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P10—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圓柱的側面與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圓柱體、硬紙、剪刀、膠帶、圓規、直尺、課件 、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滲透學習方法。

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師:正向大家所說,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評析】用長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圖片引入,探索圓柱的特徵。

1、課件引出研究問題。

師:屏幕上的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的?(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

(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

2、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師:研究圓柱,我們先要研究圓柱的組成,每個人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獨立觀察、操作)

生1: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周圍的面。

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生3:圓柱有無數條高。

師: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高在哪裏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爲什麼?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師:大家的觀察很仔細,確實圓柱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並且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在圓柱中,兩個圓叫圓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板書)

3、設置問題障礙,深化特徵的研究。

師:通過剛纔的研究,我們知道:圓柱是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側面組成的,是不是任意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呢?(不是)我這裏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和一個側面,他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圓柱呢?(不能)

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結合手中的學具進行研究。

彙報1:

生1:圓的大小和側面的粗細一樣。

師:大家的感覺沒錯。可是老師總感覺底面圓和側面之間的關還不夠具體,誰有辦法能讓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再次進行小組合作。

彙報2:

組1:我們可以把圓柱的側面剪開,把它展開後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它們就都成了平面圖形,就容易進行比較了。

師:這個小組的同學把側面剪開變成了長方形,是沿哪裏剪的?(圓柱的高)這樣就把側面這一曲面轉變成了平面。板書:化曲爲直

在以前的學習中,還有哪些知識也用到了這一方法?

生2:學習圓的周長時我們也是用到了這一思想。

生3: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也是用到了這一思想,把原轉化成了近似的長方形。

師:大家的想法很有創造力,那展開後的長方形和底面圓之間有什麼關係?

組2:現在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

師:大家把剪開的圓柱體再圍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結果。(學生操作)

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4: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展開後的長方形和圓柱的關係?

生5: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板書:

師:請同位兩個用本子作學具互相說一說。

4、課件演示,建構圓柱的特徵。

【評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操作經驗內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了對圓柱特徵的理解。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圓的關係時,教師適時地啓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推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運用特徵,解決問題。

師:剛纔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發現了圓柱的基本特徵。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張長方形紙(長62.8釐米、寬31.4釐米),你能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以這張長方形紙爲側面的圓柱嗎?請大家先討論應該怎樣去做,有了想法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

(交流彙報)

組1:我們組是利用長62.8釐米求出了底面圓的周長也是62.8釐米,62.8÷3.14÷2=10釐米,所以底面圓的半徑是10釐米。用圓規畫出了兩個圓。粘起來就做成了一個圓柱。

組2:我們是把31.4釐米作爲圓柱的底面周長,求出底面半徑是5釐米,用圓規畫出了兩個圓做成了圓柱。

師:請大家把做成的圓柱舉起來互相欣賞一下。雖然兩個小組做成的圓柱形狀不同,但他們都用到了今天所學的圓柱的基本特徵:圓柱由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圍成的,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

【評析】

圓柱體的製作,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請標註來。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麼圖形,寫到括號中

【評析】

有效的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2

大班數學活動:

《認識圓柱體》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2、觀察、比較、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並樂意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裝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種球體物品的紅色籃子,裝有易拉罐、積木、擀麪杖、塑料瓶等圓柱體的綠色籃子。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認識圓柱體》。

活動過程:

一、以“怎樣讓圓柱體的物品滾動”導入,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幼兒自己選擇圓柱體的物品玩一玩、滾一滾,探索發現圓柱體物品滾動的特徵。

2、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發現:你剛纔玩的是什麼,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易拉罐、積木、擀麪杖、塑料瓶這些物品躺下來纔會滾。

二、幼兒初步感知、瞭解圓柱體的特徵。

1、給幼兒每人一塊圓柱體的積木,引導幼兒看一看、滾一滾,探索圓柱體的特徵。

2、小結: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躺下來纔會滾,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圓柱體”。

三、幼兒比較區分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特徵。

1、引導幼兒從紅色籃子裏拿一件球體的物品,從綠色籃子裏拿一件圓柱體的物品,玩一玩、滾一滾、比一比,探索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2、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各自的發現:球體和圓柱體都是會滾動的物體,它們

滾起來一樣嗎?

