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一年級作文 >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通用20篇)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通用20篇)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

時間如流水,一晃大半個學期都過去了。孩子的弟子規也背誦了一大半,即將進入尾聲。猶記得,開篇的“弟子規,聖人訓……”,因爲朗朗上口,孩子記得特別快。可到了後面,越來越難,越來越拗口,還有很多生僻字,有的我都不認識。通常都是我先讀一遍,然後教孩子讀。接着,給他講解意思,然後再附上一個小故事,這樣加強他的記憶,最後我和孩子都背會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這一段孩子不僅熟讀成誦,還落實到了行動。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優良品質的最佳讀物。它使我和孩子受益匪淺,讓孩子改變良多。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2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因爲裏面的每一句話,都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

以前,我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總是不以爲然,認爲他們經常爲一點小事跟我嘮叨。讀了“父母教,須敬聽”後,我的思想和行動有了很大轉變。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家庭作業,把“1·1﹤2”,誤寫成“1·1=2”,媽媽知道後當着全家人的面,狠狠地批評了我,說我做作業態度極其馬虎,並加罰了十道數學題。對媽媽毫不留情的批評,我的眼眶溼潤了,我知道媽媽“發火”也是對我的關愛,我沒有頂嘴,反而很快地完成了加罰的十道題。當我捧着完成的作業交給媽媽時,媽媽會心地笑了。

今後,我要按《弟子規》的要求,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對長輩和老師的教導,要恭恭敬敬去聽,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3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知道了父母叫我們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但是,我在生活中,這些我都沒做到。

生活中,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願,總是問:“咋了?”有一次,媽媽真急了,一下子吼起來:“不會好好說話嗎?”我連忙說:“會、會。”又是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鹽,我想看電視,就說:“你不會去買呀!”媽媽一聽我這話,一下子發起火來:“怎麼了啊!現在去買個鹽,你都不去買了,啊!”我一聽,知道自己理虧,連忙去買。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做一個好學生。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4

我今天背弟子規。前面背得很通順,可是,到後面有一頁把我給攔住了。我背了一會兒,終於背會了。我姐的比較簡單的一頁:“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一頁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沒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亂髮言。沒有聽到事情的根據就不要亂傳。”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我以後一定要將他牢記於心,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兩句話辦一切事情。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5

學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藥湯,我們應該先嚐一嘗。還要不分晝夜的在病牀旁服侍兵種的父母,一刻也不能離開。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明確的提出請求,以徵得別人的同意。倘若不徵求別人的意見就去使用別人的物品,這樣的行爲就是偷竊。借用別人的東西,用完了要及時歸還,這樣以後要是有什麼急需,再次借用的話就不難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對於讀書來說這三點都很重要。

當然,《弟子規》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加入到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讓我們把經典傳承下去。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我現在已經全部會背誦了,也領悟了意思,例如: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他的意思是,稱讚別人的美德,也是一種美德;別人聽到你這樣稱讚他,就會愈加勉勵自己。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他的意思是,張揚別人的惡行,說別人的壞話,也是一種惡行;一味的痛恨別人,就會招來禍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他的意思是,好友之間相互規勸,力盡善行,雙方的品德都會有所虧損。我以後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7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句話都會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們來理解,如:父母呼,應勿緩,它對應的故事就是《陶母退魚》。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拒收金子的揚震》中的楊震,這個章節中的楊震他多才多藝,被人稱爲“關西孔子”。他不貪財好色,別人給他金子也不要,他是個品德十分高尚的人。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追根問底的戴震》。戴震幼時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問題要問個明白才行,老師被他問煩了,便把《說文解字》和一些字典給他看,他三年後便掌握了這些內容。後來他竟把最難懂的《十三經》也弄懂了。

戴震的這種貴精專不貴博,與其知而皆非真,不若知而爲真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來學習。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8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爲?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9

弟子規這本書讀了之後使我受益匪淺,我讀這本書時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規這本書分爲八個部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我身上你就可以體會到了 。

我姐姐在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擁抱,可沒過幾天,我們就和往年一樣吵起來了。媽媽自然就不高興了,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處,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媽媽爸爸高興,對他們的孝道就自然表現出來了。

在“餘力學文”中說道:一味的讀死書,並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讀書,也是不對的。正所謂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了則本書,我的收穫很大,即明白瞭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他們,有什麼好的一定要分享給他們。生病的話一定要好好地照顧他們。和兄弟姐妹相處要好。在我們的行爲要小心謹慎,穿着整齊清潔。我們說話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弟子規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0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穫。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麼瘦了這麼多,我好心痛啊。”媽媽回答:“我這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我想:媽媽一定餓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幹什麼去,這麼晚了。”我說:“去買吃的。”當我把吃的送給媽媽時,媽媽什麼也沒說,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彷彿聽到《弟子規》對我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你可真棒!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1

