個普普通通的魯迅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特特別別的感受,特別的平凡,特別的勇敢,特別的堅定,閃耀着特別的人性光輝,燦爛而又奪目的。

魯迅的議論文 篇12

拂開歷史的迷霧,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岸的身影,佇立在思考的懸崖上,冷眼對世間的玷辱污衊,用一枝悲涼而又鋒利的筆,寫着世態滄桑。

童年時的他,家境還算殷實,無憂無慮地過着公子哥兒的生活,後來父親病重,家道中落,他苦心爲父親治病,卻仍不足以與死神對抗,後來他去了日本仙台留學,遇到了此生的恩師——藤野先生,在留學過程中,他意識到中國之所以如此衰敗,根本在於人心,在於思想的落後,由此,他毅然決然地放下手中用來解剖動物的手術刀,拿起了另一把更爲鋒利的匕首,解剖着中國人落後已久的的思想,他用這支匕首,插進了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的心臟,他用這支匕首,呼喚着中華民族的崛起與振興。

從魯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那是一種頂天立地,山海所不能摧之的精神,那是他對祖國的熱愛,渴望祖國振興的強大精神,是他對光明燦爛的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堅持在昏沉的黑夜裏同黑暗勢力抗爭的勇猛頑強的精神。

從魯迅的文中,我看到了他的期盼,他對光輝燦爛的黎明的期盼,他對國人覺醒的期盼,他對祖國振興的期盼,因而,他用他的筆,毫不留情的表述國人的劣根性,他的第一部白話小說,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滿紙的“吃人吃人”,滿紙的荒唐言,浸透着一把辛酸淚,他渴望以此來使國人覺醒,以此來使人思想進步,以此來使國家振興。

走進魯迅,看看魯迅的一生,他的作品給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被譽爲“投槍與匕首”插進了封建主義的心臟,其文,言辭辛辣,描繪人間百態,其人,鐵骨錚錚,彰顯民族精神,其文,其人,值得千萬萬後輩景仰。

魯迅的議論文 篇13

關於魯迅,想必大家瞭解的不少,像原名,家鄉,代表作什麼的。在這裏,再重複也沒什麼意義了,而我想說的是魯迅這個人。

我對魯迅的看法有很多種,因爲讀他的一篇文章就會有一種新的觀點從腦中鑽出來。

譬如說,我第一次讀魯迅的文章是在小學,當時好奇心很強,總喜歡抱着姐姐的書拿來讀。記得那次是拿着她的語文課本,以前的語文課本是黑白的,基本沒有插圖,但有一篇文章就有插圖,那便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雖然是黑白色的,但畢竟是唯一一篇有圖的課文,我便饒有興趣地看了起來。我喜歡魯迅大概就是從那時起的吧!我覺得他和我們一樣,都是小孩子,都一樣的喜歡玩,討厭背書學習。只是因爲這,當時我並不知道文章的深層含意,更沒讀出其中的批判味道。

再後來,接觸到魯迅就是在初中了。從課本中所瞭解到的魯迅大概也便都索然無味了,無非是什麼愛國,諷刺,還有什麼革命罷了。而前一段時間,我又瞭解到了又一種不同的魯迅。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名爲《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一篇寫到他自己的愛情的文章。並不是說魯迅有多好或者多偉大,而是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有愛,有恨,而且在寫自己的生活的同時,也同樣不改他喜歡批判社會的風格,不過比往常更含蓄。

有時他也會評論別人,也會爲一些被罵的體無完膚的古代或近代名人抱不平,像武則天,阮玲玉等,這點我特別喜歡!

但是,說實在的,他的文筆真不怎麼樣,而且半白話也總是讓我查半天字典,但我就是喜歡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顧慮,不做作。

這大概就是我印象中的魯迅先生吧!

魯迅的議論文 篇14

“其實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夾着一迭大大小小的書。將書放在講臺上,使用了緩慢而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魯迅,那時也就五年級,老師在講外貌描寫時講到魯迅描寫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一段。也讓我看到魯迅。

看着魯迅,是看不出什麼的,只是看到他的作品,再看他的臉,他像誰,他就像自己,怎麼樣,就這樣!他像中國,像五四,又是一個非常的中國。

夜晚,因爲有星星而燦爛;月亮,因爲有太陽才發光;中國,因爲有他才挺直了脊樑!再一次看魯迅,看眼睛,他是卓爾不羣的戰狼,與其詛咒黑暗,不如嚮往光明,用燃燒的蠟燭點燃自己,撕開寒冬的一個缺口,用火光照亮世界,讓世界斬開黑暗,“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魯迅,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博大的是魯迅的情懷。

“我現在與勞苦大衆不接近,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經驗都很缺乏,當然不敢創造”。魯迅想通過醫學啓發中國人的覺悟。可他的夢想不久就被現實撕得粉碎。一次,在電影中,他看到衆多“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被淡然地圍觀,魯迅才意識到,“東亞病夫”的“病”,精神上的麻木要比身體虛弱更可怕。於是,他棄醫從文,他與朋友談論最多的就是中國民性中最缺什麼,病根何在?在一個個歷史醜劇不斷上演後,魯迅抑壓已久的思想像火山噴發一般通過文學噴射出來,也就有了更多的人讀到他,認識他。

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他不向往“曉”,而是想讓旭日東昇的太陽去照亮中國的路,這,纔是魯迅。

魯迅的議論文 篇15

魯迅!誰不認識?誰沒有讀過他的文章呢?

那你們知道大文豪魯迅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呢?他上學的地方又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帶領大家去魯迅小時候的地方逛逛吧!鏡頭one:“德壽堂!”沒錯。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大廳了,這裏是接待貴客的地方哦!“那我們來到這裏,算不算貴客啊?”應該算!呵呵!看啊!那個年代可是非常講究輩份的哦!連長輩坐的椅子都比晚輩要大!“那魯迅坐哪個位置啊?”應該是比較小的椅子吧。鏡頭two:“三味書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了。怎麼樣?有沒有聞到一股書香呢?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魯迅的老師了:壽鏡吾!他是魯迅在衆多的老師中最爲敬重的三位之一,也是他的啓蒙老師。

魯迅不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壽老師“極方正、質樸、博學。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教學嚴還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是個好老師哦!下面我們來看看魯迅上學時坐在哪個位置呢?看!那個靠牆的位置就是了。另外,三味書屋的三味是哪三味呢?就是: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朋友們,讓我們在書本中細細品嚐,汲取營養吧!鏡頭three:“百草園!”沒錯,這裏就是魯迅小時候最快樂的地方——“百草園”了!這雖然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不算什麼,但對那時的魯迅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這裏聚集了魯迅小時候的歡樂與愉悅。我們可以想象:十歲的魯迅從“鐵籠子”裏跑出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在草叢裏抓蛐蛐、爬上樹去摘桑果……

好了,旅客們,本次的“魯迅故鄉之旅”到此結束了。“德壽堂”、“三味書屋”和“百草園”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魯迅的議論文 篇16

魯迅是中國的一顆璀璨明星,它是青年們永恆的導師,黑暗道路中的一團火焰,一個令敵人都敬佩的戰士。他用筆做武器,用文字作軍隊,向舊社會一次又一次地發起衝鋒。然而,若不是魯迅在休息的時候寫下了這本《朝花夕拾》,又會有幾個人知道他那童話般美麗,卻又充滿了傷感與無奈的過去呢?

只是一部魯迅的回憶錄,只寫了魯迅的回憶。然而,魯迅把這些看似毫無用處,只能被當成一種消遣的往事寫了下來,卻讓我們發現,讓我們明白,那些“瑣碎”的背後,其實隱含着太多的舊思想、太多舊社會的錯誤以及許許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無奈。不單如此,啼笑皆罵的魯迅即使是在寫回憶錄,他也不會真正的休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領導者”面前,魯迅敢罵,魯迅要罵,他罵得酣暢淋漓,罵得人心舒暢;在守舊思想和軍閥勢力面前,魯迅善諷,魯迅定諷,他諷得對手無話可說,諷的邪惡有口難言。無論是什麼時候,魯迅都會讓那些誤導中國方向的人們,不,是“豺狼們”被打成“喪家的落水狗”。熟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周家這位樹人,身上凝結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與力量啊,他分明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愛國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結晶,一束引領着中國青年向前,向着未來急速飛馳的強光。他在黑暗中用筆鋪成一條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紙壘成一堵排開黑暗的堅實之牆;他在困頓中用心中的利刃劈開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禦一次次邪惡的反撲。縱然,他決定稍作休息,也會讓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蟲”不敢猖狂。

他,魯迅,是真正的革命戰士,一位不朽的樹人,一點不滅的光源!

魯迅的議論文 篇17

深夜死寂。孤燈夜下。翻開先生的書,就立刻觸電似的嚴肅起來。

喜歡先生的文字,是從雜文開始的。真正的喜歡,是追根究底的。單純而真實的喜歡,如同飲一杯茶喝一口涼水,因爲我們身體的需索,所以感到愉悅。

讀先生的文字,要以一種嚴肅而嚴謹的態度去讀。

先生的疼痛,是真正來至於骨髓裏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句興嘆,每一種情感。都不經過修飾和喬僞,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走。先生的文字,透着冰涼刺骨的殺氣,一種震撼心底的力量。那種感覺,彷彿從遠古的歷史走來。是沉睡千年的青銅劍,破土後的怒號。

一切都已然逝亡,變作空也。這時候,真正由文字產生的情感,就會自心底一點點地泛起來。血液由全身慢慢凝聚到一點,充斥的力量,要衝破血管的束縛似的。這種感覺,要在放下先生的書後很久纔會漸漸平息。

興,嘆。痛,痛絕;麻,麻木;憤,憤怒。

而先生的捉筆,絕不是當下那些所謂憤青們的憤世。那是真正由靈魂發出來的憤怒。先生,以及先生的筆,也只是做了一個使者,把這一切的情感,歇斯底里地表現出來。

夜讀先生的文字,我是真正的陷入。我的一切,落入先生留下的圈套。不止於我。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落入這圈套。就做一個真正的俘虜吧。

這一種情感,在我提筆的時候,忽然發現我的敘述欲丟失了,思想凝固了。遺留下的,只是一篇拙陋的殘稿。

這也罷,殘就殘吧。殘與撼,也終是會有路走下去的。因爲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魯迅的議論文 篇18

常聽家長們說起魯迅爺爺的“豐功偉績”,說他爲我們作出的貢獻,說他的“棄醫從文”,說他的頭銜,說他的一切一切。因爲爸爸媽媽這樣說,親朋好友這樣說,於是,對魯迅爺爺空白的記憶裏,我也有了這些話,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爲,魯迅,就是這樣的人。

轉眼間,我已到了六年級,很快就不再是魯迅小學的學生了。聽着師長們整天在耳邊唸叨着“魯迅”,靜下心來,好好地問問自己:在我心中,魯迅究竟是怎樣的人?

在我眼裏,少年的魯迅是幸運的人。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沙地看魚,每一件事情,都新奇而有趣;划船看戲,欣賞美景,自學社戲,嘴讒偷豆,每一份心情,都激動而興奮;菜畦玩耍,觀察植物,捕捉昆蟲,靜聽傳說,每一個表情,都開心而陶醉。在我眼裏,少年的魯迅更是個堅強的人。家道衰敗,父親病重,這一些打擊都擊不敗他;早起晚睡,爲父熬藥,這一切勞累都累不到他;因父遲到,先生批評,這所有困難都難不倒他……

在我心裏,成年的魯迅是個有骨氣的人,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文筆來拯救中國,用才智來回擊敵人,文筆犀利毫不留情,一字一句都充滿了智慧;黑色幽默一針見血,說得敵人啞口無言,話說“宴”字暗地自嘲,說得別人自愧不如,一舉一動都流露出憎恨。在我心裏,成年的魯迅更是個嫉惡如仇的人。他的文章,喚醒了中國人的覺悟,增加了中國人的信念;他的文章,爲舊社會驅散了陰霾,爲勞動人民指引了方向,爲新中國帶來了光明……

呵,這就是我對魯迅爺爺的全部印象。那個坐在太師椅上,低頭看着膝蓋上的書,被手中香菸散出的煙霧繚繞着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正和他一樣,停留在這個時代,這個城市,活在人們的心中……

魯迅的議論文 篇19

我國有一個這樣的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一個隸書“一”字。同學們,你知道他是誰嗎?他還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一個出色的思想家,一個出衆的文學家,他就是——魯迅!

在我看來,他更是一個“特別”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與衆不同。偶然的一次,我聽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魯迅先生穿着一件破破爛爛的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爲魯迅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給他理了幾下,於是魯迅也就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裏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髮。

過了一個月,魯迅再次來到那家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髮,理完後,魯迅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付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魯迅,魯迅便笑着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髮,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髮,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心想:魯迅的教育方式真的很特別!

