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通用8篇)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通用8篇)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第二輪文言文複習以翻譯爲切入口。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爲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藉助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以翻譯爲切入口,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複習鞏固熱身訓練:翻譯下列課內文言語句。

1、舉天下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我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4、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5、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譯,可以綜合考察學生對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虛詞用法判斷、文言句式識別、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爲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的重要題型,賦分常爲8-10分,由於它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學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我覺得學生對翻譯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確,解題隨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細,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爲此,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我建議學生在翻譯文言句子時按以下步驟操作。

1、一種意識——踩分意識。

總結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均是在關鍵詞句上賦分,那麼文言文翻譯需要關注哪些得分之點呢?主要有以下:關鍵單音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雙音節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

例如20xx年全國卷Ⅱ的文言文試題,要求翻譯:"馬病肥死,使羣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爲不可。"該句的"採分點"是"病肥"、"喪之"、"棺槨大夫禮"、"爭"、"以爲"(5個點共5分);而像"馬""死""葬"等人人都會的知識一般不作"採分點"。翻譯時,對這些"得分點"必須高度重視,集中全力譯得準確通順,千萬不可模糊或出錯。

參考答案: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讓羣臣爲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羣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爲不可以。

2、兩個原則——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於原文的字句,可採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以"直譯"爲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三個標準——信、達、雅

"信"即字字落實,力求準確;

"達"即文從句順,力求通順;

"雅"即生動形象,講究文采。

溫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三種方法——劃詞、對譯、謄寫

A、劃詞:將文言文句以詞爲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後再逐一地加以解釋。注意:古漢語大多數是單音詞,因此在劃詞時除"留"詞(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書名、書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或現代漢語也通用的詞,皆保留不動)外,均用橫線標識出。

B、對譯:將劃出的詞語採取一一對譯然後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

C、謄寫:在逐一查對文言文句中的語法要點全部落實到位以後,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上。在謄寫的過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或不規範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溫馨提示:四川從2011年實行網上閱卷,網上閱卷就是對試卷"整體掃描、分題切塊",每位考生的答題卷掃描後都將分割成幾個部分,由不同的老師在電腦上進行評卷。一方面保證了評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對考生卷面整潔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閱卷老師只能看到掃描區裏的內容,如果考生字跡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題範圍,都會影響得分,教案《‘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因此,一、考生應在平時就培養良好的答題習慣,必須用專用筆答題,濃淡適度;少塗抹、輕塗改,即使塗改,也要按規定修改(將所修改的內容用雙橫線劃掉,然後在其上或下寫上應改成的內容)。字跡要清楚、整潔。"二,字不要寫得太大、太鬆散,有格的也不要寫得太飽滿,字體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掃描出來很朦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萬注意: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的無論是簡答題,還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舉例說明:

(1)蹇叔之子與師。《崤之戰》

蹇叔的兒子參加軍隊

謄寫:蹇叔的兒子參加軍隊。

(2)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赤壁賦》

這地方不是曹操定後標誌,不譯圍困被周瑜——的地方嗎

謄寫: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3)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四川2010)

城裏靠近傍晚飛塵飛揚搶劫走——-的人死傷者躺路擊鼓沒有斷

注意幾個詞語:薄暮:靠近傍晚;橫道:橫躺在路上;枹鼓,名詞作動詞;注意省略。

謄寫:(長安)城裏傍晚時塵土飛揚,(爲非作歹之徒)搶劫往來行人,死傷的人橫七豎八躺在道路上,擊鼓的聲音不斷。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體語境,確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詞及句式特點,找出採分點,做到心中有數;

(3)正確處理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等);

(4)按照現代漢語的規範,將譯文準確表達出來。

4、六字方針——"增"、"留"、"刪"、"換"、"調"、"猜"六個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

①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

例: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②數詞後面增加量詞

例: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③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

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補充行文省略的內容,如關聯詞語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遊褒禪山記》

⑤補出判斷句中的判斷詞"是"。

例:秦,虎狼之國。——《屈原列傳》譯爲: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譯爲:廉頗是趙國的優秀將領。

(2)留: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遊褒禪山記》

②"《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爲以爲下臨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3)刪: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裏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彆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複詞中虛設成分等。

"夫趙強而燕弱"(發語詞)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語氣助詞)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結構助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頓助詞)

(4)換: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通假字換成通假後的字,換言之,留的留下,刪的刪去,其他的都是"換"的對象了。

①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詞的變化)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④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5)調:由於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和介詞結構後置等。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譯:尖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②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譯:有什麼滿足的?