讀過《弟子規》後覺得主要是教孩子學會“禮貌”與“孝敬”這兩項終生受用的法寶。

禮貌”簡單地說就是“想到他人,替他人着想”;“孝敬”則分爲兩塊——孝父母、敬老師,並可以擴展到孝敬所有的尊長。一個人的“禮貌”與“孝敬”是體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的,並且潤物無聲,能讓身邊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有兩句話可以詮釋這兩大法寶的功效——“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禮尚往來”,一個在工作、生活中禮貌、孝敬的人,就等於擁有了開發自身潛能的兩把金鑰匙,一生都將會人見人愛,萬事皆順;即便遭遇麻煩,必將有貴人相助,否極泰來;而助力的凝聚,會使人一路越走越輕鬆。

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就是長養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糾正其偏差的觀念,錯誤的言行舉止,引導他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做每件事都離不開善。現在孩子們最大的缺點,就是任性,不孝順父母。百善以孝爲先,通過學《弟子規》,可以教給孩子們該怎樣在生活中孝順父母。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和良心。如果不孝父母,則天理難容。試想: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又怎能「泛愛衆」呢?所以,只有孝順父母,然後才能做到「泛愛衆」。

我們常說“上行下效”,家庭教育的原則也是如此。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天工餘飯後、閒暇時間,父母能在做完家務後,各自手執一本至愛的書,時不時地在讀到精彩處時相互交流,在這種氛圍中耳濡目染的孩子,想不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都難,只怕父母又要有晚上從孩子手上奪書、逼他關燈睡覺之虞了。至於其他諸如“孝、悌、謹、信……”皆情同此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2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爲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着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如果你不經意間經過我的家,你準會被這琅琅的書聲吸引。

暑假裏,老師讓我們學習背誦了《弟子規》,這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那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虛心順從。

記得從我上幼兒園起,爸爸媽媽就經常對我講,看書、看電視時要愛護眼睛,保護視力。可我卻偏偏不聽。看電視、電腦的時候,與電器捱得很近,大人提醒我,我還對他們發脾氣;沉迷於課外書中,常常一個半天都不讓眼睛休息一下,甚至爲了一時的痛快,躺在牀上看書,光線太暗也不知道開燈。大人們的嚴厲警告,我都不以爲然。漸漸地,漸漸地,我的視力越來越差。最後,我成了名副其實的近視眼。現在,眼鏡成了我每天形影不離的負擔,到哪兒都要帶着它。吃東西的時候熱氣一薰,我就什麼也看不見了。爸爸說,如果我再不注意的話還會影響到我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直到這時,我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可爲時已晚。因爲醫生說,近視以後視力想恢復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它就像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

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4

在二年級時,老師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我愛不釋手。

我有時愛發脾氣,雖然平時不愛生氣,但不代表我不會生氣,性情十分暴躁,想快一點寫好,但又快不了。下載,我想到了《弟子規》裏的“事雖小,勿擅爲”。腦中就幻想除了我當時發脾氣時的情景,如果我當時冷靜一點,就不會爲這些小事情來生氣了。

在我周圍的一些同伴,經常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舉動,或是出口粗話,這是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讓我不孤單,我又想到了《弟子規》中這樣的一句話“同是人,類不齊,流俗衆,仁者希。”意思是:我們都是人,但是素質不同,經常大人,罵人的很多,但是懂得謙讓的人卻很少。

讀《弟子規》時,我最忘記不了的就是“父母乎,應勿緩,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求時要趕快做,父母命令時不能懶。我還記牢一句“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意思是:父母有疾病了,應該趕緊給他們吃藥,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要不停地服侍,不離開他們半步。

還有很多如“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等等,詞和句我都牢牢記在心裏,從而每時每刻告誡和提醒自己,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聽從他們的話。

在世界上,父母吧我們養大,那麼疼愛我們,我們一定要孝敬他們,聽從他們,服侍他們。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5

我輕輕翻開書,細細讀了一遍又一遍,心裏是無比的讚歎。

《弟子規》教給了我許多道理。我在弟子規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與朋友相處要團結友愛的品德;還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識。以前,在和弟弟分蘋果時,從不謙讓。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起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句詩,於是,就把大蘋果給了弟弟。以前,在爺爺面前,都會誇誇自己的學習。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這句詩。於是,就靜靜地聽爺爺的教育。以前,我頭髮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句詩,所以,我紅着臉兒跑回屋,頭髮理好纔出來。以前我沒有洗漱就想上學。可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想起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句詩。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時候,我想到了“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詩。在我馬虎小事時,我想起了“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這句詩……《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會使你個人的修身得到進步。長此以往社會就會得到大的進步,我們的民族也會興旺發達,生生不息。

《弟子規》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它伴我成長。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6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推崇,內涵廣博精深,很值得一讀。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麼定,起筆很重要。在這裏,《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當然《弟子規》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對它的內容和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不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老師、家長的指導下,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爲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己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起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幫助我,鼓勵我的情景;老師教導我,教育我的情景,我心中一陣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我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很多的。

同時,我也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爲他人着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不斷進步的!

