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其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在情境活動中主動探究知識。

3.激發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4.引發幼兒學習小花貓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自由觀察過小花貓;各種貓的圖片、飾品。

活動過程

1.引起話題,激發興趣。

(1)師:今天小花貓來和我們一起玩,你們喜歡小花貓嗎?

(2)師:你爲什麼喜歡小花貓?

幼:"我喜歡小花貓,它會打滾""它會用舌頭洗臉""它會玩球""它會捉老鼠"(3)師即時插問:"老鼠有什麼不好?"幼:"老鼠真壞,它要偷糧食吃"、"它還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個洞"……(愛憎分明的基礎上,話題自然而然的轉向貓捉老鼠。激發和保持幼兒的學習意向,調動和發展幼兒的思維參與。)2. 圍繞"貓怎樣捉老鼠"展開積極互動,探究貓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1)師:"小花貓用什麼去捉老鼠呢?"幼:"用腳去捉老鼠。"(2)老師把小花貓的腳舉起來,讓孩子看看、摸摸。

師:"小花貓爲什麼用腳捉老鼠?"幼兒仔細看、摸,然後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這爪子像鐵鉤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師:"小花貓在夜裏怎樣捉老鼠呢?"幼兒討論後小結:貓的眼睛像兩盞燈,晚上看得清,貓的耳朵豎着,會轉動,四面八方的聲音都能聽得見,老鼠一動就能捉住它。

(4)師:"貓走路的聲音給老鼠聽見了怎麼辦?"幼兒回答:不會的,貓走路很輕很輕的。

(5)師:"貓走路的聲音爲什麼會這麼輕呢?"老師給孩子看腳底的肉墊,幼兒恍然大悟:"呵!小花貓的腳底原來有一塊厚厚的肉墊,怪不得它走起路來這麼輕。"(6)師:"如果老鼠往上爬,貓怎樣捉住它?"幼兒回答:貓跟着往上爬。

(7)師:"如果老鼠往下跳,貓怎樣捉住它?"幼兒回答:貓跟着往下跳。

小結:原來貓會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師:"貓跳下來會不會受傷呢?"教師將貓放在桌上,一鬆手,貓忽然從高處跳下來,一點沒有受傷,幼兒高興地拍手。

(9)師:"爲什麼小花貓從高處跳下不會受傷?"幼兒回答:腳底上有肉墊。

教師再請幼兒看貓第二次跳下時,觀察尾巴怎麼樣?

原來除了肉墊,尾巴也在保護它,使它跳下來不會受傷。

教育幼兒懂得平時看見貓,不能拉它的尾巴。

(從貓捉老鼠這個有趣的問題開始,瞭解貓的生活習性和主要特徵,摒棄了對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枯燥的解說從一個饒有興趣的話題打開"思維閘門",在情境遊戲活動中達到預期的效果。)3.梳理拓展知識經驗①幼兒摸摸小花貓,欣賞貓的圖片和各種工藝品貓,感受它的可愛。

②遊戲:貓捉老鼠。

幼兒自願選擇扮演貓和老鼠角色,老師扮演貓媽媽,玩貓捉老鼠遊戲,遊戲中貓媽媽提醒小貓走路輕,從上往下跳輕,睜大眼睛,豎着耳朵……複習鞏固對貓的特徵和生活習性的認識。

活動評析

我認爲何種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爲了實現--幼兒願意、快樂的學習,活動設計始終把孩子推在活動的前沿,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圍繞"貓怎樣捉老鼠"展開積極有效地探究式互動,感知貓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幼兒始終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尋找突破口:老鼠壞→貓捉老鼠→怎樣抓。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求,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師幼互動,教師與幼兒的心智在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上匯合。幼兒絲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動圍繞話題,進行智慧的交流,是教師有目的的一種滋潤,充分體現了教師心中有目標,教育無痕跡的境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雞蛋易碎的特點,並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保護蛋娃娃。

2、願意在討論中認真傾聽並發表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用熟雞蛋裝飾的蛋娃娃。

2、塑料筐兩個;大米、棉花、小包、盒子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述: 今天是丁丁的生日,媽媽給了她一件生日禮物,會是什麼呢?

