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家風的議論文(通用22篇)

關於家風的議論文(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風的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家風的議論文(通用22篇)

家風的議論文 篇1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爲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纔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家風的議論文 篇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一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淺顯易懂,但是會讓我受益匪淺。爸爸媽媽告訴我,從小就做就要做一個勤儉節約,講誠信,而且要孝順,要相信自己的人。這些都將是我這棵小樹的養料,幫助我茁壯成長,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浪費糧食是可恥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銘記在心裏,我要做一個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資的人。

媽媽說做人要誠實,要講誠信,要誠信才能交到朋友,朋友遍佈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誠信都不講,滿嘴都是假話,遲早會像狼來了的孩子那樣,不會有好下場的。

爸爸從小就給我灌輸一種思想,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在學校要尊敬師長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媽媽總是說要自信一點,要相信自己,這樣別人纔會相信你,相信自己,你是最勇敢的,你是最棒的,不要總說自己,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能。要告訴自己,我能我行我可以。

還有一些父母給我規定的小規矩。比如說,吃飯時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晚輩就不能動,吃飯時不能吧唧嘴,背要挺直等等。

我們的國家是有很多個家庭組成,每個家庭只有遵循着自己家的家風,家規。爲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穩固,和諧繁榮,強大。那麼就請行動起來,一起爲了國家,爲了自己的家,做出貢獻吧!

家風的議論文 篇3

我的家是成千上萬個家庭中很普通的一個,父母都在當地一家工廠上班,平時也很忙。但卻是幸福的,快樂的。面對挫折時,我們不會氣餒;面對不足,我們可以知足;面對失誤,我們會一起分析原因……

我家的勤勞之風。我出生於農村,小時候就和山坡莊稼打交道,隨着小麥,稻子一次次的豐收,我也漸漸長大。現在雖然身在城市,可我那顆鄉下勤勞樸實之心還是沒變。所以在家裏一有時間,我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幫助做些家務。我幫媽媽晾衣服,拿着掃把掃地,爸爸則在一旁整理桌上的東西,一家人顯得十分默契,最終房間會被我們打掃得一塵不染。

我家的智慧之風。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在茶餘飯後進行些智力小遊戲。比如說一些含動物的四字成語啦,描寫春天,花朵的四字詞語等。這不,遊戲又開始了,我脫口而出:“馬到成功。”媽媽反應很快:“一馬當先。”爸爸也加入了:“老馬識途。”我不慌不忙道:“井底之蛙。”媽媽接着說:“亡羊補牢。”爸爸也不假思索:“聞雞起舞。”又到我了:“龍馬精神。”看了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好玩?你的家庭有智慧之風麼?

我家的感恩之風也是名不虛傳的,從小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時,爸爸總是會給他們添茶倒水,我也學着爸爸的樣子給其它客人添飯還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上幾句祝福語,客人們看我這麼懂事,不由得連連稱讚。

我的家裏有着各式各樣的風,幽默,樂觀,勤勞,感恩……有了它們,我的家才更和諧經,更美麗,更幸福。

家風的議論文 篇4

新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個特別調查節目“家風是什麼?”,節目一播出,立即引發了人們對“家風”的關注,“家風”一詞也風靡大街小巷,網絡上關於“家風”的報導更是鋪天蓋地,尤其是一張小學生在開學之日,在教室裏一起曬“家風”照片,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沒有看節目的時候,“家風”一詞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通過記者的的鏡頭,讓我對“家風”有了一些理解,在網上我查了“家風”的解釋,說“家風”又稱門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我認爲“家風”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用實際行動從一點一滴中做出來的。沒事的時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從記事的時候就沒有聽父母對我們講過什麼大道理,鄰里間的和睦,父母的勤勞,是我童年裏最深的畫面,爸爸的時間觀念很強,經常告訴我們要遵守時間,不論做什麼,都要準時,不能遲到。現在這個習慣仍然伴隨着我,細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是跟隨着父母的習慣慢慢養成的,並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記得成家後一次與家人閒聊時,爸爸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出嫁衣”,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的心態有了很大改變,日常生活我不會計較婆媳妯娌以及姐妹之間的一些瑣事,讓我感嘆的是原來一個大家庭的和睦竟是如此的簡單。

現在想一下守時也算是我們的“家風”吧,父母沒有給我們豐厚的物質生活條件,他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守時,守時是做人的根本,是一種禮貌、一種尊重、更是一種美德,父母在不知不覺中送給了我們這麼豐厚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享用一生。

家風的議論文 篇5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風的議論文 篇6

每個人的家庭都有家風,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它影響着我,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我的媽咪很孝敬老人,她影響了我,讓我懂得應該怎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不知怎麼的,在我5、6歲那年,我奶奶的了一場很嚴重的病。媽咪每天呆在奶奶身邊陪着奶奶。奶奶天天躺在牀上,不能吃東西。不管吃什麼,她都會吐出來,吐的到處都是。但媽咪不怕髒,她總是很貼心。