③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狀語後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譯:你的不聰明,太嚴重了!(你太愚笨了!)

(6)猜:遇到疑難時,不妨根據語境來進行合理推斷!

翻譯方法總結:

字字落實留刪換

文從句順調增貫

遇到疑難不要慌

最後一招猜猜看

牛刀小試

綜合運用以上方法,翻譯下面文段:

(例:北京高考題☆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

管仲曰:"吾嘗爲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爲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文言文翻譯歌訣

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謹慎翻譯。

字字落實,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整齊。

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後聯繫;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重回原文,檢查仔細。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2

一、使動用法

【定義】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

1、動詞使動用法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爲。

【高考例題】(2012天津卷)而先生獨能以一刀圭活之,僕所以心折而信以爲不朽之人也。

【譯文】而唯獨一瓢先生能用少許藥物救活我,(這)就是我從內心折服而確實認爲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題】(2011年重慶卷)此輩迫飢寒爲盜,撫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譯文】這些人是爲飢寒所迫淪爲盜賊的,安撫他們很容易,如果威逼,就會使他們跑到楚地去依靠強盜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異義,不能譯爲“走”,而應譯爲“跑”同時還是使動。

【高考例題】(2010上海秋季卷)堯諮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譯文】陳堯諮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詞使動用法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高考例題】(2009重慶卷)且爲主貪,必喪其國;爲臣貪,必亡其身。

【譯文】況且作爲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爲臣子,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

【高考例題】(2009重慶卷)然陷其身者,皆爲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譯文】然而使自身陷於災禍的,都是爲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麼區別呢?

3、形容詞使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爲使動詞。

【高考例題】(2007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譯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裏,除了我還能有誰呢?

【高考例題】(2004廣東卷)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

【譯文】從古至今,從無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沒有危險的。分析:窮:使……窘迫”。

二、意動用法

【定義】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爲何”的意思,即認爲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爲“認爲·····”“以·····爲·····”等。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題】(2009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將不肯大飲啖

【譯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爲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題】(2007安徽卷)已而有識者日:“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

【譯文】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說:“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來收藏,不要使它毀壞。”分析:寶:把它當作珍寶。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爲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高考例題】(2011年安徽卷)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

【譯文】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麼我要考考你。”分析:此句中的“駭”爲意動用法,應譯爲“對……感到驚奇”。

【高考例題】(2011年江西卷)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

【譯文】越發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和朝廷的疑難大事,對待他比平日更爲尊重。分析:此句中的“賢”是意動用法,“認爲……賢明”。

【高考例題】(2010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譯文】到這次重新往來,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分析:“安“意動詞,感到心安。

【高考例題】(2002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譯文】然而也對他不採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願感到驚異。分析:此句中的“奇”字爲意動用法,應譯爲“對……感到驚奇”。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落實《考試說明》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訓練,集中訓練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2、在學生掌握翻譯的原則和方法上,加強學生踩點得分的意識,通過對已學的難詞難句的突破掌握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強化得分點。

2、掌握解題方法,答題步驟。

3、調動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教學思路

以練得法,以法導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儘量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討論法 歸納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資源

網絡 高三資料參考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由同學自主談談翻譯的困惑和亮點以及平時採用什麼方法去突破,由此歸納出翻譯的原則標準。

譯文標準: 字字落實

一一 對應

文從句順

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譯的方法。(溫故知新)

1、練一練:

①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②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歸納: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詞等

2、練一練:

①“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②“晝夜勤作息”

歸納:刪——無意義或沒必要譯出的襯詞、虛詞、同義互用等

3、練一練:

①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歸納:換——單音節詞、通假字、活用、古今異義詞等

1、 練一練:

①大王來何操?②求人可使報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歸納:調——變序句(主謂倒裝、賓前、定後、狀語後置、省略等)

5、練一練 :①一鼓作氣,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 爲上卿。

歸納:補——省略成分(主語、謂語、賓語、介詞等)

6、練一練 :

①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

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覲,奏對稱旨。

歸納:猜——利用字形、句子結構、語境等揣摩

三、歸納總結

字字落實 留刪換

三標準 一一對應 六方法

文從句順 調補猜

四、試一試 行不行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者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餓者籲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譯: 。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譯:

(操作步驟:收集學生的作業,在幻燈片上呈現學生的答案,讓學生點評答案。在發現問題中運用方法,掌握方法。)

五、高考鏈接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周維城傳(節選)[清]張惠言

嘉慶元年,餘遊富陽,知縣惲候請餘修縣誌,未及屬稿,而惲候奉調,餘去富陽。富陽高傅佔,君子人也,爲餘言周維城事甚具,故爲之傳,以遺後之修志者。

高傅佔言曰:富陽人多稱豐①能施與好人,然豐嘗曰:“吾愧吳翁、焦翁。”吳翁者,徽州人,賈於富陽,每歲盡,夜懷金走里巷,見貧家,嘿②置其戶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寧人,挾三百金之富陽賈。時江水暴發,焦急呼漁者,拯一人者與一金。凡數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飲食之,俟之息,資遣之歸。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問富陽人,不能知也。豐又嘗言:“吾生平感婦翁知我。”

嗚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 ①豐:人名;②嘿(mò):悄悄地

(操作步驟:課堂上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練,課堂上通過高考真題演練,運用方法,及時糾錯,鞏固知識。)

六、總結:學生談學習心得,改善下次課堂教學。

七、拓展延伸

自我評價

根據學情,設計課堂內容,注重高三複習的時效性,運用以練得法,以法導練的教學模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和諧的課堂。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基本方法。

2、瞭解翻譯常見錯誤,強化翻譯基本功,提升翻譯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和運用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譯文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字字落實,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二、文言文翻譯方法總結

(一)、翻譯下列句子,談翻譯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

譯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親自來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遊褒禪山記》

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遊褒禪山記》

譯文:然而體力足夠用來到達那裏(卻沒有到達),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但在自己看來也是有悔恨的。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雖然)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但是能夠)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於)用心專一的緣故。

(二)、在學生髮言基礎上總結歸納:

1、替換法

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爲今語。注意詞語的語法特點:包括古今意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情況。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3、刪削法

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裏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彆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複詞中虛設成分等。

4、增補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①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 ②數詞後面增加量詞 ③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 ④補充行文省略的內容,如關聯詞語等。 ⑤補出判斷句中的判斷詞“是”。

5.調整法

由於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和介詞結構後置等。

三、分析錯例,加深認識。

看下面這一段譯文,請大家指出其在翻譯上的不足之處。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爲盡操舟之術。遽謝舟師,椎鼓速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楚地有個人學習駕船,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是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爲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感謝了船師,用錘敲着鼓快速前進,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險,於是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進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爲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用錘敲着鼓快速前進,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險,於是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進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語段翻譯訓練

永公(智永)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並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爲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爲“鐵門限”。後取筆頭瘞(yì)之,號爲“退筆冢(墳)”。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甕(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爲“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爲“退筆冢”。

五、挑戰高考真題

(歐陽)公諱潁,字孝叔……實治七州,州大者繁廣,小者俗惡而奸,皆世指爲難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習律令,性喜訟,家家自爲簿書,凡聞人之陰私毫髮,坐起語言,日時皆記之,有訟則取以證。其視入狴①牢就桎梏,猶冠帶偃簀②,恬如也。盜有殺其民董氏於市,三年捕不獲,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盜夜入啓其藏者,有司百計捕之甚急,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公曰勿捕與購,獨召富家二子,械付獄,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諫。公堅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物於某所,皆是,然後歡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 :監獄.。②簀(zé):竹蓆:。③鞠(jū):審訊。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

譯文:並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苦惱。

(2)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

譯文: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爲)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

(3)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譯文:他治理最難治理的地方(都像)這樣,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業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將軍之謂也?

譯文: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哀。

譯文:到李廣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爲他竭盡哀悼。

文言文翻譯參考:

(歐陽)公名潁,字孝叔。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考上了進士,開始擔任峽州軍事判官,因爲有治理的才能而名聲遠揚,就被州中任命爲祕書省著作佐郎,擔任建寧縣知縣。不到半年時間,峽路轉運使薛顏巡視檢查到萬州,撤消那些不稱職的官吏,認爲要替代那些不稱職的官吏沒有那些能力特別突出的官員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從建寧縣派遣歐陽穎前往擔任。到任後又因爲治理得力而聞名,從萬州擔任州級長官連續九次擔任州級長官並且都治理得很不錯。一遷再遷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兩次推辭沒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爲母親老夫人年歲太老,沒有真正到任;最後安排在嘉州,因爲年歲已老,而告老還鄉,也沒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個州,大州繁雜寬廣,小州民俗惡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難於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別歷害的是歙州,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歡訴訟,家家戶戶自備有簿書,凡是聞聽到別人的一點點陰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語,慢慢的都記錄下來,等到有訴訟的時候就拿出來作爲證據。他們把進入監獄戴腳鐐手銬,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帶,在竹蓆上睡覺一樣,泰然着啊。有強盜把當地百姓董氏殺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還是沒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這強盜逮捕了並將他按法律處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盜賊夜晚進入他家倉庫偷盜東西,有關部門千方百計想要儘快捕捉到,並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到苦惱。歐陽公說不要追捕和懸賞捉拿,只是召來了富家的兩個兒子,把他兩人戴上刑具關進監獄,審訊他們。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說“這兩人一貫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還有的疑慮弄錯而相互到歐陽穎公處諫勸。歐陽穎公堅持沒有答理,審訊更加急迫,這兩個富家兒子認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爲)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等到在某此處所取出他們所偷盜某些物件時,大家才認爲歐陽穎公是對的,然後歡呼着說:“歐陽穎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難治理的地方(都能)這樣,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文言的倒裝句式

2、能將含有倒裝句式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倒裝句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生課前練習,文言文翻譯教案。

1、善哉,祁黃羊之論也!

2、有人於此,指其過而告之則喜,何如?

3、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營,立之階下,不之視。

二、翻譯文本內的倒裝句並總結歸納其特點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爲"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其倒裝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爲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謂語的後面,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分析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爲"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何不試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賓短語做"試"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教案《文言文翻譯教案》。

3、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爲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爲"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構成的定語後置。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分析此句爲"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構成的。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係的句子,表領屬關係的定語則不後置。

4、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對於這類句子,有兩種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

例:寧信度,無自信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在這類句子中,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⑶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實義。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讀"爲"不知"的前置賓語,"句讀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三、翻譯課內語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5.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四、翻譯課外語段

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爲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羣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選自《明史》)?

(1)誠然,卿不朕欺。_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

(1)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_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文言文翻譯常見誤區

2、學習文言文翻譯要求和翻譯方法。

學習重點:

1、2

教學時數: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能理解並翻譯淺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

這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儘管我們平時很重視文言文翻譯的訓練,但同學們翻譯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與“信、達、雅”的標準相對照尚有很大差距。從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個句子理解錯誤,或者個別詞語認識有誤,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整篇旨意的準確把握。從翻譯方法上看,許多學生不能堅持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的原則,致使譯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卻破壞了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如何實現“信、達、雅”的目標?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考點闡釋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體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情感傾向,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並列結構來理解句意。

③對複雜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點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幹,再理枝葉;或抓住關聯詞語,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係。

④調動已有的教材知識,進行比較推斷,幫助理解。

★文言文翻譯要求:信、達、雅

1. “信”是指譯文的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即譯文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2.“達”是指譯文的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暢,沒有語病。

3.“雅”是指譯文的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優美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中,必須遵循“字字有着落,直、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爲主”的原則。在具體翻譯時,對文言文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達,還應該用意譯作爲輔助方法,使句意儘量達到暢達、完美。

三、翻譯常見誤區

錯譯。主要表現在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運用方面。

譯錯詞義。混淆實詞的古今意義和詞類活用規律,忽視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熟悉詞的'通假現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識,都會導致錯譯實詞。例如:沛公軍霸上 譯成:沛公劉邦的軍隊在霸上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找準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點

2、學會怎麼樣才能使句子的翻譯更準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達到古文翻譯"信"的要求

2、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實詞

教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

1、請看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含義

A組:B組:

行李之往來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憐體無比復夜引兵出門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相如引車避匿

形容枯槁,顏色憔悴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

小結:文言文詞彙的重要特點就是以單音詞爲主,而現代漢語詞彙中大多數是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這是古今漢語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漢語中,連用兩個單音詞恰好與現代漢語的某個雙音詞一樣,或者一個詞具有多個義項,或者詞的意義、色彩發生了變化,都是我們在古文翻譯中必須注意的地方,這樣,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實於原文,不憑主觀好惡隨意增減意思。實詞是古文翻譯時的一個重要踩分點,我們必須過好這一關。

二、文言中意義變化的詞

1、注意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同一個詞,因爲時代不同,詞義也有不同的含義。它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詞語色彩的變化、一詞多義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色彩變化)

譯:先帝不因爲我低賤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來看望我。

②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詞的變化)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詞義變化)

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

又如下列詞語:走去池嘗親戚臭江河好涕犧牲烈士`

爪牙謗卑鄙

2、注意詞類活用現象

①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名做狀)

譯:一隻狼徑直地離開了,其中的(另一隻)象狗一樣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爲動)

譯:君子爲知已而死,提着劍離開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使動)

譯: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復生,使白骨長肉啊!

