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語文說課稿三篇

【實用】語文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於她對教案做了反覆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準: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爲本、以疑爲線: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哪裏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後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爲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採用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象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後面的“!”,那麼後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後,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麼重要。

此堂課我認爲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後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認識魯迅”爲中心組織課文。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爲我們呈現了一種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學意境。作者通過一個夢幻的、好的故事,表現了對於昏沉現實的否定,對於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來,好的故事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還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於作者的思想中,存在於作者的夢幻中。雖然如此,它也時時給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讓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奮鬥,因而,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作者內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讓讀者看到了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對於作者一再聲明自己的彷徨苦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學習這篇課文,能促進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認識魯迅。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預告、菸草、煙霧、昏沉、錯綜”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4、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難點是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讓學生在朗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

2、情境體驗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觸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助讀,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入深度的學習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描述,利用圖片展示,創設情境,同時補充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想象代入,情感朗讀,體會“好的故事”中描繪的景物、夢與現實的對比、作者的感情。

說學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以學生平時的生活話題導入:同學們做過夢嗎?誰能把自己做的美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地提挈了文章內容,爲學生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生字較多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抽查朗讀。對易讀錯、寫錯的字讓學生交流討論識字方法,幫助識記。對難讀的句子,交流朗讀方法和要點,學生進行展示讀。對難理解的詞語,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討論,理解意思。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部分內容?重點寫了什麼? 明確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思路,引導分清層次,概括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提示總結,以夢境爲中心展開,幫助概括內容。

提示:課文首先寫了深夜的情況,引出夢境中“好的故事”,接着重點寫了夢境中“好的故事”,最後,夢境破碎,迴歸現實。

(四)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

學生自由讀夢境的這一部分,思考:作者寫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交流:這些景象在你頭腦裏形成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利用課件出示重點句段,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交流感受,體會景象表現出的“美麗,幽雅,有趣”。

根據學生的交流,適當補充關於魯迅的資料,並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和理解。

學習寫法,在對照中體會作者的感情與追求。出示照應的語段,學生朗讀、發現,體會照應的寫法,感受作者對美好的嚮往和強烈追求。

(五)品讀理解。

學生品讀夢境外的現實——昏沉的夜,體會作者描寫的用意。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語段,體會昏沉的夜的特點。

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聯繫實際,感受到當時夜的喧囂混亂,從作者的表現中體會他當時的惆悵、孤寂。

結合“昏沉的夜”及作者當時的情感,讓學生再次讀夢境,對比感受夢境中的景象,體會夢與現實的矛盾,感受其中所代表的作者內心希望與絕望的糾結、掙扎。

讀夢境的消散,體會作者的眷戀與不懈追求。

學生自由朗讀夢境消散的內容,歸納夢境消散時作者的表現。

多種形式朗讀,表演、做上動作讀等,體會其中表現出的作者的感情。

教師引導:結合內容回顧夢醒時“我”的表現,穿插情感,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述。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彷彿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驟然一驚,“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從夢中醒來,眼前只剩下“幾點虹霓色的碎影”。儘管如此,我“真愛”這“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當我“拋了書”,取筆準備記下時,“碎影”沒有了,只有“昏暗的燈光”,我在現實的“昏沉的夜”中,不過,“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眷戀,決計要同“昏沉的夜”進行不懈的抗爭。

(六)聯繫相關資料,理解文章最後兩個自然段。

學生感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引導閱讀課後的閱讀鏈接,幫助理解內容。體會“好的故事”中描繪的美麗的場景是魯迅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景的寄託與表達。

視學生的理解情況,補充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作者的處境,深化對“昏沉的夜”的理解,體會當時作者對令人失望的現實的悵惘。

結合閱讀鏈接的點撥,感受文章蘊含的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希望與絕望的爭扎,最後理解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對希望的堅持。

引導說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能否這樣概括:《好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於黑暗中守望光明,結果卻依然黑暗。請大家仿照這個句子,再說幾句話。讓學生在說中鍛鍊了自己的表達,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七)總結昇華,課外拓展。

