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

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安排:(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教學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教學準備: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學具、橡皮泥一盒

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各一個,PPT課件

板書(場地)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及預期達成目標一.課前活動

比眼力

(出示兩幅圖)

師:認真觀察,找一找兩幅圖有幾處不同?

二.動手動腦,感受新知。

1.師: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出示立體圖形圖片)。你要是認識它們就和它們打聲招呼,說出它的名字。(生說說立體圖形的名字,師貼在黑板上)

2.把這四種圖形分成兩類,你怎麼分?

學生分一分說一說。

3.課堂活動二:

感受立體圖形。

(1)看一看

師:(拿出長方體實物)請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先數一數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有順序的數)

學生自己數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不同

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評價。)

2.展示學生的比較方法。

3.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4.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圓柱體和圓

(3)課堂活動三:摸一摸

師:閉眼睛,摸一摸,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感覺?再說說他們的名字

三、課間活動

四、課堂活動四:

認識和欣賞生活的圖形

1.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們與所學四種立體圖形連線。

2.數一數

3.認一認,數一數

五、總結,評價這節課,你和哪些圖形成了好朋友?評價你的表現(你能到到幾個水滴娃娃?)

六、課堂活動延伸

用你認識的立體圖形設計一幅畫。

在比眼力、比記憶力的遊戲活動中導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幾何圖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識需反覆感知才能逐步轉化爲理性認識。我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爲背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知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課間活動可以讓他們緩解疲勞,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形式簡單的課後練習,卻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自我評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自己,感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簡單的評價形式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教學反思:

這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教學時採用大量的課堂活動,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

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教學中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爲學生獲取知識搭橋鋪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進行交流,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掌握了一些數學思維方法,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活動和認識交通標誌活動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雖然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但是因爲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特點,本節課也有不到之處,說立體圖形的特點時,孩子們想到的不夠全面、說得不夠準確,我也及時給予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培養他們探索性學習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使我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絡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並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繫,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徵

2.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折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說說每個是什麼圖形?

(2)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說一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羣裏吧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26—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多邊形的過程,能夠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回憶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去哪些地方玩過。

2、談話: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你們從沒有去過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圖形王國”。(出示圖片)

二、主動探索,合作領悟

1.認識四邊形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也可稱爲四邊形 。

師:讓我們打開“圖形王國”的門,瞧瞧遇到了誰?(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讓同學們認一認)

出示對話框:“小朋友好,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我倆還有一個同樣的名字呢?你們能猜到嗎?”(學生猜一猜) 請小朋友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師邊說邊示範,學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分小組討論一下。(會發現它們都有四條邊)

出示畫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圖,指名上來指一指長方形、正方形的四條邊各在哪裏?

師:其實,我們剛纔摸的'地方就是圖形的邊,請大家再分別摸一摸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數給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條邊。(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數)

學生摸一摸、數一數,相互交流。

出示:它們各有四條邊,是四邊形。

(2)認識其他形狀的四邊形。

談話:讓我們再到“圖形王國”看看,還能遇到哪些圖形。(出示書上“試一試”圖形)如果將這些圖形分類,你想怎樣分?

學生拿出相應學具分一分。(師指名在幻燈機上分)

展示學生的分類,並說說爲什麼這樣分。學生的分類可能有下面兩種:

·認識的分一類,不認識的分一類;

·四邊形分一類,三角形分一類。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們手指着學生分出的其他四邊形說:這些圖形和我們一樣。它們也都有四條邊,是四邊形。 引導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形狀的四邊形,先小組交流,在組織全班交流。

2.認識五邊形

談話: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四邊形,現在請拿出一張四邊將它任意次,然後用剪刀沿着摺痕剪下,看能見剪出個什麼圖形。 學生動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圖形給它取個名字,你想叫它什麼呢? 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活動,發現剪法不同的學生。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兩個畫好的五邊形,讓學生數一數邊的跳數,說一說各有幾條邊,是幾邊形,最後出示話框,讓學生齊讀。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形狀的五邊形。

3、認識六邊形

想一想、議一議:六邊形是什麼樣子呢?

