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9~20頁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和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教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

3、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4學會由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指導:猜想→討論→操作→概括→嘗試→辨析→總結

教學用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

學習用具: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所用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疑引入

同學們,你們看,茶葉罐是什麼形狀的?如何求它的體積?你有辦法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猜想

現在該怎樣來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不妨大膽猜想一下好嗎?

2、表揚鼓勵,實踐遷移

(1)有同學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真是既聰明又能幹!

讓學生互相討論,思考應如何轉化,然後組織全班彙報。(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

(2)操作:學生操作學具,切割拼合。

(3)感知:將圓柱體模具(已切好)當場演示。

①讓一位學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開;

②另一位學生將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觀察得到一個什麼形體?同時你發現了什麼?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

(4)課件演示,讓學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5)討論:圓柱與所拼成的近似長方體之間的有什麼聯繫?

(6)彙報:你發現了什麼?【圓柱→近似長方體:①體積相等;②底面積相等;③高相等;④表面積不相等。】

(7)概括總結

①讓學生試着總結公式;

②老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用課件出示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運用新知,嘗試解答

[做一做]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爲75cm2,長90cm。它的體積是多少?

(1)嘗試:讓學生理解題意,自己嘗試解答。

(2)展示:根據v=sh可得:75×90=6750(cm3)

(3)講評並強調:計算體積時結果應用體積單位。

(4)拓展: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和高h,該怎麼來計算圓柱的體積呢?如果已知的是底面的直徑d和高h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計算公式,再相互交流。

得到:v=πr2h

[完成教材第20頁例6]一個圓柱形水杯,從裏面量底面直徑是8釐米,高是10釐米。已知一袋純牛奶有498mL。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

1、教師引導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計算出杯子的容積。

2學生獨立計算杯子的容積,然後與牛奶的容積作比較,就完成了任務。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

2一個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2.5米,半徑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五、佈置作業(練習三第2、3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圓柱轉化近似長方體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柱=sh

V柱=πr2h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操作法、推理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答:長方體和正方體。

它們的體積是怎麼求的?

長方體:長×寬×高,正方體:棱長×棱長×棱長。

二、教學例4。

1、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

它們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爲什麼?

生答:體積=底面積×高,所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

2、出示圓柱。

猜一猜,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

生猜測:相等。

究竟如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的體積。

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問:剛纔只是你們的猜測,你準備怎麼驗證?依據是什麼?(4人小組討論)

生:準備把圓柱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

依據是圓可以轉化成長方形計算面積。

3、出示課件。

回顧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回顧了圓的面積公式推導,你有什麼啓發?

生答: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計算體積。

5、動手操作。

請2位同學上臺用教具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後把它拼成一個近似地長方體。

多請幾組同學上臺講解,完善語言。

提問:爲什麼用“近似”這個詞?

6、教師演示課件。

把圓柱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7、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開後拼成的物體會有什麼變化?

生答:拼成的物體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追問:爲什麼?

生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於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於長方體。

8、剛纔我們通過動手操作,把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師:拼成的長方體和原來的圓柱有什麼聯繫?請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出示討論題。

1、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麼關係?爲什麼是相等的?

2、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的高有什麼關係?爲什麼是相等的?

3、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爲什麼?

板書:

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9、根據上面的實驗和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生答:把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拼成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因爲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10、用字母如何表示。

11、出示例4。

現在你知道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相等了嗎?

爲什麼?

生答:體積相等,都是用底面積×高。

V=sh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七第一題。

學生直接把答案填寫在表中。

提問:你是根據什麼填寫的?

2、練一練。

這兩題,你打算怎麼計算?

生答:不知道底面積,要先算出底面積,再乘高。

3.14×2×5 = 62.8(平方釐米)

3.14×(6÷2)×8 = 226.08(平方釐米)

3、一個圓柱形狀的糧囤,從裏面量得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2米。它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問:這道題和前面做的有什麼不同?怎麼計算?

生答:這是求容積的。所以數據是從裏面量的。

4、練習七第2題。

觀察下面的3個杯子,你能看出哪個杯子的飲料多?

請學生猜一猜。

請學生列出三道算式。

(1)3.14×(8÷2)×4

(2)3.14×(6÷2)×7

(3)3.14×(5÷2)×10

問:你能不求出結果直接比較出大小嗎?