3、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卻不能向每個方向滾動,只有躺下來才能滾動。

四、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1、引導語:請你們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或者像球體,哪些東西是圓柱體或者像圓柱體。生活中有的東西是球體的,有的東西是圓柱體的,不管是球體還是圓柱體都有它的用處。回家以後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和圓柱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五、教師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認識圓柱體》。

反思: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了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在認識圓柱體的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把這些不同形體的物體立起來,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探索,來理解圓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體、圓柱體等是可以立起來,是立體的,讓孩子初步感知“平面與立體”的基本概念。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的表現讓我驚喜,也給了我很多的感悟。我們有時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給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與任務。其實孩子們是樂於參加有一難度的活動的,這讓他們能找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更多的成功感,這樣孩子也會得到多方面的和諧發展。在以後的一些探索活動中,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與思維定勢,多給孩子提供和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給孩子們的思維插上翅膀,在知識空間裏自由翱翔!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教材第17頁的建築物及物品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在生活中有許多這種形狀的物體,誰知道它們都是什麼形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形狀。

2、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1:認識圓柱

(1)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2)認識圓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b、引導小結: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高有關。

c、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d、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8頁“做一做”習題。

2、做第20頁練習三的第2題。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4

一、複習舊知,滲透學習方法。

1、複習(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2、揭示課題。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用長、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圓柱的特徵。

1、引出研究問題。

出示教學掛圖:(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

圖上的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的?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圓柱形)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

2、舉出生活中的圓柱。

在咱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3、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①觀察研究圓柱。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圓柱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獨立觀察、操作)

②指名彙報交流。(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周圍的面。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圓柱有無數條高。)

③認識圓柱的高。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高在哪裏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爲什麼?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④小結:大家的觀察很仔細,確實圓柱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並且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在圓柱中,兩個圓叫圓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板書)

4、設置問題障礙,深化特徵的研究。

(1)猜想圓柱的底面和側面的關係。

①圓柱是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側面組成的,是不是任意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呢?(不是)我這裏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和一個側面,他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圓柱呢?

②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結合手中的.學具進行研究。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3)各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師生共同總結。

我們可以把圓柱的側面沿着高剪開,把它展開後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就把側面這一曲面轉化成了平面,現在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5)同桌兩個用本子作學具互相說一說。

(6)師生再次演示圓柱的展開情況

【設計意圖】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操作經驗內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了對圓柱特徵的理解。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圓的關係時,教師適時地啓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推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運用特徵,解決問題。

(1)明確小組合作要求。

剛纔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發現了圓柱的基本特徵。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張長方形紙(長62。8釐米、寬31。4釐米),請你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以這張長方形紙爲側面的圓柱,請大家先討論應該怎樣去做,有了想法後動手操作。

(1)小組合作交流。

(2)各組彙報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出有兩種製作方法)

(3)各小組相互欣賞製作的圓柱。

(4)小結。

雖然兩個小組做成的圓柱形狀不同,但他們都用到了今天所學的圓柱的基本特徵:圓柱由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圍成的,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

【設計意圖】圓柱體的製作,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1、練習二第1題:下面各圖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圓柱?請指出來。

2、練習二第2題: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請標出來。

3、教材第11頁做一做:指出下面的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4、練習二第3題: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麼圖形,寫到括號中。

【設計意圖】有效的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爲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徵(一)認識圓柱的特徵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2.互相交流,什麼感覺.啓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麼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麼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係?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麼?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並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後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纔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後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範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後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後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裏?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爲什麼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爲什麼?(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藉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2.佈置課後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並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後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製作圓柱和圓柱。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18-19頁,練一練、練習五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

2、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各一面。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18頁例1,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2、知道什麼什麼樣的形體是圓柱和圓錐。

3、在課本上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練習五的1-4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你預習的兩個立體圖形,分別叫什麼?

