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千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繫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纔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經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並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繫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爲數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體現新課標理念,設計巧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素材,注重學生自己對知識的體驗,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一)讓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繫

當數學與學生的現實密切聯繫時數學纔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課標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於1千米的觀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只是機械被動的去學習。然而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補充,教師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以常見的事物作爲教學內容,如播放我國長江、雅魯藏布江、火箭發射等圖片,讓學生對它們的長度、深度、高度進行千米和米的換算,使學生自然就融入了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的學習爲主動學習,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與意義。

(二)把已有的經驗作爲支點

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於豐富的現實原型,培養空間觀念要將教學拓寬到生活空間。教師能借助學生對100米的長度的認識作爲“敲門磚”,找準發展空間觀念的支點,通過課前感知、課中回憶、推想等一系列數學活動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實背景中,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三)給學生充分的感性積累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教師能從學生所熟悉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之間100米的長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長度;接着,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物體利用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最後,再讓學生通過看摩托車行駛1千米的實際長度的錄象,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積累與體驗,在學生自己對知識的體驗中建構新知的,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長度時,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自己探索與交流,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教室門約高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沖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約要2步,1千米大約要走20xx步”……這一環節的設計提供給學生“再創造”的時機,形成學生思維碰撞的高潮,課堂顯得真實而生動。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0~21頁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學構想:

例題首先呈現了三幅涉及長度單位“千米”的圖片,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產生認識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千米。這裏的介紹包含了三個要點:第一,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而且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第二,指明瞭它的應用範圍,作爲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通常被用來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稱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瞭解上述內容後,再引導學生思考“1千米有多長”這個核心問題,聯繫他們的具體感受,進一步明確:10個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這樣教學,有利於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在掌握千米基本含義的同時,初步形成對1千米實際長度的體驗。最後,再要求學生聯繫學校環形跑道的長度,試着說說“大約幾圈是1千米”,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豐富對1千米實際長度的體驗。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單位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並說說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

提問:這是四個不同的長度單位,回憶一下,我們一般將這些單位用在什麼地方?

談話:我們以前學習過上面這四種長度單位。知道了每個單位的實際長度大約有多長,測量長度時會根據需要採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比如較短的長度可以用釐米做單位。比較長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那如果有更長的長度,會用什麼長度單位呢?

(讓學生創造更大的長度單位:十米、百米、千米……着重介紹千米)

提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識?

(有多長?和其他長度之間的關係?用在什麼地方?)

2、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爲什麼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3、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4、出示教材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讓學生課前去操場跑100米,課件出示操場圖示,從起點開始標註100米跑道)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提問:1千米裏面有幾個100米嗎?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照樣計算,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

(課前佈置讓學生計時、計步)

結合交流討論:學生走20xx步的路大約1千米,走15分鐘的路大約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說明:把幾千米換算成米作單位的數,可以想1千米=1000米,幾千米就是幾個1000米,從中得出結果,比如4千米就是4個1000米,等於4000米;反過來把米作單位的.數換算成千米作單位的數,可以想要換算的數量裏面有幾個1000米,得出千米作單位的數,比如3000米里有3個1000米,等於3千米。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2、強化千米

引導思考:我們剛纔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裏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先找出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連線。

學生練習並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小結:選填長度單位時,要聯繫實際的距離和數據。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作業設計

1、比大小

2千米○20xx米1千米○900米2米○30分米

49釐米○5分米95毫米○10釐米

2、學校運動場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東東家、成成家和學校再同一條直線上,東東家距離學校3千米,成成家距離學校2千米,東東家距離成成家多少千米?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通過觀察、推測、操作等學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在課前課後的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回憶體育課100米跑步比賽,熟悉平小周邊環境。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出示二年級小朋友的數學日記: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註冊。我很高興,因爲爸爸給買

了一個長2米,寬6分米,高3釐米的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爲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笑了,你爲什麼笑了?

生:這個同學將單位搞錯了。

師: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比較適合?

師: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來,比劃一下?大家一起來比劃比劃。那2米就是?從教室門口到講臺桌就有2米,他們來回只走這麼長的路程嗎?你認爲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

二、新授:

師: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的課題。我們能用雙手比劃1米有

多長,能比劃1千米有多長嗎?

a、師:不會比劃也沒有關係,生活中,你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嗎?

b、課件:出示圖片

師:你們觀察到什麼長度單位了嗎?你有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由課本老師來告訴我們。

生閱書齊讀: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來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師:計量比較長的長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認爲這裏的2米應該改爲2()?