生答:第一個杯子的飲料多。

5、練習七第三題。

學生獨立解答。

指名說說是怎樣算的?

3.14×3×5×1= 141.3(千克)

141.3千克<150千克

答:這個保溫茶桶不能盛150千克水。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教材第25、26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七的1、2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深入地引導學生去了解圓柱,讓學生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和歸納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理解“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圓柱體模具。

教學過程:

預習作業檢測

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怎樣得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

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R=1釐米求Sd=4分米求Sc=6.28米求S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什麼公式來表示?

圓柱底面積/平方米高/米體積/立方米

0.61.2

0.253

合作探究

你們是怎麼知道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的呢?生答預習得知。

課本上是怎麼把圓柱體和長方體聯繫在一起的呢?

生答,同時師相機用課件展示圓柱體和長方體相互轉化的畫面。

用切拼法把圓柱體切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由此得出結論:

○1等份越多,拼成的物體越接近於長方體。

○2長方體與圓柱體等底等高。

○3長方體體積=圓柱體體積

○4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根據剛纔的.結論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20平方釐米,高是1.5米,

它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後,師有選擇的找幾位學生

的作業進行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評價。

○2一個圓柱形狀的零件,底面半徑5釐米,高8釐米,這

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導學生讀題,思考。指名說出自己想的過程。生獨立解

答,展示、交流、評價。

當堂達標檢測

1、“練一練”第1題。

2、練習七第2題。

3、“練一練”第2題。

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包括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柱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柱形物體的容積,第十一冊圓柱的體積公開課。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採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可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的:

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因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藉助實物演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圓柱形水杯。

(1)老師在杯子裏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裏的水是什麼形狀的?(2)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後彙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據後再計算。(4)說一說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創設問題情景。(課件顯示)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纔那樣的方法嗎?剛纔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麼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圓柱的體積)(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能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爲直、化圓爲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圓柱體的體積。(單位:釐米)

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作業本上做。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題,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格式。(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回到想一想中)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2/3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存在於自己的身邊。)

四、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結果保留π)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cm的圓柱形容體裏,放進一個不規則的鑄鐵零件後,容體裏的水面升高4cm,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對於瞭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五、課堂小結:

1、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解題時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設計意圖:收穫包括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體會,在這裏採用提問式小結,使學生暢談收穫、發現不足,既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通過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總結與回顧,還能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六、佈置作業

1、A冊習題2、7

2、拓展練習2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一、利用遷移規律引入新課,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說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三、正確處理"兩主"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學生學習的參與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達到預期效果,不足處學生討論時間控制太少,課後作業個別學生還是對公式不會靈活應用。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5

教學圓錐的體積是在掌握了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發現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的體

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並能運用這個關係計算圓錐的體積,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我讓學生觀察,先猜測圓錐的體積和什麼有關,學生聯繫到了圓柱的體積,在猜想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教師從展示實物圖形到空間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後讓學生動手實驗:有的組用捏橡皮泥的方法,有的組用到沙子的方法;有的組用計算的方法。讓孩子親歷教學的驗證過程,從實驗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接着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想一想等積等高的時候,圓柱和圓錐有什麼樣的關係?等積等底的時候,圓柱和圓錐又會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對圓錐的體積建立了鮮明的印象之後,就應用公式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起到鞏固深化知識點的作用。

圓錐的體積這節課的教學具有下面的特點,一是在教學新課時,沒有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觀察倒沙實驗,而是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就興趣盎然;二是在實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驗,以實驗要求爲主線,即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努力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習,學生學的活,記得牢,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並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在教學之後感覺到遺憾的是,由於教具有限,參與實驗的學生不多,如果每個小組準備一套學具,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真切的`參與到探究中去,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懷着喜悅的心情進行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考試裏面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繫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爲4個圓錐的體積(或三分之四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三分之二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三分之二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的最後我與孩子們一起通過大量的練習,引導總結出了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麼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柱的3倍,圓柱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三分之一。

總而言之,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考試中學生容易丟分的危險高發內容,我在後面的教學中需要精講和精煉,讓學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內化成自己的數學直覺方爲最高層次!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6

一、複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內容,提問:圓柱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導入:這節課我們學習圓柱的體積、

