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教育議論文

教育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議論文

教育議論文1

從隋朝開始,科舉考試的制度誕生了。從此刻開始,最早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老百姓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在朝爲官。隨着社會的發展,科舉制度不斷得到完善。再者,社會就發展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局面。中國的應試教育方式也是通過這樣傳播下了的。

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現代化時代,中國也引領着時代的發展,但我們卻改變不了從古至今的傳統教育觀念,反而愈演愈烈了。中國的應試教育被誇張化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稱它爲“衡水地獄”。爲什麼我要這麼稱呼它呢?因爲它不僅違反了國家相關的教育規定,超出了教育的限度,而且越來越嚴重了。

我記得電影《致青春》有這樣一句經典語錄:“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這種題材的電影又進一步的深化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人們內心的程度。而外國又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呢?很顯然,中國與外國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國在教育上強調的是做人,而外國是做事。所以外國的孩子們比中國孩子的獨立能力強,而中國孩子學習的文化知識,文化素養要比外國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樣改變這種教育偏激的現象?其實目前想要改變的話顯然是不可能的。我來給大家總結一下原因。第一,貧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他們每天都生活在溫暖中,如果沒有合適的教育,他們大多會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們更不會明白獨立的意義。

窮困人家的孩子則揹負着巨大的責任,他們只能通過學習來“逆天改命”。這樣,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就業,所以他們對所要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擺着應付的態度。我們國家的教育是爲了什麼,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又是爲了什麼?當然是爲了選拔有用的人才,爲中華民族的復興做貢獻。但只注重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所以應試教育被惡化了,人們也違背了中國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對話——孩子的媽媽說:“怎麼考試考了這麼點分,你看看人家XXX”。

孩子的壓力太大,只能硬着頭皮去學習。

我認爲這種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大課外輔導的調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過激的現象。相關媒體也應該大力宣傳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國家也應繼續實行精準扶貧政策,解決貧富差距的現象。

教育議論文2

化學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但在化學教材中滲透着辯物主義的觀點,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能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領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靈活,而且能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去進行學習。那麼,怎樣利用教材中辯證唯物觀點對學生進行唯物觀教育呢?

建議:

一、在化學教學中進行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運動着的觀點教育。

在初中化學中進行原子分子論教學和在高中化學中進行原子結構和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教學時,教師可指出,從客觀方面看,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有着氣象萬千的無數天體,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個成員,太陽系只是銀河系家庭中的一員,銀河系以外還是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構成爲總星系,這些都是宇宙空間中客觀存在着的事物,而且都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從微觀講,我們周圍的各種實物都是由分子構成,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原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氧原子構成等等,這些構成微觀世界的各種成分,儘管微乎其微,也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這些基本粒子,沒有一個是不運動的。

二、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樹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的觀點。

在初中化學中進行溶解平衡等教學,在高中化學中進行平衡、電離平衡等教學時,指出這些平衡都是動態平衡,從表面看,在溶解過程中溶質不再溶解,也不再結晶;在可逆反應中反應混合物中各種成份的百分含量不再變化,在弱電解質電離過程中,自由離子濃度不再變化,好象各種變化都停止了,但實際上這些變化的兩種相反過程都從未停止過,只是溶解和結晶的速度,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度,弱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和離子重新結俁成分子的速度相等罷了,在這一定條件下保持平衡,若條件改變,平衡破壞,將重新建立新的平衡,這說明任何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三、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矛盾的對立統一觀點的教育。

任何矛盾的雙方既是相互對立、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且矛盾的雙方又互相滲透,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例如,金屬原子有失電子的還原性和氧化性,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雙方,但它們又互相依存,沒有還原性,何談氧化性。當金屬原子失去電子成爲陽離子後,就具有氧化性,非金屬原子得電子成爲陰離子後,就具有還原性。這說明氧化、還原這對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它們既對立又相互統一在同一個微粒中。

四、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意識的能動作用的教育。

例如,人們在認識了元素週期律,元素的性質隨核電荷數的變化而遞變的規律後,可指導科學工作者去預測週期表中未填滿的第七週期中未發現的元素的性質,對發現新元素的指導作用。

又如,在合成氨工業生產中,當人們認識了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移動的規律後,就可選擇出在我國現有條件下的合成氨的適宜條件,從而可提高合成氨的產量。

教育議論文3

摘要:江蘇的動畫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行業前景一片大好,整個行業的人才需求催生了江蘇地區大批影視動畫專業人的培養需求,各個職業院校紛紛開設動畫專業。但是在開設動畫專業的同時,很多職業院校尚未具備良好的專業教學基礎,對動畫人才的培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本文首先從現實的角度分析了高職教育中動畫教學的特點與現狀,其次證實了五年制教學是適合動畫人才培養的,並提出了當前高職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後,本文提出了明確動畫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等發展建議,着重強調校企合作對於動畫專業教學發展的重要性,以促進高職動畫教育的科學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動畫教育;校企合作;師資隊伍;產教結合

近些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促使了文化消費逐漸成爲大衆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動畫作爲文化產品的一個類型,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速發展,也在人民大衆的生活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江蘇省作爲經濟與文化大省,動畫產業的發展自然異常迅猛。因此,需要大量的動畫人才參與到這樣一個大的產業裏面來,院校就擔負起了人才培養的重任。除了一些本科院校紛紛建立了影視動畫專業,很多高職院校也同樣成立了動畫專業,開始了動畫人才的培養,爲整個動畫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1高職動畫教育的特點和現狀

1.1高職動畫教育的特點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對於影視動畫專業的招生情況來看,剛入學的學生普遍沒有很強的美術基礎,需要入學後對其進行美術基本功的大力培養,才能繼續進行動畫專業技能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可能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學,以保證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從這個特點可以看出,要將學生培養成專業技能型人才,纔是院校辦學的根本目的,而高層次的創作人才,可能需要高等院校來進行培養了。除此之外,動畫專業學習需要投入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高職五年的學習時間,對於幫助學生去學好一門技術,一門手藝,發揮其個人能動性,並培養出優秀的技術人才而言完全足夠。但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避免盲目教學和教學分離的模式。因此,根據五年制教育的特點,我們完全具備將學生培養成爲合格的動畫專業技能人才,五年制也適合我們的動畫教學。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在五年時間內進行合理的教學,去培養人才。

1.2江蘇高職動畫教育的現狀

(1)各個院校的專業教學設施不完善。整個高職院校開始動畫專業教學也就短短七八年時間,而大部分專業院校開設這個專業的時間也許才三四年,有的也許是剛剛開設這個專業。院校裏的專業教學設備相對欠缺,部分院校開設動畫專業沒有畫室,或者沒有拷貝室,教師仍然是在教室裏進行專業授課,或者一些院校專業機房數量不足,無法充分的開展專業技能教學,更少有學校能夠配備完全和行業接軌的生產設備。因此,這樣的教學硬件基礎對專業技能教學將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2)專業師資缺乏。好的師資隊伍是專業教學的保障。而縱觀江蘇衆多開設動畫專業的職業院校,參與到專業教學的所有教師中,從動畫專業畢業的專業教師的比例非常小,很多院校在開設動畫專業時尚無專業的動畫專業教師,臨時抽調美術專業,平面設計專業或者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組成動畫專業教學團隊,還有的院校教師數量不足,一個專業教師要承擔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不管這個教師在這個方面是不是能夠勝任,大家在摸索中前進,教師的工作量很大,這無疑不能保證專業教學的質量。此外,由於條件有限,在專門的行業企業中聘請動畫技術骨幹到學校進行專業教學,使學校的專業教學與行業能夠緊密聯繫的可能性更是極小的。因此,現有的專業師資基礎不但不能保證專業教學質量,還會使專業教學越來越脫離市場,脫離行業需求,對人才的就業帶來巨大的隱患。