動手摺一折、剪一剪 數一數、說一說。 圍一圍。

三、總結評價,應用擴展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分小組討論, 彙報。(指名上來指一指、說一說,其餘學生補充)

引導回憶:平常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的形狀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

分小組討論,讓幾名學生說一說。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組織學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後在看一看,數一數。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去了“圖形王國”,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棱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繫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裏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彙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

三、聯繫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塗一塗。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小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爲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裏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爲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裏。爲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爲球。

師:除了剛纔你們手裏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纔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着球,這是爲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爲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設計意圖:通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球是圓形的,易滾動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爲什麼不是?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着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着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纔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爲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裏。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 會滾動

圓柱 會滾動 能直立

玩、看 、摸發現 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

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70-71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第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將物品按屬性分類,包括按用途、材料、顏色等進行分類,本節課在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的基礎上,主要是研究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簡單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立體圖形,學生已能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但是要經歷從實物中在抽象爲一般模型,最後準確給出圖形名稱,並切實體會各種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的拼組的過程,學生可能會存在接受困難的問題。

四、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認識,並能準確進行分類;

(2)知道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其特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形狀;

(2)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歸納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建立對立體圖形的表象。

2、教學難點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並認識基本幾何體。

六、教學方法

教學中使用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學生較熟悉的實物:盒子、球、茶罐……通過學習,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會根據實物或模型形狀進行分類。

七、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實物模型

學具準備:

學具盒裏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件展示一機器人帶來一個八寶箱)

機器人:同學們好,我是機器人“悠悠”,今天我爲大家帶來了一個八寶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裝着什麼?

學生:想。

課件演示八寶箱慢慢打開,從裏面蹦出一個一個物品,有籃球、水杯、牙膏盒、茶葉罐、魔方……(學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來一個物品就說出相應的名字)

(通過機器人帶來八寶箱並慢慢打開,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說一說

通過機器人帶來的一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物品,然後通過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突出按照“不同形狀進行分類”的要求。

淘氣:圖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認識長方體

我們已經把機器人帶來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狀分類了,下面我們來進一步認識這些物品。

(1)出示長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活動

讓學生從學具盒裏拿出一件形狀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看是否一樣大。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體)

(4)教師小結長方體特徵(課件展示)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3、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長方體嗎?(學生:不是)師:那它與長方體有什麼不同,給它起什麼名字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查並用心傾聽,及時引導學生思考並積極發言。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無法滾動。(教師板書:正方體)

(4)教師小結正方體特徵(課件展示)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5)你怎麼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通過這兩個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鍵是: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

4、認識圓柱和球

(1)出示圓柱、球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有什麼特點?

(2)學生討論並反饋:圓柱有兩個面,是圓形的,有時能滾動;球沒有面,能隨便滾動。(前面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此時學生的討論更加的激烈了)(教師板書:圓柱球)

(3)教師小結圓柱和球的特徵。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着不會滾動,橫着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5、知識回放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

(2)課件展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讓學生拿起手中的學具,一邊摸,一邊讀對應圖形的特徵。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說一說

教師的袋子裏裝着一些立體圖形,通過讓一個學生摸一摸,描述對摸到物體的具體感受,讓另一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幾何體。

2、滾一滾,玩一玩

讓學生拿起各種幾何體,嘗試滾一滾,讓學生體會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特點。

(這兩個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並通過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髮現這幾個幾何體之間的不同特點。)

(四)知識應用

1、找朋友

課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幾何體,讓學生把對應的物品與幾何體連線。(通過此題,建立學生對物品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2、我會填

課件展示一些幾何體,讓學生數數各種幾何體各有幾個。(通過此題,鞏固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徵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3、我是小小藝術家

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交流時先說一說搭成的是什麼,再說一說是由幾個什麼立體圖形搭成的。(通過此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各種幾何體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讓學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進行交流。(通過此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課堂總結

在本節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新的收穫?(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它們的特徵。)

課件展示本節課所學內容。

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着不會滾動,橫着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六)作業佈置

1、找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與家長或小夥伴說說。

2、利用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條件的可以拍成照片,與同學分享。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幾何體。

爲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幾何體的特徵,積累觀察幾何體的學習活動經驗,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通過對一些常用物體的分類,直觀認識圖形的特點,逐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徵。

設計“知識運用”環節,是爲了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深入理解立體圖形的特徵。

在活動形式上,我設計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動,同時鼓勵學生使用生活語言描述他們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逐步幫助學生髮現這四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與此同時,強調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活動經驗,也是以後逐步抽象出立體圖形特徵的認知基礎。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通過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幾種幾何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討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的能力。

教學難點:

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方法:

實物演示法、討論交流法等。

課前準備:

1、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學具及實物。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掌握認識物體的方法

師:今天教室有許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裏有什麼嗎?