2、想一想,提問:什麼叫做體積?我們學過哪些物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學過長方體正方體的、)

它們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可以歸納爲:

長(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3、想一想: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把圓面積轉化爲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那麼,能不能把圓柱轉化爲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

二、新授:

敘:以上研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叫做割補法,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自學。

演示並提問:

(1)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2)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哪部分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3)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哪部分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總結: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高相等。

因爲: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爲:v==sh

運用以上公式,完成練習題、

(注意:單位要統一,要認真審題,認真計算、)

動腦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已知如下條件,如何求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s、高h→→體積v==

(2)底面半徑r、高h→→體積v==

(3)底面直徑d、高h→→體積v==

(4)底面周長c、高h→→體積v==

強調:圓柱的體積v=sh=rh,在沒有告訴底面積和高時,要先找底面半徑和高,應用v=rh去計算。

三、鞏固練習(填表)

hvs=20平方分米

4分米

r=5釐米

10釐米

d=8分米

6分米

c=12、56米

2米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麼?誰來說一下。

回答得非常好,下去以後可以應用所學知識去解答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作業設計:完成習題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推理能力,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準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設想:

1.課前互動,我們做一個吹氣球的遊戲,讓學生來對比氣球變大後所佔用空間的變化。在熱烈的氣氛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就是物體所佔用空間的大小。

2.教學伊始我創設學具槽做圓柱學具這一睛境,讓學生感知圓柱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讓學生給這4個圓柱學具排序這一問題設疑,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3.動手實踐是學生體驗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中我爲圖形轉化、猜想推理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三步曲:第一步:選擇轉化的方法。第二步:體驗轉化的過程、第三步:驗證轉化的結果。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交流、轉化的活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歷數學、體驗數學。

4.用字母表示公式已經是學生很熟知的幾何知識,因此我爲學生提供了與圓柱體積有關的字母,讓他們寫出相應的公式並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引導學生髮現公式與習題的聯繫,讓他們對號入座。學生根據不同的公式進行計算,給4個圓柱學具排序。這樣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的條件、不同的方法,同樣可以得到圓柱的體積,在對比算法中掌握新知。 5.體積和容積這兩個概念在五年級已經學過,學生會說意義,但是通過了解,學生並不是真正理解圓柱的體積和容積。所以我在第一次探究中安排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區別圓柱的容積和體積。從形象到抽象建立圓柱的體積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第二次探究則是加入表面積這一剛剛學過的內容,讓學生在爲3道選擇問題的練習中達到區別體積、容積、表面積的目的,從而實現學習運用的最佳狀態。 6.最後的思維訓練是計算正方體中最大圓柱體的體積,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此題算法多樣,富於啓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使它和教學過程有機組合,把學習延伸到實際,讓知識在體驗中生成。

7.由於每個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情景、思維方式的不同,對知識的學習也有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讓他們用今天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寫成數學日記,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質疑問難

師:老師這裏有兩個氣球,(師從兜裏掏出兩個氣球,將其中一個遞給學生。)你試試把它們變大。(老師再把兩個氣球放回兜裏。)爲什麼這個放不回去了?(因爲其中一個的體積變大了。)看來它佔據了很大的空間。教室中還有哪些物體佔據空間?

師:這是一個製作學具的學具槽,想一想,它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學具來?

生:圓柱學具。

師:是的。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生:圓柱學具佔據了學具槽的空間。

師:這就是圓柱學具的體積。你真善於發現!能用你的話說說,什麼是圓柱的體積嗎?

生:圓柱的體積就是圓柱所佔空間的大小。

師:誰來試着給這4個圓柱學具按體積從大到小排排序?你來試試。

生:體積大小接近,不能確定。

師:老師聽懂了,無法判斷的原因是不知道圓柱體積的大小,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師板書。)

二、圖形轉化。猜想推理

師:想一想,你有辦法得到這4個圓柱學具的體積嗎?(圓柱課件再從槽中跳出。) 生:用公式計算。 生:用水或沙子轉化計算。 師:你們是怎樣轉化的,具體說說。

生:用橡皮泥轉化計算。

生:用圓形紙片疊加計算……

師:嗯,這些方法都很好,就在今天的課堂你會選擇哪種方法?