魯迅不但是個特別的教育家,更是一個關心祖國青少年的好老師。這是我學了《一面》這篇課文後才知道的。

文中的阿累有一次在內山書店買書時,發現買書的錢不夠,爲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書裏的知識,魯迅把自己翻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十分關心和愛護進步青年,他希望這些青年可以成爲國之棟樑,爲國效力!

魯迅的身體雖然隨着歲月變成了白骨,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魯迅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像當年一樣——從來沒有過改變......

魯迅的議論文 篇20

翻閱課本你會發現,有很多篇課文都出於魯迅先生的手,我曾經思考過,爲什麼時代不一樣了,課本上總是有魯迅那樣在特定背景下才能讀懂的文章呢。很多人和我一樣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有的人甚至還說:“魯迅是被教科書毀掉的作家”,因爲他的文章考點最多,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也比一般的文章多,文中不時夾雜着文言詞語,所以很多同學牴觸魯迅的文章。

我可偏偏喜歡魯迅,因爲魯迅的文章中有太多我們現在缺少的東西,甚至很多中國人缺少的信仰,倘若能夠讀懂魯迅,我們一定會成長很多,學會很多不止用於應付考試的東西。

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魯迅先生寫的《故鄉》,一篇蘊含着出門在外的遊子與兒時的玩伴變得陌生的淒涼情感,現在我都能記得文末的語句:“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爲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爲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年少的玩伴也漸漸被歲月改變的唯唯諾諾,心裏變得卑微麻木。而作者本人也年年流轉,辛苦着生活。這樣的文字不僅讓人思考,成長的路上自己丟失了什麼。

魯迅的文字還有一部分很有警醒作用,看了《孔乙己》我們知道了人不應該被封建禮數約束着,讀了《藥》我們學會要分辨正義是非,不做伸着脖子旁觀的麻木的路人。魯迅的文字鋒利又有力量,激勵我們團結起來,鼓舞着我們堅守中國人的初心。他的文字,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

我們需要魯迅,需要他文中的良藥,需要他那般正義的文字。

魯迅的議論文 篇21

衆所周知魯迅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偉人。他爲了國家棄醫,別人的謾罵,他絲毫不在意。可這僅僅是一個方面。

有一次魯迅去理髮,當時他穿的很寒酸。理髮師看到他一副窮樣,於是在理頭是隻隨便弄了一番,可魯迅卻付出了許多錢當,魯迅再次去的時候,理髮師徹底改變了態度。但魯迅卻只給了正常的錢,魯迅對他說,上次你給我胡亂理髮,我也胡亂給錢,這次你好好理髮,我也好好給錢。這裏不僅體現了魯迅對人的尊重,從而也帶着一些幽默。他彷彿看淡了一切,任何事都微笑相待。

那一天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兼總幹事楊杏佛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當時魯迅也是他們的目標,可他不管這一切,冒生命危險去送兵。彷彿在蔑視國民黨的槍彈,這纔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真正本色。

魯迅先生經常抽菸也經常咳嗽,可他從不爲此而煩惱。哪怕有時笑着咳嗽起來也從不在意,自從魯迅棄醫從文起。他便一直寫文章,因爲他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那時的中國十分敗落從文是唯一拯救的方法。

魯迅曾說道,年輕人寫信太草率,字不一定要寫得好,但一定要讓人一看就認識。儘管這樣,魯迅先生人極認真的對待每一封信。即使再晚也要看完,有時眼睛不濟時就戴上眼鏡。從不放過任何一封來信,持之以恆,至始至終也正是形容他的。

魯迅日常穿的都十分樸素,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穿着或許魯迅是圖個方便,幾乎每天都穿着長袍。也或許是爲了更好的。寫文章,所以也就沒那麼在意了。

魯迅很隨和,他不輕易生氣,也不輕易罵人,他甘願爲人民做事。也自稱爲孺子牛,這就是真正的魯迅一個使人敬佩魯迅。

魯迅的議論文 篇22

魯迅原名周樹人,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一張普通舊中國人的面容,面部黃裏帶白,人看起來瘦得教人擔心,但他的精神很好;你可以看到他的頭髮與他的性格“相符”,寸把長頭髮大多是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隸書“一”字形的鬍鬚點綴着魯迅先生傳統。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國,又非常的摩登,所以魯迅先生的模樣真是非常配他的,配他的文學,配他的脾氣,配他的命運,配他的地位。

魯迅本是富貴出身,因祖父科舉考場作弊,被下到監獄,判決秋後處斬,魯迅家裏花了大量錢去營救。後來魯迅父親生病,花了大量錢醫治,漸漸賣田賣地買房產當東西,家境漸漸衰敗。

1898年,18歲的魯迅,揣着慈母多方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了家鄉,到異地去尋求新的出路。他先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又改入路礦學堂。他接受了一種自強、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學,同時強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競爭的世界裏,處於落後地位的中華民族的危機。

魯迅從少年時代就充滿了祖國的熱愛,正是這些熱愛驅使他追求新的知識,探索傳統文化。魯迅起先抱着科學救國的思想東渡日本去學醫,後來受到刺激,決心棄醫從文,他要用文藝喚醒人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倫理,成爲幾千年沉積下來的一種可怕思想,影響人們思想,而魯迅卻能在如此的環境中學習並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真謂之爲我們的榜樣,也正是因爲魯迅看到這種可怕思想對人的羈絆,所以才棄醫從文,決心醫治人們的想法,挽救落後的國家。

魯迅的精神被稱爲中華民族魂,並且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他我們民族永遠驕傲的靈魂!

魯迅的議論文 篇23

魯迅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那種深切真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裏,瀰漫着封建黑暗的氣息,那個污濁的社會,不但沒有讓他成爲一個普通的“受衆”,反而成爲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爾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樣。

起初,面對日益衰微的舊中國,魯迅先生和孫中山一樣在學醫,就在快學成時,魯迅先生才真正意識到:想要救國,光憑身體上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思想上喚醒民衆,自由的束縛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縛。從那以後,魯迅先生便棄醫從文,真正開始從思想上讓民衆覺醒。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有無數的人因魯迅的文章而徹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圖讓魯迅先生“碰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先生依然拿起筆,堅定不移的寫着,即使前方有無數的暴風雨,他也會說“:我所走的路,爲的是全中國的人民,他們不瞭解我,我沒有怨言,我堅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對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

在爲革命做出偉大貢獻的同時,魯迅先生還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的今天,我們記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都爲黨、爲國家、爲人民做出偉大貢獻。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個以筆爲武器的普通作家;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革命家,魯迅。

魯迅是一個普通的人。

是一個站在我們中間的人。

是一個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聽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魯迅的議論文 篇24

魯迅的一生,是堅韌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他一生的著述和翻譯,真是浩如煙海、洋洋大觀,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魯迅,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從小學開始就接觸魯迅的文章和各類歌頌他的詩文,但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太遙遠,使我們無法想象。今天學習了《魯迅自傳》,又一次更進一步瞭解他的生平,我對魯迅的瞭解才又近了些。

魯迅,一個從深沉的黑夜裏,高舉熊熊火炬,勇敢的殺伐過來的戰士的形象:倔強的頭髮,冷峻的橫眉,如炬的目光,濃黑的鬍鬚,還有那令人生敬的嵯峨的氣度。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倫理,成爲幾千年沉積下來的一種可怕思想,成爲影響人們思想的一種可怕痼疾,而魯迅卻能在如此的環境中學習並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真謂之爲我們的榜樣,也正是因爲魯迅看到這種可怕思想對人的羈絆,所以才棄醫從文,決心醫治人們的想法,挽救落後的國家。

魯迅一生曾經用過156個筆名,寫了近千篇雜文,34篇小說,10篇散文,23篇散文詩,73首詩歌,共二百多萬字;輯錄、校勘古典文學作品和有關研究古典文學的著作,共約八十萬字;翻譯介紹外國文藝理論等作品共約三百一十萬字。總共約有六百萬字。

同時,魯迅很注意哺育青年一代。在他一生中,親自接待過約五百個青年來訪,親手拆閱過一千二百多個青年來信,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現收集到的信有一千多封,共約八十萬字。如果再加上散失的二千五百多封信和他二十五年的日記,以及其他書信等。

魯迅的議論文 篇25

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預約給人類,卻以燃燒般的生命,成爲千千萬萬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我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魯迅。百年以來,吹捧者、打殺者、讚美者、唾罵者不知有多少。魯迅或憤怒、或沉默、或奮起還擊、或聽之任之——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激流漩渦之中心,看上去永遠那麼安寧。評價魯迅,我不得不先把他從某些人架設的神壇上請下來,我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談。魯迅本就是屬於人間的,爲人的魯迅,纔是真的魯迅。

他吞吐着煙霧,倔強的鬚髮正如他倔強的個性。看上去有點老了,也有點倦了,只有他的雙眼仍然放出懾人的神采,彷彿千年以來即是如此。看穿你,看穿一切世故人情。我知道,這就是那個貼身藏着匕首的男人。

他其實只是個普通人,但決不平凡。有人曾說他是個守夜者,是的,因爲他足夠警醒,足夠敏感。思想和情感的觸鬚本就可以生的這麼細,伸的這麼遠。可往往過分的敏感反而導致了溝通的困難,像是憑空造出了一堵穿不透的牆,所以他嘆息:“人和人的靈魂,是不相通的……”

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棒打落水狗。”所以狗都怕他。狗本就應該怕人,人本就不應該怕狗。

他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向黑暗與不公的同時也在割傷自己。所以他總在流血,他不怕流血,可他有時很無奈。“英雄的血,始終都是無味的國土裏的人生的鹽,而且大抵是給閒人們作生活的鹽,這倒實在是很可詫異的。”他可能有時很懷疑自己的血是否值得再流下去,可我們真的在他淡淡的血痕中開始覺醒了。

“我願意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在自己的世界裏,他纔是不孤獨的。

魯迅的議論文 篇26

“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你最宏偉的志向。歷史隨着水流點點推移,你的聲音卻永垂不朽。

也許,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會裏,也惟有這樣,才讓你目睹低層貧困人民的生活。起初,爲了拯救別壓迫的人民,你選擇了學醫,用所謂的“救死扶傷”來救助貧困的人們。然而,時間向你證明了你的選擇是錯誤的,世上貧苦人民千千萬,哪兒是你一個人能醫治的呢?當你看到人民心靈的迂腐與扭曲,憤然“棄醫從文”,拿起了筆桿,悍然向墮落的統治者發出了挑戰。

你拿起筆做武器,用犀利的文筆無情的批判着統治者,在你的筆下,字裏行間中無時無刻不在瀰漫着一股火藥味兒。

你默默地吸着煙,顯得一臉憔悴,那是因爲你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你不怕強大的統治者,只擔心你所鍾愛的人民將你“冷落”。

你的沒一個字,都像一把匕首,深深地刺入了統治者的心臟,你無所謂懼。

你幾乎用了你所有的時間在工作,也許,你命中註定是一個會利用時間的人。你永不停歇的構思,用你的文章來訴說你所有的不滿與憤怒。

你不向黑暗勢力低頭,以筆做槍,用自己的一生和黑暗勢力做不屈的鬥爭。

你堅強,你抗爭,始終領導着人民思想的解放,堅定不移地批判黑暗的社會,用自己的文章猛烈地向統治者開火,追求着新的生活。

你成爲了民族的先驅,你不愧對“民族魂”三個大字,時間把你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沒一個人的心中,你就是魯迅。

你用自己的行動將我征服,你的信念讓我銘記在心,我讚美你挺直的“筆桿”。

魯迅的議論文 篇27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句流傳至今的話語,它表現出了魯迅先生那偉大的人格精神,說實話,魯迅的存在不知道曾經使多少中國人重新站起來,找回了中國人應有的骨氣與尊嚴。

每到靜靜的深夜,魯迅總是坐在書桌前,揮動手中的筆,試圖喚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明亮的燈光照着他,他那雙充滿智慧與希望的眼睛總是不時地打轉,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豪。

他早年到日本去學醫,後認爲醫學只能治人身體,卻不能改變人的思想,於是他棄醫從文。他曾經爲自己刻下三枚圖章,分別是”文章誤我“、”嘎劍生“、和”戎馬書生“。第一枚是指宣揚封建道德的文章只會耽誤人的青春;第二枚是指嘎然一聲拔出劍來,投身於反封建的鬥爭中去;第三枚是指讀書人應該躍馬橫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我眼中,他是一個英雄。

魯迅寫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叫做《狂人日記》,他在小說中憤怒地譴責了封建禮教的低下,對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嚴肅地批判。一生執筆爲戰槍的他爲祖國付出的何止是一堆厚厚的文字,在他筆下的每一個字中,都流露出了他的滿腔熱血;字裏行間映出了他流下的血與汗。在我眼中,他是一個精忠愛國的戰士。

他的精神是一塊永垂不朽的豐碑。他是一個誓死不低頭的`漢子,在他的雙眼中,總能看到那不屈的神色。讀他的文章,感悟它的精華,就好像是置身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他是人民的英雄,時刻呼喚着人們:站起來,我們是中國人!