這時,我對媽咪說:“媽咪,您不怕髒、不怕臭嗎?”“孩子,你怎麼可以這麼說呢?奶奶是我們的家人,再說奶奶生病了,她很難過、很痛苦。我們更應該體貼入微,怎麼能嫌棄呢?”媽咪摸着我的頭說。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隨後,媽咪又拿起毛巾,大步跑到奶奶身邊,又是幫奶奶擦手,又是幫奶奶擦臉,還一邊安慰奶奶:“媽,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嗯,奶奶,我會陪在您身邊的!”我插嘴說。奶奶點點頭。在我們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奶奶終於恢復了健康,我們全家都特別高興。而媽咪無微不至照料奶奶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還有一次,姥姥的手臂被撞壞了,立刻送到了醫院。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們趕忙跑到醫院照顧姥姥,媽咪跑東跑西的,拍片兒、辦住院手續、交款、取藥,忙的連喘氣的空都沒有。這時,我才知道媽咪到底有多忙。我跑到姥姥的牀邊,坐下來,說:“姥姥,我來陪您!”姥姥高興地點點頭。過了一段時間,姥姥的手臂好了,媽咪也放心了,我們大家都可高興了。

“百善孝爲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咪的孝心讓奶奶、姥姥倍感欣慰,同時,媽咪用她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讓我家的優秀家風代代相傳。

家風的議論文 篇7

回憶以前所發生過的事,讓我不禁讚歎不已,是父母教會了我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基本準則。

我們家是在方山頂上開農家樂的,記得上一次,我帶着叔叔、阿姨去我家吃飯,那些阿姨們十分耿直,所以個個都非常相信我。走到家時,他們點了一些菜便出去遊玩。打十二點過後,他們又回到了這裏,在熙熙攘攘的遊人中終於看到了他們那慈祥的面容。“來了,來了!”我高興地喊着。在結賬之時,他們還格外表揚我。面對他們,我總是在母親的衣服後面躲躲藏藏。他們走後,我發現抽屜裏頭還有一個錢包,看樣子這錢包十分名貴,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我把這個錢包交給媽咪,媽咪對我說:“做人要誠實,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應該從小養成講誠信,懂禮貌。我猜他們還沒有走太遠,你趕緊追上去,交還給他們,別讓他們在那裏着急。”話音剛落,我就一路飛奔,果然在一顆大樹下面看見他們正在找東西。我大聲喊道:“叔叔、阿姨,你們找的東西在我這裏”。他們一雙雙眼睛如一顆顆藍寶石一樣望着我。接過錢包後,他們十分感謝我,一邊表揚我,一邊從那皮包取出一張100元錢,放在我的手上,叫我放在衣服的包包裏,我再三推辭也盛情難卻,只好收下了。走回家後,馬上將這100元錢交給母親,她對我說:“這是你的獎勵,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它存起來的。”我被我媽的話深受啓發,於是一丁點兒垃圾也不敢亂扔了,畢竟你扔的垃圾是破壞環境的。你扔了,還不是有人辛辛苦苦的爲你撿拾垃圾。

我們做人要誠實、講信用、講文明、樂於助人……那你就會是一個人們最欣賞的學生。

家風的議論文 篇8

寒假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家風。記者隨機提問路人:家風是什麼?有很多人接受了採訪。答案各不相同。爺爺當即告訴我,我們家的家風很簡單:孝敬父母、誠實守信。

一、孝敬父母,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爸爸媽媽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大,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孝敬父母。“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二、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現在或是未來,誠信都是人們所必不可少的。媽媽總是叮囑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去買衣服,由於當時顧客很多,老闆找錢的時候有點匆忙,導致多找了我們10元。媽媽當時也沒注意,回到家後,媽媽一算賬發現多了10元,媽媽立刻起身拉着我又回到了那家店,把錢還給了老闆。老闆很感謝媽媽。

爸爸教會了我孝敬父母,媽媽教會了我誠實守信。這些簡單卻又質樸的家風,影響着我生活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的議論文 篇9

家風是每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的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告訴我如何做人。

誠實做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人們就懂得:“人無信而不立”“誠信贏天下”。誠信猶如一泓清泉,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誠信又像一陣清風,吹散了人間的陰霾。誠信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

古代有個窮書生,名叫崔銅。人窮志不窮,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讀書卻很刻苦。每天一大早,就起牀讀書,直到深夜才肯入睡。他的事蹟,感動了一位有錢的大財主,那位大財主爲了幫助他,暗中買通了主考官。

科舉當天,崔銅不慎勝答錯一題,後悔不已。而幾天後,他卻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位居榜首。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他沒有選擇做官,而且像財主道謝後,回家繼續苦讀深造。老百姓聽聞,對他敬重三分。看來,人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人只有誠信,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踏實做人,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人活一世,就要踏踏實實,拒絕一切浮華和和虛無縹緲的東西。寫作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靜下心來做好每件事情。懷素就是這樣的人。

他曾經立下目標:每日練字一百個,而且不能懈怠,必須真完成。從此,他恪守此條目標,無論颳風下雨,無論寒冬臘月,從不言棄。門外的一汪清水,早已被墨汁染黑。誰知,十年後,懷素竟然成爲一代書法名家。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可以得出結論,踏踏實實做人,對於一個奮鬥者來說,何其重要!

