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

炎炎夏日,在陽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規》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這本原名《訓蒙文》,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的,分爲七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則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裏面要時時刻刻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顧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爲先”。父母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聽從他們的教誨。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應該恭恭敬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可頂撞父母,使父母生氣,傷心。

其次是《出則悌》教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是在生活中要順從長上,奉事兄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訴我們: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謹》是指我們行爲要謹慎,不可放縱。我們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早晨起牀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潔,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要注重服裝儀容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鞋襪穿整潔,鞋帶應繫緊,一切穿着以穩重端莊爲宜。

《信》就是誠實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的`人,古往今來在人世間是沒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一生都會有幫助,讓我們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言談舉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禮.仁.忠等。再學習,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人。

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匪淺啊!並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對我百依百順,我還不滿足,總還埋怨父母。只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志要做個好學生,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2

說來慚愧,讀《弟子規》並非自己主動而爲,而是兒子所讀學校開鋪的一項家校互動的內收留。原本認爲不外是些“之乎者也”罷了,可是讀過之後卻被深深觸動,因此感悟頗多。

《弟子規》作爲古代兒童的啓蒙讀物,着重於品德涵養教育和餬口教育,培養爲人子女和學生一生中應具有的素質,從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涵養、治學立場以及世間的禮節規範,都作了細細的闡述,可謂中華道德文化之瑰寶。

百善孝爲先,我經常擔心現在的孩子長大後是否懂得如何孝順父母。優勝的餬口環境養成了他們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的性格,從父母那兒,他們習慣於輕而易舉的獲得,卻很少考慮基本的付出,良多時候我們健忘了教他們往如何感恩。我並不懷疑孩子對父母的愛,也許他們都有一顆誠摯的`孝心,可是他們知道如何往表達嗎?“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是《弟子規·進則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導我們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樣教導我們如作甚人子女。

愛人喜歡望韓劇,實在劇情都是些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卻仍舊樂此不彼,還時常感嘆說:“你瞧人家韓國人多有涵養,連吵架都那麼有禮貌!”我固然不置可否,卻也常有思量,她所謂的涵養大概就是指劇中的那些個禮節規矩吧?那不恰是我們民族不小心所遺失的嗎?常常望到一些報道,講一些中國人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爲,我就很不明白,我們的這些同胞到底怎麼啦?幾千年文明古國、禮節之邦的子孫,怎麼一下子就變得不懂禮節、不守規矩了呢?讀了《弟子規》,好像有一些明瞭,也許我們過往忽視了太多的東西,包括中國文化的一些最爲精髓的東西。

想想還真是有些傷感,從小學到大學,讀了十幾年書,上過不少的思惟品德教育課,參加工作後也常常接受一些思惟政治教育,卻仍是第一次讀到《弟子規》。或許我該爲自己知識的淺薄而深刻反思,或許我們也該爲我們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們時常講要加強國民道德教育,進步全民素質,我們也爲此做了良多工作,可爲什麼仍是有那麼多人感嘆“世風日下”?仔細想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由於我們一直將最好的教材壓在箱底。

傷感之餘,我也感到慶幸,由於兒子學校的這次家校互動,讓我有機會讀到這本書。對我來說,所獲得的不僅僅是一本《弟子規》,而是它將讓我往重新熟悉中國古文化的精髓。中國古代經典博大精深,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巨大財富,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承傳這些財富,並將它發揚光大。

《弟子規》讀後感3

晚上,伴着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着,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牀上,思緒隨着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裏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己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爲:富貴不是可以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着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衆、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4

這說的是“聽話”。來自父母的,無論是呼喊、命令、教導還是責備,都要恭恭敬敬地接受。一個人只有真心孝順父母,纔是善良的人,“百善孝爲先”。沒有孝,談不上善良。

有人可能說,那麼父母錯了呢?也要聽嗎?這個問題在後面有講到,這裏是一個總的原則,就是無論什麼,都要先聽下來,懷着恭敬的心。我看到有的人,在上司面前倒是做得到,在父母面前卻做不到,真是不可思議。上司雖然給你一碗飯、一個職位,可是沒有父母,你連身體都沒有呢。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爲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牀,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這些具體的事情,我們都能夠做到嗎?雖然事情很小,但孝順就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是說非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纔是孝順。

