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十篇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十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它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童話。

一、新教材對教學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以新的教學理念爲出發點,爲童話科幻作品一類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具體的目標。即:① 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學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教材內容的分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麗的童話,主人公是個寂寞的盲孩子,"影子"的陪伴使他快樂,給他帶來溫暖,並讓他重見光明。本文不僅富有文化內涵,而且文筆優美,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內很好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爲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爲:

1、感受、體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朗讀、詞段點評、討論、質疑等方式使學生獨立思考,並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讀過很多美麗的童話故事,結識了很多的好朋友,如……(學生舉例),還想不想再認識一位好朋友?好,就讓我們再次步入美麗的童話世界,結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那裏飄蕩的濃濃的愛。

(創設情境,導入教學,激發同學們閱讀的慾望。)

(二)分角色朗誦課文(整體感知故事)

角色分配:一人讀敘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衆多"螢火蟲"的話。背景音樂選擇輕柔、舒緩的輕音樂。

(三)整體感知

讀完課文後,同學們各抒己見,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理解童話的主題。

(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的理解,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②"影子"最後也獲得生命,從中概括出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③盲孩子的執着追求。④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未來……等等)

這些說法都應該肯定是正確的。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同答案。當然,從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關愛像盲孩子一樣的弱者,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則更貼切一點。

(四)師生互動,討論課文內容:

1、盲孩子是怎樣生活的?

2、影子如何陪伴他,給他帶來快樂?

3、盲孩子怎樣走出了黑暗,看到了光明?

4、本文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有着詩情畫意般的境界。劃出文中你認爲寫得好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同學們可以邊看書邊找出答案)

(設計說明:前三個題實際上是這篇童話的脈絡結構,學生通過獨立閱讀就能找出答案,即: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也能對文章的主旨理解的更深透。第四個問題是讓學生學着欣賞、品味作品中美的語言,可四人小組討論,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受到美的感悟薰陶。學生的答案會五彩紛呈,老師就要對他們的答案及時做出點評, 學生可以從個人角度舉例分析美的語言,不強求一律。例如:

①讓學生理解意境美,可從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 "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以及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些就構成了一種絢麗的、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②全篇幾乎都由短句構成,好讀,不拗口,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③疊音詞很多,不僅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還可以舒緩語氣。如"輕輕"、"咩咩"、"哞哞"、"潺潺"、"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④節奏感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着雨,雨帶着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⑤含蓄,有象徵意義。如"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⑥按句排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適合孩子閱讀。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

(五)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其實,同學們也發現了,盲孩子之所以能重見光明,是因爲有了影子的愛、螢火蟲的愛、月光的愛。同學們,你身邊肯定也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許多充滿愛心的事,請把你知道的和"愛"有關的故事講給我們大家聽,好嗎?

(同學們互相交流,自由發言)

(六)聽唱歌曲《愛的奉獻》

老師發出倡導: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還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越來越好。

(七)佈置作業

①以"愛"爲中心,寫一篇短文,體裁不限。

② 摘抄優美的詞句,寫到練習本上。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以人生爲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說人生修養,並能貼近生活,容易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業餘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傑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品味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

②學習課文中樸實的語言及表達語言的生動性。

③進一步瞭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的.至於教學難點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的,是學生經過複習還存有疑問和理解還比較困難的地方.根據這些我確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②教學難點: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㈠教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節課突出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如聽說讀的訓練滲透於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最能突出說的訓練集中體現在學生自由發言、自主探究的環節中。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找資料實踐,瞭解課文.

3討論法—幾個同學組成一組討論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4點撥法—通過老師提問時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調動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同學們積極動腦學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因此,我多采用小組討論和點撥等方法.

㈡教學手段

爲了使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使同學們能夠更加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所以我決定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㈢說學法

《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尤爲重要.

1﹑我採用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思維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義.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提倡“筆記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文章中優美的句子都記錄下來.

三﹑說教學過程(說教序)

1﹑導入新課

採用提問的方法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鐳是怎麼發現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嗎?再講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後與大家打開書共同學習課文。

2﹑檢查預習

3﹑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4﹑討論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這一問題意在通過佔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②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現鐳元素後,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說!