低調做人,就是謙虛做人。謙虛是一種美德,它會給人帶來別人的敬重,也會給人以更多求知的機會。大家肯定聽說過,“虛懷若谷”的故事吧。大可不必效仿他的做法,但他的精神品質,卻是永恆的。高調的人,使人覺得厭煩;而低調做人,就會使人尊敬。

從小父母就告誡我:做人要誠實、要踏實、要低調、這樣纔能有所作爲。

家風的議論文 篇10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它們像一粒粒沙子,鋪就我前行的路……

——題記

我的家在農村,一個沒有城市豪華的美麗的地方。這裏的人勤勞、樸實。他們的胸懷像廣闊的天;他們的思想像潔白的雲;他們的待人處事的方式,像一縷柔柔的風,很輕,很暖……他們,都是我的家人。

記得小時候,我很調皮。爸爸媽媽下地幹活了,我一個人在家,這下,麻煩就來了。我手裏拿着一個彈弓,偷偷地跑到大娘家屋後。隨手撿起一塊小石子,拉弓,瞄準,發射——砰!玻璃應聲而碎。見大事不妙,我拔腿就跑。剛轉身,就碰上了爸爸那老虎一樣的目光。爸爸二話沒說,抓過來就把我打了一頓。屁股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大娘聽到有人哭,急忙跑出來。她看見在一旁哭泣的我和手裏的彈弓,就恍然大悟了。她一把摟過我,對爸爸說:“不就是一塊玻璃嘛,又沒傷着人,何必那麼打孩子呢?”爸爸想說什麼卻又沒說。大娘邊給我擦眼淚邊安慰我:“沒事的,大娘還嫌屋裏熱呢,玻璃碎了也就涼快了,你可幫了大娘一個大忙哩!”我咧咧嘴,笑了。

大娘寬廣的胸懷包容了幼小的我,讓我在這天空下成長,在這天空下翱翔。

本以爲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沒想到……

爸爸深吸一口煙,吐出一圈圈的煙霧。眉頭緊鎖,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個女孩兒,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呢?”又吸了一口煙,繼續說道:“這樣吧,明天我去集上割一塊玻璃,給你大娘鑲上,咱可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啊!”我點了點頭,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站在那,品味那一圈圈煙霧的味道。

“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多麼簡單的一句話,簡單得像一片無暇的雲,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駐紮。

前院二哥訂婚的時候正是冬天,下着雪,卻很暖。按照我們的習俗,男方家的嬸嬸大娘要請女方去家裏做客,說是認認門,以後好來往。

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請新娘子吃飯,媽媽說:“人家剛來到這個地方,不免有些陌生。我們得主動熟悉她,纔像一家人嘛。”我點點頭,笑了。

一個簡單的習俗,像一縷春風,滲透着濃濃的愛意,輕輕地,不被察覺地吹進一個陌生人的心裏,溫暖了整個冬天。

寬容大度,將心比心,勇於承擔責任,友好待人,給別人一點溫暖,給世界一點溫暖……

在這裏,有一羣最美麗的人;在這裏,我學會了最美的道理;在這裏,我看到了一條最美的路。這裏,是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像一粒粒石子,鋪就我前行的道路,它會越來越寬闊,越來越平坦……

家風的議論文 篇11

家風如模,模好則形好,模惡則形惡。——題記

家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港灣,如果說家風是這小灣裏的水,我們則是養在這灣中的魚。“水”成就我們,我們接續“水”。我們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一半靠學校教育,另一半則是靠家風薰陶。正是父母維繫的家風成就了我。

我第一次瞭解“家風”還是在三年級。那天,與同學在校內發生了口角,心中很不高興。回到家後,外公問了句:“孫兒回來了?”本就心中不快的我便回了句:“除了我還有誰呢?!”外公微皺了一下月牙般的眉頭。一旁的父親聽見了,頓時來了氣,但他還是抑制住了怒火,說:“你剛纔做的不對,頂撞了外公,給外公道個歉吧。”我卻頂了一句:“我又怎麼錯了?我只是回答外公的問題而已。”現在回想起那時,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爸爸生氣歸生氣,但最終沒動手,只是語重心長地擺事實、講道理。

