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中學生議論文15篇

中學生議論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生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議論文15篇

中學生議論文1

電影最早出現在上世紀20年代,隨着時代的進步,電影已經成爲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縱觀中國電影史,表面上每年的票房累計大幅度上升,但導演人才資源的匱乏的問題,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近幾年,我們總會看到一些國產大片的出現,這些大片打破了中國電影界缺乏有力作品的僵局,爲中國電影通向國際舞臺塑造了橋樑。但只要你仔細看看,那些活躍在大熒屏上的導演們永遠就是那麼幾個,他們的名字早在我們小時候就耳熟能詳。然而經過

這麼多年,能讓廣大觀衆自願掏錢包到電影院裏去看的,就只有他們。不能否認,這些觀衆們有很大一部分是衝着導演的名氣去的,名氣已經成爲了觀衆們的一大看點。在這個老導演壟斷電影票房的情況下,中國電影只是老瓶裝新酒,缺乏時代感。

還記得好萊塢金牌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高聲歡呼“我是世界之王!”縱觀他的電影生涯,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導演成長到今天最具票房影響的導演,我們是否也需要這樣的人才來填充我們的電影界呢?張藝謀,馮小剛的電影固然好,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他們的輝煌早已成爲過去,我們需要有鮮活的生命力注入到電影中去,讓觀看的人感受到新時代的氣息感。電影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化交流,他也是經濟,科技的一場較量。

儘管現在中國電影界已經陷入了後繼無人的界地,但>投資商們卻不敢貿然用新人,作爲商家,他們首先考慮到的自然是票房,採用新人就等於冒着血本無歸的風險,但是,有哪一個知名的導演不是從新人做起的。就是由於他們年輕,他們的思想纔會更加與觀衆產生時代的共鳴感。我希望不僅是商家能夠大膽的採用新人,政府也應該參與其中,因爲一部電影,不僅體現了我國的文化,更能夠反映出我國的經濟與科技。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一大批的新人導演涌上臺面,中國電影界不再被老一輩的導演壟斷,電影將會向我們呈現出一個極富現代感的時代。

中學生議論文2

她,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戲劇編劇助理的工作,卻發現整個除了老闆只有她一個員工。累死累活幹了三個月,只拿到一個月的工資,於是炒了老闆魷魚,開始遊蕩幫人寫短劇,寫電影,只要按時收到錢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蹟發生。

一次機緣巧合,她到一個節目當了編劇。半年後,在一次製作節目時,製作人不知爲什麼突然大發雷霆,說了句“不錄了”就走了。幾十個工作全愣在那兒不知怎麼辦,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對她說:“下面的我們自己錄吧!”機會只有三秒鐘,三秒鐘後,她拿起了製作人丟下的耳機麥克風。那一刻,她清楚地對自己說:“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證明你不僅是一個只會寫小劇本的小編劇,還可以是一個掌控全場的製作人,所以不能出醜!”慢慢地,她開始做執行製作人。當時,像她那個年紀的女生能做製作人,相當罕見。

幾年後,這個小女生成了三年獲得金鐘獎的王牌製作人,接着一手製作了紅得一塌糊塗的偶像劇《流星花園》,被稱爲“偶像劇之母”回首往事,柴智屏爽直地說:“機會只有三秒,就是在別人丟下耳機的時候,你能撿起它。”

分析:人們時常抱怨上帝不公,總是眷顧他人而忽略自己。但是當上帝賜予你機會的時候,你有沒有像柴智屏一樣在三秒鐘之內把握機會?如果沒有,不妨先反省下自己,錯過花期的花兒不會開放,請珍惜身邊的每一次機會。

中學生議論文3

在泥濘的路上滑了一跤,是粗暴地責怪面對的坎坷,還是告訴自己下一步要走得仔細?遷怒於他人他物固然能得到“錯不在我”的自我安慰,以及一時發泄的暢快,卻終究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路面不會因爲人的謾罵而變得平整。唯有反求諸己,對自身進行透徹的反思,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權。