(3)專業教學與行業銜接不緊密。從動畫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動畫專業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本專業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改行進入其他行業。也許人各有志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動畫專業教學脫離了行業,學生在院校裏面學習到的技能比較欠缺,或者不對口的因素。動畫公司的負責人經常感嘆招不到好的動畫師,而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卻因爲不能勝任公司的技能要求而被迫轉行,這是院校需要承擔的責任。院校教學有其本身的欠缺,專業教師需要兼顧許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專業教學中,專業教師不能時時刻刻與行業緊密聯繫,導致專業教學與行業脫軌。我們的教學是爲行業輸送人才,脫節的教育如何能夠承擔起行業的人才培養的重任。

(4)專業辦學得不到有效的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專業辦學其實不只是有教學場所,有優秀的專業教師那麼簡單,爲了使專業教學與行業接軌,不但要引進專業骨幹做老師,還要不斷開展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是一項建立在學校與企業實際情況下成立的合作關係,必須有強有力的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長期持續發展,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滿足於有校企合作形式的存在,並不做長期深入的拓展與規劃,更談不上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與團隊構架。因此,校企合作也往往只能惠及極少數人,不能讓大部分學生真正參與到校企合作項目中來,更不能真正實現產教結合。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與行業脫軌,不能真正學到一手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對策建議

基於以上對高職動畫教育的特點和現狀分析,發現目前高職動畫教育仍存在許多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改進措施,以求促使高職動畫教育持續科學地發展。

2.1明確動畫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對於動畫人才的培養絕對不是盲目的培養,而是需要合理的定位。只有明確了人才市場的需求,才能比較有針對性的培養,纔不至於出現什麼都只會一些,但什麼都不能勝任的尷尬局面。動畫行業崗位很多,不同崗位對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必須在充分認識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定位,將時間用在幾個核心技能的培養上,比如原動畫的製作能力,動畫軟件的使用能力等。學生適合面向中低端的動畫製作與生產,參與到三維動畫製作中的角色建模,材質貼圖等。要將學生定位到一些技能性較強,但難度又不是非常大,對創意與藝術能力要求不高的一些崗位上來。有了合理的定位,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對口到相應的崗位上去,而要真正避免大而全的教學模式。有了明確的定位和目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被提高,專業教學也就找到了重點,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進行重點學習,重點提高。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專業教學的實施者,是專業教學的基本保障。好的師資隊伍在專業教學中能發揮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現實中很多院校師資隊伍無論是在人數還是在團隊結構上都還欠合理。因此,這無疑是動畫專業建設發展的一個重點。首先,要對外引進優秀專業教師,來充實教師隊伍。其次,要對內積極培養骨幹專業教師,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行業進行頂崗工作,積累一線工作經驗,學習先進的操作技能,然後反饋到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學習到行業的先進技能。最後,還要不斷聘請行業優秀的技術骨幹到學校來任課。這三種形式有機結合,相互補充,才能合理有效的開展專業教學。在師資隊伍的結構上也要不斷優化,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新教師,外聘教師之間的結構要合理,不能偏重一頭。

2.3建立校企合作是動畫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出路

很多院校認爲,有了好的實驗場所,有了好的教師,就能夠培養好的動畫人才了。其實並不見得。有了場所,有了設備,有了教師,還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機制,學生在校企合作中開展教學,產學一體,纔是職業教學的根本模式。而現實中,所有院校離這樣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校企合作不光光是與動畫企業產生聯繫那麼簡單,需要結合學校與企業的現實因素制定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度,要尋找到適合校企合作開展的項目,並安排合理的場所進行項目的生產,安排教師團隊進行生產、指導與管理。最好是能夠安排獨立的脫離教學的專業團隊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從而能夠避免一個人雙肩挑而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反而不利於工作的開展。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校企合作項目順利穩定地開展,還能夠保證專業教學與項目生產進行有機結合,階段性遞進,逐步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項目的生產教學中來,真正形成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只有這樣學生在生產中才能真正學到一手的專業技能,完全和行業接軌,畢業後也不需要在通過行業進行培訓或者至少是過渡期很短。這樣的人才企業才能很好地接受,從而在招生、教學、就業中形成良性循環。

2.4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爲了形成高效的校企合作體制,學校決策層要能夠制定相對成熟的運作機制,有相對穩定的政策來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運轉。要建立一個項目運作與管理的團隊,一能進行項目生產,二能進行項目管理,還要能夠有一定的業務拓展能力,通過階段性的發展達到自我良性運轉,或者能夠形成盈利,這樣才能積極的刺激校企合作不斷髮展,帶動良性的發展,從而在發展壯大後能夠吸納所有的學生融入這個產教結合的教學體系。因此,發展校企合作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在發展校企合作的同時,學校不斷調整戰略,調整院校的專業建設規劃,教學體系的不斷進化完善,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的運轉的體系,將整個專業的教學都融入校企合作的大項目中,才能夠讓學生真正融入行業生產,才能夠讓院校的教學真正符合市場,培養出市場需求的人。

參考文獻:

[1]賈亮.動畫藝術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2]金鋪堂.動畫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秦明亮.動畫造型與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4]常東東,王淼.淺析普通高等院校動漫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美術教育研究,20xx(14).

[5]王建鳳.中職動漫課程教學探討[J].職業教育(下旬刊),20xx(08).

[6]張峯瑋,魯璐.高職動漫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6).

[7]謝卿.職業院校動漫專業的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22).

[8]李英.關於高職院校動漫專業教育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6).