那時,我確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聽着父親的教誨,我一句話也反駁不了。我越來越生氣,不想聽了,就想進房間做作業去。就在快要進房門時,又用力踢了房門一下。這下可要命啦,我把腳踹到門閂上去了!頓時疼得我嗷嗷大叫。

父親一聽我叫喚,飛快跑過來,一手扶住我,一手拉下我的襪子。仔細看了看,馬上又跑去拿來碘伏和棉籤爲我消毒。看見紅腫一點一點消下去了,他也沒閒着,又去找來了隔壁的醫生。終於沒什麼大礙,他才深呼了一口氣:“下次要小心一點,有事就說出來。”

我心中感到很奇怪:爲什麼爸爸此時的反應和之前教育我時會發生那麼大的變化?接下來的事,便解開了我的疑惑。

在沙發上,告訴爸爸今天在校的經過。媽媽回來聽了我的描述後,說:“我們家很放得開的,從來不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可我仍然覺得很委屈,爸爸便說了從高祖的爺爺延續下來的家風:對於一切不對的事情,及時做出批評和改變,但絕不動手;對於無法及時改變的事,就順其自然。那時我雖小,但也明白這很重要,所以深深地記在腦海之中。

在這種家風的濡染下,我雖也沾了點儒雅之氣,但也僅僅是沾了點皮毛,我還得繼續努力,我家的家風傳了十幾代,可不能在我手上斷了傳承。

正是因爲家風的濡染,我每天慢慢地改變着,像水滴開始匯聚成江河,像樹苗開始成長成參天大樹,像星屑開始凝聚成閃爍的星星。家風改變着我,提煉着我,我會在這河水中成長得更完美!

家風的議論文 篇12

無論你身在何處,家都是你最終的目的地。但是,處於即將跨入成人社會的我們,淡化“家”的意識不只是自我獨立的意識增強的表現,更是讓我們能夠學會獨立面對並解決問題。

谷歌公司的CEO李開復七歲時便踏上了去美國的求學之路。他剛到美國的一個小鎮時,由於語言不通,使他十分沮喪。每一個晚上他都望着星空發呆,是否美國的星星和中國的一樣呢,媽媽這個時候是否也在想我,姐姐們是否坐在一起看電視,爸爸是否正在畫着圖,準備着明天的工作呢。由於寄住在親戚家,使他不得不學會一些東西,以前媽媽替他做的事都得自己學着做。漸漸地,他已經能夠獨立照顧自己了。當媽去美國看他時,竟對自己的兒子能夠自己洗襪子,做早餐而驚歎不已。

淡化“家”的意識不是遠離家,而是明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增強獨立意識,學會獨立面對並解決問題。

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他連續跳級,小小年紀便考上了研究生,但他的父母親從小到大都陪在他身邊照顧他,他甚至不會自己洗襪子,在學習上遙遙,在生活上不知所措。畢業後被一家大公司錄取,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他被同事排擠後竟回家找媽媽,換了幾家公司後他只得在家,整日鬱鬱寡歡,父母親不在家時甚至會感到莫名的孤獨,亂摔東西,最後受不了了,他選擇了服毒。

這不僅僅是一個悲劇,更是一個教訓。學習上的王者竟逃不開服毒的命運,“家纔是最安全的,父母在纔是安全的,可以幫我解決一切”。

處於高中階段的我們,大多數學生選擇了住校,爲了能夠更好地方便學習,但很多學生仍然期待着能放假回家,但回家後又覺得家裏很無聊,和父母都沒有共同語言,又想念在學校裏的老師同學,而到學校又覺得家裏是的,這樣的矛盾心理甚至自己都說不清。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爲我們的將來打好基礎,無論在何處,這都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們要逐步淡化“家”的意識,認清我們的主要目標,向我們的目標前進。

淡化“家”的意識,不是讓我們不想家,遠離家,而是把家裝在心中,讓自己的心更高更遠!

家風的議論文 篇13

“家風”系列報道及徵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和高度認同。這個系列對於引導人們自覺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風,培養社會良風美俗,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必須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論,把家風說成是傳統的家庭教育,說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則有失偏頗,不可不加以釐清。

實際上,家風就是家庭的風氣,它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於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所以,家風既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時期歷史汰選、傳統沉澱的結果,又是一輩又一輩先人生活的結晶,對家中子弟具有薰陶影響、沾溉浸潤的意義。

家風作爲家庭的文化和傳統,表現的是一個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箇中性的概念,並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義,用現今的話說,並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風可能是勤奮、儉樸、爲人忠厚、待人有禮,也有的家風可能是狡詐刻薄、酗酒、忿戾兇橫。一所學校、班級的風習我們稱之爲學風、班風,而學風、班風有好壞之分、高下之別,並不總是值得弘揚。家風同樣也有不良的,也並不都是傳家寶,即便是在傳統社會,被視爲傳家久、繼世長的也只有“耕讀”“忠厚”“清廉”這樣的一些美好的品質。