生:因爲沒有實驗學具,所以只能用公式計算。

師:其他的方法可以在課後進行。

師:想用公式計算的'同學,你想怎樣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呢?結合你們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舉例說明。

生:大部分圖形公式的推導都是把新學的轉化爲學過的。例如:圓形可以轉化爲長方形。

師:聯繫舊知識,採用轉化法,確實不錯。 師:那現在它是一個圓柱,你想怎麼辦?

生:像剛纔一樣進行平均分。

師:你能具體說說嗎?

生:沿着圓柱的底面直徑平均切分成16個小扇形。

師:都說實踐出真知,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動手嘗試着進行轉化,並說說轉化後的結果。

生:將圓柱沿底面直徑平均分成16個小扇形,切分之後,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師:(剛纔我們將圓柱沿底面直徑平均分成16個小扇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如果想讓它更近似於長方體,你想分成多少份?(32)更近似一點。(64)你呢?(128)……

師:這是同學們剛纔的轉化過程。

師:打開書,自由讀,用直線標記,找出關鍵詞,依照關鍵詞自由讀讀轉化的過程。

師:現在再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演示轉化過程,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圓柱轉化爲長方體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7(圓柱轉化爲長方體時形狀變了,但是它們底面積、高和體積都沒變。)

總結文字公式: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師:恭喜大家,我們已經成功地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掌聲鼓勵一下)老師這有一些字母:d、s、r、c、h、v、π。它們與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息息相關,請你們用字母表示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生:v=sh v=(d/2)2π×hv=π2×h v=(c÷π/2)2π×h

師:對比這四個公式你又有什麼新發現?(彩色粉筆畫線。)

生:相同之處都是底面積乘以高,不同是底面積求法不同。

師:謝謝你精彩的發現,你叫什麼名字,認識一下,老師會記住你的。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公式,快來解決剛纔的實際問題吧!這是我們要由大到小排序的4個圓柱學具,請你們拿出題卡計算出它們的體積並排序。

1號底面積50平方釐米,高2.1分米:

2號直徑是10釐米,高20釐米;

3號半徑是4釐米,高22釐米;

4號底面周長31.4釐米,高18釐米。

師:彙報一下你的計算和排序結果,並說說你應用了哪個公式?

師:與他答案相同的同學舉手示意一下,你是怎樣做的?現在你清楚了嗎?

師:看來,靈活運用公式,並選擇合理的算法。會使我們的學習更高效。

四、巧用公式,多重探究

師:同學們到現在爲止,你都學到了哪些關於圓柱的知識?

生:表面積、體積、容積。

師:老師這裏有一組習題。請你們選擇合適的問題。

師:讀完之後,你認爲求什麼就可以大聲地說出來。

(生:體積、容積、表面積。)

學具廠有一個製作學具的圓柱形鐵皮桶。它的底面直徑是22釐米,高是25釐米,_________?從裏面量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25釐米______________9底面積是380平方釐米。側面積是1727平方釐米_________________?

師:說說你選擇問題的根據是什麼?

生:體積是圓柱所佔空間的大小。容積是圓柱能容納物體的大小,表面積是圓柱所有面積的總和。

五、開放訓練,拓展提升

師:學習很愉快,我們來慶祝一下:在一個棱長爲a分米正方體盒中,放一個最大的圓柱體蛋糕,繫上b分米長的絲帶,(打結部分忽略不計)挖去1根直徑爲c釐米,高是d釐米的圓柱蠟燭空隙,這個蛋糕體積到底是多少呢?這次我們男女生比賽,列式不計算,看誰解法多並說明解題思路。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

2.方法與過程:經歷猜測、驗證、合作、動手操作等過程,體驗和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過程;正確理解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過程。

教具: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回顧

1、交代任務: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圓柱的體積》。

2、回憶導入

(1)、請大家想一想,我們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是怎樣把圓變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的?

(2)、我們都學過那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

二、積極參與探究感受

1、猜測圓柱的體積和那些條件有關。(電腦演示)

2、.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小組合作討論:

(1)將圓柱體切割拼成我們學過的什麼立體圖形?

(2)切拼前後的兩個物體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3)切拼前後的兩個物體有什麼聯繫?