(蛋娃娃)

丁丁可喜歡蛋娃娃了,她和蛋娃娃一起唱歌,一起遊戲。

可是一不小心,蛋娃娃“啪”的一聲掉到地上,蛋娃娃怎麼樣了?(摔破了)

丁丁傷心地哭了起來。

二、護蛋任務

1、教師:小朋友,你們能告訴老師,蛋娃娃是怎麼破了的嗎?

蛋妹妹除了碰到地上會破,還會怎麼破了呢?

我們用力攥她時會破嗎?

2、教師小結:蛋娃娃碰到地面、桌子、石頭等硬的東西上,容易破。我們用力攥她的時候也會破。

你們看丁丁哭得那麼傷心,你們想幫助她保護蛋娃娃嗎?

三、討論:護蛋方案

1、和幼兒一起討論保護蛋娃娃的方法。

誰能想想辦法,該怎麼保護蛋娃娃,不讓它破了呢?

2、引導幼兒運用一些輔助材料來保護蛋娃娃。

幫助幼兒把想出的辦法通過一些輔助材料來操作,從而驗證自己想的辦法是否可行。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遊戲活動:護蛋行動

1、教師:小朋友真棒呀!你們想了這麼多的辦法保護蛋娃娃,蛋娃娃可高興了。

爲了感謝大家,也爲了試試我們是不是細心,蛋娃娃想和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

2、講解遊戲規則

幼兒以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遞接蛋娃娃,最後安全遞到筐內。

3、提醒幼兒要小心保護好蛋娃娃,對受傷的蛋娃娃可以用紗布進行包紮,讓幼兒感受關愛他人。

五、結束

教師肯定幼兒小心運蛋的行爲,並告訴幼兒蛋妹妹有點累了,請小朋友輕輕把她送到牀上去睡一覺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體驗。

2、知道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用各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冊第29——37頁。

2、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回憶已有的情感體驗

1、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感覺,有快樂,有悲傷,有激動,有生氣……快樂、開心的時候,你會幹什麼?(開懷大笑、唱歌等)生氣、難過的時候,你又會怎樣?(一個人獨處、哭等。)

2、什麼時候你會哭?(請幼兒舉例說明。)哭的時候和哭過之後,心裏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二、討論如何調節自己不快的情緒

1、請小朋友打開書。

2、棕熊蓬蓬是怎樣找到開心的?爲什麼他會感到開心?(幫助了別人,自己覺得充實起來。)

3、你不開心的時候,有什麼辦法使自己變得開心?當身邊的朋友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你有什麼辦法使他們變得開心?

三、音樂遊戲:心情歌

聽聽歌曲,唱了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能來唱一唱嗎?

鼓勵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進行創編,如:“我高興,我高興,我就大聲笑(哈、哈、哈)”,體驗表現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幫助兒童隨音樂的節奏進行拍手和做手部動作。

2、培養兒童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3、能夠理解我有一雙小小手兒歌內容,並且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兒歌。

4、瞭解雙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活動準備:謎語、我有一雙小小手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能有感情朗讀、背誦兒歌,並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幫助兒童隨音樂的節奏進行拍手和做手部動作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1、猜謎,說說小手。

(說謎語:十個小朋友,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十個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猜猜是什麼?(手)

2、教師指導:

分解動作:

(1)我們一起來拍拍手

(2)找個小朋友一起拍一拍

(3)我們一起把右手舉起來再把左手舉起來

(4)左手搖一搖右手擺一擺

組合動作: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擺一擺,我的小手舉起來。 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擺一擺,我的小手握起來。

3、聽一聽

(1)教放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

(豎起我們的小耳朵,聽聽兒歌裏都說了什麼了?)

(2)教師示範動作

(3)幼兒隨學,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做

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有了一雙小小手,能洗臉來能漱口,會穿衣,會梳頭,自己事情自己做。

4、做一做

(1)放歌曲《小手拍拍》

(2)教師示範動作

(3)幼兒隨學,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啦來,手指伸出來 眼睛在哪裏,眼睛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嘴巴在哪裏,嘴巴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等。

(4)師生表演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這首兒歌邊唱邊做給你的爸爸媽媽看。

 小手百科:

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家認爲,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餘兩個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眼睛和能夠處理手眼傳來的信息的大腦。在400萬年的進化史中,人類的手逐漸演變成了大自然所能創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爲,在學校裏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是因爲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並進而瞭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爲規範。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行爲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爲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三、教學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徵

  四、教學重點

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

  五、教學方式

製作多媒體用於教學;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請大家閱讀一則案例。

有一位父親因爲離婚把怨氣發泄在了兒子身上,他經常打罵兒子,有時還不讓孩子上學,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爲已經觸犯了法律。還理直氣壯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

教師:你是否贊同這位父親的說法?爲什麼?