5、說板書(略)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文屬於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的“民俗風情”這一單元。節選自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節選部分着重描寫端午日賽龍船的場面,節選部分獨立成文。

文本字數不多,但高明之處頗多。

1、受《左傳》影響,把重點放在人不明白之處。

戰前雙方形態如何,如何進行準備,如何排兵佈局等等是局外人所不知道的,因此需要大篇幅敘述,而激烈廝殺,則無分南北,基本相同,即使文中無多少描述,讀者也可以憑常識和想象而知。

《端午日》一文,要描述的是湘西茶峒這個地方的民俗民風,此處端午節有哪些於他處不同的風俗,龍船有何特色,划船的人有多少,如何安排,如何獎勵,獎品爲何等等,各地各不相同,這是需要詳加描述的,唯有對這些詳加描述,才能寫出一地之特色,而如你追我趕激烈划船,估計各處基本相同,讀者完全可以憑藉生活常識去想象。所謂最特色的纔是最世界的,《邊城》這本小說,正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而成爲名著,節選自《邊城》的《端午日》也同樣正是描述具有邊城小鎮茶峒特色的端午風俗而入選教材,也正是教材編者將其列入“民俗風情”的原因。

2、《端午日》一文,不但描述了具備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而且在寫作技巧上也同樣具有許多精妙之處。

《端午日》一文主要描述了茶峒人歡慶端午日的三個場面,從場面描寫的角度來分析文本,其寫作技巧的高超亦令人歎爲觀止。

渲染氣氛,層層烘托。《端午日》一文雖然沒有用大量篇幅描寫激烈緊張的賽龍船的場面,卻不惜筆墨渲染了賽前賽後的氣氛。作者先以無人不穿了新衣,不在額頭蘸雄黃酒畫王字,家家必吃魚吃肉等風俗的敘述,渲染出節日的喜慶氛圍,接着交代萬人空巷,官民人等無不到河邊看划船,設置了懸念,是什麼樣的激烈比賽能夠如此吸引民衆,此所謂“未成曲調先有聲”;然後一步步敘述划船的賽前訓練、交代船隻的結構、槳手的分工、船員的結構等等,無不使讀者心馳神往,最後又敘述領獎追鴨那唯有茶峒特有的風俗,更有使讀者如臨現場,沉醉其中的功效。至於賽龍船如何緊張激烈,如何你追我趕,讀者更可以從梁紅玉老鸛河水戰擂鼓的故事去馳騁想象。文章的文字雖然簡明通俗,但層疊無窮的懸念,層層烘托的氣氛渲染,無不展示出作者高超的文章技巧。

點面結合,精緻剪裁。《端午日》一文,就其結構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場面描寫。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正因爲要把衆多人物安排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之中,要把在這特定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敘述清楚,尤需作者精緻剪裁,精巧結構,方能使各項材料安排條理清晰,有點有面且重點突出。《端午日》描述賽龍船的場面,可謂匠心獨具,實在是一篇場面描寫的範文。在材料安排上,先敘述茶峒人早早吃飯,家家倒鎖了門,萬人空巷,齊聚河邊,這些都是從“面”上來寫,然後依次敘寫龍船的結構、槳手的訓練、兩岸的吶喊助威以及賽後的捉鴨子 ,這樣點面結合,順序清楚、漸次展開,詳略得當,重點鮮明,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必定能讓學生於場面描寫的知識上有較大收穫。

3、《端午日》一文的語言通俗簡明,但作者用詞之精確,通俗的詞語中蘊含深刻的意蘊,同樣是十分精妙的。“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一個“就”字寫出全茶峒人看龍船的心情是何等的迫不及待。“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鎖了門。“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三個“莫不”寫盡茶峒那全體參與全民歡慶的熱鬧場面,足以勝過大篇幅的描寫。文中雖然沒有大段文字描述賽龍船的緊張激烈,但“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槳手選拔和一句“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情形”交代,足以讓讀者遐想賽龍船的緊張激烈。而領獎過程中“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都寫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爲這鴨子的主人”則蘊含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和萬民同樂的喜慶。《端午日》的語言於質樸之中,蘊含豐富的意蘊。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民俗“特色”

2、學習鋪墊烘托、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寫法

3、體味湘西茶侗淳樸、軍民同樂的民風。

  三、教學重點、難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層層烘托,點面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朗讀課文,掌握課文詞語

(一)談話式導入,師生交流。

1、同學們,你知道我國三大傳統節日是什麼嗎?

