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5篇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5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小母雞種稻子》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上學期的一篇課文,主要是描寫小母雞想種稻子,它分別去邀請小鴨、小貓、和小豬一起種稻子。可是小鴨、小貓、和小豬沒有答應小母雞的邀請,小母雞隻好自己種稻子,在稻子熟了後,小母雞把種好的稻子打成米送給這3個小動物的故事。培養學生們愛勞動的精神。

我上的是課文的第一課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教學依舊是最主要的,所以在課文導入和小母雞打完招呼以後,在進行課題講解時,就對 “母”字的筆順和寫法進行了滲透識字教學。板書完課題後請學生讀課題,用了指名讀和全班齊讀的方法。課文的題目中“種”是多音字,我採取的是隨機教學。問學生這個字咱們以前學過念什麼?生回答“zhǒng”然後我又說“這個字在這篇課文裏面念什麼?”大家都一起說念做“zhng”。這樣多音字的教學就在課題時候進行滲透識字也利於學生們的掌握。

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初讀時藉助拼音這個老朋友認讀生字,讀準字音。這篇課文比較長,所以學生們在讀的時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第一步的要求讀準字音。在學生初讀課文以後,我出示了詞語卡片,讓學生們從課文長的句子轉到詞語,一點一點的讀好這樣才能讀好課文。在讀詞語時,我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平舌音,後鼻音,輕聲,特別是注意提醒學生們注意詞兒詞兒連着讀。我採用的方式是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的方法。一年級的孩子很小,而且也是初次接受這樣長的課文,很容易出現唱讀的現象,所以對於學生在讀詞時的要求一定要明確要學生養成好的習慣。但是學生在讀的時候,有的學生加上了手勢,這點應該改進。學生學習完拼音這麼長的時間了,對於音調的把握已經很好,現在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直接讀了,而不再需要加上手勢識記音調。詞語讀完了,我就把課文裏面要求要認識的生字拿出來給學生讀。從句子到詞語再到字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落實我的教學計劃。在初讀完成後讓學生數數課文的自然段,請4人起來讀,然後請同學們評讀。這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們加深了對於自然段的學習。先是直接找自然段然後是請4名同學讀,加深他們對於自然段的理解,也滲透自然段的教學。在學生讀的時候,我對於學生聽的要求是在聽讀時小手指也是指着書的,讓他們養成聽讀的習慣。在學生進行評讀的時候注意培養學生的表達,先肯定其他同學的優點再指出他的不足。這樣對於學生們在心理上的接受是認同的,也告訴學生們我們發現別人的不足的同時也要發現別人的優點。

