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人教版《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

人教版《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後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

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於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爲主線,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遊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遊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知道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可以通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通過折線的起伏則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彙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對比,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老師適時總結通過觀察對比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歸納概況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下面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溫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這裏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鬆片刻,並通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通過辨別這樣繪製統計圖合適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於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內容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合適。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2

  一、聯繫課標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就是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生活的簡單問題。“複式折線統計圖”是第六單元第二項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衆數,理解衆數統計的意義。二是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並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本單元教材體現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注意所學知識的聯繫;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複式統計圖是在複式條形統計圖及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爲例,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局現性,進而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結合教材說目標

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需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在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把第2個學習目標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預設:情境導入——觀察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四、以生爲本說流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將是我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激情談話:同學們,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性大型體育競賽中,當鮮豔的五星紅旗隨着嘹亮的國歌冉冉升起時,你們的心情怎樣?你曾爲中國運動員助過威嗎?(學生自由交流:高興、興奮、激動……)

2、深情引導:同學的表現真不錯,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在上屆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幾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時學生結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師:那麼,你還想自1982年第9屆亞運會以來,我國運動員在歷次亞運會共獲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沒有關係,下面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中國代表團和咱們的勁敵韓國代表團近幾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

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興趣,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爲農村的孩子看電視的興趣有些單一,他們對體育節目也許興趣並不濃厚,於是對有關亞運知識及中國在歷次亞運的金牌數不一定清楚。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窘態時,教師切忌焦燥!

(二)觀察圖表,繪製研究

1、出示數據。

2、繪製圖表

教師引導談話:同學們,我從你們剛纔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們的愛國之情。因爲你們看到歷屆亞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都韓國的多。那麼你們想用統計圖把它們分別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由交流)請大家再想一想,用什麼統計圖表最能表現數量的增減變化呢?

生:用折線統計圖。師:下面就請大家分學習小組,用折線統計圖紙,完成兩個國家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

3、交流圖表。對圖表繪製準確規範的學習小組要予以表揚。

課件展示兩幅折線統計圖。

(三)細觀圖表,交流感受

1、教師提問:在你剛纔繪製圖表的過程中,從你觀察這兩幅圖表中,你們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學習收穫。

3、教師小結談話,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

(四)引發思考,揭示課題

1、激勵談話:如果我們想方便地瞭解兩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2、自由交流:生:設法把兩幅圖“重疊”在一起;既然兩

幅條形統計圖能畫在一起,那麼兩幅折線統計圖應該也能畫在一起。

3、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五)合作探究,動手作圖

1、出示圖表。

2、觀察圖表,交流所得。

從圖表中學生不難看出:橫軸表示第幾屆亞運會,縱軸表示的是獲得金牌的總數。中國的隊的金牌是用實線表示的'。

3、相機引導:如果把韓國隊的金牌數也畫在這張表,你們打算怎樣表示?

(生:可以用虛線或者是不同顏色的線)

4、合作學習:小組合作,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5、展示圖表。提問: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6、歸納小結: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相同,但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折線分別表示兩個或兩個了上不同的數據,爲了區別,要用不同的折線來表示,並標明圖例。

㈤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着重說明:李欣和劉雲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

㈥聯繫生活,拓展知識

1、出示數據,製作圖表

2、展示統計圖表,交流製作收穫。

㈦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教師可這樣設問: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何異同點?繪製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據複式折線統計圖應注意什麼?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八)佈置作業,感受統計

學生可根據練習二十五中第4題、第5題提供的數據,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五、運用所學,課外延伸

上網查問資料,瞭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集重要數據,製作折單式折線統計圖。

  六、聯繫流程,說反思

教學反思,可分爲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在此,我想結合流程設計,做如下反思:

1、正確把握“動態生成”與“靜態預設”的關係。教學流程,只是教師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能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這就要靠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當課堂中動態“生成”出現教師“預設”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切忌浮燥。

2、正確把握“主體”與“主導”的關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流程的設計盡力突出了以生爲本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設疑解疑等教學方法以達到這一目標。

3、正確處理好知識間的相互銜接。教學中通過表格統計法、單式折線統計法自然過程到複式折線統計法,使知識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

4、正確突出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點。通過製作亞運會中、韓兩金牌總數複式折線統計圖、男女學生身高複式折線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新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5、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製作且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是教學的難點。爲突出這一難點,教師主要是採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先製作單式線統計圖,再用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張表上畫出第二個或兩上以上折線統計圖,以此達到突破難點之目的。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爲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爲今後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瞭解繪製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三、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採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五、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徵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1、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2、在探究新知部分:複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瞭解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3、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製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4、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5、最後,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並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爲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爲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