教育議論文4

看似站在真理一方的老師和家長,試圖用讓李先生換車的方法來鑄造一塊盾牌,理想是盾牌之下無差異的平衡。且不論這塊盾是多麼脆弱,做工如何粗糙,如果教育是場戰役,那麼一味築防便註定被動而走向滅亡。

也許我們可以帶着盾牌並手持戈矛,卻絕不能放下戈矛而緊握盾牌。教育的眼睛發現了問題,那麼教育者的矛便理應刺向問題的根本,而不是把矛指向局外人卻夢想建造偉大的防禦工程。當今的社會是無法回溯到那個“等貴賤,均貧富”的原始理想的,如果有盛宴珍饈,就會有食不果腹,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真正爲孩子們劃出絕對平等的環境,或者說,這樣的虛幻並不會維持太久,更不必說僅僅是換一輛跑車這樣的措施。

浸潤於社會裏沉浮多年的家長們會不知道這樣是徒勞的嗎?也許早就明白,可幻想這樣的盾真的能建成,那麼這盾是保護孩子的,還是保護他們那敏感又自卑的仇富心態呢?王小波曾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他們恨透了那金字塔頂上之人,有優渥的令人豔羨的生活,也恨透了自己的平庸和碌碌無爲,可天生帶着利己主義的人類絕不會把仇恨放在自己頭上,那樣太痛苦,若謹記着“爲富不仁”的信念,那自己平庸的面目便不再可憎,畢竟可恨之人都是那些有財富的的人。

爲了保護內心的自卑,而且是羣體性的敏感,李先生被趕出了羣,似乎少了一個李先生人們就幸福了。但李先生並不是唯一的富人,現存的差異與階層不會就此消除,這種泄憤的做法只是隔靴搔癢罷了。叔本華說:“約束自己比任何手段都更有效地讓我們避免外在束縛”。家長或老師該消除的不是跑車,而是自身的不良心態,只有當大人們能淡然無謂地面對這貧與富的存在實質,孩子們纔有可能成長爲正直坦誠的人。

倘若孩子們真的在玻璃罩裏掛着氧氣瓶成長起來了,那麼丟失了貧與富的認知,他們也就沒有了任何上進與奮鬥的激情,或是走另一個極端,同他們的上一輩一樣淪於仇恨,這樣可怕的價值觀將代代傳承永以爲繼,這該是教育的絕境了吧!

教育是一場苦役,我們該休整戈矛而積極各戰,別用幻想鑄就的盾保護自己的無能,教會孩子認識財富,鼓勵他們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像父母一樣選擇仇恨財富來掩耳盜鈴式地迴避。鋒利的矛要刺向這攀比的心理而非僅僅一個誘因。

放下盾,與自己相見;舉起矛,捍衛真正的教育。

教育議論文5

我們要愉悅地接受教育,輕鬆的學習,真正切身體會到求知是快樂的。這就要求老師們講課的內容是豐富新穎的,在課堂上積極調動氣氛,把知識詮釋的簡單有趣,這樣我們纔會學的更輕鬆,記憶也就更牢固。在現在的教育上,我們感到有壓力,身心疲乏的是過分追求較高的分數,“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是廣大學子求取分數的寫照,不僅僅是學生,老師家長們也十分計較學生們分數的高低,在我看來,分數只是評價獲取知識的一種形式,我希望的教育是輕鬆、不揹負分數的包袱,以求知爲目的的愉悅過程。

其次,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追求創新,最終使廣大學子有所創造的培訓形式。在我看來,努力學習,獲取知識是爲了能夠更好的創新。這就要求在教育上多開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向更深奧的科學創造上發展。創新可以使未來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能有效地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育應該引導我們走向發明與創新,可以努力地開展一系列小發明創造的實踐活動,讓我們從小養成思考的習慣,進而向更深的科學發展,也許,這纔是最成功的教育。

我還認爲,教育是爲實現學子們全面發展的模式。教育,不僅僅是在求知方面有所成就,還需要全方位的發展學生們的特長,陶冶情操,使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有多條道路供我們選擇實踐,多種方式完成我們對祖國的貢獻,新式的教育應當是更加豐富、多角度的。這種教育會使我們的潛能特長更好的體現,對於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平時的課程中開設多種興趣課,供我們選擇學習,學校裏開展興趣俱樂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活動等,這就會使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有趣生動,對個人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積極作用,能夠取得顯著效果的教育成果。

教育議論文6

所謂的教育,就是“教”和“育”的結合。教育最終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務於生活。它是兩種形式互相滲透的一起結果。“教”,更偏重於知識的灌輸。大局部傾向於社會性的一起的要求,是一起規範的教益。“育”,就是“養育”則是對人自身能力的挖掘,也就是潛能的開發。我們知道,知識可以通過成人的干預和規範的教導來獲得,而人格、心理、智慧、情商、思維、感覺以和發明性等的獲得則是“教”達不到的結果,它是“養育”的結果。

教育,不只僅是依靠學校的知識性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家庭的“養育”。兩者的結合纔是教育的根本。我們通常把教育等同於學校的入學教育,甚至把家庭養育也變成了教知識和技能的學校教育的前鋒陣地。 這也是“超前”教育的盲點。“養育”最大的方式就是“玩”。小朋友在入學前的所有活動都是以玩耍遊戲爲主。小朋友在玩耍中得到的教育非常全面而且整體。

一、在“玩”中積累經驗、發展體驗

每個小朋友,在學前所有的感覺和經驗都是玩出來的。從對光的感覺開始,小朋友發展自身的體驗和感覺都需要“玩”。 當小朋友需要體驗自身的肢體感覺,他會嘗試着玩刀、玩火。拿刀敲打自身的手感覺疼痛,把手放在自身的嘴裏咬,以此來體驗牙齒的摩擦。把東西緊緊抓在手中,體驗自身的手感。不停地把東西丟到地上……從這一刻起。小朋友的生活就是“玩”。玩刀、玩火、切菜、把手伸進狗的嘴裏(很危險)。一切的體驗都在這樣的玩耍中發展起來。我們很多的家長都在破壞這樣的體驗,破壞小朋友的經驗的積累。比如:小朋友經常在吃飯的時候,不停的拿着勺,把飯翻來覆去的倒,把沙或者土放進碗裏吃。小朋友在這當中發現了飯和土的不同點,知道了沙跟飯的不同的作用。當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忘記了吃飯的時間,忘記了回家,小朋友的經驗和秩序就是這樣被積累的。家長在這些方面的不注意和干擾的“教”與“管”讓小朋友失去了被生活教育的機會。

我們成人需要積累經驗,需要了解自身更多的是通過對事情的經歷和結果認知。小朋友也是這樣。一個小朋友可以在水裏泡上一整天,把水倒掉又裝滿、在水裏放上各種東西,把頭放在水裏讓水淹沒自身的頭。小朋友通過這樣的玩耍的方式來體驗感覺,同時建立自身的感覺體系和認知體系。相對來說學校教育很少讓小朋友自身體驗,通常是灌輸給小朋友古人的或者成人的體驗。而這個知識並不能協商小朋友瞭解自身、更無法協商小朋友建立自身的體驗和認知體系。這種體系一旦建立,它就不是分離的,而是整體的。而且因爲不是被成人干預的結果,他的經驗體系就堅持了彈性的變化和深化的餘地。

所有孩童階段的認識都可以影響到小朋友成年後的一生的行爲和價值觀念。玩就是小朋友的生活經驗,體驗的積累,經驗對價值觀的發展起着基本的認知引導作用。

二、“玩”出來的思維能力

大腦思維是個虛的東西。它不是實物,不可以拿出來看。思維就像空氣,就像房子裏的空間。它存在於每個地方,但我們通常會忽略它的存在。它不是依靠裝載來得到空虛的,而是依靠流動來維持自身的狀態。這部種流動的、虛的大腦思維不是依靠學校教育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

當一個小朋友在玩耍,他是靈活的、主動的。思維也是發散的、沒有邏輯的,同時也是活躍的。假如他在玩沙的時候看見一張廢紙,他會想方法把這張紙用在他的遊戲中,假如發現一個口袋或者其他任何不同於沙的東西,他都會不自覺的要應用到他的玩耍中。這就是思維的學習和開發。