作爲家庭的文化,家風是附麗於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會有家風。家風並不會因爲農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喪失。極端地說,“沒有家風亦一種家風”。在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都發生了革命性變革的當今,人們感嘆“家風”蕩然無存,其實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傳家,詩書繼世”這樣一些傳統內容的淪落,而不是家風本身的消逝。

家風又不同於家規。家規是家庭中的規矩,是家人所必須遵守的規範或法度,是父祖長輩爲後代子孫所制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和教條,它是藉助尊長的權威,加之於子孫的又一重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道德約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訓、家誡、家規、家儀、家教、家法、家約、家矩、家則、家政、家制等名義,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孫、慎婚嫁、務本業、勵勤奮、尚節儉等具體而明確的條文,是載諸家譜、可供諷誦學習的有形文本。而家風有別於這樣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通俗地說,我們可以把家規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書,而家風則是經由長期教化後的結果。同時,它一旦形成,也就成爲教化的資源,並且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

家風的議論文 篇14

孔子身爲教育家,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教化”的觀點,而他的日常語錄和金句,更是爲後人流傳贊頌。“教化”使人如沐春風,而向賢人看齊則是春日暖陽。

古往今來,詩詞篇賦中“賢者”出沒頻繁,古代聖賢之人,皆爲後人所敬仰。

荀子在《勸學》中有提到“青出於藍”和“水寒於水”並且論證“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而文中“君子生非異也”中,君子則是賢者的延伸,君子與其他人並無區別,只不過是“善假於物”罷了,這讓荀子產生了思考,並非賢者生來皆聖賢,是後天的努力與靈活早就的。而在後世的千百年中,荀子就成了“賢者”,他的言行舉止影響了世代中華兒女,《勸學》疑問中的精髓內涵與賢者形象緊密結合,使賢者形象越發光彩照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在陋室中抒發自己的感想,”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尚交友原則,使得劉禹錫與陋室的形象瞬間變得神聖。古語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和品性高雅的人交往,自己也會變得愈發高雅,”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的境界是賢者們的精神聖地。與賢者交,久變賢者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可見“賢”的重要性。諸葛亮也是數人心中的“賢者”,而其對“賢”的評價又極高。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選善者賢人,則可以跟隨他學習,而選大奸大惡之人,則學術事業毀於一旦。這就類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見賢者的感悟和教化對人有多重要。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的范仲淹被冠以愛國詩人的名號,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他已是文壇的賢者,但他卻抒發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景仰,對“古仁人”的景仰與崇拜,讀者們可見一般。再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所說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因此“見賢思齊”與“潛移默化”對學習有如沐春風的秒效。論教化,起源於孔子,被儒者們傳誦而發展至今,而賢者一直是教化中的,像標杆一樣爲文學教育指引明路。

縱觀古今,過客騷人和歷代聖人都曾扮演“賢者”的角色,他們引領了世代的教育變革與發展,又以自身的優良品性與高潔,書寫了一代又一代的詩篇。

古賢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見賢思齊,如沐春風。

家風的議論文 篇15

家訓,即一家之訓。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好的家訓與家教,代表了一個家的風氣,代表了一個家的品格,代表了一個家的修養。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與家訓的薰陶下成長,才能出類拔萃。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自然缺少不了家訓的教誨。

老家的廳中,掛着一副字——“勤儉持家”,它,就是我家的家訓。

聽爸爸說,這句話,是當年較爲困難的時期,老爺爺常說的一句話。當年爲了養活這9口人的家,大家只好省吃儉用,勤勞與節儉,成爲了當年生活中最常出現的教誨。在這麼多年的潛移默化中,它漸漸地成爲了我們家的家訓,直到現在,生活與從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人們依然不忘當年這句教誨,不斷遵循着,不斷地用它教育着後代。

在爸爸的教導下,這句“勤儉持家”也令我銘記於心。小時候,爸爸就教導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次吃飯,若是還留有剩下的米粒,爸爸都會嚴厲的提醒我。在爸爸的教誨與自己親身的體驗下,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的辛勤的勞作與付出的汗水,於是,從小,我吃飯時就十分注意,不留一點殘羹剩飯,碗也摳得乾乾淨淨。見到旁人沒有“光盤”時,我也會熱心的去提醒:“粒粒皆辛苦啊!”

