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議論文範文15篇

議論文範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議論文範文15篇

議論文範文1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母愛,就像一塊指路牌,爲你指引前方的道路;母愛,就像一盞燈,照亮你應該走的人生路;母愛,就像一杯茶,可以溫暖你的心靈。母愛如發,細微而又濃密。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詮釋成一段孤獨的流浪,通向夢想的大道旁驛站不斷,我卻不願停步,期待一份轟轟烈烈,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渾身一顫,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煩惱拋之九霄雲外。母親知道我需要的一切。輕輕地,我聽見門被推開,一回頭,媽媽抱着一牀被子走了進來。棉被滿是陽光的味道,似乎在這不足十平一份舉世無雙,直至筋疲力盡,驀然回首,驚覺原來道旁有的不僅僅是殘香。

打開燈,書桌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間點綴的格外溫馨。香氣四溢的奶茶,一揚脖,奶茶頃刻入肚,一股米(???)的空間內,又升起一輪小小的太陽。媽媽見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臉上立時漾起笑容,那種只有在母親臉上纔會盪漾的笑容,叫人無法抗拒。我看到母親高大的身影從房間漸漸離去,我突然靈光一閃:難道這就是母親的愛?但人們說是偉大的,又怎會如一杯奶茶一般?我追出房去,母親問我還要一杯嗎?母愛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它的細膩,於是那輪小小的太陽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長旅途之上。

水是那麼輕柔,母愛就像水一樣,每天都在我幸福的臉頰上拂過,讓我倍感溫馨。

前天,我吵着要給你梳頭髮時,你安心地坐下,我輕輕的地撩起您的黑髮!我猛然看見一絲銀色閃過我的眼角。媽媽,你爲了我蒼老了許多,卻從來無怨無悔,女兒卻從來沒有體諒過你,媽媽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咱們要學會感恩。感恩,充實着咱們的生活;感恩,讓世界變得美麗;感恩,讓咱們擁有愛心。讓咱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吧!

議論文範文2

如果就說人生是塊凹凸不平的岩石,那挫折就是一把雕刻刀,它會因你的態度而成爲一塊精妙絕倫的工藝品;如果說人生是一把刀,那挫折就是一塊磨刀石,它會讓這把刀實破極限,鋒藝四射。

屈辱、痛苦,都濃縮在亡國的日子裏。爲馬奴,吃馬糞,誰願意就這樣苟活一輩子?越王勾踐渴望終有一日,率領越國的精兵利卒,馳騁沙場,一舉消滅吳國;他渴望終有一天,爲奴爲隸的越國人,重新昂首挺胸做人。於是,他在挫折面前,選擇了韌忍,選擇了堅持,以臥柴薪嘗苦膽的方式來砥礪自我。

看!越王勾踐十年磨一劍,他正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我們,當挫折來臨的時候,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想沒有人會忘記貝多芬,在他成名前,在他正準備大展宏圖時,命運卻捉弄了他——不但聽力大幅度衰退,連追求的愛情的權利也同時被剝奪。這些都狠狠地蹂躪着他的心靈。可是不屈的性格使他絕望中挺直了腰桿,刻苦磨練,之後更是造就了《月光曲》等驚世作品,流芳百世。

聽!命運交響曲在我們耳邊迴盪,貝多芬正用他的音樂告訴我們,當挫折降臨的時候,要選擇不屈,擡起頭!

他,叫楊光,但他卻未真正見過陽光的美麗。他先天視力低下,幾乎失明,但他從不屈服命運的不公,從小便自己學着把耳朵貼近收音機,感受聲音的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終於模仿出了衆多大師的音樂,並在20xx年的春節聯歡會搏得觀衆雷嗚般的掌聲

想!無論是越王勾踐,還是貝多芬和楊光,他們不正是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當挫折降臨時候,我們要選堅持選擇不屈,揚起生命的風帆,創造燦爛的人生?

議論文範文3

說:“傳統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糧。”生於斯,長於斯,渾金璞玉,天然美質。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攝了你的魄,卒成豐富的內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風度,也曾大碗喝酒,暢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薰陶渲染、陶冶心性,養育情懷。情感豐富來源於文化的底蘊。正如古語“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風,不知不覺文化融在了品性裏,成爲一生的底色。就好比沙龍孕育了林徽因這樣的奇女子,骨子裏都帶着一種動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好似山裏的黃鹿,從不想痛苦的事,從不發怒,從不傷心。”眸子裏顯現着山水的靈性。這種無法否認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會讓異域之人賽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養育她的中國,帶着一種文化的憂傷。

文化是一個人的魂魄,無論是信天游還是沂蒙小調或是閔音,都在生命裏唱響。《雅舍談吃》中,樑先生大談令他魂牽夢繞的正陽樓的烤肉,薄如紙的燒餅和一鴨三吃的北平烤鴨。老北京的文化符號連同衚衕與冰糖葫蘆刻到了他的腦海裏,在內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葉子說她發了瘋地想念南京,想念路邊攤的蝦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馬路上油沆氣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將車站修在周圍綠得不像話的羣山。這是石頭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讓生活豐富且安詳。所以說,鴻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靈氣。

