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認識了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由於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常見物體中引出圓,再憑藉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後利用摺疊的方法找出圓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測量、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徵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爲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緣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體化,同時已經學過了幾種常見圖形認識,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經驗性的邏輯思維,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前學的幾種常見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無論從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故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引出圓的概念,瞭解圓的特徵。圓的相關知識與特徵,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獲得,“學”數學就是“做”數學;而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爲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學驗證和知識深化、運用的機會。通過認識圓、畫圓過程,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的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圓形物體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徵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並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在黑板上板書“圓”字,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什麼?(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輪胎、月餅、圓臉蛋、唱片……

師:一個“圓”字讓大家浮想聯翩,在我們的生活中,圓無處不在,說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用你手上的工具動手畫一畫。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

二、探究特徵

師:剛纔大家用各種工具畫了圓,但是,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有的工具並不好用,而且大多數只能畫一種大小的圓,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畫各種大小的圓呢?是什麼?

生:圓規。

師:對,這個工具就是圓規,圓規就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圓規觀察),圓規有一個小圓柄,畫圓時手要握住這個小圓柄,還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畫圓時,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隻腳要叉開,手握住小圓柄旋轉一週。

師:你能試着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嗎?(生畫圓)

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組織交流)

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大家看,我們在用圓規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1、注意圓規這個針尖要固定在一個點上,我們畫的圖形纔夠圓。(板書:1、定點)

2、圓規的兩隻腳之間的長度不能變,否則圓形不能閉合。(板書:2、定長)

3、要用手握住圓規的這個小圓柄旋轉一週。(板書:3、旋轉)

師:同學們,現在大家運用剛纔總結的方法,再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看看是否畫得更順暢了。(生畫圓)

師:現在大家都已經學會畫圓了,那麼同學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畫的圓都一樣大呢?

師:對!我們可以讓兩隻腳固定,這樣就可以畫出固定大小的圓了。現在我們先拿出直尺,讓針尖和鉛筆頭之間的距離是3釐米,把圓規固定好,在紙上畫一個圓。

師:這個針尖是什麼?(圓心)用什麼字母表示?(O)圓心,顧名思義就是圓的中心,剛纔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圓心)圓心可以確定一個圓的位置,針尖固定在哪個位置,圓就在那個位置。(板書: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大家看這個剛纔畫的兩腳距離是3釐米的圓,要是有人問這個圓有多大,你們怎麼回答呢?(半徑3釐米的圓),對這個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用什麼字母表示?(r)(指導書寫r,說說什麼是半徑,作相應的練習)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小得多。請你在紙上再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大得多。(生畫)

師:剛纔我們畫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誰來說一說:圓的'大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在同一個圓裏,這樣的半徑可以畫幾條呢?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競賽,怎麼樣?在一分鐘內看看哪位同學在同一個圓裏畫的半徑又多又好。(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請同學們用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半徑,它們的長度到底是怎樣的。(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師: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能決定圓的大小的線段嗎?

生:直徑。

師畫一條直徑,講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什麼字母表示(d)(做相應的練習)

師:如果我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畫直徑,想一想:能夠畫出圓的所有直徑嗎?(板書:有無數條直徑),同樣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嗎?(板書: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師:請同學們量一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發現?(r=d=2r)

師: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比較快。(師報半徑,生說直徑;師報直徑,生說半徑。)

師:大家還記得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嗎?(生拿圓片折,發現交流)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不錯,大家有沒有興趣接受新的挑戰呢?

1、判斷題。

(1)在一個圓中,有一個圓心,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半徑總是直徑的一半。( )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

(5)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 )

(6)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2、欣賞圖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06---109頁,圓的認識和圓的畫法,完成練習二十五。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圓,知道並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瞭解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學習用圓規畫圓,初步能按要求畫圓。

2.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完成知識的意義賦予,從中培養探究意識、發現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圓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具準備:圓規、剪刀、水彩筆、白紙、直尺、一副三角尺、繩子、羊的頭飾、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直線圖形

師:(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平面圖)三角形、四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線段有什麼特點?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是直的,可以度量。

師:所以我們稱三角形、四邊形是平面上的直線圖形。(板書:直線圖形)

2.曲線圖形

師:(出示圓的平面圖)這是我們學過的……

生:齊說“圓”(板書:圓)

師:相對於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圓是由曲線圍成的,所以我們稱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

3.引入圓的特徵討論

師:想一想:你周圍的物體上哪裏有圓?

生:(舉例略)

師:同學們一年級時就初步認識過圓,現在都六年級了,你現在知道多少有關圓的知識?

生①:圓是一種優美的圖形,建築設計中應用廣泛,如:圓形花壇,圓形裝飾圖案。生②:圓形便於滾動,所以車輪都是圓的。

生③:一張白紙經摺疊後可以剪出一個近似的圓。

生④:(舉起自己的圓規)這是圓規,用它可以畫圓。

師:車輪爲什麼是圓的?爲什麼用圓規可以畫出圓來呢?這就需要認識圓有什麼特徵,下面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圓的認識)

二、新課

1.圓的畫法

(1)自由畫

師:拿出自己的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師板書:畫圓)

生:獨立畫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畫出來的?

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師:誰能用老師的教具圓規上黑板上畫圓?(讓兩名同學上黑板畫,提醒其餘同學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畫的?)

