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精】

弟子規讀後感【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讀後感【精】

弟子規讀後感1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2

我們已經學完了《弟子規·入則孝》,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先請大家聽一則我看到的小故事:

黃香,字文qiang,東漢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人。黃香九歲喪母。因家境貧寒,請不起僕人,一切家務由他一人料理。他勤苦盡心,奉養父親。每當夏天烈日炎炎之時,黃香用扇子扇帳子,使枕蓆清涼無比,伺候父親安寢;冬天嚴寒之時,他則用自己的體溫爲父親溫暖枕蓆,使父親暖臥。後世流傳的“黃香溫席”的典故,指的就是這件孝親事蹟。

古代的孩子這麼孝順父母,真讓人感動。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最近,媽媽的腳崴骨折了,所有的家務幾乎都由爸爸一人承擔。有一天,爸爸急衝衝地回到家,對我們說:“下午我必須到鄭州一趟,我把晚飯做好,到時你們熱熱吃就行了。”爸爸做好飯就匆匆地走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該吃晚飯了。媽媽一瘸一拐地走向廚房,要去熱飯。看着媽媽艱難的`樣子,我鼓足勇氣對媽媽說:“媽,讓我來吧!”媽媽沉思了一下,說:“好吧!你就試試吧,小心別燙着啊!”

“好的!”我懷着忐忑的心情走進廚房,來到電磁爐跟前,雙手端起湯鍋,放在電磁爐上,打開電磁爐就熱起飯來。飯熱了以後,我把湯鍋端下來,又端起盛着菜的炒鍋,可是那炒鍋太沉了,我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才把炒鍋放在了電磁爐上。等飯菜都熱好後,我取出碗和盤子,擱在廚櫃上,把飯菜一勺一勺地盛滿碗和盤子,再一個一個地端到餐桌上。等把筷子和勺子、饅頭、豆醬等等都擺滿餐桌後,我已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可以吃飯了!

我心想,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複雜、這麼難!以後我一定要尊重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並且要體貼他們,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凡事不要過於依賴父母。當看到父母疲倦時,給他們倒杯茶,或者講個故事給他們聽,這也是盡孝啊!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中“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己”意思大概是自己不願意的東西,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人在考慮自身的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要忽略了他人的存在。

生活中有人不願意別人給自己取綽號,認爲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但他們卻偏偏給別人取綽號,還大言不慚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生活中有人不願別人開口說髒話罵自己,認爲這是素質低下的表現,但他們對別人卻是髒話不絕於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在此我也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面對生活中諸如此類問題,該怎樣去解決呢?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如看見不好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而不願諸如此類的.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需要我們處處爲他人設身處地地考慮。設身處地地考慮到他人,這就如同在嚴寒中誰都會需要一堆炭火來驅趕寒冷一樣。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其實很簡單。就拿掃地這一很小的事例來說吧,沒有人願意去幹那些又髒又累的重活,那又該留給誰去做呢?因此必然會有人會考慮到這一點,會主動去幹那些重活,這就是爲他人着想的簡單事例。做到處處爲他人考慮,就要從掃地這一小事類推到其他的事上,如取綽號,說髒話;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取綽號,也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髒話。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需要在爲他人考慮到的時候,不要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如果這樣,一者別人不願接受,二者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人們常拿“強扭的瓜兒不甜”,這句俗話來說婚姻的自由,想必也是這個道理。別人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沒必要去接受別人的強制。拿農村的老話來說就是“摁着牛頭喝不着水”反而會使牛產生牴觸的情緒,這又是何苦呢?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事必定不會有好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並不是什麼條條的大道理,但是做起來真的有點不易。只有不只以自己爲中心,考慮他人的感受,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一遍遍地誦讀着這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諄諄教誨,一石激起千層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要遲緩,父母指派做事時,行動不要偷懶。父母教導時,要洗耳恭聽,父母責備時,要順從的接受。當我讀到這裏時,我慚愧極了!想想自己,那一次,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一下再去。然後自顧自地埋頭看起了電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最後,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纔不情不願地去晾衣服。後來因爲一點誤會,被爸爸媽媽批評,我不但沒有做到"怡吾聲,柔吾輕,還板着臉跟爸爸媽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心裏恨他們、討厭他們!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爸爸媽媽每天天還沒亮就出去上班,很晚纔回來,他們做這些,都是爲了我們這些兒女。可是,作爲大女兒,我卻沒有體諒他們的艱辛,不僅沒有做弟弟妹妹的榜樣,有時還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妹妹們吵架,讓爸爸媽媽爲我們操心。而爸爸媽媽,一天工作下來,累的腰痠背痛。卻沒有半句怨言。爸爸有胃病,腰也經常疼,時常吃不下飯,可是爲了我們,卻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可我們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人呢?我們爲人子女理當以孝爲先。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孝。