凡事反求諸己,是促進人成長的陽光雨露。人在自省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改進自己的外在行爲,提高自己的內在涵養,從而散發出成熟的魅力,踏上成功的征途。

英國紳士從不說“你是否聽得見”,而是“我說得是否清晰”。言語的細節中彰顯翩翩風度,也讓人際交往和諧愉快。而對於野心勃勃的團隊領導者,反求諸己的精神更是關乎事情成敗。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官渡之戰前兵精糧足,手下謀士如雲,猛將如虎,但從他兵敗後怒殺田豐的舉動來看,我們看到的只是“小人求諸人”,他實在無法與成大器的英雄相提並論。相反,他的對手曹操恰恰是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他的團隊和睦、團結,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可見,鹿死誰手絕非歷史偶然。

推廣開去,反求諸己的精神更是帶動社會進步的車輪。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開篇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快速發展,怪相百出,瘦肉精、毒奶粉、豆腐渣學生奶等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幼女孩危在旦夕無人施救,90後爲錢殺害父母……人間慘劇層出不窮。在這樣的事件面前,我們總站在正義者的角度指手畫腳,義正詞嚴地批判,而又有幾個人能以人爲鏡,以事爲鑑,照照自己的嘴臉內心呢?

捫心自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是不是也可能出賣良心?看到血肉模糊的受害者,你會不會摒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馬上伸出援救之手呢?雖沒有橫刀向父母,但你真正盡孝了嗎?面對那些飢腸轆轆的弱勢羣體,你又做了些什麼呢?每一次引起波瀾的社會事件過後,每個人都應在憤怒之餘反思,否則那些悲劇便永遠只是白白髮生的悲劇,甚至醞釀着更大的悲劇。而下一個悲劇的主角,可能是你,是我,是每一個曾經暗自慶幸的看客。慘劇痛哉!自我痛哉!但只有將自己身上那些與悲劇製造者相似的劣性剷除,再上一個臺階的希望之光纔會普照。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說得真好,人務必時時反省,處處拷問,爲了自己的完美人生,更爲了社會的美好未來!

中學生議論文4

人生就是一場旅途,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唯有正確取捨,才能心情坦然。

週日清晨,有些許寒意,拉開如紗的窗簾,外面是一片素白。下雪了。

坐在書桌前,我像一隻螻蟻,面對書籍堆成的高山,不知如何越過。初三的學習生活,學業繁多,生活中壓力總是不可避免,難免少了愜意的時光。再望向遠處,雪下飛花,蕩氣迴腸,何不想出去走走?

推開窗的一角,有風進屋,似吹醒了我沉重的頭腦,幾朵雪落在指間,又黯然消逝。忽而聽到幾聲爽朗的笑聲,銀鈴般清脆,雪中,兩個小男孩互相打鬧,臉上綻開笑顏,在溫婉的雪色中悄然生輝。心中的嚮往愈加強烈,若能漫步雪間,哪怕無聲無言,該多麼令人神往!

飄進的片片柔雪令我打了不少寒顫,合上窗,便決定披上母親織的厚實的大圍巾出門。剛準備起身,響起“咚咚”的敲門聲,一定是媽媽回來了,如果跟她說我要出門,她會同意嗎?作業還有不少沒完成呢……想着,便條件反射地坐回書桌前。

媽媽進來了,凍得紅潤的手中捧着一杯牛奶,熱乎乎地冒氣,沒等我上前,她將牛奶遞給我,輕聲說:“累了吧,喝杯牛奶再做吧。”她的聲音輕輕的,似心中踮腳跳舞的聲音,在我耳畔盪漾,好似化了這一季的冰霜。

累,固然是有的,可面對着日夜爲我操勞的母親,心中的類怎覺少了幾份。

哦,對了,我想出門來着。想張口,話卻又被我自己吞入肚中,面對母親的關懷,若我在這時提出要出門,可不是太荒唐?一直以來,母親爲我,爲這個家庭付出甚多,未曾見她抱怨,而我,爲了一時愜意,卻要放棄清晨的學習時光?我想,我不是這樣的。

我接過牛奶,溫度剛好,母親出去後,我喝下一大口,感受來自母親的溫暖,我在心中暗想:這可比滿天飛雪要溫暖吧!