2、剪下第125、127頁的圖形,用硬紙板做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

3、反饋練習五的完成情況。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麼?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

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3、討論“練一練”。

⑴讓學生各自從教材提供的圖片中找出圓柱形的和圓錐形的。

⑵交流說一說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2、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杆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週各能成什麼形狀?

⑵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⑶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麼樣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週,會轉成什麼形狀?自己做一做。

3、做練習五第4題。

教學反思:(略)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麼?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麼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麼?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杆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週各能成什麼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麼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週,會轉成什麼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8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於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學情分析: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較差,在教學中多出示模型和相應的事物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學更直觀,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並知道他們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分。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兔博士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祕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慾望。

接着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彙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各種形狀的物體5個百寶箱,每組4個小方塊,4種圖形的圖片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9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

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 學 過 程】

一、激趣導入

媒體呈現:大屏幕出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各3-5個)。

1、讓學生分類整理,想想它們有哪些特徵和量的計算。

2、觀察沒有學習過的物體,告訴學生對這些物體我們將陸續進行學習,今天我們認識其中一個,它叫圓柱引出課題。

3、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設計意圖】生活是生態的,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態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入課題,使課堂自然、生動。

二、探究新知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題:認識圓柱

(1)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引導歸納。

(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2)認識圓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b.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c.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d.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3.例:圓柱的側面展開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2)操作探究。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並旋轉。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設計意圖】

讓學生從旋轉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聯繫和旋轉。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8、19頁“做一做”習題。

2.做第20頁練習三的第1題。

3.做第19頁“做一做”習題。

4.做第20頁練習三的第2~5題。

四、小結 你對圓柱還有哪些問題?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完成第39頁上的“做一做”和練習十的第1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長方體形和正方體形的物體各一個,及多個圓柱形的物體(如罐頭盒、茶葉筒、藥盒、藥瓶、紙盒等);讓學生也收集幾個圓柱形的盒子,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53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 r或C= Π 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口算)。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二、導入新課

教師手中先後拿一個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正方體形的物體,提問:我手裏拿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他們有什麼特徵?

由此引導學生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徵。

教師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了,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

教師: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麼不一樣?

三、新課

1.圓柱的認識。

讓學生拿着圓柱形的物體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而圓柱則有一個曲面,有兩個面是圓,從上到下一樣粗細,等等。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校體,簡稱圓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柱

教師:大家剛纔認識了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出示有圓柱形物體的投影片。

教師:現在我們沿着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於是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隨後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線。

然後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

教師:請大家再觀察一下,這些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髮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並且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教師指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

然後在圖上標出底面以及兩個圓的圓心O。

同時還要指出:我們所學的圓柱是直圓柱的簡稱,即兩個底面之間從上到下一樣粗細,高垂直於底面。

接着讓學生用手模一模圓柱周圍的面,使學生髮現圓柱有一個曲面,由此指出: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讓學生看圓柱形物體,指出: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然後在圖上標出高。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使學生明白:圓柱的高有無數條,他們都相等。

然後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同桌的兩名同學相互指出圓柱的兩個底面、側面和高。

小結:圓柱的特徵(可以啓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圓柱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

2.鞏固練習

(1)做第39頁“做一做”的第l題。

要求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如鋼管、汽油桶、爐子姻簡、截面是圓形的鉛筆等。

(2)出示(投影)一組立體圖形,辨析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爲什麼?

3.教學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出示一個帶完整商標的罐頭盒。

教師:這個罐頭盒是什麼體?(是圓柱體。)

“它的側面是哪個面?”

