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三部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目標

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是在學生已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會爲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轉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探究並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與等積變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四大節進行:(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說一說)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爲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我結合阿凡提的趣事設疑導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徵設計了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無法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接着,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運用剪拼法,驗證猜想。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爲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於前面在數格子時已經有同學提到用割補的方法來求面積,所以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操作之後進行彙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彙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爲什麼要沿高剪開?”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並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相比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繫?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後轉化爲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

接着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繫——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爲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新知需要及時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課本例1。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第二層:綜合練習:你會球場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只有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它相對應的高,才能準確求出它的面積。並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可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三層:擴展練習:比較幾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整個習題設計,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充分提高歸納和總結能力。

以上教學環節,我力求體現出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利用“轉化”的思維方法,“直觀”的教學手段,變教師的“講”爲“導”,變學生被動地聽爲主動地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第3課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編寫時是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爲重點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先讓學生藉助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引發猜想,促使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若也有面積公式算起來就會簡便實用,進而展開探究。通過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整個安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滲透轉化思想,爲後面探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並會運用公式計算。

  4、教學難點

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這節課,我將採用“自主實踐,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操作與演示,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

本課的學法有:自主討論、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親自探索,主動發現,讓他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愉快!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新課

在新課開始我將結合生活實際,用一個分地故事設疑導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氛圍中開始探究活動。

同學們,今天美羊羊也來到了我們教室,大家看大屏幕,他正在爲羊村發生的一件事發愁呢!(播放)村長慢羊羊給懶羊羊和沸羊羊分青草地,懶羊羊分了一塊長方形地,沸羊羊分到了一塊平行四邊形地。可是兩隻羊都覺得自己的地小,對方的地大,爲此爭論不休。村長十分苦惱不知如何是好。同學們,你們覺得公平嗎?這個難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節課所以研究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

  (二)組織動手實踐,嘗試多維探究

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爲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美羊羊想辦法。

我首先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的。爲此,我爲同學們準備了兩張學具卡片,“假設這兩塊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學具卡片,你們將怎麼辦?可以小組討論。”這樣引導可以使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信性。學生或許會想出許多的辦法,如:數格子、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是可貴的,因爲這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

最後在學生多種答案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方法,並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會認識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繫。爲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張卡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於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者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繫。我抓住這個重點,組織學生深入推導。我是這樣做的,利用實踐割補法小組的彙報,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呢?學生順勢就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的順勢推導都源於上一環節的`實踐操作,這樣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到此,我並沒有停住,仍然藉助羊村分地的情境,給出兩個圖形的個體數據,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爲農民伯伯徹底解決問題,農民伯伯開心地笑了。在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分層運用新知識,逐步理解內化

對新知識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聯繫生活”的原則,安排了四組形式的練習。(基礎練習、趣味練習、實踐練習、提升練習)

這四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能涵蓋本節課所有知識點,將練與趣融爲一體,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課快要接近尾聲時,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瞭解,我先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然後提出:你還能有摺紙或是其他的辦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嗎?作爲課後的操作作業,這樣就爲學生提供多元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曲終而有餘音繞樑”。

  四、說板書設計

我以條理清楚爲原則,既體現了學習目標,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明瞭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特設計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割補法轉化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3

  一、內容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關於幾何初步知識的安排特點是:從一年級第一冊教材起逐步安排學生能夠接受的幾何初步知識,其中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八冊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九冊)教材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

所以若想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爲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這一內容學習得如何,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着直接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具學具:

1、用Flash對照教材上的插圖製成複合課件爲教師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個長爲40釐米,寬爲30釐米的長方形和底爲40釐米,高爲30釐米的平行四邊形硬紙片爲教師演示教具;

3、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學環節:

根據新課程理念,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從而妥善的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遷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引導學生進行類推,掌握新概念。這是教學抽象的數學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有着密切的聯繫,適合用這一途徑進行教學。

具體做法如下:

1、出示長方形教具:一長方形的長是40釐米,寬是30釐米,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出示平行四邊形紙片,提問:這是什麼圖形?什麼叫平行四邊形?誰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釐米,高30釐米)

3、比較黑板上長方形與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大誰小?

在這裏通過第1、2兩道題的複習,使學生清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並清楚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義,爲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通過第3題的練習,產生懸念,引起學生學習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動機與慾望,教師由此引出新課。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僅靠肉眼觀察是不夠的,必須科學地計算出它們的面積才能正確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引導發現

在這裏,我化抽象爲具體,將書中的插圖整合到一起製成課件,便於學生觀察比較。

首先通過數方格引導學生髮現:當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時,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具體做法如下:

1、出示複合Flash課件,從中取出一個小正方形,使學生明確,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都是1釐米,面積是1平方釐米。

2、讓學生觀察圖中出示長方形,讓學生數一數,長、寬及面積各是多少?

3、在圖中出示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數一數,它的底、高及面積各是多少?(出現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4、觀察數出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然後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引導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具體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面積很不方便,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你們有信心完成嗎?

2、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從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向對邊做一條高,然後沿這條高線用剪刀剪開,將剪開後的兩部分拼成一個長方形。

3、出示課件“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加強學生印象,輔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分組觀察思考:把剪拼後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比較。提問:①面積是什麼關係?爲什麼?②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什麼關係?爲什麼?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

5、公式用字母表示。這一步驟需要使學生清楚每個字母的含義,並且知道S=a·h也可以寫成S=ah。(板書)

6、引導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讓學生看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知道哪些條件?然後讓學生比較新課開始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大小,解除懸念。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書中的例題,在教師的扶持下,讓學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齊做,教師巡視指導,共同訂正。

  (三)鞏固深化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爲學生設計了梯度練習,以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深化,習題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增刪。

1、求下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單位:cm)(給出幾個平行四邊形圖形。)

2、在兩條平行線間畫出兩個平行四邊形試判斷甲和乙誰的面積大?談談你有什麼發現?

3、鋪一塊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邊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價15元,鋪這塊草坪總共用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我總結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圖略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S=a·h或S=ah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求者,教師的作用是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所以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實現發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