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彙總15篇)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彙總15篇)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

一、教材說明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面積計算,初步認識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如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是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因此,學好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正確空間觀念的關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

根據教材對六年級聾生的要求,聯繫學生的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會看長方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有序觀察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長方體空間觀念的建立。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八名學生,根據八名學生的智力和聽力情況,我將八名學生分成a、b、c三類。a類學生三名,他們思維反應快,語言概括能力強,要求他們能夠理解和掌握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b類學生四名,他們思維反映一般要求他們基本上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用語言概括。c類學生一名,它是智力,聽力雙重障礙的學生,希望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藉助實物瞭解長方體的特徵。

三、教學方法

1、由於本節課介紹的概念較多,因此我採用了簡單明瞭的講解法。

2、爲了彌補聾生語言缺陷,充分發揮他們形象思維佔主體的優勢,我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

3、爲了培養聾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意識我採用了小組討論,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媒體選擇

數學知識是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的,由於聾生聽力障礙的緣故,只有他們親眼所見的實物直觀教具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因此我準備了長方體,火柴盒,木塊,牙膏盒等實物。

爲了使透視關係更清晰、明確,觀察重點更突出,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特設計了一些電腦課件。

五、教學設計

1、複習鋪墊,促進遷移

爲了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以舊促新的遷移,我先讓學生回憶學過那些平面幾何圖形?並利用他們原有能夠識別長方體的知識,出示一些立體實物讓學生指出其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先從感知上讓學生區分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幾何圖形的不同。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新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借助實物,引出矛盾,即這些物體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樣?爲什麼像牙膏盒這樣的物體同學們叫做長方體?而球卻不能叫做長方體呢?這就要從長方體的特徵說起。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就將共同來探討,學習長方體有哪些特徵?出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四條邊,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提問學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點?

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有什麼?

學生回答:(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學生自己填完課本14頁的表格。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每組對面面積相等;

正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面積都相等;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

2、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掌握有序觀察、分類比較等學習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你們聽說過沒有?烏鴉爲什麼能喝到水呢?

因爲石頭佔了水的空間,石頭的形狀我們稱之爲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立體圖形。

觀察後回答:

(1)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

(2)你知道這裏面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二、揭示課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數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並板書課題.

三、教學新課.

教學例1,拿出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徵.

1、認識長方體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麼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歸納: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1)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2)它的12條棱可以分爲幾組?每組棱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是怎麼知道的?

(3)認識長,寬,高。

(4)請學生用推理的方法說出長方體相對的面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解: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徵.

二長方體是由_____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_____形)圍成的____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_____,相對的棱的長度______.

四、鞏固練習.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展開圖,按要求做一個長方體,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度量的結果,並指出它的長、寬、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長、寬、高)

2、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

3、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麼形狀,並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後面各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注意搞清楚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每個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六、課後作業.

自己設計一個長方體模型,量一量長、寬、高,然後與同學交流.

七、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用具】

長方體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新課引入

1、同學們聽說過北京大學嗎?上北大是老師讀書時的夢想。你能從北大校區中找到我們曾經學過的圖形嗎?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3、揭題:這節課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小組合作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遊戲:你們會玩摸長方體的遊戲嗎?

A你怎麼確定摸到的一定是呢?還有什麼方法?(他是用“面”、“棱”、“頂點”描述這個長方體的。)

B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麼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我想什麼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你們可能有所瞭解,在資料袋中也有提示說明。)

C全班反饋

D教師小結:剛纔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探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徵

A它們之間有聯繫嗎?各有什麼特徵?

B分小組活動。(下面小組分工合作,利用學具,通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麼精彩的發現?將發現寫在記錄表上。)

C全體發饋,同學提問。(根據小組的發現,誰能向他們提出問題?)

D你們還有問題嗎?

E教師提問:正方體與長方體有關係嗎?爲什麼說是特殊的長方體?(預設:認識長方體長、寬、高特徵;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F教師小結:剛纔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徵,你可以畫出一個長方體嗎?