看韓劇就發現韓國人對於這一點很講究。即使是同事,他們對比自己先進入公司的人都很恭恭敬敬地叫一聲“前輩”。在家裏,出入都要和長輩打招呼。我們現在很多家庭做不到這一點了。因爲沒有恭敬之心,就不會這麼做。

事雖小勿擅爲茍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爲,就有損於爲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有的家庭,孩子私自拿了父母的錢,他們也不嚴厲批評,不制止事態的發展,結果發展到最後,孩子偷盜、搶劫,才後悔莫及。做孩子的本分,就是要對父母坦誠。做父母的,也要尊重和愛護孩子的坦誠。如果父母不愛護這種坦誠,孩子就不會繼續坦誠相待。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這裏所說的,當然應該是以不觸犯法律不違反道德爲前提的。因爲,如果你做了很多壞事,爲了讓父母開心,結果你入獄了,你被社會正義所譴責,父母反而是最受傷的人。

孝順父母,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容易的是,這些事情,不需要花很多錢、花很多時間,更不需要高學歷。我認爲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說難,是因爲,你做這些事的時候,是不是出於對父母的愛,是不是真心誠意的,是不是能夠堅持天天如此。

《弟子規》讀後感5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過,就是33週歲了,還好,現在還能說自己是32歲,這是個讓人尷尬的年齡。每年的生日都沒有一份自己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但是今年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送給自己一份大禮。

昨天去看中醫,是王總帶我去的,看到我因爲病痛愁眉苦臉,熱情備至,十分感謝。其實雖然排了好多人來看病,但是對我而言,並沒有把這個醫生看得多麼神奇,因爲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不過,在看病的間隙,我聽到醫生和別的病人說,成了家的女人應該看看"弟子規"我能夠看到這個女醫生的氣定神閒,我覺得女人就得有這種氣質,我覺得我應該看一下。回到家,我就開始查閱相關資料。仔細閱讀後覺得自己的確需要好好虛心的學習一下,其實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與失和個人修養是很有關係的。

我很要強,從小各方面都希望自己能比別人強,但是小的時候模仿能力也很強,無法甄別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應該擯棄的。從小任性的我對於父母的教育也是熟視無睹,加之父母管教不嚴,所以有很多不良的習性。比如,從小就是學習好就行,其他都不加註意。比如女孩子應該有的整潔,條理,我都不具備。自己也從來沒有認爲這些沒有會怎麼樣,就是個性使然。再後來就是學會和父母頂嘴,這是和同學學的,他們說不論是誰,不對的就要提出來,爭論清楚。雖然長大以後爲人父母之後知道了對父母的順要大於孝,但是在個別問題的處理上還是不好。太多強調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忽視了父母的感受,這是一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不應該的。還有就是衝動。因爲從小我就是一個很一般的女孩子,但是心裏我不希望自己是個普通人,很多時候我喜歡跳出來,讓自己成爲焦點,對於後果從來都不加考慮,這一點在30年的歷程中,有不少時候被人讚賞,但是自己也承擔了很多爲衝動而付出的代價。現在想想一個人要想出人投地,一定要有真本事或優秀的'品行,只靠衝動不是能夠真正被人認可的途徑。作爲一個女人,我遭遇了婚姻的失敗,我現在的男友也經常讓我反省,雖然我表面上很固執,其實我內心一直在反省。女人血足則性柔,男人氣足則方剛。宇宙陰柔陽剛纔是和諧之道。我的性格太過剛,所以與宇宙規律相悖,所以大多數時候不能順利。在婚姻中我對自己的定位也發生了偏差,這一點是需要我認真調整的。女人要強和男人要強一樣重要,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權衡利弊。女人和男人一樣要有個性,但一定是成熟理性,能夠爲結果負責,不要盲目大膽,無法爲孩子做出榜樣。與男人的相處要收放自如,不要採用單一的方式處理問題。