在講解課文時,我和學生們說,咱們一起去看看小母雞是怎麼邀請小鴨的吧。請大家自由的朗讀第一個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一年級的學生太小還不是會歸納,所以用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說說他們讀了什麼,從而從故事的文本和情景進入課文激起興趣。學生讀完書後,回答的是,小母雞想邀請小鴨種稻子,小鴨不願意。然後我就接着問那誰來噹噹小母雞邀請小鴨去中稻子呢?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主要的是2個人物的對話,而對話又是一個很不好講解的地方,所以先讓學生直接讀。我就指名學生讀讀小母雞的話。當學生讀完了以後,我進行評讀“你是一隻非常有禮貌的小母雞,可是老師還想聽聽一隻很有熱情的小母雞,誰再來試試?”評讀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文本在把對文本中理解的讀出來,而當學生沒有完全理解透徹的時候老師的評讀是很重要的,是一個幫助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一個途徑,所以當我說了這樣的評讀以後,有的學生就能理解小母雞說的話是有禮貌的,是很熱情的。在後來的評讀中,我說“小母雞很有禮貌,也很熱情,哪誰能把這個2個都讀給大家聽聽?”學生馬上就能理解小母雞的形象就能讀出來了。小母雞在問小鴨時說“你願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這句話中的願意是一個重點,我就讓學生用“願意”口頭造句。理解“願意”這個詞的意思,也滲透問句的教學和朗讀指導。但是我並沒有做到的就是沒有讓學生回答問句,這樣我訓練的效果就只達到一半。應該是像課文一樣進行對話的訓練,這樣才能達到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效果。生讀出了小母雞的禮貌和熱情。那麼這個時候就該講講小鴨的人物了。我用了一個過度的語句是“那小鴨到底答應了小母雞的熱情的邀請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同學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小鴨沒有答應小母雞的邀請,於是我接着問你時知道的呢?學生把課文裏面的小鴨說的話讀了一次然後就說我是從課文裏面知道的。語文的教學裏面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進行的閱讀教學,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們從課文裏面找問題的答案時很有必要的。從最基本的文本入手,一點一點的積累,這樣對於今後在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是很好的鋪墊。後來我請學生們讀一讀小鴨的話,學生們一下子就知道了小鴨是一個不喜歡勞動、怕辛苦的小鴨,所以這個的從理解文本到朗讀時很有成效的。接着我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把直接當做小鴨或者時小母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他們語文的閱讀。在分角色朗讀完後,我緊接着就是進行的表演朗讀讓學生們真正的從文本進入到情景裏面。學生在表演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動作。學生已經完全沉溺在這篇課文裏面,也明白了這篇課文的大致思想感情和內容了。對話的環節處理的較好,就是在這段的結尾的時候處理的不夠好,“小母雞隻好自己種稻子”這句話中的“只好”沒有處理好,這樣就對小母雞的形象和小鴨的形象沒有起到很大的區分,學生知道小母雞很勤勞,知道小鴨怕辛苦,但是沒有很明顯的區分。所以這個地方的處理沒有到位。在整個學習完這段以後還是需要整合和迴歸中心的,所以全班齊讀了第一個自然段,時隊這段的一個歸納。最後我給課文留下了一個小問題,目的時承上啓下的作用。“那小貓、小豬答應了小母雞的邀請嗎,咱們下節課再來學習?”這樣給學生一個興趣,一個思考,方便以後的學習。

最後寫字的環節是一年級的學生必須要求的。在學習寫字之前讀讀田字格中的字,把學生從課文帶回生字的教學是一個緩衝,一個階梯。由於在板書課題時已經教授了“母”字的筆順,所以在這裏我採用的是學生說我寫,這樣直觀的看了怎麼寫也複習了筆順。在寫以前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怎麼寫才能寫的漂亮。學生很快就觀察出橫在橫中線,兩個點在豎中線,然後學生說筆順我寫,師生共同完成“母”的教學。然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描寫一個母字,學生也從書空母字到了練寫,加深對於比順和字形擺放的印象。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雷雨》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以小組探究活動學習爲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直觀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目標是: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說過程】

第一步“談話交流,激發興趣。”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成爲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精神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導入時,我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們聯繫生活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雨的特點,孩子們由於對雨非常的瞭解,所以積極性特別的高,說的也非常的好。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爲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採用這種追憶式導入,是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這種輕鬆簡單的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然後再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這時,孩子們沒有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有的站在講臺上讀,有的站在窗戶邊讀,有的找小夥伴一起讀……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個性。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組合作,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藉助拼音、字形分析、組詞……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膽大的孩子帶動膽小的孩子,利用“聽、評、說”等方式在小組內進行互動。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學習交流舞臺。

第三步“聯繫生活,發展思維。”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聯繫生活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爲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爲此,我利用生動的朗讀讓孩子們邊聽、邊想像,再來找一找,說一說,“作者圍繞雷雨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的?”讓學生反覆品讀課文,再來感悟雷雨前烏雲、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是怎樣的?感知後再讀課文,學生就能憑藉作品語言,去神遊自然美景,去聆聽狂風暴雨。最後充分的理解文本。

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位,對課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美麗的小路》一課的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鴨先生門前有條既美麗又幹淨的小路,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它。但由於大家不注意保持環境衛生,造成了小路變得髒亂,失去了往日的美麗。當大家意識到之後,又齊動手把小路打掃乾淨,恢復了往日的美麗。它告訴我們要保持環境衛生,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美的行爲會破壞美麗的環境。結合教材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2、讓孩子們有愛護環境衛生的願望和行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課文的教學,讓孩子們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教學難點是:

第八自然段鴨先生所說話的朗讀與感悟。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並積極落實新課程新理念,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和“讀悟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將讀文與感悟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朗讀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題目質疑,導入新課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三、創設情境,角色朗讀

四、情感朗讀,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下面詳細介紹教學環節:

一、題目質疑,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直接點明新授的內容:“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美麗的小路》這課的生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隨後,老師板書課題時,故意將題目中的“路”誤寫成“鹿”。如果學生能自主發現其中的錯誤並質疑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及鼓勵;如果學生一時沒有發現,教師指名讓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質疑。兩個“lù”字同時出現,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字的異同,並說一說爲什麼在課題中是這個“路”?學生交流後,教師重新糾正板書。

【導入環節的設計,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自主質疑的願望,使學生理解並區分了同音字,也引領了學生回顧了課文的內容——描寫的是一條小路。】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藉助課件出示填空:“鴨先生的門前有一條(),由於大家(),小路變()。後來大家認識到(),小路又變得()。”學生彙報填空,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課文篇幅較長,教師以填空的形式爲學生搭設扶梯,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逐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創設情境,角色朗讀

此環節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和“讀悟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第一段

請學生自由讀本段,出示填空:這是一條()的小路。根據學生彙報,師相機指導:爲什麼這樣說?從哪兒看出來的?教師相機板書“美”,並指導朗讀。(採用個別讀、齊讀、合作讀等方式進行。)

當學生彙報填“長長”時,請學生試讀,讀出長的感覺。當彙報“美麗”時,教師順學而導: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花花綠綠”和“五顏六色”進行朗讀和感悟。接着提問:你都見過那些花的顏色?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生接“五顏六色”,請學生通過指名彙報朗讀,並在評價中讀出美的感覺。【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朗讀感悟,不僅將讀與悟緊密結合,而且也拒絕了傳統解詞方法,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滲透了對詞語的理解方法。】

隨後提出:“如果你走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自由彙報後,教師引導讀二三段。【積極爲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提高想象力,發展了語言。】

(二)第二、三段

自讀這兩段,看看兔姑娘和鹿先生說了些什麼?生讀後彙報,教師出示讀這句:啊,多美的小路啊!指名讀,師生互動評價時,教師隨機提問:這位兔姑娘(或鹿先生),你爲什麼要“輕輕地”(或“慢慢地”)走啊?【使學生深入角色,進入文本,換位思考,爲下面的朗讀做好情感鋪墊。】學生彙報後,採用指名讀和男女生分讀的方式進行。

(三)第四段

教師語言引導:這樣美麗的小路朋友們喜歡嗎?(喜歡)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讀第四段的第一句。採用師生接讀的方式:誰(朋友們)都喜歡在美麗的小路上幹什麼?(散散步,說說話)

教師邊複述第二句,邊出示小路變髒的情景圖:許多垃圾蒼蠅飛來飛去,讓學生藉助插圖自由發表意見,師相機板書:髒。【課文篇幅長,本段作爲過渡段輕處理,注重教學中的詳略,使課堂學習更爲高效。】(四)第五—八段

這部分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我分爲三點來說明。

1、教師語言過渡:美麗的小路變得不美麗了,那麼小動物們對小路的態度變了嗎?是如何變的呢?請學生自由讀5-8段,找變化。

當學生彙報“皺眉”、“捂鼻子”、“叫”、“拍腦袋”等詞語時,適時提問:大家爲什麼會這樣做?請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如果學生沒有發現語言上的變化,教師進一步引導:除了動作表現上有變化外,還有哪個方面有變化?隨生彙報,相機出示三個人物說的話,出示一句讀一句。

呀,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

咦,美麗的小路哪兒去了?

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呢?