學生1:不贊同,因爲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週歲的兒童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學生2:不贊同,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家庭保護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學生3:不贊同,因爲這位父親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權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則要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他這一說法體現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師:是啊,在現實學生活中,一些人對法律的無知和法律觀念的淡薄,導致了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因此我們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律。

  (二)新課新學: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板書)

第一框 走進法律(板書)

活動一、“方”“圓”大賽──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分別徒手和用尺子、圓規畫一個方、一個圓。

教師:同學們觀察比較他們的畫有什麼差異?

學生:第一名同學畫得不是很好,因爲他是徒手畫的,第二位同學畫得要好些,因爲他用尺子和圓規畫得。

教師:這種差異用中國的哪句古訓可以說明呢?

學生: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材第86頁上的漫畫,並討論:①同樣是十字路口爲什麼出現不一樣的現象?②交通規則起了什麼作用?③這個現象對你有什麼啓示?

學生:左圖交通秩序井然,儘管人多車雜,可是由於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結果是道路暢通無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圖則剛好相反,沒有交通規則或者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南來的北往的,東行的西去的,行人車輛各不相讓,爭搶阻塞,其結果是誰都不能順利地通過。交通規則在這兒起到了維護道路暢通的作用。

教師:我完全同意同學們的觀點。交通需要規則,社會生活也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沒有行爲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像右圖一樣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要有共同的規則。

  第一目:我們身邊的規則

教師:什麼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呢?社會生活爲什麼必須要有規矩呢?

學生: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行爲準則。社會生活必須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因爲,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在社會中活動的目的、動機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行爲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規則。

1.生活中規則有很多種,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板書)

  活動二、齊心協力

教師:請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共同尋找生活中的規則(同學們從自身經歷或直接感受到的有關衣、食、住、行、學習等方面),並想象沒有了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學生1:在學校自覺遵守班規校紀,按時到校,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學生2: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給抱小孩的婦女或老人讓座。

學生3:遵守交通法規,不攀折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

學生4:如果沒有規則的話,每個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社會就會混亂不堪。

教師:由此可見,規則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動三:分門別類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回答我們可以發現,調節我們的行爲規則有很多種,如:紀律、道德、法律等,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爲我們提供行爲準則或者行爲模式,對我們的行爲有規範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剛纔所說的規則哪些屬於紀律,哪些屬於道德,哪些屬於法律。

學生1: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是道德要求。

學生2:按時上課遵守課堂紀律是屬於紀律要求。

學生3: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師:道德、紀律、法律這些規則有什麼不同?請大家舉例說明。

學生1:道德,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學生2: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

教師:那麼,法律作爲一種行爲規則,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法律是社會行爲規範,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最爲顯著的特徵:

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教師:因而我們說法律是特殊的行爲規範。

2.法律是特殊的行爲規範(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7頁的三幅圖,說說各圖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1:第一幅圖說明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學生2:第二幅圖說明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學生3.:第三幅圖說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活動四:規則比拼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填寫教材第88頁上的表格。

教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多種多樣的,沒有道德、法律、紀律,將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混亂不堪,違法亂紀現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尤其離不開法律這種規則。

  第二目:生活離不開法律

活動五:看“小鄭”談法律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8頁,小鄭的案例,並思考以下問題:

1.舞迷夫婦的行爲對麼?爲什麼?

2.最後執法部門依照什麼規則阻止舞迷夫婦的行爲?

3.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4.這個案例體現了法律的什麼作用?

學生1:舞迷夫婦的行爲是不對的,因爲他們的行爲擾亂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違法了我國法律相關規定。

學生2.:執法部門依照我國有關法律阻止了他們侵權行爲。

學生3: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混亂不堪,我們將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事錯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更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生4:它體現了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教師: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爲,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爲人們的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又是評價人們的行爲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

  1、法律具有規範作用{板書}

教師:《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爲做鬥爭,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羣衆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的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爲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歐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教師:請大家思考,這些法律條文的規定說明了我國法律有什麼作用?