在我眼中,魯迅是文豪、是英雄、是戰士。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沒有過半點僞飾虛假。魯迅就像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向人類撒下永恆的光輝。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28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魯迅,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想必魯迅這個名字一定是家喻戶曉了吧。以前,我只是聽說過魯迅,並不知道他是誰。現在,通過語文書的學習,魯迅先生的印象已經在我的腦海裏紮了根。

他熱愛祖國,曾在日本留過學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優雅紳士的西服,卻天天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不離身。他頑強不屈,勇於鬥爭。當時的社會無比黑暗,反動勢力也無比猖狂,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窮苦人民的生活幾乎沒有一絲曙光。而魯迅先生用他那銳利的筆寫下了一篇篇猶如鋒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敵人的心臟,使敵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恐慌……

我心中的魯迅,是那一團火。那團火,溫暖了整個中國、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窮苦大衆!我眼中的魯迅,是那一滴水。那滴水雖少,可它滋潤了所有人的心,使每個人的心靈受到了淨化,從而使社會不被黑暗所籠罩,把人們完完全全地從黑暗的無底洞中拉了出來

還記得藏克家的那首懷念魯迅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啊,魯迅先生爲祖國爲人民心甘情願地奉獻,他的拳拳愛國心,他那冷峭而深重的文字,都如同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不朽。

魯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個英雄,是他點燃了幾代中國人奮發的星火,是他用銳利的眼光爲我們指引前進的道路。如今,魯迅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八十四年了,但他雖死猶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滄桑如何鉅變,魯迅先生的精神都將與我們同在!

魯迅的議論文 篇29

以前我們所熟知的魯迅,是一個嚴肅,愛教育別人的文學家,他的文字裏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利用文字來發泄他心中的憤怒,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

讀他的文章,作爲學生的我們不能理解透徹,他批評的是社會的黑暗,是政府的腐敗。偶爾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幽默的文字,那是對社會的嘲笑。如果只從他的文章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十分嚴肅,而且對人嚴格的人。

如果從蕭紅的文章中,我們會看到另一面的魯迅,他是樂觀的,是開朗的,因爲他很愛笑,笑聲爽朗,有時候也會以因爲一件小事而開心的笑起來,正像蕭紅說的那樣,他的笑是發自內心的。

他很好客,只要有朋友來,定會奉上美味佳餚,好酒好菜好煙。然而平時的他是樸素的,吃着簡單的飯菜,抽着廉價的香菸。對待朋友真心誠意。他愛看書,知識淵博,什麼書都看,甚至連美學都懂。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尊敬。

然而,魯迅先生也是十分極端的,對於好的事情,會被他讚不絕口,而糟糕的事情也會被他批評的很慘。魯迅對於很多作家都不是很滿意,經常批評他們,而他們也會反過來批評魯迅,只是沒有人能說得過魯迅,這樣極端的思維也引起了後人的紛爭。

他雖是樂觀的,可心中一直充滿抱怨,對社會的抱怨,他的文字就是抒發他對社會的不滿,可是他只是一味的抱怨諷刺,似乎並沒有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來拯救國家,我覺得這是他作爲文學人物的一大遺憾,寫文章爲的就是拯救社會,可惜他沒有。

儘管這樣,魯迅依舊是一位偉大文學家,依舊會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魯迅的議論文 篇30

我看着面前的書,不禁頭疼起來,心想:現在見到魯迅先生文章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讀了魯迅先生的現代詩《有的人》,我越發覺得他是一個太過嚴肅的人。

在我看過的書裏,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是批評別人或諷刺當時的社會狀況,比如《孔乙己》。

孔乙己本是一個文人,但卻因爲不能通過科舉考試當上官而墮落。他去偷秀才的書來賣錢,還用賣書的錢去喝酒。他穿着文人的衣服,卻只能像粗漢一樣站在店門口喝酒。有一次偷書被人打斷了腿,他就只能在酒館門口坐着喝酒。別人都諷刺他是偷書被打斷了腿,他卻說:“這怎麼能說是偷呢?我就是借來瞧瞧。”哼,這一瞧把腿瞧斷了。

說真的,我覺得魯迅先生是該批評孔乙己。像孔乙己這樣迂腐的人,不狠狠批評怕是不行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魯迅先生幽默的一面。

書上說,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講的課別有一番風趣,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件事也許不足以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幽默的人,我又接着往下看。有一次,魯迅先生爲一家報刊寫文章。那家報刊只按文字個數給錢,標點符號不算。魯迅先生也和他們商量過,可他們卻說這是規定。於是,魯迅先生便寫了一篇沒有標點的文章。主編看了之後對魯迅說:“您的文章沒有標點,我們發表不了。”魯迅先生回答:“你們只付文字的錢,我就只寫文字了。”最後,主編無奈之下,只好給魯迅先生把標點的錢也付了。

除此之外,魯迅先生的軼聞趣事還有很多呢!

魯迅先生的文章不知喚醒了多少迷茫的青年,寫作就是他的主場。他的故事我瞭解的多了,也就不懼怕讀他的文章了。

魯迅的議論文 篇31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一說起這句話,大家就會立刻聯想到魯迅先生。沒錯,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索取少,奉獻多的人。正是因爲他的這種美好品質,人們纔會希望將他畫下來,希望記住他,永遠懷念他。今天,我就看到了一副魯迅先生的肖像畫。

這是一副油畫,畫中的魯迅先生給我的第一感覺,也是最強烈的一種感覺,就是樸素。畫中,魯迅先生身後的牆壁已有些發黑,有些角落甚至都掉了漆。邊上的鏡子極其簡樸,邊框上連一條花紋也沒有。下面是一些書,書面已有些鉻黃,我想那些書的封面也應該脫落了吧,這可是老古董啊!

畫中魯迅先生濃密的頭髮依舊精神地直立着,眼睛裏透着睿智的光芒,十分明亮。爬滿皺紋的臉上微微泛着紅光,烏黑的鬍鬚整齊地留成“一字型”。身上穿着一件黑色長袍,枯瘦的手背上連青筋也顯得十分明顯。

畫中魯迅先生那微眯的雙眼十分那一捉摸:那眼神,時而讓我覺得炯炯有神,彷彿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時而讓我覺得憂心忡忡,似乎在爲國家的落後面貌而感到擔憂;時而讓我覺得嚴峻犀利,好像在思考如何將日寇趕出中華大地……

衆所周知,魯迅先生以前是學醫的,後來他毅然棄醫從文。我眼前的這幅畫就把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刻畫得惟妙惟肖。只見他一手拿着鉛筆,一手壓着稿紙,兩眼久久地凝視着遠方,似乎正在思考怎樣才能用手中的筆喚醒喚醒沉睡的中國民衆的靈魂;似乎正在思考怎樣寫纔會讓日寇認識錯誤,不再侵略中國;似乎正在思考應該寫什麼樣的內容纔會讓中國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奮發圖強……

這幅肖像畫十分生動,惟妙惟肖,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魯迅的議論文 篇32

魯迅,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撰寫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抨擊。愛,因爲他在用心寫文章,而抨擊,則是因爲中國當時被一些反動政府的組織“管理”着。再加上當時的人們對錢、權看得特別重,造成了當時這樣黑暗的社會,魯迅先生爲了替窮苦的老百姓出口氣,並且也希望讓當時的社會觀念有所好轉,所以在許多文章中都能感受到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抨擊。

原本在我的概念中,魯迅只是一個作家,和其他衆多的作家一樣,並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但當我讀了魯迅的文章後,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一個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的人,他把自己的大半生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這個民族。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但他與別的戰士又有些不一樣,別的戰士用槍彈作攻擊武器,他用筆墨將文字控訴深深刻進人們的心田。

在讀魯迅文章的過程中,我漸漸瞭解並認識了魯迅先生,並深深爲之感動,爲之喝彩——先生,你真了不起,你用鋒利的筆尖,劃出黑暗的一道《白光》,你用聲嘶力竭的《吶喊》,驚醒了《彷徨》的國人。

在閱讀魯迅先生的生平中,我知道了魯迅先生青年時期爲了醫治人們的病痛,讓人們少受病痛,於是出國前往日本學醫。但在那裏他見到一羣中國人伸長脖子觀望日本人殺中國人,在場中國人都一臉麻木,沒有人願挺身而出爲國人爭辯。這件事對魯迅有很大感觸,他作出了一個偉大的抉擇——棄醫從文,決心用筆來喚醒麻木的國人。從此,魯迅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之後,魯迅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變得更加偉大,因爲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魯迅的議論文 篇33

每一個人的心中吧都有一顆明亮的“星星”,這些“星星”,可能是偉人、專家、學者、明星……而我心中的那一顆最閃亮的“星星”並不是急速串紅明星,更不是演技高超的演員,而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長在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國,清政府的腐敗,官僚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人民大衆的痛苦掙扎,他都看在眼裏。但是使他最感痛心的是,當時的民衆昏昏沉沉。魯迅用筆尖銳乃,但在這尖刻的筆調背後,又含有對國民和國事的悲憫。先生的文章,讓我們能常反躬自省,要榨出自己“皮毛下面的小來”。近日佛山發生的一起18路人漠視小悅悅被2車撞到碾壓事件,彷彿又讓我們看到魯迅小說《藥》裏描摹的“看客”的形象:“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很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毛主席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就像臧克家寫的《有的人》裏一樣: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那些欺壓百姓的惡人雖然活着,但是他在人民的

心裏已經不復存在了。像魯迅這樣的人即使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靈魂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揮之不去。

魯迅的議論文 篇34

我只能說魯迅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今天的我們早已遠離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遠離了餓殍遍野、山河流血的空間。遠離了歇斯底里的吶喊,取而代之的卻是周作人的閒適,梁實秋的狂野……

不知歷史是否是太愛開玩笑,還是歷史就是如此一副面孔,總是給自殺的所謂勇者更好的詮釋。關鍵之時,未獻身的,或稱之爲逃之夭夭的,便有人謂之曰懦夫,項羽自刎於烏江,王國維投身於未名,前者帶着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愧,後者則帶着滿清的殘留,這又能代表什麼呢?而魯迅未爲國獻身,大敵當前,他選擇了逃,選擇了自善其身,這何嘗不是一種英明呢?魯迅做到了這種英明,於是他也就能在那個年代更好地引導血氣方剛的青年。

隨着時間的飄移,一個時代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歷史這個巨大的舞臺。歷史畢竟是過去了,正如東逝的水,我們捧出的永遠是上游的。至於下游的如何,乃至入海的水是否是苦澀的,沒人曉得。魯迅在我眼中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化身,一個智者。他的文章只不過區區幾百篇,其光輝卻閃耀了幾近一個世紀。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種精神世界需要這樣的人,不可或缺的是一個可以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有利順導潮流所趨,又集大智大勇於一身的民族智慧的化身,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是可憐的,可悲的……

當我們悠閒地坐在香茶的青煙繚繞之中,呷一口人間至間至味,翻開周作人,翻開梁實秋,打開一種玩弄文學的閒情之時,我想說的是,《烏篷船》固然好讀,《雅舍》固然好看,而魯迅給人的則是一種猛醒,讓我們知道重任在肩……

魯迅的議論文 篇35

他時常穿着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一個隸體的“一”字。他的目光嚴肅堅定,彷彿能解決所有疑問;他的目光神聖光明,彷彿穿破一切黑暗,他就是魯迅,我國的一位大文豪,而在我心中,他是這樣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正是魯迅先生所說的,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在他俯下身子幫車伕輕拭腳傷並細心包紮好時;在他把自己所翻譯的書送給青少年時,他做到了,他,做到了!

“浪費自己的時間就等於慢性自殺”,他也沒有忽略這一點,總把自己的時間當成海綿裏的水,拼命地擠出來用在工作以及學習上。

魯迅也是勤奮的、刻苦的。小時候他在第一學期的考試中獲得了一枚金牌,在老師的允許下,他把金牌當了,並在當天買了幾本書和一串紅辣椒。寒冷的冬夜,夜讀難耐時他便摘下辣椒放入口中嚼着,辣得他直冒冷汗,也正是因爲他小時如此刻苦讀書,後來才成爲了我國的文學家。

魯迅更是聰明機智的,理髮時,理髮師因看他穿着樸素,就馬馬虎虎地理了一下,結果魯迅給他的理髮費遠遠超過了現額。第二次,理髮師認認真真地給他理髮,結果呢?魯迅一分也沒少的給了他錢並說:“上次你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次你認真理,我就認真給。”

可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愛飲酒、愛吸菸等都是他的惡習呢!有的人說,他是好像就是因爲得了肺病逝世的,唉。

這是我心目中的魯迅,“有人富有,就有人貧窮;有人幸福,就有人悲催。”魯迅何嘗不是這樣想呢?他嘗試過人間的所有喜怒哀樂。這是我心目中的魯迅,也不知你心目中的他是怎樣的呢?