傳統教育中《顏氏家書》更是以“令熟讀經史子集”爲教育目標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我們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說文化成爲自我的內在。而這種巨大的影響,是夏懷罵蟲,玩物成癡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從文念念不忘的鳳凰古鎮,是莫言傳奇魔幻的山東高密鄉。今生今世,定時和骨子裏的文化白首相依,不離不棄。而羅素感概“參差百態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鮮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恆。

點評:

1、主題突出。文章圍繞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寫出了文化對自己的影響。文章開篇以的話作爲引子,指出文化浸潤了人的魂魄,成爲人生成長的一種底色。然後例舉林徽因、翠翠、賽珍珠等爲例,說明各種文化對人的影響。再以樑先生爲例,說明地域文化對個人的生命的作用。最後點題:與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遠。

2、文化底蘊。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與山東豐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文章有大量的歷史底蘊、名著底蘊、飲食底蘊、民俗底蘊、名言底蘊等,共同組成了文化方陣,加上語言優美,文采飛揚,自然成爲閱卷場的亮點,獲得高分。(得分點底蘊深厚文采飛揚)

議論文範文4

我的愛啊,醒來吧。

晨光來了,要洗滌你暗淡的靈魂——冰心

喜歡冰心奶奶的這首小詩,它告訴我們心中只有清淨,無塵俗之繁擾,才能開啓一個又一個征程;只有排除名利的干擾,才能安心做事,虔誠做人,如那位老切割師所言,經驗技術我們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而控制自己不爲金錢所動、不爲名利相爭卻很難。因爲這是自己與自己博弈,而凡人往往會輸。

不禁想起那位如幽蘭綻放,美麗溫婉的女子——楊絳先生。她與丈夫錢鍾書回家後,便是讀書。書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專注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人生的感悟與探索,所以,面對如流的造訪者,和前來探望的高級官員,她總是選擇將大門微開,寒暄兩句便緊扣,面對紛至沓來的獎金和榮譽,她總是不以爲然,把獎金全部捐出……她堅定地排除了那麼多幹擾,所以纔有那麼多警心的詩文,如妙手偶得,讓人追捧和景仰。

楊絳先生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止步於浮華與名利,如掉入泥潭般再也爬不上來呢?

一位高產畫家,一天能夠畫數十幅畫,且均賣得好價錢,他過得其樂融融,“我作畫就是爲了錢。”所以,他本有的天資被埋沒,終無半分名望。放下價值吧,楊絳先生如果整日想她已經是個百成富翁,隨便寫點什麼都能賣個好價錢,她能站在如此高位嗎?那位畫家如果專心繪畫,潛心學習,怎會無半分名望呢?

“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老切割師的話,再次在耳畔響起。專注,放下價值,成功就會也現。西川說:“我想把名利丟進大海,把夢想裝進口袋,然後——出發吧!”世事紛繁如二月春風般牽扯着你的心態,纏繞成一個厚繭,暈開成一片溼潤,何不委心任去留!

琳琅滿目的世界裏,光線和塵埃,雪的過去,雨的未來裏請放下價值,請專注自己的夢。

啊,時間的腳步/要帶着你衝破那枯萎的夢靨/請緊緊追隨。——冰心

議論文範文5

練習一作文指導

【題目直播】

一份快樂如果乘以十三億,就是更大的快樂。一份悲傷如果除以十三億,就是渺小的悲傷。這就是分享的真蒂! 分享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使快樂增大,它使悲傷減小。

請以“分享”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構思導引】

一、從分享的主體入手。人際關係本來就是一種互動關係: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鄭板橋曾經說過:“爲人處,即是爲己處。”“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分享。分享需要有豁達的心胸,坦誠的態度,有時還需要一點策略;分享是一種大智慧。沿着這個角度立意,會寫出極爲深刻的文章。 二、從分享的客體入手。可以定位於敞開心扉,分享他人的生活和思想、痛苦和歡樂、經驗和教訓,這裏的“別人”還可進一步拓寬,可以是集體之間、國家之間,甚至是大自然、歷史??人與人之間可以有“共享”的地方,地區與地區之間也可以有“共享”之處。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地球原本就是一個“村子”。

三、從橫向入手,扣住“分享的範圍”展開。從物質層面看,可以定位爲“分享既幫助了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了愉悅;失去了一些,得到了更多”。事例很多,比如比爾"蓋茨做大量的捐贈、瑞星公司免費讓人試用殺毒軟件??從精神層面看,精神上的分享不會使你損失什麼,卻能收穫很多: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將增加一倍”。有了分享,我們這個世界才充滿溫情和美好。