學生: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教師:正是法律的規範作用使人們知道了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從而約束了舞迷夫婦的錯誤行爲,最終保護了小鄭的合法權益。可見,法律作爲一種特殊的行爲規範,它不但有規範人們行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保護人們合法權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板書)

活動六、集體智慧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9頁中的圖畫,思考、討論並回答問題:

(1)小葉和小靜爲什麼能夠如願以償?

(2)如果沒有法律的相關規定,情況會如何?

(3)這主要體現了法律的一種什麼作用?

學生1:因爲我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所以小葉和小靜的合法權益纔可以得以實現。

學生2: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他們二人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學生3:這體現了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教師:通過剛纔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我們知道,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需要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們作爲21世紀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得態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較細緻地觀察圖片,並用語言描述圖片的主要內容。

2.會運用方位詞“上”、“下”、“裏”、“旁”;會運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

3.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說話。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方位詞“上”、“下”、“裏”、“旁”;運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P22。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畫。

請小朋友將《幼兒畫冊》輕輕翻到22頁,看一看圖畫上是什麼地方?有誰?小老鼠都躲在哪裏?(根據幼兒回答,提醒幼兒正確使用方位詞,並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隻小老鼠”等句式。

二、講述圖片內容。

1. 這幅圖畫裏有8只調皮的小老鼠,你能不能把它們全部找到?請你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找一找。

2. 誰能大膽地說出他找到的小老鼠?

(在幼兒的回答中,繼續強調幼兒正確使用方位詞,並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隻小老鼠”等句式。)

3. 教師總結。

原來,一羣淘氣的小老鼠在家和媽媽捉迷藏。媽媽找呀找呀,看見一隻小老鼠躲在枕頭底下,一隻小老鼠躲在抽屜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書後面,一隻小老鼠躲在臺燈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窗簾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牀底下,一隻小老鼠躲在衣服口袋裏,還有一隻小老鼠躲在大拖鞋裏面。媽媽說:“我的寶寶真調皮。”(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

三、遊戲:找老鼠。

你們想不想玩一玩找老鼠的遊戲。被找到的小老鼠要說出“我躲在xx地方”。

活動延伸:

完成《幼兒畫冊》P22的內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幼兒能較細緻地觀察圖片,並用語言描述圖片的主要內容。會用方位詞“上”“下”“裏”“旁”,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指南》中提出:爲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並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基於遊戲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所以整個活動我都以遊戲爲主體,加以引導性語言的提問,如活動一開始以小老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遊戲導入,讓孩子找找圖片中小老鼠躲在哪裏。孩子的視覺很靈敏,一下子把躲着的老鼠找了出來。孩子們紛紛七嘴八舌,搶着說,幫助幼兒在自主探索的中獲得新知。整個活動由於基於幼兒的興趣開展,因而自始至終幼兒都在主動參與,最後玩“找老鼠”的遊戲,孩子們玩得十分帶勁,活動結束了還意猶未盡呢!但是活動中由於小班孩子控制能力差,遊戲的興奮也給活動帶來了干擾。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呵斥孩子,而是輕輕地說:“太吵了,一個一個說,不然小老鼠會被嚇走的。”孩子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通過與蛋寶寶做遊戲--觀察各種蛋寶寶的不同點--給蛋寶寶排隊--瞭解蛋寶寶的內部結構(相同點),激發幼兒對蛋寶寶的興趣,從而不挑食,是來源於生活的好教材。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蛋;知道不同的蛋有大小、顏色之分;能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隊。

2.知道蛋都有蛋清、蛋黃、蛋殼。

3.幫助幼兒喜歡吃蛋,知道蛋有豐富的營養。

活動重難點重點:知道蛋寶寶的名稱,知道蛋有大小、顏色之分,能按大小排隊難點:知道蛋都有蛋清、蛋黃、蛋殼

活動準備:

1.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若干;

2.透明杯、毛巾若干、雞娃娃、裝飾的盒子一個。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用蛋寶寶引出課題,調動孩子積極性。(3分鐘)師:小朋友們,(出示雞媽媽娃娃)你們看這是誰啊?

