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十篇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十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革命烈士詩二首》是小學語文第10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革命烈士葉挺和陳然同志,在獄中寫成的。這兩首動人的詩篇,雖然出自於不同的作者,卻詮釋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笑對死亡,視死如歸,願爲中國的革命事業而獻身。葉挺和陳然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躍然紙上。

兩首詩歌在反映的內容和情感基調上,都有相似之處。因此,在課文的處理上,可以通過“教師引導賞析”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因此,在字詞教學上,教師不用面面俱到,可以聯繫文章具體的語境,對重點字詞進行點撥。

由於這兩首詩都是簡潔明快的現代詩,學生在閱讀時,對全詩內容的梳理、把握上,難度不大。但要真正通過語言文字,體驗詩歌中的某些具有特別含義的字眼,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比如《囚歌》中,葉挺兩次所提到的“自由”,對於語文學習力較弱的同學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指導。

此外,由於課文中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對於抗日戰爭中,國共合作破裂而導致的革命者被捕被迫害的事件,學生可能不一定完全理解。這就需要通過課前蒐集資料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感悟。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

認識“棺、叛、乾、坤、罕”,會寫“囚、軀、棺、叛、逆、顛、罕”。

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能結合字形,在具體的詩歌語境中,重點理解“囚”的寫法與含義。通過重點字的點撥,加深對課題的理解。對於《囚歌》中兩次出現的“自由”,則通過比較的方法,加深學生的認識。

目標二:

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練、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以《囚歌》爲例,教師在對課文第一節的處理上,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關鍵詞作爲突破口。如在 “爲人進出的門緊鎖着,爲狗爬出的洞敞開着”這一句中, “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等詞語,都蘊含着兩層意思。這是詩歌中的一種很有特色的寫作手法。如 “人”這個詞語,表面看指的就是人這一個體,實際更是指像葉挺這樣堅貞不屈的革命者。所以,通過對比與分析,學生只有在弄清這些關鍵詞含義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感知詩歌的寫作特色。

目標三: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革命者爲捍衛信仰和尊嚴不惜犧牲的偉大精神。瞭解詩的寫作背景。

《囚歌》和《我的“自白”書》是革命者堅定意志的讚歌。教師應藉助朗讀,去感染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詩句,感受葉挺與陳然爲捍衛信仰和尊嚴不息犧牲的偉大精神。

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金色花》,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金色花》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書寫親情的美文,訓練重點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金色花》是正好能夠體現本單元訓練重點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它篇幅短小但意蘊豐贍,寫法獨特,用充滿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入文,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和母子深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在感悟內容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積累精美的語言,鑑賞獨特的寫法,訓練朗讀能力,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感知詩歌人物形象、體會詩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激發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根據單元目標及本課教學目標,本課的難易程度,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品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定爲:探究獨特寫法,理解詩歌主旨。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爲了完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設計理念,採用以“導”爲起點、 “讀”爲主線、“品”爲關鍵、“悟”爲終旨的教學流程,力求在簡單紮實中體現亮點、特色。

三、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還說過:“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掌握新知識,纔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新課標同樣也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可見,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已經成爲現在教學的重要目標。爲此,具體採用圈點勾畫批註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實施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六個板塊進行本課的教學。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傾聽音樂《媽媽的吻》,音樂結束後,老師深情獨白:雖然這是一首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但30多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動人,那是因爲這首歌唱出了母子深情。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期待一次更美的親情洗禮。

(設計意圖:以音樂導入,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便於學生進入詩歌角色。)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具體操作分爲以下二步:

①讀——以問題:“文中的我變成金色花後做了哪些事?”引導學生讀詩,邊讀邊思,運用圈點勾劃的學習方法在書上做好批註。老師在學生自讀時,深入學生當中,進行個別指導。)

②說——引導學生運用 “當母親……,我……”的句式概括詩歌內容並板書:當母親工作時,我開放花瓣;當母親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母親看書時,我投影書頁;當母親四處尋我時,我變回孩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把握詩歌內容)