讓前排的學生指示給全班同學看,使學生明白,這個圓柱的側面實際上可以用罐頭盒上的商標紙來表示。

然後沿着罐頭盒的一條高剪開,再將商標紙打開,平展在黑板上。

教師:現在商標紙是什麼形狀?(是長方形。)

教師沿着商標紙的邊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再將這張長方形的'紙包在圓柱的側面上,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寬與圓柱底面的高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出: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四、小結(略)

五、課堂練習

1.做第39頁“做一做”的第2題。

可以將教科書上的圖用投影儀放大或畫在小黑板上,指名學生指給大家看,其他學生評月是否正確。

2.做第39頁“做一做”的第3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柱,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量完後,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量的。

3.做練習十的第1題。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利用圓柱的特徵來解釋。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1

學習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同學們,老師這有一張白紙,現在,我想讓這張紙站立起來!(教師演示紙橫站、豎站怎麼都不行)怎麼站不起來呀?同學們能想辦法幫幫老師嗎?

(請學生拿出紙試驗,併到前面展示。)。

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教師指出:像這樣(指捲成筒形的)形狀的物體在數學上稱爲圓柱。圓柱有什麼特徵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主動探究——認識圓柱的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大型建築的支柱、筆筒、崗亭等實物圖。

指出:這裏的支柱、筆筒、崗亭的主體部分都是圓柱,人們把許多建築物設計成圓柱形狀,以增加立體感和美感。

(2)請學生找找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3)利用課件從上述實物圖形中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

2、操作感知—圓柱的各部分

(1)請同學們看看、摸摸手中的圓柱形物體,同桌討論:圓柱有幾個面?這些面有什麼特徵?

(2)組織學生交流,初步感知圓柱有三個面,其中有兩個面是平面,是兩個圓面,叫圓柱的底面;還有一個面是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3)請學生說說手中圓柱各部分名稱。

(4)感知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關係。

引導學生觀察、議論,並說出自己的做法。

可能有如下方法:

a、可以剪下來比較;

b、量半徑、量直徑;

c、量周長;

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紙上沿着它的周邊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換過來比較。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圓柱上下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3、認識圓柱的`高

(1)教師出示兩個高、低不同的圓柱,提出問題:哪個圓柱比較高,爲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圓柱的高低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指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2)怎樣測量圓柱的高

a、獨立探究:讓學生想辦法測量自己手中圓柱的高。

b、集體交流測量方法,使學生明確,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較準確的測量圓柱的高。

4、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

(1)猜一猜: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

(2)剪一剪: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後展開攤平——(會得到一個長方形)

(3)議一議: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4)集體交流,形成共識: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5)知識拓展

a、什麼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會得到一個正方形?

b、如果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什麼形狀?導發現:當圓柱底面的周長和高一樣的時候,把圓柱側面沿高展開後得到一個正方形;如果沿一條斜線剪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

(6)做一做:快速轉動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看看有什麼發現?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2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圓柱高的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0 cm,寬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備用剪刀若干。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徵?我們是怎樣研究的?教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觀察:數一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教師: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可以用這些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評析】用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爲接下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你們看(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徵

1.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教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1)請你拿出你所帶的圓柱形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小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麼特徵,如果需要用到特別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難的小組可以到書中去尋找或補充答案。

(3)小組內互相交流:組織整理好彙報的內容(如:有什麼發現?是用什麼方法來研究的?)【評析】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於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小組協作精神。

2.小組彙報:

(1)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學生彙報,教師相機質疑)

學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側面。(課件出示圓柱和相應的名稱) 教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2)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3)感知圓柱側面的特徵。

教師:圓柱周圍的面有什麼特徵?與底面有什麼不同?(板書: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評析】動手操作有利於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徵,通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4)圓柱的高。

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 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爲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評析】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爲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5)小結圓柱特徵。

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麼特徵(看板書)?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自主練習第1題。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評析】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鞏固所學的知識。

3.遊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爲5 cm,高爲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後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纔的一樣嗎? 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 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麼物體大小差不多?(3)同一個長方形,爲什麼轉出來的圓柱不同? 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釐米,寬是30釐米 ,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評析】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通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繫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後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想?【2】《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節圓柱的`認識

