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圓柱的體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圓柱的體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柱的體積》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柱的體積》說課稿範文

  《圓柱的體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二小節第一課時。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體積。

2. 本節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後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學好這部分知識,爲今後學習複雜的形體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是後繼學習的前提。

3.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社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4. 教學目標

(1) 知道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應用該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2) 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和邏輯推理能力。

(3) 知道知識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二、說教法

從形式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掃清學生認知上的思維障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 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並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2. 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教師通過設疑,指明觀察方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歸納推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其主導作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啓迪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 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於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 學會利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 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舊知識,爲引入新知識作準備

1. 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口算),單位爲釐米

(1) 半徑爲1釐米;

(2)直徑爲4釐米;

(3)周長爲62。8釐米。

2. 什麼叫做體積?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二)導入新課,隱射教學目標

1.觀察比較:出示幾組圓柱體實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老師提出問題:通過觀察,你想知道些什麼?瞭解些什麼?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後,教師這時交待,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揭示課題)。讓學生自行設疑,教師向學生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 展示學習目標,學生認讀目標

教師通過展示目標,學生認讀目標,這時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從而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帶着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下一步的新知識,學生就真正能成爲學習的主人,也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同時也能激發起全體學生的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三)導入新課,實施教學目標

1.設疑:要判斷圓柱體積的大小,究竟哪個大?哪個小?到底圓柱的體積與什麼有關呢?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這裏老師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出示投影,幫助學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沿着圓柱底面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 快。演示給學生看以後,在讓學生動手操作,啓發學生說出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形體。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後兩種幾何形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圓柱的底面與長方體的底面有什麼關係?圓柱的高與長方體的高又有什麼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的公式,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圓柱體計算公式的推動過程。並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最後讓學生看書質疑。

這部分教學設計意圖: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完成從演示——觀察——操作——比較——歸納——推理的認識過程,讓知識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突破難點,化解難點。

關於難點的突破,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圓柱體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啓發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識。

(3)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師生互動,通過演示操作,幫助學生找出兩種幾何形體轉化前後的關係。

(4) 根據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討論內容,分散難點,促進知識的形成。

3. 運用。

出示例1:先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請一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時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麼?讓學生自己來概括總結,通過學生的語言說出:

(1)單位要統一

(2)求出的是體積要用體積單位。

在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之後,安排例1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爲相應的技能。

(四)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1.填表:集體訂正後,教師提問,這道題已知圓柱的底面積和高,求它體積,如果不知道圓柱的底面積,那還必須知道什麼條件才能求出它的體積?該怎樣求?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爲能力,在練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3.變式練習:已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求圓柱的高。

這道題的安排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教學內容,防止思維定勢。

4.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圓柱體。

教師提問:如果要知道這個圓柱體積,該用什麼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又是如何計算的?

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同時數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麼收穫?然後教師歸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後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於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圓柱的體積》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柱的體積》。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流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說內容。《圓柱的體積》這節課選自冀教版六年級數學第12冊三單元,主要內容是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2.教材簡析。

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體知識的最後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圓柱的體積》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把圓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經驗,很容易聯想到把圓柱切拼成長方體。學好這部分知識,爲今後學習複雜的形體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是後繼學習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

爲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認真研讀了人教版與冀教版兩種不同版本的教材:

冀教版教材:教材由過生日的情景圖和兩個不易直觀比較出體積的茶葉桶,呈現了問題情境。接着由“議一議”啓發學生猜想怎樣計算圓柱體積,在猜想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把一個圓柱體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長方體。然後提出“說一說”引導同學觀察討論:拼成的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通過例題1得以簡單應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沒有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直接奔入主題猜想怎樣計算圓柱體積,直接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把一個圓柱體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長方體。引導同學觀察討論:拼成的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出示例4鞏固應用,出示例5應用公式計算容積。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從教材內容安排和活動設計上,主導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視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圓柱體積公式的全過程,在這些教學活動中,着重以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兩種學習方式交替進行,讓他們真正以課堂主人的身份參與全程,教師只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同的是爲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引出問題的方式不同,冀教版更考慮學生年齡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但殊途同歸,最終的學習目標是一致的。