四、從縱向入手,扣住“分享的意義”展開。從歷史角度看,人類能夠分享、善於分享,才脫離了野蠻與蒙眜,走上了科學與文明的時代。從當今社會的形勢來看,人類早已步入信息時代,資源的共享已成爲一種必須。有了分享纔有了今天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奔月航天器裏吟唱的是合作的歌,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書寫的更是共享的詩。

【佳作示範】 百靈啼聲婉轉,麻雀撲打着翅膀,鳥兒在同一片藍天飛翔;小草青蔥,樹木成陰,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遊人閒適,人們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個具有魔力的詞語,給我們以無盡的財富與收穫。 分享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充實與快樂。分享是一種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穫高於常人幾倍的快樂。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我便思索着如何與他人分享我的快樂,因爲那會使我更快樂。”蓋茨的確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與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發成果;他與社會分享自己的財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們的敬重,在敬重裏獲得了更多的快樂。不會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爲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爲“幸福”地度過每一天。沒有分享,便不能開闊心胸,而心胸狹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樂?分享就似一種催化劑,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分享能夠提升人生的情趣與境界,贏得人們的尊敬。竹林七賢徜徉在山水之間,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時昇華了各自的情誼;蘇軾與王安石雖然政見不同,卻喜享歡互相探討詩詞、分享兩人的文學見解,因而他們的友情堅如磐石;居里夫婦毫不吝嗇各自的一點一滴,無論是財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們都與世人同享,所以他們成爲了我們畢生愛戴尊敬的對象……因爲分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漸漸消失;因爲分享,他們收穫了雙倍的幸福;因爲分享,他們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種文化和諧相處,使國際關係更加融洽。世界是一個大家庭,各國燦爛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國古代閉關鎖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文化的趨同與單一會日益嚴重;再想想二戰時期法西斯對於人、對於文化的肆意扼殺幾乎將世界一步步推向衰敗。現代社會需要和諧,我們應當學會分享。因爲分享能讓文化走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峯,分享能創造一個和諧寧靜的國際大環境,分享將使世界這個大家庭更溫暖!

讓我們懂得分享,讓我們試着分享,讓我們充分發揮分享的魔力,讓分享這個神奇的詞語在生活中熠熠生輝!

議論文範文6

綜合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的閱卷情況看,記敘文及其他文學體裁總的得分高於議論類的作文。20xx年《高考作文滿分解讀》(萬志勇先生主編)一書刊登的120篇滿分作文中,僅有16篇議論文,絕大部分是散文,這其中的原因有四:

其一,考題的原因。絕大多數考題本身適宜於記敘抒情類文體而不適宜於議論文。

其二,習慣的原因。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學習的課文、所寫的'作文多半是記敘性文章,考場上寫這類文章輕車熟路,保險係數大。

其三,文體本身的原因。議論文在體式上的變化小而且相對固定,證明式、闡釋式、讀後感、評論式、批駁式,常用的就此幾種,能讓人耳目一新的雜文又不易掌握;議論文需要較高的認識水平,較成熟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些論題(如“規則”)甚至需要專業知識和理論準備。

因此,考生要想突破“深刻”“透徹”的標杆而獲得發展等級之高分比較困難。其四,考生自身喜好的原因。議論文是曉之以理,記敘性文章是動之以情。中小學生正處於情商高漲之際,喜聞樂見的自然是情節生動、情感豐富的敘述抒情類讀物。議論文闡發事理,一般人感覺枯燥,思路難以形成。然而,寫作記敘性文章非高考應試之專利,文體不限非永恆。新編《語文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必須學會寫複雜的記敘文、議論文。最新“考試說明”也要求考生學會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常見應用文等。20xx年北京市高考以“說?安?”爲題作文,要求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明確限定了文體。因此,議論文的寫作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並儘快掌握其寫作要領。

對於議論文應試訓練,要達到快速高效之目的,其基本寫作技巧爲。

第一,進行“體式”訓練,迅速掌握幾種常用體式。如證明式、闡釋式、讀後感、評論式(文學評論、思想評論)、批駁式,不怕形成套路。像寫作證明式的議論文,可按照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圍繞中心論點從事理兩方面選擇論據進行論證)、解決問題(根據論證推導或歸納出結論)的結構行文,使學生掌握基本框架,瞭解怎麼寫。

第二,強化對考生的思辨能力特別是辯證思維能力的訓練。近兩年的高考作文,十分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以發展的聯繫的觀點,對事物進行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知與行、對立與統一、外因與內因、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主流與支流、局部與整體、全面與片面、宏觀與微觀等等關係分析。訓練學生多向思維、逆向思維,例如讓學生對“位置與價值”、“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忘記與銘記”等等進行辯證思考。

第三,訓練選材能力。拒絕不健康的材料,避開人人都知道的材料,摒棄老掉牙的材料,點石成金翻新舊材料,巧妙使用教材上的材料,摘錄報刊雜誌上的鮮活材料,收集自己周圍的新材料,使作文材料新穎別緻,論證力強。

