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課後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一、《詹天佑》課後反思

《詹天佑》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爲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並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築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課後反思?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有兩點給了我非常深刻的體會: 1、大膽放手讓學生品讀文章,踊躍談出自己的體會。本文中有一句明顯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但讓學生閱讀課文,感悟從什麼地方體現出詹天佑的傑出、偉大。學生充分閱讀,對於文中的描寫進行品味,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難點“中部鑿井法”、“兩端鑿進法”,“人”字形鐵路。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把“傑出”與“愛國”整合起來理解,正是因爲他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所以他纔有這樣傑出貢獻。 2、在本文教學中理解“人”字形鐵路是一個難點,有些學生在閱讀後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演示了教具,生動的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理解,同時更增添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最明顯的就是本來設計安排利用能夠網絡瞭解祖國現在的鐵路發展建設,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由於時間原因未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看來教師如何靈活的把握課堂,使自己的教學設計得以完整實現是一件需要長久努力的工作。

  二、《詹天佑》課後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說明選材典型,詳略得當。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更有代表性。

我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的這個環節: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讓學生觀看詹天佑的畫像,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境入情。在整堂課中,教師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教師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 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認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四、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不足: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