課件演示拼、組的過程,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①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②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並板書相應的內容。)

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字母公式是V=Sh(板書公式)

2、練一練: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爲75平方釐米,長9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3、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三、練習

1、填空

(1)、圓柱體通過切拼轉化成近似的( )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體的( ),這個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體( ) 。因爲長方體的體積等於

(),所以,圓柱體的體積等於()用字母表示

() 。

(2)、底面積是10平方米,高是2米,體積是

()。

(3)、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5分米,體積是

( )。

2討論:

(1)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兀r2 × h

(2)已知圓柱底面的直徑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兀(d÷2)2×h

(3)已知圓柱底面的周長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兀(C÷兀÷2) ×h

3、練習:已知半徑和高求體積,已知直徑和高求體積。

四、小結或質疑

五、作業

課後做一做第1、2、3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x高

V=Sh

本節課的設計思考: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生活情景(裝在杯子中的水的體積你會求嗎?)學生聽到教師提的問題訓在身邊的生活中,頗感興趣。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交流,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而且此環節還自然滲透了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如果要求某些建築物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能用剛纔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體積的慾望。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因此,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節課提示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要解決圓柱的體積問題,可以怎麼辦?學生通過思考很快確定打算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那麼怎樣來切割呢?此時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同學們有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經過討論得出:把圓柱的底面沿直徑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礎上,小組拿出學具進行了動手操作,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同學們在操作、比較中,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繫,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不足之處:

在學生們動手操作時,我處理的有點急,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優化課堂教學,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抓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遵循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圓柱體積的教學,要藉助於學生已經學過的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分析、推導、演示,發現新知識。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實現教學目的。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和技能上,通過對圓柱體積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信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實際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究。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死記硬背這種膚淺的、教條的、機械的學習方式已經完全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不利於學生健康的成長髮展的需要,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覺得在練習設計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開放性習題:給一個圓柱形積木,讓學生先測量相關數據再計算體積等等。

三、教師的語言非常貧乏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是非常重要,它總是伴隨在教學的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缺乏激勵的課堂就會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而精妙的評價語言就像是催化劑,能使課堂掀起層層波瀾,讓學生思維的火花時刻被點燃。教師準確,生動,親切的評價語言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激勵中學、自信中學、快樂中學,讓教師與學生零距離地接觸,我想學生的心理更能感覺到更大的鼓舞。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着學生的情感,所以說教師的語言藝術

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我這節課最大的失誤是語言沒有發揮出調控課堂駕馭課堂的作用。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教學準備:

1、用於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爲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講點撥

1、教師:那麼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纔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導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麼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後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敘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後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說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於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於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公示,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長是1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四、遷移應用,質疑反饋。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爲37.68平方釐米,底面半徑爲3釐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並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後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並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作業佈置:

完成作業紙上的習題

教學反思

本節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

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於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10

評價樣題:

學習流程:

一、創設現實情境,增強探究慾望。

1、出示橡皮泥做的圓柱體:怎樣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你能想出幾種辦法?

如果要求(出示百家姓廣場上的圓柱形大鼎底座圖片)圓柱形大鼎底座的體積,還能用剛纔那樣的方法嗎?那怎麼辦?(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對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親歷建構過程,提高探索能力。

1、提出問題,大膽猜想

你能猜一猜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嗎?你覺得圓柱體積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說出自己的想法)

2、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同學們都很會大膽猜想,但還要小心地論證猜想的科學性。你還記得圓面積轉化什麼圖形的面積來求它的公式的嗎?

(演示課件:圓轉化成長方形)

3、引發思考:我們能否把圓柱體也轉化成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

4、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下面請大家四人一組,藉助手中的學具或用蘿蔔和土豆做成的圓柱分組進行探討。

(出示合作提綱)小組長做好分工,並完成記錄表。

活動記錄表

思考:

1、圓柱體可以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

2、兩種立體圖形之間有怎樣的聯繫?你們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

3、怎樣用簡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導出來的公式呢?

活動過程:

1、我們用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了體。

2、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變了,沒有變。

3、通過觀察比較,我們發現: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切、拼,就能得到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體的(),高就是圓柱體的()。因爲,長方體體積=(),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v=()。

5、全班交流,展示評價。

評價交流中,藉助評價樣題。同時課件演示切拼的.過程,同時演示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6、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學生推導出: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 = sh。

7、反饋練習。

(1)要求圓柱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