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禮的議論文(通用21篇)

關於禮的議論文(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禮的議論文(通用2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禮的議論文(通用21篇)

禮的議論文 篇1

中華民族作爲一個禮儀之邦,道義、禮儀這樣的詞語充斥着我們的耳膜。對於我們來說,難道習禮儀只是爲了維持我們這個五千年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的形象嗎?這顯然有些過於寬泛了,那麼,我們必須思考,習禮何用?

縱觀古今,禮充斥於歷史長河的各處,而習禮的益處也不勝枚舉。

第一,今人習禮以明理。古有藺相如訪秦因秦王在偏殿接見他而引起他的不滿,竟斥責秦王的美談。古時禮法觀念根深蒂固,以區區臣子之位竟敢爲不和禮節的事兒怒斥君王,着足以說明禮高於一切的,甚至超越了古時嚴格的君臣之理。藺相如作爲一國之使去訪問秦國,卻受到如此怠慢,這無疑是於禮不合的,因此他憑藉懂禮、知禮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與威信。此後,完璧歸趙的故事成爲了一段佳話,因爲故事裏完整的不僅僅是美玉,還有比美玉更珍貴的一國之威。

第二,今人習禮以承德。古有孔融讓梨的美談,今應有比古時更進一步的禮讓;古有程門立雪的歌頌,今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古有忠義孝悌的堅持,今有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這些古時的美好品格都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我們要將這些品德傳承下去,讓我們乃至我們的後人也爲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所驕傲。

第三,今人習禮以修身。習禮,狹義來講,是對個人整體素質的培養。爲此,我們應該在前人的榜樣作用下,以禮規範自身的行爲,以禮提升自己的修養。哪怕不能成爲一個謙謙君子,也絕不能讓自己成爲一個無恥小人。習禮,廣義而言,則是對整個社會的風氣的要求。一個知禮、懂禮的社會,必然是一個讓人倍感舒適的社會。因此爲了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我們要善於習禮,讓習禮成爲一種社會風尚。

故,習禮何用?習禮是爲人之基,弟子規有云“禮在先,有餘力,則學文”禮爲主,識爲輔,無禮則不成人,無禮則無德。”因此,習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禮的議論文 篇2

每人口中的“文明”在哪裏?當我看到這組漫畫時,總會想起“文明”,但“文明”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哪個角落呢?似乎很茫然。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小雯和小林一起走在上學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堆垃圾,發出陣陣惡臭,裏面有果皮、塑料袋、紙屑、發黴的麪包和牛奶盒。有些人捂住鼻子急匆匆地走了。小雯看着那堆噁心的垃圾對小林說:“誰這麼缺德,垃圾箱就在旁邊,也不扔準點,弄得周圍臭氣熏天。”小林回答道:“對呀,垃圾箱就只有一步之遙,也不肯放好些!”“這些垃圾會污染環境的呀,不如我們把它收拾乾淨吧!”小雯說。

他們說幹就幹,一起用潔白的小手撿起骯髒的垃圾,把垃圾一點一滴地放入垃圾箱。經過他們的努力,剛纔路邊上的垃圾被他們清理得一乾二淨。過了一會兒,小林又皺着眉頭說:“這次被我們發現了,又收拾乾淨了,但不能保證沒有人再會這樣做,怎麼辦呢?”小林沉思了一會兒後,說:“有了!”只見小林迅速地拿出筆和紙,一筆一畫地在紙上寫道:文明只差一步,並把警示語貼在了垃圾箱上。小雯看見後,連忙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你真聰明!這樣就能時時提醒人們不要亂扔垃圾了。”

看了這組漫畫後,讓我想起了發生在身邊的幾件事。有時在校園裏,不時會看到一些同學把喝完的牛奶盒當成籃球,投入垃圾箱裏,如果投中了,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如果沒投中,就視而不理。有時在校門外,總會看到有些人走着走着,突然“咳”地一聲就把痰吐了出來,真不衛生,這樣會滋生細菌。