提筆,坦然而書。

讓我們懷揣一張紙上路,管他是泛黃的,還是新的呢?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生活因正確取捨而坦然。

中學生議論文5

36攝氏度的高溫天氣下,我頂着大太陽,走在烈日下,帶着一顆冰冷的心,走進了我的自殘人生。

人生總是這樣,總會尋找一種恰當的方式來宣泄,她不愉快的時候總是想把自己裹在音樂裏,就如同泡在浴缸裏,多少可以麻痹一下固有的疼痛,雖然那疼痛仍然還在。快樂,幸福已從我的生命中悄然溜走,唯獨自殘能給帶給我莫名的快樂。

坐在窗臺上,欣賞着窗外的人情世故,看着大家快樂的笑顏,我竟又一次舉起小刀,朝着自己的手狠狠地劃下,手臂便出現了幾道血痕,慢慢的溢出了血。我依然傻愣愣的注視着這從我身體裏溢出的鮮紅的液體,心裏又一次充滿了滿足感,我發現我漸漸喜歡上了他,它是一種心靈的發泄和解脫。那瞬間的疼痛,也許讓我冰冷的心,頓時跳動一下,朋友說我太傻,我告訴他,我並不傻,當你心痛到自己無法自負的時候,纔會去尋找另外的痛。以此來證明--我是活着的。

有人說,有這種嗜好的人,是在精神上喜歡血腥的人,而我就喜歡這種感覺,甚至戀上自殘的感覺,,而且很依賴它了。

從開始的用刀片亂刻,到後來的在身體上做藝術,我發現自殘已成爲了我的習慣:

夜已黑了,這世界正如我想要的那麼黑。霓虹里人影如鬼魅,在這寧靜的城市裏隱約有種血型的美,可能大家看來我很頹廢,其事是我的心如止水。刀片,狠狠地劃過我腿上細嫩的皮膚,不知道疼痛,心早已麻木,連血肉都習慣性的接受着刀

片的洗禮,血的顏色是紅色的,是稠密的,他已經凝固了,變成了暗紅色,失去了光澤,原來這就是從我身體裏流出來的血,我俯下身子,舌頭,沿着這Died模樣的傷口慢慢的舔着,我大悟,原來這就是血的味道,是我心的味道。

我是一隻夜行的貓,冰冷的心,不懂得愛,只是知道,當自殘成爲習慣,這種失掉規律的生活,成爲了血腥的附屬品.

中學生議論文6

就像書店裏賣的歷史書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有酸,有甜,有苦,還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這麼多東西組合起來,就變成了自己的歷史。我們還有現在,有將來。將來是不受確定的,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當然啦,也有酸,有甜,有苦,還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經歷過的未來,又變成歷史了。

什麼叫歷史呢?比方說,你的目光掃過這一行,這一秒就變成歷史了,哪怕你重讀一遍,這一刻與上一秒的速度、動作、環境都一樣,時間也不同了。就像人類的歷史已經渡過了1997年,就不可能再來一次1997年了。知道了這些,是不是感覺時間不停的流失,不停地書寫着歷史呢?

經歷過的一切,就都叫歷史。可以這麼說:沒有經歷過以前那些平平常常的事,就不會有現在與將來了。你看:出生很平常吧?全世界每過幾秒,就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嬰兒出生。10年,20年前,那一刻的成千上萬個嬰兒裏,是不是有一個是你呢?出生是平常的,但是是現在在讀文章的你出生,那就不平常了。因爲如果你沒有出生,你就不會在讀這篇文章,不會做以後與現在的一切一切的任何事了。那些同你一起出生的嬰兒,對於你來說是平常的,但對其他認識他的人來說,又變爲非常非常特殊的了。所以,歷史有許多許多個身份。

爲什麼我們有歷史?爲什麼我們需要歷史?歷史不僅是通向現在與未來的鋪路石,還是領導我們不誤入歧途的領路人。假設你很久很久以前在路上被一個大坑給絆倒了,那麼下次你經過這條大路時,就會想起那個歷史,你一定一定會很小心,不會再傻傻的被再絆倒一次吧?

