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6篇)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6篇)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製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複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並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說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後,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錶(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製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說明了製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製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後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並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製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製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製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瞭解(理性)——嘗試動手製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觀察、動手製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並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爲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製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製作,並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並設計製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繫數學事例,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並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並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後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麼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爲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並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製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儘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特別是對基於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瞭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爲學生需要不斷髮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麼?

3、要把這麼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麼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爲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後”,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製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製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製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2

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師版實驗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本課是在三年級初步認識了用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重點教學1格表示多個單位,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根據統計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分析,體會條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感受其優越性,同時也爲後面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系統學習統計知識作準備。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數據的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喜歡探究一些新的東西,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說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和四年級的學生實際,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完成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方法與過程: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並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體驗描述數據的不同方式。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確定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2、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來輔助教學

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法”。

說學法

根據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重在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新知。

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主要由以下幾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聯繫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上課開始,我以四年級興趣小組人數統計表和統計圖作比較,引導學生知道哪種更直觀、形象。隨後出示三張統計圖,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各領域用途非常廣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嘗試學習,探究新知

教學的主要階段,是製作條形統計圖。在這一教學環節,有兩個教學重難點:第一個是要解決如何確定縱軸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數量,即由一格表示1個單位到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第二個是要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了讓學生嘗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去體驗帶來的困難,引導學生經歷爲什麼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情況,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在實踐中領會,在操作中感悟到應怎樣來確定縱軸每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合適,體會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

教學例2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外,側重更大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時,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顯而易見。讓學生經歷如何處理“7500kg”這個數據。

大家來找茬這個環節主要是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加強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瞭解之後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讓學生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一格究竟表示多少個單位才合適,畫出來才美觀,便於操作,看起來更直觀。

課堂練習一,我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去發現,一是觀察縱軸,明確1格代表多少萬噸棉花;二是觀察橫軸上直條間的年數,把握棉花產量的變化情況;三是設計一個開放的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歸納梳理,課後延伸

這節課最後我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讓學生梳理和歸納本課的知識內容,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四)佈置作業

準備了一道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統計學校各年級學生人數),讓學生有興趣去完成。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3

教學內容:

《認識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簡單條形統計圖、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數的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用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能根據數據特點用合適的方法求平均數。

3、感受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直觀性,知道可以用不通過的方法求平均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

2、藉助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數的特點,學習用不同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的特點以及用不通過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展示關於本小組成員身高調查表及計算平均身高的結果)

【設計意圖:重點複習學過的計算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計算能力,爲這節課學習計算平均數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課上)

在一次“保護環境”活動中,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如下:

姓名:李強,張紅雲,馬波,王小娟,李雲平

數量(枚):11,19,16,18,16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還可以用下面的統計圖表示(條形統計圖課件)

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統計圖

2、觀察上面的統計圖,你得到了什麼信息?至少寫出2條。

我得到的數學信息

3、仔細觀察,你發現今天所學統計圖與以前的有什麼不同?

我的發現:

溫馨提示:注意觀察縱座標上每格所代表的數據。

4、上面這兩種表示數據的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5、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廢舊電池?還有其他方法嗎?

三、小組合作探究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爲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

四、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小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重點提示作圖的方法步驟。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五、挑戰自我

1、完成教材練一練2題。(90頁)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會獨立完成統計圖。】

六、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一題:(90頁)

2、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的83頁——84頁內容。

七、反思收穫

我的收穫

課後反思:

在前幾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初步的統計觀念。本節課是在已有的基礎上,認識新的條形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初步的收集分析,做出結論。

1、提高生活化的資料,感受數學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以超市統計的銷售礦泉水的數據爲教學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爲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繫,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3、提供施展個性才華的空間,體驗成功的數學

通過學習統計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瞭解整理數據,收集數據,利用已學的知識分析處理數據,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知識。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爲統計的數據比較大,如果還用一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根據本節課收集的數據來進入學習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後還會學習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單位。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生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是教法與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讓他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學習的狀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親自在記一記,畫一畫,在與同學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與課時安排