小結:詞語的活用主要有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數詞的活用

練習: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項伯殺人,臣活之

君爲我呼之,吾得兄事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3、一詞多義

這類實詞的含義豐富,義項衆多,是學習的重點。怎麼掌握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爲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如: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中有雙飛鳥,自名爲鴛鴦

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莫名其妙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小結:要注意詞的本義、牢記重點、上下文辨析、逐步積累。

4、注意有修辭的語句翻譯

①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比喻)

譯:於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築長城並守住邊防

②臣以爲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借代)

譯:我認爲老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更何況大的國家呢?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爲?(比喻)

譯文:爲什麼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說法的語句的翻譯

①若有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譯:如果仰賴貴國國君的恩惠,我們國君赦免了我們,三年後我們將要興師報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譯: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願,把她嫁給了別人。

6、注意並提句的翻譯,要分開表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三、鞏固練習

1、請學生朗讀短文《身無長物》: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2、請學生找出該文段的語法知識點。

如:

①坐六尺簟:坐於六尺簟。

②東:名詞作狀語,從東邊。

③可以:古今異義,可以拿。

④去:離開。

⑤所坐者:所字結構,所坐的竹蓆。

⑥悉:瞭解。

3、請學生翻譯劃線的三個句子。

①你從東邊來,所以應該有這東西,可以拿一條給我。

②王大離開後,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條竹蓆送給他。

③您老人家不瞭解我,我做人,身邊沒有多餘的東西。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文言的常見句式

2、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如何做到“達”的標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句式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複習

在現代漢語裏面,句子的成分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規律,什麼詞一般作什麼成分,什麼成分一般放在什麼位置,我們要心中有數。那麼把古代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才符合現在的說法。一般來說,關於句子成分及對應的詞性如下:

成分:〔定〕主﹙狀﹚謂〈補〉〔定〕賓

詞類:形容詞名詞副詞動詞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數量詞代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

副詞

二、文言中常見的變式句

1、請學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屬於哪一種特殊的文言句式,並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

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介詞結構後置)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謂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在哪裏呢?

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後置、省略)

譯文:人們又有誰願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髒物的污染呢?

⑤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無標誌的被動句)

譯:我被拘留不能回來,國家的事情於是無法收

2、小結常見的文言句式

A、被動句:

有些有語言標誌的,如“於、被、見、爲、受”等詞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譯時可譯成“被……怎麼樣”。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動的標誌,意念上表示被動的句子。

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惑於張儀。

B、倒裝句:

即改變了現代漢語的正常語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調動了位置,不在原來的位置上,翻譯的時候我們要把這些變換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來所在的地方去。

(1)賓語前置句:包括

a、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詞,代詞放在否定詞後動詞之前。如:“三歲汝,莫我肯顧”

b、疑問代詞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中“誰、何、奚、安”等疑問代詞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大王來何操?”

c、介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用來修飾謂語動詞時,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現象。如:“微斯人吾誰與歸?”

d、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突出強調賓語。如“何陋之有?”

狀語後置:修飾限定謂語動詞的介賓短語,通過介詞放在了動詞後面。如:“覆之以掌”

(2)定語後置:一些修飾性的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後面。如:“蚓無爪牙之利”。

(3)主謂倒置:爲了表達強烈的感嘆語氣疑問句中,爲了突出謂語,或者謂語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義,會把謂語調到主語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誰與,哭者?”(“與”通“歟”)、“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斷句、省略句。判斷句以“……者……也”形式爲重點,還有一些變式,可譯成“……是……”,對事物的關係、性質等作出判斷,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劉備,梟雄也”。省略句則要結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如:“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權起更衣,肅追(之)於宇下”等。

三、強化訓練

判斷下列句子各屬於哪種特殊句式,並翻譯這些句子。

1、吾屬今爲之虜矣。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6、欲與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7、沛公安在?

8、時人莫之許也

9、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謂我所愛也!

11、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1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鄰之厚,君之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