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語文說課稿(通用5篇)

關於語文說課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語文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語文說課稿(通用5篇)

  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爲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着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針對文章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存的美麗星球。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學習探究——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地球美景時,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爲什麼?”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學習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歸納爲三個探究主題。

1、地球的美

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列數子、打比方、作比較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美麗和渺小。

然後,進入相關網頁,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準確。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由學生來讀他們準備的資料,從觸目驚心的數據中感受到人類的破壞性和殘忍。此時老師在播放一組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的圖片,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

3、地球的唯一性

老師補充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有關資料,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

(三)拓展遷移

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爲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啓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並且讓學生在寫小片段的時候可運用我們所學的說明方法。

  五、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小結

這是一篇說明文,引導學生在抓住“一箇中心句,三個支點”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並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並用於指導小片段的寫法。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語文說課稿3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第6課《花瓣飄香》。

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的事,讚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的美好心靈。十年教書,百年樹人。作爲我們教育者,怎樣去塑造孩子們那還不成熟的`心靈,不但要言傳身教,通過課文學習而授之於理,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途徑。《花瓣飄香》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敘事的記敘文,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爲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也是按時間的不同分爲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豔豔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通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爲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部份(最後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花叢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2、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會用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認、讀1個二類識字。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法

說教法: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法:

1、據圖想象法:“圖”是對內容的描繪,“內容”是語言文字對事件的記載。本文可以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純樸的親情。

學法:

1、回答問題法:解答問題是加強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動腦。聽別人解答,也能對問題有所認識。

2、對話練習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分頁標題#e#

  說教學設計

我是抓住“小女孩”這個主要人物與“花”來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一說小女孩在幹什麼?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麼?談話後揭示課題。並提出問題“花瓣飄香”是什麼意思?課文爲什麼以“花瓣飄香”爲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啓發思考:這篇課文是怎樣圍繞月季花展開敘述的?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教師出示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花開。第二自然段寫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寫談花。第十一自然段寫送花。

  三、逐層理解,品位語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爲什麼要用“小心”與“飛快”兩個字來描寫小女孩摘花後的神態與動作?

我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

3、精讀第三段,因爲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是以人物對話爲主線展開敘述的。教學中啓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如“我輕輕地問”)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要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從中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雖然爲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具體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親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省略號省掉的會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還有着一顆美好的心。她不光爲了媽媽,還要想到別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作者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後,爲什麼買了兩盆月季花?爲什麼要擺放一盆在母親的窗臺上?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女孩的行動,給作者心靈上帶來的極大震撼與感染。

5、最後總結,①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解答揭題時提出的疑問。這一點要注意,準確地進行點撥、引導。②根據板書對全文進行概括性複習。

說板書設計

6、花瓣飄香

開花(概述)

摘花小心飛快

談花讓媽媽高興別人要觀賞(懂事,心靈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親

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清晰地顯示出課文的內容,還能突出文章的重難點。並能讓學生能根據板書,理解文章的中心,複習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它能體現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也把文章的脈絡展現出來了。

  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間爲一節。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豁達樂觀的精神風貌。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讀熟課文,積累“鋪天蓋地、載歌載舞、美不勝收”等詞語和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從而感受到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維吾爾人的特點以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美好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讚美之情,學習他們的精神風貌,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讚美之情。由於本課文質兼美,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感情朗讀,瞭解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其民風民俗。難點是: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的高尚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民族風俗的錄像、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啓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理解維吾爾族的獨特風俗。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註,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爲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以及體現民俗的圖片歌舞錄像片段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情導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十六個民族生活豐富多彩、習俗獨特。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教師播放視頻歌曲)然後我自然過渡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環節(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1、師生共讀課文,做到準確、流利用平時一貫採用的一圈二點三畫四批註的學習方法積累詞句。尤其維吾爾的特色語言要結合課下注釋去理解。2、在讀中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文中最能體現維吾爾人性格的語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思考。

環節(三)默讀課文,快速提煉概述維吾爾人特點的語句及關鍵詞,學生感情讀,教師適時板書(豪氣樂觀、酷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

【通過默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結論。】

環節(四)重點研讀、品讀、感受民俗、體會情感。我將這樣進行:

1、學生找出最感興趣的部分讀,哪些語段語句給你的印象最深,你是怎樣理解的?如何讀好這些句、段。

2、學生討論彙報到酷愛土地這部分時大屏幕顯示出課文第一幅插圖,邊看圖邊理解相關詞句,並指導朗讀其中的比喻句“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積分韻味”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來,而後發散思維,練說比喻句。