小朋友在遊戲玩耍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因爲小朋友不感覺錯誤,他的錯誤的行爲就變成了對事物的探索和拓展。很多小朋友把衣服弄髒、把玩具拆開再重組,他在這過程中思維沒有限制,他可以隨心所欲的組合發明自身認爲合理的玩具、欣賞自身留在衣服上的“美麗圖畫”。在玩的過程中,小朋友還會自身調整自身的想法。他很靈活而且不厭倦。一個小朋友能把同樣的一個東西,組合成不盡相同的各種“怪異”的、不是東西的東西。而這些怪異的組合對小朋友來說都是一件完美的、發明性的作品。他們通常做的不是3+4=?的事情,而是7=?+?的行爲。這也是發明能力和逆向思維的養育。在幼兒期,無所謂對與錯。任何的組合對小朋友來說都是正確的組合,因爲沒有所謂正確的參考和判斷。正確的玩具在小朋友眼裏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在小朋友的大腦裏,有無數個爲什麼在那裏,他在自身求證自身的問題而使得思維不時擴展和空虛。思維因爲沒有知識的干擾而顯得異常活躍和開放。發明性因爲沒有受到固定規範的限制而保管了。玩耍,因爲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沒有要求,自然而然的發生,又自然的結束。所以,想象力得以發揮。小朋友在玩耍中邊玩邊考慮、一邊計劃一邊欣賞、在欣賞的同時應用想象力的無限性在發明屬於自身的認知。

三 “玩”中培養的人格和情感。

小朋友在玩耍中建立的人格經常被家長忽略。總以爲需要家長來教纔是唯一的途徑。在正常的情況下,學前兒童沒有分享的概念,一切以自我的滿足爲主。一個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是全然的投入的,沒有雜念和干擾(除非被成人干擾)。當他們專注於一個新鮮的事物,很少有小朋友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他們總是試圖看清楚這些新鮮事物的每個隱藏的細節,找到自身的興趣點。把他們認爲“好玩”的局部清楚的展示出來。只要這種新鮮感一直存在,小朋友就一直尋找而絕對不會輕易放棄。這是小朋友與生俱來的專注的品質。

小朋友因爲探索的需要,也因爲對羣體的好奇心和參與感、自我的表示慾望,他們通常也需要在羣體中獲得經驗。一起組建家庭,一起分配家庭角色。而且女小朋友都要做媽媽,男小朋友都要做爸爸。他們希望也相信自身有能力照顧自身的小朋友,就如家長照顧自身一樣。小朋友們在玩的過程中模仿家長對待自身的行爲方式,撫摸小朋友、跟小朋友說話、幫小朋友玩耍、撫慰小朋友……,就在這樣不知不覺的玩耍遊戲中,小朋友具備了同情心和責任感。小朋友在玩耍中還自然的體現出一種英雄情節。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就在這樣的遊戲中自然的受到影響和深化。小朋友最喜歡的玩具中,從鐵臂阿童木、動感超人到蜘蛛俠、奧特曼、蝙蝠俠……,當小朋友把自身灌注在這些英雄身上的時候,小朋友充溢了自信和社會責任感,小朋友試圖要拯救世界、維護弱小,似乎缺少了自身這個世界就會混亂一樣。

由上可以知道。小朋友的玩,尤其是學前兒童的玩耍行爲就是對小朋友最好的教育。它是來源於自然生長的、由自然所實施的教育。不同於成人的玩。成人的玩和遊戲只是單純的放鬆身體和心靈。但對小朋友來,玩就是學習和探索,是對自身人格的建立、心理完善的絕佳的途徑。小朋友在其中可以學習知識、積累經驗、發展體驗,建立價值體系和秩序、完善心理。

教育議論文7

硅膠柱層析的操作過程,用Flash動畫演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凝膠色譜法的動畫演示,可將分子篩的分離原理形象地表現出來,通俗易懂。多媒體的製作應實用、簡潔、明瞭,同時教學重點、難點輔以適當板書,從而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爲天然藥物化學課堂上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多媒體教學傳遞的信息量大,速度快,雖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但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受到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制約,因此應掌握好授課進度,防止學生跟不上教師思路,產生“過猶不及”的負面效應。

啓發式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開場白雖時間不長,但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每一章的緒論部分,開場白尤爲重要。好的開場白能夠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上,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授黃酮類化合物這一章時,先問同學們知道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嗎?學生出於好奇心急於知道答案並由此產生興趣,從而帶着疑問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接着講述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分類、理化性質等。又如,在講到黃酮類化合物理化性質中溶解性這一節時,問同學們苷類化合物一般是溶於水的,而作爲黃酮苷的蘆丁卻難溶於水,這是爲什麼?啓發同學們要解釋這一現象就必須剖析蘆丁的結構。原來蘆丁這個黃酮醇苷卻因苷元分子的平面性而難溶於水,從而得到答案,強化記憶。再如,三萜類化合物的結構相對比較複雜,難於記憶。啓發同學們從簡單的結構開始學起,一個苯環爲苯,兩個苯環爲萘,三個苯環爲菲,將菲完全氫化則成爲多氫菲,多氫菲再接上環戊烷是環戊烷駢多氫菲,此結構即爲三萜類化合物共有的一個甾體母核結構,在此母核的17位碳上連接一個含有8個碳原子的側鏈,再接上幾個不同的角甲基即成爲不同類型的三萜。爲什麼把三萜叫做四環三萜呢?因爲三萜含有三個苯環和一個環戊烷共四個環,所以叫做四環三萜。這樣一步步的啓發式講解比一下子給出三萜的結構要容易理解與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引導,有意創設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的一把金鑰匙。在教學中通過設置疑問進行啓發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實例討論式教學

傳統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基本上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即在課堂上教師敘述理論,灌輸和記憶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幾乎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只是機械地傳授知識,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很難對講授的知識提出質疑和猜想,只能硬性接受教師所給的天然藥物化學理論知識,束縛醫藥學生的思維,缺乏發散的、創新性思維的訓練。借鑑PBL(problem—basedlearning)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2]。在每一章結束之後根據進度安排一到兩節課的實例討論課。根據每一章內容設計相應的天然產物提取分離鑑定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通過書籍、期刊和網絡,用自己學到的天然藥物化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在討論課中,學生24人爲一組,自己主持討論課,分別以自己製作的多媒體PPT展開討論,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言。例如,在講完三萜及其苷類這一章後,設計問題:如何從甘草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甘草次酸?學生根據問題在課餘時間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製作PPT演示甘草次酸的提取分離流程,講解每一步驟的原理,討論提取分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不同提取分離方法的優缺點。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採用此種實例討論式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交流機會,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鞏固了所學理論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實例討論式教學可使學生對剛學到的理論立即得到觀察和驗證,加深學生對提取分離理論知識的長久性記憶,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貼近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因此,每一章結束後的實例討論式教學不可忽略。在討論課中,教師應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爲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爲主,應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其參加討論。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創造性地運用天然藥物化學知識思考是否還有更好、更合理的提取分離步驟。通過討論式教學,能夠激發和支持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每次討論課前一定要精心備課,對相關的提取分離實例要查閱文獻,獲取足夠的信息,才能夠自如地掌控和指導課堂討論。此外,網絡上的巨大信息量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甚至超出老師的知識結構之外,這就需要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敢於不恥下問,向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

