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爲、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下面給大家分享《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1

上週五早上剛到學校,就接到師父的電話:“瑞廷,趕緊準備一下,教研組張老師第一節來聽你的課!”掛了電話,我心裏一陣忐忑,生怕表現不好給學校抹黑。但時間緊迫,容不得我瞻前顧後。於是匆忙跑到教室安排了下學生,然後風風火火地開始上課。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第一課時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的部分。學生在一年級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本節課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圖形的運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之前,我將教學目標定爲: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觀察、操作能直觀地辨認軸對稱圖形。

2、能通過折一折的方式辨認軸對稱圖形,找到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能找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

在教學的具體環節中,首先我通過老師買眼鏡這一情境提出“對稱”這一概念,然後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對稱圖形進行分析,總結出“對稱圖形兩邊完全一樣”這一概念。接下來通過讓同學們猜測:判斷一個圖形是否對稱,可以通過“折一折”的方式,再自然而然地開始實踐操作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先出示自己剪的一個圖形,讓同學們猜一猜,想要剪出這樣一個圖形,需要什麼步驟,接着就讓他們小組合作,通過“一人折、一人畫、一人剪”的方式驗證猜想。

實踐操作之後,通過帶領孩子們分析剪出的圖形相同點,引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一概念,即沿一條直線直線對摺,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在鞏固練習的環節,我通過3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加深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最後,通過欣賞生活中一些漂亮的軸對稱圖形結束授課過程。

但是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對稱現象的概括不夠全面,過於強調左右邊完全一樣,以至於孩子們看到上下完全一樣的圖形時,無法判斷是否對稱;還有,在提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時,對概念的剖析不夠深刻;重點不夠突出、教師講授過多,忽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的發展等。

俗話說:“好事多磨”,用在教育方面,應該是“好課多磨”。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鍛鍊自己的機會,讓我意識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教育事業長路漫漫,但心繫學生、心懷夢想,就無畏無懼。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生活物象.把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轉爲豐富的感性實物.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開展.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聯,體驗自己的創造結果.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1.設計新穎,方法得當。

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把新的課程理念融入課堂之中.將教材的意圖與學生的認識特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整堂課是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爲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對稱美,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落實到實處。

2.激發興趣,啓發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剪紙給學生帶來個“新朋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探究美的慾望:緊接着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分析、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概括軸對稱圖形的意義,然後進行判斷,這樣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

3.實踐操作,激活思維。

本課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徵。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導入階段。老師的實際操作就激起了學生剪紙的慾望。於是老師又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剪一剪。並通過同桌動手操作來驗證。在接下來的判斷軸對稱活動中。先讓學生觀察,再動手對摺檢驗。這樣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爲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餘地。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爲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打下了基礎。

4.聯繫生活,加強理解。

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對稱在生活中運用的廣泛性,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觀察,美就會時刻伴隨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3

《軸對稱圖形》教材主要藉助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並初步地、直觀地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但學生平時沒有過多的留意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了一些軸對稱圖形,用於拓展學生認識的範圍。

本課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體會知識的形成,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察中也學到很多知識,並且從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於個別學生的注意不夠,並且運用多樣的語言去評價學生,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氣。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動,爲學生搭建體驗探索的平臺,突破了難點。這樣的設計提供了讓學生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明確對稱軸條數的不同。首先讓學生用長方形紙對摺並發現長方形的對稱軸,進而通過對不同折法的觀察發現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在此基礎上學習畫長方形的對稱軸。接着讓學生嘗試探索正方形的對稱軸,並通過對不同折法和畫法的研究發現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最後通過不同梯度的練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對稱軸,要找準畫好對稱軸,必須明確什麼是對稱軸,但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讓學生從折一折的活動中去發現、理解,有了動手操作的經驗,再讓學生探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準確理解和掌握對稱軸的含義及畫法,最後配上動態的課件展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但課後我覺得課堂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出教學設計的優勢,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總怕學生對前面的知識理解不透徹影響新知的接受,因此,前面複習時間較長,因而顯得前鬆後緊,幾個重要的練習沒有保質保量完成。經過老師們認真細緻的評課及自己的反思,總結爲以下幾點:

⒈把科學與數學融爲一體,體現了各學科間的整合;

⒉課件設計合理,運用得當;

⒊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體現了練習的多樣性;

⒋挖掘教材較深,課堂調控地較好;

⒌引導學生從折出對稱軸到畫對稱軸過渡自然;

⒍注重語言的嚴密性及細節問題的指導;

⒎前面複習軸對稱圖形的時間應適當壓縮,後面折、畫的時間應充分;

⒏正方形對稱軸畫法在課件裏的總結語存在不準確的地方;

⒐板書的內容應接近本課重點難點內容,並具體些更好。

⒑學生自己能總結出來的知識,老師不要去代替,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5

今天,我上了一節關於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數學課,內容是三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藉助網絡,展示具體的圖形、形象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並結合學生動手操作,運用試一試、剪一剪、圍一圍、折一折等方法,通過不同折法,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從而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當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讓學生進行操作,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過程中,驗證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的概念。然後,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先把紙對摺,畫上簡單的圖案,然後再剪,剪好後再展開,就成了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一般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而動手做的學得好。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學生的直觀操作可恥下場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使外顯的動作促進數學思考,把具體的感知上升爲抽象的思維。本課要掌握“對摺——重合——完全重合”這三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通過自己的判斷把我之前準備的幾個平面圖形按對稱圖形和不對稱圖形進行分類。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自己發現了“對摺”這一個重要方法。再通過每個同學自己動手把對稱圖形對摺,引出了“擋住了”“合在一起了”這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重合”的理解。最後通過對摺後的對稱圖形與不對稱圖形兩者的比較,引出對兩種重合的區別,從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後設計了一個對“摺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知道只有把對稱圖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摺痕纔是“對稱軸”這樣的圖形纔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說,在整個認知過程中,學生通過分一分,折一折,畫一畫是能夠完全掌握這節課的學習重點。自主的學習比老師單純的講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識來源於生活,當然知識也應該應用於生活。從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從中也感悟到對稱美。通過網絡,搜索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到了許多關於運用軸對稱原理設計圖案,以及利用軸對稱知識創造出的美麗的民族文化,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對稱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加上配樂欣賞,讓學生更加陶醉於美麗的畫面中,讓本節課達到了**,同時更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慾望。欣賞完後,很多同學都有躍躍欲試的興奮,很想自己親手創造關於軸對稱的作品。由於時間關係,我把學生的這種創作激情延伸到課後,讓學生們在課後,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對稱”的知識,親手設計一幅精美的圖畫。第二天,我回訪了一下,發現學生交上來的作品,大部分同學都完成的相當不錯,有畫的,有剪紙的,有貼畫的,看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的收穫是豐富的,這讓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課,它將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繹數學文化以及數學圖形的美麗。但是要達到“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於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輔助。圖生動、畫形象,不僅激發學習熱情,而且讓重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練習的一一呈現,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能讓我們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要想真正地用好它,用活它,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教師在課前還得付出非常多的心思,從教學素材的收集到課件的製作,無不凝聚了教師的所有心血。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實踐、不斷地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不斷地發揮農遠工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將是我們一線教師今後幾年的一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