拓展閱讀《野草》。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的哲學都在《野草》裏。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就能讀出他於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一種掙扎。同學們課下可以再閱讀魯迅的《野草》,然後交流讀後的感想。

本課意蘊深刻,作者所表現出的美好的人生信仰及執着的人生追求一定在學生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記,而作者在現實與夢境中的掙扎,也一定能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認同和探究的慾望。根據學生的閱讀感受,我適當延伸,讓學生課下讀讀《野草》,初步感受魯迅的思想。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理解《野草》是有較大難度的,因此本次的拓展延伸沒有具體的理解要求,只讓學生交流感想,能有閱讀的興趣和淺顯的閱讀感受即可。

(八)課堂總結。

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夢境的散文詩。起於昏沉的夜,結於昏沉的夜。作者先寫昏沉的夜,這是當時所處的黑暗環境的象徵。再具體抒寫夢境中“好的故事”,描繪了一幅生動、美麗、明豔的畫面。但在想要凝視這些美好時,夢境便消散了,再次回到“昏沉的夜”。文章通過寫夢中所見的美好景象及夢醒後的幻滅,反映了美好理想與黑暗現實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強烈追求。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本次板書以文章的內容和層次展開,體現故事的迴環,表現現實與夢境的對立。摘錄描寫的夢中景象,讓學生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最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確文章主旨。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幸福是什麼》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啓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含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說教學內容

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於以上的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這6個生字。

(2)略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教學重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再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以前後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瞭解課文內容,以達到教學重點。

(3)體會課文所講幸福的真正含義,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教學難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運用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和一道習題進行教學,以突破教學難點。

(4)引導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領會課文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再引導學生表演。

2.課前準備:幻燈片光盤

3.教學安排:1課時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情境教學法

2.引導自學學習法

3.情境表演學習法

四.說教學流程

1.以音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爲: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啓示……。《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爲了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造幸福快樂的氛圍,導入時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跟着唱,一邊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腳,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學生會在這樣輕鬆的氛圍當中說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學會說幸福是有了新書包新衣服;有的會說幸福是爸爸、媽媽的誇獎,老師的表揚,學校的獎狀……。當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後,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入第二個教學環節:“有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麼》,同學們讀完後一定會對幸福有新的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幸福是什麼》吧。”

2.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接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利用光盤展示生字“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生字,最後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弄明白故事情節;再要求學生反覆的讀三個牧童清理噴泉和砌井後的情形,和十年以後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然後提問“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他們爲什麼感到幸福呢?”,並引導回答;最後讓學生想像在這十年間三個青年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人幸福的付出,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說課稿》,

明白幸福其實是爲人民服務,盡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了課文情境,對課文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爲學生的個性化的表演,個性化閱讀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利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情節美和語言美,領會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再讓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和他們與“智慧的女兒”的談話),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激起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4.拓展延伸

讓學生髮現身邊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進行交流。藉機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幸福,讓學生感受到幸福是無處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創造幸福,爲自己創造幸福,爲他人創造幸福。

5.寫一寫

意圖是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以突破教學難點,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學生寫好時,挑幾句好的當堂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好的板書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幸福是什麼

第一個青年給病人治病靠勞動,靠儘自己的義務,做出貢獻。

幸福是什麼第二個青年做過許多事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第三個青年耕田

六.說使用農遠資源

農遠教育資源的使用,它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裏我用幻燈片播放了歌曲和圖片,通過生動、直觀、有啓迪性的演示,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了歡快幸福的氛圍,引發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從圖片視覺上看到幸福無處不在,補充了他們對幸福的理解。我使用光盤播放“讀讀拼拼”和課文朗讀,使學生準確認讀了生字,聆聽了童話故事的語言美,激發了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七.效果預測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預測會達到以下3點:

1.提高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2.學生對課外書產生濃厚興趣。

3、學生會用自己的小手爲自己爲他人創造力所能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