師生互動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創造機會更好地與學生溝通,真正瞭解學生具體情況,纔能有的放矢對自己的教學作出改變。如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改變上課節奏或插上一段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典故,讓課堂氣氛生動活潑而不是死氣沉沉;在課間加強交流,回答學生在課堂上還未理解的疑難問題;在課外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的看法,根據情況作出適當的改變。通過這種師生互動,可以真正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地把本專業的精髓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學生對教師的學識和教學方法認可之後會促進他們對該課程的興趣和關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可以反之促進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啓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教育議論文8

摘要:近年來,高校對於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忽視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狀、高校貧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採取針對措施。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

目前,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等院校規模不斷擴大,貧困生數量隨着增加。我國對於高校貧困生的資助一直都未停止,同時高校和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對貧困生的資助,各大院校根據實際情況,爲貧困生提供兼職,給予適當的生活補助,以此減少貧困生的經濟困難,並設立各種助學體系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現階段,各大高校的經濟補助體系都基本完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基本解決了高校貧困生的上學問題。但是,學校對於貧困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重視,某些貧困生在接受資助後,不懂得感恩。因此,必須加強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學生思想意識。

一、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現狀

第一,在貧困生資助名額評選時,很多學生都爭當特困生,甚至有部分學生家境不錯,沒有分享意識,不考慮較之更加困難學生,個別一般困難的貧困生卻拿去更高檔的助學金,尤其是獲得社會資助後,仍然在學校繼續申請,這就造成了不公正。第二,在貧困生名單定下之後,個別學生沒能提交相應證明材料,或者對於申請表的填寫不夠重視,填寫數據不夠真實和完整,部分人認爲獲得學校的資助是應該的,絲毫沒有感恩之心,還有些學生認爲自己肯定是要獲得助學金,若是沒有獲得反而會責怪學校。第三,一些學生在獲得助學金後,本着“白送的錢,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大肆購買物品,隨意揮霍,甚至產生“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每當有企業和學校資助時,自己必須佔據一個名額,不考慮。另外,對於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不甚滿意,工作不積極不到位,部分申請貸款的學生,難以及時還款,對於學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1]。第四,部分學生在領到助學金後,對學習不認真,對學校和社會不思回報,甚至認爲自己的貧困是家庭造成的,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只想通過家長和學校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沒有依靠自己獲取資金。

二、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自身的原因。受到家庭環境影響,貧困學生更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例如自卑和溝通障礙。另外,這部分人羣存在壓抑情緒,以及急切求勝、證明自己的心理。在進入大學之後,很多人將讀大學當做自己人生的轉折點,想借此改變自己的人生,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理想與現實偏差很大,在社會中難以短期改變自己的家庭狀況,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樣反而會在與同學相處中,產生自卑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就會認爲對方給予的幫助,是對他們的憐憫和同情,甚至會進一步增加自卑心理,這就很難讓他們產生報恩思想。家庭的原因。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長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爲兩個原因:

第一,這些困難家庭,大多數父母文化水平低,他們認爲孩子學習好就足夠了,這也是他們對孩子僅有的期望。因此,對於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學習成績,而忽視感恩意識的培養,造成一些學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後[2]。

第二,困難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揹負着沉重的生活壓力,很少有時間對孩子教育,有時候會因爲自己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而自責,擔心自己的經濟情況影響孩子生長。因此,在孩子成長中,儘量滿足孩子要求,而不求所報,正是家長的這種教育習慣,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們將索取變爲一種習慣,不懂得感恩。學校的原因。

第一,當前學校的資助體系不完善,僅僅是從經濟上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缺少相應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養,另外,由於經濟資助是無償的,不需要學生進行償還,存在很大漏洞,學生進行申請時,只需要出具相關證明材料證明自己在經濟上是貧困的,就可以獲得相應數額的補助資金。

第二,對於受資助學生沒有明確的義務要求,學校的思想教育課程設置不健全,讓學生產生應得的意識,沒有認識到這是學校和社會對其的幫助,沒有責任就沒有動力,這樣難以產生感恩意識。

第三,在發放助學款時,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學生的銀行卡,這樣做的確照顧到了學生的心理,避免同學的偏見,但是由於沒有正式的頒發儀式,因此資助款的到賬沒有告知學生,就直接打入他們的銀行卡,受資助學生不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消息,因此很難產生感恩心理。

三、加強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議

造成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據原因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強感恩教育,培養貧困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對貧困生加強感恩教育的主體中高校佔據首要位置,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加感恩課程的開設,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以此增強貧困生的感恩意識。例如在重大節假日,還有助學金髮放的日子裏,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動,營造一個學生感恩的氛圍和環境,讓捐助者和受資助者結成對子,同時可以利用活動,讓困難生學會和懂得感恩,體會感恩。另外,可以通過舉辦與資助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如以感恩回報爲主題的講座,開展感恩宣傳月,組織學生進行感恩徵文,以及進行演講賽辯論賽,等等,提高貧困生對受資助重要作用的認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諮助者的高尚情懷,讓貧困大學生產生感恩意識。與此同時,還需要發揮學生幹部和貧困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先進典型的示範和引導,加強校園的感恩氛圍,讓貧困生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3]。

第二,加強學校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的建設。在學校中,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基地,通過課堂的宣講,可以向大學生傳授感恩知識,進而可以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加入感恩的思想,通過結合生活社會實際,在課堂上用生動典型的事例教育學生,讓學生用自己身邊的故事進行講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對感恩行爲進行思考和討論,進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要蒐集感恩教育素材,例如一些感恩題材的電影和書籍及古代的故事,以此作爲依據開展主題討論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講述他們的理解,進而適時進行感恩教育,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明白感恩的思想。在學校中,一般會有一門“形勢與政策”課,因爲任課老師之前多爲輔導員,可以將感恩內容作爲附屬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多管齊下,提高學生感恩意識。學校和社會應該多爲學生創造感恩機會。對於心存感激卻未付諸實際的同學,應該拓展足夠的途徑,讓他們付諸行動。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臺,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途徑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提供社會實踐機會,每一個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願服務隊,在社會和學校積極開展志願工作,幫助弱勢和需要幫助的羣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特長服務社會。經過一系列感恩活動,一方面可以讓貧困生髮揮自身特點和長處,可以體會到成功和幫助他人的快樂,進而消除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讓貧困生在辦公室值班,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讓他們在活動中感悟感恩的意義。

四、結語

加強貧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不僅要在物質上對學生進行資助,還應給予學生精神上的資助,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幫助學生自立自強、自我成長,讓他們成爲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新一代生力軍,最終發揮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亞婕.增強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xx,09:76-78.

[2]楊雪琴.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2:145-147.

[3]張龍,葉曉琴,葉華鬆,趙衛川.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05:257-259.