我現在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方面還很多,繼續努力。一定要做個優秀的女人。

《弟子規》讀後感6

寒假生活結束了,我覺得我的假期過的很有意義,因爲老留的作業是背誦並理解《弟子規》。這跟我們平時的家庭作業不同,因爲不僅鍛鍊了我們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尊敬師長和父母,怎樣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怎樣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主要告訴我們對於父母的召喚,回答不能遲緩,對於父母的命令不能遲遲不去行動。可我以前不是這樣父母叫我做事時,我總是假裝聽不見,學了《弟子規》後,我意識到我錯了。

《弟子規》中還有"置冠服,有定位。"這一句,是告訴我們自己的物品擺放要有明確的位置,不要太隨意,而一直以來,我的物品經常隨處擺放,需要用時,經常找不到,所以在這個假期裏,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其中就有打掃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擺放位置,現在我的房間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媽媽眼裏的"小豬窩"了,我自《弟子規》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收穫,比如說,在學習上,不要拖拉,愛護書籍上要做到,尊敬師長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很大,今後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爲我以後行爲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成爲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學生!

成功要不斷積累——讀"孟母斷機"有感瀋陽市南京十校 二年一班 郭萬達 指導教師 姜崇豔

今天,我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具體意思是: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孟母斷機"是關於這四句話出處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讀了一些很深奧的書。有一天,他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裏。這時孟母看見了他,立刻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母親說:"織布要一寸寸地織,才能織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讓我補習英語,但是我還是堅持學了。因爲我想:成功源於不斷積累。只有學習的外語知識多,接觸外語知識的面廣,我纔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在這裏就不一一道來了。

通過讀這個典故,我悟出了一條道理:成功=1+1……+1!

《弟子規》讀後感7

今昔的弟子規還都一樣,崇拜於弟子規的人還是那麼的多啊,因爲它的內容極爲精簡,讓人易懂,讀起來確實有味道!

穿越時空回到古代

古人們熟讀弟子規,要小孩從小養成讀弟子規的好習慣,長大後方能做一個誠、謹、善的人。讓孩子熟讀弟子規,雖一時不知其含義,熟了便懂其義。證實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讀於弟子規者,必知如何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誠實守信,善待他人……

古代一小孩不喜歡讀書,他父母用盡辦法逼孩子讀書,可小孩卻更厭倦讀書。後來父母請先生來教孩子,先生什麼也沒做,每天只要求他背弟子規,起初他還不想讀,不過是囫圇吞棗地讀。但背的滾瓜爛熟了,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了怎麼做人是最重要的,懂得人生在世間決不是碌碌無爲的……

弟子規善於給兒童開啓心靈,即在幼時,即當教以誦讀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善於分辨好壞,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看今朝

當今社會乃知識社會,凡可以啓發人的道理,決會憑空消失,卻被人視爲財富。知識勝於財富,裝滿滿腹的知識勝於裝滿滿屋的鈔票!當然了,這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駁這話者,蘿蔔青菜個有所愛,是好是壞自己去挑。

“弟子規,聖人訓,首教悌……”這聲音怎麼那麼的熟啊,是弟子規啊!原來隔壁家嬸嬸的.孩子也在讀弟子規,怪不得我覺得很耳熟。現在小DD小MM都在讀了,看來現在很提倡。說起這弟子規來,我原先還不知道是什麼呢!由於我小妹的影響,我也讀,不錯!讀起來很有味道,教了很多道理,有收穫有收穫!

以文鬥,不以武鬥

妹妹還和我比賽讀,看誰讀的好。我則與她比個高下咯,米想到我輸了,這丫頭,說實在我還很慶幸呢!有時老媽叫妹,她沒有迴應一句,我瞧見了,嘿嘿~~不放過她,我溜出兩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妹妹瞪了我一下,二話不說,跑去問老媽什麼事了。哈,這丫頭。老媽哪知道我們底下還在鬥,不過可是以文開鬥,決不動手動腳的!淑女動口、不動手,鬥得還蠻有趣!