2、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過端午節有哪些民俗呢?

4、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課文是沈從文先生的《端午日》,說說你所知道的作者。文章介紹的是哪裏的端午節呢?

5、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讀讀沈從文先生筆下的茶侗端午有哪些獨特的民俗。

(二)整體感知,說出茶侗民俗之“異”。

1、自讀課文,作者在文中介紹了湘西地區端午日的哪些風俗? 用筆圈劃出來。

2、說說哪些民俗和我們所處的地域不同。

(三)整體閱讀,感受茶侗民風之“樂”。

1、再讀課文,如果用一個詞概括端午日的氣氛,你會用那個詞?

2、小組合作,思考文章哪些地方體現端午日的熱鬧。

3、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湘西茶侗怎樣的民風?

(四)深入思考,體悟作家點面結合,鋪墊烘托的寫法。

1、看視頻,敘述場景。

2、讀賽龍舟場景,體會該段描寫語言簡練、順序清楚,虛實結合 的特點。

3、提疑問:賽龍舟場景還可濃墨重彩,重筆描摹,突出賽龍舟的激烈、緊張的氛圍,是否可以不描寫賽前一段?

(五)總結

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莫不…… 順序清楚

莫不…… 賽龍舟 用詞準確

莫不…… 虛實結合

面——點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爲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散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它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資源。本文不僅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而且內容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活,很適合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作者莫懷戚運用小說筆法,在敘述“散步”這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時,通過運用截選、嫁接與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鏡頭感,引人入勝。同時,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還善於採用對稱句、大詞小用等方法來豐富文章內容。這些技巧都可以作爲教師指導學生“跟課文學寫作”的資源。

第三,它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資源。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思考。特別是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爲中心,往往忽略的年邁父母。這篇課文可以作爲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範例,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倫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爲本說策略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如下幾點:一是學習朗讀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調;二是暢談朗讀感受,理解課文深層意蘊;三是運用朗讀方法,品味本文優美語言;四是設計活動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爲了更好地解決理解課文深層意蘊和品味語言這兩個重難點,我用“朗讀法”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用“散步”這一事件帶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景物描寫的賞析和深層情感的挖掘。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三是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四是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這四個活動分別體現如下意圖:一是試讀課文,旨在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並要求學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二是在美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自己的讀後感,暢談感悟,從而多角度理解課文內涵;三是品讀課文中的“對稱句”,體會語言的對稱美;四是學生通過家庭活動方案的設計,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在這四個活動中,我通過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其中,在暢談感悟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感悟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以讀促學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四個步驟。

(一)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讓學生試讀課文,揣摩朗讀的語氣和節奏,然後演讀,同學間互評互讀,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範讀。要求學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悅、親切、舒緩、從容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然後,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找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學生不難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機引導學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環節我以讀帶思,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帶着他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

第一步驟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補充。然後,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註。提示他們可以以六要素爲感受點來談。

出示範例:“初春的田野”給我感受最深,你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景物描寫點染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傳達出萬物復甦的生命感慨,還展現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學生獨立思考後,我再把他們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讀出來,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生展示時,我引導他們通過談對一家四口的印象來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引導他們通過談“散步”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歸納總結:通過朗讀優美的景語,我們彷彿也走進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機;通過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的朗讀,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個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個溫柔賢惠、通情達理的年輕母親;通過朗讀結尾的關鍵語句,我們彷彿明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是親情和生命,而且還有一箇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攜幼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這一環節我通過淺顯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

(三)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

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除了因爲在敘事中穿插了生動的景物描寫外,主要還歸功於文中大量的對稱句。

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具有“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特點的句子。

出示範例:“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根據範例,學生不難找出“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對稱句。找出這些句子後,我讓男女生配合讀,然後不失時機的講解對稱句的特徵和作用,並鼓勵他們寫一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語言除了大量運用對稱句之外,還有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顯著特點。例如,“分歧”“責任重大”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卻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的同時,也明確其作用,讓學生將這些寫法運用到以後的作文寫作中。

(四)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通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朗讀、感悟、品味,學生對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閱讀體驗,我適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溫馨瞬間,也可以是相處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然後,提出建議,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爲自己的家庭日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給幾分鐘讓學生寫一寫,再拿出來在班上分享。設計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樣自然、親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數就行。

