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統計》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統計》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計》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統計》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統計》說課稿1

【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下冊第9單元的內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統計的插圖。對於沒有條件、不能實地統計的學校,這部分內容又該怎麼上呢?我將教材中的盆花變成紙花,一排一排釘在黑板上,便於學生數數、統計。

鞏固練習中,原教材是讓學生統計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對於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來說,大多數學生根本記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設計了幾份統計表供學生進行練習。

【學生分析】

全班54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比賽一下,看哪組同學表現得最好,老師將送給他們紅五星。

你們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得到了這麼多的花!這些花漂亮嗎?這些花有幾種顏色?說說有哪些顏色?怎樣才能知道各種顏色的花有幾朵?(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師生共同數出紅花的朵數。

師:我們剛纔數數的過程就是對數據進行統計。(板書:統計)

師: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幾朵統計下來嗎?老師給大家請來一個好幫手,看例1。

【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同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着引入課題,樸實自然,也滲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學例1。

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並說明:圖中的四根條形柱分別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數。統計時,有幾朵,就在條形柱上塗幾個小方格。

讓同桌學生合作在書上完成此統計圖:一生數數,一生塗色。

教師巡視,檢查塗色情況。學生完成後,讓他們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統計的,是怎樣塗色的。

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先看圖交流後,再全班彙報。

師:你能提出些什麼問題?指名提問並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問題。)

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提問練習:一生提問,一生回答。

師小結:剛纔大家的提問都很不錯。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見例2)

【通過數數、塗色的合作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體驗統計的操作過程。“從圖中找信息”、“提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的互相提問,增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

三、教學例2。

師:你們喜歡這四種顏色的哪一種?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歡紅色的學貓叫,喜歡黃色的學狗叫,喜歡藍色的學公雞叫,喜歡紫色的學青蛙叫。

師:小朋友們都在叫,老師還是不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嗎?

讓學生同桌互議後發表意見:

1、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2、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3、在喜歡的顏色下畫“正”……

師小結:這些方法都不錯。請同學們分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你喜歡的顏色下面作記錄。(10人一組。)

學生分組活動。完成後,展示學生作品,並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比比哪種方法最容易數出數據的多少?

學生各自將小組記錄情況在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

根據學生的統計,全班一起完成有關全班同學喜歡顏色的統計圖。

比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組討論再彙報。

師小結:例2的統計圖中有數字表示,可以不數方格直接看出數目來,比例1的統計圖更方便快捷。

【通過學生說喜歡的顏色,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得到了體驗。學動物叫聲,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統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通過分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生活中的統計。

師:統計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裏每個月都要交水費、電費等,那麼就要統計電的度數、水的噸數。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還要統計哪些數據?

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統計表,讓學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數。

2、全班各條街所住同學人數。

3、我校各班爭奪紅旗班、雛鷹獎章的統計表。

五、全課小結。

對本節課各組得到的紅五星情況作一統計、評比。(結合課堂評估再次讓學生感受統計在身邊的實例。)

【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明確統計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感受統計隨處可見,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統計》說課稿2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爲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爲今後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瞭解繪製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採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徵——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複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瞭解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製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後,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並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爲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爲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統計》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說課分爲5步。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通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並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爲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爲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爲6 步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麼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着呢。

(出示學生身高記錄單。)

(二)操作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爲什麼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根據身高,每一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爲什麼?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 那麼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爲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 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麼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彙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願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纔同學們說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

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號:120~129cm 中號:130~139cm 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並完成統計表。(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彙報:哪一個小組願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學生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啓發:剛纔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數據的,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爲什麼呢?今後,同學們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該怎麼辦? (板書:製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麼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 ②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通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後,會明白哪些問題?

(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

(板書:分析數據)

(三)回顧交流“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與感受。

1、 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纔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 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於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數據,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數據的分段整理)

(板書:數據的分段的整理)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纔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

(①收集數據 ②分段整理 ③製成統計表 ④分析數據)

(四)尋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數據的分段整理”。 (學生舉例)課後,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延伸發展

談話:剛纔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 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 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 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 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說明同學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係,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係,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污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瞭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數據嗎?再根據整理的數據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後,根據統計表說一說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爲什麼?作爲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爲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麼?