3、教學如何畫長方體。(如果這樣放最多可以看見他的幾個面?還有哪幾個面看不見?)(在畫圖時,除了畫前、後兩個面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它還是長方形)

三、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1、如果現在只看到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畫出一個長方體嗎?(閉上眼睛,畫長方體。)

2、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

3、猜一猜:根據長、寬、高長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麼物體?

4、做一個長方體寶寶牀的牀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長的木條?

5、你準備選擇下面哪一種尺寸的牀板?(單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課總結拓展創新

1、想一想:爲何北大校區衆多建築設施的外觀造型都是長方體呢?

2、實驗活動:用準備的材料做一個長方體(再次體驗長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數學第十冊第27-28頁,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的形體特徵。

2.能熟練地確定長方體各面的長方形的長和寬。

3.能根據長方體擺放位置的不同情況,正確說出它的長、寬、高。

4.通過認識長方體,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實物及長方體框架。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長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分類,引出新知。

1.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2.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體

3.學們談一談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4.這節課我們共同探究長方體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長方體)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課本28頁)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觀察:(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棱。長方體有幾條棱?量一量每一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3)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1.小組合作: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覺與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教師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智力準備,學生拿長方體跟隨教師初步感知。

①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是長方體的面。

②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棱。

③三條棱相交的點叫長方體的頂點。

(2)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宮和學習用具,探究討論面、棱、頂點的知識,獨自完成28頁書中表格。

(3)老師巡迴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棱、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採用多種學習方法。(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4)各小組根據所填表格彙報自己的發現。

(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下圖是用鐵絲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長方體框架。觀察一下:(1)它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2)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1)學生根據小組內的長方體框架,分小組觀察、測量並討論:長方體的棱有什特點?

(2)師生共同歸納:

①按棱的長度可分爲3組,每組內4條棱互相平行且長度相等。

②相交於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④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2.完成課本31頁練習五(1)——(2)題。

拿出數學書,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後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二)綜合練習。

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

(1)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2)一個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3)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形狀都相同。

(4)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四.全課總結與質疑。

五、實踐作業:動測一測你小臥室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後再測算一下臥室各前牆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大?(保留整平方米)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徵,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能會計算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二)過程與方法

指導啓發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的有關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的良好心態,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牙膏盒、魔方等實物,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長方體實物、剪好書本第123頁的長方體展開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了幾位老朋友,同學們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屏幕上顯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交流後小結:這些平面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

2、(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你認識這些圖形嗎?

它們都是由什麼圖形圍成的呢?

交流後小結: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出示實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板書課題)

3、老師:請同學們在這些圖中,找出長方體(出示課件)第幾個是長方體?

4、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二、探究新知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許多的物體是長方體,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很多.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摸一摸(教師拿着長方體教具引導學生摸長方體的面)你摸到了什麼?它的面是怎樣的?

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教師小結說明: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老師:(拿出教具邊指邊說)兩個面相交的一條邊,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棱.現在請同學們拿出長方體學具,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你有什麼感覺?看着棱,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老師強調: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覺。棱把相鄰的兩個面分開了。

3、老師:(拿出教具邊說邊指)三條棱相交的這一個點,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拿出你們的`學具,摸摸長方體的頂點,有什麼感覺?

4、老師:通過剛纔的學習,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分組合作學習)

(1)小組明確目標後自由討論

教師:下面我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有些什麼特徵?(課件出示表格)

(1)長方體有個面。(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長方體有條棱。(5)哪些棱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個頂點。

(2)交流彙報

教師:誰能把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彙報一下?

(預設)學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教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哪是相對的面?爲了描述方便,一般稱爲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後面。(指實物回答)

(預設)學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教師:你怎麼知道的?

(預設)學生:我用剪刀把相對的面剪下來比較;我測量了相對面的長和寬,長和寬的長度分別是相等的。(師課件演示“相對的面相等”)

教師:誰能說說棱的特點?

