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大綱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明天不封陽臺》揭示了人與自然的正確關係,表達了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1

通過《明天不封陽臺》這堂課的教學,我認識到我們語文課的教學應該緊貼課程標準,處處體現課程理念,這是每一位語文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也是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滿足社會對語文要求的根本途徑。在這堂課中,我積極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文章,並結合課文的特點,滲透情感體驗,使學生從文本、體驗中思考“人與自然”的問題,從而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一些成功之處,也存在着不足。

我結合文本特點及教學目標,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路:

首先,從介紹剛揭曉的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導入,並由這五個福娃傳蘊含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長”的美好願望爲本節課張本。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髮言熱烈,爲本節課創設了一節輕鬆、愉快的氛圍。

其次,初讀課文,完成兩個閱讀任務:一是積累字詞,夯實基礎,對學生平時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二是帶着兩個問題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從學生髮言可以看出,學生能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來回答作者封陽臺及不封陽臺的原因,但讀課文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後面學生思考的時間。

第三,從不封陽臺的直接原因——鴿子入手,對文章簡潔而傳神的描寫語句進行賞析,深入思考,我採且先“放”後“收”的方法進行:“放”,學生先能找出文中與鴿子有關的語句,並能進行簡單的賞析;“收”提供三個語句進行重點賞析,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能從鴿子的神態、動作、心理等角度進行思考,發散學生思維,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具有導向作用。但課堂效果看還顯力度不夠,教師引導尚嫌不足,可以再多給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多發言。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2

一隻負傷而“有孕”的鴿子無意間飛入“我”家的陽臺,不僅引起了兒子的好奇,也激發了他的愛心;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最終放棄了原本要封陽臺的打算。這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五單元“人與環境”中的一篇文章。這也是我這次公開課所要講的內容。

原本有關內容分析和主題挖掘我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自讀文章先找出關鍵句理出線索“明天是否封陽臺”,然後小組合作再讀課文分析“封”與“不封”的原因(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鴿子”是外在原因,而真正隱藏在深處的是作者由它而引發的關於“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種種思考),緊接着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再探究細節有關鴿子的描寫語句(尤其是眼睛的描寫)從而揣摩鴿子的心理活動,並由此拓展通過歌曲欣賞和圖片觀看,進一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激發他們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情感。

也許是因爲第一次在十班試講時時間沒有把握好,我總在擔心的緣故;也許是因爲要錄像心理緊張;也許是我原本設計時心裏對導入夾敘夾議那就覺的很不順暢。在真正上到那的一剎那,我的腦子出現了空白,而就正因爲這短暫到不被覺察的一秒,我竟然跨過了即將要引導的“夾敘夾議”,直接將語言導到了對“鴿子”的描寫分析上。在話出口的那一刻,我突然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話一出口,無法收回,好在幻燈片沒有換到下一張,便等兩個同學回答完問題又拉了回來。一隻小小的“鴿子”成就了作者,卻成我這節公開課的“硬傷”。

除此之外,從整節課學生的課堂表現上,我還發現了我課堂組織和教學上的很多細小的“內傷”,而這些也正是導致我們班成績下降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一、學生課前預習不夠紮實和細緻。僅從字詞方面就可見一斑,“悖論”的“悖”課文註解裏應該是有字音的,可是還是有人沒發現。“鱗次櫛比”這個詞,大家都經常在說,可是全班竟無一人知道它的含義,可見平日裏不注重積累,也沒有將“學”和“思”很好的結合起來。

二、學生的審題能力不強,抓不住關鍵字詞,回答問題語言也不夠規範。在揣摩“鴿子”心理活動時,我提問:“假如你是那隻鴿子,請你說說你此時的心理活動。”很明顯這是讓用第一人稱再現動物的內心活動,可是回答問題的四個學生裏,還是有兩個直接將心情說了出來,“我此時心裏會很害怕,有種恐懼感。”整堂課,學生的語言組織都顯的不夠流暢、完整和優美。

可見,平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了他們課堂的思維發散,卻沒有夯實他們的基礎,對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培養還是沒有從細節扣起。而這些正是今後我課堂教學中的.努力方向。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3

《明天不封陽臺》是杜衛東寫的一篇隨筆。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更好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

這篇課文敘說“我”家決定不封陽臺的事情,揭示了人與自然的正確關係,表達了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學生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不是很難,因爲類似本文所提出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也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主題的?在材料的選擇、組織及語言表達上有怎樣的特點?人類究竟應該如何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對這此問題學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從文本提供的詳實、豐富的材料中,揣摩作者鮮明的觀點,感受作者的情懷,體味文章的語言所蘊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培養學生聯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本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宰”這一基本理念,立足三維目標的整合,體現單元主題的整體性,又不失本文的閱讀個性,以科學的教育承擔起培養學生完整的科學素養的任務。達到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教材內容,而又不拘泥於教材,讓老師跟着學生思維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師講生聽,真正實現了教師“導”的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變教師的教學過程爲學生的學習過程,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在課堂中教師是積極的參與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把自己對文本閱讀的體驗傳達給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架設文本與學生生活、情思之間的橋樑,啓發誘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此外,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用心去發現課文中美點,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本人充分發揮教師職責,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同時在教學中,我沒有過分的去依賴教材,過分的偏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緊扣文本中幾個主要問題,引導學生品味文中描寫生動、議論精闢的語句,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寫作主旨,領會夾敘夾議的寫法。然後又跳出文本,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關心現實,聯繫實際,學以致用。通過學生觀看一組慘遭人類屠殺的動物以及被人類嚴重破壞的環境的圖片,去觸動學生的靈魂,從多方面瞭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方法,關注人類與環境問題。看完圖片後,讓學生又結合文本寫下自己的心理感受,既鍛鍊了文筆,又在潛移默化中尋求到了要從我做起,善待自然,保護地球,共同營造我們美麗的家園的好方法。

總之,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導入部分就以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導入,並配合相應的背景圖片,有聲有色,將學生帶入到我所創設的氛圍中去。不過反思整堂課教學,或多或少有些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對文本的挖掘方面做得還不夠,特別是對一些優美的語句和生動形象的詞語。可以讓學生先去朗讀,在朗讀中去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留給他們思考問題的時間少了點,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