漸漸,我長大了,對於身邊家風家訓。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跟生活方式的總跟。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茁壯成長,出類拔萃。家風不好,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孝敬老人、尊敬長輩,與人爲善不鬧矛盾、勤勞節儉、勤奮上進……想起這些家風,腦海中不禁涌現出一幅幅暖人景象。

去年九月份姥姥出了車禍,腳面輕微骨裂,不能活動,這可急壞了媽媽,每天媽媽下班後,到姥姥家給姥姥做飯吃,端水喂藥,做腿部按摩。有一次我跟媽媽一起去了姥姥家,媽媽做這,我幫姥姥做那,姥姥樂得合不攏嘴,直說自己有個好閨女好外孫。

從小到大,每次上學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跟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媽媽教育我遇事一定要寬宏大量,跟老師同學跟睦相處,不要跟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下,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同學們都樂意跟我玩。

媽媽特別勤勞,每天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我在學習之餘也會跟她一起大掃除,一起下廚做飯。媽媽持家節儉總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所以我們一家三口都勤儉節約,以浪費爲恥。

每到晚上我們家學習讀書蔚然成風,媽媽看教育方面的書、看烹飪大全。爸爸則看科普書籍,我呢則在寫完作業之後看文學名著。媽媽經常說做人要勤奮上進,要活到老,學到老。

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

家風的議論文 篇16

何爲家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裏的風尚,家風包含很多東西,如修養、氣質、智慧、人品,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決定其他成員的成長環境。而我家的家風——就是寬容,父親曾經說過:高山畢竟留寸土,故能高聳入雲;大海終須納細流,故能浩瀚無邊。

寬容別人就是釋放自己,還心靈一份恬淡,也能成大業。齊桓公不及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終成霸業;劉玄德三顧茅廬得賢才,如魚得水,三分天下有其一分;韓琦宴上,容人之過,部署效忠。前車可鑑,有寬容之心,是對他們有幫助的。所以古代的君子們,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對別人寬厚而簡要。古人們如此,我們更應如此。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容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中國千百年流傳下來亙古不變的美德,我常聽聞有些父母教導子女遇到任何事情不可以吃虧,把寬容拋之腦後,唯利是圖,我不禁失聲大笑,可悲!他們誤導了子女卻認爲這樣能給子女帶來更多的好處,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女這樣下去,定會成爲一位氣量狹小之人。當別人犯錯誤時給他一個微笑何嘗不是一種美德?所以應該自然地教導子女讓他們對榮辱得失的地方坦然的給一個微笑。

對別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寬容待人,則衆人之水就可載舟,反之,衆人之水可覆舟。所以我們必須以寬容之心,投身到社會中,多給對方一份寬容,給世界一份愛。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容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容的是人的胸懷”的確,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一個家庭中有寬容的氣風,是能使心靈更加美好。我的寬容之心何來?一來,自己心底無私,光明磊落,二來,父親教導有方。人若無私,心可納,山可留寸土,而我,必須帶一顆寬容之心,處身社會。

家風的議論文 篇17

家風,就是門風,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看到《現代漢語詞典》上對家風的解釋,我陷入沉思: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嗯,今天是週末,全家都在,我就採訪一下他們吧。我拿起一張報紙,捲成話筒的樣子,開始了我的小記者行動。

首先採訪的當然是我們家最德高望重的爺爺了,年近七旬的爺爺是個農民,小時候因爲家裏條件不好,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說到家風,爺爺可是有話說呢。“我覺得是孝,記得你老爺爺在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百善孝爲先’,那時候家裏窮,連個白麪饅頭都吃不上,可我們姊妹幾個有點什麼稀罕東西都是先給你老爺爺老奶奶,平時吃飯,你老爺爺不動筷子,我們都不能吃,再餓都不行。”

真的呢,我們家現在就是,爺爺愛遛彎,又不注意時間,經常到了飯點還不回來,有時候我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叫了,可媽媽就是不讓吃,非要等爺爺回來才行。平時爸爸媽媽買點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過年過節,自己捨不得花錢,卻要給爺爺奶奶買各種禮物;平時總是教導我要孝順爺爺奶奶,說什麼“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也”。

“我覺得是勤。”爸爸在旁邊笑嘻嘻地說。“寶貝,你不知道,爺爺年輕的時候辦窯廠,每天早起晚睡;我和你姑姑要上學,奶奶一個人要種全家六個人的地,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回家吃,啃個窩窩頭就是一天;那時候,村裏人都說,爺爺奶奶比老黃牛都要勤快,所以,我們家才成爲村裏第一個萬元戶啊。”

奶奶笑着對我說:“那時候日子是苦,可這麼一大家子人,不勤快點怎麼行?幸虧你爸爸和姑姑他們省心,我去地裏幹活,家裏的事都不用操心,姑姑做飯洗衣服,你爸爸三四歲就掃地擦桌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做飯啦。上學之後,學習也勤奮着呢,作業寫不完連飯都不吃,覺都不睡呢。”

這不就是廢寢忘食嘛,怪不得呢,媽媽老說最看重爸爸的一點就是勤奮,以前是,現在參加工作十幾年還是如此,上班時間認真工作,下班了還要看書,寫文字,有時候我睡醒一覺,爸爸屋裏的燈還亮着。“業精於勤”,真的,要不然爸爸在工作上也不會取得現在的成績吧。爸爸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教育我要在生活上要勤勞,學習上要勤奮,只有這樣,人生的路上才能收穫更多。

“對親要孝,自己要勤,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呀!”一直沒說話的媽媽笑着說,“我們的家風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而是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的。現在,連我們的小睿睿都在實踐着呢!”