教育議論文9

過去看到電視劇的一個片段:晚上,一個美國富人把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放在另一個房間裏,讓他單獨睡。別人問她爲什麼要這樣做,她只是說:“我遲早都會照顧不到他”看到這一電視劇的時候我還小,並不理解話是什麼意思。但人都是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後來的我,終於明白了這一個道理。

現在很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不會心懷感恩。也有很多孩子與之相反,他們隨父母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家庭經濟貧乏,渴望像別的孩子一樣吃好的穿好的。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開始是無法感知的,只會隨着幾年後慢慢拉開這一個差距。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家庭情況是一個主要的因素,這就比如溫室裏的花朵和外面風吹雨打的小草,它們成長的環境決定着它們對抗外界壓力的能力,所以形成了最後的境遇。在這裏,我想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過去的窮孩子早當家,在爸媽的帶領下早早結婚生子,而過去的富孩子呢,他們嬌生慣養,被父母寵着護着,最後寵出了一身的毛病,但由於社會還算安定,這也並沒有什麼問題,也都像窮孩子一樣成家了。這兩類人的生活差不多,也都以“過日子”爲主了。只是,同樣的公式不能應用到所有的問題裏面。如今,社會變了,養孩子、教育孩子這一套題的答案也變了。

如今,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優越,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也變了,以前哭着鬧着的孩子打他兩下就乖了,現在要理智教育了。以前不問你要錢的孩子,現在花錢如流水了。現在的富人家庭和窮人家庭也都顛倒過來了。富人的孩子聽話,窮人的孩子很多成了敗家子。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只要是個人都會有自尊心和虛榮心,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子。而人的虛榮心就好像是一捆乾柴,星星之火一點即燃。窮孩子的父母一般缺乏社會經驗,跟不上形式,只想讓孩子不要吃自己吃過的苦頭。他們怕委屈了孩子,便對他們關愛有加。富孩子的父母往往更懂得教育孩子,他們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他們教育孩子着重在孩子的心理和學習上,而不是在物質上。大家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過去的確是這樣。現在呢,不一樣了,現在很多是窮人的富二代了。而我剛剛說的,或許就是這兩類家庭問題的根本原因。

父母的愛,雖然都是無私的,但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讓孩子變成“敗類”,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希望天下的父母在爭取給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有獨立的人格。

教育議論文10

雅思貝爾斯曾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寫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也就是說,教育並非單純地傳授知識,它更是一代代人行爲品格養成、認知觀念確立的過程。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爲長遠的投資。

近年來,高學歷高知識教師陸續選擇初高中就業,有些人認爲此舉大材小用實爲可惜,可事實卻不盡然。

老師是學生各種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學生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角色。學校是一個有溫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們腳下柔軟肥沃的土地,雖然悄無聲息,卻滋潤了每個人的學生時代。我們之所以需要優質教師,不是爲了讓他們更加嚴謹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碩士與博士的光環打造出一所金牌學校。我們只是爲了讓每一雙好奇的眼睛博覽浩瀚的天空與璀璨的羣星,讓每一雙靈敏的手足感受堅實的土地與渺遠的蒼穹。在和風細雨的養育中,稚嫩的小手變成了寬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經的學生已在不知不覺間繼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輝品質,他們已是國之棟樑。

你或許會說,精英人才就業於科研系統,又何嘗不是有效的投資?但我以爲,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一位位科學家,更是一個勤學善思人才輩出的民族。

我們或許可以讓一個科研崗位暫時空缺,甚至可以暫時接受一位院士的隱去,他們就像參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條,只要樹根不斷,終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這潭活水源源不斷,枯樹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遺憾,似乎是優質資源從學術界流失的可悲可嘆,我卻看到了孩子們汲取知識後的饜足與幸福,還有教育事業中正冉冉升起的萬丈之光。國防軍事的強悍是我們堅不可摧的外殼,教育的精良卻能給你薪盡火傳的自信與希望。所謂長遠投資,是一個改變孩子們命運軌跡的契機,是推動國家發展最本質的動力。我們無法於短暫的時間內窺見這場改變的結局,但我們願意抓住這寶貴的機會,試着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給我們的民族一個美麗的暢想。所以高學歷就職基礎教育何談“大材小用”。

願青蔥翠竹拔節參天,願星星之火終致燎原,願泱泱大國人才濟濟,願教育的靈魂恆久不散。

教育議論文11

何爲“教”?

“教”是言傳身教,是傳道,是授業,是解惑。

何爲“育”?

“育”是春風化人,是培育,是滋養,是養成人格之事業。

教育教育,這兩個字必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只有“教”,那麼即使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也只是知識上的充足,遠達不到靈魂與人格的豐盈與茁壯,若教育分開,那教育的含義就會模糊不清,因爲教育的意義爲教授知識,培育人才,只有教育結合,才能讓人才造就中國的未來,讓教育成就未來的希望。

教育結合,是提升國民素質是途徑,記得那個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嗎?中華民族原本溫文爾雅,謙恭禮讓。卻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經濟面前丟掉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那用中文書寫的“請勿喧譁”,那在英國街頭的推搡謾罵,那一次次無理,一句句聲討,無不體現了國人的淺薄與素質的低下,我們應該檢討,爲何“素質教育”喊這麼多年,爲何國內大學遍地開花,中國人的形象卻永遠如此嘈雜喧囂,也許我們過度重視了學生的“教”,而忽視了人格的“育”,正因如此纔會有衆多大學生屢屢涉法,纔會有復旦投毒案這樣令人驚悚的新聞。閃花我們的眼,刺痛我們的心,只有教育結合,才能培育出一個優秀而健全的人格,才能提升公共文明素養,彰顯國家的尊嚴與形象。

教育結合,是實現教育強國目標之根本,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教育大國地位毋庸質疑,然而是“只見星星,不見月亮”只見數量,不見質量。中國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遠不及現如今中國的國際地位,儘管教育資金大量投入,儘管大學科研所如雨後春筍,但是卻培育不出下一個屠呦呦,下一個莫言,究其根本,還是多年應試填鴨式教育的叫,而沒有注重學生獨立式思考,發散式思維研究式素養的“育”,通過“教”學了再多的知識,若不能通過“育”內化爲自己學習的素養和能力,這樣的教育又有多大用處呢?只要教育結合,才能打造出中國教育品牌,才能讓中國教育走到世界的制高點,實現國家品牌的飛躍和發展。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曾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教育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基石,而如今如何“教”,如何“育”,已經成爲關乎民族存亡與復興的關鍵,只有教育結合,才能讓強國夢想觸手可及,才能讓少年中國與天不老,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教育議論文12

我們盼望已久的英語開放周到了,校園裏張燈結綵。大榕樹上掛滿了紅燈籠和三、四年級的同學精心製作的英語賀卡,文化長廊上貼滿了五、六年級的同學精心設計的英語手抄報,還搭起了一個小舞臺,學校裏煥然一新,熱鬧非凡。