魯迅的議論文 篇36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魯迅曾經被毛澤東評價爲: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魯迅先生穿着破爛的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一下他,以爲魯迅先生穿的這麼破爛可能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給魯迅先生理了幾下頭髮,於是魯迅先生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馬上數了數錢。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中樂開了花,真希望魯迅先生多來幾次,那樣就可以多賺多少錢了呀?!

過了一個月後,魯迅先生再次來到那家理髮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他就是上次那位多給了錢的人。於是就笑容滿面的給魯迅先生細心的理髮,理完後,魯迅先生同樣也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便笑着說:“前一次你給我亂理髮,那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給我理頭髮了,我自然也就要仔細的給你錢......”聽了魯迅先生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裏時,心理暗暗地想:魯迅先生教導人的方式還真是特別!魯迅的教育方法很有個性、很有效。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讓我更加知道“魯迅是一個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人。魯迅常常教育青年人要認真讀書,魯迅常常幫助勞苦大衆、憂國憂民。因此,魯迅爲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我心目中的魯迅就是一個:偉大、勇敢、機智的人,是一個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人,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人。啊,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37

我心目中的魯迅有着人世間幾乎所有的美好品質:才華橫溢、愛國、偉大、刻苦、努力……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努力的,他的一身至少寫作和翻譯了600萬字,600萬字!什麼概念?倘若一個人不吃不喝不睡,一秒寫一個字,也得需要將近五百個小時,從這點來看,我們怎能不說魯迅先生是努力的呢?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愛國的,魯迅先生曾被敵人迫害地不成樣子,但他仍不屈不撓、大義凌然!他常常工作地廢寢忘食,他從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寫起,從那以後,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文章經他筆下,變成了一把把鋒利的匕首,血淋淋地插進敵人的胸膛!正因爲魯迅先生敢寫、敢說、敢痛斥敵人的那種正義凌然的品質,他被毛澤東爺爺譽爲“民族魂”!從這點來看,我們怎能不說魯迅先生是愛國的呢?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刻苦的,在讀書的時候,他有一次因爲一點事而遲到了,他先生不高興地說了一聲:“以後早點。”魯迅先生就在他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以便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早點。這個字不僅刻在他的課桌上,更刻在他的心裏。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以“早”爲標準,以“早”爲行動,以“早”爲他的座右銘!從這點來看,我們怎能不說魯迅先生是刻苦的呢?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對人友善的,從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魯迅是一個對朋友、對家人、對窮苦百姓都很友善。但對於欺詐窮苦百姓的人來說,魯迅先生是一個標準“刺兒頭”。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他才華橫溢、愛國、偉大、刻苦、努力……當時的社會就是因爲有了他,纔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直至今天,魯迅先生的文章與思想仍然在激勵着我們。

魯迅的議論文 篇38

他,總是穿着一件樸素的小白褂,平平直直的頭髮直立在他的頭上,嘴上“一”字形的濃濃的鬍子,看起來很顯眼。他的身軀是瘦小的,當他對你伸出手來時,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十分瘦的,瘦得連血管都清晰可見的,長滿老繭的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的確,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寫了很多文章,幫忙過很多人,只爲了別人,而從來不關心自我。

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裏,運用了比較的手法,熱情地歌頌了熱愛人民、造福人民的大文豪——魯迅;無情地鞭撻了剝削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詩中的“俯下身子”把魯迅的精神表達得十分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在我學過的課文裏,魯迅先生以往救助過一位受傷的車伕。他可是一名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竟能俯下身子,並且半跪着,用他那瘦小的手,爲一個社會地位十分低的車伕來治傷,並且當時可是狂風怒號,在寒冷的陰暗的天空下,使得魯迅充滿老繭的手上,又多了一層霜。

魯迅先生一生寫了好多書,文章。他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厭倦,整天寫作寫到晚上,從晚上又寫到天亮。魯迅認爲,時間等價於生命,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生命,僅有利用好生命,不浪費一點時間,人生纔不算白費。他願意把自我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他把筆當做武器,把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反動派作爲敵人,不浪費生命,和敵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個一心爲人民的,有着堅強意志的,珍惜時間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

魯迅的議論文 篇39

許多人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樣的魯迅先生,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是一位憎惡黑暗的社會,關心底層人民的作家,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小時候和我們一樣夢想有自由、歡樂的童年。

在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則”醫治車伕“的故事。那天夜晚,魯迅的侄女與他的爸爸媽媽一齊去往魯迅先生的家中時,在路上遇到了受傷的車伕,魯迅先生得知後,幫那位車伕醫治傷口。令魯迅侄女不解的是這麼冷的天,車伕幹嘛不穿鞋?魯迅先生卻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魯迅先生原本是出國留學回來的醫生,可當他明白當時的中國人最大的病便是思想上的疾病,於是決定用文章去喚醒人民的靈魂。當然他棄醫從文另一個原因是他十分關心底層勞動人民,憎恨當時的黑暗社會,因而,魯迅先生儘自我的力去幫忙勞苦大衆。

魯迅先生的《風箏》又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他。魯迅先生小的時候,曾將弟弟的風箏折斷,踏扁,說弟弟玩沒出息的玩意兒,當魯迅長大後,看到一本書上寫着”遊戲是兒童最平常的表現,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時他整個人像是灌滿了鉛,他的心中有了深深的愧疚。他來到弟弟家,想得到他的原諒,可沒想到,他的弟弟早已忘卻。我一向認爲魯迅先生那麼有名氣,又那麼平易近人,是因爲小時候就是個寬容的孩子,完美的孩子,沒想到也會犯下讓他愧疚那麼久的事。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一位用筆作戰的戰士,同樣也是被毛主席稱爲是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先生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先生不管別人怎樣去批評指責他,他還是堅持爲人民服務。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一位有時讓人無法用語言來比喻的人。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

魯迅的議論文 篇40

我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大文豪,你知道嗎?他就是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民族魂。他的臉,是和藹可親的表情,頭髮一寸長,但卻彷彿一根根尖針般直豎在頭上,鬍鬚更打眼,彷彿隸體的“一”字,衣服十分整潔卻好久沒洗了。雖然他的外表表示着工作的疲憊,但是他是十分精神的,像一個剛打完勝仗的軍人。

“橫眉冷對千伏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話是魯迅先生的“座右銘”,出自他的書《自嘲》,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浙江紹興人,他發表了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中翻譯和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作品,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和《野草》。是新中國文化革命中的主將。自從學完關於魯迅先生的課文後,我從電腦上看來了一篇關於魯迅先生的動人事例。一天魯迅穿着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店去理髮,理髮師覺得他很窮就隨便的給他理了發。理完髮後,隨便給了理髮師錢。後來,理髮師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樂開了懷。一個月後,魯迅又去了這個理髮店,這個理髮師心裏已經知道是魯迅先生,還給了上次多給的錢。並且,十分仔細的給他了發,但魯迅先生認真給了他錢,理髮師非常不理解。魯迅先生笑達“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理髮,我就胡亂的付錢,這次你認真的給我理髮,我就仔細的付錢”。理髮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至此,魯迅先生的傳聞,就成了我的偶像,他在我的心中不僅是思想家、文化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還是捨己爲人,對敵人冷漠,對公民彷彿牛一樣聽命的人,他在我的心中是最偉大的一個,我也要向他學習,成爲像他一樣的人。

魯迅的議論文 篇41

隨着公交車的顛簸,我來到了魯迅故里。

一下車,我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個大字——魯迅故里。我想這下可以見識見識魯迅故里的風采了。

魯迅故里的土特產和古玩不計其數,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魯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頗負盛名!那個臭豆腐炸出來的臭味越濃越好吃。我吃了一個,那種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裏嫩,包裹着金黃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脫落下來,剩下的潔白無瑕的豆腐也是頗有一番風味。讓人吃了回味無窮,還想再吃。

魯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緻,巧奪天工。我也來爲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畫一個人,那個人手裏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紅色的,代表喜慶,瓶底就畫一個福字。瓶的邊緣我就畫了幾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魯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魯迅的故居了。魯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魯迅爺爺的爺爺住的,跟魯迅無關。最主要的就是魯迅故居了。最讓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魯迅的倉庫。魯迅的爺爺是清朝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財萬貫,但由於最後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給魯迅和周作人。魯迅的倉庫下面有一口類似井的一個大口,裏面是個地窖,是專門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據地窖改變地面溫度。

最後,就是百草園了,百草園有一個石井,是周家汲水澆地之處。童年魯迅經常在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於魯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給大家一一道來了。魯迅故里聞名中外,景物數不盛,吸引了不少國外遊客,我們隨同他們一起瀏覽了各個景點。

魯迅故里可讓我大飽眼福啊!

魯迅的議論文 篇42

“咳,開啦裏格……天門啦,角回啦,人和穿寶在那裏啦,啥人的銅錢拿過來咧……”

這怪腔怪調的歌聲從魯迅的屋子裏傳出來,人們不禁吃了一驚:先生是從來都不賭錢的呀,怎麼今天忽然和賭錢的混在一起了?

原來魯迅先生正在寫作《阿Q正傳》,當寫出到阿Q賭錢一段時寫不下去了,因爲魯迅是不會賭錢的,他簡直無法描寫這個情節,魯迅賺錢作文。怎麼辦呢?魯迅就找來了一個名叫王鶴照的工人,此人對紹興戲和平民生活非常熟悉。王鶴照將押牌寶和推牌九的方法以及賭錢時的情景,津津有味地講給魯迅先生聽,並且還得意地哼起了賭錢時唱的歌曲,繪聲繪色,好不熱鬧。

魯迅象傾聽老師講課的學生一樣,仔細地聽着,認真地作記錄,到重新着手寫作時,就把這些親自調查來的素材,都寫進了作品裏。於是,阿Q賭錢時生動的場面,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這則軼聞,我不由想起了陸游的話: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可以說,多與實際生活接觸,才能開闊眼界,一個人如果一味埋在書堆裏,與生活相隔絕,他的知識就象無源之水,總會有乾涸的一天。

再舉個例子吧。有一次,王安石讀到兩句詩:“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不覺發笑,心想:“明月”怎麼會叫?“黃犬”怎麼能臥於花心?於是提筆改爲“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後來,他遊歷到南方,發現南方有一種名叫“明月”,叫聲婉轉動聽;有一種昆蟲叫“黃犬”,常在花心飛來飛去。他這才明白,那兩句詩是對的,而他給人家改錯了……

魯迅的議論文 篇43

小時候,一直認爲魯迅先生的作品生澀難懂,還不如老舍、曹文軒的好。看看人家的作品,多生動、有趣。而他的呢?倆字——生硬!因此,每當新的語文課本發下來,我閱讀裏面的文章時,視線一觸碰到“魯迅”二字,便會立馬逃開,不到老師講課文時決不會再看——反正看了也看不懂。

這樣的牴觸情緒一直跟隨着我進入了中學時代。由於接觸到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多,這股情緒竟在不知不覺中消散了。先生的文章開始一篇篇地從我心上淌過:從《少年閏土》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藤野先生》到《雪》……在這些文章裏,我看到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看到了他棄醫從文的憂國之思,看到了他辛辣的文字“像一把利刃直插敵人的胸膛”。

我於是對先生有了敬意。那個時代,因先生的妙筆,在我眼前變得生動而鮮活。是啊!我早就應該想到,先生處在一個荒蕪而落着黑雨的時代,而先生是孤獨地在與那個時代抗爭啊!

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先生以筆爲武器,不屈不撓地唱出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義無反顧地撥開籠罩在國人眼前的大霧。於是,陽光透了進來,刺痛國人麻木的神經。

先生啊!魯迅先生!

我讀你,讀懂了你對腐朽社會恨之入骨的情感,讀懂了你“先天下之憂而又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心,讀懂了你對理想的追求、對國家強盛的希望。正因如此,你纔會寫出如此尖銳的文字吧!