3、品讀詩歌,感知人物。(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體現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的重要段落,引導學生分析詩中的孩子形象和媽媽形象。重點抓住詩歌結尾母子之間的對話描寫“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按照由淺入深的步驟,採用學生自讀、老師範讀、師生研讀、學生演讀等多種形式的品讀,引導生真切體會孩子的調皮、可愛、懂事和媽媽的慈祥、善良,愛子之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貫穿,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落實教學重點。)

4、悟讀詩歌,領會主旨。(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領會主旨:以問題“作者爲什麼要變成金色花爲媽媽做這些事?爲什麼又不讓媽媽知道?”引導學生先獨自思考,再合作討論,最後歸納總結:孩子變成金色花做這些事是爲了默默地回報母愛,以此來折射出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從而體會詩歌主旨。

其次,探究寫法:引導學生髮現詩歌大量筆墨都是在寫孩子,通過刻畫一個懂事的孩子默默的爲母親做了很多事,來讚美母親,並和其它寫母愛的文章進行比較,體會詩歌獨特的寫法——借寫孩子回報母親來反襯無私偉大的母愛

5、拓展延伸,書寫親情

①說親情。找自己與母親感人瞬間傾訴給大家聽。

②寫小詩。運用 “假如我變成了……,我會……”的句式創編一首小詩。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說親情、寫小詩”,激發學生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6、小結

在音樂《媽媽的吻》中,誦讀全詩,再次感受母子深情,結束本課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分爲三塊,黑板中間主板書,體現詩歌內容、主旨、寫作特色、;黑板左右都爲副板書,體現教學過程、學法指導。

語文說課稿 篇3

學習目標:

1、能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清新明麗的風格。

2、理解本詩的內涵,能品味詩人筆下“愛的使者”——“雨”的形象。

學法指導:

蒐集資料,瞭解有關作者及本詩的背景。然後反覆誦讀,從語言從語言入手。運用聯想想象法和探究學習法,展開想象,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學習過程:

課前熱身: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田圃( ) 禁( )錮 留滯( ) 喑( )啞 ( )

蓑( )衣 襁( )褓( )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寒淺 洗禮 忍冬 留滯

溫聲細語 潤如油膏

3、動手查資料,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整理後寫在下面的空白處。

4、反覆朗讀本詩,要注意把握語氣和節奏,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請根據下列的示例給全文做些朗讀標記。

(雨說:四月已經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着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魚塘寒淺/留滯着游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5、自由朗讀,寫出各節詩所表達的內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學習:

一、導入 。

二、聽讀課文:

同學們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頓等作標記,並要談談聽讀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讀全詩,思考並討論如下問題:

1、詩的題目是“雨說”,你知道她是對誰而“說”的嗎?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2、結合詩中“雨”所說的那些話,想一想詩中的“雨”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她有哪些特點呢?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本詩的主旨?

3、詩的第七、八小節中,兩次寫到了雨要“教你們勇敢地笑”,你怎樣理解這“笑”的內涵?從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四、品味欣賞:

朗讀全詩後,你最喜歡本詩的哪一句或哪一節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五、問題探究:

自由吟詠,體會一下本詩通篇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對詩歌的表達有什麼好處呢?

課後鞏固與延伸:

一、摘錄兩句課外古詩文中描寫春雨的名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詩後問題。

秋雨聲聲

傅天琳

窗外的雨聲,

淅淅瀝瀝地說個不停。

窗內的語聲,

嘰嘰咕咕地說個不停。

窗外的說些什麼?

問那樹,那花,那小溪;

窗內的說些什麼?

問這笑,這吻,這眼睛。

窗外和窗內都說了一夜,

雨聲和語聲融合着夢境。

天邊的霞光呦臉上的紅暈,

化一朵神女峯前飄飄的雲……

1、題目“秋雨聲聲”能換成“秋雨”嗎?爲什麼?

2、本詩想表現什麼中心?

3、怎樣理解詩句“天邊的霞光呦臉上的紅暈,化一多神女峯前飄飄的雲”?

