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二力平衡說課稿(通用5篇)

二力平衡說課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力平衡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力平衡說課稿(通用5篇)
  二力平衡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運動與力第1節二力平衡。力學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學中的重點之一。第八章《力》,爲學生學習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而二力平衡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力和運動的關係以及壓強和浮力知識的重要基礎,所以,本節知識是聯繫新舊知識的紐帶,在力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解決力學問題的理論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善於觀察,熱衷於動手實驗。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相關概念和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爲本節課的學習做了知識鋪墊;他們也經歷了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3)進一步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並對物體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過組織實驗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3)通過運用知識分析實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形成從實際現象中分析並獲得物理規律的推理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平衡現象,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

二力平衡條件是本節的重點,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的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

情境引入、引導探究、指導討論、演示突破的教法,

觀察現象、親歷實驗探究、小組協作、討論歸納的學法。

  六、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幾幅圖片(如靜止在桌上的花瓶、黃山飛來石等)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分別處於怎樣的狀態?它們分別受到那 力的作用。引出凡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由生活中見過的事物和手指支撐起杯子和傘的有趣實驗引入新課,覺得新奇有趣,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目的明確,引出二力的平衡的概念。

2、新課教學

(1)二力平衡概念的教學

分析課本圖9—1中的各種物體的狀態、受力情況。學生上黑板畫受力示意圖,既複習了上一章“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又調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由學生分析概括出"平衡狀態”及受力情況。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這時用“搶答”的方式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並加深對“平衡狀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二力平衡的條件的教學

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物體的其它狀態,例如,火車剛出站或將要進站的時候處於平衡狀態嗎?顯然不是!那麼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呢?設置這樣的過度語能夠爲學生探究新知留下懸念,激發其解決問題的慾望。

1、實驗步驟:重點放在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上,不直接告訴學生該如何實驗,而是引導學生“探究木塊或小車在木板上有摩擦力;掛在空中小車重力太大,不是二力平衡了。考慮不受摩擦力和重力影響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物體作爲研究對象呢?”展開討論,考慮摩擦力、重力等因素,最後制定用硬紙片、鉤碼等作爲實驗器材。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步步誘導,層層遞進的方式深化思路,引出問題。

讓學生更多角度地參與學習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變灌輸教學爲引導學習。

2、進行實驗:爲了克服學生實驗的盲目性,實驗前按①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相同的鉤碼;②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同的鉤碼;③把卡片扭轉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④將卡片從中間剪開,四步對學生提出要求,使學生思維清晰,明確目的。

在整個學生的探究實驗中,教師的及時引導再加上前面演示,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3、在得到二力平衡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提煉處理,使學生易記、易用。教師最後總結成八個字: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條件的記憶和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趁熱打鐵,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隨堂練習,能夠起到緊扣重點、化解難點的作用,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說小結

這節課學生從已有認知出發,以觀察平衡現象爲切入,經歷探究、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和動手活動,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發展了能力。

  六、說作業

作業要儘量少而精,既達到鞏固本節課重難點的目的,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力平衡說課稿2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之後,對力的平衡進行研究,包括其定義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2、這一節內容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步一詮釋(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對後面學習摩擦力、壓強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二力平衡或說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學問題不可缺少的理論和方法,所以本節課是整個九年級的重點。

3、科學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一種以問題爲載體、以主動探究爲特徵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節還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本探究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二、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二力平衡和幾個的平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初步學習分析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豎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關係。

(3)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瞭解二力平衡。

(2)通過探究活動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影響誤差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二力平衡條件及判斷二力的平衡的兩種方法。利用條件判斷和利用物體的狀態判斷。

(2)利用力的平衡建立力的大小的關係式。

2、教學難點

(1)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際運用。

  四、課時安排

安排1課時,探究過程很容易得出正確結論,不需要太多時間。其它就是通過列舉實例,強調條件分析。

第五點、教具準備:

視頻光盤、小車、鉤碼、細線、帶滑輪的長木板等。

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能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符合認識規律,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求知慾望,只有準備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教學方法:

《學生生存》一書中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新時代,作爲教育者,應勇敢地面對改革,自覺完成從重“教”向重“學”的轉變,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針對初三學生的特點和現在教育的形勢,我準備採用讓學生來做演示實驗、學生討論分析、教師點撥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力平衡說課稿3

  一、通過複習牛頓第一定律,設疑導入新課。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麼?能不能反轉來說?