(預設)學生:長方體有12條棱。

教師:可以分成幾組?

(預設)學生:可以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棱相等”)

教師:你用什麼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師: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

(3)完善表格並小結

教師:請你把教材第19頁的表格填完成。

學生先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課件演示。

教師:長方體就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4)請你判斷對錯

①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②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③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辨析判斷題,提出概念

教師:從長方體的一個頂點出發有三條棱,這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出示概念)

出示兩個長方體(相同長方體兩種不同的擺放位置),你能指着說一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嗎?

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擺放的位置不同,長寬高也不同。

2、把長方體的棱分類。

根據這個知識,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呢?(同一個頂點出發的長寬高爲一組,可以分爲4組)

3、鞏固練習(電腦出示:練習題1)

(1)、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教師點名讓學生說出答案,其它學生判斷)

(2)一個長方體,長15釐米,寬9釐米,高10釐米,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多少釐米?

先讓學生自己做,發現學生做題有困難時,教師再提示:我們在研究長方體的棱長的時侯,把長方體最長的4條棱分成一組,較長的4條棱分成一組,最短的4條棱分成一組,那麼,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代表這三組棱中的一條棱,現在要求這12條棱的總長度,應該怎樣做?

(3)選擇題:

一個長方體的長是8釐米,寬是7釐米,高是5釐米,棱長總和是()

A、20 B、40 C、60 D、80

老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回答時,請說明你的理由.(師點名提問.)

那麼誰能根據剛纔這倆位同學做的題,能總結出長方體棱長總和的公式呢?(學生總結,師點名提問)

預設:

生甲: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X4+寬X4+高X4。

生乙: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寬+高)x4。

老師:這兩位同學到底總結的對不對呢?現在請同學們觀看屏幕,看老師總結的和這兩位同學一樣嗎?(電腦出示)

老師:這兩位同學總結的對嗎?

老師:長方體棱長總和這兩個公式書上沒有,是老師輔加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把這兩個公式齊讀三遍,力爭記下,以後做題會用到.

(四)小結收穫

教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

如果給你一點,學了這節課你會聯想到什麼?(由一點引出的三條線段)由這三條線段你會想到什麼?(三個面)繼續想象:(由三個面可以想到它們相對的三個面形成一個長方體)。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1)長方體有6 個面。(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長方體有12條棱。(5)哪些棱長度相等?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6)長方體有8個頂點。相對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X4+寬X4+高X4

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寬+高)x4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特徵。

教具、學具準備

①教師準備:實物,鐵絲製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

②學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 複習引入:

1、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2、你能將這些學過的圖形分類嗎?(平面立體)

3、揭示課題:長方體也好、正方體也好都是立體圖形,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徵。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麼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再根據學生的發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後統一爲“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麼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並提問:

教學過程

備 注

①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嗎?(頂點)

②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徵。(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圍成的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相對的棱的長度。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幾名代表將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麼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係?(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練習的第2題。

3、練習的第3題。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着放,對應面都一樣。

六、課外延伸

在家裏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並塗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課後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去,摸、碰,說長方體、正方體各個部分特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很遺憾這個環節處理的不是很好。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個數,面的個數、形狀和大小關係以及棱的條數和長度關係。

【過程與方法】

在認識長方體的過程中,提升動手能力與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己動手研究長方體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有許多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事物的課件,如牀墊、魔方、鉛筆盒等。提問學生都是什麼圖形。順勢引入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

將課件中展示的圖形抽象爲數學圖形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也畫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組織學生獨立思考: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什麼幾何圖形組成的?