好了,經過了那段出生與成長的歷史,你長啊長,到達了現在。現在是什麼?比方說,你現在在讀這篇文章。這個比喻,是不是與歷史的舉例很相像呢?但是這是不同的。雖然你掃到這行字的這秒成爲了歷史,但是現在是你正讀着整篇文章的過程,還有一些沒有讀完,所以你正在讀。這是不是很神奇?一邊製造着源源不斷的歷史,一邊又經歷着現在。

現在是這三個關鍵詞中唯一比較特殊的部分。想想看,你能改變歷史嗎?不可以。你能預測將來嗎?估計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哦。但是現在,是可以緊緊握在手中的!現在你雖然在讀文章,但現在你也可以活動活動你的任意部分。伸伸手,踢踢腿,也可以現在就喝一口茶。

爲什麼我剛纔沒有說“你能改變將來嗎”而是說了“你能預測將來嗎”,因爲將來確實是可以被改變的哦。那爲什麼我不說唯一不可改變的歷史爲“特殊的部分”呢?因爲如果沒有現在,將來是永遠不會被歷史或自身改變的,必須是現在做了什麼事,它纔會發生變化。你一定聽過“未雨綢繆”這個成語,或是看過螞蟻搬家吧?正是因爲現在螞蟻搬了家,或現在帶了傘,才避免了被雨淋溼。現在真的很奇妙很奇妙,如果歷史是上文,將來是下文,那麼現在就是承上啓下的中間段啦。因爲現在正製造着歷史,改變着未來。

未來是非常玄妙的。就像你還是讀着這一篇文章,怎麼也不知道後面會寫那一段話。如果你跳着讀,先知道了後面,後來也不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有意思的故事一樣。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着什麼,只能做這一切的準備,以防意外。只是在做準備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絲可以把握的玄機罷了。就像以前的地震儀,現在的天氣預報。但這些有時也是不準的。地震儀我不知道,但我每天都在看天氣預報。就像有一次學校要在星期五春遊,結果天氣預報說要下大雨,我們只好作罷,但是那天晴空朗朗,一絲雨都沒有飄下來,我覺得好可惜哦。

所以呀,實在想做的事情經過法律允許後都可以做,哪怕事後覺得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都不會後悔。這樣總比當時想做卻沒做,事後不停地懊悔、想像“如果做了會怎麼樣”要好得多。

歷史,現在,未來這三部分兩兩關聯,他們強強聯手,選擇了那一刻出生的嬰兒,陪伴着他們度過了一生。這三者,大概就叫人生吧。

中學生議論文7

諸葛亮曾留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句話影響了多少人,一句話又造就了多少才子雅客,誰能知曉?

諸葛亮咱比不了,咱也動不得,但總可以對他留下的言論發表一下看法吧!就拿上面這句說說?且不說這前半句,什麼“非淡泊無以明志”,這個現在咱也談不了,也免得談不好誰再用那尖銳的言論抨擊咱,那咱就不說這個了。但是下面的半句,叫“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倒要說道說道啦!可以這樣講,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無疑是正確的,但絕不是一定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足以證明之。素有中國搖滾之父的Beyond主唱黃家駒,雖然我們再也聽不到他那天籟般的嗓音,但他卻從出道至今仍時常被人所念叨,不能不說他在音樂這條路上行的不遠,然而他的搖滾樂又能稱之爲寧靜嗎?顯然這句話用在這裏是不合適的。關於此句,我只能說,時間在流逝,世事在變遷,這樣的名人留言也漸漸顯出了它固有的不足,或者說與當下年代的不和諧。