反饋①:一隻手摁住圓規固定的腳,另一隻手使圓規的另一隻腳旋轉,順利畫出圓。

反饋②:教具圓規不好使喚,想固定的那隻腳不停移動,用力過猛又使圓規兩腳的距離發生變化,無法畫出圓。

師:爲什麼這位同學用圓規能輕巧地畫出圓,而另一位同學卻畫不出圓呢?

(點撥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分開”、“固定”、“旋轉”。分別板書)

2.認識圓心

師:(以黑板上學生畫的圓爲例)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用彩色粉筆點出)叫圓心(板書“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標出:O)。請同學們在自己畫的圓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O。

生:獨立完成。

3.認識半徑

師:舉起你們剛纔畫的圓,互相看一下,都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爲什麼大的大,小的小,與什麼有關?

生:與圓規兩腳分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的意思是圓規兩腳間的距離長時,畫出的圓大,兩腳間的距離短時,畫出的圓就小。請在你的圓上畫出一條表示兩腳間距離的線段。

生:獨立畫。

師:(以黑板上學生畫的圓爲例)請同學們仔細看,圓規的一隻腳固定在圓心O,當另一隻腳旋轉到A點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OA(畫出線段OA);當另一隻腳旋轉到B點時,兩腳間的距離是OB(再畫出線段OB)

問:線段OA和OB相等嗎?

生:相等。

師:你是憑觀察得出的,那怎樣驗證呢?

生:測量。

師:指名上黑板測量OA與OB的長並報告測量結果。

生:確實一樣長。

師:在這個圓的曲線上,像A、B這樣的點可以找出多少個?

生:無數個。

師:表示兩腳間的距離的`線段可以畫多少條?設想一下它們的長度如何?

生: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板書)

師:我們剛纔研究的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叫做圓的半徑(板書: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給你們剛纔畫的半徑標上r。

師;半徑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哪裏,另一個呢?

生: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的曲線上。(板書:圓心圓的曲線上)

師:那什麼叫半徑呢?

生:用自己的話說(師完成半徑定義的板書)

師:同一個圓裏,半徑有什麼特點?

生: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

4.認識直徑

師:把自己畫的圓剪下來

生:獨立剪

師:示範對摺,打開,出現一條摺痕,用食指摸摺痕;換個方向再重複一次。

生:在教師示範下同步進行。

師:像這樣再重複折幾次

生:獨立對摺、打開、摸摺痕。

師:你折了好多次,可以發現什麼?

反饋①:每折一次出現一條摺痕。

追問:你折了幾次,出現了幾條摺痕,與他不一樣的呢?像這樣的摺痕在你的圓裏能再折出來嗎?

反饋②:對摺後圓的兩邊能完全重合,圓被平均折成兩份。

反饋③:每折一次出現一條摺痕,每條摺痕都是圓上的線段。

反饋④:這些摺痕相交於圓心。

追問:你對摺出幾條摺痕,誰折出的摺痕比他多,他說的結論正確嗎?在你的圓裏,這樣的摺痕可以折出多少條?這個結論正確嗎?

反饋⑤:這些摺痕都一樣長。

追問:怎樣驗證?

生:測量

師:量出你圓裏每條摺痕的長度

生:彙報結果。(指導學生說:“在我的圓裏,……”)

師:剛纔說了這樣的摺痕有無數條,所以可以怎樣下結論?

生:同一個圓裏,所有的摺痕長度都相等。

師:誰能給“摺痕”起個名字?

生:直徑(板書:直徑)

師: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在自己的圓裏給摺痕畫出一條直徑,標上字母d。

生:完成

師:同一個圓裏,直徑有多少條,長度有什麼特點?

生:略

師:直徑這條線段,它通過了…?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裏?

生:通過圓心,兩個端點都在圓的曲線上。(完成直徑定義的相應板書)

反饋⑥:這些摺痕的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或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師追問: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說說道理。

生①:直徑通過圓心,以圓心爲界,可以把直徑分成兩條半徑。

生②:在我的圓裏,經過測量可以驗證這個發現,我的圓裏直徑的長度都是□釐米,半徑的長度都是□釐米,所以說直徑是半徑長度的2倍。

師:換過來說,半徑的長度就是直徑的……。生:略師:寫出字母公式:d=2rr=d2,注意強調“同一個圓裏”。

(以上6點反饋,學生說出多少就處理多少,先說出哪一點,就先處理那一點。)

三、鞏固

1.第108頁“做一做”。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

2.第109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已知半徑長求直徑;已知直徑長求半徑。

(此項練習放在直徑與半徑長度關係揭示後進行)

3.學習按要求畫圓。完成第108頁“做一做”(畫半徑是3釐米的圓)。

教師示範,引導學生逐步完成。

(1)在作業本適當的地方點一個點做圓心,要考慮上、下、左、右的間距。

(2)以圓心爲起點,向右水平方向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3)圓規一腳固定在圓心,另一隻腳在3釐米長線段的終點處,然後繞圓心旋轉。

(4)標出字母o、r、d。

4.第109頁練習二十五第2題。爲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裏?

與圓的特徵有關。因爲圓曲線上的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車軸裝在圓心,車軸到地面的距離永遠是半徑,這樣車輪行駛平穩。(配圖:如果車輪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駛,車輪運行時車軸移動形成的直線(軌跡)與地面平行)

5.閱讀第109頁第5題,獨立填書。

想: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直徑?