(找學生上臺摸口袋裏的物體,形容後,大家猜。)

——揭示課題: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活動探究

1、學生活動:練習分類

——4人一組,每組一個口袋,裝着各種物體。

——學生分類後反饋分類方法:

方法一:按顏色分 方法二:按材質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師予以肯定,並着重肯定第四種方法:按圖形分。

2、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通過學生的圖形分法,整體感知。

(2)識記幾何形體名稱。

3、瞭解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特點。

活動:

摸一摸、滾一滾、說一說

(1)摸:

長方體有六個面,其中相對的兩個面相同;正方體六個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圓柱兩邊是平平的.圓面,中間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沒有平面,只有一個曲面。

(2)滾:

學生通過滾的實驗得出結論:長方體、正方體不容易滾動,圓柱、球會滾。

4、猜謎語

——鞏固四個幾何圖形的特點。如:圓圓鼓鼓小淘氣,滾動起來不費力。(謎底:球)

三、 鞏固訓練

多媒體出示實物圖片

——小組合作,給物體分類,集體反饋。

四、 回顧總結,綜合評價

1、本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好“朋友”?他們有什麼特點呢?

2、自我評價,師生評價。

五、 佈置作業

師:請大家下去以後,用我們認識的基本圖形搭建一組自己喜歡的,有特色的圖形。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和特徵,能識別這些形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從實物抽象出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發展初步的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頁、第31頁的有關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爲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紙盒或竹籃))。

2.投影儀和相關的投影片。

3.相關的圖片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生:玩積木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都拿着什麼樣的積木呢?

生:自由發言。

師:圖片上還有什麼不同的積木、生:有…,還有……

師:看來積木朋友的種類真多,今天老師就正式介紹4位積木朋友給你們認識。(出示課題,板書並出示4種圖形的'圖片)

二、動手探索,體會領悟

(1)師:分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並指名讓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說明:長方體有不同的擺放行式)、

生:相互評價問題的回答是否有誤、師:給4種物體正名。

(2)小組交流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你們自己準備的圖形,先仔細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後比一比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生: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感受這幾種圖形、師:小朋友們,你們剛纔已經看過了,摸過了,也進行了比較,那麼小朋友們能不能準確的在把它們找出來呢?

(3)師:指名由學生髮口令,讓全班同學拿出相應的圖形、(看誰拿的最快,給予口頭表揚)

三:深化鞏固,練習體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找朋友

師:老師覺得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道題,請你們幫它們找朋友,連一連、另外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朋友嗎?

生:獨立完成。(老師評價)

(2)想想做做第2題、分一分。(請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題、尋一尋。(學生獨立完成)

四:學生相互評價

這節課誰表現的最棒?棒在哪裏?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人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瞭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徵;再從衆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徵,並能辨認、拼組。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並會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他們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以及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這四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

四、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聯繫生活實際”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依據情景,導入新課

看看老師手中拿的`物體是什麼並說出名稱。

(二)操作學習,感知特點

1、仔細觀察,分—分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設計意圖】學生對各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使學生經歷認識各類物品特點的過程。)

(3)出示課件,揭示概念。課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圖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隨機板書名稱。

(4)齊讀圖形名稱

2、結合實際,找一找,說一說

(1)分別出示實物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辯認。

(2)學生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3)親身體驗,感知特點。

(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3、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4、課件展示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又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三)鞏固練習(第37頁1題)。

【設計意圖】給每個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數數的過程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六、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好朋友?他們的樣子你都記下了嗎?

2、猜一猜。

七、佈置作業練習八的第二題

板書設計: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

小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爲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各種圖形的畫面)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裏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爲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裏。爲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出示課件)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爲球。

師:除了剛纔你們手裏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纔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着球,這是爲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爲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爲什麼不是?