3、當學生彙報到維吾爾人愛美這部分時,我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閉目聽老師的朗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中:維吾爾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嫵媚的笑容,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裏”。師打出屏幕顯示課文的第二幅插圖,一個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展現在學生面前,此時發散思維你想用哪些詞語讚美?之後同學們再用文中的詞語來讀、品、悟,就水到渠成了。緊接着師很自然地播放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的錄像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談感受、做總結,而後再品讀、賞讀,學以致用。

【積極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環節(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這樣更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而後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有以上的環節作鋪墊,再理解中心句的含義就輕而易舉了。(教師板書雖苦猶樂)

環節(五)拓展延伸

欣賞維吾爾風情的圖片,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本課在音樂聲中結束了,同時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不同地區民風民俗的信息資料,拓寬知識面。另外,課下可積累好詞佳句。也可寫寫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將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拓寬作業渠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業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四、說板書設計:

9、和田的維吾爾

豪氣樂觀

酷愛土地的維吾爾人

愛美(雖苦猶樂)

能歌善舞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書體現了文中的教學重點,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說課稿5

  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系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受限於經濟文化條件,孩子們眼界尚不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瞭解博度不夠,而閱讀習慣(方法)、獨立閱讀、個性閱讀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強,因此教學本文,須藉助一些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三、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讚歎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教學難點: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瞭如下五個環節:1、課前引導學生利用站蒐集資料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4、自主研讀、感悟體會;5、拓展閱讀、延伸主題。怎樣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巧妙整合呢?我根據本課教學思路的需要選擇有效支撐手段,我診斷出以下五個整合點。

(一)、利用站、豐富學習資源

通過學生在網站上自主查找、蒐集資料,討論交流、整理資料。運用信息技術,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尊重學生多樣性的選擇,提高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環節安排在課前預習部分。課前我讓學生利用站蒐集有關藏戲的圖片、藏戲的知識介紹等,並將學生蒐集到的圖片等資料融入到多媒體課件中,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信息來源,也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了知識鋪墊。

(二)、播放視頻、激發學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展開抽象思維活動。視頻在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這一整合點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視頻資料的呈現,讓學生在欣賞中產生更真切、更豐富的體驗,情感得到薰陶

課堂伊始,學生先彙報了蒐集到的藏戲的資料,但對藏戲這一古老的戲曲形式,還沒有感性的認識。我及時播放了一段藏戲視頻資料片。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藏戲的獨特魅力,這些影音畫面,大大增強了語文課堂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圖文並茂、增強感性認識

多媒體圖片和文本的有效結合,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原本蒼白、乏味的文字變成了多元的衝擊波。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描寫的內容,達到其它教學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在學生自主研讀藏戲特色之一:戴着面具演出時,通過文字的自讀自悟,學生了解到藏戲表演者所帶面具,具有多樣、誇張、形象鮮明的特點。此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和我共同蒐集的精美的藏戲面具圖片,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切的感受到藏戲面具的特點,這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學生看着這一幅幅藏戲面具圖片,更深入的體會到藏戲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的特點。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藏戲的認識。

(四)突顯重點文字、提升認識’

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生學習文本的方式,多樣地呈現出課文的內容,利用色彩對比可以醒目的突出重點語段。使學生在朗讀、理解與表達中,認知得到發展,情感得到陶冶,語言得到訓練。

在回顧開頭、體會寫法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醒目的出示如下文字: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師生配合朗讀,體會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和運用排比式的反問句式,字裏行間表現出的對擁有藏戲的自豪感。這樣的呈現方式更新穎,既避免了久讀課本上文字的乏味感,又突出了訓練的重點,在讀、品、悟中,提升了對藏戲的認識。

(五)、視頻鏈接、拓寬視野、昇華認識

發揮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優勢,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跨越時空界限,使語文學習更具開放性,認知得到發展,情感得到昇華。

在拓展環節,我播放其他地方戲曲的視頻,讓學生猜一猜。使學生更感受到祖國戲曲藝術的豐富,文化內涵的深遠。迴歸到本單元的專題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民風民俗都獨具魅力,從而使學生對中華民風民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充分關注學生學情特點,改變固定、封閉、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藉助網站、視頻、圖片等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感性認識,在理脈絡、讀文本,品詞句中強化感受,昇華認識,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藏戲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激發情感,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