請個別同學回答,總結後板書明確面、棱和頂點。

活動二

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利用課前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讓學生小組合作,填表完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個數,面的個數、形狀和大小關係以及棱的條數和長度關係,再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並板書。

活動三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三)課堂練習

課本中的試一試的內容。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的認識。

課後作業: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找一找它們的頂點、面和棱。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9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於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學情分析: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較差,在教學中多出示模型和相應的事物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學更直觀,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並知道他們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分。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兔博士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祕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慾望。

接着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彙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各種形狀的物體5個百寶箱,每組4個小方塊,4種圖形的圖片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三單元第27~29頁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2、指導啓發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的能力,並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擺弄實物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教學難點:建立長方體、正方體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線段)。

教師課件演示。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幻燈片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麼圖形?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

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那麼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同時結合電腦演示去初步感知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教師提供長方體模型和框架模型讓學生觀察、分析。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徵。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麼發現?

小組裏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裏。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着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複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彙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徵。(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在彙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徵後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

4、師小結:通過剛纔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製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麼樣?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爲什麼?

師: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2)師:像這樣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着、豎着、側着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4、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後,量出它的長、寬、高。(彙報後板書)

小結: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於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5、練習鞏固

(四)自學正方體,發現它的特徵

1、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會得到什麼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出示魔方:它有什麼特徵呢?

(出示自學提綱):

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

2、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麼關係?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邊觀察邊自學22頁。(彙報、板書)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

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多種不同的形狀(邊說邊拿出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的實物,如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等)。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再板書:長方體。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形狀的紙盒(教師可將自己預先多帶來的紙盒分發給沒有帶來的學生),並提問:“大家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大部分學生隨意地一個面一個面地數,個別學生會有順序地數。教師行間巡視時,要注意發現會有順序地數的學生。)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讓他再數一數。教師再叫會有順序地數長方體多個面的學生來數一次。

教師:“我教你們一種不容易數錯的方法,(邊指着長方體的模型,邊說)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後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教師問:“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實物(教師注意調配一下學生的`長方體,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實物的各個面和相對的面有什麼特點,並按照上面的問題提問學生。

這樣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着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如魔方、正方體的積木塊(或小木塊)和藥盒等。提問:

“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要求學生拿出帶來的正方體實物,讓學生看着實物,教師提問:“正方體有幾個面?”進行觀察、分析,並要求學生分別回答上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正方體也有6個面。

3、出示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教師先出示長方體圖,並且將長方體圖跟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模型加以對比。使學生知道這樣的長方體模型畫出的圖應該是教師出示的圖形的樣子。

學生認識正方體圖的過程同上。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和一個棱柱體、一個圓柱體的實物。提問:

“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並讓學生從中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平時你還看到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哪些是正方體的?”

課間活動。

5、做教科書第72頁上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跟它們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

二、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後集體覈對。

2、做練習十五中的第2題,讓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

3、做第3、4題。做第4題時,教師先提問學生,正方體的6個面中每個面的大小怎樣?(每個面都一樣大小。)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擺。

三、小結

教師要學生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

接着回憶正方體有幾個面?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6面,相對的面一樣

正方體:6面,6個面都一樣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自主探究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進一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觀察比較,初步認識長方體。

師:(出示一張紙)看,這是一張紙。如果不考慮它的厚度,它是一個什麼圖形?(長方形)

師:對,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將大小一樣的紙重疊在一起,變成一本書,現在是什麼形狀?(長方體)

師: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出示情境圖。你能從中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粉筆盒,茶葉盒,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還有一個物體是什麼形狀?(正方體)。今天我們先來學習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學第21頁上面的內容。

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麼?(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誰來指給大家看一看?

