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1

我的說課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學習和掌握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平行四邊形作爲中心對稱圖形的一個典型範例,對它性質的研究有利於加深對中心對稱圖形的認識。而用中心對稱作爲工具,藉助圖形的旋轉變化來研究平行四邊形性質,有助於培養學生以動態觀點處理靜止圖形的意識和能力,爲以後論證幾何的學習打好基礎。且爲下節學習四邊形的識別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節課所選教學內容是教材中四條性質及例題。

爲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循序漸進性,探究問題的完整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我採取把平行四邊形所有性質集中在一課時中一起研究。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爲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八年級學生正處在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階段,對於嚴密的推理論證,從知識結構和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而利用動手操作來實現探究活動,對學生較適宜,而且有一定吸引力,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四條性質,並能運用這些性質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體會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注意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學生獨立探究及合作交流的結合,促進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

  三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難點:通過探究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採用引導發現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法,並運用多媒體輔助開展教學。

2、教學手段

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的數學活動,體驗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並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以錄像和照片形式展現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伸縮晾衣架,活動鐵門等,引導學生回憶起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對邊,對角,對角線的概念。

教師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具有什麼性質呢並板書課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提供給學生較大的探究空間,爲發現法學習創建情景。)

(二)自主探究,發現性質

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進行大膽猜測,儘可能多的尋找,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

幾分鐘後,揭示研究結果:

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鄰角互補等。

對於學生的結論,不論正確與否,鼓勵學生對猜想進行探討,加以證明,並對錯誤結論進行調整,得出

性質一: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性質二: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此時,教師提問;除了測量方法,還可以用怎樣的圖形變換?學生在嘗試翻折,旋轉後,發現圖形旋轉180度以後重合,於是又有新發現:

性質三: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

性質四: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交點是對稱中心。

(讓學生自己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

(三)歸納交流,形成概念

以小組爲單位,請學生交流平行四邊形性質,並用規範語言描述。

請學生總結整個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試驗操作——猜想——驗證——歸納總結。若驗證後發現不合理,則重新探索,不斷往復,形成新知。

(四)性質應用,形成技能

問題一:平行四邊形ABCD中,∠A比∠B大40度,AB=8,周長等於24。

從這些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通過此題,提供了開放的情景,可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性質1,2,加強了對新知識的應用意識。)

問題:將問題一中"周長等於24"改爲"對角線AC,BD交於O,△AOB的周長爲24",求AC與BD的和是多少

(此題爲課本例題的變形,進一步加強了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運用。)

(五)歸納小結,鞏固提高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及在知識獲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

  教學評價

1本節課貫徹了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以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貫穿始終。

2從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猜想,驗證,歸納,整個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勇於發現。

3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表述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歸納,交流,最後達成共識,形成規範的語言描述四條性質,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4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收穫。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2

我是牡丹江市第四中學數學教師—牛龍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八年級下第十九章第一節第二課時《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設計的說課共分四大環節。

  一、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而數學教學,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從而獲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是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備知識,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據。本課主要探究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我創設新穎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課,來激發興趣;對例題進行改編,融問題與故事於一體,來應用數學;設置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學習,從而感受數學。

  因此,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力爭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並會用此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猜想、實驗、驗證等數學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展學生演繹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多種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勤於實踐、勇於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對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的探究。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八年級學生幾何學習正處在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階段,對於嚴密的推理論證,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實驗探究—反思評價的課堂活動模式,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直觀地反映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問題情境。

[學生活動] 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努力試圖尋找各種途徑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可能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教學內容] 教師乘機引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達成目標與調控措施] 此處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力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深入探究

[教學內容] 請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並猜想有什麼性質。

[學生活動] 估計大多數學生能想到對角線平分,但可能忽視互相兩字,也有可能會猜到對角線平分每組對角等錯誤結論。

[教師活動] 此時教師不做解答,但一一記錄下學生的各種猜想。

[達成目標與調控措施] 形形色色的回答,能給他們不同的感受,在鍛鍊學生的觀察及表達能力的同時,併爲下一步實驗探究指明瞭方向。

[教師活動] 教師將學生分成三組,拿出事先畫好的平行四邊形,按要求動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何性質。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七章的內容,是論證線段相等、角相等和兩直線平行的依據之一,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的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深化,更是下一步研究特殊平行四邊形和有關定理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學內容的確定