4.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分別從知識、能力、情感與態度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公式,能計算圓柱的體積。

(2)能力目標:經歷認識圓柱體積,探索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探索圓柱體積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5、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學會計算圓柱的體積。

因爲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於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他們在學習幾種多邊形面積公式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割補”的方法實現對圖形的轉化,在學習圓的周長有關知識及圓柱的側面積時,他們也對“化曲爲直”的思想有所體會和運用,爲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三、說教學流程。

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根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針對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一)口算:

1、口頭答出11至20各數的平方。

2、口頭答出3.14與一位數的積。

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培養口算習慣,提高口算能力外,還爲本節課計算圓柱的體積做了充分的準備(涉及到底面積計算)。

(二 )創設情境 。

由多媒體播放生日快樂歌曲,談談聽到歌聲想到了什麼?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然後出示亮亮和爺爺同一天過生日的情境圖,說一說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到兩個蛋糕都是圓柱形的,爺爺的生日蛋糕大,就是蛋糕的體積大。初步感受認識圓柱的體積,同時進行情感教育。

然後拿出兩個不易直觀比較出體積大小的茶葉桶,提出:你能說出哪個茶葉桶的體積大嗎?用眼睛無法看出哪個茶葉筒的體積大,能不能想個辦法比較兩個茶葉桶體積的大小?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會計算圓柱體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親切、自然的課前交流,使學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引出新課。

(三)自學。

首先提出怎樣求圓柱的體積呢?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大膽猜一猜,想一想該怎樣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呢?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用課件展示,同時聯想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學生可能會猜出把圓柱轉化爲學過的長方體來計算。

猜得對不對呢?接着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把一個圓柱體等分成16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拼成的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麼關係?你們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組內交流,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合理猜想,獨立操作,仔細觀察,集體討論,交流總結,學會用轉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

(四)展示。

首先每個小組派代表到前面展示學習成果,得出將圓柱體等分成16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近似長方體的底面就是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就是圓柱的體積,其他小組補充,質疑,從而歸納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最後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將圓柱體等分成16份再重新組合,看看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立體圖形?印證學生的結論。

設計意圖:讓知識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突破重點,化解難點。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感。

(五)自學並展示2。

出示例1: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釐米,高是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先由學生讀題自己獨立完成,請一位學生到前面用展臺展示,戰士時重點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麼?讓學生自己來概括總結出:(1)單位要統一(2)求出的是體積,要用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在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之後,安排例1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爲相應的技能。

(六)反饋。

第一層次:練一練1題:直接給出底面積和高,獨立計算各圓柱的體。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圓柱的體積公式。

第二層次:課件出示:口答求下列各圓柱體的體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底面圓的半徑是3釐米,高4釐米。

(2)底面圓的直徑是6分米,高是8分米。

(3)底面圓的周長是12.56釐米,高是6釐米。

第三層次:練習第2題。作業本上完成。方鋼長50釐米,底面邊長12釐米,鍛造成底面爲90平方釐米的圓柱體,求長?優等生再完成:用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做一個最大的圓柱,圓柱的體積是多少?是兩道變形題,通過反饋,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爲能力,在練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七)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麼收穫?

目的在於讓學生懂得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於用轉化的思想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 ↓ ↓

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 × 高

↓ ↓

V = S * h

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如下設計理念: 情境生活化:通過情境的創設,以求圓柱的體積爲主線,在學生熟悉喜愛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 學習自主化: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說一說,辨一辨,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爲凸現這一學習過程,我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學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中發現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圓滿的同時,我也覺得會有一些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比如,在具體的運用和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和圓柱的側面積加以區別,這一點我在實際的教學中會多加以指導和訓練。

以上是我的說課過程,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