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1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是一篇經典名著,課文較長,文章中值得挖掘的東西很多。教學過程中,我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入手,先讓學生讀課文,體會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個性,然後再讓學生通過細品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挖掘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在學生對課文、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自由討論,說一說文中的人物在自己看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例如在學習林沖這個人物的時候,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後,自由討論一下“林沖是個什麼樣的人?並說說理由。”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認爲他是一個機智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當說到理由的時候,同學們將課文和自己的見解結合在一起,每個人的答案都很精彩,將整節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體現。

根據前面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掌握情況,在最後的探究環節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氣勢洶洶的洪教頭最後會敗給林沖呢?”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體會人物性格的環節重複,其實不然。其實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對人物性格的瞭解只是表面上的,他們只是單純的知道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並沒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學生通過對這個探究問題的討論,就可以進一步知道洪教頭的失敗正是由於他的目中無人、過分自大,而林沖也正是因爲他的機智勇敢和善於觀察才贏得了這場比武。掌握了這些,就可以讓學生明白“性格決定成敗”,這樣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層。

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課的教學中,我儘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收穫。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語文教學反思2

師生閱讀是閱心、育心。互教互學,彼此共同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這樣的課堂是對話交流的'場所,心路徜徉的海洋。浩瀚的中國語言,品不盡,嘗不透,很多語句中的箇中含義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上課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能給學生的只是讓他們擁有這種體會語言文字的敏銳性,獨創性。現尋本人在執教《林沖棒打洪教頭》中的片段做些個人的見解。(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ILY: 宋體>

片段一:師:古人常說“煮酒論英雄”,今天咱們創造一種新的方法----煮書論英雄”。“煮書”應該怎樣煮呢,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認真讀好每個字詞句,並且能將重點的句子畫出來。

生:煮書更應該是讀書自己的見解,品味、斟酌關鍵的詞語,能夠有感情的讀出來。

師:所以今天同學們就拿出煮的本事,將朗讀中煮書、在討論中煮書、在品味中煮書,煮出語言文字中的酸甜苦辣湯。

(評價:課標中曾無數次提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要重視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着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能過對古語的改編,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從中滲透本課學習得以成功的祕訣即學習的方法那就是“煮”書。這比往常一味地說教強調,更有效果。“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整個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自主的、個性的發展狀態中,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非常積極,使課堂上精彩的發言絡繹不絕。)

片段二:

師:“依草附木”其實就是“依附草木”。平時你們見過什麼常依附草木呢?

生:野草在樹木的樹蔭下茂密地成長。

生:我見過藤蔓纏在樹上不斷地向上攀爬。那些藤蔓要是離開了樹木他們就只能在地上爬了。

師:那你們發現了嗎?文中洪教頭認爲誰依草附木呢?

生:他認爲林沖是不起眼的、沒用的野草、藤蔓,要依靠柴進這棵高大的樹木。

生:柴進是一個王族的後代,手上還有免死金牌,是一個有財有勢的人。

師:同學們說真是完整。洪教頭就是認爲林沖不僅是個無名小卒,而且還是個被流配的囚犯,滿眼瞧不上,所以用依草附木來諷刺林沖。那麼將“依草附木”與“依附草木”仔細體會一下,這兩個詞完全相同嗎?

生:我覺得不相同。“依附草木”就是依賴草木生長。

生:我跟小清的看法相同。“依草附木”說明見草就依賴草,見木就依賴木。所以,覺得“依草附木”的依賴性更大。

生:“依草附木”所表達的感悟更深,更強烈。

師:你的語言感悟能力真強。在我們中國漢字中,像這樣的詞語還非常多,你見過這類結構的詞嗎?