幼:雞媽媽師:今天雞媽媽很開心,所以帶了小禮物來看小三班做客,猜一下,它帶來了什麼禮物 。

幼:雞蛋、雞寶寶……師:雞媽媽給你們帶的禮物就在這個漂亮的盒子裏面,現在黃老師要請一位坐姿漂亮的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看看你猜對了嗎?然後再讓幼兒大聲的說是什麼?摸起來什麼感覺?

幼:蛋,雞蛋,摸起來硬硬的、滑滑的師:哇,小朋友的手真靈巧,一摸就知道。那我們一起喊他出來,好不好啊,來跟老師一起喊:"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骨碌碌出來了。"

二、展開部分

1、根據幼兒已知經驗辨認蛋寶寶(3分鐘)師:寶貝們,"雞媽媽不僅帶了自己下的蛋,它還爲我們準備了大禮包哦,它說呀,要我們閉上小眼睛,它纔給我們變出來呢(幼兒閉眼)" 噹噹噹當···呀,這麼多蛋寶寶啊"瞧一瞧,這些蛋寶寶都叫什麼名字呢?你見過它們嗎?"舉手告訴我。(鴨蛋,鵝蛋,鵪鶉蛋,雞蛋多個)小朋友說的都很對,那你們知道這些蛋寶寶的媽媽都是誰嗎?(讓孩子回答,然後用PPT驗證)

2、比較蛋寶寶 (5分鐘)師:不同的動物下的蛋寶寶是不一樣的,那他們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呢,我們來找一找,看一看吧!請(隆老師)給每張桌子都放一個蛋寶寶,也請小朋友們坐姿漂亮,不要去摸我們的蛋寶寶哦。

師:剛剛(藍老師、隆老師)給每張桌子都放了一個蛋寶寶,現在我們一一看黃老師手裏的蛋寶寶和你們桌子上的蛋寶寶有什麼不同呢?舉手回答幼: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師:小朋友們真細心,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手裏是什麼蛋寶寶?

幼:雞蛋師:桌子上的蛋寶寶和老師手裏面的蛋寶寶一樣的小朋友們舉手黃老師看一看。哇,好幾桌的蛋寶寶都和老師的一樣,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真快,觀察得也非常仔細,發現出了很多的不同,現在黃老師還要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感受一下他的重量是不是一樣的。

:通過我們的比較,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顏色偏紅、有的淺綠色、還有的蛋帶有花紋……所以呀,不同的動物生的蛋寶寶也是不一樣的。

3、給蛋寶寶排隊,練習大小排列。(3分鐘)師:噓!(藍老師、隆老師幫忙把蛋寶寶收起來)剛纔我有聽到蛋寶寶們在吵架哦,因爲它們都覺得自己很大,那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它們呢?老師這裏有四個不同的蛋,誰願意幫助它們,幫他們排一下隊呢?(幼兒排好隊以後PPT驗證)

4、運用實物引導幼兒觀察蛋寶寶內部結構(3分鐘)師:我們從大小、顏色、輕重認識了各種蛋寶寶、發現都是不一樣的,那你們想看看這些蛋寶寶裏面是什麼樣子嗎?(想)每種蛋各打破一個,你們發現了什麼?(都有蛋黃,蛋清,)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呀,這黃黃的就是蛋黃;清清的是蛋清,像水一樣清;千萬別忘了外面還有薄薄的蛋殼呢。蛋清蛋黃營養豐富,小朋友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一個雞蛋很有好處,可不能挑食啊。

三、結束部分:

(1分鐘)師:世界上還有許多動物媽媽也會生蛋,那我們一起去尋找一下。在尋找之前我們先把這些打開的蛋寶寶送到廚師那兒做成美味的蛋羹,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強,經常會模仿一些常見的動物,比如模仿蟲在地上爬,模仿小鳥在飛,小魚遊等等;抓住孩子矮模仿的年齡特徵,把它編成兒歌來進一步瞭解動物的一些常識,並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動的情境導入,課件的利用來增強語言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讓孩子能夠直觀的感受畫面內容,從而更能淺顯易懂地掌握兒歌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嘗試訪編兒歌,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課件、mp3音樂)

2、知識經驗準備:事先豐富對動物特徵的認識。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吸引幼兒,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到外面去運動了,我們也一塊去運動運動吧!