拿着你手中的長方體同桌之間指一指它的面、棱和頂點。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探究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特徵來認識長方體。一起讀一讀探究要求?小組合作,把小組探究的結論寫在這張紙上。

小組合作,老師巡視

(1)面的特徵

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面的特徵。

讓一個小組彙報,另外的小組補充。有序的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可以先數右面一個面,中間四個和左面一個。也可以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後面這樣去數。重點讓學生按照第二種方法有序的數一遍。

長方體的六個面一般情況下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課件演示)

(2)棱的特徵。

長方體有12條棱。(教給學生有序的數出12條棱)。在數棱的條數的時候有的學生將長方體不停的轉動要及時糾正。

可以分爲上中下三層來數,也可以按照相等的棱爲一組去數。

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成3組,相對的4棱的長度相等。

(3)頂點的特徵

長方體有8個頂點,

師:我們把長方體的特徵用表格的形式將它梳理出來。對照一下,哪個特徵是你們小組自己探究出來的,哪個是同學們共同探究出來的。

上課的教室,找出它的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嗎。一定要有序的觀察。

(4)從一個方向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把這個長方體放在你桌子上,從一個方向觀察一個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另外的三個面哪裏去了?(被相對的`面擋住了)相對的面我們只能看到一個,所以我們畫長方體直觀圖的時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個面用實線表示,看不到的三個面我們用虛線表示。一定要記住,還有三個面我們看不到。

(5)認識長、寬和高。

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海裏想象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師:如果擦去長方體的一條棱,你還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樣子嗎?

師:如果再擦去幾條棱(三條虛線),你還能想象出原來的形狀和大小嗎?

師:我們至少要剩下幾條棱你還能想象出來原來的樣子?這幾條棱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嗎?(學生自己說一說)

像這樣從一個頂點出發的三條棱,它們的長度在數學上還有專有的名稱。

我們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情況下,水平方向的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的叫做高。這樣放,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的長寬高。換一種放法,再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放置的方法不同,它的長、寬、高是可以互換的。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指一指它的長寬高。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一課本23頁第一題。

(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麼形狀?與它相對的是哪個面?

(2)前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哪個面與他相同?

(3)哪個面的長是12釐米,寬是3釐米?

2、自主練習課本23頁第二題。

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根據下圖想象出一個長方體,運用所給的數據回答。

8釐米

10釐米

6釐米

(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這個長方體的上面的面積是多少?

小遊戲

下面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根據所給數據,想想它是什麼。如果你答對了,屏幕上就會出現這個物體。回答錯誤則不出現。

1、電腦出示:長、寬、高分別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車、家用冰箱。(電腦出示公共汽車)

2、電腦出示:長、寬、高分別是20釐米、15釐米、1釐米,數學書、新華字典、文具盒。(電腦出示數學書)

如果這個長方體的高縮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麼物體?(一張紙。)

很多時候,大家的進步就像這一張紙的厚度一樣,微不足道甚至難以發現,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它的存在,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現在想一想今天我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長方體

面棱頂點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長方體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掌握有序觀察、分類比較等學習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各一個

學具準備:

禮品袋中有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型物體一宗

學具帶1:土豆、蘿蔔、橡皮泥、紙板、刀子、剪刀等

學具袋2:長方體框架製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分類比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帶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請同學們倒出來看一看。

你們願意玩嗎?爲了玩的方便,你能把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徵分分類嗎?(生分類)

師:哪爲同學願意上來展示一下,你是怎樣分的,根據什麼標準來分的?(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

師: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師:這些物體,它們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樣,爲什麼都是長方體?長方體究竟有什麼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1)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動手製作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請同學們從學具袋1中,選擇你喜歡的材料,製作一個長方體模型,比一比,誰做的又快又好。

學生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3)相互評價所製作的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讓展示作品,學生自評,其他同學互評,老師評。隨學生的回答點明:面、棱、頂點(並板書)

2、抽象概括長方體的特徵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從自己的學具中挑選一個自己認爲最標準的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要求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長方體的特徵。

(2)小組討論

(3)小組彙報,交流辯論

師:哪一個小組願意交流一下你的發現?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質疑、辯論。

可能發生爭執的有:

1、對“相對”的理解;

2、一組相對的棱是4條,而不是2條。

3、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小學數學教案《長方體的認識》。

(4)驗證特徵。

同學們說的特別精彩,老師很佩服,但是你們是怎樣知道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如下情況:

1、看出來的;

2、量出來的;

3、將長方體物體放在紙上用鉛筆描出一個面的輪廓,再用相對的面去比較;

4、用剪刀將長方體盒子的一個面剪下跟對面比較。

5、用稍大的紙蒙在長方體物體的一個面上,四周壓下痕跡,再跟其他的面比較等等。

提問:你是怎樣驗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的?