假如人人都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那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乾淨的城市中;假如人人都從己做起那麼我們的大氣會更清新,我們不用再浪費紙和筆,真身邊的一草一木,那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綠色的海洋”裏;假如人人都節約生活中的資源,那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城市裏;只要人人都從我做起,從生活中做起,那我們的生活環境將會越來越好!請大家行動起來吧,爲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禮的議論文 篇3

所謂的風暴,就是那些兇猛危險的自然現象,風暴之所以被稱之爲風暴,就是因爲它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因此“風暴”就成了危險與可怕的代名詞,在人類的生命旅途中,也同樣會遇到這樣危險的存在,我們把它們稱爲人生中的風暴。

人生中的風暴與自然中的風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大自然的力量,一個是人類生命中前進的攔路虎,對於大自然的力量,我們或許奈何不得,但對於本來就屬於我們的生命之路中的這些風暴,又能對我們怎麼樣?在生命的途中,這些本就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爲何要懼怕?

因爲它們在我們的生命之路上,不是什麼洪水猛獸,而是一塊又一塊的可以讓我們成爲天之驕子的磨刀石,你硬他就軟,你軟他就硬。我們大可昂首面對,這些風暴對一些意志渙散的人或許是致命的,一擊之下就可以將他們打擊得一蹶不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走下來要靠的便是意志,我們必須意志堅定地走下來,方纔能將這看似危險的東西化爲己用。這些來自生活中發來的挑戰我們完全可以一一接下,將它們化爲進步的動力,促使自己更加的優秀。

風暴固然有他的危險之處,但即使這樣成功人士們也同樣不會把這危險放在眼裏,相反,他們對這種危險與挫折歡迎之至。愛迪生的事情想必誰頭聽過吧,當然,如果你要是硬說沒聽說過,那我也沒辦法,只能說你是個文盲,呵呵,名聲赫赫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的事蹟可是如雷貫耳,一生兩千多項發明,嘖嘖,足以使這個對發明如癡如醉的發明家不留一絲慚愧地安然離去,但我們同時也要想一想,他的這個驚人成績是怎麼弄出來的?天才,也許是其中之一,但我們卻不能將他那對發明的執着與對失敗挫折的無比歡迎的態度,在別人眼裏,失敗也許是一件讓人頗爲不甘的事情,但這位怪人可不同,他將每一個錯誤視爲一次成功,沒一次燈絲實驗的失敗,當其他人頗爲惋惜的時候,他卻說:“我雖然失敗了一次,但我也知道了一種不能用作燈絲的材料。”在不同人得眼裏,相同的結果竟然是這般與衆不同,對於他們來說,失敗就是成功,但成功,可不是失敗。

還在爲這生命路途中張牙舞爪的紙老虎發抖嗎?的確,紙老虎的外形的確嚇人,但其內涵卻並不可怕,它就如同一個將大補之物藏於體內,但在外形卻咄咄逼人的東西罷了。讓我們利用它們這一塊又一塊的磨刀石,將自己磨礪成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

禮的議論文 篇4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習“禮”,就是有辦法在社會中立足。那麼,什麼是禮貌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加個人素質,還能夠改善人際系。其實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簡單,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我身邊的人做起。文明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着熱情,關愛,友誼和尊重。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

可以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小食品袋,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說出的髒話,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語言巨人,行動的小矮人”麼?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看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鬧把這些都早已習以爲常;甚至還有同學會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和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並不是應該我們21世紀中學生的行爲。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和同學的一種尊重。文明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根基,是我們素質的前沿。千真萬確的做人,學文明的人,學做社會人,文明校園,文明環境,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班我們成長!

禮的議論文 篇5

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種品質,我們只有具備這種品質才能創建一個文明的校園。

中國曆來就素有“禮儀之幫”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文明禮貌是一件最容易,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它高於一切。

在我們的校園中,口香糖滿地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同學們故意損壞公物,到處扔東西……從這些很小的細節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

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習慣,即使我們有很好的學習,也枉然。如果我們不能成材,也要先成人。

我認爲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講文明,懂禮貌,一定會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良好學習環境的美麗校園!