1、通過觀察、猜測感知1千米有多長。

①、師:千米在生活中運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你認爲1千米有多長?

②、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同學們請看:

演示:校園操場每圈大約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請學生讀,師強調讀法的注意事項,齊讀。

③、推測:

師:假如操場每圈是200米,跑幾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

①、體育課你跑過100米,跑完後你感覺怎樣?幾個100米是1千米?要讓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會怎樣?老師對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聲地說話,你可能聽見嗎?將1千米與1米對比,你想說什麼?

②、出示課件圖片:

Α、從學校大門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

③、課件:

平小到農行是570米,農行到商業街是430米,商業街到新市場是240米,新市場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裏是1千米?還有哪裏到哪裏是1千米?

3、迴歸生活,應用千米。

①、師: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運動的好時節,這不,小華來我們的學校

來鍛鍊身體了。

小華繞着操場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師:2千米=20xx米,那麼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師注意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③、師:看來同學們對米和千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現在老師就來考

考大家。

A、給下面的數據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B、先估計世界三大河流的長度,再比較長短。

三、小結:

①、師:長度單位家庭又添了一個新成員,它是?,說說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識!

②、作業:多渠道查資料: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是()千米。

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

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

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亮點:

1、情境的“巧設”:

在本課實際教學中,我主要創設兩大教學情境,一是引入校門口到加油站距離1千米的錄象,二是在練習設計中引入“‘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對於錄象的引入,我是這樣考慮的:學生已經對1千米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引入來源於生活實際—校門口至加油站的錄象,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1千米,學生可以進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和明確1千米到底有多長,這樣,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參照,懂得多長的`距離就是1千米,這樣情境的創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體的、持久的;對於“‘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我的想法是,三年級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好動的,他們還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視覺衝擊,基於這節課孩子們已經接觸過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而在練習設計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設計了5道練習,並以“‘數學大餐’菜單”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由學生來“點菜”,“點”到什麼,就“吃”什麼,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同時,很認真地完成了相關的練習,明顯看得出,這樣的“數學大餐”很適合孩子們的口味!

2、結構的前後呼應:

在課始,以“馬虎小子的數學日記”來引出千米,課末佈置學生完成數學日記,並提醒學生不要犯馬虎小子的錯誤,這樣的設計讓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3、教學的有效實在:

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孩子們的學習結果來看,這節課還是挺有效、很實在的,孩子們“三維目標”方面掌握還是相當不錯的。

教學缺失:

1、關於課前調查:

在課前,我發給孩子們一張調查表,要求學生配合父母調查你走?步大約是1千米,你走?分鐘大約是1千米,摩托車中速行駛?分鐘大約是1千米,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於是就出現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這應該算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吧!

2、關於預設與生成:

一直以來,總是認爲不需要太多的預設,看到很多老師寫一課時的教案就達8、9頁,自己很是不解。這次教學讓自己有了深刻感觸,預設是根本,有了精心預設,纔會有精彩的生成,因爲在“‘數學大餐’菜單”練習方面根本沒有去預設,結果出現了很多諸如重複、羅嗦、遺漏等問題。希望引以爲戒。

3、關於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不同於其他的教學語言,需要精煉、簡潔、準確、有邏輯性,因爲如此,我們更應該在預設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數學語言的邏輯、精煉。

4、關於教學評價:

對於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應該進行適時、有效的評價。在這方面,自認爲做的不夠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學評價在單純的一節公開課中是無法一躇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要注意積累評價語言,結合課堂實際靈機應變、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4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麼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一)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誌

3.限速標誌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着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誌、速度表、限速標誌,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二)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瞭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麼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一)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錶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二)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麼地方,與你剛纔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釐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二)72頁3、4。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並且初步瞭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後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並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爲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並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於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然,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繫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爲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後,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五冊P、45——P、47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

2. 運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估計、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學會用千米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4、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地緊密聯繫,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和認識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學們!在長度單位家族中,你認識了哪幾個朋友呀?(貼出:毫米、釐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嗎?

2、同學們走1米大約是幾步呢?