設計這個環節的說和寫,旨在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所學所悟運用到生活中,啓發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家人,尊重長輩,珍愛生命。

四、淺文深教說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精巧的散文。文章雖然簡短,意蘊卻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選取了生活中散步這一日常小事,卻爲我們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這篇看似淺顯,卻意蘊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嘗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品味優美語句,透過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後的親情,挖掘背後的生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於每個學生的閱讀感悟不同,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容,用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突破尋常的課堂教學常規,引導學社積極開動腦筋,聯繫文本,深入體悟,一篇看似簡單的散文所蘊含的深意也能被我們理解得很透徹。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體裁爲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瞭解記敘文的基礎上採用擬人的方法、將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等人格化。並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誇張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所以這一課既是對記敘文鞏固,又進一步學習擬人、誇張等修辭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實際運用,對培養學生今後閱讀童話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及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位置。

2、教學目標

學生初次接觸童話,有很必要了解童話有關知識,同時爲了給學生今後的研究提供規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啓示,所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

(1)知識掌握目標:掌握字詞、瞭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話的有關知識,學習通過人物描寫、運用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題。

爲激起學生探索和研究的慾望確定

(2)能力培養目標爲:訓練想象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結合教材確定

(3)品德和心理素質培養目標爲:注入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的精神養料。

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本節實際確定

(4)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

3、教學重、難點

爲給學生今後寫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啓示,確定本節教學重點: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

爲將本節所學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去。將學習重點再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確定教學難點爲:想象力訓練。

二、教材處理

教學重點的完成將依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總結受騙人的相同的心理達到揭示作品主題的目的,課後練習穿插進行。教學難點安排在分析課文後,瞭解了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徵後再安排想象力的訓練更有利於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童話作品體裁的特點及時間所限,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字詞訓練,大屏幕顯示,師生合作完成。此爲記憶性學習。

2、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初步感知課文。

3、分組研究學習: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結合屏幕圖片展示,研究總結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悟出作者寫作目的,同時感受與人合作學習的愉悅,方法由記憶性學習上升到理解性學習。

4、想象:我本着營造機會就放手的原則,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激勵創新慾望,培養創新思維,使學生由理解性學習上升到創造性學習。

四、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思想準備:確認幫助學生成人,培養創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創新教學法進行教學。

2、心理準備:以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有實足的信心。

3、物質條件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

(二)導入:結合學生已熟知的童話故事,採用畫面展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等將學生引入童話世界,導入課題。

(三)瞭解作者及文體:初次接觸童話,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使學生了解童話有關知識,爲今後學習同類體裁文章打下鋪墊。

(四)整體感知:這一環節設計是從課文整體入手,在快速閱讀中理解大意,對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評價。

(五)學生研究、解決教學重點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點及不同點,理解作品的現實意義,從而提示主題,這也是德育滲透的大好時機。

(六)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想象力的訓練會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爲學生創設了培養創新思維的好機會,也是本節教學重點的實際應用。

(七)反思與小結

這一環節一方面系統地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表現,以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八)研究性學習

此環節是想象力訓練的進一步強化,將口頭表達內容形成文字,更具問題的挑戰性,是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再提高過程。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它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學法、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

《馬》和《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狼》同屬於第六單元。這個單元都是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布封的《馬》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語言文字優美,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在無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贊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教材的處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閱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啓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制訂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品味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詞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對比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馬”與“野馬”的對比貫穿文章始終。通過品讀分析,得出“野馬比家馬更美”,並探究概括出兩種馬的特徵。通過形象鮮明的對比,可以感受到家馬的苦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抓住後半部分疑難重點句深入品讀探究,進一步感受家馬被人類摧殘、勞役,淪爲人類惡性的奴隸的悲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的教學目標。另外一處對比是描寫“野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種動物作了對比,盛讚馬的高貴姿態,突出野馬的外形的美,從而反襯人類扼殺了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在教學中,把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把疑難句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做爲本課的難點。採用一課時完成。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詞彙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語言文辭優美,含義深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圈點批註法(預習筆記)、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和語言賞析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遷移性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激趣,聽背景音樂二胡曲《賽馬》,問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畫面?然後用幻燈片打出遼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出示課題及作者,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各方面獲得直觀感受,激發學習本文的興趣,爲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礎。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題。第一步,在二胡曲《賽馬》的背景音樂下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第二步,然後檢查學生預習(預習時要求學生讀通文章,並畫出自己喜歡語句,作批註寫出喜歡的原因,即採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疏通字詞,本文生字詞較多,須落實。這是讀通課文的前提。第三步,接着課堂提問:①文中爲我們介紹了幾種馬?②這兩種馬各有什麼特徵,文中具體表現在哪裏?第四步,讓學生帶着疑問自由讀,主體思維,組織語言回答。

