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教學目標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3、學習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1950年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和朝鮮人民浴血奮戰整整八年。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即將離開朝鮮回到祖國時,面對着許許多多送別的人們,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從心裏默默地說着一句話,那就是——(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2、師:一起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相機板書:志願軍 大娘、小金花、大嫂)

3、他們之間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人?(相機板書:不是親人)那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中去。

二、延伸情景,指導自學

(一)師指導學志願軍與大娘告別

一起看大屏幕,帶着這兩個問題進入自學。(出示課件1、大娘爲志願軍戰士做的哪些事讓你感動?2、在文中圈畫批註,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並讀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根據學習任務,自讀感悟:

2、讓我們一起走進志願軍和大娘告別的感人的場景中去。

預設回答:

送打糕

生:送打糕(板書)出示句子

師:從這件事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大娘對志願軍慈母般的關懷。

師:你是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體會出來的?

生:我是從 “帶着,頂着,冒着,穿過”等一系列動詞體會到的。

師:(課件標紅齊讀這一系列動詞)當時的朝鮮完全被敵機封鎖,到處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別說是上前沿陣地,連待在村子裏都十分危險,她竟然冒着生命危險去送打糕。請你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情況危急讀出來。指名讀

師:大娘年紀大了,但她還領着全村的婦女來送打糕。志願軍的人數很多,她們必須不分晝夜地做,而且在槍林彈雨中冒着生命危險,送到陣地上來,用自己的努力給予戰士們及時的支持和幫助。這是大娘對志願軍戰士慈母般的愛,誰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師:志願軍戰士“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關頭,朝鮮老媽媽帶着全村婦女冒着生命危險給志願軍戰士送來打糕,真是“ ”呀!學生接“雪中送炭”讀出志願軍對大娘的感激之情。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生:讓我們充滿感激地讀一讀,全班齊讀。

師:大娘爲志願軍戰士送去的不僅僅是打糕,而且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溫暖,送來的是打勝那次阻擊戰的精神武器,送來了朝鮮人民偉大的愛。

師:這就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理解大娘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出示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體會“唯一”

師:“唯一”是什麼意思?(獨一無二)

師:對大娘來說,小孫子是她唯一的親人,可是敵機來了,她不顧小孫子,先搶救傷員,傷員比她的小孫子還重要,在她心裏,傷員也是她的親人。指名讀

師:哪些動詞最能體現大娘對志願軍的深厚情誼?

生:“丟” “背”

大娘丟下了誰?背起了誰?

師:大娘丟下的是自己的小孫孫,她唯一的親人,背起的卻是一個與她沒有親緣關係的人,在危急時刻,她把生的希望給了志願軍,卻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的小孫孫。這一背一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朝鮮大娘的無限深情。指名飽含深情地讀。

師:難怪文中會說——生接:這比山還高……忘懷?

師:誰能把這句話改爲陳述句?

生: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不能忘懷。

師:那我們把文中這句話換成這句話好不好?

生:用陳述表達的感情不夠強烈。

師:我們一起把這種強烈的感情表達出來。生讀後,師總結(所以說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二)出示大娘的圖片

1、師:看,這就是當年《中國青年報》上登載的75歲的李大娘和戰士張喜武揮淚告別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就是這樣一位大娘,八年的時間,她像慈母一般的照顧、愛護志願軍,誰想深情地同大娘道別?

2、指名朗讀,(課件出示)

師:你的誦別含着深情。可是年邁的大娘怎麼忍心和親人分別,看到親愛的孩子馬上要離開她了,她一直爬着山坡,走啊,送啊,志願軍滿含熱淚地懇求她:

生再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爲了幫我們洗補衣服,你已經幾夜沒閤眼了……。

師:可是,大娘的腳步依然不捨停住,看着幾天幾夜沒有閤眼的大娘,我們的戰士只有心疼地一遍遍哀求她:

生再讀:你讀得真棒!讀書就應該這樣入情入境。不同的語氣,包含的都是真摯的情感。現在,你想怎樣對大娘誦別,就怎樣對大娘誦別。齊讀:

三、創造情景,引導發現

1、學到這裏,誰來幫老師總結一下,剛纔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生說,師補充)

(①自由品讀,抓住感動的事例。②圈畫批註,體會表達的情感。③思考交流,讀出包含的感情)

2、請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二、三自然段。

①、按要求自學。

②、分小組討論。

③、全班反饋討論。

預設回答:(1)救老王的動詞(看出小金花勇敢、機智)

“同志們傷心的…你怎麼落淚了呢?”(失去媽媽小金花沒有哭,可是與志願軍就要分別的時候,小金花卻落淚了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2)“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麼代價?)

3、指導朗讀

4、看看這三段結構上有沒有共同點?他們是怎樣表達感情的?

(首先,每個自然段都以祈使句開頭深情告別,飽含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其次,中間部分都是回憶往事,老中小三個朝鮮人民付出了關心幫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最後,每個自然段都以具有肯定語意的反問句抒情,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樣的邊敘事邊抒情叫做敘事與抒情相結合,你也可以在今後的習作中借鑑。

四、拓展情景,反饋調節

1、師:這三個朝鮮親人的故事就這樣學完了。我想問大家,難道只有這三個人願意爲志願軍付出代價嗎?(不是。它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的朝鮮個朝鮮人民。)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我們說他們不是親人,(板書)勝似親人。那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又爲朝鮮人民做了些什麼呢?

2、觀看圖片。

3.師:志願軍爲朝鮮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可以說:兩國人民用( )凝成了( )的情誼。兩國人民不是( )勝似( )。所以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纔會這樣難捨難分地傾訴——“再見了,親人!”登上了火車,仍戀戀不捨地呼喚着——“再見了,親人!”火車慢慢地啓動了,那聲音仍在天空迴盪着——“再見了,親人!”

4、而此時,朝鮮人民也會戀戀不捨地呼喊:(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再見了,親人。他們就這樣依依惜別,火車越去越遠,緩緩地駛向了遠方,他們會一次又一次從心底裏深情地呼喚着:“再見了,親人!”(老師學生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老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對親人多了一層瞭解,除了有血緣關係的人是親人,對關心過,幫助過我們的人也可以叫一聲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