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演示邊說。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觀察、畫圓、測量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點,知道什麼是圓心、半徑和直徑,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2.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繫,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二、教學線索

(一)在活動中整體感知

1.思考:如何從各種平面圖形中摸出圓?

2.操作並體會:圓與其它圖形有怎樣的區別?在交流中整體感知圓的特徵。

(二)在操作中豐富感受

1.交流:圓規的構造。

2.操作:學生嘗試畫圓,交流中歸納用圓規畫圓的一般方法。

3.體會(學生第二次畫圓):如果方法正確,爲什麼用圓規畫不出其它的曲線圖形?

4.引導(教師示範畫圓):使學生將思維聚焦於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體會到圓規兩腳距離的恆等,恰是“圓之所以爲圓”的內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構認識

1.引導:引導學生將上述距離畫下來,由此揭示圓心及半徑,進而介紹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你是怎麼發現的?

3.概括:介紹古代數學家的相關發現,並與學生的發現作比較。

4.類比:學生嘗試猜直徑,進而引導學生藉助類比展開思考,發現直徑的'特徵,並提出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5.溝通:圓的內部特徵與外部形象之間具有怎樣的有機聯繫?

(四)在比較中深化認識

1.比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中類似等長的“徑”各有多少條?圓的半徑又有多少條?

2.溝通:這些正多邊形與圓這一曲線圖形之間又有着怎樣的內在聯繫?

(五)在練習中形成結構

1.尋找:給定的圓中沒有標出圓心,半徑是多少釐米?

2.想象:半徑不同,圓的大小會怎樣?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3.猜測:不用圓規,還可能怎樣畫出一個圓?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半徑、直徑之間關係的認識。

4.溝通:用圓規如何畫出指定大小的圓?

(六)在拓展中深化體驗

1.滲透:在與直線圖形的對比中,揭示圓的旋轉不變性。

2.介紹:呈現直線圖形旋轉後的情形,再一次引導學生感受圓與直線圖形的聯繫,體會圓與旋轉的內在關聯,豐富對圓這一曲線圖形內在美感的認識。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徵,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和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一套。學生準備硬幣等圓形物體若干;圓規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紅色、藍色彩筆各一支。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探究

新知

三、全課總結

四、綜合練習

五、延伸拓展

1、導入:玩過套圈遊戲嗎?如果現在有幾位同學要進行套圈比賽,站成什麼形狀比較合理?

2、你見過圓嗎?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能說說嗎?一直說下去能說完嗎?的確圓是無處不在的,打開有關生活中圓的課件。問:同學們你們從中又看到了圓了嗎?你會畫圓嗎?動手試一試,看誰想的方法多。

3、怎樣可以畫出一個圓?還有其它方法嗎?

師根據學生口答邊畫圓邊歸納方法:

(1)定長(2)定點(3)旋轉

請大家用這個方法再畫一個圓,並很快把它剪下來。

要進行套圈比賽的圓肯定比較大,用圓規畫行嗎?怎麼辦?

4、揭題:爲什麼站成圓形大家會覺得比較公平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認識圓心

1、圓形畫好了,遊戲可以開始了嗎?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兒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圓的中心嗎?試一試,找出剛纔剪下的圓的中心。誰先發現,誰就先上來介紹。

說明:圓的中心叫“圓心”,就是畫圓時針固定的一點,用字母O表示。(師板書:圓心O)

(二)認識半徑

1、圓畫好了,瓶子放在圓心了,接下來怎樣?(站人)站在哪裏?(圓上)哪兒是“圓上”?指給你的同桌看一看,誰能上來指一指?

4、要站在圓上,隨便哪一點都可以嗎?爲什麼?怎樣證明?(引導學生畫一畫、量一量)

說明:象這樣,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

3、認識特點:在同一個圓裏,有( )條半徑,它們的長度( )

4、想一想:(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其實就是圓的什麼?針尖固定的一點呢?

5、在白紙上點兩個點,以它們爲圓心分別畫一個半徑2釐米的圓和一個半徑1.5釐米的圓,比比哪個圓大些?想想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

(三)認識直徑及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剛纔我們用摺紙的方法確定圓心時,發現圓上有許多摺痕。這些摺痕叫什麼?有什麼特點?與半徑有什麼關係?請大家看看書、動動手,並在小組中說一說。

2、組織學生交流,教師畫直徑時有意兩端不在圓上,讓學生判斷。

教師板書:(1)直徑:d

(2)d=2r或R=1/2d

追問:直徑肯定是半徑的2倍嗎?你是怎麼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圓的直徑,會不會是黑板上圓的半徑的2倍?你認爲應該怎麼說?(板書:在同一個圓裏)

3、填表:P118 1

4、口答: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是( )

5、判斷:P118 2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什麼?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爲什麼玩套圈遊戲時大家站成圓形、瓶子放在圓心比較公平嗎?

1、同學們想一起到籃球場玩套圈遊戲,你會怎麼安排?說說你的想法。

2、在這片籃球場上要畫一個最大的圓,至少要準備一根多少米長的繩子?