4、“雨聲和語聲融合着夢境”,“夢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說》用象徵手法寫出了關愛;《秋雨聲聲》用擬人手法寫出柔情,請你運用擬人或比喻寫出夏雨的熱烈,用詩歌的形式寫出。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着“家庭生活”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旨在教育學生孝敬長輩、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文中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誦課文,難點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及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知識)目標:

⑴ 認識“胖”等13個生字,會寫“看”等6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⑵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⑶ 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長輩,主動幫長輩做事,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三、說教學流程

1、活動激趣,導入新課:

⑴ 看手:

請學生伸出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⑵ 畫手:

請學生上臺,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輪廓。

⑶ 誇手:

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誇誇自己的小手。

⑷ 揭示課題,學習“胖”字。

⑸ 扣題目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在無意中轉入正題;扣題目質疑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⑴ 聽課文範讀:

邊聽邊想剛纔提出來的問題。

⑵ 自由讀課文:

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⑶ 指名說說:

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解決?

⑷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要求:

讀準字音,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可以結合組詞、擴詞、造句。

⑸ 檢查學習情況:

①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②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認讀。

③ 出示單個生字,認讀。

④ 交流識字反法,老師相機重點指導:

讀準“拖”、“幫”等字的讀音。

認清“牆、替、鞋“等字的字形。

⑹ 做遊戲鞏固識字。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爲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着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學生對於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爲教學帶來了難度。爲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蒐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某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

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爲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深入研讀——選點品讀。

2、思路、理念:

爲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採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①引導入境儘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②明確目標爲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③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爲“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④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

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爲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培養調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上集市調查、收集、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行動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爲搶救文化遺產工作做一點貢獻。

(四)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3、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週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並做簡單的書面描述歸類和評論。

教師:

1、蒐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並進行歸類。

2、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

語文說課稿 篇6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好教材。這篇閱讀課文生動動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身在異國異鄉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好,反應了他對故國的深深眷戀,暴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接納倒敘的寫法,起首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想幾件詳細的事變反應外祖父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即:每每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特別愛惜;因來不及返國而惆悵得哭起來;告別前把最名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帕。末了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

1、緊緊圍繞外祖父在國外思念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展開回憶,中心突出。

2、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借梅花來表情,蘊意深刻。

本課是六年制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遠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中國人相同的愛國之情。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但是本組有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不僅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呼應,首尾連貫”的,並能在今後的作文中注意做到。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訓練重點及新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目標1、3爲本課教學重點;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兩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

本課的教學任務將分在以下五個環節中完成。

第一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課文講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分組認真讀課文,在充分的閱讀中整體感知,並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第二環節:學生彙報,教師點撥各小組選代表將集中了組員智慧的見解發表出來,其他組員可以適時補充,別的小組可以發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髮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對其中問題做以點撥,如:作者小時候,外祖父爲什麼常常教她唐詩宋詞?外祖父爲什麼讓我擺弄古玩,而墨梅圖卻碰都不讓碰?老人爲什麼把心愛的圖畫送給外孫女呢?-------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第三環節:重點感悟,領會含義重點讀“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

總要有梅花的稟性纔好”這段話,想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託的愛國之情,並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四環節:拓展引申,品味情感爲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開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江姐這一人物爲例,使學生領會到像江姐這樣堅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華民族氣節的,由此再往返憶中華幾千年的氣節人物,學生就很輕易的入境了。學生舉例說出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讓學生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第五環節:總結全文,學習寫法出示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學生讀後,讓他們說出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學生也許只能說出“聯繫緊密”之類的籠統感受,教師可進一步指出: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首尾連貫,前後呼應,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至此完成教學目標1、2、3。

教學目標4的完成分散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新課標明確指出: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重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篇課文感情充沛,文辭優美,尤其適合於學生誦讀,在體會到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之後,讓學生帶著這位老人未了的遺憾反覆誦讀;在理解課文思考問題時,學生可默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體會老華僑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時,讓學生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話(這梅花 -----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這兩節內容,意思含蓄,感情深刻,最能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蘊含感情。因此,是作爲朗讀重點,通過小聲讀,細體會,誦讀表感情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充分體現閱讀課文的特點。由於課文年代久遠,學生的感情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