教學準備:統計表,統計圖、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

爲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爲四個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定標。有什麼辦法能知道呢?同學們討論,這就要統計知識來解決,引入課題。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狀態中,從而激活了思維,也爲下步更好地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過程的體驗,統計意義的瞭解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同學們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填寫統計表。先提出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記錄四種小動物的人數呢?同學們已在一年級學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方法,有的會說畫圓,有的會說畫三角形,有的會說畫√畫×,還有的會說畫正字……接着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記錄完後,再向全班展示記錄結果,讓大家比一比,評一評哪種方法記錄比較簡便,如果同學們沒發現,老師就引導同學們觀察發現,因爲一個正字是五畫,我們可以採用乘法口訣或乘法算出結果,即使數字再大一些,記錄起來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觀、好計算。最後把記錄結果一起填寫在統計表裏。初步體驗到用正字記錄方法的簡便,也爲以後學習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打下基礎。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爲了更好地認識一個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首先讓同學們觀察發現統計圖上的信息,再根據發現的`信息提出並解決問題。最後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結果。這樣同學們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深刻感受到統計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鞏固練習與延伸。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此環節,我請同學們繼續用學到的統計知識,現在調查我們班上喜歡跑步、游泳和跳繩的人數情況,然後完成統計圖和問題。最後延伸兩個問題:

1、如果人數是單數的話怎麼畫統計圖?

2、之前我們學過統計圖時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學習了用1格代表2,現在你們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往後面所學的知識遷移。

第五步,全堂總結談收穫。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次的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5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爲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層的內涵。

例2通過對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複式條形統計圖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主題素材的改變看似簡單,但這確是學生感興趣的,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複式縱向統計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爲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儘可能爲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後,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麼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數據,最後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爲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南師範大學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4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簡單的(1格代表1個單位)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講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經認真研讀教材結構與《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知識,本節課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並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生興趣。

4年級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喜歡探究發現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及策略。這些都是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在瞭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本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我確立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繪製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教學難點:在繪製條形統計圖時能根據數據的特點,確定用一格表示幾個單位。

二、說教法

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習,是提供各種機會,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與探索,使之發現有規律的東西——概念、規則或原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踢毽子這一生活情景展開,複習舊知,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感知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在教法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4點:

1、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內容。

2、注重預設生成問題,關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信息。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談論。

4、注重人文關懷,滲透互動評價思想。通過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經歷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並掌握的過程。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之以魚,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古人以其精闢的語言解釋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上我重在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評價等形式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並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環節由五大板塊構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課程理念之一。

設計通過教師與學生對課間愛玩什麼遊戲的談話開始本節課教學,引出踢毽子的遊戲(課件演示)。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一年級參加學校運動會踢毽子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們觀察統計表,指名讓學生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除了用統計表還能用什麼形式展示出同學們的成績?引導學生說出:條形統計圖。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回憶繪製統計圖的步驟,接着讓學生動手繪製。繪製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並對有困難的同學予以幫助。課件展示繪圖過程,讀圖,瞭解在這張統計圖裏一格表示一個單位。【通過討論、動手操做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題,由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轉向以學生爲中心,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複習了繪製統計圖的方法,又讓他們親身體驗繪製統計圖的過程,這爲後面學習繪製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統計圖做好鋪墊。】

(二)探究學習,獲取新知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也讀四年級了,踢毽子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他們去年參加學校冬季運動會踢毽子比賽的成績統計表。(課件出示)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現在用統計圖來表示同學們踢毽子的成績,還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合適嗎?若不合適,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並參與到一些有困難的小組中。小組討論後老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如果還是用1格表示1下就要畫120格,這樣畫太麻煩,密密麻麻的也看不清楚,既浪費時間,又不美觀。要根據這張統計表畫張簡潔美觀又清楚實用的統計圖,就需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設計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問題,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分析,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由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能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課件出示畫好的統計圖。師引導同學們觀察張統計圖,並讓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同學可能會說:這張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0個單位;小紅的成績佔了12個格子??老師及時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給與表揚。

那若是一格不代表10個單位,代表5個單位、應該怎樣畫?代表20個、30個單位又該怎樣畫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對不正確的方法給予指點。引導學生認識總結:一格表示幾個單位要根據數據特點來確定,但通常情況下都是代表整十、整百或者是整千。

課件出示前後兩張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以前學的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單位,今天學的統計圖一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在繪製統計圖時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優越性。

(三)理解運用、鞏固提高

設計多媒體演示蜀南竹海的圖片。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我們四川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的愛國。】

課件出示“20xx年1-5月去蜀南竹海旅遊的人數統計表”。讓學生根據該統計表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繪製好後,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組織學生讀圖,並相互作出評價。【進一步嘗試並設計繪製統計圖,這一次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想辦法突破難點。這樣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根據數據特點確定一格代表多少單位合適以及在畫較大數據統計圖時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越性。通過學生相互間對所繪製統計圖的評價,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通過對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你。

【通過這個環節的安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引發學生對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嚮往,爲以後學習做準備。】

(五)佈置作業

讓學生下來收集全校每個班的人數,根據收集來的數據繪製一張條形統計圖。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包含了教學內容,因此板書設計非常簡單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條形統計圖

一個單位表示一個單位

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縱觀整節課,我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本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當然也還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