第一個問題較簡單,可點名讓學生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較難,可提示學生從文章中找重點詞句回答。因答題信息較廣,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後共同彙總歸納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學生充分交流反饋後歸納,用幻燈顯示出來)。第五步,緊接着提問: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爲什麼?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作者布封也與我們一樣,在文中,無不顯現出他對“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再次,質疑探究,深入品讀。在學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題及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重點詞句含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達能力。出示四個問題: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2、第二段中爲什麼說“它們額上覆着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着絲稠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家馬的苦難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說說。

4、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找出來,並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寫“家馬”部分的幾個句子是難點,只有品讀這幾個難句,才能深入領會家馬的苦難,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及本文主題。讓學生細讀,從讀中品,從品中讀,教師可巡視並尋機參與其中點拔引導。回答前兩句的基礎上,從部分到整體,整理出第3題答案,最後用幻燈片歸納打出。對比是本文最爲突出的寫作方法,最後一題培養對這種手法的把握能力。接着,賞析語言,積累遷移。

1、賞析精美語言。用“我喜歡 一句,因爲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預習的圈點批註充分準備)。再由文本遷移,通過問題的思考,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2、有人說,馬是人類的朋友,而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結合本文談談的你的看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延伸練習(課外小作文)。

介紹你熟悉的一種動物,請抓住其特徵(可仿照文中用對比手法),並在描述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五、板書設計:

家馬:勇毅、馴良 ——同情

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美質)

野馬 豪邁、獷野、一無所畏、和平(美德) ——欣賞

最勻稱、最優美(美形)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是人類追求自由的吶喊,更是成羣的野馬在廣漠的草原上奔騰恣肆的魅力展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繫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2) 課文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爲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從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徵,瞭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表現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啓發學生領會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品位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培養個性化的感悟能力;通過了解對比手法及其作用,培養學生描摹動物的技巧;通過“野生意義”和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讚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領會文章內容;積累優美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教學難點;設計“動物園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專題活動和“馬”的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珍視生、的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

4。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仔細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於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啓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或者是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繫。”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採用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激活學習思維、啓迪學生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學生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課我要領學生到微機室去上,運用微機對關於 “馬”的成語、俗語、諺語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索。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採用了激發興趣、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準》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時間活動,指導認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法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程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所以確定一下教學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欣賞有關“馬”三種字體的書法作品,隨着社會的發展,馬的

生存方式及命運也在發生着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兒吧!(板書:馬 布封)結合註釋請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多媒體顯示)後師補充。

2、有感情朗讀

⑴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① 學們在讀時,遇到哪些不認識的字詞請說出來。

② 師幫助解決疑難字詞。(多媒體顯示)要求同學們齊讀,整理識記。

⑵欣賞精彩的語段,領略文章的真諦

誰能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一段大聲地、有感情地來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聽後,說出你認爲他哪讀的最好?誰再來讀你最欣賞的一段?

3、整體感知課文

⑴、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認爲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⑵ 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來欣賞現實生活中有關“馬”精美圖片,(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說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給大家一分鐘的準備,喜歡家馬到這兩組,喜歡野馬到這兩組,請按照句式“我喜歡 馬,因爲 ”來陳述理由,自由論說現在開始:

⑶、請喜歡家馬的同學用一個兩個字的詞概括你喜歡家馬的最主要的原因?(馴良)同樣要求,請字歡野馬的來概括?(自由)(師板書)這也是家馬和野馬的最突出的特點。

⑷、剛纔,我們對馬談了自己的喜愛之情,那麼,我們再來看課文,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度呢?(同情、讚美)(師板書)這裏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紹家馬和野馬特徵時運用了怎樣寫法?(對比)有什麼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徵)

⒋、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請你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爲作者用得最好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並用“我發現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來回答?