學生分析:本單元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形體,因此教學時從直觀入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指導學生採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探索圓柱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設計思想: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直接引入課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嚐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圓柱的特徵,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間知識的互補,使學生學會交往,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合羣性和合作精神。

(4)啓發學生猜想,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創新的能力。

(5)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遵循由觀察—發現—總結—應用這一規律,使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與現實的聯繫,並建立與他人交往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從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形物體抽象概括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然後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師這裏有一個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麼嗎?(依次展示各個物品:露露盒、茶盒、罐頭盒)你知道這些物體的形狀叫做什麼嗎?在數學上,像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的?(學生舉例)本節課,你想知道哪些關於圓柱的知識呢?同學們都是好學的孩子,關於圓柱的體積、表面積的計算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本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構建新知

1、一起來看一看圓柱畫在紙上是什麼樣子的。(展示盒子中物體畫在紙上的形狀)閉上眼睛在大腦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圓柱畫在紙上是什麼樣子的。

2、拿起你手中的圓柱,仔細觀察,它有幾個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三個面。圓柱的面各有什麼特點呢?

3、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31下邊的內容,邊學邊結合實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誰的收穫最多。

4、交流彙報:

(1)關於底面,重點理解“完全相等的兩個圓”這句話,讓學生說一說怎樣驗證兩個底面完全相等。

(2)關於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其是一個曲面。

(3)關於高,知道圓柱有無數條高,所有高的長度都相等。

(4)幫助學生理解圓柱從上到下是一樣粗細的,指出在小學研究的圓柱都是直圓柱。

師隨機板書圓柱的各部分特徵。

5、同學們動手動腦找出了圓柱各部分的特徵,今後我們要進一步培養動手動腦的好習慣。下面我們小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動要求)。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沿圓柱的高把圓柱外包裝紙剪開,看看展示開後能得到什麼形狀。(學生小組動手操作)

6、展示學生剪開後得到的圖形。小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側面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麼關係。”(師巡視指導)

7、交流彙報。要求學生說一說爲什麼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小結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各圖形是否爲圓柱體。

2、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3、思維拓展,給出底面直徑和圓柱的高,試着求出圓柱的側面積。

四、小結。

1、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2、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圓柱的各部分特徵,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在數學世界中有更多的收穫,不斷地體驗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分一分。(課件出示實物圖)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按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拖動分類)?

2、說一說。

師:你爲什麼這樣分(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圖形的特徵簡要說一說)?

師:剩下的這些形體我們將陸續進行學習,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突出兩個圓柱圖)。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2個圓柱,再看一看桌上老師爲你們準備的3個圓柱,它們都是直直的(點擊,抽象出圓柱的平面圖形),而且上下一樣粗,象這樣的圓柱就叫直圓柱。

師: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評析: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出課題,然後舉例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最後通過對實物的辨析,強化對圓柱體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二、自主探索,分析問題

1、獨立思考,初步理解圓柱的特徵。

①想一想。

師:觀察這些圓柱,(點擊出示研究問題)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得出:圓柱有上下2個圓……

②摸一摸。

師:圓柱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還有其他的面嗎?請你摸一摸,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師總結: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

③說一說。

師: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柱平面圖)?

師總結: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合作探究,理解圓柱的特徵。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圓柱,你還有什麼發現?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引導:它的2個底面怎樣?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你有什麼方法驗證?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最多?

3、全班交流,掌握圓柱的特徵。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代表你們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

生1:用尺子量一量圓柱底面的直徑,看是不是一樣大。

生2:揭下2個底面,重合起來比,發現它們完全相同。生演示。

生3:揭下1個底面,貼到另一面,它們也完全相同。生演示。

生4:先沿一個底面畫圓,再把圓柱倒過來,和另一個底面比一比,它們也完全相同。生演示。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驗證出2個底面完全相同(板書)。

[評析: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學生髮現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爲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師: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相同點,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點呢?由什麼決定?