生:波峯浪谷就是波浪的峯谷改變的。

生:翻山越嶺就是翻越山嶺變成的。

生:還有日月積累說成日積月累,意思更強烈。

生:還有風調雨順、天昏地暗、傍花隨柳、開天闢地……

(評價:對“依草附木”這個詞的處理,教師三言兩語地點撥就將中國漢字的結構巧妙的刻在學生的思維中。不僅讓學生體會了中國文字的美妙,更加熱愛語文了,還懂得去尋找、去挖掘、去感情、去品味語言寶庫中那些豐富多彩的特色語言。教師的總結,學生的擴展,使詞語教學更煥發出活力。

(反思:很多教師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中,目標大部分定位在理解詞語、運用詞語上,並沒有花心思去發現他們的規律,更何況是讓學生去發現呢?不僅是數學有規律,語文文字的創造過程也是一種規律,教師不僅不慢的使用了“演繹-歸納-演繹”的方法,舉一反三,將中國的語文文字的結構展現在學生中,並將他們平常所積累的進行回顧。這種獨特的詞語教學方法比那單純的理解與運用不是更有指導意義?或許,今後學生也可以運用這種規律自創詞語。)

片段三:

師:“洪教頭大叫:‘來!來!來!’”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像,這三聲來中可能是來什麼?來什麼?來什麼?(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

生:洪教頭大叫:來較量!來比賽!來一決高下!

生:洪教頭大叫:“來比一比誰纔是真的教頭!來出招吧!來儘管使出你的本事吧!”

……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一聲又一聲的叫嚷中,你有什麼體會?

生:我覺得洪教頭人沒本事,卻自命不凡。

生:我覺得洪教頭急於求勝,性格比較急躁。

生:我覺得可能這時洪教頭已經覺得林沖的武藝比他高,但他太愛面子了,故意撐着,虛張聲勢。

生:我覺得林沖真是有耐性。如果是我,被洪教頭這麼三番五次的看不起,早就和他動手了。

(評價:“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呀!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這句“來!來!來!”是洪教頭人物性格中最集中表現的語句,教師牢牢抓住課堂中的生成,引導學生從這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再一次迴歸到了“煮”書中。,通過學生自己的想像與理解,人物的形象就越然紙上了。要是每節課都這樣訓練,學生就可以真正學到語文,並且都會具有紮實的語文功底。)

(反思:很多語文課沒有語文味,就在於雖然讓孩子去面對文本,與文本對話,但是卻沒有去把握文中哪兒是學生思維的“最近區”,因此在學習中雖然與文中對話,但是卻沒有生成孩子屬於自己的思想,沒有生成孩子的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最終總是覺得效果不好。從細微處着手,從學生的思維的“最近區”着手,一步一步的引導,語言之花纔會燦爛。)

片段四: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中,在學生理解情節,感悟人物的基礎上,進行各抒己見:

師: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爲什麼會被林沖打倒在地?你認爲有哪些原因?

生:從他們較量的過程上,我覺得洪教頭被林沖打倒在地,輸在他的學藝不精上。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看法嗎?林沖僅僅是在武藝上打敗了洪教頭嗎?(引導學生看板書)

(學生再次舉手):我覺得林沖的謙虛忍讓打倒了洪教頭的傲慢無禮。

(舉手的人多了):性格上林沖勝過洪教頭。林沖沉穩,洪教頭急躁,越打越亂,所以更容易敗走。……

師:一個真正的好漢有時不用出手就能打敗對手。這和武林比武時相類似,有的德高望重的人雖站着不動,也能制服對手。這就是意勝。林沖不僅從武藝上戰勝了驕傲自大、狂妄的洪教頭,他的忍讓與謙虛更是使洪教頭一敗塗地。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評價:培根說,讀書塑造人格。語文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更要提升學生;要立足課堂,更要超越課堂;要釋放生命,更要點化生命。在這裏濃濃的人文情懷,濃濃的語文味,學生的情感受到了薰陶。)

(反思: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沒有浮於表面,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反觀講大道理,既枯燥無味,學生又厭煩,花的力氣大的傳統教學,效果大有進步。但是再學生已經將目光轉向人格上時,這時不用教師來總結,讓學生自己談談感受,那麼對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應該更具有影響。)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程度。只有教師擁有敏銳的、獨特的品悟語言的能力,才能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並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