站在這個圓上的同學中,離得最遠的兩個同學最多相距多少米?同意的請舉手。追問:依據是什麼?怎樣證明“兩端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利用發現的規律你能測出硬幣等圓形物體的直徑嗎?

生活中哪些物體必須做成圓形的,爲什麼?

(課件出示兩輛跑車)讓學生展開討論。

師:同學們,其實何嘗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鍾?在我們人類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裏,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顯示生活中圓的魅力)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56——57頁

教學目標:

1、體驗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2、認識圓,瞭解圓各部分的名稱。

3、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或者在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5、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數學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徵和圓的畫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線、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剛纔同學們朗誦的傳統文化的片斷,非常精彩,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你能從中獲取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呢?(出示課件)。

師:仔細觀察這幾幅圖片,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特徵?

生:它們都有圓。

生:它們都和圓有關。

板書:圓

[設計意圖:提供有關圓的傳統圖文資源,使學生置身於鮮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潤在數學知識的發展演變過程之中,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畫圓

師:有人說,因爲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這美麗的圓畫下來嗎?

生:想

請同學們拿出畫圓的工具,畫出自己喜歡的圓。

師:很多同學都畫出了自己漂亮的圓,但少數同學畫得不夠理想,你們猜猜他是什麼原因沒能成功的畫出圓來?

生:他拿圓規的方法不對。(圓規應該拿在手柄處)

生:他畫圓時可能針尖移動了位置。(畫圓時針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圓規兩腳一下近一下遠。(對,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變)

(學生邊彙報,師邊示範用圓規畫圓)

其實,同學們剛纔說的就是畫圓時應注意的地方。

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圓規畫一個標準的圓。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爲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二)、初步感知圓

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努力畫出了這麼美麗的圓,那在這之前我們還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生彙報,師出示相應課件)

這些圖形和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它們的邊都是直直的。

對,它們都由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拿出課桌裏的圓片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生:彎彎的。

這樣彎彎的線我們稱它爲曲線。(課件出示曲線)圓就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課件演示圓)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從而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不但能夠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而且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髮展需要,使學生順利成章的獲取知識。]

(三)、自學圓的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俗話說圓是最美麗的幾何圖形,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呢?

生:我想知道怎樣求圓的周長。

生:我想知道怎麼求圓的面積。

無論是求圓的`面積還是求圓的周長,我們都必須先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1)引導學習圓心

請學生拿出剛纔的圓片來,然後象老師一樣對摺,使上下兩部分完全重合,打開;反覆從不同方位對摺幾次,這些摺痕用鉛筆畫下來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摺痕相交與一點。

對,這一點呀我們稱它爲圓心,用字母o表示。(邊總結邊在黑板上標出圓心)

請同學們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圓心。

(2)自學半徑

其實,在圓裏還有半徑和直徑兩個重要的概念,科學家是如何定義它們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數學書56頁的例2中,請同學們自學相關的內容並用筆畫出相關的概念和重要的詞語。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半徑嗎?

生:從圓心出發至圓邊上任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師:圓邊上任意一點我們叫它圓上任意一點。

請你幫老師找出黑板上這個圓的半徑,其他同學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半徑。

(3)自學直徑

通過自學你們認識了半徑,那你能找出下面圖形中的直徑來嗎?(出示課件)

AB爲什麼不是直徑,它是什麼?

生:它雖然通過了圓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圓上,所以它不是直徑,它是圓的半徑。

EF爲什麼不是直徑?

生:它沒有通過圓心。

GH爲什麼不是直徑?

簡單的說,圓的直徑必須滿足哪幾點要求?

生:一要通過圓心,二要兩端都在圓上,三要是線段。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學課本,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圓的特徵

(1)探究

師:學到現在,關於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得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師:說得好,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蘊藏着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研究研究?(想!)同學們手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同學們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現都記錄在學習紙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制小學五年級下冊P93-94例1-例3及P94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發現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進一步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自主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圓規畫圓。

2、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圓的特徵。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

學具準備:

1個圓形物體、圓規、白紙、直尺、圖釘、線、2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1、找一找(多媒體出示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平面圖形大家還認識嗎?在這些平面圖形中,有一個圖形與衆不同,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爲什麼?(學生說出彎曲的後多媒體演示)

2、看一看

師:古希臘有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下面請你欣賞。(多媒體出示教材97頁的你知道嗎圖片:自然現象、工藝品和建築物、運動現象、生活用品)

2、 說一說

美不美啊?圓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你說說哪些地方還能看到圓。(學生舉例)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進一步的認識圓(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探索圓的特徵

1、畫圓:同學們,圓這樣美,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師:請你藉助老師提供的工具畫一個圓。(小組合作)

反饋:你是怎樣畫的?(學生回答後多媒體隨即動畫演示)。

(1)藉助圓形實物畫:你是這樣畫的嗎?還有不同的畫法嗎?

(2)藉助圖釘和線段畫:你是怎樣畫的?

(3)藉助圓規畫:你是怎樣畫的?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畫了圓,但是通常我們會藉助圓規來畫圓。請拿出圓規。師簡單介紹:圓規有2只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兩腳可以隨意叉開。那怎樣用圓規畫圓呢?誰能說一說?(然後老師邊示範邊講解)

(4)請你用圓規畫一個圓

2、體驗:在畫圓的過程中,你覺得圓是怎樣的一個平面圖形?