看着課本上你黑瘦而嚴肅的畫像,我不禁對你肅然起敬。

先生,魯迅先生,你的尖銳讓我永遠記住了你。

一個初中生對魯迅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十分難得。

魯迅的議論文 篇44

魯迅,相信大家都瞭解,他是一名大文豪,也是一位偉大的諷刺家。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什麼諷刺人的話,都可以是魯迅說的了。

有一些,是用來娛樂的。我給大家提供一下:所有的名言都是胡扯的,包括這句。——“魯迅”。這句的話一般是用於網上論壇之間的調侃或之間的談資,是十分風靡的一句話。

還有,比如說這句:我從沒說過這句話。——“魯迅”。這句話就比較好玩了,既然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那何來這句話呢?

還有這句話:“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這句話看起來還有模有樣的,似乎真的就是魯迅曾經說過的。但是你要仔細一查,咦,這句話哪兒蹦來的,石頭裏蹦出來的嗎?

再給大家來一句:我還能怎樣?能怎樣?還不是像父親把你原諒。——“魯迅”。大家聽說過這句話嗎?我真是佩服網友們的想象力啊。

“我即使是死了,釘在棺材裏,也要在墓裏,用這腐朽的聲帶喊出:我沒說過這句話。”——“魯迅”。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多麼執着啊,到死的他也自己打假,儘管這句話也不是他說的。

剛剛我還查到了一種,沒錯,是一種,不是單單一句。來,我給大家複述一下其中的兩句:表情包多的人,沒有對象。晚睡的人,沒有對象。這兩句都是“魯迅”說的,但是他們有沒有對象關魯迅先生什麼事啊?他給他們相親嗎?

世界上最大的洞不是黑洞,而是網友們的腦洞,希望大家能小心一點,不要再被假名言所迷惑。

魯迅的議論文 篇45

前幾天,我去青島參觀了魯迅公園。

我從雄偉的大門中穿過,慢慢走下兩段長長的臺階。一條條小徑蜿蜒着帶着人們走向遠處的美景。小徑兩旁是柔軟的綠綠的草地,上面有許多松樹撐開綠色的大傘,許多累了的人就在樹下休息小憩,往四周看看,一個個小亭子若隱若現。轟的一聲,是什麼?原來是海浪在拍擊着岸邊的石頭。我好想近距離去感受一下大浪拍擊石頭的壯觀景象。但是要走過去得越過這許許多多的巨石呀。你看它們高的,矮的,平的,陡峭的,無序地一個挨着一個。最靠近大海的石頭都十分巨大,它們拔地而起,居高臨下,是岩石中最峻峭的。有很多人在上面看海,我也想去,請示了媽媽,在她的叮囑聲中一步步慢慢爬過去。爬過了幾塊不算很難過去的石頭,來到了一處山崖,兩邊崖壁陡峭,下面是一條小峽谷。我看了看,想跳過去,可是沒有勇氣,只好繞到旁邊的一片碎石灘上。我爬上了一塊大石頭,腳踩上去發出了噗哧一聲,低頭一看,原來有一大塊的凹處,裏面有水和小魚,看到我的腳,一條條極小的魚兒驚恐地四處亂逃。我慢慢地向上爬去,腳底卻猛地一滑,差點滑倒。我檢查了一下鞋子,原來鞋底進了好些海草。好不容易把海草弄了出來。這時我離緊靠大海的大石頭很近了,聽着大浪拍擊石頭髮出的巨大聲音,看着大浪衝過來猛烈地撞擊着石頭,白色的浪花四濺,濺溼了石頭,也有幾點帶着腥味的海水濺到了我的臉上身上。真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看着高高躍起猛擊石頭的大海浪,聽着海浪那砰砰的拍擊聲和嘩嘩退去的聲音,時間好像固定在這一刻,萬物都寂靜了。真想一直呆在這裏呀。

魯迅公園有着美妙的、令人震驚的自然景觀,令人回味無窮。

魯迅的議論文 篇46

一支筆就是一把利刃,一個字,就是一柄長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您一生的寫照,狂人日記你筆下的阿q你筆下的野草,啊魯迅先生,你讓我由衷的感受到了敬佩。

憶往昔,你那偉岸的背影總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家庭中的大起大落原來是衣食無憂的您不得不擔起生活的重擔,可命運總是不太好,父親的死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貧困,您不得不去國外求學,在那裏你認識了藤野先生,在一次與留學生看電影時,片中因爲背叛祖國被處決的中國人,使您深感悲痛,手術刀只能醫好中國人外表的腐朽,但拯救不了他們內心的黑暗,於是您依然決定棄醫從文,用自己尖銳的文筆刺破那些賣國求榮者的虛僞外表,激起中國麻木的人內心的世界。

離別啦,先臺後您踏上了回國旅程,開始發表作品,狂人日記野草等等作品陸續發表,而您也完成了夢想的一部分,但只是喚起了一部分人的良知是沒有太大的用處,你又開始了拯救之路。

隨着更多人民被喚醒,您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你也不把自己生病當回事,仍然沒日沒夜的工作着,親戚朋友,見了都想幫助你,可是明確明朗的笑了,笑說與其不工作多活幾年,還不如好好工作少活幾年,但這樣沒日沒夜的工作始終是不行的,病魔最終還是耗盡了您的身體,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您閉上了雙眼辭別了這人間,一顆文學史上的璀璨明星悄然離世,全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趕來哀悼,許多作家寫下了您的故事。

我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時間像海綿裏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會有的。您在文學史上不僅僅只留下了名言名句名著詩歌名留下的,還有那些令人敬佩的品質,魯迅先生,你雖然消失在了紅塵滾滾的人間,但你卻永遠活在了廣大人民的心中。

魯迅的議論文 篇47

說到魯迅,我想大概可以用人不知、沒人不曉來形容了吧!說到魯迅,我腦海中便浮現出一張張瘦削的臉、一雙銳利的眼睛射出兩道閃電、一頭平發一根根精神直起,這就是我印象中的魯迅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真正的大文豪,他的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作,如《朝花夕拾》、《狂人日記》,再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面》等等,都受到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認可和贊同。其中,好幾篇都被列入人教版語文教材,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魯迅先生還被評爲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在他的好多作品中,都直接揭示了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黑暗一面,如果沒有尖銳的文筆,那又怎麼可以做得到呢?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非常珍惜時間的。魯迅的一生可以說是忙碌的一生,他的一生勤勤懇懇,工作得多,休息得少,在工作上他幾乎是廢寢忘食,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記日記。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由於可見,魯迅先生是一位多麼珍惜時間的作家。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作家。魯迅先生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在當時的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他用筆化作劍,他把自己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憎恨赤裸裸地表現在作品之上,他一點兒也不畏懼黑暗勢力,他經常竭盡所能地幫助勞動人民,他視民如子,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憂國憂民也就足可見一斑了。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文豪魯迅先生,他雖死猶生,他永遠活在人民百姓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48

若問我喜歡哪一部書,我說不上來,若問我喜歡哪一部電影,我也說不上來。若問我喜歡哪位明星,我還是說不上來。但若問我喜歡哪位作家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魯迅”。

我之所以喜歡魯迅還要從幾年前說起,幾年前我在學習中接觸到了魯迅的代表作《朝花夕拾》,從此便知道了魯迅這個偉大的作家。我查閱了許多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詳細的瞭解了他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來改名爲周樹人字豫才。1918年用“魯迅”這個筆名首次發表了《狂人日記》。同樣他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魯迅先生一生在文學創作,思想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貢獻,但他的人生是特別悲慘。祖父入獄,父親重病,別人瞧不起,一直都父親死這種狀況也會發生改變。在八年級我學到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此篇文章中記敘了魯迅先生赴日本留學期間發生的一件事,也改變了魯迅先生的一生。在課間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時,看到那些赴日留學的中國男青年表現出來的興奮以及熱烈歡呼,魯迅先生深受刺激一日決定從棄醫從文,要喚醒國民的精神,要用筆桿子來救中國,於是去了仙台。

通過學習和閱讀,我發現了魯迅先生的寫作特點就是選材獨特,視角獨特和追求極致。語言風格含蓄、簡約、凝練。魯迅先生的小說具有鮮明的階級觀念,生動的文學性以及豐富的藝術特點,這也是我喜歡魯迅先生的重大原因之一。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含有諷刺、批判和揭露意味,把社會最黑暗的一面,以文學創作的方式展現給我們,讓我們銘記歷史。

魯迅——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作家,一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作家,我深深喜歡你,並在前進的路上以你爲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49

“魯迅”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字,他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直立起來,和他頑強倔強的性格很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鬍鬚--濃密極了,像極了隸書的“一”字。一襲長衫,一隻菸斗是魯迅先生的標誌性打扮。他被譽爲“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他奮鬥一生,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被人們譽爲“民族魂”。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魯迅是正直無私的智者,魯迅是黑暗社會中的一盞明燈,魯迅是一把向封建落後勢力開刀的鋒利匕首。他曾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用冷漠不屑的態度去對待反動派的指責謾罵,卻甘願像牛一樣爲人民服務,深切的表現出魯迅先生的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毛澤東曾給予魯迅極高的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並且對魯迅的文化思想多次表示大力的支持。

有一個日本人告訴馮雪峯,全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後哈哈大笑,然後沉思着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爲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魯迅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他曾說過:“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

他的作品剖根揭骨,冷嘲熱諷用現實主義手法描摹那些草木般無聲地產生、無聲地消失、在幾千年的中國舊文化中受盡侮辱和損害同時自己也在損害和侮辱着他人的普通中國人,在形式上取大家常見的各種普通人的典型事例,魯迅先生的文筆犀利有傲骨,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就是魯迅,愛憎分明,不計名利,關心人民。

魯迅的議論文 篇50

中國作家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這是華人首次登上世界的最高領獎臺,一時間便引發無數熱議。殊不知,早在莫言之前,就有一位聞名中外的華人大文豪會獲此殊榮。

他就是魯迅。一位家喻戶曉的大文學家,大學者,他的作品紮根於現實,起源於生活,深深影響了數代華人,也讓中國文學首次屹立於世界文壇。

他是新時代文學奠基人,引領了從中華古文學到新時代文學體系的偉大歷史性轉變。1918年5月,他首次以,“魯迅”筆名發表了現代文學史篇中。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率先打破古文學壟斷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其領導下,中國文壇涌現了一批批星耀之才。乃至此後的幾十年裏,仍是羣才輩出,爭相輝映。

他塑造了諸多文學經典形象,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印象。他筆下的人物多形象鮮明,個性十足。如在《吶喊》中調皮機靈卻不失純真的“孩子王”雙喜,爲人仗義、個性鮮明的阿發。這些人物,都讓我們感到親切有趣,但同時,魯迅的筆下也不乏美物美景,新奇、美麗的百草園、枯燥古板的三味書屋、精彩好看的社戲,還有烏篷船、羅漢豆等。這都讓每一個讀者感受到自由、快樂的氛圍。

除此之外,魯迅更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革命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這便是魯迅一生正直、剛正不阿的最好肯定。他面對敵人冷酷無情,敢於與權貴鬥爭;面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一心爲民,欲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魯迅一生淡泊名利,不屑與好強爲伍。他果斷拒絕來自世界文壇最高領獎臺的邀請,爲的是一份民族骨氣與倔強。

魯迅,他不僅是博學多才的文學家,更是民族的錚錚鐵骨漢子。

魯迅的議論文 篇51

溫暖的雨從來沒有變成冰冷、堅硬、燦爛的雪花。見多識廣的人覺得他單調,他自己卻覺得他不幸。江南的雪,溼潤而美麗;那是青春依舊隱現的消息,那是一個非常堅強的處女的皮膚。在雪原,有紅色的珍珠山茶花,白色的單梅花和深黃色的蠟梅花;雪下有冰冷的綠草。蝴蝶不存在;不記得蜜蜂會不會採山茶花梅花的蜜。但是我的眼睛彷彿看到冬天的花朵在雪地裏盛開,許多蜜蜂在忙着飛翔,我聽到它們嗡嗡作響。

孩子們凍得通紅,小手如紫芽姜,七八個一起來塑造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爸爸也來幫忙。羅漢比孩子高多了,雖然只是一堆小的大的,最後分不清是葫蘆還是羅漢;但是它很白很亮,和自己的溼氣粘合在一起,整個地方都亮了起來。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睛,並從母親的粉盒裏偷了胭脂塗在她的嘴脣上。這次真的是大羅漢。他會坐在雪地裏,嘴脣因流口水而發紅。

第二天,幾個孩子來看他,問他;對了,他拍了拍手,點頭笑道:但他最後還是一個人坐着。晴天他來釋放皮膚,寒夜他做一層冰,變成不舒服的水晶形狀;持續的晴天讓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嘴上的胭脂也褪了。

但是北方的雪花總是像粉,像沙,從來不會粘在一起。他們撤退在房子上,在地上,在乾草上,僅此而已。房子上的雪已經很難過了,因爲房子裏的火是溫暖的。另外,在晴天下,突然來了一陣旋風,它在太陽下猛烈地飛着,光芒四射,如含火焰的霧,旋轉上升,滲透空間;讓空間旋轉,上升,閃爍。