請看錄象:

(一個小朋友測量,一個小朋友走。)

提問:再想想,走100米,大約是幾步呢?(200步)

照這樣計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談話:我們老學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們走一圈大約是幾分鐘?走一圈是3 分鐘,那走5圈大約需要幾分鐘?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寫做1千米。不過,1000米和1千米聽起來不大容易區分,誰能想個辦法通過不同的朗讀,把他們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二、聯繫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又一個成員(貼出:千米)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貼出km)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出示課題:千米的認識)

2、誰來說說,你在哪兒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大家請看:(出示4張圖片)

從這些圖片中,你知道了什麼?

請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一張在組內介紹一下。

誰願意把你們組交流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3、看來大家對千米已經有所瞭解,那你們還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說一說。

4、提問: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我們先來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長?(錄象:學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經這麼長了,那幾個100米纔是1千米呢?

10個100米連起來纔是1千米,那該有多長呀?

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約走幾圈是1000米呢?

同學們!新梅廣場(出示新梅廣場照片)你們都認識嗎?想一想,從那兒出發,向南走,你覺得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播放從新梅廣場出發,經過郵局、電影院、小商品市場到新區實驗小學的錄象。好!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段路再走一遍。誰來估計一下,走這段路大約需要幾分鐘?

5、如果從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也是1千米?同桌互說,交流。

到底誰的意見比較準確呢?假如讓你去驗證,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去驗證?交流。

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課後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驗證一下,好嗎?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間的聯繫:

1、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這是小明的家,請你們幫小明找找看,從小明家到哪裏正好是1千米,先在組內說一說,並且在圖上圈出來。

想想做做1

從小明家到哪裏正好是1千米?在圖上畫出來。

再找找看,從哪兒到哪兒也是1千米?

2、 你們看,小華在幹什麼呀?

他每天都要在這個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經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嗎?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麼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個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實利用1千米=1000米不僅可以將米轉化成千米,還可以把千米轉化成米。請看:

想想做做3

說說怎樣想的。

四、系統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千米,到現在爲止你們一共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朋友呀?你能說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嗎?(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1米=100釐米)

在使用這些單位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合理、恰當。

五、解決問題:

1、 步行 汽車 飛機 自行車

每小時 每小時 每小時 每小時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3、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哪一條嗎?(長江)對!

請看這張表格,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你能比較他們的長短嗎?

4想想做做5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幅簡單的鐵路示意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⑴從太原到青島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兩個問題請在小組內討論:

⑵南京到上海的鐵路大約長300千米,你能估計出南京到濟南的鐵路大約長多少千米嗎?

⑶從南京到北京的鐵路大約長多少千米?

說一說你的理由。

六、實踐作業:實踐園地

1、 想辦法測量一下你家到學校大約距離多少千米?

2、觀察無錫旅遊地圖,根據各景點之間的距離,爲自己或家人設計一條經濟實惠的旅遊路線。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學生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一說?

2、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長?教師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

4、估估從教室前黑板到後黑板大約是幾米?黑板大約有幾米?

二、教學新課:

1、導入:如果我們要測量元上小學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長,你覺得用我們所學過的這些長度單位合適嗎?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個比米大得多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

2、引出“千米”。(課件出示例題圖)指出:圖上所畫的.是鐵路和公路,計量路程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書:公里)

有了長度單位千米,我們就可以說南京到北京的鐵路長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長274千米,教案《《認識千米》教案》。

3、認識“千米”。實踐思考:組織學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幾個100米是1000米?大約要到哪裏?

組織討論:幾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單位怎麼寫?

(板書: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們學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幾個這麼長就是1千米?

5、小結。剛纔我們認識了一個比米還大的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瞭解了1千米大約有多長,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1)看題、讀題。說說1千米的長度。

(2)從哪裏到哪裏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題,讀題,說題意。說說已知什麼,求什麼?

(2)獨立解答,米與千米之間你是怎麼換算的?

3、想想做做3。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每題該用什麼長度比較合適?

4、想想做做4。

(1)你能說出4條河流的具體長度嗎?你能比較它們的長短嗎?

(2)說出每一條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題,讀題,說題意。

(2)學生獨立做第1小題,集體交流。

(3)第2、3小題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鐵路大約長300千米,怎樣估算南京到濟南、南京到北京的鐵路大約長多少千米呢?學生討論,彙報解決方法,彙報估計的結果。

四、課堂作業:完成想想做做3、6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瞭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關於千米的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能進行有關千米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特別是假期多數學生會旅遊,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跑道及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假期過的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遊了?啊,這麼多同學,旅遊既可以欣賞美麗的祖國風光,又能豐富你們的知識,真是一件美事。……同學你能告訴我們你去哪兒嗎?