其實《梅花魂》這篇文章情真意切,以是備課時我力求營造一個個的情境,拉進學生與文本的間隔,與外祖父的間隔。好比學生對於梅花不畏寒冷的精力只是停頓在筆墨層面,感覺不深刻,以是我就建立了將隆冬的冷落和梅花的傲放比擬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凌下,梅花還是那麼清秀,這個彷佛是有點出乎他們料想之外的,以是有的孩子不禁發出了驚歎聲,我就實時的讓他們讀課件上打出的文中重點句子,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經被這梅花所衝動,都和着音樂吟誦起一句句稱讚語言,真正的感覺到了梅花精力。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體精神對象化的過程,“個體精神對象化”不會憑空產生,具體的文本內容便是憑藉。閱讀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觸摸和揣摩、品味語言文字,纔有可能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共鳴,分享,纔有可能使個體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用讀、述、思、品、賞、寫等感性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近文本,用心閱讀,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思想。

教材分析:

《天鵝的故事》是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了兩個故事:一是兩隻天鵝互相依存,在暴風雪嚴寒的冬天,雄天鵝用雙翼守護着受傷的雌天鵝,直到兩隻天鵝一起凍死,爲了作爲永久的紀念把它們製成了標本。另一個故事是一羣天鵝爲了生存,在一隻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學生朗讀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好材料,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根據新課標,讓學生通過充分的閱讀,反覆體會、感悟,閱讀時能品詞、析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學情分析:

這是一片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閱讀障礙,對於重點、難點較難把握,需要長文短教。而學生經過前一段的閱讀訓練,大多數能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這堂課也需要讓學生在反覆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覆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談談在不同要求的朗讀時體會到的內容,並能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3、情感與態度: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重難點確定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故事;感悟天鵝相依爲命、互相依存、勇敢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四、學法指導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覆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五、教法

方法:三單元閱讀教學法

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質疑討論,然後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點拔,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感悟、誦讀、練說

六、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

在認知閱讀環節中主要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能力,並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評價。

在理解閱讀環節中,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覆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促使課文內容的研討更加深入。

拓展閱讀環節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注意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積累的結合,並使學生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設計理念

神話故事是我國寶貴的民間文藝瑰寶,讓學生愛讀、會講,設法讓學生浸潤到這種民間文化的氛圍中去,從中感悟、薰陶,直至喜愛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我注意讓“讀”深入課堂,落在實處。我的基本教法就是從感受到領悟再到積累最後到運用”。我設計的基本學法是:以讀爲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讀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課堂上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讀進去,這一出一進,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途徑,就是學生髮展語言的方法,就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手段。

二、說教材分析

《女媧補天》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天突然塌了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上山洪爆發,大火熊熊,女媧爲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煉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險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文章選入課文,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興趣;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女媧爲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爲了突出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實際及年段學習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轟隆隆、塌下、露出、燃燒、熊熊大火、圍困、掙扎、熄滅、噴火、缺少、冶煉、液體、金光四射、雲霞”等詞語。

2、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大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女媧爲了拯救人類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博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課文學習的重點是瞭解女媧爲拯救人類,怎樣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在閱讀中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於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是教學難點。

四、教學流程

基於這樣的文本解讀和目標擬訂,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整個課堂分爲四個板塊: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聚焦重難點,誦讀品味

(四)創設疑問,延伸課外

第一塊: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談話導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富有智慧,他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像,創造出了許多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創造出一個個離奇的神的形象,女媧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傳說中的女媧長着蛇的身子,人的頭,她見大地上沒有人類,就用黃泥捏成了小人,創造了人類,她爲了人類的生存,不顧辛勞,不怕兇險,不停地工作,爲人類造福,創造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女媧補天》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補天)

2、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呢,就請大家一起走入這神奇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吧!