總之,讀了《弟子規》後,我的收穫真不少。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7

每當我讀起《弟子規》,我就忘記不了,那是媽媽教我的那句話:“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句話是讓我們首先學會的就是孝順,是感恩父母、老師及身邊所有幫助你的人。學習《弟子規》,我想它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要愛周圍所有人,要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完美的世界。記得小時候媽媽在家教我們的是《弟子規》,學習《弟子規》,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刻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時刻善待他人。與人爲善,也與己爲善。在我的暑假裏,媽媽還教了我《笠翁對韻》、《論語》、《朱子家訓》、《禮運大同篇》等經典。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我的記憶力、樂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出生於這個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孝親尊師,與人爲善”,《弟子規》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於此。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8

記得我在讀大班時,爸爸曾教我學了幾句《三字經》和《弟子規》,那時只知道嘰裏呱啦讀幾句,背幾句,覺得順口好玩。

去年春節的一天,我在找東西時又翻出了那本圖畫精緻的小書本——《弟子規》。翻了幾頁,有些看不懂,不知什麼意思,就去找爸爸,爸爸說你現在讀二年級了,這些字會讀就要知道它的意思。這本書是教導我們怎樣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也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和禮儀,以及怎樣發奮讀書、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在爸爸的指導下使我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返必面”的道理,就是要我們孝敬父母、親人,他們所說都是爲我們好,我們都要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凡出言,信爲先”等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

現在我在家學會做家務,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外出都能問侯爸媽好,見到客人和鄰居的叔叔阿姨能主動問好,他們都誇我越來越懂禮貌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我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尊敬老師認真聽講,能團結同學,幫助朋友,自己覺很開心很自豪!這都是我學《弟子規》的結果使我有了這些進步,今後我要把這個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有用的“弟子”。爲我加油吧!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19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自從我揹着小書包,走進了小學的課堂,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背起《弟子規》。

弟子規就是三個字半句話,六個字一句話的一本書嗎?剛開始背誦《弟子規》,我們都這麼覺得。漸漸的,我才知道,那不是幾個字,那裏面藏着一個個故事,講着一個個道理呢!

有一天放學,我們班居然發生了一件“失蹤事件”。一個女同學沒等她奶奶過來接,就跟一個同學去她家玩了。她奶奶發現孫女不見了,把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找遍了也沒找到,着急得都要哭了。後來所有老師都幫她尋找,結果也沒有找到,最後還是那個同學的媽媽打電話過來,才讓大家放下了心。第二天,我們瞭解了這件事,也懂得了“出必告,反必面”是多麼的重要。

聽說老師下班回家,她兒子就給她拿拖鞋換上,還給她拿枕頭靠着……我懂得了“首孝悌入則孝”;兄弟姐妹之間、同學之間不能爲了一點小事就吵架,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我明白了“兄弟睦孝在中”;約好同學去社區做好事,約好幾點就應該幾點過去,哪怕臨時有事也要想辦法信守諾言。因爲我知道“凡出言信爲先”;讀了“几案潔筆硯正”,我每次做完作業都會把學習用品收拾好,把書包整理好……

現在,《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都藏在了我的心裏。我覺得讀《弟子規》,就是讀生活裏的故事,讀做人的道理。我們在讀《弟子規》中慢慢長大……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 篇20

上學期剛開學,學校就發了本《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讀。後來,讀着讀着,我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入微,我想要的東西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滿足我,那時的我還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有時候甚至會煩他們對我的擔心。想起這些,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想起:當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溫暖的大手緊握我的小手;當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擁入溫暖的懷抱;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耐心地講解……

於是,每天清晨我會給他們一個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會向他們輕輕地道一聲“晚安”,每當他們勞累時我會爲他們揉揉痠痛的肩膀,遞上一杯清茶,每當有空我會主動與家務“親密接觸”……我發現,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卻快樂了好多。

我在《弟子規》的教導下,一點點地改變着,一步步地成長着,一次次地感受着。愛,原來可以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