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以教育爲話題的議論文

以教育爲話題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教,以糾其瑕疵而導其正行;育,以悉之培植而使其康健;若教之不正何以求學子之正?若育之不康和以求學子之健?區間身份之不同,則以錄取標度而不等者,何以言公平?十載寒窗終臨科考,未曉成績高低便將擇校定業者,其與BC何異?若,觀己之分而後定奪去處可好?此可保國不屈才,而己不枉辛也。

以教育爲話題的議論文

《育之國魂之解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自古以來,教育這一民族事業,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視爲確定國家未來命運、促進民族精神團結,以及鞏固現行統治的重要條件。

同時,在歷史的演變過程當中,也不乏有衆多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們對教育事業的重要性,有着及其深刻的研究與肯定。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應首推孔子。孔子是歷史上最具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學生曾有三千門生七十二賢人之衆。無論是在當時的年代還是到後來的今天,孔子對教育事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孔子的學生,曾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當時的社會中身居各國的GG之位,可以堪稱皆爲棟樑之才。更有一大部分出類拔萃之人物,成爲後人道德、學識之楷模。而孔子的宏偉之思想、不朽之至理名言,則被視爲君子之教材代代流傳,時至今日仍被世人所推崇。

從而可見,孔子的君子仁善之教育,不但爲其當時的社會造福,更給子孫後代的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可小覷的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除孔子之外,歷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鄭玄、陶行知、張伯苓、嚴範孫、蔡元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卡連柯等等等等。從古到今,爲人類的文明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教育家數不勝數。

但是,不管歷史上教育家的數量有多少,他們都將擁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德性。

屈指算來,幾乎所有可以稱之爲教育家的人,他們的品行素質與人格修養都是非常高尚的。

因爲,在近代以前,人類的教育形式大都是以高尚的品德修養爲基準,以富有哲理的邏輯思想爲主導,以客觀的科學實踐爲驗證的理念傳輸。所以,很多有學之士都是集思想、哲學、文學、常識、天文、地理等學科門類爲一身。

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多數以塑造人格素養及思想理念爲主要目的。而所謂的工具式的細微知識環節,則是由每一個人根據其不同的理解方式,通過在實踐的積累過程中自行領悟和掌握。

這樣既能使其之所學所悟記得紮實,又能用到實處。更重要的是,在他們根據老師所提供的方向性框架去實踐參悟的同時,還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舉一反三的把相關知識向縱深層面去挖掘。

從而,不但達到了老師的相關要求,還更好的完善和補充了原有的知識內涵。

這種既寬鬆而又科學的教育方式,就是所謂的因人施教。

無論是對教育領域的客觀發展而言,還是對社會健康的科學發展而言,發現人才、利用人才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挖掘人才的潛能。

客觀的說,教育不是簡單地知識灌輸,而是科學的循循善誘。

在大千世界的芸芸衆生中,人類的智商與思想是各不相同的,彼此之間的擅長也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科學而正確的教育本身,就是應該挖掘其之潛能的因材施教。使其充分發揮他自身所天生具備的長處,而不是刻意的統一模式,把學生當成硬盤強行的灌輸。

這樣硬性的強制性灌輸,不但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進行牴觸,同時還抹殺了他原本生成的興趣和愛好。如此一來,久而久之,原本在某一方面可能有所造詣的學生,就會爲了應付考試變成機械而被動的記憶工具。

在社會的演變過程中,從任人唯賢的推薦式招納,到社會科舉制度的產生,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但是,在古代時期的科舉考試中,所涉及的考題基本上都是以思想理論上的論述爲主。應試的考生不是比記憶的好壞,也不是比記住的知識有多少。而是要比誰的思想更深邃,誰的觀點更超前。其次,纔是比文采。

在那種狀態下,才真可謂是包羅萬象一人一世界。因爲,他們所展現的都是各自與衆不同的原創的思想觀念,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套路性記憶。

然而,在近代以後的現代社會中,或許是因爲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或許是因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或許是因爲現實社會的主觀需要,教育的意義與形式開始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從原本以素質教育爲主的理念式教育體系,轉變成以現實技能爲主的工具式教育模式。在日新月異的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看重名利,反倒把道德修養看成了裹腳布和絆腳石,被丟棄一旁。