師: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出示課件)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着大屏幕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板書“摸”)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板書“數”)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板書“看”)

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着大屏幕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纔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①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②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爲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③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④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裏。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五)基本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遊戲活動,發展思維

(一)神奇的魔術師。

師:同學們看過魔術表演嗎?誰願意上來當一回魔術師?要求從這個魔術箱裏變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遊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裏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後,先告訴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的,再拿出來請同學們判斷。

遊戲2:你們想得到什麼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願望?

(請一個學生上來,根據同學們指定的形狀摸一個物品)

遊戲3:以小組爲單位繼續做這個遊戲。

設計意圖:遊戲是大家都喜歡的活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多種感官加深對各種形狀物體的體驗。通過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對各個形狀的物體的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不同的立體圖形。

(二)超級偵探。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藏着一樣東西,這回不許看,也不許摸,只能用耳朵聽一聽,然後根據你聽到的聲音,猜一猜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

遊戲1:教師把盒子左右晃一晃。問:你聽到什麼聲音了?

師:你能猜出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嗎?(球)你能肯定是球嗎?還可能是什麼?(圓柱)

教師再把盒子前後晃一晃,轉圈晃一晃。問:現在你能肯定裏面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球)打開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看來,通過聽我們也能判斷出物體的形狀。(板書“聽”)

遊戲2:再拿出一個盒子,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晃,讓學生聽。

師:你覺得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學生根據聲音猜出可能是長方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圓柱)

師:在大家出現了不同意見時,我們想知道誰猜得對,應該怎麼辦呢?(打開看看)

(教師打開後,把裏面的東西放到實物投影儀的下面,讓學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學生猜是正方體,這時再舉起來讓大家看,是長方體)

討論:說一說,爲什麼會看錯?通過這個遊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設計意圖:“超級偵探”的遊戲使學生在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基礎上,溝通了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發現圖形特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可能性思想的滲透,同時又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時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課堂總結

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37頁1、3題。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目標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開始,學生雖然沒有經歷系統學習圖形知識,但是學生從小就玩積木,在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就從玩積木開始切入,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瞭解、感知這幾種圖形的特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能夠正確識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4位老朋友。看!你還記得它們嗎?它們都是誰呀?(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認識幾位新朋友,它們已經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學們啦!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新朋友吧。這些圖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樣,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氣。

【設計意圖】通過採用富有童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意識到物體是有區別的,爲了解圖形的特徵做準備。

(二)初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徵

1.認識球

(1)找一找:哪種圖形最淘氣? 爲什麼認爲它最淘氣?

(2)摸一摸:找出學具中的球摸一摸,發現球的特徵:圓乎乎的,可以任意滾動。

(3)貼圖:把球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

2.認識圓柱

(1)找一找:哪種圖形比較淘氣,會順着一個方向來回滾動。

(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發現圓柱的特徵:兩個平平的面是圓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

(3)貼圖:把叫圓柱畫在紙上,是這樣的。

(4)出示短粗形圓柱:這個圖形是圓柱嗎?說一說理由。

在學生回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抽象出圓柱的外部特徵:兩個平平面是圓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找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

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並發現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都有 6個平平的面。

(2)找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

引導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相對的面一樣大。

小結: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認識了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這4種圖形。

【設計意圖】在具體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圖形的特徵,爲後續進一步認識圖形奠定基礎。

(三)再次分類認識圖形特徵

1.爲圖形分類

讓學生給老師桌上的物體分類,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師:看到我手中舉起的物體,請大家根據它的形狀判斷它是哪種圖形,然後快速找到這種圖形,它們就互爲好朋友。師:我的朋友在哪裏?生:你的朋友在這裏。師:它的名字叫什麼?生:它的名字叫…

3.請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 小結:其實生活中許多物品的形狀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活動,學生對物體的特徵會更加清晰;小遊戲將圖形與生活中的實物建立聯繫。

(四)課堂練習

1.摸一摸圖形

教師準備一個大口袋,請學生按要求摸出相應的圖形。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37頁第1題。

【設計意圖】在遊戲中不斷鞏固所學知識,使具體的實物與圖形表象和名稱建立起聯繫。

(五)總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六)板書: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體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於每種圖形的特徵,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爲這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並通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爲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這時的積木在學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髮現了圖形的特徵之後,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裏摸出指定形狀的積木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徵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由於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