2、音樂停止,帶領幼兒就地而坐。

師:活動了這麼久,累了吧,我們坐下來休息休息吧!

師:來!都坐到吳老師身邊來!

3、提問:剛剛我們運動的時候都做了哪些動作啊?

4、:原來我們剛纔都做了爬、遊、飛的動作。

(分析:這一環節是創設一個貼近幼兒生活的情境,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引導幼兒做爬、遊、飛等動作來初步感知兒歌的內容,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寬鬆的環境下學習動物的基本動興趣很高,爲下面的學習兒歌做好鋪墊。)

(二)學習兒歌。

師:老師把剛纔小朋友說的和做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塊兒來聽聽吧!

1、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提問:你聽到兒歌裏面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運動的呢?

:原來兒歌裏面有小蟲、魚、還有小鳥,它們是爬、遊、飛的。

2、分段學習兒歌內容。(用動作表現動詞:爬、遊、飛)

:那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吧!

第一段:圖片上有誰?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誰會爬?蟲兒怎樣爬?

師:那我們完整地來說一遍吧!

:誰會爬?蟲會爬。蟲兒怎樣爬?許多腳兒向前爬。

第二段:這幅圖上面有誰呢?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也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誰會遊?魚兒怎樣遊?

:誰會遊,魚會遊。魚兒怎樣遊?搖搖尾巴點點頭。

第三段:圖片上有誰?誰會飛?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也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鳥兒是怎樣飛的?

:誰會飛?鳥會飛。鳥兒怎樣飛?張開翅膀滿天飛。

3、完整朗誦兒歌,進行劃指練習。

師:小朋友真不錯說的都很好,那請我們的小手來幫幫忙把兒歌內容記得更牢固些吧!

(分析:在這個環節中,藉助課件讓幼兒來學習兒歌內容,課件中的動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小班孩子年齡小,生動有趣的課件畫面能夠讓那個幼兒更快的記住兒歌內容,同時讓全體幼兒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前三句用拍手、後一句用動作表現內容來學習新兒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三)遊戲:拍手問答《誰會爬?》

:真不錯,那吳老師現在要考考小朋友了?是不是把兒歌的內容都記下了。誰會爬?……

幼兒找同伴拍手進行問答歌。

(分析:設計一個遊戲的環節來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掌握情況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抓住這一特點,既能夠達到鞏固的效果又能夠讓孩子之間進行相互交流。)

(四)仿編兒歌:猜一猜

師:運動一整天了,小動物們也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哦!原來小蟲的家是在這裏的呀,小蟲會爬,那我們再來猜猜看還有哪些會爬的小動物也是住在這裏的,我們把它請出來,也編到兒歌裏好嗎?

1、出示一房。

師:猜對了老師把它請出來,然後也把它編成好聽的兒歌。

2、引導幼兒觀察二、三房(以同法引導幼兒進行訪編)。

(分析:在仿編的過程中藉助課件來進一步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通過教師的示範來帶動幼兒的初步仿編。)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方形與圓形的基本特徵。

2.能根據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3.願意觀察發現圓形和方形的物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圓形、方形的餅乾,盤子,圓形與方形的圖形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方方和圓圓,瞭解其基本特徵。

1.圓圓的

(1)請幼兒自由猜想餅乾的樣子。

(2)出示圓形餅乾,說說這塊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3)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2.方方的

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方形,並找找、說說身邊還有哪些物品是方方的。

3.小結:圓圓的東西是沒有角的,方方的東西通常有四個角、四條邊。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具有圓圓的或方方的特徵。

二、品嚐餅乾。

1.請幼兒品嚐餅乾,說說自己手裏的那一塊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品嚐與交流。

三、按特徵分類。

1.由圖形媽媽要找寶寶引入,請幼兒說說自己手中的是什麼圖形寶寶。

2.分類。請幼兒分批對圖形寶寶分類,並檢查。

四、延伸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圓圓的或是方方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動過程