禮的議論文 篇6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財富;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徹徹底底地失敗了,因爲你已經失去了生命的真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一個注重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因此,擁有美德,講究文明,就成爲我們人人心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有很多同學都能滔滔不絕地談文明禮儀和各種美好的道德品質,但是總聽見某些學生口中吐出的髒話,看見校內校外,街道邊隨見丟棄的垃圾,我就會不由得反思道,難道我們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所以我們要踐行社會文明,就要從自己的言行上下功夫,告別不文明的行爲,踐行更多的美好品質。

文明素質,她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我們若想擁有良好的個人形象。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不斷地踐行各種文明禮儀,才能使自己的修養得到提高。

文明素質,她又是一面折射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民族的形象的鏡子,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有着莫大的影響。又如在國外,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也沒有,人們決不會過馬路。只要行人在斑馬線,即使車主又很緊急的事,道路上那川流不息的各種車輛,都會止步讓行,也就很好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素質。這,試想,一個民族若是沒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文明素養,還怎能毅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呢?

文明和美德,不僅對個人,還對一個校園、城市、社會,甚至一個民族有着相當重大的意義。就拿我們校園的禮儀來說吧,它不正是要求我們從校園、家庭、社會等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文明素養,有着較高的要求。但如果我們中的任意一個人沒能達到,就會直接影響到創建工作,甚至給城市帶來更多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告別不文明的行爲,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嚴格按照校園禮儀教育的要求,用實際行動踐行各種文明禮儀和美德。

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那我們心間,文明和美德相伴同行!

禮的議論文 篇7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而且中國自古就被稱爲“禮儀之邦”,由此可見,禮貌是待人接物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門課。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或是一個小動作,就大致可以看出這是一位什麼樣的人。這個人有沒有教養?有沒有禮貌?由此可知,禮貌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有“禮”行遍天下。”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畢竟沒有人會喜歡沒有禮貌的人,假如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感謝的人,例如:去便利店買東西時,親切和藹的店員幫我們服務,所以跟店員說聲“謝謝”是一種禮貌;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誤會時,說聲“對不起”是一種禮貌;請同學幫忙前委婉的說個“請”,這也是一種禮貌。有禮貌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了給人好的印象外,也會讓別人喜愛你,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

從小的時候開始,媽媽就不斷的教育我要成爲一個懂禮貌的好小孩,她的目的是希望我可以將禮貌變成一種習慣,不用刻意去說,不用刻意去做。因爲我懂得禮貌,所以同學們都喜歡和我當朋友,我也因爲這樣和許多同學變成了很好的朋友,而這些朋友的友情也都是我最珍惜的。所以禮貌已成爲我生活中的一部份,在生活當中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對我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

禮貌也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人和人之間懂得尊重,沒有人會去傷害別人,那麼我們的國家豈不就會變得更美麗了!讓我們一起努力,當一個有禮貌的人吧!

禮的議論文 篇8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衆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就像一個軍人的使命一樣。

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着裝要乾淨、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再次,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了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刻刻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

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爲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着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所以禮儀還是能存在的。

禮的議論文 篇9

我以前聽說過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小夥子問一位老大爺:"哎,老頭,去南村還有多遠!"老大爺說:"還有280丈"小夥子說:"你這個人怎麼不說裏而說丈呢!"老大爺說"因爲你根本不講裏(禮)!"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爲規範,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在漫長的人的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笑話中的小夥子一樣,與他人的對話中根本就不講禮貌,社會上就應多一些講文明有禮貌的高雅人士,少些不講禮貌的人貌的人,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我呼籲大家都講禮,而不要不講理.