2、接下來採用句式比較的方式,指導朗讀和感悟:(1)這三句話在表達意思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可不可以把這三句都換成“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爲什麼?請學生分角色讀,師適時總結: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來表達。(2)創設情景:採訪,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看到這樣的小路心裏是什麼感受?(奇怪)多種形式讀,評議。(3)小組內分角色表演讀,可以帶上頭飾。

3、引導學習第八段:這樣美麗的小路怎麼就會變成髒兮兮的了呢?當學生彙報“這都怪我!”一句時,師順勢而導:爲什麼這樣說?隨生彙報後,教師爲學生創設情境:此時的鴨先生心裏是什麼感受?(後悔自責)請學生帶着後悔自責的心情進行情感朗讀,教師適時進行點評。當彙報“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請學生帶着堅定、充滿自信的語氣進行朗讀。

【教學中積極爲學生創設情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及個體差異。以讀代講,通過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調動學生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各感官,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抓住語言訓練點,將訓練與讀書感悟融爲一體,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第九---十二段

引導學生想象:鴨先生會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嗎?齊讀第九段後,師相機板書:乾淨/美麗。接着教師繼續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並練習表達:看到小路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你想說些什麼?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動物說的話來讀,大膽的誇,誇小路的美,誇小路的香,誇小路的亮。最後師生合作讀10—12段。

【在一定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意識的爲學生創造表達和展示的空間,不僅爲後面的情感朗讀蓄勢,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配合朗讀中,提高了合作的意識。】

 四、情感朗讀,拓展延伸

1、迴歸整體,師生合作情感朗讀。

2、展開想象:你希望美麗的小路將來會是什麼樣子?(將來依舊美麗)如何才能做到?(要保護環境)

3、開展小調查活動:我們周圍的垃圾是從哪來的?應該到哪裏去?

【將語文學習領向更廣闊的空間,建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中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爲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爲宗旨,爲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注重朗讀感悟,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到真實有效的發展。

 附板書設計

美麗的小路

美麗髒亂美麗

保護環境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有的人》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最後一篇課文。本組課文集中了關於魯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有的人》是詩人藏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詩人蔘觀了北京的魯迅故居。看了魯迅先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聯想到魯迅一生不懈的奮鬥,詩人感慨地說:“人民的愛憎是分明的,對於爲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由此他寫下了這一首哲理詩。這首詩用對比的方法說明哲理,詩中提煉了幾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對比中深化主題,從而抒發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頌揚魯迅先生“俯手甘爲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在學習時,要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詩歌“要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要通過誦讀“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根據以上的理念和本組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弄懂詩歌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詩歌的意思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誦讀;

(3)瞭解詩歌所運用的對比手法。

其中,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1)理解詩歌內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誦讀。

3、學情分析

學生儘管是第一次接觸魯迅,但在有了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基礎上,他們對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精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我之前讓學生上網去搜集關於魯迅的資料,他們應該不難理解本詩讚頌像魯迅這樣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甘爲人民和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只是本班學生朗讀的基礎不是很好,在誦讀中體味詩歌感情上也許存在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篇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詩人在詩歌中的愛憎分明,感情強烈,應該讓學生在閱讀和誦讀中加以體會,爲此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前一種人”和“後一種人”的表現及結局不同,理解這兩種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進而讚頌哪些人,貶斥哪些人。引導他們去自主探究、和同學交流課文內容,感受自學成功的喜悅。

2、誦讀法:在理解了詩歌的基礎上,詩歌要用感情去讀。通過誦讀,學生在大腦中能產生意象的聯想,從而加深對詩歌的體驗。爲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方位去讀,多形式去讀,同時教師也要指導朗讀和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意和詩情。

  三、說教學方法:

鑑於文章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探究法:通過閱讀和探究,主要引導學生學會信息概括、言語表達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2、指導朗讀:朗讀是本課的重要目標,必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範讀,讓學生通過詩歌的聲調、節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們的誦讀水平。

四、說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揭題導入

教師用課件展示同志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語,導入:同志一連用了5個“最”字,論定了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無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魯迅先生因病逝世,臨終他說,“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們真的那麼容易忘掉他嗎?事隔十三年後,詩人臧克家在北京參觀了魯迅故居,有感而發,寫下了詩歌《有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看到題目,你們對這首詩歌會有什麼問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嗎?你想從中知道什麼呢?