第四,巧妙構思,快速入題。議論文要做到圍繞中心論點論證深刻,就必須注意構思。一般來說,當一個題目、一個話題或一則材料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在審題之後,就應迅速確立一箇中心論點或擬出一個論題,然後根據已確立的中心論點或論題,提出問題,先問它一個“爲什麼”(或“什麼是”),再問它一個“如何”(或“怎樣”),這樣思路就打開了,就能快速入題了。例如20xx年高考山東卷作文要求以“雙贏的智慧”爲話題寫一篇文章。閱讀了提供的材料、話題及要求後,確定寫議論文,中心論點定爲:雙贏,一種人倫的智慧之美。接着提問:爲什麼說“雙贏是一種人倫的智慧之美”?然後從事實和理論兩個方面選擇論據回答清楚這個問題。這樣,既打開了思路,又未曾跑題,真正是有話可說,有文章可做了。當然,上面說到的發問方式,可部分用,亦可全部用,應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第五,擬出鮮明突出的論點,造成“先聲奪人”之效。20xx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對作文基礎等級的要求之三是“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強調作者行文首先要寫真情,只有“真摯”,纔能有真正的“健康”。就議論文而言,鮮明的觀點就是作者真情的表露。“突出”,就是在文章的顯要位置把論點擺出來,使之先聲奪人,使閱卷者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第六,扣緊論題,充分說理。扣緊論題,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時要有針對性,二者之間的聯繫是直接的緊密的證明與被證明的關係,論據所闡述的內容,必須是圍繞論題展開並扣合論點的。充分說理即既擺事實,又講道理。

第七,訓練靈活地運用論證方法,使說理深刻透徹。寫作議論文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喻證法、類比法、例證法、引證法、分析法、對比法、層進法、反證法、矛盾法、歸謬法等。恰當地、靈活地運用一些論證方法會使文章觀點更鮮明,議理更顯力度。

第八,在語言“文”起來上下功夫。寫作議論文想要在高考中立於不敗之地——獲高分或滿分,精心組織語言很重要。語言要有文采,議論過程中必須適時引用成語以求精煉,引用名句以求深刻,引用詩詞以顯別緻,引用俗語以求風趣詼諧,引用文言以表莊重嚴肅,藉助生活用語(社會時尚語言)以示幽默;運用比喻以表生動形象,採用整句以求氣勢,運用排比以示有力,採用對偶以求整飭;長短結合蕩氣迴腸,繁簡搭配疏有致。樸實、優美的語言見作者的文化底蘊,寫作議論文如果能言美意無窮,一定會受閱卷者的青睞。

寫作議論文的方法技巧很多,筆者從高考實戰出發列舉了以上八個方面,以供考生參考。

議論文範文7

摘要:競爭的目的在於使雙方共同促進、提高,而不在於更加封閉和敵視。如果長期下去,必然會使你變得孤僻,不可一世。你的身邊也不會有知心朋友,成功也將離你而去。“良好的競爭心理,正當的競爭精神,這就是使事業成功與督促個人向上的動力。”

“缺乏自信力的人,談不上競爭意識!缺乏崇高目標的人,也難以堅持卓越的競爭狀態。”

競爭無處不在,競爭是人向上的不竭動力,競爭是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競爭是完善自我,實現民族自強的根本途徑。

在非洲的一個草原,每天早晨斑馬一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跑得更快,否則,我就會被豹子吃掉;而同一時刻,豹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裏的是:我必須跑得更快一些,追上更多斑馬,要不然我就會餓死。於是幾乎同一時刻,斑馬與豹子一躍而起,迎着朝陽競跑。

生活顯然不像斑馬與豹子般弱肉強食,但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你看江河湖海,到處都是千帆競渡。你看城市鄉村,處處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衆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驛站,每一瞬間,我們若消極懈怠,不思進取,必將被時代拋得老遠,或是淘汰出局。因此,無論你是斑馬還是豹子,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向前奔跑。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政府原以爲我國的企業將無法適應國際市場激烈的競爭,面臨破產的危機。但事實證明,我們並沒有失敗,反而越挫越勇,有些企業已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如海爾集團,這正是競爭的力量。優勝劣汰,自古就遵循着這樣一個規律。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管理,國際環境正像一個大漩渦,唯有逆流而上,才能取得勝利。

但競爭並不意味着不擇手段,盲目地競爭只會使自己陷於孤立,甚至損害別人的利益,某重點中學的一次座談會上,一個學生公開說:“人就是自私的,我會做的題不願告訴別人,因爲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競爭。”

顯然,這是對競爭的誤解,競爭的目的在於使雙方共同促進、提高,而不在於更加封閉和敵視。如果長期下去,必然會使你變得孤僻,不可一世。你的身邊也不會有知心朋友,成功也將離你而去。“良好的競爭心理,正當的競爭精神,這就是使事業成功與督促個人向上的動力。”

只有啓程,纔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種,纔會有收穫;只有競爭,才能脫穎而出,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議論文範文8

我們有過一次辯論賽,其主題是:善待順境,挑戰逆境。至於本次活動的一些情形,我記得不多,但這次活動給我的感觸很深。從那時起,我對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認爲我們處世,宜當善待順境,而挑戰逆境。

人的一生,順逆交織,有誰能預知下回的分解!