用 尺子量、用筆桿沿棱比較等。

(5)師生合作,抽象概括。

師:剛纔我們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課件演示:三組相對的面分別重合);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課件演示:三組相對的棱長度分別相等);另外長方體還有8個頂點。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學習長、寬、高。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2中自己選擇材料,動手插一個長方體框架。

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有針對性地參與某些同學的操作,在小組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幾條棱相交於一個頂點?

師:我們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長度作爲長,把前後方向棱的長度作爲寬,豎着的棱的長度作爲高。

(2)練習。

①同桌指出自己所製作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抽一名學生到臺上指給大家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認識立體圖。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字1~6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遠處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說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③電腦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三、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基本練習。

(1)說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改變長方體擺放的位置,分別說出它們的長、寬、高。

(3)說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麼形狀及它們的長、寬。上面沒有標明數據,你們是怎麼知道它的長、寬?

2、變式練習。

(1)把一個長方體模型切成兩個小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幾個頂點?爲什麼?

(2)下面是一個殘缺的長方體,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來是什麼形狀,面積是多少?(單位:釐米)

四、談談收穫,全面總結

讓學生談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收穫?可以從基礎知識、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來談收穫,也可以聯繫實際談談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6個面都是長方形

(6個)面┤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 └相對的兩個面相等

長方體─(12條)棱 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8個)頂點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通過觀察、想像、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認識立體圖形和長方體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說一說國旗、手帕、紅領巾各是什麼形狀的嗎?

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圖形。

談話:請同學們看老師辦公桌上的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的形狀和平面圖形一樣嗎?(媒體顯示)

2、指出:像辦公桌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出來都是立體圖形。其中投影片盒子、書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3、引導:下面這兩個圖形是長方體嗎?什麼物體大致是這種形狀?從桌面上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二、探究長方體特徵

1、討論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說明:長方體是由6個面圍成的,這是長方體區別於其他立體圖形的最明顯的特徵。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徵很快從立體圖形中分辨出長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說明:在長方體中,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3、研究面、棱、頂點的特徵。

提問:大家己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想辦法繼續展開研究,並把發現的特點整理成一份材料,準備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重點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觀察、比較、測量)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數、觀察、比較、測量、推理)

頂點:8個。(數)

4、概括長方體的特徵。

5、再次抽象長方體。

談話:同一個長方體,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樣。你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看一看是不是這樣。有三個小動物也從不同的位置看一個長方體,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種情形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它們中間誰最能確定這是一個長方體?

說明:我們畫長方體通常畫出三個面,把看不見的幾條棱用虛線表示出來。(媒體顯示)

6、應用特徵判斷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

三、認識長、寬、高

1、提問:同學們,我們教室的形狀是長方體嗎?怎樣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計它大約有多長、多寬、多高嗎?

提問:(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你能說一說這個長方體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2、揭示長、寬、高的概念。(媒體顯示)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提問:(媒體顯示)你能依據長、寬、高分辨這兩幢大樓嗎?

4、引導:動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一說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知道長方體的什麼?(媒體顯示)

四、全課總結

1、總結:回憶一下我們通過研究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研究的?