“是啊,睿睿天天給奶奶捶背,寫完作業就洗碗掃地呢。”奶奶接着說。

“我一定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爲榜樣,好好學習、繼承這孝和勤的家風,繼續給爺爺奶奶捶背,繼續洗碗掃地,還要勤奮學習,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孝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大聲地說。

聽了我的話,全家都笑了。

家風的議論文 篇18

我們一家人都是非常淳樸的農村人,從不喜歡欠別人的,也不喜歡給人添麻煩的。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妹去村子附近玩,家裏的一隻狗也跟了過來。我們在一戶人家的竹林裏玩了很久。竹林裏面有他們家散養的雞。出於好玩,我把狗叫了過來,拍了拍它的頭,指着附近的一隻雞,然後對狗說了一句“上”,我家的狗就一下子衝了上去。那隻雞被我家的狗追得張開翅膀四處亂撲騰,終於它體力不支,跑得越來越慢,就被我家的狗一口咬死了。忽然,我妹大叫“有人來了!”,怕被別人看到,我和我妹趕忙逃跑了。狗也叼着那隻雞跟着我們跑毀了家。

後來我奶奶看見了狗窩旁邊的雞毛和血跡,就把我拉到家裏問:“你是不是帶着狗出去把別人家的雞吃了?”我怕奶奶責罵,就矢口否認,然後奶奶就問我妹,沒想到妹妹一下子就把我給出賣了。奶奶生氣極了,拿起掃帚就要打我,眼看不妙,我趕緊跑出家門,門口有一棵樹,就像猴子一樣一下子爬了上去。奶奶見打不着我,就在樹下舉着掃帚對我罵,奶奶的罵聲把家裏其他人都引了過來,奶奶把整件事情告訴了他們,我爸就對我大喝一聲,我一驚,手一哆嗦,就從樹上滑了下來。一家人一下子圍了上來,你一句我一句,對我一頓痛罵。

吃完晚飯後,我爸把握叫到身邊,問我:“你知不知錯啊?”我一聲不吭,他見我沒啥反應頓時就火了,順手抄起一把掃帚就掄我,奶奶就急忙護着我,勸我趕緊承認錯誤,在父親的淫威下,我就嗚咽着承認了錯誤。後來爸爸也沒多說什麼,就對着我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我彷彿從他的眼睛裏看出失望……

第二天,我奶奶一大早就拉着我到那戶人家去賠禮道歉,還陪了一些錢,不停地說:“對不起,沒教育好孩子,實在是抱歉!”回到家後,奶奶意味深長的對我說:”你下次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如果你改不掉這個壞習慣,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就算你以後再有成就,還是會被別人看不起,記住,誠實是一個人的根本,不誠實的話,一切都無從談起。記住了嗎?”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我對“誠信”的理解越來越深了……

後來,我多多少少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我做過了就是做過了,不會賴。從那次事以後,我就很少說謊,我想一個孩子長大後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關鍵要看這戶人家的家風。我想我長大後應該會十分謝謝我的家人,因爲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家風的議論文 篇19

車還在盤旋的山路上開着,我打開車窗,看着瞳孔前飛速而過的警戒線,耳邊偶爾有着車輪翻滾着、碾壓着柏油路碎粒的“咯嗞”聲。爸爸從駕駛座前探過頭:“還有十五分鐘就到礬山!”

剛下車,便看見坐在屋檐下、搖着竹扇的爺爺。此時,陽光足以強烈地射在屋檐下的每一個角落,爺爺的瞳孔很渾濁,但卻依舊和溫暖,閃着光,是淚水還是享受?我微微眯着眼睛:“爺爺,太陽這麼刺眼,你還出來等啊?”爺爺撫了撫下頜,溝壑縱橫的臉上浮出一絲淺淺的笑容。

“開心,你們來了!”奶奶在煙霧繚繞的廚房中吆喝道。桌上有我喜歡的九層糕、牛肉羹、手打面、糖醋排骨……我在吃飯,而奶奶總是在廚房裏炒菜,她有時候會轉過來看看我,微眯的眼中總是閃着幾束光,是淚水還是幸福?

