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薦】弟子規讀後感

【薦】弟子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薦】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很深,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一些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其次,我通過學習《弟子規》,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懂事了。已經在有意無意間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用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原來只要別人關心自己就行了,現在懂得了要關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周圍的人。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還送給了媽媽禮物。媽媽病了,會主動端水拿藥給媽媽吃。以前在家裏什麼事也不做,現在我會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幫忙煮飯、洗碗、掃地和澆花;雙休日在家裏洗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寫字檯。

我學會了理解和支持爸爸媽媽的工作,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回家會有些晚,我不會着急,會自己自覺學習,完成好作業,如果遇到了不會、不懂的問題會自己打電話問同學。

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學校老師辛勤培養和學習《弟子規》所得到的結果,以後我一定更加認真的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2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弟子規讀後感3

我經常聽說《弟子規》是封建糟粕,不要給小孩子讀。我小時候其實也沒有讀過這本書,今天趁着週末空閒,我找到這本書來讀了一下。

一看到這本書,就爲這個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採用的是說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是要告訴孩子們,要尊重父母,愛惜父母。

在現在我們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們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現在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

首先,《弟子規》的原名叫做《訓蒙文》作者是一個清朝的秀才,後來因爲各種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規》。這本書的目的是啓蒙養正。裏面確實有很多內容對現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說這本書對後來的中國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貢獻”。

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我們現在讀的《弟子規》是經過修訂的,已經去除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所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可以引導孩子的正確的世界觀有一點用。一個人爲人處世畢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則,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發展。爲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華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許多優秀的東西已經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們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要特別重視。學習好的東西永遠沒有錯。

弟子規讀後感4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這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超多,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就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讀後感6

暑假裏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爲什麼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麼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後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絡也好,電視也好,爲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許多色88aa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爲社會大衆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於使用的,因爲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後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並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讀後感7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還記得春秋末期魯國的儒學家曾參嗎?還記得他爲了遵守諾言將自己家中的豬殺掉的故事嗎?他當時對妻子說過一句話:“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首先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的教他學會欺騙。”

這不正是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騙,那麼,他肯定也不會像華歆一樣對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個不可交往的人,是一個沒有誠信,對社會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誠信,我們還要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要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要一說你不好就翻臉,所謂“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次還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明白:“看見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去學習,看見見別人的缺點,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去改正。就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不也說過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這將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生活纔會變得更加踏實和美好,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8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讀書也要有一個選擇,要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弟子規》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間秀才。

《弟子規》裏有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並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甚至當做是耳旁風,理都不理。根本就沒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們生下來,並不是自討苦吃,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爲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經常吵吵鬧鬧。在家的每一天,都能聽到我和她的吵鬧聲。爸爸媽媽總說我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了她一點點,她就以爲我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有我和妹妹總是愛爲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爲了這件事情很傷腦筋,不過每次我和妹妹吵後,一下就和好了。但爲了父母,我覺得我以後無論怎樣,都應該讓着妹妹了。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弟子規讀後感9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纔是真正的學習,因爲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爲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爲孩子着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後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着天性幸福成長。

但,苟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於: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爲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麼,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於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弟子規讀後感10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對其中的一句話體會最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聽到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能遲緩;父母指派差遣時,快做不能偷懶。父母教導你時,應當恭敬聆聽;父母批評責備時,必須接受順從。我讀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以前是有一些壞習慣: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總是磨蹭,總是要叫好幾遍,我才慢吞吞地去做。爸爸媽媽耐心地教導我時,我經常很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批評我,我總是不服氣地頂嘴。讀了《弟子規》中這句話後,在老師的教導下,我認真領會到了它的意義,自覺地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現在,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立刻答應,快馬加鞭,迅速地就做好了,慢慢地我就養成了節約時間好習慣。爸爸媽媽教導我時,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着,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再也不會頂嘴了,而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也越來越少了。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掉了我的一些壞習慣,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平時教育我們的時候是多麼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們!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們都說我比以前更加有禮貌了。以後,我一定要多閱讀這樣的書籍,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讓自己成爲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成爲爸爸媽媽的乖女兒,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11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衆、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12