2、談話:談一談你的學習體會。

教學設想

1、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泉

數學學習內容的組織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中,我設計了蘊含學習內容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普遍存在,初步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列舉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組織學生利用實物展開研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研究的價值。學習內容的現實性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也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2、觀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獲得。在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中,視覺、觸覺爲大腦思維提供了直接的、豐富的素材,因此要讓學生的手、眼、腦協同發揮作用。在本課中,我讓學生通過看、摸、比較、描述等活動,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位置關係有正確把握,對相對的面和相對的棱的關係有正確的理解,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學內容的呈現要有根基。

教學內容一般來說具有生成性,不過有的可以預測,有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隨機生成。教學內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礎,學生的學習則有可能變爲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在本課中,我仔細分析“立體圖形”和“長方體的長、寬、高”這幾個概念的生成基礎。“立體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是“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生成的基礎,讓學生體會不同正是幫助學生找準了新知構建的基點。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教學如果沒有“爲什麼要有長、寬、高?”或“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對我們有什麼用?”這些問題作爲生成基礎的話,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這一概念。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11—13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四、課 型: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五、教學課時數:1課時

六、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時長方體的認識。在開始上課之前,你可以在身邊找一找有沒有這樣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品,當然,如果有能拿在手上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兒就更好了。

說到長方體和正方體啊,相信同學們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可以看到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形狀的物品。我們在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啦。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也曾與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數學書中相遇,,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從哪兒入手呢?有個成語啊,叫名正言順,我們就先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要素的名稱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你拿出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跟隨老師一起來認一認吧。

師:這是面,這是棱,這是頂點?你都找到嗎?

師:那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你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呢?讓我們用上面、棱、頂點,這樣的詞語來說一說吧。

師: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是怎麼說的。

生:(A.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B.長方體有12條棱,有八個頂點)。

師:這兩位同學呀,數出了長方體、正方體面、頂點、棱的數量,他們數的對嗎?我們一起跟隨視頻中的同學數一數吧。

生1: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有三組相對的面,一共是六個面。

師:這位同學呀,他數出長方體有三組相對的面,那正方體呢?我們也可以這樣來數,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後面。

師:那長方體棱的數量呢?

生2:我把棱分成三組。首先,我們來數最長的一組。1、2、3、4。一共有四條。然後我們來數與我垂直的一組。1、2、3、4。也有四條。最後我們來數豎着的一組。一、二、三、四。還是四條,那麼一共有12條棱。

師:這位同學是把長方體的棱分成了三組來數的。我們在數的時候還可以像這樣分成四組來數,看出老師是怎麼分的了嗎?把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看作一組,三加三,數棱的時候還可以像這樣分成四組來數,看出老師是怎麼分的嗎?把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看作一組,三加三,再加三,再加三。四個三一共是12條棱。

師:那頂點的數量呢?

生:一共有八個頂點,上面有四個頂點。下面有四個頂點。

師:這位同學呀,他把頂點看做了上面四個,下面四個,其實我們還可以把它看作左面四個,右面四個,或者前面四個,後面四個。我們再來看看正方體的頂點。前面有四個,後面也有四個,也是八個頂點。

師:剛纔呀,同學們數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那我們現在把這些數量記錄在表格裏吧。表格兒是幫助我們記錄和整理數據的好幫手。

師: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呢?我們聽聽同學們怎麼講。

生1: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有什麼用呢?

生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區別呢?

生3:正方體好像也是一種長方體,但是它比較特殊,那他都特殊在哪裏呢?

生4:爲什麼有的長方體上面有正方形呢?

生5: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師:同學們,剛纔你們的發言中啊,關注了形與體之間的關係,還關注了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那,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從面的形狀、大小關係以及棱的長度關係,這些方面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作進一步的研究吧。你有什麼想法嗎?讓我們看看視頻中的同學們是怎麼樣去探索和研究的。

生1:我用尺子量啦,這個長方體中12條棱的長度,其中這四條棱,長度是22釐米。這四條棱,長度是14.5釐米。而這四條棱,長度是7.5釐米。我發現在長方體中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是相同的。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測量發現長方體中相對的四條棱長度一樣。我們再看看下面一位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2:我把這個正方體魔方的一個面躺在那張紙上,是個正方形。我再把其他面也放在上面。我發現正方體每一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

師 :這位同學把正方體的魔方的面畫在紙上,她發現每一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那同樣也就說明了每個面每條棱都是一樣長的。