創設情景引入:

分析身邊的事物: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放在桌面是的粉筆盒,站在地面上的學生,教師手拿書上下勻速移動。

(上述問題的設置是爲了讓學生能把當前的問題同牛頓第一定律聯繫起來: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處於這兩種狀態下的物體是不是就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同時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物理就要身邊的道理。)

引入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概念。用多媒體投影:“力的平衡”,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專家指出: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說過:“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它、聽它和感覺它。”多媒體的作用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請學生討論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並請學生代表發言,分析實驗器材或裝置有什麼要求。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2、學生代表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a、有兩種可能

(1)學生有預習,結論很容易得出。

(2)可能得到大小不相等的結果,讓學生分析原因及如何改進。引導學生理解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在設計實驗中考慮如何減小實驗誤差。

b、學生可能提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問題多因素簡單化。

c、這個設計的作用之一是體現物理實驗對得出物理規律的重要性,二是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方法和真實感受,三是體現合作在探究中的作用。)

3在得到二力平衡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提煉處理,使學生易記、易用。教師最後總結成八個字: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條件的記憶和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

  三、應用、及時鞏固。

1、思考:判斷二力平衡的方法有哪些?

2、用實例讓學生分析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別。

這兩步的作用是知識歸納、辯析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3、補充:同一直線三力平衡的大小關係。

這一步是爲將來學習浮力、壓強打下基礎。

4、練習(多媒體展示)

主要內容:判斷二力是否平衡,找平衡力,畫力的示意圖、利用一個力確定另一個力的大小。

目的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應用二力平衡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作業設計:

課本第49頁動手動腦筋第3、4、5三題和一道自編題。

第3題:鞏固學生受力分析和對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強化二力平衡和物體運動狀態的關係。

第4題:利用二力平衡解決問題。

第5題: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判斷力的平衡。

自編題:水平地面上一桌子受到20n的向右的推力靜止不動。則桌子受到的阻力( )

a、方向向左,大於20n。

b、方向向左,等於20n。

c、方向向下,大於20n。

d、無法確定。

本題設計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平衡力知識,也爲學習摩擦力打下基礎。

  二力平衡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這節的內容涉及到最簡單的受力分析和最基本的運動狀態分析,它也是將來學習多力平衡的基礎,因此它是初中物理的學習重點之一。

二力平衡這一節內容安排在第三章《運動和力》的第五節,它的前面是力、力的測量、重力和同一直線的二力合成,後面是摩擦力、力和運動的'關係。本節內容需要以機械運動、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力、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力等知識爲基礎。

關於平衡狀態的概念,教材是直接給出。但是生活經驗和直覺告訴學生:靜止的物體是平衡狀態,而對於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是平衡狀態卻沒有這種認知。爲此,在教學過程中,先由學生根據運動狀態是否改變將運動狀態進行分類,通過老師引導,得出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都是平衡狀態。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根據教材要求,要分別探究靜止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對於靜止物體的平衡條件比較容易探究,採用學生實驗尋找結論;對於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探究,由於勻速直線運動不好控制,因此本節課採用DIS探究實驗進行研究,學生通過觀察圖像,分析勻速上升的鉤碼受到的拉力和重力之間的關係,得出平衡條件。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的三維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物體的平衡狀態。

②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③會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判斷一對平衡力。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感受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科學方法。

②通過DIS實驗探究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感受用圖像來分析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習帶來的變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新課引入時,通過直升機空投救災物資的情景,感受生命的重要性。

②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分工合作做實驗,交流、歸納結論,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③通過了解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激發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二力平衡的條件。難點是二力平衡條件的探究過程。

  二、說教法

爲突破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本節按照以下思路進行教學:以實驗和實例分析爲基礎,以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爲基本方法。通過學生探究靜止小車所受的拉力關係和老師演示用傳感器探究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拉力與重力的關係的實驗,歸納得出二力平衡條件;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加深對二力平衡條件的理解。

要突出的重點是:二力平衡條件。方法是: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得出二力平衡條件;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加深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要突破的難點是:探究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本節課就是通過DIS演示實驗突破難點,通過DIS演示實驗,得到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F—t圖像,組織學生對圖像進行討論、分析,逐步歸納得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二力平衡條件。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問,猜想,實驗的基本步驟,引導學生逐步得出靜止物體的二力平衡所要滿足的四個要素,即: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進而演示實驗,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F—t圖像,進一步得出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一步步的找到結論。運用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以及喜歡動手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探究,感悟科學研究中實驗探究的重要性和作用。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二力平衡的實例。感受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設計爲以下五個環節:

環節一:情景引入: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對運動狀態的分析,提出平衡狀態的概念。

環節二:認識平衡與平衡力

要求學生對所列舉的幾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對平衡物體的受力有個全面地認識,進一步指出一個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確了本節課的主要任務。

環節三:實驗探究

活動一:學生探究實驗

設問:物體受兩個力要處於靜止狀態,兩力滿足怎樣的條件?