整理好了以後我們明天來彙報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製成統計表 分析數據

五、設計理念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爲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製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 。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

  《統計》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爲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運動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着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啓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學會用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創設熱鬧的動物運動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爲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啓發學生思考:提了這麼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統計經驗,思考出可以用統計的方法來解決。接着,組織學生思考要解決剛纔提出的“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該怎樣統計,要想知道“有幾隻小猴?幾隻小兔?幾隻小狗?”又該怎樣統計。通過交流、引導,引出可以按比賽項目、按動物種類分別進行統計。結合交流,適時出示相應的統計表。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爲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着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最後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比較:看了兩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二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應用統計數據,解決問題。我藉助媒體創設了一個情景:工作員小熊要爲跳高運動員每人發一件紅色運動服,爲長跑運動員每個發一件綠色運動服。廚師小豬要爲每隻小狗準備一份骨頭套餐,爲每隻小猴準備一份桃子套餐,爲每人小兔準備一份蘿蔔套餐。請你向他們提供一張最合適的統計表。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聯繫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兩道聯繫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調查統計小組裏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目和一種球類活動。然後引導分析:兩份統計表各是按什麼來統計人數的?從統計表裏你知道了我們班的哪些情況?最後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我們班的什麼情況?你最想統計什麼?組織學生開展相似的統計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題。組織學生把一些圖形先按形狀再按顏色進行分類整理並填表,活動後組織學生交流“比一比兩次統計的結果,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這個練習重在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計表補充完整後再統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並且讓學生再次經歷了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體驗不同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統計》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統計》的內容。

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冊的統計,以整理數據爲主要內容。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繼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爲以後學習用畫“正”的方法記錄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直接關係統計的結果是否正確。收集和整理數據時,往往要把數據進行分類和計數。本單元教材沒有把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灌輸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分一分、數一數的願望。收集信息和計數往往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教材沒有明確規定哪一種比較好,而是讓學生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在同學間的交流中比較和選擇。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調查和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是統計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教材很重視收集數據,把它作爲統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要學生到小組裏收集鉛筆、橡皮、直尺的數量,到課程表中收集一些學科的周課時數等,讓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分類、邊計數,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改變傳統的數學教材片面關注製作統計圖、表技能的現象,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教材重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產生統計需求,初步形成統計策略,在調查、收集信息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利用整理後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在統計的全過程中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裏,能利用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本節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及彼此的交流中選取最爲恰當的統計方法。

二、說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以“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 爲宗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爲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

說學生:

全班37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一是安排學習小組。二是每個學習小組準備學具,把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和4個圓混雜着放在一個盒子裏。

1、引入新課。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圖形,先讓學生說說有哪些圖形,然後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來知道每種圖形有多少個。

(以此來複習舊的統計方法來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進行新課。

1) 以小組爲單位利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盒子裏各種圖形的個數,並把統計的結果的結果填在表內。

2) 交流統計方法。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利用的什麼統計方法,如何操作的。如果教科書中的方法學生沒有想到,可以讓他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說圖中的學生是怎樣整理的,並讓他們照書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後把學生的各種記法以及畫“√”的記法進行比較,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哪種記法既清楚又方便。

(在此我依照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來操作,以學生的意願爲統計的主要策略,但在交流中,我會引導學生在多種的統計方法中選取比較方便清楚的,讓學生自己交流比較,選擇出適合的統計方法。)

3) 分析數據。根據統計表裏填寫的內容回答書上的問題,並思考還能知道什麼?(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統計數據的意識,不光要學會回答問題,還要能提出問題並解答。)

3、組織練習。

1) 統計小組裏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數據,並填寫表格。

2) 請組長介紹統計方法和結果,並把結果填寫在黑板上預先畫好的表格裏,並回答課本上提出的問題。

3) 通過結果,你想說點什麼?如果我是文具店的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些什麼?

(作爲老師,在此環節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充分培養數學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反思:

1、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等知識和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的教學,而課程標準則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這部分內容比較繁瑣,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2、教師將教科書的盆花變各種圖形,努力爲學生創設一些數據,使教材更具有實用性。

3、教師要善於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創設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

4、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驗。

5、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善於把握課堂激勵機制,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6、明確要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應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這樣,課堂上的討論、操作等活動纔不會流於形式而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