生 :現在我把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剪下來,放在它的相對面上,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這就說明上下相對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我又剪下了左面和後面,分別與右面和前面進行比較,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拆、剪、重合的方法,說明了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和形狀完全一樣,那不拆不剪,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同學。

生:我分別記錄了長方體六個面的長和寬的長度,而且相對的面都是一樣的。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測量六個面的長和寬,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那要是不拆、不剪、不測量,你有什麼辦法嗎?我們聽聽下面這位同學的想法。

生:我是推導出來的,在我的長方體中,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因爲長方形的兩個長是相等的,所以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是相同的,所以這四條棱是一組相同的棱。我們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推出第二組、第三組相同的棱。我們現在要證明這個長方體的兩個相對的面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要知道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是不是一樣的,根據我們剛纔的發現,我發現他的長正好是同一種相同的棱寬,也正好是同一組相同的棱,所以這兩個相對的長方形是一模一樣的。

師:剛纔這位同學呀,他利用長方形邊的特點推導出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大小和形狀是完全一樣的。剛纔同學們呀,利用測量、謄畫、拆剪、重合以及推理的方法,得出了這樣的一些結論,我們把它寫在表格中吧。

(板書)長方體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正方體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六個面都相同,12條棱長度都相等。

師:對同學們得出來的這些結論,你還有什麼問題嗎?聽聽這位同學怎麼說的。

生:長方體中會不會有正方形呢?可能有幾個面是正方形呢?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有的長方體上面有正方形嗎?會有幾個呢?請你想一想。我們來聽聽同學們是怎麼討論的。

生A:一定不可能有1、3、5個正方形,因爲相對的面是相同的,正方形的個數一定是偶數。

生B:可以是兩個,像這個牙膏盒或者這個海綿坐墊兒。

生C:那四個呢?

生D:如果四個面是正方形,那剩下的兩個面也一定是正方形,那就是六個正方形,也就是一個正方體啦。

師: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你是不是和劉老師一樣更加清楚了長方體上可以有正方形的面,可能有兩個正方形的面,那有的同學呀,還對這樣的長方體做了進一步的觀察,我們來看看他說了什麼。

生E:老師,我發現,如果一個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它有八條棱,都是相等的。而且,除了上下兩個正方形的底面,其他四個長方形的側面也是完全一樣的。

師:嗯,嗯。那根據剛纔同學們的討論和觀察,我們再次把表格完善一下,在長方體中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在長方體中最多有八條棱,長度相等。那現在同學們我們發現。長方體當中所有的特點,正方體都是具有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瞭解了這麼多,那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大小,我們該如何來描述呢?請你想一想。

生:我可以說一說這個長方體有多長,有多寬,有多高。

師:嗯,多長、多寬、多高都與長度相關。在點、頂點、面和棱這三個要素當中,棱是可以用長度來測量的。那如果有一條棱缺席啦,你還知道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還能知道嗎?那要是再少一條棱呢?還知道嗎?再少一條,還能知道嗎?那少到什麼程度?不能再少啦。

生:一般長方體有三組不同長度的棱,每組有四條,只要三組中能各剩下一條棱,我就能描述出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師:三組中各剩一條。那要剩下這樣的三條棱,你能知道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

生:能,

師:那剩下這樣的三條棱,

生:也可以。

師:也可以這樣的嗎?

生:還行,

師:那這樣的也是可以嗎?

生:當然可以,

師;我們就稱這樣的三條棱爲長方體的長、寬、高。一般情況下呀,我們選擇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作爲長方體的長、寬、高來進行標記。那對於正方體呢?它的12條棱都是一樣長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條棱的長度就知道這個正方體的大小了。

(三)小結

今天這節課呀,我們一起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大小了,一起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要素的名稱,知道了他們的特點,也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課後你可以繼續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的框架,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兒,相信會對你進一步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很好的幫助喲。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 正方體

面 6 6

棱 12 12

頂點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