按教材編排,平行四邊形性質共分兩課時完成,我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重新組合。第一課時重點是安排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並初步運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這樣做的目的是:用猜想實驗驗證的方法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使以後進一步研究其它特殊四邊形的性質時,水到渠成,學生易於接受。同時更能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我認爲本節課應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並初步運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 在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滲透猜想實驗驗證的學習方法,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 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並對學生進行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難點是探索性質、尋求解題思路。

  二、教法:

爲使幾何課上得有趣、生動、高效,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大膽猜想,實驗驗證爲主,直觀演示、設疑誘導爲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使獲取新知識水到渠成。

考慮到如何更直觀、形象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採用了電腦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三、學法:

葉聖陶說教是爲了不教,也就是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四邊形概念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事物總是互相聯繫的,應該做到溫故而知新。而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結論探索,讓學生認識事物的結論必須通過大膽猜測、判斷和歸納。

在分析理解性質的證明過程時,加強師生的雙邊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例題、練習,讓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序

1、複習舊知

(1)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判斷下圖是否是平行四邊形:

請你用手中的三角尺驗證。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爲發現新知識做準備。

(2)結合圖形,用符號語言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目的:請學生將文字語言翻譯成符號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強調: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同時也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平行四邊形的依據之一。

(2)舉出日常所見的平行四邊形。(多媒體演示)

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舉出日常所見的平行四邊形。以獲得對平行四邊形儘可能多的精確感知,讓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是學平行四邊形性質。

2、新課引入性質的發現和證明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重、難點所在,爲了方便學生探索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滲透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我將這部分內容按啓發猜想,動手實驗電腦驗證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A、啓發猜想

根據平行四邊形圖形,啓發學生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能與什麼有關?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猜想的空間,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然後篩選有價值的猜想,並再次創設問題情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邊、角、對角線有怎樣的關係呢?又一次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層次的教學。

B、動手實驗

(1)根據已有的平行四邊形圖形 ,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符號語言

對邊

鄰邊

對角

鄰角

對角線

在這一層次我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度量工具進行操作並填寫實驗報告。

(2)進一步要求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活動:

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被對角線分成的兩三角形是否全等。

C、多媒體驗證

然後我利用幾何畫板的作圖工具直觀演示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並對相關的各元素關係進行檢驗。接着通過幾何畫板的動畫功能,動態地對平行四邊形的各元素關係再一次進行檢驗。使學生形成共識: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對角線互相平分。學生的研究結果和符號語言表述可能是凌亂的、不完整的,例如學生對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很難用語言準確表述,則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對線段互相平分的含義進行說明,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準確。

結果歸納如下:

以上整個活動學生學到的不只是性質本身,而是科學的態度、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符合因勢利導原則。

3、性質的應用

① 練習1:

(1) ABCD中,已知A=500,則B= ,C= ,D= 。

(2) ABCD中,已知C=2000,則A= ,B= 。

(3) ABCD中,AB=3,BC=5,則 ABCD的周長爲 。

(4) ABCD中,AC、BD相交於點O,AC=10,BD=8,△AOB的周長爲16,則AB= 。

練習1是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簡單應用,符合鞏固性原則。

② 拼圖:(學生事先準備好兩個三邊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

把兩個三邊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按不同的方法拼成四邊形,你能拼成幾個平行四邊形?

安排拼圖活動的目的:

(1)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拼圖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

5、課堂小結:

本環節以今天學了什麼?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麼?這種談學習體會的形式結束新課。學生可以講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也可以講學習知識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回答,不僅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6、作業佈置:

( A類 ) 習題B冊:習題17.2(1), 習題A冊:習題17.2(2)

( B類 ) 思考題

作業的設計體現了分層訓練的教學原則,A類要求全體學生獨立完成,B類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

  五、教學評價

這堂課既是一堂新課,同時也是一堂實驗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注重探索方法,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樣的教學,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實現了學習的再創造,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素質。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第十九章第一節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全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猜測、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3)情感目標

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及教法分析

農村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我校課題“因材施教,當堂達標”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導—指導—講評—歸納”有目的的輔助學生學習。

1、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力,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可能性。

2、注重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始至終處於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同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1、觀察猜想。以學生的觀察、猜想爲主,要求學生多觀察,大膽猜想,主動探索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合作交流。採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互相交流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

3、抽象概括。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4、總結歸納。通過例題探索、練習反饋、收穫園地,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溫故思新,情境導入

首先複習四邊形的定義及四邊形的有關性質。然後課件顯示章前圖和一些圖片。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出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嗎?