猜想:引導學生從力的三要素來考慮。

在猜想的基礎上,以小組形式,結合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設計實驗,併合理的完成實驗:交流實驗結論,得到靜止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

活動二:演示實驗

設問:用繩拉着物體勻速上升,物體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又滿足怎樣的條件呢?

演示:分析F—t 圖像,得到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

歸納兩個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環節四:實際應用,鞏固提高

利用二力平衡知識,聯想生活中二力平衡的實例。解釋雜技表演中的平衡道理。提高應用意識。

環節五: 歸納總結

總之,這節課學生從已有認知出發,以實驗探究爲主線,通過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活動得出結論,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還提升了情感。

  課後反思:

本節課爲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設置了兩個實驗,分別探究物體靜止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條件,課堂實驗氣氛較活躍,教學內容能夠順利的完成。

對於學生實驗: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猜想兩個水平方向上的拉力應滿足的條件,學生基本能夠猜想正確,並且能夠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對猜想加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找到了靜止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

對於演示實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的設計要求。

關於這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1、新課引入時,分析勻速吊起的貨物受力情況時,沒有很好引導,以致學生分析時有點偏離主題。

2、在用所學知識舉出生活中的二力平衡實例時,學生舉到了教室中的電燈,此時電燈受到了兩個拉力作用,涉及到了多力平衡。而此時我爲了把學生引入到上課的主題,也沒有很好的擴展。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完成教學任務的形式。

本節課完全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物理規律的探究課,上完這節課,我感到了要上好這節課的難度。因爲要把握好此類課堂,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需要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需要教師轉變觀念,用新的思想和理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正確的引導與分析,這樣才能上好一堂有質量的好課。

  二力平衡說課稿5

《二力平衡》一課是蘇科版八年級下第九章第一節,是學生在第八章已經建立了力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二力平衡是物體受力平衡最簡單的情況,體現了由簡單到複雜的認知規律,爲後面研究牛頓第一定律、分析力與運動的關係、壓強、浮力的學習等設下伏筆。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所以學習這節課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培養,對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1)對於平衡態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認識平衡力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3)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

(4)會用二力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條件,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法的應用,通過分析實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探索、領略科學探究方法,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體會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力平衡是本章的重點,是今後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學習壓強和浮力,分析力與運動的基礎,所以二力平衡條件是本節的重點。初中學生的推斷能力普遍停留在經驗的水平上,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善,對物體受平衡力都的分析判斷比較盲目,因此運用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的難點。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第八章已經建立了力的概念,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會畫力的示意圖,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些爲本節課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

2、學生已有的科學探究方法基礎

學生在學習速度、密度知識時,對控制變量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應用,可以遷移類推到本課,並通過比較、概括、歸納得出結論。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基礎。

3、學生的思維障礙

學生現有的經驗認識存在一定的錯誤性。如物體靜止在空中要使它勻速上升或下降,所用的拉力必然大於或小於物體受到的重力。這一錯誤的認識造成學生對物體在平衡狀態下,對平衡力大小的理解產生思維障礙;學生已學習了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在大小方向上有共同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混淆,對物體受力分析方面有思維障礙。

依據教材內容、學科特點、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觀察法、演示法、探究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認識的深度和廣度。

利用多媒體圖片、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提出問題:這些物體處於什麼狀態?它們受力作用嗎?分別受哪幾個力的作用?討論總結出幾個力平衡和平衡狀態、二力平衡等概念。

引導學生從兩個力的三要素去探究;啓發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

演示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介紹實驗裝置,討論操作方法。

歸納總結二力平衡條件:

爲了方便學生記憶,把實驗結論概括爲: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這樣更爲清晰明確,方便學生記憶運用。

(1)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2)比較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異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以便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正確的進行受力分析。

學以致用,物理課來源於生活應用與實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從平衡力的判斷、方向大小應用等方面設置了練習題,以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並靈活運用。

1、平衡狀態、平衡力、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異同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培養的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去粗取精,條理清晰,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邏輯關係理解,形成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

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程度參差不齊,一定數量的作業,有利於知識內化、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根據課標、學情、學科特點談的我的教學設計,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