生:它們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師: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圓柱有多少條高?你能給圓柱畫一條高嗎?(師生演示)

[評析: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突破了以往只教學圓柱側面高的教學定勢,從內外兩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猜測,初探圓柱的側面積。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圓柱形茶葉盒外層的包裝紙,我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面積,你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生1:直尺不好量就用捲尺量。

生2:剪下來壓成平面再算。

……

2、驗證,理解圓柱的側面積。

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哪剪下來的包裝紙是什麼形狀呢?老師給每個圓柱都裹上了一層包裝紙,請你試着剪一剪,看有幾種不同的剪法?都能剪出什麼形狀?各應該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生1: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包裝紙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

生2: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生3:……

師總結: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板書)。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麼條件?如果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高,又該怎樣求它的側面積?

[評析: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包、剪、比等手段化曲爲直,幫助學生髮現圓柱的側面積就是側面包裝紙的面積,再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發現問題的本質,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這一研究問題的方法。]

四、鞏固拓展,應用問題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並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先由學生判斷,再根據學生的敘述出示底面、側面和高。(圖略)

2、畫出下面圓柱的高。

3、選擇。選擇正確的算式,並說明理由。

4、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與操作、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情感目標: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爲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等。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過程:

(一)聯繫比較、建立表象

(1)觀察、聯想:

師: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師拿出一個用紅布蒙着的圓柱筆筒,揭開布)這是長方體嗎?它是什麼?(板書:圓柱),今天,老師準備把它作爲一件禮物,送給大家。(教師再出示幾個圓柱模型)

(2)聯繫、想象:學生議論,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柱形的?我們教室裏哪些東西是圓柱形的?

(3)想一想、畫一畫。

①.讓學生閉起眼睛,想象圓柱的形狀是怎樣?

②.把想到的圓柱形狀用簡圖畫在練習本上;

③教師電腦顯示:水杯、水壺、鐵罐實物圖並逐步抽象爲立體圖。(貼出立體圖)

(二)導探結合、形成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剛纔,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這說明在生活和生產中離不開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應該進一步地認識它!(板書:認識)

(1)請學生說一說,你想認識圓柱的什麼?(生:我想知道圓柱由哪幾部分組成,圓柱有什麼特徵……)

(2)操作感知——認識各部分名稱。

①看看、摸摸,同桌討論:圓柱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怎麼樣?

②初步發現:(學生回答)圓柱體有三個面,其中有兩個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叫做圓柱的底面;還有一個面是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師在立體圖上標明名稱,學生閉起眼睛摸手中的圓柱,並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③猜一猜,做一做。

哪兩個面是一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觀察、議論,並說出自己的做法:a.可以剪出來比較;b.量半徑、量直徑;c.量周長;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紙上沿着它的周邊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換過來比較。

④教師小結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方法(板書:觀察、猜想、操作、發現。)

2、認識圓柱的'高

(1)指着圖中高、低兩個圓柱問:哪個圓柱比較高,哪個比較低,爲什麼?引導學生髮現:圓柱的高低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2)怎樣測量圓柱的高。

①引導學生觀察圓柱的縱切模型,(師出示圓柱縱切模型圖)感知兩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②媒體演示:圓柱的高可以在圓柱的側面上來表示。(師在立體圖上表示出高,學生在自己的圓柱上畫高。)

(3)學生討論發現:①圓柱可以有無數個縱切面,每個縱切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長方形對邊平行,說明(圓柱縱切面可以有無數條高,長度都相等。②側面上可以作無數條高;③在兩底面之間只要量出垂直於底面的線段的長度都是圓柱體的高)(師板書:有無數條高,長度都相等)

3、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

(1)師:圓柱的兩個底面都與側面相交,觀察一下,兩個底面與側面相交的線是底面的什麼?(底面周長)

(2)側面是一個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再展開,你能想象出側面會變成一個什麼圖形嗎?(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學生動手操作)

(3)討論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

(4)畫一畫、議一議:展開圖可以是一個其它圖形嗎?如果不沿着高展開,側面剪開可能是什麼形狀?