遇到順境,既不苦其筋骨,也不餓其體膚,有左右逢源之樂,無橫過加身之憂,在此情況下,若能奮發努力,鍥而不捨,定能取得不凡業績。

例如諾貝爾,他家就很富有。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庭也大力支持他。憑着家庭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最終在物理、化學等領域都有了極深厚的造詣。

優越的條件,能減少很多妨礙人成才的因素,但若不充分利用,而陶醉其間,可能會樂極生悲!

順境,固然可喜,但人的一生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會遭到一些挫折的,但不要緊,"真的猛士是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的。

屈原遭放逐,揮筆著有《離騷》,殘疾人邰麗華也能登上世界頂尖藝術殿堂;集聾啞盲於一身的海倫o凱勒亦能成爲著名作家……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逆境,甚至不幸,都不意味着生活充滿灰色與失敗,只要我們以一顆不滅的上進心,以堅強的毅力去挑戰,去拼搏,也是能夠創造奇蹟的!有句古話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順境易成才,也容易造就蠢才",我們面對順境,不能陶醉其中;"披一路塵土,數千載風流,看夕陽西下,唱大江東去",我們面對逆鏡,不能萎縮。

這次語文活動給我的感受是深刻的。朋友!讓我們共同牢記:"善待順境,而挑戰逆境"這句話吧!

議論文範文9

在這個沸騰的時代,我們在水泥森林與霓虹之間奔走,在慾望的明滅間沉浮,在不得與想要間苦苦汲營,爲自己的慾望在人間撞得頭破血流,爲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日夜跋涉,夢中輾轉,我們迫切的想將一切填滿,越滿越好,卻忘了人生本需要留白。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也曾有過猛志逸四海的遠大理想,可當他放下慾望,才發現歸隱纔是人生的大徹大悟。他毅然放棄功名利祿,拋下榮華富貴,於落日黃昏帶月荷鋤歸。在閒暇之時,與三五知己飲酒賦詩,撫琴歌嘯。“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一片晨曦霧靄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諫,猶知來者之可追。樊籠裏的榮華富貴豈能讓自由飛翔的小鳥甘心折斷雙翼,戴上金銀打造的枷鎖?“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遠離世俗喧囂,醉倒在南山裏的悠悠菊香,他在慾望中留白,在浮躁紛擾中獨守一方樂園和淨土。

佛說人間有八苦,其中一苦便是求而不得。

樹從不煩惱這些。它從來都在慾望處留白。只顧長,越繁盛,越不修邊幅越是好,越是要從每一片葉子裏透露出壯大的生命力來。它不被任何人俘虜,慾望抓不住它,人眼不可審視它,於慾望處留白的它可真好。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偉大的文學家蘇軾也曾在宦海沉浮,也曾爲自己心中的慾望所羈絆。而當他臨江而釃,將痛苦和失意灑入滾滾東流,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當他於慾望處留白,他再也不爲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從仕途之門走出,安之若素,頌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慾望,讓我們享受幻境中的想象與刺激,忘記真實世界裏的感動與接觸,陌生了自己與各種看不清的感覺。

人生,需要在慾望中留空白,需要拋開某種虛空的願望去找到一個真正能使靈魂棲息的地方。不再爲自己某種狹隘的念頭而與笑眯眯的世俗多費脣舌,只轉過頭,不言不語,調自己的酒,把生命調成真實而又充實的甜蜜。

議論文範文10

議論文是與記敘文、說明文有不同特點和要求的文體。議論文的基本三要素有論點、論據、論證,這是議論文區別於其它文體的基本特徵。

一、論點

論點即文章的議論中心和闡釋、分析的主要話題,也叫文章的立論,即表明文章是圍繞什麼觀點來展開議論的。論點可分爲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中心論點可以是文章題目本身,也可以根據對文章題目的個性化理解,儘可能簡明扼要地引申、延伸出一個觀點,成爲自己所確立的中心論點。但是,所引申出來的中心論點,要與文章題目緊密聯繫,是文章題目可以涵蓋的內容之一,不能產生歧義,或者是錯誤的觀點。引申出來的中心論點,要能夠是自己所非常熟悉的觀點,便於運用已經掌握的各種材料,從這個角度來展開議論,進行事理剖析、說明道理、闡釋理由,使所確立的中心論點能夠成立。不要向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延伸,要不然行文時寫不出東西來。中心論點是文章議論的核心所在,所有文章的內容和所說明的道理,都是圍繞中心論點進行的。大到每一部分的內容,小至文章中的每句話,都要貼近和明確指向中心論點。文章裏的議論有無題外話、不着邊際的話,認真推敲,一看便知。