3、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結合圓規畫的圓(屏幕),師介紹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並分別用字母表示。

半徑有什麼特點?直徑呢?

(2)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一條半徑和直徑,並分別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

看一看、比一比: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和半徑的長度(同樣長)

(3)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多少)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特徵。

4、探索圓的特徵

(1)小組合作探索

出示例3:在圓形小紙片上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考下列問題。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同一個圓的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

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2)交流

(3)電腦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體將學生驗證的圓的特徵運用了旋轉、重合等手段,進行動態演示)這些都是圓的特徵。多媒體出示::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d=2r,R=d/2)

通過驗證,你們發現的這些圓的特徵正確嗎?

質疑:那老師的圓的半徑和你的圓的半徑相等嗎?(強調:在同一個圓內)

(4)學生概括,總結特徵。誰能把圓的特徵用自己的語言來歸納概括一下。

三、鞏固練習(多媒體出示)

1、練一練第1題(指名說一說,說出理由)

多媒體出示

2、練習十七第1題:多媒體出示,學生口答

3、判斷題(指名說一說,說出理由)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圓有無數條半徑

(3)通過圓心的線段是直徑

(4)畫直徑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釐米

(5)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小。

4、練習十七第2題

四、實際應用

1、體育老師要畫一個半徑是3米的圓,怎麼辦?(商量商量,幫老師出出點子)學生交流後看動畫演示,說明和圓規畫圓的道理是一樣的。(固定點就是圓心,繩子長就是半徑)

2、師:同學們,圓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所以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設計成了圓形,比如:車輪爲什麼要設計成圓形,車軸應裝在哪裏?(學生討論)

(多媒體播放車輪是圓形的行進動畫)

附板書:

圓的認識

畫圓:兩腳叉開、針尖固定、旋轉成圓

(圓形圖)

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等於半徑的2倍。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5~118頁。

目標預設

知識技能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蘊的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現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無所不在。

2.結合波紋、向日葵等事物,進一步帶領學生領略圓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分層探究,體悟特徵

1.畫圓剪圓──首次感知。

(1)學生嘗試畫圓。通過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並將“畫指定半徑的圓”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圓。既幫助學生感知圓的特徵,又爲下面的探究活動準備素材。

2.認識概念──初嘗成功。

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爲探究活動做好認知層面的`鋪墊。

1.開放探究──體驗特徵。

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初步明確探究方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結合手中的圓片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圓的特徵,並將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學生的研究活動。對有困難的研究小組提供支持。並收集學生中有價值的發現,以備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發現。

將學生探索過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發現彙集成“我們的發現”,並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構起對於圓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實踐拓展,文化滲透

1.基本練習。

(1)判斷:圖中的哪一條線段是圓的半徑或直徑?(圖略)

(2)口答:根據半徑求出直徑。根據直徑求出半徑。(題略)

(說明:本項練習沒有單獨設置。而是結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環節,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鏈接。

介紹我國數學史上關於圓的研究記載,比如“圓,一中同長也”(《墨經》)、“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周髀算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髀算經》),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此外,教師結合相應史料的介紹,比如“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

3.解釋應用。

引導學生運用圓的特徵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爲什麼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爲什麼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徵的認識。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4.圓與人文。

藉助多媒體,直觀地爲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比如“圓與橋樑設計”、“圓與中國剪紙”、“圓與中國結”、“圓與中外建築”、“圓與著名標誌設計”等,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

教學反思

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並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爲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我們着眼“過程”與“凝聚”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她的認識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於圓的特徵的認識,我並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爲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中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2.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爲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後,“凝聚”並積澱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基於此,教學伊始,我們選擇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人,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於圓的記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後,我們更是藉助“解釋自然的圓”和“欣賞人文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感受、提升認識,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成爲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⒈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⑴按要求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範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⑵快速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小;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畫最大的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小)

⑷利用數據比較圓的大小(班級交流)。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⒉感受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練習十七第6題。

指名回答問題。

⑵同桌說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⑶獨立完成第⑶問,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⑷問答第⑷問。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⒊感受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⑴出示練習十七第7題。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級交流你的發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賞生活中的圓。

⑴自然現象中的圓。

⑵工藝品和建築物中的圓。

⑶運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⑴看板書,總結全課。

⑵佈置作業。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徵,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和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一套。學生準備硬幣等圓形物體若干;圓規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紅色、藍色彩筆各一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玩過套圈遊戲嗎?如果現在有幾位同學要進行套圈比賽,站成什麼形狀比較合理?

2、你見過圓嗎?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能說說嗎?一直說下去能說完嗎?的確圓是無處不在的。(打開有關生活中圓的課件)問:同學們你們從中又看到了圓了嗎?你會畫圓嗎?動手試一試,看誰想的方法多。

3、怎樣可以畫出一個圓?還有其它方法嗎?

師根據學生口答邊畫圓邊歸納方法:

(1)定長(2)定點(3)旋轉

請大家用這個方法再畫一個圓,並很快把它剪下來。

要進行套圈比賽的圓肯定比較大,用圓規畫行嗎?怎麼辦?