讀《弟子規》,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常讀《弟子規》,細細品讀,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獻上一份孝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吧,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弟子規讀後感6

我們學校去年新建的圖書室,裏面有好多的好看的圖書:故事書、作文書、名著…還有弟子規,我可喜歡這本書啦,因爲閱讀弟子規使我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爲嗎?是呀!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國家經濟迅猛的發展,我們各家的生活都比較幸福,富裕了,可是我們中有些孩子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在這個時代裏,父母爲我們付出這麼多,爲了我們能好好的學習,爲我們創造好的生活條件,遠在幾千裏外打工掙錢。我們卻認爲父母不太關心我們,其實父母所付出的是我們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恩情。傳說孟子的母親爲孟子的成長尋找一個好的環境居住,曾三次遷居。這不正是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幫他們倒點垃圾或掃點地,你還能說不嗎?父母教我們學習,是爲了我們的未來,父母責怪我們,是爲了讓我們記住錯誤並改正。讀到這些,我們大概都爲自己有一個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這樣纔對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傳說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讀,父親病了就砸鍋賣鐵給年邁患病的父親買藥,最後父親身亡後沒錢安葬,他賣身葬父。這種精神是可貴的.,試問我們看到這一幕,誰能不受感動呢!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們努力地去創造奇蹟爲國家多做貢獻。

華夏曆史源遠流長,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傳世經典數不勝數,古老的真諦,豐富的知識,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檢驗。使不孝子臭名遠揚千里,成爲世代人們的笑柄。在這裏,我提倡大家尊老愛幼,保存中華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讀後感7

一年級開始,我們班同學冼哲賢的姑姑給我們每人捐贈一本書,叫《弟子規》,從那以後我們的莫老師每天都要求我們朗讀《弟子規》。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叫規範。《弟子規》總共有67頁,我們現在學到了34頁“泛愛衆”,“謹”裏面說了:如果是無意中做了錯事,那就叫“錯”,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惡”。如果錯了還不改,還要極力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我爸爸經常說:“有了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錯還不改。”

我們的.《弟子規》分八個不同的部分,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一年級的時候我雖然背得流利,不過總是很慢,但現在我不僅背得快,還流利。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那一次,我正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在看《超獸武裝》,媽媽就叫我去擦桌子,我說:“等一下,等一下,我馬上就去擦桌子,再等一下就播完了!”

可是我過了很久,我仍然坐在那裏無動於衷,媽媽再三催促了好幾次,我才懶洋洋的坐了起來,還滿臉不高興,現在想起來還有一點慚愧呢!

還有一次,星期天的時候,我去普羅旺斯表演拉丁舞,我一直覺得那件衣服很難看,而且緊,又不舒服,於是我一直大聲抗議,媽媽說:“能穿就行了,幹嘛那麼挑剔呢?”我轉念一想:“《弟子規》上面說“衣貴潔,不貴華”,意思是穿的衣服在於整潔大方,而不在於華麗。”想到這裏,我終於不再挑剔了!