午間,陽光正好。或同爺爺在院中摘拔番薯,心靈浸入泥土芬芳;或在門邊的“古董”書架上看幾本連環畫,細數舊時光與泛黃紙頁上的年輪;或在樓梯口與奶奶閒聊一些瑣事,看看奶奶已發白的髮根;或站在我的小房間,往外眺望,門前便是自家栽的桂花樹……

上車,倚着車窗,按下扶手邊的按鈕,便將厚厚的玻璃往下拉。爸爸則轉動方向盤,我不經意轉身,眼角的餘光便瞥見虛掩着的門裏,有兩個匆忙下樓的身影,儘管屋內的光線很暗,但在餘輝的映照之下,爺爺奶奶的身影逐漸清晰,他們胡亂地將腳塞進門口的鞋,一臉着急向我們招手。

記憶中,奶奶的腳有患病。只見奶奶提着兩三袋肉燕、牛肉羹,左右搖晃着跑來,跑得很吃力,和可笑,可眼神中依舊藏着幾分淡淡的笑意。

“喏,開心最愛吃的,我到老街買嘀!”奶奶喘着氣,顫顫巍巍地把手中的袋子遞給我。她發白的頭髮稀稀落落地在夕陽中鑲上金框,輕閉的眼很渾濁,依舊有這麼幾束光,是淚水還是思念?我閉眼想了想,老街離這高垟路還遠着,奶奶是怎麼走過去、返回來的……微微擡頭,奶奶仍然一臉慈祥,我擺擺手:“拜拜,奶奶你進去吧!”

爸爸已經把車開向公路,我趴在車窗,瞳孔前的桂花已碎了一地,忽然想起《成都》中的一段歌詞:“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而在桂花樹後,是爺爺奶奶朝我揮手的模樣,三百度的近視卻依舊讓我看見爺爺奶奶腳上一紅一綠、一黑一白的“鴛鴦鞋”,還有亦忘不去那深深的眼神滲透出的濃濃的美好,那眼中的微光,是淚水還是不捨?我一直回頭,直到在拐角,他們的身影漸漸模糊。

還有愈傳愈遠蒼白的聲音:“記得吃肉燕和牛肉羹,下次沒時間……就上來了……”後面,似帶有些哽咽。

終有一日,是父母用蒼老聲音,在路口目送我。

終有一日,是我伴兩鬢蒼顏白髮,在街頭目送我。

回頭,那悠悠黃昏中,街角的目送會留在心底,這是家風吧……

家風的議論文 篇20

一談起家風,家訓。媽媽的連就變得嚴肅起來。他從小就教育我:要做個老師的人,不能總是鉤心鬥角;要做個好人,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的父母有時淳樸的老實人,就因爲太老實了,所以經常吃虧:我們家開了一個門窗加工廠,所以每一年有人安裝門窗都會賒賬。於是每年媽媽跟爸爸都會坐着車到處奔波去要賬。有的人不想給錢,邊說他們有什麼什麼事急需用錢。老爸一聽就信了,便不再要了。有的人更可惡,爲一千前多元錢耗了四五年,而爸爸每一次都會答應他們。

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

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就教育我:在生活中要有足夠的膽量去闖蕩,遇到什麼困難要堅持不懈,想辦法解決。

爸爸媽媽一生都在忙碌之中,因爲他們要賺錢,在這個社會中肯定經歷了不少磨難。有的時候缺錢,父母記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好到處借錢,最後還是成功了。他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想到各種辦法完成,從來都沒有放棄這一說。正如一句話所說:“雨過天晴,纔會出現彩虹。”

在我們的家風中,做人不能鉤心鬥角,要真誠;對待客人要大方得體。

每年過年,家裏都要來很多客人。媽媽總是先敬茶,然後等到茶快喝完了在獻上一盤盤新鮮的水果;中午吃飯的時候,客人要在主位,孩子要在客人吃完了之後才能上桌,這是基本的禮儀。

家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有的客人在我家吃晚飯後,地上總是一片狼藉,所以作爲兒女就要爲父母打掃衛生,不要指望父母主動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在這之前一定要先做完。

家風家訓跟我一起成長,伴隨我未來的一生,我將用一生來踐行。

家風的議論文 篇2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跟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爲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首先,在勤勤懇懇方面,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禮貌方面,在陽光心態方面,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的好家風。

家風的議論文 篇22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家裏,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答應一個朋友要跟他去廣場上做小提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給忘了,一看到下雨了纔想起來,我趕緊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朋友萬一沒去呢?媽媽說;”萬一他去了,你沒去,他怎麼辦?那個朋友會認爲你是不守信的孩子“。我去了,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來,但是我放心多了,因爲我是個守信的孩子。

小時候,媽媽就一直告訴我做人要:1、勤儉節約;2、小輩見到長輩要有禮貌問好;3、尊重他人,維護他人尊嚴;4、要有道德。這其中第一條曾給了我一個深刻教訓。又一次,媽媽洗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該做飯了,淘了米的水,洗菜水都倒了,就這一天我家浪費了許多水。結果第二天停水了。我們家才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從這以後我家一直節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

家風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爲重要了。他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決定了它的哀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爺爺告訴過我家最重要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孝敬師長。爺爺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我家又增加了一條家規。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