致使原本被譽爲塑造靈魂的XY塔,變成了製造專業工具的製造廠,或者說變成了專門出售專業技能知識的專賣店。

原本被譽爲靈魂工程師的教育者們,不再以爲人師表的人之楷模而感到光榮,卻把原本應該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分流下來,留到放學以後,回到自家補習班裏再賣給學生。

如此一來,雖然社會經濟指數逐漸上揚。但是,國民道德素質卻急劇下跌,社會公德開始滯銷,人性良知被降價處理,社會良性機制也處於疲軟狀態。

當所有的人都被金錢的浪潮衝昏了頭腦後,人性中所有貪婪自私的邪惡慾望,都如同冰雪消融後,下面曾被冰雪掩埋的垃圾一樣骯髒盡顯。

當全社會的主流思想本質敗腐後,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靈魂本質敗腐後,這個社會的後續生命也將不再健康。即使他們也曾是一些鮮活而純潔的靈魂,但是,在這些堪稱榜樣的骯髒齷齪的靈魂所薰陶下,也將會隨波逐流成傳承接力的歷史垃圾,等待着下一波歷史力量的清除。

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從一出生便被強行的剝奪了自主思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他們不但要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被要求背誦唐詩宋詞;還要在題海書山的間隙中,被要求掌握五音六律或素描水彩;他們最愛的足球被換成了鋼琴;他們用來孵蛋的時間被用來練習舞蹈……

以至到後來,除了疲憊和厭倦,根本弄不清自己的愛好是什麼。甚至已經習慣了被人安排,而失去了自我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當他們千難萬險的走完高中以前的學習生涯,高考過後,連自己具體的成績都不曾清楚瞭解的時候,就要盲目的選擇他們大學所要學習的專業和所要去的學校。

這些鮮活的生命自從呱呱墜地時起,就註定失去了他們自主命運的權利。另外,他們爲之奮鬥了十幾個寒暑的日日夜夜,最終的命運還是如同BC一樣沒有一個定數。

試想,辛辛苦苦的學習、考試,最終要靠估分來決定命運的去向,是不是有些滑稽和悲催呢?

歷年來,發生了很多因爲估分錯誤而造成遺憾的案例。如果自己把分數估計過高而選擇了好一點的學校,等成績公佈以後,不但不能進入自己所選擇的學校,同時也無法再選擇更合適的學校。如果自己把分數估計過低,那麼,等成績公佈以後,自己的選擇很有可能會與分數相當條件較好的學校失之交臂。這不單單是學生們自己的損失,同時也是國家因人才錯位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那麼,既爲應試教育,是不是就應該以考試的最終分數而決定其等命運呢?如果每個考生在高考成績公佈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考試成績與自身的興趣愛好相結合,選擇自身成績達標而又相對適合自己要求的學校和專業,他們的大學生涯會不會快樂更多一些呢?他們所選擇學習的專業會不會成功率更高一些呢?

如果說中小學時期爲了應試教育的體制需要,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童年快樂與少年夢想,那麼,能不能在他們即將跨入大學校園的時候,給他們一個尊重,讓他們看着自己的成績,在對自我充分了解的狀態下來選擇他們未來的出路呢?

這樣,對這些菁菁學子們是一個人性的尊重,更是機會的加成;同時,對國家來說,也避免了人才錯位所造成的盲目性損失……

另外,因爲某種社會特質狀態的存在,持有某些特定地區居民身份,以及持有某些特殊種族或特殊關係身份的學生,在高考過程中就可以額外獲得加分或降低錄取分數線的門檻而得到照顧。

那麼,相對而言,那些同樣苦讀十載,卻是普通地區、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們而言,是不是很不公平呢?爲什麼同爲菁菁學子,同樣的分數卻不能夠就讀同一所學校呢?

因此說,科學的教育機制,就是一項國家的靈魂工程。它不單單是硬性的技術知識與數據的灌輸,它更是人性道德素質和綜合內涵的全面培養。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製造出來多少個記憶硬盤,而是要培育出更多對國家對民族健康發展可用的全素質人才。

然而,高考的目的也並不單單只是爲了驗證其等的學習結果而設立的大學門檻;它還是爲了體現社會狀態公平的一架天平;它更是爲了幫助這些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們,能夠更準確的找到自己合理的社會位置。使其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充分的鍛造。

最終,將充分的挖掘其等各自的潛能,盡其所能的發揮其之長處,從而爲國家、民族的振興和發展,做出最大限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