有時妹妹惹我生氣了,我真的氣死了,那丫頭居然搬出一句來:“言語忍,憤自泯”。(意思我也不用說了吧,搬弟子規裏的道理來,拋磚引玉嘛!)誰叫她說的有道理啊,我投降了……

後記:

古代流行弟子規,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怕人認爲那是老傳統的,現在什麼世紀了還讀。總之弟子規是好的經典。

《弟子規》讀後感8

近來劇院組織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突然醒悟,原來做人的很多規則被我們忽視,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就需要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現在談一談我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不論他們的做法、行爲是不是正確的。我們做子女的吧應該和他們計較,更不應該去批評,指責、傷害他們。做子女的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規則,不要讓父母感到恥辱。“子不教,父子過”,我們的行爲偏離了道德規範的標準,做父母的能不感到痛苦嗎。時代變了,年輕的我們與年長的父母之間難免會有隔閡,但我們應該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激,同時做一個安分守紀的人,不要讓他們有“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顧慮。

其次是“出則弟”,教我們和他人和諧相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父母有時對子女的關懷是不夠公平、公正的,但我們不應該在意,兄弟姐妹自己還是要和睦,少讓父母擔憂,這其實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孝道。對待朋友要真誠,“君子之交淡如水”,各自都要堅持自己各自的原則,不去做那些“拉幫結派”,爲了“哥們兒”義氣而去“打抱不平”的事情。這樣就不會讓自己受到牽連,甚至違法,讓父母受到侮辱,同時因爲彼此之間還存在距離別人不好意思拉攏你一起去做“壞事”從而保持住自己的“純潔”的“品行”,使自己不被“壞的”行爲所污染。古人喜歡用“香草”、“美人”來形容自己高貴的“聖潔”的聲望,所以我們應該與那些爲人正直、有學識、有品行的人交往,從而也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抵抗各種誘惑。

再次,“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我們要遵從各種規範,時刻保持謹慎,否則容易讓別人說“閒話”。生活中要與人爲善、仁慈,寬容他人的過失、厚道,不要和“小人”計較,而且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告訴我們不要把精力放在“愛情”和一些小的“得失”上,不去和那些行爲、舉止不端、不講誠信、心胸狹窄的人來往,更不要有“經濟”上的往來。否則浪費了很多寶貴的`青春年華,或者讓行爲受到不良影響,經濟受到損失讓親人蒙羞。

最後我特別提出“忠”字。我認爲一個人的所有品行中這個“忠”字是最讓人受到傷害的。一旦“背叛”,從前的所有付出都付諸東流,更不用談什麼“感恩戴德”之事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心理”傷害。所以與人打交道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從多方面去考察,不然遇到了“白眼狼”到時候就悔之晚矣。那種“自己當初瞎了眼”的話就不要去說了,那樣只會讓別人笑話,讓自己身邊的親人受辱。

總之,《弟子規》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作品,認真學習那些最實用的知識不可不謂是巨大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讀後感9

今日,教師給我們讀了一本書《弟子規》,其中的一部分。"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兒女不管多忙的時候,也要孝順自我的父母。

同學們都喜歡過春節吧,因爲能夠收到親戚和家人的壓歲錢,可是在高興的前提之下,千萬不要忘記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之後,我們要給父母和家人拜年,讓父母明白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十分大的錯誤,因爲祖母提前給了我壓歲錢。我就光顧玩了。只想着錢,並沒有注意我們的風俗_小孩要給長輩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想起來了,就立刻給長輩一一拜年了,爸爸媽媽一年辛苦了。我們如果連這一點小事都做不到。怎樣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學們你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吧,那就必須要及時改過來。弟子規教師讀後感3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此刻禮貌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貼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能夠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夠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能夠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衆、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當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明白,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此刻社會它的動亂,我們能夠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當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明白嗎?在古時候,他們十分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當如何把兒童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10