(三)教學小結

圓柱體有什麼特徵、側面呢?這些知識你是怎麼學會的?

(四)、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1、學生獨立完成:11頁做一做(課本)

2、學生獨立完成:15頁1-4題(課本)

3、用硬紙做一個底面半徑爲2釐米,高5釐米的圓柱。

(五)、總結整理、深化新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0頁至12頁、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出示一個圓柱體,學生能列舉出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圓柱體實物,說出圓柱的特徵,並用圓柱體的特徵來判斷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3、學生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能歸納出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之間的關係。

4、學生能運用圓柱的特徵動手試做一個圓柱。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圓柱的縱切模型和相應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自帶貼有標籤紙的圓柱形物體或按照教科書第153頁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剪刀、線、尺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過程

一、啓動導入

1. 複習舊知

師: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師:看看,老師的講桌上的這些圖形還是平面圖形嗎?(立體圖形)

師:哪些是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誰上來指一下。(生指後拿走)

師:剩餘的是什麼?

2. 引入新課

師:照上面這樣,說一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圓柱體?

課件出示:魚罐頭、茶葉桶、樹墩。問:這些是不是圓柱體?

師:(電腦抽象)這是圓柱體的模型。這些圓柱體的高低,粗細都一樣嗎?

師:不一樣,爲什麼它們都叫做圓柱體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第一是先複習舊知,由學過的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拿走已認識的長、正方體,剩下是要學習的圓柱體,爲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第二是在引課中就讓學生結合生活說一說周圍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一是讓學生具有直觀性,二是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習數學並不難。第三是構造認知衝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些圓柱體的高低、粗細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它們都叫做圓柱體呢?學生很想弄個明白,這樣在學生憤悱中引入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後,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如何探索的'問題。]

二、探索體驗

師: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討論,看看圓柱體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麼特徵?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學生彙報。

1.底面

師:你怎麼就知道它們的大小相等呢?(學生回答)

師:我們看上面的圓形與下面的圓形叫做底面。它們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大家看(教師拿出有蓋的圓柱形物體,拿上面的蓋與下面的底進行比較。)

2.側面

師:我們今天研究的這些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的直圓柱。

3.高

師:觀察講桌上的這些圓柱體,它們的高低都相同嗎?(不相同)

師:哪個高?哪個低?(生指)

師:想一想,圓柱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師:說一說什麼是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

師:怎麼量圓柱的高呢?(教師拿中間透明的圓柱體容器)誰上來測量一下這個圓柱的高?

一生測量。

師:(教師拿拿直尺圍透明的圓柱體容器外圍轉着比劃)這是不是圓柱的高?這呢?

師:(去掉透明的圓柱體容器的蓋,把尺子垂直放到裏面)如果不考慮圓柱底面的厚度,這樣量行嗎?

師:說一說,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師:看一下電腦上的演示。(多媒體課件演示無數條高)

我們看,這些都是圓柱的高,連接兩底面圓心的線段也是圓柱的高。(拿圓柱體體積演示教具,拿直尺在四周比劃。)

師:圓柱沿直徑切開後,切面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上也有無數條高。

師:這支鉛筆是不是圓柱體?

師:鉛筆的高指哪一部分?(生指)

師:平時這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說鉛筆的高?(不是)

師:說什麼?(鉛筆的長)

師:有時候圓柱體高也叫長或厚。

師:(小結)看一下,我們學過圓柱的幾個面?

師:哪三個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出:上底面、下底面、側面。]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圓柱體的實物去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並通過練習進一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生合作學習,爲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感性過程,而且要促使學生向理性認識的轉化。]

練習:

(1)標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做題,實物投影展示。

(2)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