4、揭題:爲什麼站成圓形大家會覺得比較公平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心

1、圓形畫好了,遊戲可以開始了嗎?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兒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圓的中心嗎?試一試,找出剛纔剪下的圓的中心。誰先發現,誰就先上來介紹。

說明:圓的`中心叫“圓心”,就是畫圓時針固定的一點,用字母O表示。(師板書:圓心O)

(二)認識半徑

1、圓畫好了,瓶子放在圓心了,接下來怎樣?(站人)站在哪裏?(圓上)哪兒是“圓上”?指給你的同桌看一看,誰能上來指一指?

2、要站在圓上,隨便哪一點都可以嗎?爲什麼?怎樣證明?(引導學生畫一畫、量一量)

說明:象這樣,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

3、你能畫出幾條半徑?

4、認識特點:在同一個圓裏,有()條半徑,它們的長度()

5、想一想:(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其實就是圓的什麼?針尖固定的一點呢?

6、在白紙上點兩個點,以它們爲圓心分別畫一個半徑2釐米的圓和一個半徑1.5釐米的圓,比比哪個圓大些?想想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

(三)認識直徑及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剛纔我們用摺紙的方法確定圓心時,發現圓上有許多摺痕。這些摺痕叫什麼?有什麼特點?與半徑有什麼關係?請大家看看書、動動手畫一畫,看看能畫幾條?並在小組中說一說。

2、組織學生交流,教師畫直徑時有意兩端不在圓上,讓學生判斷。

教師板書:(1)直徑:d

(2)d=2r或r=1/2d

追問:直徑肯定是半徑的2倍嗎?你是怎麼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圓的直徑,會不會是黑板上圓的半徑的2倍?你認爲應該怎麼說?(板書:在同一個圓裏)

3、口答: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是()

4、完成課本的做一做。

三、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什麼?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爲什麼玩套圈遊戲時大家站成圓形、瓶子放在圓心比較公平嗎?

四、延伸拓展

1、同學們想一起到籃球場玩套圈遊戲,你會怎麼安排?說說你的想法。

2、在籃球場上要畫一個直徑6米的大圓,至少要準備一根多少米長的繩子?

站在這個圓上的同學中,離得最遠的兩個同學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問:依據是什麼?怎樣證明“兩端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3、利用發現的規律你能測出硬幣等圓形物體的直徑嗎?

4、生活中哪些物體必須做成圓形的,爲什麼?

(課件出示兩輛跑車)讓學生展開討論:車輪爲什麼是圓的?

講述:同學們,其實何嘗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鍾?在我們人類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裏,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顯示生活中圓的魅力)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研究的“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這些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之後,新接觸的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以及在圓的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又是後面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的預備知識,所以它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這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的能力能力培養上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圓的各部分名稱學生容易明白,可是圓的特徵比較抽象,需要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最後通過引導、歸納、概括而出,此外畫圓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所以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把圓內和圓的“上方”當作“圓上”,所以我把理解“圓上”的概念作爲重點之一,歸納圓的特徵也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關係,體會圓的各點均勻性: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及各點均勻性。

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一學生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開展小組合作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來完成所提出

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圓的特徵和用圓規畫圓的方法,以突出重點;以小組合作討論、並輔以遊戲引趣、教師適時點撥等爲手段來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檢查家庭作業。

提問:把你昨天剪好的圓舉起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得到手中圓的?

2、交流畫圓的方法。

用實物畫、用圓規畫、用半圓儀畫。

3、說一說身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4、欣賞圓的圖片,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生活中圓無處不在,圓很美,用途很多??

5、小結導課 。

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形的?圓到底有什麼神祕之處能使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呢?今天我們來共同探究——圓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圓的初步認識

1、把手中的圓摸一摸,看一看,說說你的發現。

面:平平的,邊:光滑、彎曲

2、出示立體圖。

圓能和它們放一組嗎?爲什麼?(學生可能回答:不能,它們是立體圖形,圓不是。)

3、出示平面圖形。

圓能和它們放一組嗎?爲什麼?圓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4、小結、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板書:平面 曲線 )

(二)認識圓心

1、通過操作找圓心

(1)學生跟老師一起操作: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幾次。

(2)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2、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中心一點)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圓心o)

3、學生在自己的圓裏標出圓心並用字母o來表示。

(三)認識半徑 直徑及二者的關係

1、教師從上衣兜裏神祕的掏出一個繫着一段細繩的小球,用手拽着繩子的一段,將小球甩起來(教師演示),你們看小球畫出一個什麼圖形?(學生很容易說出: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在黑板上展示小球成圓過程。

講解小球轉動軌跡上有無數個點,這些點都在圓上。明確圓外、圓內、圓上的範圍。尤其強調“圓上”的概念,指圓的邊緣上。

3、說一說圓上有多少個點?(無數個)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通過測量引導學生髮現: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4、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板書:半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線段叫做半徑?

教師說明: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板書:r)教師領學生讀“r”,強調“r”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圓裏畫出一條半徑並用字母r來表示。

5、剛纔我們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每條摺痕都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線段叫做直徑。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線段叫做直徑?

