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精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三篇

精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1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篇洋溢着人間真情的詩歌,在這個缺乏親情交流是社會,讓孩子讀讀這樣一首語言親切的詩歌,是應該的。

精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三篇

如何讓孩子們理解詩歌中一些字詞的意思呢?好在這首詩歌的意思不難。我就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我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重視還字詞於課文,在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理解詞語。如利用課堂情境,讓學生體會“喜滋滋”、“樂呵呵”的感覺。同時,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小男孩捉回蟈蟈時的快樂和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喜悅之情。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2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詩歌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爲,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文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是啓發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並能初步養成愛思考的良好習慣的好課文。

在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等,以讀爲本,幫助學生掃除字詞句的障礙,達到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要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激發興趣。我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閉着眼睛做了一些事,體會一下做盲人的感覺,爲下面課堂上的學習做好鋪墊。上課伊始,通過讓學生回答剛纔做盲人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明白盲人生活的諸多不便,順便理解課題。由此產生盲人心情的不如意,用轉折揭示及觀察圖畫,理解課文中盲人的與衆不同,由此產生疑問,爲什麼會如此,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

二、分段朗讀,聯繫實際,理解詞義。通過錄音的朗讀,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並進行分段朗讀,逐段明白文章的字詞句,掃除閱讀及理解的障礙。比如第一段的“喜滋滋”及“樂呵呵”,讓學生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並拓展延伸到學過的類似的詞語。第二段中的“鄰居、替”等字詞通過聯繫實際理解。

第一課時主要是以讀爲主,但是我也有許多地方做的不足的。

一、微笑課堂。要讓學生喜歡你,讓你自己有一種親和力,成功的上好這節課,課堂上最好的表示就是微笑。可能是比較緊張,課堂上嚴肅了一點,讓課堂氣氛沒有那麼活躍,自己給人感覺不活潑。

二、鼓動課堂。學生是需要鼓勵和激發的。一個好的老師,往往能在課堂上不斷的激起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一些鼓動性的語言的是必不可少的。本堂課缺少了這方面的釋放,讓課堂就不是特別熱鬧,學生少了很多閱讀期待。

三、時刻關注學生。課堂上,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做到目中有人。不管是什麼環節,都要關注到自己的學生。並適當的一鼓勵爲主,增加學生的注意力

四、朗讀多樣化。第一課時主要以讀爲主。教師要通過多種朗讀途徑,比如帶表情啊,帶動作,男女上賽讀等,讓學生樂於朗讀。對於提出的朗讀要求,可以重複,讓學生充分明白,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後反思3

今天我們低年級教研組教研,教研主題爲“如何培養低年級孩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由我講了一節隨堂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上完課,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但仔細想想,教學中雖有成功之處,也不免有一些失誤。認真總結,將對自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先說說我認爲成功的地方吧。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實施以來,我們幾經開始在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提前準備、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坐姿端正。有幾個習慣學生養成得還是不錯的。上課前,學生能提前準備好書,放在桌子的中央,把筆和橡皮放在桌子的右上角,並且靜息等待老師上課。課堂上讀書時,學生基本上都能自覺地把書立起來,堅持良好的讀書姿勢,而且聽講情緒也比原來好多了。

在評課的時候,老師們也都能從我的課堂上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有的說我生字教學指導得很好;有的說我讓先完成任務的同學記生字,有統籌安排時間的意識;有的'說我能運用暗示性的語言,表揚提前預習的學生,對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會起到促進作用。從這些肯定中,我感到很欣慰,多年來,我對語文教學還是積累了一些經驗的,今後還將繼續進行有益的探索。

當然,本課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學生傾聽的習慣還不夠好。特別是傾聽老師的要求和傾聽同學的發言。

2、感知課文內容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思想內涵沒有挖掘出來。

3、學生在課堂上還會好奇的扭頭看後面聽課的老師,行爲習慣不夠好。

4、學生評價語言匱乏,評價只停留在表面,語言不夠準確,如:讀得不整齊、沒感情、讀得亂。發現別人的優點少,缺點多,不能汲取別人的長處。

5、老師對蟈蟈和蛐蛐是不是一種昆蟲搞不太清楚,只得用“課後查資料”化解尷尬。

本課還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傾聽的習慣,認真傾聽老師的要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其次,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別人。老師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評價標準,如評價讀書,可從語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評價。這樣,學生就不會再盲目了。

再次,備課要深入,老師要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養成提前查資料的好習慣,免得再出現不應有的尷尬。

總之,以課例爲載體,通過上課、評課的教研方式,讓我更加真實、全面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爲今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