中心論點以下必須有分論點,即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展開對中心論點的分析、說理、闡釋,使立論能夠成立。這些分論點要圍繞中心論點,從幾個不同的小的角度,也就是用幾個小的觀點展開。分論點要與中心論點緊密聯繫,決不可遊離於中心論點外。分論點在表述上也要十分明確,儘可能言簡意賅。如果是並列式的分論點,還要儘可能講究句式整齊,讓人看了比較舒服。

二、論據

論據是文章闡釋、分析和說理的依據,也就是使中心論點能夠站立起來的各種根據。議論文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沒有論據的議論文,只能是空發議論,言之無物,給人空洞感,缺乏說服力,不符合議論文的基本要求。運用好論據,能夠讓人覺得你說出來的道理是言之有理,能夠信服,文章的中心論點是站立起來了。

文章中爲說明、闡述某個道理而列舉的實例,就是所運用的事實論據。包括古今中外的與分論點相關人物的事蹟、故事,發生在社會上、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親歷的、有深切感受的生活。文章中列舉的事實論據要儘可能新穎,也就是要有新意和時代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那些人們在議論文中常常用濫了的、太陳舊的人物故事和實例要儘量少用或不用。往往文章是由於生髮的分論點和所用的論據有新意,文章才顯得有新意,別具一格。

三、論證

論證就是爲了使所說明、闡釋的道理有說服力所用的方法,即證明中心論點能夠成立或者正確所運用的方法。

可以有引用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數字論證等論證方法。

引用論證主要是運用某個新聞或書籍上的材料,或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的經典詩文、經久傳頌的諺語、有哲理性的俗話、流行語等,引用準確精到,常常容易使文章闡釋的道理顯得深刻,給文章增加不少的亮色。

事實論證即運用事例來幫助論證論點的正確,使確立的論點有道理。由於考試作文有字數規定,篇幅有限,事實論據要抓住核心內容,使舉例簡明扼要。不要因爲長篇大論講故事,從而壓縮了文章的有效空間,使文章顯得結構鬆散,內容單薄,內涵不足。也就是最小的空間裏要有儘可能多的事實材料,但也要特別注意列舉事例的相對完整性,把事實說清楚。這裏特別要注意的是,文章的事實論證不是事實材料的簡單堆砌,要有自己的看法後再運用好材料,或在運用材料後,再加上自己的主觀理解和剖析。否則,文章就沒有了生機和靈氣。

對比論證即在同一段闡釋中,運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材料,從正反兩個角度闡釋、說明道理,即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

比喻論證即在文章中將此事比作彼事,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動性,使闡釋的理由,說明的道理

讓人容易懂得。

數字論證即在舉例時爲了說明某個道理,列舉了與此事有關的具體數字,用數字說話,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使理由成立。

議論文範文11

一臺電腦上的系統,在嚴密也總會有漏洞,人的心也一樣,被生活打得千瘡百孔的人們,也在尋找一個補丁修補自己的心靈。

人們在生活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人被生活的苦難傷害了心靈,喪失了信心,可有些人,找到了一塊適合自己的“布片”,用它安撫了流血的心靈。

克里斯加登,《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部電影的情節是真實的,他家境貧困,生活如同一座大山壓在這個家庭身上,妻子因不堪重負離他而去,而她也因爲交稅而身無分文,無家可歸,現實將他的心打得千瘡百孔,他幾近崩潰,但她的孩子還需撫養,就這樣,他的孩子成了他的奮鬥動力,成了他的心靈補丁,他終於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被一家證券交易公司錄取,並在幾年後以幾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了自己的一小部分股份。

他成功了,他的孩子修補了他受傷的心,他也成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實了自己的心靈。在你受挫時,請爲自己的心靈打個補丁。

今年,中國出現了第一位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他的作品《細米》《草房子》《青銅葵花》,個個耳熟能詳,他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偉大作家,可他的童年,並不美好,在當年那個物質極爲欠缺的年代,曹文軒從小就嚐盡了苦,他擁有一個並不太美好的童年,可正因爲苦,他才讓心靈找到了寫作這塊補丁,使他更向往美好的童年。

寫作讓他的心靈更加充實,也讓他的頭腦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願望,他充實豐滿的心讓他在兒童文學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讓他成爲中國第一個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當你感到迷茫時,請爲自己的心靈打個補丁。

只有滿足了心靈,只有讓心靈充實,不在手上爲,纔會擡起頭面對生活,文學史曹文軒的心靈補丁,孩子是克里斯的心靈補丁,鋼琴是朗朗的心靈補丁,知識是山區裏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補丁。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我們的心,不可避免的都會遭受風吹雨打,不可避免的都會忍受極度冰寒,我們的心受傷了,他在流血啊,那爲他打個補丁吧。