這個問題是以農田鳥瞰圖作爲本章的章前圖,學生可以見識各種四邊形的形狀。通過查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起到複習的作用,爲進一步比較系統地學習這些圖形做準備,並明確本章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舉出身邊存在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通過舉例,爲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然後自學課本83頁—84頁例1上面的內容,教師出示問題:

1、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圖形的共同特徵,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你會用符號表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想一想用符號表示時要注意什麼問 題?

如圖 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略)

3、通過觀察測量自做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嗎?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4、你能證明你發現的結論嗎?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自學加深理解,發現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動手測量,猜想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教師巡視引導,幫助學生自學。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巡視輔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麼?(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麼辦?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問題來解決。學生完成證明,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並引導學生寫出性質的幾何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小組展示,學以致用

1、小組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過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探究例1 :

小明用一根36米長的繩子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爲8米,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教師示範解題過程,並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3、跟蹤反饋:

(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長。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外角是38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爲什麼?

(3)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叉疊放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張,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線段AB和DC有什麼關係?

練習(2)(3)需說出理由,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有條理的寫出解題過程。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2、還有什麼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六)達標檢測:

1、選擇題:

(1)平行四邊形的兩鄰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爲( )

A、銳角 B、直角 C、鈍角 D、不能確定

(2)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爲24cm,相鄰兩邊的差爲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各邊長爲( )

A、4cm,4cm,8cm,8cm B、5cm,5cm ,7cm,7cm

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

(3)下面的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對角互補 B、鄰角互補 C、對角相等 D、對邊相等

2、填空題:

(1)如圖所示,DE∥AB, EF∥BC,DF∥AC, 圖中有_______個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度數之和爲200°,則平行四邊形中較大的角爲____________

3、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數。

  (七)板書設計

19.1.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1)

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例1 :(略)

記作:□ABCD

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着激發興趣,積極投入,由易到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這一主體思路下設計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平行四邊形性質》說課稿5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3即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林老師這節的流程是這樣的。先複習四邊形的性質1和2。然後在平行四邊形上增添一條對角線,問:得到什麼?再增添一條對角線呢?引出四對全等的三角形,再由全等得出對應邊相等,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3。然後通過7道例題或練習來鞏固性質3。練習有學生答,老師寫,也有直接讓學生板書,師生共同批改。

  亮點:

書上的例3講完之後,進行了變式練習,師問:如果讓Ef動起來,請問oE=of還成立嗎?滲透了從靜到動,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的思想。教師本節課教學設計比較流暢,板書設計清楚,明朗。

  建議:

雖說教師本人的教學設計比較流暢,然而因她的上課語速太快,問題與問題之間留給學生思考時間過少,教師自已講得太多。可能會導致學生方面知識點及書寫的能力難以落實。本節課對於性質3本身,我覺得她的解釋還不夠到位,應該問學生兩點:性質中的“互相平分”你是如何理解的?在性質3應用時,應怎樣書寫即它的幾何語言。關於例4的處理,似乎過於匆忙。原因是因爲在整堂課中,教師的板書過多,和在學生口答時教師重複學生的話過多而花了一些時間。例4我認爲學生基本上還有能力完成的,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最後教師只要總結性的問:例4用到了哪些知識點?再總結一句話:求對角線的長,可以先求出它的一半。

  改正兩點:

1、上課語速一定要放慢些,借用姜校長的一名話:“不知道是不是我老了,我聽課總跟不上林老師的步伐。”我也是這樣的感覺,試問兩位數學老師都跟不上,那學生能跟上嗎?2、希望林老師自己儘量再少講,讓學生儘量再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