禮的議論文 篇10

火炬,在每一個人手中傳遞。其實文明就像火炬,只要你心中永遠燃燒着文明之火,把文明放在心中,那麼文明也會如火炬一般,永遠傳遞。

“人有禮則安之,無禮則危”,“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這些古名言無不在說明文明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們做事應該以禮爲先,以理爲首。

上學時同學見面會互相打招呼,見到教師會向教師問好;同學需要幫助時,我們伸出援手。當有同學吵架時,我們盡力有矛盾的同學……這些都是校園的文明。我們遵循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等綠燈亮了我們才從斑馬線上走過;在公共汽車上,我們給老人、婦女讓座,我們靠右行走,遵守交通規則……這就是交通上的文明。在商場中我們不再使用一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環保袋,在飯店裏,我們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這就是環境上的文明。從上面列舉的種種事情,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文明就在我心中。

可是我們的社會上依舊有很多不文明的舉動。例如:有人任意砍伐森林,濫用化學品,德城林資源的枯竭;又如是某些人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污染了空氣和大地;有些人酒後駕車,不僅傷害了自己,還會誤傷無辜者;有的人亂闖紅燈,違反了交通規則;有的嘲笑同學,蔑視同學,一些廝殺動物……不文明的現象也是有很多的,所以,我們要消滅這些不文明行爲,讓文明之花在社會上盛開。

我需要文明,你需要文明;大家要文明;社會需要文明;世界更需要文明!一份文明就好像是一盞燈,多一份文明,前方的路就會更亮些。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個世界點亮吧。

一個人的文明是這個家庭的驕傲,一個家庭的文明是這個城市的驕傲,一個城市的文明是社會的驕傲。我們人人都多爭取一份文明,中國就會多出十三多億份文明,就會使社會進一大步。講文明自古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需要高深理論,就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人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文明之風會吹遍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文明這朵純潔美好的花朵,在我心中永遠的綻放吧!

禮的議論文 篇11

禮儀,可以說是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先進和團結最基本的要求,一個國家之所以可以如此凝聚,萬萬離不開禮儀這個東西。周所周知,如果國家離開了禮儀,那麼就不會走在世界的最高階層,如果社會離開了禮儀,那麼在這個社會裏的人就不會互幫互助,團結也就不會存在,一下就是我身邊的例子。

一次乘3路的時候車開到一個站點,只見一位年輕人拎着一大袋東西上了車,他看見我前邊的位置是空着,理所當然的便徑直走過來坐下,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我依稀記得,他的汗水溼透了他的背。過了一會又到了下一個站,上來了一位年過60的老人,老人顛簸的刷完卡後,又十分艱難地往裏面走,他擡頭看了看沒有座位了,這時,只見在他旁邊的一位穿着時髦的女士正擡着手欣賞着自己剛塗好的指甲,而另一個年輕人一邊聽着隨身聽一邊看着手機上的電子書,不知道他們是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行爲吃力的老人還是故意不搭理他,我真的希望他們能夠讓個座位給他坐。正當我想起身讓座的時候,坐在我前面的那位年輕人突然叫了句:“來我這吧!”只見我前面的那位年輕人早已經走到老人的面前,攙扶着老人坐上了那個原本屬於他的座位。老人對着年輕人會心的笑了笑,而年輕人則拎着土袋子在旁邊站着,沒有半點怨言。

這一瞬間,車廂裏不約而同的有了讚歎聲而剛纔那三個人則羞愧的低下了頭,臉通紅。就這樣,那位青年成爲了焦點,他用他的行動捍衛了中國的禮儀。

禮儀,是一種美好的行爲,同樣,它也是高尚的,只有擁有禮儀,人才會活得更完美,社會纔會積極向上,國家才能夠更好地屹立,因此,請用自己的行爲告知世人禮儀的重要,讓我們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禮的議論文 篇12

我國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着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着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髮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夠給人以啓迪和力量。