生活中,我們會受挫,我們會跌倒,哪怕再來無數遍,我們的心都不會有漏洞,不會再疼,因爲我們找到了這樣的補丁,它不僅修補了心靈,也保護着心靈。

議論文範文12

如雨絲般細微但不乏晶瑩閃亮,它奔向大地,匯成細流,義無返顧地流入心靈交匯的江河。

交流如雨滴般無聲勝有聲,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墜,碾着時光的足跡,最終滴穿了人與人之間如磐石般堅硬的隔閡。

古人有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之交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一種與天共存的默契,如絲縷般交織在一起。

當俞伯牙依水將瑟瑟琴聲幽繞山谷的時候,於江之上的鐘子期聽得如癡如醉。那麼深奧而又玄要的琴聲,竟被鍾子期如此巧妙地領悟。你難道不認爲這正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嗎?

依山臨江的感受讓鍾子期感嘆世間竟有如此一位能與之交流的知己。

所以當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斷琴而誓,不再彈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與心交流的人,存在的意義何在?

這個故事曾在千百萬華夏子孫的內心泛起波瀾,它讓人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

人與人之間交流難,但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又談何容易。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李白麪對仕途的坦淡,毅然選擇了與山川秀水爲伴。“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煩惱拋之腦後,與大自然交流,纔是他人生樂趣所在。與月邀相懷而後臥水而終的死去,更讓人覺得李白對萬物的依賴。

還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在與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靜;“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在與“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堅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在與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奮鬥目標。

交流如水,緣古至今,奔流不息;

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漸愈濃。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安石在與山的交流中體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王勃在與黃鶴樓的交流中領略了一種超脫自然的感嘆。

交流如斧,劈開的是兩種世界。

交流如針,縫上的是不同人生。

議論文範文13

拉着那個沉重的行李箱,我展開了一場不知何時會結束的旅行……走過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只想找到一座能夠將心靈安頓的地方。到那時候,我便會爲整個行程畫上句號。

天色漸晚,我不由得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在血色的晚霞之中,我隱約看到了一排排屋舍。再往前走一段路,一座普通的城市呈現在了我的面前。

“嗬,又到了一站,就在這裏住下來,體會一下這座城市的情感。”這樣想着,我走進了城市。

“遠方的客人,您好啊!歡迎您!”一位居民熱情地向我打着招呼。

“您好,我是一個旅人,想在這裏歇歇腳,附近有經濟實惠的旅館嗎?”

“旅館沒有,不過我們這裏有很多空房子,專門爲遠方的客人準備,您想入住,隨時恭候。”說完,他便將我帶到了一所房子前。

“您就住這一間吧,裏面有您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果您覺得合適,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向居民深深道謝後,將行李搬進了房子。房子設計得很簡單,裏面的陳設也很樸素,整個房間乾淨整潔,讓人一看就覺着舒適。疲憊的我,簡單整理了一下個人的物品,便躺在牀上,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悅耳的鳥鳴聲將我喚醒。睜開雙眼,我發現天已大亮,柔和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房間。伸一個懶腰,旅途的疲勞已然全消。吃了一些早點,我走出了房間,要去看看這座城市的建築,去感受一下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

走在街上,我的心產生了一種歸屬感。這裏,沒有林立的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一些簡單卻又整齊的屋舍;這裏沒有燈紅酒綠的繁華,有的只是自然美景的點綴;這裏沒有車水馬龍的嘈雜,有的只是樸素生活的和諧。

漫步在平整的街道上,同每一位熱情的居民打招呼;走在公園裏,能夠感受到陣陣花草的清香;傍晚回來,左鄰右舍聚集在一起,有着聊不盡的話題。

在這座城市裏,我體會到一種自然之美,體會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更找到了久違的輕鬆與自由。我發現,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城市。

在如水的月下,我問身邊的一位老人,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麼。他捋捋了蒼白的鬍鬚,很自豪地告訴我:“心城。”

心城,心靈之城。我想,我的旅程應該結束了。

議論文範文14

人的一生可能會登上很多高峯,也有可能一直徘徊在谷底。不知道該怎麼去攀登那座在自己面前的高峯。也許是怕登上半山腰的時候,摔下來,也許是因爲“爬的越高摔得越痛”這句話而膽怯不敢邁出第一步。