5、指導合作探究“我們的身邊也出現了供人觀賞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請同學們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並本着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髮展、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馬”的知識競賽活動。

⑴ 座位分成兩大組爲平安隊和普通隊,並推選出各組隊長。

⑵ 選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記分員,一名監督員。

⑶ 師宣佈比賽規則: ①、我這有一個幸運箱中裝有一黃一白兩個幸運球,請隊長站在兩邊,每題輪流摸取幸運球,摸到黃色爲先答題,摸到白色爲後答題。

②、一般答題爲10秒,特殊題爲60秒。

③、在規定時間內未答出,倒計時5秒後由對方答。

④每題的內容由摸到白球的隊長爲對方讀題。

⑷多媒體顯示關於馬的成語、俗語、詩詞的知識競賽題。

⑸宣佈比賽結果,同時送給學生一幅對聯(多媒體顯示)以激勵學生。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總和,完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7、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8、作業佈置

儘管目前減負的呼聲很高,但我認爲必要的作業佈置還是必需的,語文課畢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終歸姓語,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去感受人類與動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課題: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以及課後聯繫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裏,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爲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後,這使溝通成爲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爲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昇華爲世界上最爲動人的詩篇。

《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的主題並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聯繫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對話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

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讀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 《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並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爲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

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 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

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爲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

(幻燈片 詞語:(1) 癱瘓 整宿整宿

(2) 訣別 好好兒活),

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後教師進行全文的範讀。在這裏教師一開始就範讀全文是想爲後面文本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爲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幻燈片 學法指導)

(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請同學們默讀1、3、5節哪些是寫母親行動的?哪些是寫母親的話?哪些是寫母親的神色的?邊讀邊做好記號,圈出重點的詞、句。

(2)好好體會你所畫的詞、句的意思。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這裏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後面的學習。

(幻燈片 學習引導)

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

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描寫了母愛,細節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想想“母愛”究竟是什麼?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節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

然後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 (細節)

————————→

母親 我

←————————

懷 念

(四) 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後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教師佈置學習活動:

(幻燈片 學習活動)

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麼活纔是好好活。

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託,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於世上之人的告戒。

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麼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並且是值得稱讚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 回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的學習,對文本的主題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情感得到昇華。

首先教師鄭重的向學生推薦史鐵生的幾部作品

(幻燈片 作品)

史鐵生作品 《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

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於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着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

接着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說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麼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

最後教師總結

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啓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侷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爲此,作爲一個健康的人,作爲站着的活着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四、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是本着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板書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母親對我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是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其中母愛是通過細節來表現的,而懷念也更是在這些細節中一步步加深體現。第二層次“好好活三個字是本文的精神主旨,無論是母愛還是懷念都是“好好活”的延伸這三個字也是作者要告訴世人,世人要向作者學習的一種寶貴的人生態度。同時這則板書也將本文學習的重點、難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白易懂。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課後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後我爲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瞭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後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餘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多元化的學生就有多元化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就有多元化的設計。本執教者的說課教案是按照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本課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新課程設計的原則設計的。分爲三大板塊:一、說教學設想;二、說教學流程;三、說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一、總體教學設想

1、把握新教材特點,理解本課編排的目的。

2、知曉學生學情,爲共同學習奠基。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啓迪,在實踐中運用。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教學設想闡述:

1、把握教材特點,理解課文編排目的: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爲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繫,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2、知曉學生學情,爲共同學習奠基:

(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本課,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學讀課文,它是第一二單元人與自我中的主要課文。作爲一篇學讀課文,教會學生讀書,即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這是最主要的。而面對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初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於表現力。其二,面對着帶有故事情節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討論,喜歡發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面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採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生同攻難關。爲共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因爲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在童年時爬懸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難,就應在懸崖上走下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體驗,和學生同在一個平臺上,同讀課文,同探討人生的哲理。)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

【教材簡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爲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通過反覆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通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進行描寫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法學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教學過程】

老師們,因爲時間關係,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於上述的教材簡析、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下面我分步來講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於學生的感受,有益於學生的想象,有益於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二、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重點字詞有——)

2.通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圈畫有關濟南的冬天的景物詞語來理清課文的脈絡。

三、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寫的?

2.作者在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3.爲什麼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四、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爲例,我打算通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起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寫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通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覆朗讀課文。“閱讀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裏、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

五、拓展延伸,檢測反饋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後,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擇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情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六、總結全課,指導預習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後,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通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