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燈下漫筆》測試題(附答案)

《燈下漫筆》測試題(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基礎鞏固•站起來,拿得到!

《燈下漫筆》測試題(附答案)

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 )

A.勒令(lè) 紛乘(chénɡ) 數見不鮮(shù)

B.偕同(jiè) 嗜好(shì) 萬姓臚歡(lú)

C.編纂(zhuǎn) 累贅(léi) 欽差大臣(qīn)

D.國粹(cuì) 兌現(duì) 紅磚墁地(màn)

答案:D

解析:A項,“數”應讀“shuò”;B項,“偕”應讀“xié”;C項,“纂”應讀“zuǎ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鈔票 蒸蒸日上 執迷 皇恩浩蕩 B.瞌頭 降格以求 頒佈 莫名其妙

C.發詳 心悅誠服 恭頌 紛亂至極 D.殺掠 婦儒皆知 秩序 時日曷喪

答案:A

解析:B項,“瞌”應爲“磕”;C項,“詳”應爲“祥”;D項,“儒”應爲“孺”。

3.依次填入橫線處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們___________恭讀《欽定二十四史》,___________入研究室,審察精神文明的高超。___________一翻孩子所讀的《鑑略》,——還嫌煩重,則看《歷代紀元編》,___________知道“三千餘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

A.不但 而且 只要 就 B.不必 或者 只有 才

C.不必 或者 只要 就 D.或者 或者 只有 才

答案:C

解析:注意句間關係。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那麼,到親戚朋友那裏借現錢去罷,怎麼會有?於是藉箸代籌,不講愛國了,要外國銀行的鈔票。

B.但實際上,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

C.有一時,就是民國二三年時候,北京的幾個國家銀行的鈔票,信用日見其好了,真所謂蒸蒸日上。

D.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像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

答案:A

解析:“藉箸代籌”是代人籌劃的意思,應用“降格以求”。

 能力提升•踮起腳,抓得住!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6題。

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於哪一面,但又屬於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於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彷彿又屬於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願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5.文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遞進。 B.表示解釋說明。 C.表示意思的轉折。 D.表示插說。

答案:C

6.“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中的“他”指誰?

答案:“他”指的是:一個一定的主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任憑你愛排場的學者們怎樣鋪張,修史時候設些什麼“漢族發祥時代”“漢族發達時代”“漢族中興時代”的好題目,好意誠然是可感的,但措辭太繞灣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裏——

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這一種循環,也就是“先儒”之所謂“一治一亂”;那些作亂人物,從後日的“臣民”看來,是給“主子”清道闢路的,所以說:“爲聖天子驅除云爾。”

①現在入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國學家的崇奉國粹,文學家的讚歎固有文明,道學家的熱心復古,可見於現狀都已不滿了。③然而我們究竟正向着哪一條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戰爭,稍富的遷進租界,婦孺則避入教堂裏去了,因爲那些地方都比較的“穩”,暫不至於想做奴隸而不得。⑤總而言之,復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於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了。

但我們也就都像古人一樣,永久滿足於 “古已有之”的時代麼?都像復古家一樣,不滿於現在,就神往於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麼?

自然,也不滿於現在的,但是,無須反顧,因爲前面還有道路在。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7.文中提到中國歷史的.幾個時代,據文意,概念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

A.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亂世=沒有奴隸規則的時代

B.漢族發祥時代=漢族發達時代=漢族中興時代

C.第三樣時代=百姓爭到人的價格的時代=百姓當家作主的時代

D.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亂世=釐定奴隸規則的時代

答案:B

解析:“發祥時代”“發達時代”“中興時代”這三個概念是並列關係,而不是等同關係。

8.第五段共有五個句子,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①句提出問題,⑤句回答問題,②③④句闡述。其中②句是不同的有“身份”人對現狀的態度,③④句是百姓面對現狀的具體行爲,②句與③④句是並列關係。

9.對本段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迅深入解剖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特點,將其分爲兩個時代,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專制主義和矇昧主義。

B.魯迅還尖銳地諷刺了國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性傳統。如本段中的國學家、文學家、道學家和戰爭中避難的百姓。就是這種國民性,無形中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專制主義。

C.魯迅說:“現在入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其實文中已作了回答,“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D.這段文字披情入理,情景交融。作者將自己對中國社會歷史和現實鞭辟入裏的理性認識,融入到對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的憎恨之中,融入到對中國國民的命運和奴性人格的巨大同情和諷刺批判之中,融入到對青年的殷切希望之中。

答案:D

解析:D項,應是“情理交融”。

10.如何理解“自然,也不滿於現在的,但是,無須反顧,因爲前面還有道路在”一句的含意?

答案:不滿於做奴隸,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上反抗的道路。

 拓展應用•跳一跳,夠得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

燈影書香

許壽裳在一篇記述魯迅居京生活的文字裏,提到西三條衚衕寓所的壁上,掛有一副喬大壯所書的集騷句對聯,文雲:“望崦嵫而勿迫,恐鵜 之先鳴!”他說這是魯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時努力,用以自勵之意”。

這對聯掛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魯迅那樣的人掛起來才能名副其實,如果讓我輩來用,就不免僭妄了。

多年前,我也動過一回心念,擬請能寫好字的朋友給我寫一副對聯。當時選定的聯語是這麼說的:“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這好像是陸劍南的詩句吧!但那意境的確完全符合自己當時的生活趣味。斗室中,書刊雜亂,上下堆積。每到天黑,就埋頭書堆,對着不怎麼明亮的燈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

要說一燈如豆,當然是極其誇張的,但由於夜深了,燈色也深了,日間浮動的心境,至此也顯得分外的深沉,臨案讀書,那燈豆的情味,擬之紅豆的惹人相思,恐怕也不爲過,就這樣,自己覺得箇中天地異常的廣闊,毫無遺憾地安於一段相當長久的時間。

後來呢,雖然終於給現實轟了出來,不再困守於昔日的書堆了,但對那深燈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彷彿總還有點“剪不斷”的餘緒似的。

本來,只要還有時間的餘裕,廣讀點書也是好事。問題在對書籍必須知所取捨。黃山谷雲:“擘書覆瓿,裂史黏窗,誰不惜之?”我看未必盡然,天下有許多壞書、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書在史。因爲它其實是玷污了瓿,褻瀆了窗的。至於如趙季仁所持的平生三願:一願識盡世間好人,二願讀盡世間好書,三願看盡世間好山水。只要他對“好”字的字義下得允當,則陳眉公所稱“讀書者當作此觀”云云,也還是可加首肯的。

正因爲世界上好書甚多,讀之難盡,而勞生有涯,便覺得有時偷得一時半刻,侷促在斗室之中,埋頭於深燈底下,那種樂趣是無窮的,那種辛勞也是值得的。

11.文章開頭爲什麼從魯迅書房的一副對聯寫起?

答案:(1)對聯所表明的格外及時努力之意與作者的表現是一致的(或:作者讚賞此聯,也願以此自勵)。

(2)引出自己多年前擬用的一副對聯。

12.從文中看,作者爲什麼喜歡挑燈夜讀?

答案:(1)夜深人靜,一燈如豆,更能體會“燈如紅豆最相思”的韻味。

(2)夜深人靜,“日間浮動的心境”也會變得“分外的深沉”。

(3)當此之際,更能感受書中的寬闊、自由的天地。

13.文中畫線的語句有什麼含意?

答案:作者認爲,在現代繁忙的社會中,人們忙於拼搏,但忙碌之餘還應坐下來讀書,細品其中無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