如果你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去,又怎麼會摔跤呢?你又怎麼知道會摔得很痛,你只聽那些邁出了第一步的人敘述着他們的感受。請問這是你的感受嗎?是不是他們說那個過程有多困難,你就不敢邁出證明自己的第一步了。你就那麼膽小嗎?連邁出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還是說你根本就不敢連克服困難的勇氣都沒有。你害怕失敗,而選擇不去做。可你不做又何來的失敗,又怎麼會成功呢?鄒韜奮說過“不幹,固然遇不着失敗,也絕對遇不着成功。”你想要成功就必須要經歷失敗、挫折、阻礙等,沒有誰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儘管這樣他們也沒有放棄。沒有因爲前方的阻礙就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選擇繞過障礙。別人可以做到,難道你就不可以做到嗎?難道在你心裏和他們相比你就比他們差嗎?難道你就那麼沒有自信嗎?他們可以攀登到高峯,難道你就不可以了嗎?你就覺得自己那麼差嗎?可是我並不是這麼覺得的,我覺得沒有誰比誰差誰比誰好,只有你夠不夠努力;可不可以克服困難;能不能像小草一樣堅強。

難道你不想登上高峯,去看高峯上的風景嗎?難道你不好奇高峯上面的風景有多美嗎?你不克服困難攀登到高峯上面,又怎麼可以看到高峯上的美景。

其實我們不管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管它會不會成功,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爲自己加油!

議論文範文15

新中國成立以來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環保界的一位資深人士認爲:決策失誤。

由於諸多原因,上個世紀我國在制定重大經濟決策時很少甚至沒有考慮決策可能產生環境後果,以致於在執行的過程中引發了大面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至今遺患無窮:——在“以糧爲綱”的思想影響下,全國性的毀林開荒、毀草墾田、圍湖造田一浪高過一浪,結果引發了水土流失、湖泊萎縮、草地沙化、洪水氾濫;

——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大礦大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的資源開發政策,亂採亂挖之風到處蔓延,在大量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80年代末制定的支持鄉鎮企業政策,致使包括“十五小”企業在內的鄉鎮企業遍地開花,“家家點火、村村冒煙”,工業污染和生態破壞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對水環境的污染尤其觸目驚心,江南一些水鄉出現了“家住江邊買水喝”的尷尬……

這些環境損害一經發生,要恢復和逆轉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迫使我們不得不投巨資還歷史欠帳:實施“三湖三河”等重點環境工程、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退耕還牧、關閉小廠小礦等。以關停耗能高、污染重的“十五小”爲例,僅1996年一年就關停了65000多家小企業,有些地方到今天還關而不死,死而復燃。歷史教訓說明,政策、規劃和計劃所產生的環境影響具有宏觀性、累積性、長期潛在性等特點,如果在決策時不考慮環境問題,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政策、計劃和規劃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在日前舉行的中加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研討會上,中外專家一致呼籲:應在目前實行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簡稱項目環評)的基礎上,儘快實施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簡稱戰略環評)。

戰略環評:預防環境破壞從決策開始

據中國環境科學院院長陳復介紹,戰略環評是指對政策、規劃或計劃及其替代方案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規範的、系統的綜合評價,並把評價結果應用於負有公共責任的決策中。它是爲了針對項目環評的缺陷而提出的。項目環評自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並實施以來,在控制和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不足也日益明顯:建設項目處於整個決策鏈(戰略—政策—規劃—計劃—項目)的末端,因此項目環評只能做修補性的努力;對單個項目的認可或否決,並不能影響最初的決策和佈局。而環境問題在人們着手製定政策、規劃和計劃時就已經潛在地產生了。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歐美一些國家開始把環評應用擴展到規劃層次;80年代初期,又將環評提高到政策層次。到80年代末,戰略環評開始得到世界範圍的廣泛接受。加拿大在1990年以《內閣指令》的形式,要求政府各部門在戰略層次考慮環境因素,進行嚴格的環評,併成立了專門的環境評價局;在美國,環保、能源、住房與城市發展、交通及林業等部門都積極參與戰略環評,20世紀80年代僅環保局平均每年完成約40項戰略環評。

我國應儘快實施戰略環評

我國的項目環評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完善,已成爲我國環境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20xx年環評執行率達到93。6%,在控制新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心芳指出,現行的建設項目環評難以在宏觀決策中發揮作用,無法解決開發建設活動中產生的累計影響、間接影響和誘導影響。要實現預防爲主的環境保護方針,必須實行戰略環評,防止重大決策失誤和環境破壞。

令人可喜的是,我國的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戰略環評的探索。如天津市針對污水資源化政策進行了戰略環評,蘭州市和濟南市分別開展了西固區區域開發和舜耕社區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坦認爲,戰略環評的主要目標是保證發展戰略符合國家的環境政策和行動計劃,體現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則:將戰略環評充分納入到戰略的制定和決策過程中去;儘可能在戰略制定的早期階段進行戰略環評;充分考慮替代方案;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讓公衆廣泛參與。

據悉,全國人大正在起草制定《環境影響評價法》,戰略環評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爭論的焦點。“‘十五’期間,我國的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任務更加艱鉅。”國家環保總局監督司司長祝興祥認爲,“‘前世不忘,後事之師’,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證明,實施戰略環評是防止決策失誤、把環保納入綜合決策的有效途徑。有關部門應該拋棄狹隘的部門利益,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積極進行戰略環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後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