今天是英語開放周的第一天。早上八點鐘,我們三至六年級的教師和同學們按順序入場。大夥都在耐心的等待着。八點三十分,幾輛小轎車緩緩地駛進校園。頓時,操場上一片歡呼,人頭涌動。哇!三位高大的、黃頭髮、白皮膚、藍眼睛的外籍英語老師在我校領導的陪同下進場。場上的哨聲、鼓掌聲混成一片,同學們使勁地揮動着手中的吹起棒,對外教的熱情難以言表,只好用力地揮異口同聲地喊:“Welcome to our school!”問好聲響徹雲霄。外教也很有理貌地向我們揮手打招呼。

九點正的講座開始了。三位外教逐一登場,他們用標準流利的英語作了自我介紹。他們都來自美國紐約,其中一位還得到了博士的學位。三位外教教我們學英語,還從舞臺上走下來,把麥克風對準同學們,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讀,一起說,一起講。他聽着我們讀,還時不時豎起大拇指“Good!Good!”同學們多麼想大聲喊啊!緊跟着Ma Show教師拿起吉他彈起來,我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來!這時,我們在場的師生的心情無比激動,難以用語言表達。

不知不覺,近兩個小時的活動就要結束了,我跑上舞臺有禮貌的用英語邀請外教與我合影。

今天,是我比較難忘的一天,也是我比較快樂的一天。外教讓我明白了,“英語是通往世界的橋樑。”平時要多講英語,才能熟熊巧生。

教育議論文13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作爲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高等教育也面臨着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只有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才能使教育質量更上一個層次。我國的素質教育一直崇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因此作爲培養綜合素質重要內容的鋼琴教育一直是我們藝術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新時代發展的同時也給我們鋼琴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從新時期鋼琴教育的教學現狀入手,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爲當代鋼琴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時代;鋼琴教育;對策建議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同時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慢慢顯現。因此鋼琴作爲高雅藝術的代表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一下成爲了“樂器之王”。首先,鋼琴是唯一能夠與整個交響樂團相匹配的獨奏樂器,可以獨立和完美地表達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而不需要藉助其他樂器的幫忙。其次,鋼琴可囊括的音樂範圍包括交響樂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整個範圍,能夠創造交響樂的氣勢和豐富的音響效果。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兒童早期的音樂教育,讓孩子提早接觸音樂薰陶,同時擁有鋼琴的家庭數量也越來越多。此外,隨着音樂藝術的漸漸深入到社會當中,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選擇開始學習鋼琴,社會上漸漸形成了“鋼琴熱”的現象。

一新時代下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水平的參差不齊

隨着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鋼琴,對於鋼琴教師的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目前存在的現象是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合格的鋼琴老師,可能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能夠開始鋼琴課的講授,教學經驗不夠豐富。但同時長期的專業鋼琴訓練和經驗積累,對一名鋼琴教師來說應該是必備的基礎技能。然而,供給和需求的錯配就導致了鋼琴學習的學生數量比教授鋼琴的教師增長速度要快得多。另一方面,隨着“考級熱”在中國的慢慢普及,對於授課教師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無形之中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了我國鋼琴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鋼琴是一門集技術性和藝術性價值的學科,因此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技術技巧的傳授,同時也要注重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因材施教原則。在調研中發現,有些鋼琴老師在授課時十分嚴格,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不敢與老師進行交流,雖然這樣能夠使孩子的鋼琴技能快速長進,但是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和斥責,很容易導致兒童形成對立和排斥的情緒,導致其厭倦學習。例如一些鋼琴教師不瞭解和不掌握學習鋼琴孩子的身心特點,再加上缺乏好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們學習鋼琴的畏難情緒。缺乏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缺乏對孩子良好的指導,這將直接降低學生們學習鋼琴的興,因此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態度十分重要。

(三)學生自身方面的問題

現在出現的普遍情況是,有許多學生把學習鋼琴功利化,將考級作爲學習的重要目標,並視爲唯一目標,因此在整個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學生越來越重視考級所考的曲目,並十分機械化,缺乏對於興趣的培養和挖掘。這種學習方法不僅不利於學生的即興發揮和創造能力,而且還嚴重影響着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鑑賞能力的培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真正培養鋼琴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沉重的學習負擔,單調且乏味,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這些種種都給當前鋼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外,其藝術教育就非常重視對於孩子即興表演能力的培養,即興表演不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同時這樣的演奏方式還能鍛鍊學生作曲的天賦,增加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新鮮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落後

隨着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音樂專業的學生數量正在迅速增加。但是在日常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多而老師少的狀況,導致出現不匹配,精品的小班化教學很難實現。但是在藝術教育中,如果是大班教學,教學效果就很難具有針對性,教師通常需要帶很多學生上課,但由於學生之間存在的基礎上的差異,爲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特殊的教學策略。假設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播放一首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曲子,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感受,基礎好一些的同學可能會有比較深的感受,而基礎差一些的同學接受起來可能就會慢一些,可能需要時間進行慢慢領會。面對這樣兩種類型的學生,如果老師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學生的話可能就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因此,鋼琴教學的最佳方法是一對少的教學,同時教材上也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鋼琴演奏。

二新時代背景下鋼琴教學的對策建議

(一)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

在教育界中有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生學習鋼琴來說,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從彈奏鋼琴中獲得成就感,繼而能夠真心地追求藝術,而不是爲了考級而在學習。同樣興趣也是最初開展鋼琴教育的初衷和前提條件。而且,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髮展也決定了其學習鋼琴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因此,在孩子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制定符合其童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的鋼琴教學計劃,並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想要創作,想要學習的興趣,靈活多變的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以加強學生鋼琴學習的能力,並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鋼琴演奏水平。

(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建設

教師水平的高低對於鋼琴教學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同時一支良好的鋼琴師資隊伍對於學校整體的素質教學也是很大的提升,因此,作爲主體一方的學校要不斷提高教師水平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鋼琴教師,使鋼琴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教學水平和職業道德,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例如可以通過組織鋼琴教師培訓,到一些發生較好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或是鼓勵老師深造,進入大學中再次學習。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有鋼琴演奏經驗的資深表演藝術家進到學校,進入課堂,與學校鋼琴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提高鋼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拓寬藝術層面,注重均衡發展

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摒棄唯考級至上的觀念,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鋼琴的技能,還要讓學生的藝術水平變得更高,提升自己的欣賞水平,在加深對鋼琴的認識基礎上,注重對其他樂器和其他表演形式的學習,也使學生理解更加多元化的藝術形式,例如舞蹈、詩歌、藝術、戲劇、電影和電視等領域。學習鋼琴的目的在筆者看來並不單單是要掌握這樣一門專長,而應該是讓學生學會對藝術的欣賞,培養他們對於美的鑑賞能力,同時因爲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它們在表達中可能具有相互聯繫的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對於藝術的理解,拓寬自身的藝術賞析能力,達到均衡發展的目的。

三結論

總的來說,當前鋼琴教育的對象範圍廣泛、種類繁多、年齡非常大。面對不同的對象、教育方法、教育內容要求,鋼琴老師應該提升自身水平,學生應樹立良好的心態,尋找學習中的樂趣,感受音樂在學習中的美感,只有這樣才能使鋼琴教育事業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郭瑞.新時代下的鋼琴教育改革問題探討[J].音樂時空,20xx(05):113-114.