●教學意圖: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神話故事的特點,設計談話導入新課,是想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初步感受、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博大,同時把神話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其中。

第二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後自學,將需要認讀識記的詞語用文中句子的形式出現,來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指導把句子讀正確,隨機理解“掙扎”“零零星星”“冶煉”“稠”等詞語。

A: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裏,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牀,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崗上燃燒着熊熊大火,田野裏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裏掙扎。

B:她原以爲這種石頭很多,用不着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

C: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裏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

2、解決字詞後,分小組朗讀課文,讀完課文後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女媧爲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煉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險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

完成這一環節後,三讀課文,進入第三塊的學習。

第三塊:聚焦重點,誦讀品味

1、女媧是怎麼補天的?體會女媧精神的偉大之處,從而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由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來完成。

2、交流出示:通過討論,同學們不難找到答案在第三、四兩節。

句一:“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爲這種石頭很多,用不着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a讀句子,把句子讀正確。

b抓詞語細緻體會,感受女媧心情之焦急,行動之勞累,結合個體朗讀。

(原以爲、零零星星、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於)

預設1:“幾天幾夜”

女媧忙了幾天幾夜,在這幾天幾夜中她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預設2:“找啊找啊”

女媧找啊找啊,她找了哪些地方呀?

c假如你就是女媧,你遇到了那麼多的困難,找了那麼多的地方,你會怎麼想?

d朗讀句子體會(多種形式朗讀)

句二:“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裏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裏,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a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表示動作的詞,如: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體會補天的艱辛和女媧的巨大神力。

b抓住“五天五夜”朗讀體會時間之長。

c結合掛圖理解這段話,進一步體會女媧爲補天所付出的艱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d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補天的經過。

e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女媧補天的艱辛

●教學意圖:女媧爲拯救人類,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這個過程是課文的重點。這2小節的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自讀自悟。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想法。爲學生的思維開發創設空間,爲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創造機會。我覺得,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要抓住幾個詞和句來落實,如爲了找五彩石,“她忙了幾天幾夜”“煉了五天五夜”中的“幾天幾夜”和“五天五夜”,都不光光表示時間,引導學生體會時間之長,女媧心情之焦急,女媧行動之勞累,這幾個簡單的、並不引人注目的詞語,經過一番品味,學生就能感覺到詞語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蘊藏的情感。當學生在充分的朗讀、感悟後抓住了女媧善良、勇敢、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時,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落實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塊、創設疑問,延伸課外

1、齊讀3、4段

2、小結

師:同學們,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天補好了。她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偉大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那麼,女媧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呢?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

●教學意圖:一節課教學的結束決不是給學習活動畫上句號。相反地,應該讓學生帶着問號走出課堂,實現學習的延伸,認識的昇華。所以在結束時,我拋下了這樣一個問題: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天補好了。她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偉大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那麼,女媧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呢?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學習的延伸。

這樣,經過整體的感知和對重點句子、語段的深入體悟,落實了第一課時的重難點後,緊接着在第二課時裏我把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作爲教學難點,把複述故事內容作爲教學重點。

第一塊、突破難點,感受神奇

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說一說個人的理解。並着重引導他們理解“傳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什麼叫“傳說”呢?學生可能會說:“傳說就是聽說的”、“不是真實的”、“是想象出來的”等等,對於這些想法我會及時的給予鼓勵,但是此時極有可能在課堂上會出現一種情況,有學生會把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童話故事混爲一談。此時作爲教師的我不能急於糾正,更不能將這三者的區別直接灌輸給學生,因此我讓學生利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回憶、簡單的講一講自己學過、看過的神話、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學生可能會想起《盤古開天地》《後裔射日》《醜小鴨》等等,甚至更多課外的文學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從文本教學延伸到課外閱讀,激發他們的自主閱讀興趣,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回憶、對比中自主發現這三者的區別。我根據學生的觀點進行規範性的總結:

童話故事是將動物、植物等擬人化,經過想象來編成的故事;“神話故事”不是生活中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常常以神仙形象作爲故事的主角;民間故事是範圍比較廣,故事形式也比較多樣,可以是人物傳奇,奇聞逸事,而且是民間流傳的,通常以一定的現實事實爲基礎而加工創造的。