最初接觸到《弟子規》,是在愛和慧國學幼兒園的讀書會上,愛和慧張園長說《弟子規》是國學經典基礎中的基礎,是每個人言行的規範,每個人都要讀《弟子規》,不但要讀,更是要踐行弟子規中的每一條準則,向大家推薦了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既然是好書,我也推薦給了我的學生家長,我的弟子規學習之旅就是從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開始的。

《細講弟子規》是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的講演稿。剛剛拿到這本書,只有一個感想,這麼厚的書我什麼時候能夠讀完呢?但當我讀了第一頁就有一種很迫切地要讀完的感覺,這種感覺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悅,可是,隨着蔡老師的諄諄深入,我的心一點點變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過的這三十多年尚不知何爲做人,我真的枉爲人子,更枉爲人師!

原來以爲《弟子規》就是來約束孩子行爲的,讓學生們背,我不用背,要求他們會背就行了。興致來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講一講膚淺的道理,覺得是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其實我懂得的也只是那麼一丁點兒膚淺的意思,我從沒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讀,去做。至聖先賢的教誨,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卻在埋怨孩子不聽話,埋怨孩子不講禮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着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於言教”,“上行下效”這句話,我並沒有懂得真實的'意思!

做爲老師,我捨本求末,沒有把經典融入我們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規》是用來做的,不是拿來背的,孩子在沒有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識只是他們傲慢的資本!

感謝蔡老師讓我清醒過來。他讓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對這本書,我有一種得遇聖賢的感慨。引用本書後記中的話:《弟子規》教誨我們,真正幸福的源泉在於時時以一種恭敬的心,以一顆付出的心,對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境,要有隻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境界,那麼,人生之舟一定會划向幸福的彼岸。當下自己感覺是幸福的,纔可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幸福,纔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所謂“教兒教女先教己”。

希望天下父母都讀一讀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都來認真學習《弟子規》。因爲“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時間才一秒,可是你要花多少秒才能恢復到本來的清淨呢?可能十倍、百倍。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樣!”人生至要莫若教子,《弟子規》孩子要學,老師要學,父母更要學。學會恭敬,學會謙卑,學會付出,學會感恩,學會愛人。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錢,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愛人的世界裏,我們有誰不想,讓孩子的人生之舟划向幸福的彼岸。

《弟子規》讀後感11

在我的腦海中,《弟子規》是一本經典之作,是一個生活的典範,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導航員,這本通俗易懂的書籍,看起來每句平淡無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發現《弟子規》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細細品味,更能發現它們當中的每一個字眼中都蘊含着一種獨特的韻味兒,同時在簡潔中又把知識的甘露撒向了我們。

讀了《弟子規》後,我豁然開朗,更知道了處身於這個社會上,我們一定要學習誠信待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們的人格纔會變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一句說得多好啊!它告訴我:凡是自己親口說出的話,都要講信用,欺混矇騙、胡言亂語絕對不行的。所以說,《弟子規》就像我的啓蒙老師般一針見血地教導我信用是代表一個人的心胸,尊嚴。

說到講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發生在我與朋友小雅之間的故事,那是一年級時的事了,本來我和小雅約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業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卻不合時宜地下起大雨,眼看這傾盆大雨嘩嘩下不停,凜冽的寒風中,小樹、花兒都被大雨衝得搖搖晃晃的。突然,一道銀光從天空中閃爍而過,繼而“轟隆”一聲,一個響雷在空中炸開,我被嚇得心驚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這場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會來了,這麼大的雨……唉!當我心灰意冷時,小雅卻闖進了我的眼簾;她身上穿着一條繡滿碎花的裙子,手裏撐着一把雨傘,雙腳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來,臉上灑滿了疲憊,卻又隱隱約約地閃爍着歡樂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連忙奔出家門,迎接那個溼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會像她一樣那麼守信,何況是那麼大的暴風雨,又何必爲了一個小小的承諾。我想,不僅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執着了吧!或許,有人會說她很傻,但是,這樣的“傻”,很值得,不是嗎?這就是誠信的表現吧!誠信誠信,誠實守信,學會誠信的人,纔是一個“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像一條稚嫩的小魚,是《弟子規》讓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規》讓我在雲霧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規》讓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個“飢餓”的人,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是《弟子規》教會我做人,所以,“導航員”這個稱號非它莫屬。