啓發學生說出:通過圓心並且兩段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教師說明: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板書:d)教師領學生讀“d”,強調"d"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直徑,並用字母“d”來表示。

7、畫一畫、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在小組裏討論: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8、小結與過渡: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d=2rr=d/2 。

師:這就是說,在同一個圓裏,知道了半徑的長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徑的長度;知道了直徑的長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徑的長度。(組織學生說半徑或直徑的長度,讓其他學生說直徑或半徑的長度,然後組內互說互評。)

(四)圓的畫法

1、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畫圓。那麼,如何才能很好的畫一個圓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用工具畫圓的方法。

2、介紹圓規,讓學生看課本第87頁有關畫圓的知識,並嘗試畫一個圓。

學生看書後指名回答畫圓的方法。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週。

3、爲什麼全班同學畫的圓大小不一?怎樣才能是全班同學畫的圓一樣大?你有什麼發現?如果想把圓畫在本子的右下角,你會怎麼做?你有什麼發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三、鞏固發展

(一)做“做一做”第1-4題

1、第1-3題

學生獨立做,並集體訂正。

2、第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指名彙報。

(二)、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3、要畫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釐米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三)解決問題。

1、一些學生正在做投圈遊戲,他們呈“一”字型排開,這樣的隊形對每個人公平嗎?你認爲他們應當排成什麼樣的隊形?

2、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可是,沒有一個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用繩子畫圓)

四、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四第1、2題。

定點 d=2r 板書設計 決定 圓心 位置 決定 半徑 大小 d2

直徑 在同一個圓或等圓裏 O r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

學習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爲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教學設計思路

一、導入新課

事先畫好一個圓

1、指着圖形問:同學們,這是什麼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

生:硬幣、光盤、圓桌、車輪??

師:同學們,這樣說下去,你們覺得能說完嗎?生:說不完! 師:是的,正所謂“圓無處不在”

2、欣賞圓。師: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美麗的圓。 師:同學們,這裏的圓美嗎?生:很美

師:的確,圓是一個很完美的平面圖形,它能夠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圓有哪些瞭解,它有什麼用。你還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那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板書:圓的認識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1、合作學習,並利用手中圓形卡片,通過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討論如下問題

(1)什麼叫直徑?什麼叫半徑?滿足直徑、半徑的條件分別有哪些?

(2)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都相等嗎?

(3)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有什麼關係?

2、師生對對碰:說半徑對直徑,說直徑對半徑

3、判斷直徑和半徑並說理由

(二)嘗試畫圓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圓的這麼多知識,你們想不想畫一個漂亮的圓?利用圓形物體畫圓,圓規畫圓。

1、 介紹用圓規畫圓並認識圓規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方法:(1)定半徑 (2)定圓心(3)旋轉一週

(3)鞏固畫圓。畫同心圓,不同位置的圓

三、應用特徵,解決問題

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半徑爲10米的圓嗎?

2、數學史料再現

師: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這樣的描述 “圓、一中同長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釋這句話嗎?

師:這個發現比西方國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聽了這個消息同學們覺非常的自豪和驕傲。那麼我們就帶着驕傲和自豪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四、談收穫並質疑

五、創新思維訓練遊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會更美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並寫出創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徵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學生能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合作探究學習,基本完成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成功之處:

一、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是一種啓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啓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課的一開始,我準備了一個圓,問:這是什麼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有生活中的圓爲切入點導入,體驗數學源於生活。在探究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及它們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自主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在同一個圓裏,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怎樣?猜一猜半徑與直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在學生彙報後,教師問:你手中的圓直徑的長度是我的半徑的兩倍,對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在講直徑與半徑的長度關係前必須要講“在同一個圓內”。在學生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後,教師設問:用這個物體畫一個圓是這樣的,假如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這些物體能做到嗎?引出畫圓工具圓規。在學生畫好後,由學生總結畫圓方法,水到渠成。 通過這樣的不斷設問,在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習,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們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把質疑引導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學法爲主。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爲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

究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而在學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過去教師對學生學法的限定,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特點自行決定。

在突破難點這一個部分上,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學生畫好後,展示同學們的作品,讓學生理解利用圓規畫圓是利用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原理畫圓的。

在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

2、教師沒有示範畫圓。

3、自己感覺並沒有能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進行授課,對於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教師還是放不開,自己講得地方太多,學生動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少了。

總之,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造寬鬆的教學環境,要充分提供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已親身去感受數學,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將不斷地朝着這個目標努力。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2

單元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圓,在這個單元中,教材安排了“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和麪積” 三個具體的內容,這三個內容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和繪製簡單統計圖打好基礎。

學生將在這個單元中,結合動手操作、比較、測量等多種數學活動,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圓的特點,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半徑的相互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3.親歷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5.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想象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點:

1.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及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親歷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探索出圓的特徵及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說明什麼是圓,並結合周圍物體說一說,這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通過畫圓、折圓、測量等活動,展現圓的特徵,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理解圓中的各部分關係,從而掌握圓的特徵並解釋生活中相關問題。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徵的知識,這樣回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

活動一:演示操作,揭示課題

師: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繫着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着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麼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先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 )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同學繼續觀察:剛纔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 d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麼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

個圓裏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三)反饋練習。

1.P58 1

2.填表

(四)圓的畫法。

1.學生自學,看書57頁。

2.學生試畫。

3.學生通過試畫小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注意的問題。

4.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週。

教師強調: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5.學生練習

(五)教師提問

爲什麼同學們畫的圓不一樣呢?什麼決定圓的大小?什麼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六)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

活動三、實踐與應用

(一)判斷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

5.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

6.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是直徑的。( )

7.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

8.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圓規畫圓。

1.半徑2釐米。

2.半徑2.5釐米。

3.直徑8釐米。

(三)怎樣測量沒有圓心的圓的直徑?