在無邊無際的荒野中,在苦澀的天空下,是雨的靈魂閃耀升起。

是的,是寂寞的雪,死寂的雨,雨的靈魂。

魯迅的議論文 篇52

彎彎曲曲的小巷,黑白分明的房屋,熱火朝天的小吃攤,以及那縈繞在空氣中的韻味。經過歲月的沉澱,這裏——魯迅的故鄉,變得廣爲人知、韻味綿長。

曾經,這裏是魯迅先生的樂園;現在,這裏是我們緬懷魯迅先生的地方。

沿着小巷緩緩行走,這裏並不是寂靜無聲,卻莫名讓人寧靜。彷彿走進這裏,就隔絕了世間一切的喧囂。望向四周,人們行走着。有的步履匆匆,有的悠閒自得。人們有時細細觀賞,有時拍照留戀,有時莊嚴肅穆。

默默走着,我不知不覺來到了百草園。這裏曾經是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他在這裏拔何首烏根,摘覆盆子,聽油蛉、蟋蟀的歌聲。這裏記載了他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我定了定神,和父母一起走了進去。此時的這個園子,有些荒蕪,草也有些枯黃,地上是紛亂的落葉。草的附近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着"百草園"三個大字。我和父母在這裏停留,和平常的遊客一般,拍了些許照片。

接着,我和姐姐來到了一個房子裏,裏面掛滿了字畫。有的字龍飛鳳舞,有的字娟秀灑脫,有的字含蓄深沉。而畫,大多畫的是景色,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我和姐姐站上最高層,眺望着風景,放眼望去,綠樹與民居互相依偎着,誰也不奪走誰的光彩,平分秋色,水在他們之間也不令人覺得突兀,似乎自古以來便是如此,水和樹遠遠望去都是綠的,不知是樹將水映綠?還是水將樹染綠?一切都令人心境開闊。

當黑夜奪走白日的最後一絲光芒,我們的旅途也到此結束了。如今魯迅先生已在地下安眠,我們的國家也日漸強大,老百姓的生活也平和寧靜。但我們仍會努力,仍應努力!

魯迅的議論文 篇53

在國慶小長假,我有幸來到魯迅故居。

這天,我們早早地起了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我往裏邊瞄了一眼,天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裏邊人潮涌動,長長的隊伍根本分不清哪裏是頭,哪裏是尾。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終於進入了魯迅故居,通過簡介我知道了,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原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發《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看完簡介,我看了看四周: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牆黛瓦,竹絲臺門,顯得異常樸素。經過魯迅臥室的窗戶,往裏看,最顯眼的是一張罩着蚊帳的大牀。靠近窗戶的是一張桌子,上面放着筆和墨,這就是魯迅先生學習用的桌子吧!

跨過一個拱門,就進入了百草園。一塊大石頭立在百草園中,上面刻着“百草園”幾個綠色的大字。曾經的百草園已經成了菜園,裏面種着毛豆、南瓜等蔬菜。“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充滿了無限趣味……”魯迅兒時和朋友們常到這來玩。他把百草園記錄在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學習的私塾,牆上掛着“三味書屋”的匾額。匾的下面是一張國畫,畫的前面擺放着一張紫檀木色的大桌子和椅子。

故居旁就是魯迅紀念館了。那裏展示了他各個時期的生平事蹟。毛主席曾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魂。”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生活經歷了波折、苦難,可他依然勇敢面對。就如他的《野草》所說:“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魯迅的議論文 篇54

前一天得知要去實地參觀魯迅先生筆下的“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竟一直興奮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帶裝完畢等待出發心之嚮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興奮全部都寫在我的臉上,像陽光下盛開的花兒……

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風,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綠味,頓時神清氣爽!一路歡歌笑語,不知不覺便來到了魯迅的故居。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高大的魯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魯迅,臉上帶着些許微笑,這笑淡到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擡起,右手正環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還正用中指和食指夾着一支雪茄呢。聯想一下先生那吞雲吐霧的樣子,會不會讓人忍俊不禁呢?

進而向裏深入,便是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了,剛剛踏入三味書屋就有一股濃烈的墨香撲面而來,這墨香過了這麼多年卻仍然不曾散去,歷久彌香,讓人不禁浮想起魯迅上課的認真畫面:埋頭苦讀,奮筆疾書,對,一定是這樣留下的。正是這裏誕生了一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等稱號的名人:魯迅!他影響了很多跟他一樣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國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動我們的雙腳,視線觸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園”了,那是魯迅家的後院吧,我還在那裏留了影呢。

還記得魯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個“早”字嗎?這個字一直激勵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寫照。魯迅一生堅守的精神便是:時時早,事事早。雖然歷史一頁又一頁的掀過,許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傳承。

走過百草園,一天的行程也將近尾聲。而園內的景與物,還有故事卻開在腦海裏回放,餘味深長。

魯迅的議論文 篇55

在紹興停留的三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魯迅故里了。

衆所周知,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他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而被人們稱爲“民族魂”。他一生以筆爲武器,戰鬥了一生,深受後世景仰。

8月7日清晨,我們來到了魯迅故里。

遠遠望去,魯迅雕像十分清晰。他手持着香菸好像在思索着什麼,旁邊站着幾個頭戴着氈帽的小銅人。聽導遊說,那位穿着最爲樸素,笑得最甜的,便是魯迅的好哥們——閏土。我彷彿看見他與魯迅開心的在百草園中捉蟋蟀。

走進三味書屋,就像魯迅在書中所描繪的一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便是我先生家了。第三間是書房,門中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我們來到了一間與“三味書屋”極爲相似的屋子,便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堂課。

戴上瓜皮帽,我彷彿看見了魯迅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阿q、祥雲嫂、楊二嫂等人物也映入了我的眼簾,讓我感觸很深。有的人過得淒涼,有的人過得圓滿,但只要勇敢的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

穿上長衫,我好像回到了魯迅在私塾上課的時光。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字的故事:……有一回,父親重病,魯迅一大早就去買藥,可回來時先生已經開始上課了。先生見他遲到就生氣的說……第二天魯迅一早就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包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許下諾言:以後一定早到,不再遲到了!

以後,我一定不能遲到。這是魯迅告訴我的。是的,正如現在莊老師說的:“連不遲到都做不到,你還能做什麼。”

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都帶着心中的不捨離開了魯迅故里。我一定還會回來,還會……

魯迅的議論文 篇56

我認識魯迅是因爲他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在那之前,我是完全不認識他的。暑假,我的哥哥帶我來到了浙江魯迅故居。

來到目的地,“魯迅紀念館”大字赫然出現,閃閃發亮。這裏是魯迅17歲之前的住所。一進門就看到一個人夾着煙,眼裏露出了疲憊的神色,彷彿在爲國擔憂,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這便是魯迅。

然後我們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面,佔地近兩千平方米。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嚐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魯迅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是魯迅心裏美好又深刻的印象。

最後,我們直奔三味書屋,它約有35平方米,魯迅12歲開始在這裏讀書,前後長達五年的時間。三味意爲: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過:“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一出門,一條小河腳剎在三味書屋,錢烏篷船靜靜的躺在河流上,流動的河水傳來“嘩啦啦”的聲音,可謂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環境。

出了“魯迅紀念館”,我們去了著名的孔乙己咸亨酒店,店裏古色古香,頗有一番別樣的滋味,真是“萬物得以皆美”啊!

魯迅先生看得微、看得遠;他就向一個目標奮勇的鬥爭下去,決不中途投降妥協;他一點也不畏懼敵人對於,他的威脅、利誘,殘害,他一點不避鋒芒地把鋼刀一樣的筆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我們的國家有像魯迅這樣硬的骨頭是很可貴的。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57

在白雪紛飛的魯鎮,似乎沉浸在溫馨而又和諧的氣氛中。在清脆的爆竹聲中我認識了祥林嫂。

當祥林嫂在問我們:”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之時便下了必死之心了吧。在她穿着襤褸的衣衫邁開步時,世界便沒有祥林嫂這個人了,如那些飄落的雪花燃燒至盡。她是一個一生都經歷着痛苦與折磨的女子,她努力地工作,受到了四叔家人的喜愛。可是她的婆婆一行卻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婆婆逼她嫁人,卻只爲了那麼幾注錢,祥林嫂幾乎拼上了自己的性命想要打破這個黑暗的現實,可還是絕望了。她很愛自己的兒子,當阿毛被狼吃了的時候她頓時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了希望,當談到阿毛,她總是哭着不停地說”我真傻,真的。“”唉唉,我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也就有這麼大了。“也許她能帶着殘留的一點光芒也很不容易了吧。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只知道魯迅是一個愛國和捍衛人民自由的領軍人物。他是因爲剛正不阿的思想而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但是《祝福》使我改變了看法。他用悲涼的手法,用環境和語言襯托他的思想,把聖潔的雪花寫的讓人滿目蒼茫,身臨其境。他把自己的思想毫無保留的表達在他的筆下,書寫着一段段的傳奇。

《祝福》這個題目,也許就是從委婉而輕柔的角度,一筆流暢的勾勒出這幅油畫。抨擊了黑暗社會的腐敗與婦女所承受的不公。也許這樣更好罷,祥林嫂必然是帶着笑容離去的罷,這樣的她卻是解脫了,猶如璀璨的流星,散發出今生所有的光芒,在深邃的夜空中滑落。只是爲了將這一刻的天空照亮,留下一抹金色。

魯迅的議論文 篇58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市區的魯迅中路,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而這條街上的魯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場所。

我們來到大門口,門口有一堵牆,牆上畫着魯迅抽菸的圖畫。在這堵牆的前面,有幾個兒童雕像,他們圍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邊是烏篷船碼頭,小河上,烏篷船晃晃悠悠地蕩着,這已經成爲紹興的一道風景。

石板路旁邊就是三味書屋,那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這裏發生了許多故事。石板路兩旁還有許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黃酒店,有工藝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數紹興黃酒了,那裏的黃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個人就喝了一瓶。我們正在魯迅紀念館遊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讓我們猝不及防,一瞬間就淋成了落湯雞。

溼淋淋的我們來到一家商店裏面遊玩,有一個老爺爺正在題扇,他的名字叫沈長軒,93歲了。爺爺爲我們題了一副扇子,剛勁有力的字體,慈眉善目的爺爺,我們和爺爺合了影,然後去了魯迅故居。

魯迅家的房子很大,房樑也很高,感覺像是一座巨人住的房子,魯迅其實也是一位巨人——文學巨人。魯迅家的後院叫百草園,裏面都是些雜草,據說魯迅小時候經常和朋友在裏面玩。走出魯迅家的屋子,有一個賣青瓷的商店,我們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擇了一套餐具,短暫的休息過後,我們的旅行就結束了。

旅行雖然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對魯迅先生更加敬仰了。

魯迅的議論文 篇59

春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紹興。一路,我們遊玩了很多地方,有西施故里,紹興水鄉,還有魯迅故居。而我印象最深,最難忘的是魯迅故居。

記得那天天氣陰沉沉的,我們心裏祈禱着不要下雨,可是不知道爲什麼,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了,落到臉上涼颼颼的,好像是眼淚水一樣。一路上導航給我們指着路,爸爸的車開地也很慢,生怕錯過了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剛拐進一條小街,我就被一大片的紅燈籠給吸引住了,紅紅火火的,實在是太漂亮了!原來,這就是魯迅故居的大門。我們趕緊停好車子,去參觀這個大文學家的故居。

魯迅先生的家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大”,因爲,裏面有很多的房間,每個房間擺設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有的房間裏有很多的書櫃,有的房間有牀,有的房間擺滿了籮筐,還有的房間擺滿了椅子,桌子……。媽媽說它們分別是魯迅小時候的書房,臥室,還有的是廚房,客廳等等,真是各有各的用處啊。我們走了好長時間才繞完了房子。我問媽媽:“魯迅家真有錢啊,住這麼大的房子,真是一個大富豪!”媽媽笑着告訴我說:“魯迅是個偉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筆作武器來和敵人鬥爭,來爲人民服務……”聽了媽媽的話,我似懂非懂,只是覺得魯迅實在是太偉大了,居然能用筆作武器,那筆得有多大啊?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說:“筆能寫文章,魯迅先生就是用文章來呼喚人們,讓大家的頭腦清醒起來……”

聽了爸爸的話,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魯迅先生是用文章來爲人民服務的,看着牆上魯迅先生的遺像,聽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我心裏默默的想:“我要好好學習,像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魯迅的議論文 篇60

我早就聽說魯迅先生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作家、大文豪。今年寒假有幸來到紹興,讓我看一看魯迅先生幼時生活、學習的地方。

我們從故居的正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白牆黑瓦,顯得非常的簡陋,正當驚訝時,聽到導遊介紹說,魯迅先生在當時也是富豪人家,但爲了顯示當時魯迅先生的清廉,就用了白牆黑瓦。隨後我們又參觀了魯迅先生的客廳、臥室、廚房等地後,便來到了有名的百草園,此園坐落於魯迅故居的最北面,這裏是魯迅先生兒時與夥伴嬉戲之所,我以爲百草園必定是鮮花滿地,芳香濃郁,風景別緻,誰想只是一個菜園,周圍幾株百年古樹,鐫刻着園內的風雨歲月,世間滄桑。

從故居出來,沒走幾步就到了三味書屋,我想這大家應該都知道的,紹興舊時耕讀之風盛行,家塾私塾星羅棋佈,“三味書屋”就是其中之一了。“三味書屋”原名爲“三餘書屋”,三餘取義爲“冬着歲之餘,夜者日子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來塾師壽鏡吾先生兒子將”三餘”改爲“三味”,取“讀經味如稻糧,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此處爲魯迅先生讀書之地。三味書屋正門一間房內,正面是一副梅花鹿圖,旁邊是八張桌椅,乃是學生習文讀書場所,魯迅先生的書桌上還刻了一個早字,以時刻提醒自己,激勵自己。我終於明白了魯迅先生爲什麼能成爲一個大作家,是因爲他兒時的努力爲他奠定了基礎,我們正處於這個黃金時期,一定要以魯迅先生爲先榜,時刻激勵自己,鞭策自己。

此次魯迅故居之行真的是不虛此行,必定銘記在心!