我在陽光的淋浴下成長,我在《弟子規》的臂彎下學會做人。《弟子規》的教誨,我永遠銘記在心!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我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理解,他的人生不會愉悅。我也沒有理解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領悟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我有職責和義務在正確明白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期望咱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咱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忙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好處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刻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正因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那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性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個性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們此刻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因此此刻領悟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個性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咱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領悟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領悟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咱們領悟《弟子規》,背誦下來就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刻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領悟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領悟《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13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帶來憂愁。我們的品德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這句話給我的感悟最深,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爲,我總會深深地自責,因爲我懂得了給父母帶來憂愁、讓父母沒面子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去野外玩,爬山的過程中我不小心被一塊玻璃片扎傷了腳,幸好有大同學幫忙把我背到了醫院,並通知我的爸爸媽媽,等爸媽趕到醫院時,已經包紮好了。看到我滲血的腳,媽媽急得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問我疼不疼,我看到媽媽那麼着急,咬着牙故做輕鬆地說:“媽爸,沒事的,一點都不疼!”大夫也安慰媽媽說:“只是紮了一個口子,不礙事的,注意不要讓她的腳着地,這樣好得快些。”媽媽抹着眼淚答應着。

回到家裏,媽媽心疼地看着我的腳說:“丫頭,真的不疼嗎?”還憂心忡忡地說:“唉!這得什麼時候才能好啊?”爲了減輕我的疼痛,媽媽不肯讓我下牀。不但抱着我大小便,而且親自餵我吃飯。閒坐無事的時候,媽媽怕我的傷口疼,還用扇子對着我的腳輕輕地扇風。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腳很快地好起來了。但是經過幾天的折騰,媽媽圓圓的臉卻明顯得消瘦了。如果不是因爲我沒有聽媽媽的話執意出去玩,如果不是因爲我沒有照顧好自己,媽媽也不會如此擔心,如此憂愁,現在想來,我真是不該啊!

我的'腳康復後,由於落下許多課,媽媽不得不把我送到了補習班。因爲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老師,我時常故意在補習班裏大聲說話,補習班裏的老師說我,我就會大聲得頂撞他,老師忍無可忍,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把我領回去,媽媽氣喘吁吁地趕來,馬上面紅耳赤地道歉:“老師,真對不起!我一定好好教訓她,求您千萬別讓我把她領回去!”老師不肯,媽媽又說:“求你了老師,我再給您多加點錢好嗎?”老師不耐煩地說:“也求求你了,放過我吧,我把你交的學費退給你吧!”媽媽說了很多好話,老師執意不肯留我,媽媽只好羞慚地領我回家了。回到家後,媽媽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看到媽媽哭了,我的心裏也很不是滋味。

現在想來,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好,而我卻因爲品德的缺失,不但讓媽媽丟了面子,而且傷了媽媽的心。想到媽媽低三下四地爲我求老師的樣子,想到媽媽淚流滿面的樣子,我後悔得不得了,我真是一個不孝女啊!

感謝《弟子規》,它讓我明白,如果你心疼自己的父母,那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它受到損傷,免得父母爲你擔心;如果你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注意言行,培養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因你蒙羞。

《弟子規》讀後感14

從小我就特別願意別人誇我!不論誰誇我,我心裏就跟蜂蜜似的,那個甜哦!所以,我就有了一個夢想——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做一個大家都會誇的孩子。

要怎麼做呢?我常常託着下巴,望着窗外呆呆地想着……媽媽知道了我的夢想後就告訴我:妞妞,讀讀書吧,書會幫助你的。我開心地接過媽媽遞來的書,大聲地讀出書的名字:“弟——子——規。”

就這樣,我天天讀,慢慢地我就會背了,雖然不知道書上的字是啥意思,但是就覺得朗朗上口挺好玩的,而且我背書的時候總有人誇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誇我,我忽然就覺得《弟子規》真好!是它讓我變得“人見人誇”啦!