事情發生在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爲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裏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裏吃着零食,聽着音樂,愜意極了。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着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是全家都認爲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着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爲“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週,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揹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纔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裏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爲。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爲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爲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夠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禮的議論文 篇13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禮儀著稱,它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所以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這一良好的禮儀之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禮儀體現了什麼?禮儀體現了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風貌。中國獲得了奧運會和□的主辦權,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給世人呢?從城市“硬件”來說,十幾年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使上海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這方面已不遜於許多國外大都市,但是在城市“軟件”方面,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我以前也不太懂得禮儀,乘電梯時總是隨便站;坐公交車時旁邊站着一位60多歲得老人也視而不見,雖然知道要讓座,但也不願站起來;吃飯時總是急忙坐下;有時由於個人原因提早退場;還亂穿馬路;不過父母也沒有職責我的行爲。這時的禮儀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

後來我知道禮儀有許多種,有社交禮儀,家庭禮儀,就業禮儀等等。社交禮儀又分打手機的禮儀,電子信函禮儀,赴宴的禮儀。這時的我才知道禮儀是十分廣泛的。從此以後,我時時刻刻的記住這些禮儀知識。有一次,舅舅請我們吃飯,我想這正是體現個人素質的好時機。我主動讓外婆靠南坐,給外婆夾一些菜,我吃菜或喝飲料時,小口小口地吃,也不發出很大聲響。突然舅舅提出向我們敬酒,輪到我時,我站起身拿起酒杯並面帶微笑的對他說:“祝您財源廣進,萬事如意。”宴會結束後,大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心裏喜滋滋的。

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禮儀能夠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要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在!

禮的議論文 篇14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文明人,心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我們身邊的文明禮儀處處可見,但是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所以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做到着裝整潔乾淨,勤剪指甲,勤洗手,按時理髮,注意口腔衛生,不當衆嚼口香糖,不隨地吐啖,亂扔果皮紙屑,經常洗澡、換衣服,不當衆扣鼻孔,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擡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公共場所的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還有問路、購物、乘車、走路等方面,也應注意禮儀,做到謙恭禮讓,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是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予自己帶來了快樂,帶來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儀已經成爲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禮的議論文 篇15

小時候,爸爸媽媽要講禮儀,禮儀包括哪些呢?我上了小學六年級纔算是確確實實明白了。

那天星期五,龐校長在廣播裏,詳詳細細給我們介紹了八禮四儀,我明白了:“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而“四儀”主要是以7歲、10歲、14歲、18歲爲重要節點,分別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樸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聽了待人之禮,我想起了那一天……那是一個看似普普通通,但又不普通的的一天。到中午了,大家都爭着去搶盒飯,我和玲玲便先去水池邊洗手,我們倆一路跑了水池邊,可能是因爲走廊太窄了,而跑步要很大的空間,所以她一不小心推了我一下,只聽“哎呦”一聲,我的膀子被磚頭無情地刮破了,我咧了咧嘴,嗚嗚哭了起來,“小遊子,別哭。”玲玲見我哭了,便跑了過來,把我拉到了水池邊,拿出口袋裏的餐巾紙,擦了擦我的眼淚,然後看了看我的傷口,用紙巾蘸了蘸水擦了擦,細心的她把傷口周圍的血跡擦得一乾二淨。這時,有幾個外班的同學來洗手,當明白了怎麼回事之後,她們說:“哎呀,你沒事吧。”短短的一句話讓我感激涕零,雖然不是相處那麼親密的同學,但仍然關心着我,我在心中爲她們的待人之禮打上一百分。

下課鈴打斷了我的思路,但我一定會遵守八禮四儀,大家一定要遵守八禮四儀哦,一節普普通通的課,讓我明白了許多……

禮的議論文 篇16

在孔子誕辰2570年的同一天,鄭州市第七十七中學內禮樂聲聲。漢服衣袖飄飄,七年級全體師生及家長共同舉行入泮禮活動。

入泮禮,泮指的是學校。入泮的意思就是入學,入泮禮的意思就是入學禮。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生員,都需要進行稱爲“入泮”的入學儀式。