生答

師:遠不遠?你有沒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釐米嗎?

生答

師:那用分米做單位?

用米作單位?

生答

師:同學們都不同意,確實不能用這些單位,它們都太小了,用它們來測量太麻煩了。比較遠距離,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學習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

A圖一: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C圖3;日照到莒縣75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2、聯繫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1)1千米有多長呢?同學們都去過咱們的操場,操場的一圈你知道多遠嗎?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長你知道嗎?1000個這麼長才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裏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3、學習進率

1000個1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 千米=1000 米(板書)

全班齊讀一次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追問: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裏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

練習: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題)

找學生彙報,並說說爲什麼

三、實際運用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願意嗎?

1、第一關:(算一算)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華是個體育愛好者,看,他在早鍛鍊呢!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練習(在自備本上)。

(2)交流反饋。

(過渡:順利通過第一關,有沒有信心闖第二關?)

2、第二關(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

獨立思考,也可讓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關(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課件出示

讓學生說說誰最長?誰第二?誰第三?誰最短?你是怎麼比的?

比完這題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國的河流很長,中國的國土是多麼遼闊呀)

4、第四關(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是呀,遼闊的土地上不光有這麼多長長的河流,還有很多縱橫交錯的鐵路,你們瞧:

(課件出示)

(1)第1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題小組討論,充分交流估計的方法和思考。

(3)小結:在交通路線圖上,依據已知一段的實際長度,估計其他路段的長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領。

過渡:同學們都是順利通過了四關,但小明卻過不了關,信不信?請看他寫的一片數學日記你就知道了。

第五關:改一改:

(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釐米的牀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後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後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錶,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廣場放風箏。” 丁丁說:“廣場離這裏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裏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現在有什麼收穫嗎?(瞭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並瞭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五、課後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書設計: 認識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8

《千米的認識》教學計劃及反思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鎮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裏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9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爲數學教師應該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在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儘可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數學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了“以人爲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具體體現在:

一、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並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利用現有教材,體現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採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後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藉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後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瞭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着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複、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後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

長度的感受。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

①走100米,數數大約有幾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③瞭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談話:小朋友們,聽說過五指山嗎?西遊記裏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學王國裏,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長度單位五兄弟。

1、複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有多長;說出表示的符號並板書;說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厚約15( )。

師:導入:拇指峯上住着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裏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付老師在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標誌:(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橋距廣渠門?千米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麼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師:現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了數,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願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一數: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師:(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啊!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師: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爲什麼?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現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4)師:你能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外地遊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門有多少米嗎?

先自己想一想

集體訂正

生: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裏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裏到哪裏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着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裏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裏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麼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裏說一說。(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後用這些方法驗證剛纔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7)付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遠嗎?你會怎麼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師:1、你們的收穫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單位名稱 換算

集體訂正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週年的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要求:先獨立填出答案,再說說爲什麼?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峯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係了。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11

學科:三年級數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於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後通過討論、彙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爲以後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千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教學內容。

2、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本課教學前,學生對米、分米、釐米和毫米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能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這個僅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單位間的化聚打下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後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的認識,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感悟1千米的長度,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熟練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

4、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2、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你知道我們學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華跑了5圈大約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後,交流。汽車每小時能行70(

),你認爲可以填上哪個長度單位?請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是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學生交流自己看見過的。出示路標牌的圖,並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km。

(二)實踐體驗“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約有多長?學生猜測後回答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多媒體演示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並記錄。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麼?小結:1千米=1000米。

3、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幾分鐘?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呢?學生回答。

4、你感覺1千米長嗎?學生自由交流。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從小明家到哪裏正好是1千米?學生觀察後獨立描出圖上1千米的長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計算後交流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後交流怎樣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討論,用什麼單位合適。

5.“想想做做”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感受並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

本節課着重讓學生創設體驗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幫助學生較好地在體驗中構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生成。

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彙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爲多少米?多遠爲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爲什麼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麼,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彙報:你們是怎麼走的?有什麼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麼收穫?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走一走

活動目的

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領悟1千米的具體長度.

活動準備

秒錶

活動過程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量出1千米的長度(可根據跑道的長度進行估算).

2.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體驗.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錶看走多長時間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