[2]王藝璇.對中國鋼琴教育現狀的思考[J].科技文匯(中旬刊),20xx(01):125.

[3]許甲子.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師鋼琴教學[J].教育現代化,20xx,4(22):149-150.

[4]司徒璧春,陳朗秋.關於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思考[J].鋼琴藝術,20xx(05):50-51.

教育議論文14

論文關鍵詞: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建議

論文摘要:隨着高校的大幅度擴招,高職生的數量增加更加迅猛,如何引導高職生就業,如何對高職院校的在校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已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本文針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對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

職業價值觀是人們依據自身和社會的需要對待職業、職業行爲和工作結果的、穩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動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統,是個體一般價值觀在職業生活中的體現;它不但決定了人們的擇業傾向,而且決定了人們的工作態度;它是個體在長期的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關於職業經驗和職業感受的結晶;它屬於個性傾向範疇的概念。對高職生而言,他們的職業價值觀主要是指他們在選擇具體工作單位時的擇業觀,是高職生在選擇具體的工作單位時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動力作用的觀念系統;它是高職生的一般價值觀在單位選擇上的體現;它影響到高職生選擇什麼單位、對所選擇的職業是否滿意。對高職院校的在校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對於高級技師的培養及人才儲備有現實意義;對教育部門、人力資源規劃部門有前瞻性的戰略意義。

一、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我國近二十年的職業價值研究,被試大多數集中在大學生、研究生、高師生,偶爾也擴大到其他職業青年階層,如企業職工、公務員等。對於當今社會日益關注的高職生這一特殊羣體,社會普遍認爲職業價值觀教育爲時過早,選擇職業對他們而言似乎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但實際上對於高職生而言,他們處於職業要素探索的嘗試階段,職業價值觀逐漸在大腦中的建構對他們以後選擇何種行業、是否確立成爲技師或高級職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的發展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都有前瞻性的指導意義。

系統的實證性研究少。目前國內關於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多爲經驗總結型和理論探討型,系統的實證研究爲數不多。高職生基本處於被遺忘的角落一般從事技術類和服務類工作,社會地位低,理想和現實落差很大,他們的職業價值觀是非常複雜的。如何對高職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目前國內的研究都不是很多。

二、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建議

針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我們對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提出幾點建議。

1.抓住關健時期,針對高職生的具體背景和特點,科學地對高職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

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在二年級或20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個波動的時期,這是他們職業價值觀正在逐步修正、確立和完善的時期,同時也是他們迷茫和痛苦掙扎的時候,更是他們的職業價值觀處於低谷的時期。這是對高職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關鍵時刻,因爲人在思想波動的時候是最容易接受觀點的時候。傳統上是在高職生一人校和他們即將畢業的時候進行有關職業價值觀方面教育,從本研究中看這種兩頭熱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爲他們這時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信念是比較穩定的,是不容易接受其它觀點的,不符合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發展的特點。從物質生活的價值觀來看,二年級或20歲是一個轉折時期,這時的職業教育會對影響高職生關於這一因素的看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對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該從一入校就開始,而且一直到畢業之前都不能有一絲的鬆懈;當然也要注意在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波動的時期加大力度開展相應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高職院校要多找一些比較成功的高級技師做現身說法,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從而促使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健康發展。"

2.利用家庭對高職生的影響,家校共同對高職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

父母的教育程度對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有明顯的影響,這就啓發我們在對高職生進行職業指導和教育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校和家庭進行合作教育,學校根據學生家庭的特點而進行不同方面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同時家庭也及時反饋學生的信息給學校,以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動。從學校來講,對於家庭經濟背景比較好的高職生,應當在二年級或者20歲左右這個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自我發展方面的教育,以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需要,強化其積極向上的精神。而對於家庭背景不太好的高職生,則可以在二年級或者20歲時這個關鍵時刻對他們進行物質生活方面的教育,使他們儘早樹立符合社會現實和家庭現實的職業價值觀。而對於獨生子女尤其是女生,則應當加強自我發展方面的引導和教育,使他們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從家庭來講,應當在子女能接受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客觀的、符合社會和個人現實的職業價值觀教育,使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能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需要、個性、能力以及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從而確立適當的職業價值觀,其中母親要發揮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參與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工作。

針對現在技術工人在社會中地位還不是很高、待遇還不是很好的情況,國家應當採取適當的措施,大力宣傳高職教育,讓國人看到技工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我國基礎產業的巨大貢獻,以真正地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工作條件。從 20xx年的兩個代表大會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國家對高職教育大力扶持的態度,相信我國的職業教育會迎來又一個春天,同時對國家的政策和社會宣傳的作用也會提高技術和服務工作對高職生的吸引力。

從學校來講,應當在高職生一人校就抓緊對他們進行堅持不懈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尤其是在高職生職業價值觀不穩定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從而在大學期間就使高職生全面認識和理解以後工作所要具備的價值觀,以使他們不斷地同化這些價值觀,進而轉化爲自己的價值觀,使高職生在畢業時能自覺的、非常樂意地選擇和從事技術和服務工作。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僅僅着眼於學校的就業率,很少關注實際問題,難以從企業需求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指導。大學校園與企業、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在加大,如果學校不瞭解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就會導致就業指導缺乏針對性,與實際需求脫節,甚至使得大多數就業指導成爲“紙上談兵”。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在創新模式、開展產學合作、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爲高職生創造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環境;要形成以社會需求爲目標、以就業爲導向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要適應市場要求,使高職生能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畢業後能較快地進人到工作崗位,這樣就能使學生減少一些迷茫,從而容易確立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同時這樣也可以對高職生選擇和從事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

總之,整個社會都應當參與到對高職生的愛護和教育中,這樣我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未來纔會有無窮的人才儲備。

教育議論文15

學校,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的確,那我就來談談我眼中的教育吧!

首先是學校,學校的教育程度對我們學生來說多重要啊!兒童的成長期離不開優良的教育環境。常說:“教育要面向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校的大廳就提寫着,正是因爲這樣,才能對這句話記得牢!

學校的環境也離不開校長,一個校長的教學程度往往影響着整個學校的發展、成敗,而我們學校之所以從小苗到參天大樹,離不開校長多年,甚至一生的心血!而學校能面向世界,都賴於校長的教育方式!

也有許多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很大。許多人都說:“老師是陽光,沐浴着我們這些“小草”。”的確,一個老師和另一個老師所教出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因爲不同的老師都有着它獨特而又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一個學生的前程究竟是燦爛的還是黑暗的,也取決於老師的教育方式!

我覺得教育方法不能只由着家長,而不去想想孩子會喜歡嗎?家長都是自以爲方法行,方法好。而忽略了孩子的喜好,往往失掉了特長,就幫孩子報所謂的班,而沒去聽聽孩子的想法。假如真去上了,孩子在課上能聽得好嗎?甚至會精神不集中,白白苦了家長對他的一片希望,和家長的錢。這樣有意義嗎?要想孩子學好,就要先問他對什麼感興趣,再針對那一門課,做相應的班。這樣,既不少家長的錢,又能讓孩子學得開開心心,不是一舉兩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