入泮禮現場莊嚴肅穆,剛入學的七年級學子依據古禮,在現場司儀的領導下,分別進行了祭拜孔子、擊鼓明志、硃砂啓智、禮拜恩師、謝拜父母,及誦讀經典六項儀式。

在祭拜孔子之前,學子們先正衣冠古人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七十七中學這次活動主要是讓七年級新生接受一場傳統的文化洗禮。讓大家認識到從老師那裏學到知識,就要拜師。這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承諾,是對老師的承諾。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所以,我們學生不僅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老師。

之後,在老師帶領下,學生擊鼓明志,老師擊鼓三下,一示德才身正,二示勤勉好學,三示常念感恩。學生擊鼓一下“鳴”與“明”同音,擊鼓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擊鼓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寄予的志向就越遠大。

硃砂啓智環節由學校領導及老師爲所有新生額頭正中點上紅痣,這又稱爲開天眼。其寓意着學生從此眼明心明,從善如流,勤學求真。然後由新生向老師和父母行高揖禮,最後全體新生齊通《少年中國說》,朗朗的讀書聲響徹校園。

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相信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更加勤勉。

禮的議論文 篇17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習“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

那麼“禮”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禮”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強個人素質,還能夠改善人際關係。

從古至今,關於“禮”的事例有很多。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爲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的道理,這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所以,孔融讓梨的故事便流傳千載,成爲團結友愛的典範。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禮貌。“禮”並不只是嘴上講講,還要有實際行動。

作爲一名有禮貌的中學生,平日裏見到師長時要主動問好;在家裏要幫忙做家務,不和長輩們頂嘴,吵架;看到老人過馬路時,要主動攙扶……

有禮貌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們不應該有禮貌嗎?

禮的議論文 篇18

衆所周知,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而那些古代的禮節,有些也被帶到了現代,例如分別時要退幾步然後再轉身離開等等。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易察覺的禮儀,只是你們沒有發現罷了。

在放學回來的途中,我告別了乘公交車回去的同學,自己則慢慢地走回家,邊想着今天的作業邊望着天空發呆。不知不覺地就走到了我住的那棟樓了,我搖了搖頭,把書包從背後放到胸前,準備把書包最外層的鑰匙拿出來。

這時,有一個比我小兩三歲的孩子騎着自行車和他的同伴分手後,跳下自行車,推着自行車走了過來。這時我已經把鑰匙拿了出來,準備開門了。“小姐姐,能不能幫我把自行車搬上去啊。”那個孩子怯怯地望着我,對我說。我們那棟樓沒有供自行車上下的斜坡,所以只能夠靠人力拉上去,顯然那個小孩子搬不動。原來我不想答應的,但是我想到要有禮儀,要幫助別人,給那位需要幫助的弟弟做個榜樣,我就答應了。

我先用鑰匙把門打開,然後用手臂抵着門,叫那位弟弟幫忙頂一下門,自己則把書包放下,用力地把自行車提上去。休息了一下,我吸了口氣,準備把它再提上二樓。看到我的舉動,那位弟弟連忙說:“不用了,不用了。我家就住在一樓,謝謝姐姐,姐姐對我真好。”我聽到他的話,感到自己做的事沒有白費,剛纔累的感覺也一下子全沒有了。

我拿起被放在地上的書包和還掛在門上的鑰匙,走上樓,感到高興極了。

禮儀美德就在我們的身邊,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它的眼睛。

禮的議論文 篇19

今日熱烈的陽光輕灑在我們身上,卻不影響我們的洪濤之氣,而今日我們不是學生,是學徒。

風伴君同行,雲伴夢同行,今日我們放飛的不只是壓力,放飛的更是一顆顆夢的種子,它隨我們從少年到成人,讓爾等都不忘自己是追夢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媒體與家長都在我們的左右,我們感受到不止是嚴肅的氛圍更是學子們的恭敬之心,同時還有那按捺不住的無比光榮與自豪。隨着儀式的開啓,一句很有哲理,淡雅優美的名言從學子們的嘴裏緩慢地爬出,沒有波浪的聲音,宛如一團團連綿的文字在周圍飄蕩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我們說出的,我們面對的,我們嚴肅對待的,我們放飛的,是我們的夢想。