1.以遊戲情境引入活動,初步感受兒歌內容

(1)播放《火車開啦》伴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誰開過來了?(邊說邊出示火車,並引出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分析:教師這一活動方式的導入很有童趣,形象、直觀,目的性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輕鬆、愉悅的遊戲情境中喚起他們學習兒歌的興趣,並且在耳聞目染的感官碰觸中認識火車的外形特徵及火車開動時發出的咔嚓咔嚓的聲音,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當教師說:原來啊,是西瓜爺爺開着火車準備去旅行啦。馬上邊拍手邊按節奏念出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讓孩子對兒歌的句式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緊接着,教師又設置了懸念: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它都請了誰呢?將活動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小環節。

(2)教師結合課件依次出示水果寶寶,幼兒初步感受兒歌。(引導幼兒學說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分析:在自然、輕鬆的課件欣賞氛圍中喚起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重點在於讓幼兒學說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通過藉助多媒體教學,教師逐一出示可愛的水果寶寶,並逐句來學習,讓幼兒對兒歌的句式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且,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還將各種水果擬人化。當可愛的、充滿卡通趣味的水果寶寶在大屏幕上款款而下的時候,孩子們個個激動極了。這時候,教師適時地引導孩子跟水果寶寶打招呼,並告訴幼兒說老師要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請水果寶寶上火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句兒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緊接着,我請幼兒也來用那句好聽的話邀請水果寶寶上火車。在這種輕鬆的遊戲情境中,孩子們邊玩邊學,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了每句兒歌。並且,在這環節的提問中,我採取個別和集體相結合的方式,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到個別幼兒,不會顧此失彼。

2.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兒歌

(1)教師按一定的節奏完整示範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提問:兒歌叫什麼名字?西瓜爺爺請了哪些水果寶寶去旅行呢?

(2)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a幼兒結合圖譜進行朗誦。b幼兒按節奏邊拍手邊朗誦兒歌。c幼兒運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兒歌。

分析:在前面一個環節幼兒已初步感知了兒歌,並學習了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因此,在這一環節完整學習兒歌就顯得輕鬆多了。況且有了多媒體的幫助,幼兒學習起來很輕鬆、很愉快。教師先是按節奏完整地示範朗誦,幼兒欣賞。接着,又藉助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然後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結合圖譜、按節奏朗誦、結合動作等)引導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先是有了形象直觀的看圖朗誦,然後過渡到結合動作朗誦,動靜交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3.引導幼兒分析詩歌句式,啓發幼兒想象,嘗試按原兒歌的句式換詞進行仿編

(1)引導幼兒分析兒歌句式:兒歌句子中哪些是一樣的,哪些不一樣?

(2)啓發幼兒擴散思維:還有哪些水果寶寶要去旅行?

(3)幼兒仿編,老師全面巡迴觀察。重點指導幼兒按原兒歌的句式,換詞進行仿編,提醒幼兒互相交流並按節奏朗誦。

(4)把幼兒仿編得較好的句子組合成一首完整的兒歌,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誦。

分析:嘗試仿編兒歌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先引導幼兒分析兒歌的句式,讓幼兒發現兒歌中相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子,爲仿編作鋪墊。接着讓幼兒說說:還有哪些水果寶寶也要去旅行?啓發幼兒大膽地想象。在這一環節中,老師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他們開動腦筋,紛紛表示要將自己知道的、喜歡的水果寶寶也邀請上火車去旅行。並且用了那句好聽的話,能與自己的好朋友大膽地分享自己仿編的句子。教師在全面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仿編情況很好,如有個小朋友說要請櫻桃寶寶上火車,她還馬上完整而流利地用了老師要求的句式來表達櫻桃櫻桃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而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只要稍加暗示,他們也可以完整地將自己仿編的句子朗誦出來,這時教師及時地表示肯定,可以使幼兒信心倍增。活動過程中教師更多以接納、尊重的態度去傾聽、鼓勵支持,將幼兒參與仿編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孩子們大膽想象,盡情盡興地進行仿編同時,教師多方創造條件,爲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與機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地給孩子創造了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4.活動結束

老師扮演西瓜爺爺,幼兒扮演水果寶寶,邊朗誦兒歌邊按順序上火車去旅行,整個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二、活動反思

1.情況分析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啓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

2.本節亮點

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

3.存在不足

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4.調整策略

一是我們會將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在語言區投放多種多樣的水果圖片,引導孩子繼續仿編。二是教師可以結合圖譜來幫助孩子分析兒歌的結構和句式,這樣比較形象直觀,比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