我本人對當下年代有自己的看法,與諸葛君的這句又有着千絲萬縷之聯繫,即“非張揚無以升遷”,爲什麼這麼說呢?我感覺現在只有通過張揚表現出自己,纔可能得到別人的賞識,從而達到你升遷的目的,在此我想特別提一下“鶴立雞羣”這一成語,我從不相信它會發生在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身上。再說我剛纔的那句“非張揚無以升遷”,也只能在嘴上說說,我可不敢寫,我害怕那些以咬文嚼字爲生的啃汁蟲們的語言攻擊。其實,我認爲他們的這種行爲也是一種張揚,一種不符合邏輯的張揚。這種張揚顯然也是不被別人欣賞的,甚至是被有些人所厭惡的,我不想再對此多做解釋,也沒有必要去多做解釋。要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在符合邏輯的基礎上表現出自己的與衆不同,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展示出自我的鶴立雞羣。把握了這點,你再沒被賞識也別找我了。

歷史的車轍永無休止,時代變遷總是追隨着歷史軌跡。也正如毛寧那清悅歌聲“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又問住了多少匆匆世人,誰又能預測歷史的下一站點,我們的語言不再需要塵封的古典,我們的社會也不再缺少三國時的諸葛亮。

中學生議論文8

在這個年齡裏,總會有些莫名。莫名的惆悵,莫名的心煩,莫名的懊惱……我想拾起過去的高傲與冷酷,可作爲一個尋夢季節的女孩,又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埋葬那個“水色時代“。那天,我去看你。風很和麗。你,靜靜地躺在那裏,皮膚仍然那麼白,近乎透明。我的眼有些模糊,我站在離你幾米遠的地方,哀樂。人羣。花圈。白燭,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樣蒼白,那樣淒涼。

終於,我來到你的身邊,你就象水面的漣漪,在我的心中擴散開去……你曾告訴我,雨的美源自於它的恬靜。我們也約好去那個小巷,聽雨落的聲音,聽雨的纏綿。可,你卻失約了,雨也消失了。在離別的雨巷裏,一切是那麼的古老寧靜,斑駁的門窗,被歲月塵封着,只剩下雪白的靈魂,雪白的我……你總是顯得那樣靜,這也許是永遠的靜。你靜得讓我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你總是安靜地坐在那裏,永遠聆聽別人的談話,然後嘴邊泛起純白的笑意,你的思緒如此飄渺,多少次,我想抓住那如雲的思緒。

可是,有風,雲就會散。你爲了你的弟弟付出了許多,你揹負了你本不應該揹負的沉重,包容與善良的代價竟是生命。你淡然的笑容竟隱藏着那麼多的無奈與憂傷的影子,我很瞭解你那重男輕女的父母。而我能做到的,只是沉默……你的世界裏是怎樣的一種純然啊,你說你的情感不能盛在杯子裏,因爲太濃,只能把它放在對未來的嚮往裏,因爲那裏纔會?芎玫惱洳廝?我不敢去正視你那對水瑩瑩的眸子,因爲給予我的,只會是一種悲涼的思緒。一隻正在破繭待飛的蝴蝶,一顆正在期待蛻變之後的美麗的心,一株正準備綻開的白玫瑰,然而所有的美麗與期盼都凋謝了,只屬於死亡的淒涼過早地降臨在你的身上。我輕輕握着你的手,那冰涼。僵硬卻美麗的手,只覺得心在滴血……

天,又下起了小雨,如我的思緒般纏纏綿綿,重重複復,受傷的心如斷翅的雨蝶,除了痛與惆悵,又有些什麼?