我們聊到了很晚,這時,有人把電開了,不過,我們都很累,睡了!400字作文要是早晨霧大,站在陽臺上,不但不見湖水,連蘇堤也消失在濃霧中,茂密的綠樹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如果你還在世,我該是多麼幸福啊。我等得不耐煩了:“快點墊報紙呀?晚上,哥哥早早的吃完飯去偷青瓜皮了,我們7點鐘才吃完。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爲先。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爲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爲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 ,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裏;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爲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爲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爲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爲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百事孝爲先,這是先人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應繼承這種優良的傳統!

弟子規讀後感13

當我輕輕翻開《弟子規》時,就如同步入一個神聖的知識殿堂。

《弟子規》告訴我們,先端正品德。那句使我“臉紅”的“冬則溫、夏則清”,讓我好好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覺得自己確實有很大的差距。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我所做的一切他們都覺得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多囉嗦了幾句,我卻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現在想來,那多不應該啊!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卻成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比起同齡的“黃香”——一個在冬天幫父親暖被窩、夏天拿扇子把牀扇冷的孝順孩子來,我真是感到莫大的恥辱啊!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是他提醒了我,讓我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是他,喚醒了我,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是他,告訴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讀後感14

自從學校發了《弟子規》,暑假裏我幾乎每天讀、背。對照《弟子規》所寫的,我反思反思自己,有些做到了,有些做的不夠好。

在《弟子規》總敘裏告訴我們首先要孝順爸爸媽媽和長輩;其次,要謹慎、誠信、守信用,泛愛衆人,再和有德的人親近。這些我都有做到,外婆生病了,外公要照顧外婆,我們又不跟他們住在一起,所以從我會打電話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候他們,和他們說說學校裏的有趣事,因爲外公外婆兩人會很寂寞,我每天向他們彙報彙報,他們都很開心,外婆的.病也會好得!在家裏,有什麼好吃得,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分享;有新同學轉到我們班來了,媽媽鼓勵我要主動關心新同學,多和他一起玩,我都有做。

在“入則孝”這一篇裏告訴我們: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要馬上回答,不能不回答或回答很遲鈍。父母命令我們去幹什麼,我們就要馬上去做。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必須要尊敬地聽。父母批評我們時,必須要仔細聽,要順承。

《弟子規》是四句爲一小節,有些我讀了不懂,爸爸幫我找來複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的《弟子規》,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在他講的《三字經》裏也聽到過,就是“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時就能在大冬天先把被子捂熱,等着勞動了一天的爸爸回來後睡覺能暖和些。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他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父母,體貼父母,這個我還沒有做好。

《弟子規》雖然我都會背了,但裏面的意思我還要搞懂,還會寫下我的感想。

弟子規讀後感15

《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寫的。以前我在學校課間,總能聽到廣播裏在誦讀弟子規。我雖然也會背,但是我並不明白其中的意義。這個夏令營告訴了我所有的答案,我舉以下三個例子。

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無懶。”

意思是:爸爸媽媽叫你的時候,你不能不應答,更不能當沒聽見,一定要立即答應。我以前總是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但現在我不想理他們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弟子規裏的這句話,趕緊跑過去答應。於是爸媽都誇我有禮貌,行動快!

二,“兄道有,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哥哥對弟弟要友善,弟弟對哥哥要恭敬,兄弟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我以前對弟弟很不好,總是要打他,罵他,他也總是弄我。但現在我忍不住要去打他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句話,在心裏說:“我不能打他,不能打他,我要友善對待弟弟,這也是孝敬父母。”我相信只要我對他好,他自然也會對我恭敬,爸媽見了也歡喜。我們家從此就有了更多歡樂,其樂融融!

三,“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意思是:吃飯的'時候要讓長輩先用餐,走的時候要讓長輩先行。我以前看到餐桌上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我就自己先吃掉了,但現在我都會把好動東西先讓長輩吃。外婆,和爺爺奶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聽了非常開心!

《弟子規》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呀!它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