擊鼓明志,一堆洪亮的聲音從耳邊掠過,擊在鼓上,鳴在我心。當我上去擊鼓時,恨不得使勁渾身解數,因爲我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我也要使出渾身渾身解數。

如政治課本上所說:努力,需要立志與堅持,這次入泮禮在我茫茫人生中畫上一筆,一次入泮禮便已經能體現我們在人生中遇到障礙後的抉擇。

入泮禮像一杯濃厚的熱茶,人走茶涼,茶香卻一直留在人心中,既然不能像綠茶那般一鳴驚人,就要像茉莉茶那樣清新,香氣迴盪。而入泮禮,在我心中不是那般快樂,卻可以在我以後的路上撒防滑劑。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禮的議論文 篇20

在古代,每個弟子在開學之時,都要進行入泮禮儀式。然而,我們學校也開了這樣一個儀式-------入泮禮。

入泮禮,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學生,都需要進行稱爲“入泮禮”的入學儀式。【禮記·王制】記載:學童首先換上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後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

孔子曾說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句話就是孔子的教育的思想理念。我們學校也就圍繞着這句話來教書育人。

我們今天第一環節正是要正衣冠,拜孔子像。我們一個個穿着整潔的漢服,陸陸續續的進場了。我們每個人面向孔子,拜了三次。

第二環節是要正衣冠,明事理。全體學生立正,站直,要自行整理自己的衣冠。向老師和家長深深鞠躬,表明感謝之恩。

第三環節,擊鼓明志。鼓聲越響,志向就越大。我們拿着老師發給我們的夢想卡,依次上前擊鼓,到我擊鼓時,我蓄足了力,猛地擊了一下鼓,好響啊!

第四環節,點硃砂,啓智慧。班主任依次在我們頭上點了個紅痣,預示着讓我們更加有志氣。

最後入泮禮結束了,我覺得這次入泮禮舉行得非常有意義。讓我們也體會了古代弟子開學時舉行的儀式。經過這次入泮禮,我對孔子更加了解了,對中國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會繼續學習,繼續探索。

禮的議論文 篇21

到了一天,我們可以和祖先一樣,掛着一塊牌子走在外國的大街上,上面寫着:“我是中國人,我爲自己驕傲。”一一題記

其實說道八禮四儀,就會想到“八股取士”,總認爲是一些條條槓槓,其實大家都不喜歡一個個規矩,因爲規矩就好像冰冷的牆,沒有溫度。但是,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是要懂得這些優良傳統的,可能叫大家來背,沒有幾個人能背出來,因爲八禮四儀不是要求背或默的,而是要求每個炎黃子孫都銘記於心的。

現在的人都說“行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可是,從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看出大家還是互幫互助的:

公交汽車上,經常有一個個年輕人給素不相識的老人讓座,不管結果如何,首先他們是快樂的;路邊,有些自行車倒在一旁,也許在半個小時以後,它們卻是屹立在那兒的;公共場合時,大家總是細心的把手機調成靜音模式,讓自己和別人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

這些個點點滴滴也許就能足夠證明這些規矩就在我們心中,不需要別人來督促,不需要別人來提醒,我們自己能夠遵守。

我們是在有些地方做的不足,但是人無完人,如果每個人都是完美無瑕,那麼會少多少殘缺之美。

徘徊在一個人來人往街頭,望着一條公益廣告,輕讀上面的內容:離青奧會開幕還有86天。86天啊,足夠了,只要我們有目標,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到達勝利的彼岸。

相信自己,相信大家,不爲別的,只因爲我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