魯迅的議論文 篇61

古城紹興,以古樸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遊人,卻又以一個不苟言笑的老人般莊嚴述說着二千五百多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治水英雄”大禹、“書聖”王羲之、“鑑湖女俠”秋瑾,更有一位被譽爲“民族魂”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的內心莫名的激動……

國慶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陽光,踏進了魯迅故居。

一進大門,就能看到一大塊牌子,右邊是魯迅先生夾着香菸的樣子,左邊是通向景區古樸的巷子,上面寫着“魯迅故居”四個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邊的商鋪熱鬧非凡,有紹興特產——會稽山黃酒、茴香豆、龍鬚糖、麥芽糖等,空氣中還飄散着臭豆腐獨有的味道。三三兩兩的烏篷船停在中間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現着昔日的江南水鄉。也正是這小小的烏篷船,載着魯迅走出紹興,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興中華的偉大曆程!

我隨着人羣緩緩向魯迅的家移去,參觀了他的臥室。簡陋的屋子裏沒有多餘的擺設,桌子上陳列着一些簡單的書寫工具。旁邊是一張不大的牀,外面是一個半圓,上面有個頂。牆壁上掛着魯迅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靜心感受,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彎後,我穿過了一座拱形門,到了魯迅兒時戲耍的天堂——百草園,現在的百草園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莢樹,哪棵是結過桑葚的桑樹,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牆,想必這就是當年魯迅拔何首烏弄壞的牆了。一片屬於紹興的棕黃色,記憶中的人兒還在吃着茴香豆,聽着小橋流水與烏篷船的故事。

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後,我離開了“魯迅故居”,走在石子鋪的小道,回味着魯迅當年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情景,細細的品味着紹興悠久燦爛的文化……

魯迅的議論文 篇62

明天就要去魯迅故里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電腦,進入了百度,去搜索“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爲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着,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爲“民族魂”。

早上,我5:30就起了牀,因爲今天終於可以去魯迅故里了,好興奮。我們到了魯迅故里的東入口,只見一快大大的石壁上刻着一幅栩栩如生的魯迅畫像,沿着用大石塊鋪成的路一直往西走去,兩邊都是商鋪,賣梅乾菜、臭豆腐、龍鬚糕的,只要是紹興特產的幾乎都有。魯迅祖居到了,進入了一個大大的門口後,就是德壽堂,一幅好大的畫掛大廳正中,幾張做工精細且發黑的桌子擺在大廳裏,感覺非常的簡陋。聽了導遊說,魯迅的祖居和魯迅的故居的擺設和格局是一樣的。再進去還有香火堂、座樓、西廂、廚房等。出了魯迅祖居,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就是魯迅以前學習的地方,在一個角落,有一張桌子就是魯迅以前座過的,有一次魯迅上學遲到,被老師狠狠的訓了一頓,從那次開始,魯迅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用來時刻的提醒自己。我們還去了百草園,聽說小時候魯迅也像我們一樣調皮,一次和小朋友在後院玩時,他推翻了劉家的石砌圍牆,導致兩家發生些小矛盾,父母一生氣,就將魯迅送到了教學管理最嚴格的私塾,那就是三味書屋了。

魯迅故居、魯迅筆下風情園、魯迅紀念館還有好多可以讓我瞭解到魯迅生平事蹟的地方,有時間還是你自己親自去了解下吧!

魯迅的議論文 篇63

國慶節假期,我們一家子和伯伯去了紹興,一面去看舅舅,一面去旅旅遊。我們計劃先去魯迅故里遊玩。

經過了長達一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魯迅故里。

就在入口處旁邊有一堵牆十分引入注目,上面寫着魯迅故里四個大字。還畫了一條古街和魯迅的上半身畫像。只見魯迅身着古裝,一隻手垂直,另一隻手拿着香菸,雙目炯炯有神。

魯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書屋、魯迅故居(百草園和筆下風情園)、魯迅紀念館和魯迅祖居。

我們先去參觀了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就是魯迅家的大菜園,裏面有桑葚樹、皂莢樹,覆盆子、石井欄,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在花壇旁還豎着一塊寫着“百草園”的大石頭,很多人都在石頭前面拍照。

接着我們去了三味書屋。教室裏最角落的那張桌椅是魯迅的。那張桌子的右下角有一個“早”字,據說是因爲有一次魯迅上學遲到了,先生批評了他,因此魯迅刻上了一個“早”字,來警醒自己不能遲到。

然後,我們去了魯迅祖居,所謂魯迅祖居也就是魯迅的老家。我們剛進院子,客廳裏的那些古傢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我趕緊跑了過去,好奇的看來看去。往裏走就是一間一間的房間,有公子房、小姐房、幼童房、繡房等,那裏不但房間很多,而且每間都寬敞明亮。可想而知,當時魯迅的家族是多麼的顯赫。

參觀了魯迅祖居,我們又去參觀了魯迅紀念館。那裏主要就是向我們展示了魯迅的家族背景、童年生活和他的作品。

四個景點都參觀過了,我們又在熱鬧的古街上逛了逛,吃了一些臭豆腐,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多麼快樂的魯迅故里遊呀!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的!

魯迅的議論文 篇64

昨天,跟隨爸爸來到了浙江的嘉興市,在這裏,我們品嚐了中國有名的——五芳齋糉子,屈原的故鄉,我們下午準備去遊南湖,媽媽說南湖也很著名,是毛主席當年開會的根據地,據說那隻船還在那裏。可是又被爸爸的工作給泡湯了。爸爸說,沒關係,下午我帶你們去紹興——魯迅的故鄉,那裏會更好玩。就這樣,我們下午又跟着爸爸來到了紹興。

今天吃完早飯,爸爸開車照舊把我們送到魯迅故居,他就去工作了。我們先走進了魯迅祖居,魯迅祖居就是魯迅的爺爺奶奶住的地方,我們觀看了許多房間,傢俱等,一位導遊小姐介紹到:因爲魯迅的爺爺以前是做官的,這傢俱都是好木材做的,所以保存的這麼完好。接着我們又走進了魯迅故居,就是魯迅的家,我們也觀看了他的客廳,書房,臥室等。第三個景點就是魯迅博物館,裏面陳列着魯迅小時候的玩具,看過的書籍,寫的文學作品,特別特別多,可我一點兒也看不懂,但我知道魯迅爺爺應該愛讀書,博物館的四周,全是他寫的格言,他的資料,他的圖片。其中有一個他寫的書籤我能讀懂,就是“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這可能是他的學習方法吧。媽媽說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醫學家。接着我們又來到魯迅家的“百草園”“百草園”是他們家的菜園子,也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最後我們參觀了“三味書屋”媽媽向我們介紹,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的學堂,當年魯迅就是在這裏學習的。

通過參觀魯迅故里,使我認識了魯迅爺爺,我覺得魯迅爺爺是一位非常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人。

魯迅的議論文 篇65

放假了,我們一家人,還有姐姐和大姨一起去紹興魯迅故里遊玩。我走進魯迅故里大門,沒注意有門欄,一不留神差點摔倒。

魯迅故里到處都有好吃的、好玩的。我買了一個甜筒巧克力味的,那價真是高的要命!居然要十元錢一個。我們又每個人買了串臭豆腐就去逛街了,媽媽和大姨東瞧瞧,西望望,買了幾件衣服就到午飯時間了。我們進了一家店,然後點了幾樣菜:蛋黃南瓜、玉米烙、酸菜魚、青椒牛柳……

我們吃了飯就去買票,買票的時候,人像潮水一樣多。好不容易買到票,我們就進去參觀了。去的第一個地方是魯迅祖居。裏面非常大,一進門,就會看見一張木製桌子擺在兩把木製椅子中間,左右兩邊也一樣:兩把木製椅子中間有一張木製桌子。魯迅祖先住的地方可真大呀!東西都是古老的,而且有許多拐彎出,把我弄得昏頭轉向。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了廚房、臥室、書房。

裏面的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差不多都是棕色的,只有被子、牀單這種東西是其他顏色。對了,還有廚房的竈臺是白色的。接着,我們又去了三味書屋。我問媽媽三味是不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媽媽說是的,我很高興,因爲我說對了,這是我從書上看來得,我還從書上了解到魯迅讀書乏味的時候,還會跑到後院的樹上捉知了。三味書屋的樣子跟魯迅祖居差不多,只是添加了一幅畫,可是我沒看明白畫的是什麼。走出三味書屋,我和姐姐買了一桶爆米花就進了魯迅紀念館,開始我還一位是電影場,高興的不得了。

我們一進去就看見魯迅銅像旁邊的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雖然,我現在還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誤會懂的!遊了魯迅故居,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魯迅的議論文 篇66

踏着青磚,順着小巷,看着烏篷船在河道中穿梭,我來到了魯迅的故鄉-紹興。

跨入門檻,眼前是大廳,兩邊的壁上均勻地掛着畫,空氣中隱隱有一絲淡木的清香,多少也有幾分清閒的氣息。但整齊的椅子,高高在上的牌匾又讓人感到嚴肅幾分。魯迅就是在這個封建又拘束的家庭中出生的。

走進亭院,多多少少都會植上幾棵樹,現在看到平淡無常,枯燥透頂,卻是魯迅先生兒時的夥伴。但時間一久,卻也死板了!正如他在“故鄉”一文中寫到的:“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其中,院子中最大的就要數百草園了!記得魯迅在矮牆那兒,捉蟋蟀給父親做藥引,當今一看,卻也不怎麼樣,矮牆便是矮牆,石井欄便是石井欄,但整個院子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似乎有些沉重,又有些悲傷。

兒時的魯迅開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好景不長,隨着他父親生病,家中斷了經濟來源,他只能每天拿着母親的首飾到店鋪裏當掉來維持生活,漸漸受到別人的歧視,遭到同伴的取笑。正是因爲感受過底層人民的煎熬,也正因爲他經歷了一個家庭從輝煌到破落,他才寫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樣的千古名句,是他一生的寫照!

當時的社會,有買人血饅頭的治病的,有把婦女的腳裹小的,有但這種種事都脫離不了魯迅先生寫的幾個字“吃人”。

1902年,他下定決心-出洋!在日本,他看到了自己的同類-中國人被嘲笑,中國人嘲笑中國人,他憤怒了,打算用文字改變中國人的理念。

這位中國的英雄,用筆戰鬥了一生,改變了中國人的信念,展現了中國人不屈不撓、愛國愛民的精神

走出大門,前面又是白牆黑瓦,小橋流水,只有那青磚小道一直向前,似乎沒有盡頭。

魯迅的議論文 篇67

魯迅,一個活躍於書本中的名字。很多人都能背出他這句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那年,讀完《早》,我一邊驚訝於魯迅的勤奮與刻苦,一邊對這位先生產生了些許好奇。中學時期,魯迅成了每位語文老師時時掛在嘴邊的人物。試問哪位學子沒有讀過先生的文章呢?如今,我對先生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先生不僅是一位文學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更是一位民主戰士。

在那個年代,國家動盪,同胞麻木。無數的民主戰士拼盡全力喚醒大衆,去拯救落後的社會。

先生在《自嘲》中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但是,他終究沒有躲進小樓,不問春秋。他奮筆疾書,心力交瘁,寫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於是便有了那個膾炙人口的名句:“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隨後,《吶喊》《彷徨》接連問世,深深抨擊了封建社會舊思想、舊道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狂人日記》無疑是第一把火,它燒得如此熱烈,如此旺盛。在如墨的夜空中,先生是光,照亮大地,喚醒世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隨這點星光,救國救家。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先生與人間道了別,化作了天上的星光,熠熠生輝。“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先生,這中國如您所夢想,這盛世如您所希望。歷史不會將您遺忘,世人將會銘記您的精神。

魯迅的議論文 篇68

他,18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去世於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家庭裏。

他,成年到南京求學,四年後東度日本留學。

他,出學醫學,後又棄醫從文。

大家一定猜出他是誰了吧!