(設計意圖:引用偉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爲學生理解本課的內容和思想定下基調,爲下面的學習鋪墊。同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發出疑問,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課件演示魯迅、臧克家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本環節主要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簡介和著作,瞭解詩人臧克家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這首詩歌。

(設計意圖:縮短作品和現實的距離,加深對詩歌內容的印象,繼續爲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3、整體感知,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每句詩讀流利。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質疑探究:這裏前四節詩都有兩個“有的人”,它們的意思一樣嗎?這裏寫幾種人?魯迅是哪種人?另一種又是些什麼人?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過學生的自讀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確這裏寫了兩種不同的人,同時理解魯迅先生是雖死猶生的那種人,他和反動統治者的行屍走肉有這根本的區別。

(4)討論、點撥:從題目“紀念魯迅有感”中,我們知道作者就是要讚頌魯迅先生,找找看,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讚頌魯迅先生的?兩種人的結局一樣嗎?爲什麼結局會不一樣?我們對待這兩種人要有什麼樣的感情?設計以上的問題就是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去閱讀探究,教師因勢利導,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和“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理解魯迅先生和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態度不同,結局也就不同,提煉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以及對反動統治者的貶斥和痛恨。

(設計意圖:理解詩意是本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教學問題,幫助學生省時高效理解詩意,既要放手給學生閱讀感悟,也要適當引導點撥,提升他們的理解。)

4、體會對比,感情誦讀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交流聽後體會:你們聽到老師朗讀詩歌時的聲調、節奏都一樣嗎?感情都一樣嗎?在學生交流之後,教師明確:魯迅先生和前一種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有着強烈的對比,因此在朗讀中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詩歌讚頌了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去朗讀呢?交流小結:第一種人要讀出鄙夷、蔑視的感情,第二種人要讀出肯定、讚揚的感情。

(2)多角度練讀,學生採用同桌比讀、男女比讀等多種形式去練習,強化誦讀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對教師的範讀,一方面能引導學生體會到詩歌的對比寫法,另一方面進一步感受到詩意和詩情,感悟到朗讀的魅力,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練習,維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愉快地學習。)

5、昇華認識,拓展學習

(1)這首詩讚頌了魯迅先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你們知道爲什麼嗎?交流後小結:魯迅先生給人民當牛馬,情願做野草和敵人鬥爭,人民永遠記住他;而反動統治者卻剝削人民,欺壓人民,人民當然要痛恨他們。

(2)感情誦讀《有的人》

(3)課後蒐集關於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同學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小結本詩的寫作目的,昇華學生對魯迅先生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最後的拓展學習能讓學生走出課堂,進一步瞭解魯迅的光輝形象。)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解讀教材:(即說教材)

第一課時重點掃除閱讀障礙,讀準讀通,整體感知文本“美”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讀、說寫等拓展性的言語實踐中,發展語言。

4.理解感情…….

  二.理念指引(即說教法、說學法)

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法爲:突破重點,擊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課標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中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與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範讀、默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覆誦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分句,段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提高興趣的效果。

1.情境創設: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即是以生動形象的場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把教師的語言和情感,教學內容及課堂氣氛作爲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學生的意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和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其特點是形真、情深、意遠。

2.自主品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語文課堂應是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是一個寬鬆而又和諧的課堂,作爲引領者的教師和作爲學習主人的學生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投入,是謂“教學相長”。在本節課中,師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進行了互動.

設計思路:

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爲綱,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從學生對劉的“求賢若渴”等的體驗中提煉出“誠”這條主線,在初讀課文中發現成,在反覆朗讀中感悟成,表達成,通過引入《出師表》這一拓展資料,讓學生感悟豬這一人所後來回味到留的成,最後讓學生與劉對話,從而來讚美成,昇華成。

設計理念:《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依據“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培養創新意識爲抓手,打破歷史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設計成先讀再編後演的開放性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在生動活潑、自由開放的學習中飛揚。

  三.教學設想(即說教學程度)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過渡語}以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成 6 個環節:

一、緊扣“誠意”,質疑導讀

1、題質疑,初知大意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2、重點質疑,讀中感悟

教師小結:理解人物形象,不僅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入手分析,還可以從環境描寫、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等方面來理解。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讀讀議議,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真正做到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設計點評:教師運用開放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不僅避免了煩瑣的情節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五、說板書。

這次的板書我要求學生自己填寫,已達到創新。{自填板書,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