《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也知道了莫老師讓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因爲它可以教我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我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8

今天爸爸又叫我讀《弟子規》。我可是讀了N遍了,曾經背都背得滾瓜爛熟,現在還讀,豈不是浪費時間?如果用來玩悠悠球該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願意,可是又沒辦法,誰叫他是我老爸呢?!

於是我無奈地拿着書,有氣無力地哼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哼着哼着,幾年前第一次學《弟子規》的情景又浮現出來:和藹可親的蔡禮旭老師笑眯眯地問我們,《弟子規》是用來幹什麼的呀?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讀的,也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背的……蔡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堅定地說《弟子規》是用來"做"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對照《弟子規》我發現我有不少地方還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有時只顧自己玩,對父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父母、老師沒有打我是對我的愛護,我應該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要認真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趕緊坐好,認真的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爸媽叫我早點起牀,要麼鍛鍊身體,要麼誦讀經典,因爲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有點懶散,有點拖拉,這其實是浪費時間,看來,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鐘,站如鬆,臥如弓,走如風!"又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爸爸說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現。

而"勿畏難勿輕略"則是鼓勵我在學習中要知難而上,不要輕易言放棄,要刻苦鑽研,在鑽研中獲得樂趣。

當讀到"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時,自我感覺良好,因爲我讀的就是聖賢的書,有些同學看一些不適合的書,讀這些書,不但蔽聰明,壞心志,而且浪費了讀好書的時間,損失可大了。

感謝爸爸又讓我讀《弟子規》,從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要把《弟子規》當作我的良師益友,讓它作爲我生活學習的指南。

弟子規讀後感9

百善孝爲先——讀《弟子規心得》百善孝爲先,善良是人最崇高的美德,而孝是百善中最重要的。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想起了父母,也進行了反思,它引起了我內心的觸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無論我們走到哪裏,父母的心總是牽掛着我們的,不管是兒時我們的外出求學,還是長大後工作在外,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擔憂着我們。讀完了《弟子規》,心頭不禁冒出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孝順了嗎?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父母的愛像流水,源源不斷,而兒女的愛像樹葉,風吹一下,便搖一下”。所以要做到《弟子規》裏面要求我們做到的堅持就很重要了。下班回到家,特意留意了一下父母,突然覺得他們老了很多,是一夜之間的改變還是歲月的沉澱讓他們的皺紋多了那麼多?讓他們的頭髮變得如此蒼白?可是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準時把飯菜端到工作了一天的我們面前,那似乎比鬧鐘更準時。自工作後,便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不經意間就減少了對父母的關心。晚飯過後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步,走在他們後面,發現他們的.步履也蹣跚了不少。他們是真的老了,想想兒時,母親總是有精力任由我們撒嬌,父親總是像大山永遠可以讓我們依靠。可現在,他們卻像個小孩一樣需要我們的關愛和保護。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也許爲人子女當意識到父母的蒼老和對我們的付出時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吧?父母等待我們的孝順是不是等得太漫長了?那無聲的需求我們怎能拒絕的了呢?善良的人是最可愛的人,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善良都失去了的話,那麼那個人就不值得交往了,而孝順又是善良的核心部分。只有孝順父母纔可能對別人由衷地好,纔可能用善良的心對待別人,所以,孝順是一個人首先要培養的品格。百行善爲先,百善孝爲先。我們的孝順不僅是對父母的盡責,也是對我們心靈的救贖,是我們對從父母處獲得的愛的回贈。感謝《弟子規》讓我感悟到了這樣的道理,這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一層意義,也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盛大的洗禮。《弟子規》是一篇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因爲它給予我們的教育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有着無窮的意義的。

弟子規讀後感10

中華經典,千古流芳;潛移默化,經久不衰;奇光異彩,獨一無二。

——題記

翻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我們偉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許多曠世之作。但是,在我心裏,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規》。

孝,萬物之根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如果連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話,那就真的可以說不不配當人。縱觀歷史,有那麼多的榜樣可以學習,孔融儘管很小,但他卻知道讓梨,知道孝順親人;董永雖然很窮,但他爲了給父親看病,賣光了所有能賣的東西,只爲了那一份難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鴉知反哺情……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要知道孝順自己的親人。

自從讀了《弟子規》,教育的力量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進點孝,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頭悄悄生根發芽。

莫忘,萬物之根——孝!