中學生議論文9

如今的社會是個信息化的社會,互連網已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有多少人還會記得曾經那屬於信的年代。

我是一個喜歡寫信的女孩,我喜歡用那種銅版式光滑的紙張,感受筆尖劃過紙張的快感。

某日放假,在家裏看媽媽整理一些舊東西,一張舊舊的發黃的紙張落入了我的視線,好奇心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打開它,在徵得媽媽同意後,我閱讀了信中所有的文字。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信,可以說那是屬於媽媽那個年代的信吧,不論是格式還是內容都和如今的時代相差太大,以致於我並沒有怎麼看懂,然而比起現在的短信、伊妹兒,我反而覺得那封信格外的親切,彷彿一個曾經的老朋友再次見面。

我寫過很多信,收到過很多信,我將所有的信摺疊起來放進我的箱子,我想留着這些信,留着我一段段的記憶。

我不喜歡坐在電腦前看一堆字體一樣,形狀一樣,毫無生氣的字,我總是看不進去,每次發表文章也是寫好了再達上去,我喜歡筆觸的感覺。

我是一個閒着就愛寫東西的女孩,寫的內容有很多:日記、信、隨筆或者是一大堆夠不成任何東西的各種形狀的.字。寫得最多的還是信,對信,我總是情有獨衷,我會寫給很多人,即使他們根本收不到亦或是根本不會認真去看。記得有一年冬天,我每天都會給逝去的祖姥姥寫一封信,寫寫我的生活,我的朋友,我的家庭,然後放到電火盆上燒掉。

那一封封燒燬的信裏包含着一個孩子幼稚的童心。

我並不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孩子,然而有很多事我都不喜歡去說,而是選擇寫在紙上,但我也不喜歡用智能ABC一個一個打出來的字,打出來的字我感覺不到那是屬於我的字,好陌生。同樣,我也不喜歡別人給我這樣的字,這種字,我感覺不到對方的氣息。我喜歡看不同的字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字體,散發着自己的味道。

曾經看過一幅漫畫,20xx年的,題目叫信的位置,那是一張長長的板凳,上面坐着電腦、電話、手機和信,信可憐的被擠在一角,快要跌落的樣子。

如今20xx年了,不知道信是否還有位置。

中學生議論文10

童年真的很美好,單純幼稚卻天真可愛。在童年的陽光中,我已不知不覺的慢慢長大,一路上有悲有喜、有笑也有淚。小時候那種單純,已經被五彩繽紛的往事所代替。

長大的我並沒有但覺到自己已經長大,當我看着那些被母親牽着小手的小朋友送進幼兒園時,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當我看見那些放學時在校門口等爸爸母親來接的小學生時,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

的確,我長大了,雖然與母親的談話越來越少,卻懂得了母愛的艱辛與偉大。雖然越來越厭倦一堆堆的作業,卻從鮮紅的“√”與“”中懂得了老師的無私和對我們的關懷。雖然少了與朋友的交流,卻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了誠摯與關懷。

的確,我長大了,我漸漸能理解父母對我的良苦用心。甚至爲以前的任性而自責,我漸漸學會了思索,我懂得了自己的事自己處理,不再依賴父母了。

有一次,妹妹到我家來玩,我可開心了,因爲我又不可以做作業。誰知我的美夢不能成爲現實,母親說:“你寫作業,讓萱萱自己玩。”我只得服從“長官”的命令,慢慢地走進了我的“牢房”。時間過了一會兒,萱萱就來找我,用懇求的目光看着我說:“哥哥,你陪我玩吧!”我說:“不行,哥哥還得寫作業。”她二話沒說就把我的本子給撕了。我當時非常氣憤,剛要伸起手來打他的時候一想,我已經長大了不能和小孩子計較,無奈之下,我只好放下筆陪他一起玩。母親看見了說我爲什麼不做作業,我只好把剛纔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給母親講了一遍。母親聽後誇我,“我的兒子長大了,學會了爲寬容別人。”我聽了這些話,心裏頓時感到美滋滋的。

的確,我長大了,我學會了寬容,雨過曾經說:“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學會了寬容別人,也學會了寬容自己。我不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桌吵個不停、也不會因爲做錯了題而喪失信心,我擁有了海洋般廣闊的心靈。

我長大了,我成了一個敢作敢當的男子漢,我好的未來在向我招手,我要拋開一切,“尋找天真與純潔,追求光明與希望”!

夥伴們,讓我們一起慢慢長大吧!