活動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與感受圓的基本特徵,會用圓

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

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2.感受圓的基本特徵。

3.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應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不同的含有圓形的實物、剪刀、直尺、圓規。

教學過程

教學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圓。聽,一滴雨水滴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一層層漣漪,看,是什麼形狀?

出示圖片,問:這些物體上也都有圓,誰來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還能看到圓?

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圓

(二)自主畫圓。先請你想辦法畫出一個圓,並在小組裏交流你是用什麼畫的?

(三)交流感受。你覺得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二、圓規畫圓,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例2。

(一)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如果要畫一個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圓,藉助你手裏物品上的圓還行嗎?得有一個能調節大小的畫圓工具——圓規。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它?

2.嘗試畫圓。你能試着用圓規畫一個圓嗎?試試看。(師同步在黑板上畫圓)

3.展示作品,歸納畫法。

(1)展示完美作品。問: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課件出示畫圓步驟:

①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②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上;

③把裝有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

(2)展示問題作品。強調畫圓時的注意點。(定點,定長)

4.規範畫圓。如果讓你重新畫一個圓,有信心畫得更好嗎?要讓全班同學畫的圓一樣大,該怎麼辦呢?(腳距?釐米)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圓心。師: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在圓的什麼位置?你猜這一點叫什麼?(板書:圓心)通常用大寫字母O表示。(生標O)

2.半徑。你能在圓內畫一條線段表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嗎?試一試。(指名板演)

小組交流:你是從哪畫到哪的?(辨別圓內、圓上、圓外)

其實,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圓的半徑,通常用小寫字母r表示。板書:半徑,r。(生標r)剛纔畫的圓半徑是幾釐米?如果要求畫一個半徑5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爲多少?

3.直徑。

你能在圓內畫一條線段將這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嗎?畫畫看。(指名板演)。畫好後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像這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圓的直徑,通常用小寫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生標d)剛纔畫的圓直徑是幾釐米?如果要求畫一個直徑5釐米的圓,圓規腳距應定爲多少?(2.5釐米)。

4.練一練第1題。(課件出示)(以毫米作單位,要精確。)

三、合作探究,揭示圓的特徵。

教學例3。

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其實,關於半徑和直徑還有許多奧祕呢,一起來探索好嗎?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師:先任意畫一個圓,把它剪下來。(2分鐘夠不夠?)

示: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組裏討論: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課件反饋)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有什麼關係?(課件反饋)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對摺引伸)

(二)彙報。(略)根據學生彙報板書。無數條,都相等,d=2r,r=

(三)你還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裏交流。(你覺得對摺時的摺痕就是圓的什麼?直徑所在的直線就是圓的對稱軸。)

五、回顧總結,賞析提升。

(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二)視頻欣賞。後問:圓在建築物中,藝術品中被廣泛運用,大自然中也隨處可見圓的身影。圓美嗎?板書:圓

圓心(O)

同圓中半徑(r)——無數條,分別都相等,d=2rr=d

直徑(d)

作業實踐活動

(四)練習:1.判斷。

2.練習十七第1題。(說說是怎樣想、怎樣算的)。

3.練習十七第2題。(提醒:要在圓中標出相關條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請大家看動畫片,高興不?

爲什麼車輪要做成圓形?車軸要裝在哪兒?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56—58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究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3、學會使用圓規,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4、在觀察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

教學重點:認識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之間的關係,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圓片。

學具準備:圓規、直尺、圓片。

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情導入

同學們喜歡騎自行車嗎?(喜歡)那麼你們一定知道自行車車輪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車輪要設計成圓形?(出示圖片)

爲什麼車輪設計成圓呢?這裏面有什麼奧妙呢?學了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會明白的。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爲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聯繫生活,理解概念

(1)師:除了車輪是圓形的,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看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2)學生舉例。

(3)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於圓的圖片:請大家看屏幕(課件演示)。

(4)師:同學們我們不僅用圓來裝扮我們的生活,還將圓的一些特徵巧妙的用於生活。

(三)操作探究,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徵。

1、折一折,認識圓心。

(1)讓學生用老師準備好的圓形圖片,對摺後打開,換個方向後再對摺打開,看有幾條摺痕,相交嗎?再折幾次,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所有的摺痕都相交於一點,這一點在圓的中心)

(2)教師揭示:這一點我們把它叫做圓心,用字母“ο”表示。

(3)課件演示後,學生自己在圓上標出圓心。

2、連一連,認識半徑、直徑

(1)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γ”表示。

(2)課件演示。

(3)讓學生找出定義中的關鍵詞

(4)教師解釋圓上、圓內、圓外

(5)學生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半徑,並用字母標出。

(6)想一想:同一個圓裏能畫出多少條半徑?這些半徑的長度會有什麼關係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7)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

(8)課件演示

(9)學生互相指一指直徑,並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直徑。

(10)想一想:同一個圓裏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剛纔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半徑、直徑的特徵,那麼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

(2)學生自己先動手測量、比較,然後小組探討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小組一:我們通過測量發現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小組二:我們把直徑對摺過去發現剛好是兩個半徑的長度,所以認爲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認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