接着隨機引導學生:古人是如何編出這麼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的?學生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各抒己見,只要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即可,教師不必去強求固定的答案。

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總結:古人想象出女媧、盤古、後裔這樣的神仙形象和神話故事,說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還希望人們都能像他們一樣具有高尚的品質。

當學生認識到這兩點之後,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自然得到了突破。

第二塊、複述課文、拓展延伸

結合課後練習第二題要求學生複述課文,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可以獨立完整地把故事講給同學聽;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些情節,連成一個完整故事;也可以講自己最感興趣或最精彩的情節;還可以創造性地改編、續編故事。如有充裕的時間,還可以講一講與女媧有關的其他神話故事。

●教學意圖: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爲語文園地的習作練習作好鋪墊。

第三塊、指導書寫

爲了避免學生疲勞,我把13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分散安排到了兩節課。這節課主要寫六個字。注意了寫字的質量和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五、作業設計

在安排作業時,除了完成必要的基礎知識題外,針對語文園地的要求,讓學生帶着自己的興趣和愉悅的心情來完成任務作業,我要求學生在一、二兩項作業中各選一題:一是把今天學到的故事講給你的親人聽(或者選擇講給你的好朋友聽),讓他們評評你講得如何?二是在今天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收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或者收集外國神話故事),準備開一次“神話故事會”。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講到,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等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我佈置這兩個任務也正是從這方面去考慮的。同時想通過這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鍛鍊學生收集材料、自主閱讀、表現成果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在出示課題後,針對學生回答女媧補天的過程,我適時板書:造船救人、求雨滅火、找石煉石、補天救人的四個環節,在學生總結女媧的品質時,我隨機板書:善良、勇敢、奉獻……。

這樣板書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明晰的課文線索,幫助他們複述課文,另一方面也能突出本篇課文體會、學習女媧精神的教學重點。

附:板書設計

女媧補天

求雨滅火善良

造船救人勇敢

找石煉石奉獻

補天救人犧牲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黔之驢》是語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過描寫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老虎和驢子的性格特點。警示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2.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把握重要詞語的含義,挖掘老虎心理變化的過程,體會課文的寓意,學習本文言簡意賅的寫作特色。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本文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過程和本文啓發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御並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寓意。

3. 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1).教學重點:多形式的誦讀,學會翻譯文言文並理解本文寓意.

確立依據:課文篇幅短小,句式緊湊,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興趣濃,多次誦讀後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大意.本文啓發了人們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所以把誦讀和理解寓意作爲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方法.理解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等成語.

確立依據: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是學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時,詞彙的積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對成語的理解作爲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與教學媒體的運用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法,提問法。學生自主合作等教學方法。利用教學媒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於教學媒體的運用及對解決本課重難點方面的作用我將在以下教學具體環節中逐一說明。

三.說學法

通過教學媒體的有效引導,學生順利實現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實詞的含義,自主翻譯全文。體會文中描寫老虎心理的詞語,理解寓意。爲此我設計的主要學習活動有:

1. 跟讀,通過形象逼真的畫面進入文章的意境。

2. 圈劃關鍵詞語,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3. 概括文章內容,明確老虎心理活動變化的三階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寓言的寓意,體會老虎和驢各自的象徵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閱讀課文。本文通過寫小童對一種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讚美,表現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閱讀第六條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本課以故事的形式,通過小童的觀察和讚美,向學生生動形象地介紹和描寫了“冰花”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基本特徵。文章語言淺顯易懂,形象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區別與應用。

4、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1、質疑問難,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冰花”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課前對課題進行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去仔細研讀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

2、觀察感受,自主探究。

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因此在理解“寬大”、“柔嫩”、“豐滿”等描寫冰花的詞語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觀察想像、動手實踐、對比感受等方法,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培養其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的學習方法。

3、朗讀積累,說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啓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說一說“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三、說教學程序

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CAI課件,兩種樹葉,兩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爲五個步驟:

一、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三、 感情朗讀,背誦積累。

四、 學寫生字,尋找規律。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本課時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教學設計: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