中學生議論文11

我們都知道“作繭自縛”是一個貶義詞,但換種角度來思考不盡然。蠶吐絲做繭把自己困在裏面,爲的是圓一個飛翔的夢;它躲進自己的小窩醞釀、充實,最終破繭而出之日,正是自由飛翔之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繭”並非“自縛”,而是自勵。

畫家林風眠曾把藝術家比作蝴蝶,他說:“起初,他是一條蠕動的毛毛蟲,爲了能飛起來,他先結一個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他作蛹而徹底蛻變,最終,也是最重要的,他從繭中掙脫出來,自由翱翔於空中”。這樣看來,結繭表示的是藝術家在早期苦練基本功時必須有坐冷板凳,自甘寂寞的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迎來日後的燦爛輝煌。正所謂“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古今往來,一切有作爲的人何嘗不是如此:達·芬奇從重複畫雞蛋中開始他的繪畫生涯;貝多芬從無休止的拉小提琴裏開始他的音樂人生;錢鍾書在斗室裏苦心耕耘……設想,如果沒有作繭時的積累,又怎能帶來破繭後的自由翱翔?多少次夜深人靜,書本堆積在案頭,我告誡自己,我就是繭裏的那隻蠶,爲了一個夢想,我在努力地“作繭自縛”。

同學們,人的一生總會有個目標,然後爲實現目標而努力拼搏。這一“制定目標”到“實現目標”的過程正是“作繭”到“破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作繭自縛”正是厚積而薄發的體現。

可是從“作繭”到“破繭”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得了的,它需要經年累月堅持不懈的努力,要有自甘寂寞的精神。只有那種有恆心且又能自甘寂寞的人才能等到破繭而出之時,去享受夢想成真的快樂。而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只會慨嘆時光飛逝,破繭之日遙遙無期。縱觀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無不如此忍受“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寂寞,懷抱“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才實現“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最後,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一隻辛勤吐絲的蠶,不斷地在“作繭”與“破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學生議論文12

我最喜歡的一件家電——是?先保密!

請問大家認識這個嗎?電腦

電腦是一把雙刃劍

從網絡中查找一些資料,一些疑問,給我們增長許許多多的知識。如:百度,搜狐,新浪……些網站。有時也可以給你帶來歡笑,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沉醉,放鬆放鬆緊張的心情。如:俄羅斯方塊,cs,還有超級瑪麗,等等等等。此時的電腦是一個善良的天使,讓你能夠開心快樂!

當你接觸電腦久後,你將會有一種慾望:每一天都必須接觸一下電腦,連作業也不捨得去做,家長的話也不捨得去聽了,不然的話,心裏就會感到很難受。那樣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到你那時的你,便已經被電腦另一面的魔爪給抓住了!這是隻有讓網癮戒除中心來幫忙了!

這是我多年接觸電腦所總結出來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但也不能完全依靠網絡!在生活中只需適量的使用它,最多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真正的實力,來闖出一片天地!

中學生議論文13

閒得無聊,我又拿出了那本書……《青銅葵花》。草綠色封面的書,首頁上寫着綠色的字體: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着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後纔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這部小說,描述的就是這一戶農家兩個少年經受苦難的歷程和各自顯示的風度。他們遭遇火災、水災、蝗災的摧殘,他們在風雪、嚴寒、飢餓的折磨中挺立,他們就是青銅葵花。兩個原本互不相識的孩子,因爲特別的機緣,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爲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銅與葵花一起生活五年,卻間夾着許多的苦難。然而他們仍然是快樂的。“苦難”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名詞,但當你遭受苦難後,你纔可能成爲強者。不經歷困難,就好像是那溫室裏的花朵。對於現在的少年,考試不理想,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這就是苦難。而我也正式如此,直至今天,苦難並不只是這樣,蝗蟲,斷糧,這纔是真正的困難。

《青銅葵花》對於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不爲人知的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它是苦難對苦難的確定,也是苦難對苦難的翻譯。苦難是成長中的一種磨練;是種子發芽時的一陣暴風雨;是果實成熟時的一陣寒霜,只有經歷了苦難,才能長成大樹,才能長成豐碩果實。