信,萬物之本

“凡出言,信爲先”,每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總用無限感慨。誠信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擁有了誠信,就擁有了一份快樂。所以,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誠信。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誠信,是萬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這就是一種閃光的品格,這就是一種公認的美德。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只要我們每個人多一點誠信,少一點欺騙,那麼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絢爛,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莫忘,萬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

雖不是山,卻比山要高深;雖不是海,卻不還要深沉;雖不是地,卻比地要博大。這就是,一本魅力無窮的曠世之作,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恆之作——《弟子規》

感謝有你,讓我的心靈開出一顆開花的樹,清香永存!

莫忘,萬物根與本!

弟子規讀後感11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從上幼兒園大班時,就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講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優良品質,我因此而迷上了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吃東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時,都應該先讓長輩在前,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後,這也是尊敬長輩的一種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還約了一些叔叔阿姨,他們在一起正聊得熱火朝天。媽媽突然對我說:“旭冉,你去服務檯那兒拿一盒飲料吧,現在大家都有點口渴了。”“Ok!”我爽快地答應了。然後,就跑到服務檯那兒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間後,沒等媽媽催促,我就連忙把飲料盒撕開,給叔叔阿姨和爸爸媽媽各倒了滿滿一杯橙汁,然後給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媽媽都吃驚地望着我,好像我的身上長了什麼東西一樣。爸爸笑眯眯地對我說:“今天我的寶貝女兒怎麼這麼懂事了,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然後再給自己倒,真是長大了。”我自豪地說:“我這是從《弟子規》上學來的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所以,我要先給你們倒飲料,讓你們先喝!”房間裏的人都鼓起掌來。一個阿姨對我媽媽說:“瞧,你家女兒可真懂事兒,比我那調皮的兒子可強多了,那傢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遊戲,讓他乾點家務活他都不做,你看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可真是個好孩子!”我一聽到別人的誇獎,心裏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個路口正在施工,必須從一條很窄的小路繞過去,我讓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他們的身後,“我們家旭冉今天表現得可真棒!”媽媽邊走邊說,“是呀,是呀,應該好好獎勵一下。”爸爸說。

《弟子規》這本書講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經典作品。

弟子規讀後感12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週二的師生閱讀日,同學們和老師都各自拿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津津有味的讀着,我讀的是《弟子規》,它裏面每一個故事都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讀完讓我感觸多多。這本由大教育家孔子先生編寫而成的書,那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教育我們要如何做人,做一個會感恩的.人。怎樣感恩爲我們嘔心瀝血付出的爸爸、媽媽、老師、朋友。《弟子規》讓我從中吸收到了陽光雨露,讓我放飛自己的心緒。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些都是在說,從古代而得到的教導,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然後要謹慎約束自己,對人誠實守信,不失口,博愛民衆,只要做好了這些有餘力的事,就可以改變自身的毛病。書中不僅傳授了我們許多豐富的文學知識,還教會了我們怎樣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父母,人人都會”但未必人人都能讓父母感到欣慰,“感恩”要有着端正的態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父母教訓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的傾聽着;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必須從容接受;當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必須馬上回應,不得遲疑;當父母叫我們辦事的時候,應馬上行動,不可以拖延偷懶。以後在生活中我會謹記於心,儘自己的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最喜歡“王裒聞雷泣墓”,這個小故事,王裒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人,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非常怕雷聲,每當打雷時他立刻便到母親的房間裏安慰母親,後來母親去世了,作爲兒子他十分傷心,雖然母親去世了,但只要一打雷他就跪拜在母親的墳前。