他,就是——魯迅。

說起魯迅,我們大家一定都對他有一定的瞭解吧!

魯迅,是他的筆名,他的原名叫周樹人,字豫才。

他從小因爲父親體弱多病,所以,他長大想學醫,爲的就是救助像他父親一樣的人。長大後,他實現了這一願望,赴日本留學,但他時刻不忘祖國。他發現,即使能讓他們強健起來,但他們的思想還是腐朽的,還是冷若冰霜的,所以,魯迅要用他的“筆”,來喚醒他們。

這也是我敬佩魯迅之一,他還能時刻不忘祖國,而放棄了從小就立下的理想。

不知同學們聽過魯迅的這個事情沒有。

一天晚上,魯迅遇見了一位黃包車伕,已是深秋,黃包車伕只穿了一件單薄的衣服,而且還沒有穿鞋。

魯迅看見黃包車伕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便跑上去關切地問,原來,因爲沒鞋穿,一不小心玻璃片扎到了腳,鮮血直流。

魯迅見狀,忙回家去提了藥箱過來,給黃包車伕夾出玻璃片,給傷口上好藥,纏上繃帶,還給了黃包車伕一些錢,讓他買些衣服和鞋,黃包車伕感激不盡。

這,也是我所敬佩魯迅之二,他可以關心與他毫無關係的人,還親自給黃包車伕感激不盡,給黃包車伕錢。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魯迅,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的議論文 篇69

星期日,我們全家去紹興遊玩,參觀了魯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東西。走近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睹雕刻着魯迅和江南小鎮的牆,前面有幾個栩栩如生的銅像。不時有人上去跟他們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幾個……

星期日,我們全家去紹興遊玩,參觀了魯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東西。

走近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睹雕刻着魯迅和江南小鎮的牆,前面有幾個栩栩如生的銅像。不時有人上去跟他們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幾個。之後,媽媽去買了票,我們便正式進入了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了魯迅祖居,一進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廳,大大的“德壽堂”懸掛在中央,下面的牆上掛着一幅畫和一副對聯,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擺的整整齊齊的,聽邊上的導遊阿姨說,這是會客的廳堂。

看完了正廳,我們穿過一條過堂,來到了廚房。媽媽突然指着一個像是風車的東西問我是什麼,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訴我那是用來篩選穀粒的,外婆家就有。聽了姐姐和媽媽的解釋,我知道了廚房好多東西的功能,我還特意在廚房照了張相留做紀念。再往裏走,我還看了一些房間,有主人的,有少爺的,還有小姐的。還有繡房、琴房、書房。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出了魯迅祖居,我們還去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姐姐說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我在裏面還看到了模仿上課情景的銅像,真是有趣。百草園裏有顆樹齡100年的香樟樹,長得好高大,我和爸爸在下面拍了好幾張照呢!對了,我還買了把扇子!姐姐笑我扇起來的時候像個混世小公子!這是誇獎嗎?

在一家人的歡笑打鬧中游玩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機會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魯迅的議論文 篇70

今天,我做了個夢,在夢裏,我遇到了魯迅先生,並且和他暢談一番。(開門見山,引出主題)

我們在燭光依稀的房間對起話來:“魯迅先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希望您能給我講講您是如何成爲一個成功的人的。”

魯迅先生和藹可親地對我說:“嗯,孩子,我的成功在於珍惜時間,因爲我相信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在我的一生中,我時時刻刻都在和時間賽跑,當別人去喝下午茶時,我就獨自一人坐在角落裏看書;當別人找我聊天時,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我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他說:‘哎,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了嗎?’……在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裏,我可以說是問心無愧了。”

聽了魯迅先生的話,我若有所悟,但內心仍有疑問:我都像先生說的這樣做過,但爲什麼沒成功呢?(過渡自然,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魯迅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可能是珍惜過時間,但你堅持的時間又是多久呢?成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是要經過歲月的見證,永恆的認可。而我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的成功是我堅持一生纔得到的。在我的一生中,我沒有放棄過任何能抓住的時間。你是21世紀的孩子,我想你應該知道,在我臨終前三天我還替別人翻譯了一本蘇聯小說的序言,現在你應該領悟到成功的要訣了吧!”

我聽了先生的話,茅塞頓開,明白了先生成功的“捷徑”——珍惜時間,並且持之以恆。我也要像魯迅先生那樣,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持之以恆,這樣我也一定會有所作爲的。

魯迅的議論文 篇71

1936年10月19日,一個穿着灰色毛衣的男人躺在萬國殯儀館的棺材裏。他那因勞累而黑了好幾圈的黑眼圈,略有些深了,應是前夜很晚還在工作。他的面容還是那麼的慈善,一點恐懼也沒有。嘴角略有些下沉,那是種悲憤,對時光流逝的悲憤。

記得曾有篇課文記載了魯迅先生生前的一個夜晚:傍晚,一個黃包車伕的腳被玻璃渣給扎到了,一瘸一拐地拉着他的黃包車。經過魯迅先生門前時,魯迅先生連忙叫住他問他怎麼了?當他說被玻璃渣扎到時,魯迅先生一面將他請進家門,一面讓家人拿來藥品。車伕即使百般拒絕,也犟不過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拿着鑷子將玻璃渣一塊一塊兒地將玻璃渣取出來,並給他包紮好。然後將剩下的藥品連帶一些錢塞給了他,讓他好好養傷。那車伕含着熱淚道謝後,慢慢地離開了魯迅先生的家。那時魯迅先生暖化了車伕的心!

“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每天他只睡三到四個小時,其他時間要麼在工作,要麼在與客人談話。他逝世前,仍然在寫日記。魯迅先生總是惜時如命。他用筆桿向青年傳達自由和民主,反抗權威的思想。激發愛國主義的精神,他是思想革命文化的貢獻者。

19日午,魯迅先生的棺材被蓋上了棺槨,前來送葬的人很多:青年、學生、工人、作家……甚至乞丐。他們大多都舉着標語“民魂永存,魯迅先生走好”,魯迅從此被他們銘記在心中。

魯迅先生雖已逝世,但他永遠活在了我的心中,他那偉大的形象,永遠激勵着向他學習。

魯迅的議論文 篇72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這是斯諾挽魯迅的話。魯迅爲了新中國做了很多,比如:魯迅所處的20世紀初期,中國經歷了一場文化的變革。而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魯迅是文學界的旗手。魯迅所領導的這場變革暴風驟雨般地掃除了中國文化界長久以來的許多弊病,把外來的先進文化引到了國人面前,使中國的文學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這樣的功績不容抹煞。

魯迅的作品很多,比如: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雜文集:《野草》、《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僞自由書》、《附集》、《準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爲“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爲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化的祭奠人。

魯迅的議論文 篇73

早就聽爸爸說起過紹興,於是乘這次國慶長假,爸爸媽媽便帶我去了紹興魯迅故里。

一大早,我們就趕到了魯迅故里,一眼就看見大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領票處排起了看不見頭的長龍。遊客衷心的影壁上還可以看到青年時代的魯迅,正抽找煙,一臉的嚴肅,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沉思。

走在古街上,踏着腳下凹凸不平的方磚,望着周圍的房子,一股濃郁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彷彿自己也是當年紹興城的一個孩子。

魯迅故里包含了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和魯迅紀念館。隨着擁擠的人羣,我們先來到了魯迅祖居。一進門便可以看到“德壽堂”三個大字,旁邊還擺着幾把用紅木做的精緻的桌椅。後面還有臥室、廚房、書房等,看起來魯迅的祖輩也是富豪。

早就聽爸爸媽媽說起過“三味書屋”裏魯迅課桌上的“早”字。一到了裏面,我就一個勁往裏擠,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卻看見課桌被一條繩子圍了起來。雖然站在前排,但也只能望“桌”興嘆,連個“早”字在課桌的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可真掃興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魯迅紀念館,紀念館陳列着魯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經歷介紹,它們被印成了畫報掛在牆上,讓遊客們瞻仰,這裏還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正是魯迅先生一生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寫照。我深深地敬仰着魯迅先生,也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

這次紹興之旅讓我零距離感受歷史文化,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進一步地認識、瞭解了魯迅先生,也品嚐了紹興美食,真是受益匪淺!

魯迅的議論文 篇74

記得在小時候,媽媽從外地給我買來一本書,書面上畫着一個人物。我好奇的問:“媽,這是誰?”“這是一代文學巨匠魯迅!”從那時起,我便對這位削瘦弱小的老人有了印象,第一次認識了這位文學巨匠。

雖然,我還依稀憶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記憶。但是,真正認識魯迅,還是在小學。從那時起,我不僅眼睛看到了魯迅,還在心中看到了魯迅。

我從《故鄉》中看到了魯迅的身影,那對少年時代朋友閏土的憐愛之情,感受到了少年魯迅的純真和無奈,感受到了魯迅一股從心中涌出的隱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遠的年代裏。我聽到了童年魯迅的歡笑,聽到了老師的諄諄教導,聽到了孩子們對戒尺的責備。

進入初中,我又進入了魯迅的另一個空間,看到了魯迅曾和我們一樣從童年走過。

《祝福》中的善良的勞動婦女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殘酷的統治和壓迫下的悲慘命運,震撼了我的心靈。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使我們這代學生真正感到了封建制度是怎樣的一個鮮血淋漓的吃人制度。

當我理解了魯迅先生的作品時,它使我認識到魯迅先生正是這樣以筆來療救我們這個受半封建半殖民統治的民族。“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到日本留學,從學醫治病到棄醫從文治國,無不充分顯示了魯迅對民族、對祖國的憂患意識。在腥風血雨裏的年代,“且介亭”中的魯迅先生正是這樣以筆作投槍匕首,爲民衆而“吶喊”。

生鐵雖然硬但脆,鋼卻既硬又有韌性,因此,鋼製的器物遠比鐵製的優越。做人也需要有點兒韌性,既不一味低頭,又不魯莽從事。我們中國,正是有魯迅這樣的人,才逐漸強大。

魯迅的議論文 篇75

小時候,父母對我的講過有關魯迅的故事,可我對魯迅的印象已模糊不清了,自從學習了有關魯迅的幾篇文章後,我纔對他有了幾分瞭解,才知道他是如此的偉大。

魯迅本來是富家子弟,條件優越,從小衣食無憂,但這些並不是魯迅所追求的目標。魯迅從小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侷限很不滿意,他多麼嚮往廣闊的生活天地,多麼羨慕樸實的勞動人民,他身貴不嫌貧。魯迅在學習上是那樣珍惜時光,潛心鑽研。長大後,他不顧家庭的阻撓,積極投身革命,魯迅的筆就是同反動統治者做鬥爭最厲害的武器,魯迅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趕寫出一篇篇文章,猶如插入反動派心中的一把把利劍,也因此,魯迅在革命鬥爭中遭到了多次的挫折與迫害。魯迅憐憫勞苦大衆,他活着就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他爲人民當牛做馬無怨無悔。魯迅爲了早日推翻反動統治,讓全國受苦受難的人從水深火熱中早日得以解放,擺脫窮困,擺脫痛苦,過上幸福的日子,他不分晝夜,分秒必爭,一絲不苟,忘我工作。他雖然只活了55歲,但他爲人民、爲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魯迅先生愛憎分明,堅強不屈的高尚品質,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魯迅風趣幽默、和藹可親的性格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他對身邊的人,不論是親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庸人都是關懷備至的,他對下一代青年的進步和發展更是百般關心,而在別人關心他的時候,他每每都會婉言拒絕,這讓我對他那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精神讚歎不已。

魯迅的精神、魯迅的品質在我們心中是永不磨滅的。

魯迅的議論文 篇76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那麼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着破爛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爲魯迅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於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裏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髮。

過了一個月,魯迅他再次來那家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髮,理完後,魯迅他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魯迅,魯迅他便笑着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髮,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髮,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心想:魯迅他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他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山書店躲避敵人,爲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魯迅他把希望都寄託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