而上次因爲要爺爺裝空調而一個星期不去爺爺家,這不正是溫室花朵的表現。由此看來,爺爺似乎纔是那個強者。

今天,我又回到爺爺家,我仍是大汗淋漓。只是少了那句“爺爺你們幹嘛老不裝空調?”也許正是因爲那一段,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快樂固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呢。這兩位是姐妹,而且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魄。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也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就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中學生議論文1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都是知識,與人類息息相關,故不可無知識也。學習可以修身養性,知識是金,是銀,人不學則無以爲業,故學業不可廢也。

學習重要,則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然而學習不可急。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同理,學習也是一樣的,不可求快,心愈急,則越容易事倍而功半。外語也有言:及時一針可省九針。說的即是同樣的道理,做事,不慢不急,做到事半功倍,纔是上策。學習如同做事,要循序而漸進。

學習,易則快,難則慢。無論快慢,都必須打好基礎。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本質上說,學習同治國一樣,要“務本”,要打好基礎,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順利繼續下面的學習,而基礎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鞏固起來的,所以要通過不斷的複習學過的知識,給基礎添磚加瓦。

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學習的太快,舊的知識沒有及時複習,記憶不深,變淡忘了。人的記憶力不同電腦一樣,不是一遍輸入後就可以永久的記憶,而是需要反覆的溫習。複習是很重要的,說實際點,要想在考試上取的高分數,要及時的複習學的知識,臨時報佛腳,是行不通的。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它是本很好的書,頂多在對昆蟲的觀察介紹上是詳細的,揭示了昆蟲們的生活習性而已,然而當我再次翻閱的時候,昆蟲的執著令人感動,第三次,在去翻閱它,有些昆蟲那種不經思考而胡亂使力的行爲卻又令人反思。所以,學習不可貪快求量,而應質爲先,反覆複習,不僅鞏固知識,而得到新的體會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中學生議論文15

請將着厚重如山的無言摯愛銘刻於心底,時刻撥響這感恩的心絃吧!——題記

六根當中,永難悟空的,大概就是“情”字了,而“情”當中永難回報的,莫過於父母之情了。即使把整個世界都拿來,也沒有什麼能夠比它更偉大、更無私、更珍貴。深沉的、嚴厲的、執着的,全都是愛。

正視每個人的人生,其成長都是不同的,其父母也定是迥異的。在這個充滿苦樂悲歡聚散離合的小舞臺上,是愛讓我們堅持下去。面對波譎雲詭的陰霾,是他們承住囂張的苦難,擎起了生命的光環。

不管是在汶川地震中爲孩子而丟掉生存下去的希望的母親,還是平平凡凡在日常生活中爲我們鞍前馬後操勞不止的媽媽;不管是爲了生計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父親,還是拿這平凡工資跟你美正經的小老爸;不管是像潭千秋一樣爲了學生放棄生命的人民教師,還是叫着功課不說勞苦會跟我們扯喉嚨的朝夕相處的老師。他們都是愛我們的,那殷殷期盼是他們的愛,那苦口婆心是他們的愛。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獲得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那我們呢?

因爲年幼無知和自私自利,我們總是以爲來自長輩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應無條件的愛我們,不能有一點點的欠缺和疏忽,不然他們就是罪大惡極。但真正的現實是,任何一個能在他們的能力之內竭盡全力愛護你的人,都是你人生裏所能遇見的最偉大的人。

請別在自己的世界裏遨遊,浮躁了安分的心,膨脹了私己的慾望,而忽略了至美的情感。

“人生與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肉體存在的短暫時光無法滿足我們大量的時間需要,請在現在開始用行動來付諸你們的語言,莫待“子欲養親,親不在”。去感恩吧!

後記:借用一首小詩來祝願天下所有父母長輩。

願所有的祝福都追隨着你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願所有的快樂都陪伴着你

月圓是畫,月缺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