王裒這種行爲,使我教育匪淺,深受感動。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而作爲兒女的我們卻一點都不知心。讀了《弟子規》以後,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使我可以穿越時空,縱橫古今中外的知識,也讓我懂得了怎麼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後做一個感恩父母的人。

教師評語:孩子“閱讀點燃思想的火花,”希望讓喜歡閱讀的你一生與書相伴,不僅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還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13

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聖賢書,我領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這本書是聖人李毓秀所寫。本書一章雖只有短短八句話—二十四個字,卻蘊藏着無尚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總敘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做人應該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師長;其次要做到誠信待人。這句話簡單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領悟,實踐呢?

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對母女在爭執着什麼,女兒看上去不以爲然的樣子。當路過她們身邊時,我聽到了她們爭執的內容,女兒說:“哼,你不配當媽媽,連一部好的手機都不給我買,你知道別人用什麼嗎?用蘋果(手機)!而我用小靈通……”很明顯是爲了換一部新手機纔跟母親吵架的。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爲這位姐姐並沒有按照古人所說的“首孝悌”去做,作爲炎黃子孫,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舉,怎能不感到恥辱?此刻,我想對那位姐姐說:父母辛辛苦苦地將你養大,並默默地付出,可你卻對母親這麼大言不慚。若你還能問心無愧,不知羞恥,那隻會讓你身邊的人感到可悲,可笑!當讀到“次謹信”時,我也回憶起曾在幼兒園發生的事。當時,我忘記帶鉛筆了,就向同桌借了一支,說是第二天還給她。第二天,一來到幼兒園就開始翻書包,想趕緊把筆還給她,可是找了半天,連個影子都沒出現。那時,我突然想到昨天放學回家時似乎把她的筆弄掉了!我心頭一緊,看到這空蕩蕩的書包裏,一支筆都沒有。但我卻暗自慶幸她記性不好,因爲一般這些小事她都記不清。她來到班級了,我假裝在若無其事地看書,她果然忘了那件事。那幾年,這件事像一塊大石頭壓着我喘不過氣,原來這就是說謊後的滋味。從那件事發生後,我就下決心,以誠待人,不可以再對他人說謊;而在那以後,我做到了實事求是,以誠相待他人,真的快活多了。

《弟子規》是我無聲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遵循《弟子規》之訓,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會將它教導我的一字一句都刻骨銘心,運用到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時時刻刻警惕着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14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緻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聖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爲什麼呢?因爲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爲什麼?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恆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爲,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爲《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讀後感15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本,有勵志向學、勸人向善的《三字經》,有教人做人與感恩的《弟子規》等等。每本都是各朝代的名人之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國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書中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方面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起初,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每天只是搖頭晃腦地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慢慢地,我領悟到了其中的含義,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主要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該馬上回答,不能慢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叫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面去,當我們做錯事情,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從這裏我知道怎樣才能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我常拿這些規矩來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前父母要我幫忙做一些家務或額外出一些題給我做時,我不是推託就是不理或是頂嘴,現在回想起來,心裏非常後悔。是啊,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我實踐知識,教我如何獨立,教我如何做人;這是父母在課外時間輔導我學習,給我灌輸理論知識,讓我頭腦更加豐富。而我不但不感謝父母,反而做出上述之舉,我這種行爲就是不孝的行爲,就是沒有細心感受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缺少了感恩的'心。現在,無論在哪裏,我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並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學校,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於幫助別人,遵守校紀校規,遇到同學之間打架現象,我會馬上上前去制止;在家裏,我常常主動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輔導我學習,我很樂意地接受。例如:有一次我父母都外出,我一個人在家,等他們回來時,我已經將熱乎乎的飯菜端到了桌上,父母見了都誇我長大了,會體貼人了;在外面,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我會主動地給他們提供幫助。有一次,我和媽媽乘公交車去中山,中途上來了一位老大爺,車上又沒有座位,見此,我就趕快站起來給他讓座。……

《弟子規》確實是一本好書,值得我們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