上小學後媽媽仍然讓我堅持讀《弟子規》,慢慢地懂得了很多道理。

《弟子規》原名爲《訓蒙文》,最早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後來又經人修訂,改名爲《弟子規》。其內容是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編寫而成。主要講的是一個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

現在我已慢慢長大,也慢慢地懂得了《弟子規》所包含的意義:

幼兒園的我經常是媽媽喊我吃飯要喊好幾遍後,我才磨磨蹭蹭地去吃飯,但是現在我懂得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只要是媽媽的合理要求,我會馬上付之行動。說來也怪,媽媽的罵聲越來越少,誇我的聲音倒是不知不覺地多了許多,連爺爺奶奶也誇我:“我家妞妞到底是長大了!真懂事!”我好開心,我離夢想又近了!真要好好謝謝《弟子規》!

不僅在家,在外面我也總能聽到誇我的聲音!因爲我明白“路遇長,疾趨揖”,“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的`道理,所以出門遇到認識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總會甜甜地喊他們一聲,雖然只是喊一聲,問一聲好,但總能換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一陣誇獎。我又成了小夥伴的學習榜樣,大家嘴裏的好孩子。

“原來夢想的實現也不是那麼地遙不可及!”在一次又一次的誇獎中我總結出了經驗,也更讓我喜歡《弟子規》這本書。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順利地走向夢想,它就像一面明鏡,折射出我做的還不那麼好的地方,它更像一位朋友,一直陪伴我健康、茁壯地成長。我想:有這樣一位夥伴的陪伴,我會一步一步走向夢想,實現夢想!

《弟子規》讀後感15

《弟子規》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個人要充滿愛心,要愛護他人,這樣才能成長爲一個賢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過下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有愛心是多麼的重要。

一個出身貧苦的男孩,爲了積攢學費而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餓,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一口飯吃。可是,當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開大門時,他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張口要飯吃,只求姑娘給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憊和飢餓,微笑着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男孩飢不擇食地喝完牛奶,囁懦地說:“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姑娘仍舊微笑着對他說:“您不用付錢。媽媽經常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淚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輕輕地說:“那麼,就請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如今,他彷彿看到上帝在朝他點頭微笑,他覺得渾身有勁,男子漢的豪氣又迸發出來了。若干年之後,有一位來自小城鎮的姑娘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請專家們會診治療。一位有名的醫生參加了會診。當他看到病歷上記載的家庭地址時,他馬上直奔病房。來到病牀前,他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病人就是當年送過滿滿一大杯牛奶給他喝的天使。他回到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回報這位“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的姑娘。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姑娘漸漸康復。這位醫生要求醫院把賬單送到他的辦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費用,並微笑着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堅持要知道她應該支付多少醫藥費。可是當賬單送到她的手上時,她又不敢看,因爲她確信這筆費用將會花去她所有的積蓄,或許還不夠。最後,她還是鼓起了勇氣,顫抖着翻開了這沓厚厚的賬單。末尾的簽字鎖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輕聲讀出來:“醫藥費―—滿滿一大杯牛奶霍華德·凱利先生。”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做出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拒絕任何一次傳遞愛心的機會的。我們曾經向貧困小學捐書,我們幫助老人過馬路,這都是愛心的體現。然而你可知道,借閱學校或別人的書時不亂塗、亂畫,不折角、撕頁,按時歸還,擺放整齊,這也是一種愛呢?孔子說,仁者愛人。愛,無所謂大小,它也不必掛在口頭上,它存於心裏,它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對他人多一些寬容與微笑,對他人多一些理解與關心,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校園、一個溫馨的班級。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陽光般的明亮,每一個人的笑容都陽光般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