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教材淺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預設目標

1、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讀懂課文,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進一步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教學實際,設定重點爲:1、“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2、李博士和臺灣青年在餘震中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難點爲:通過閱讀感悟,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靜心品味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情動作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方法,在四十分鐘裏,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課文朗讀、重情感感悟、重語言實踐,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時佈局】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認識重點字詞,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第二課時進行生字鞏固練習和課文延伸寫話練習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

一、提取生活體驗,引發情感積蓄

學生是有情感體驗的孩子,他們的體驗和感悟還處於自發的朦朧狀態怎樣激發他們潛在的情感,以利於理解課文內容及“生命橋”的深層含義呢?首先,在新課伊始,我就利用兩個小問題來引入“橋”:1、咱們班誰的鋼筆字寫得最漂亮?2、咱們班誰的朗讀最能打動人?這樣的問題簡單,實在,既讓學生潛在地意識到語文學習的特點,又讓學生理解“橋”的另一層含義——溝通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以引入“橋”也是生命的紐帶,輕鬆導入新課學習

在課文學習中,我還多次運用這種教學策略,如在創設了一個“有陽光,有花香的早晨”這樣一個情境時,引導學生想象:在這樣一個早晨,你會幹什麼?早鍛鍊,散步等都是學生日常所見的生活場景,可是課文裏的“小錢”卻靜靜地躺在牀上,這樣的解疑水到渠成,情感的體驗油然而生,引導學生說說:你周圍18歲的大哥哥在幹什麼?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小錢”的生命垂危,急需救助的客觀現實這樣的交流,有效地利用了語文課堂,既是語言交流的提升,也是情感體驗的深化,拉近了故事背景和學生生活的距離,降低了學習難度

二、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品讀感悟

課文描寫了兩個場景:“小錢”靜臥病牀等候骨髓移植;臺灣同胞冒着餘震危險抽取運送骨髓人間真情凸顯,兩岸骨肉真情感人至深在兩部分的品讀感悟中,我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首先,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着一種思維,承載着一種思想,蘊含着一種情感訓練語言,就是訓練思維,傳承思想,積累情感在第一場景的教學上,我採用了重點詞語導入的方式出示“凋零含苞綻放”,先讓學生讀一讀詞語,根據生活經驗說說詞語意思,再由表達“花——人”的意義引申,體會“小錢”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接着引導學生從“蒼白—紅潤”這對反義詞中,進一步體會病人的痛苦在引導學生理解“輾轉”這個詞時,讓學生說說:都找到了哪兒?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找到適合骨髓的不易,爲後面課文理解的情感體驗埋下伏筆,完成了情感傳遞

其次,在《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有着明確的目標:“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句,關心作品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所以在課文學習中,感受“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的無私形象,我主要通過出示“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運用“默讀”課文的方法,靜心閱讀,勾畫批註,從而形成個性感悟情感的表達是需要完整語句的,所以在這一環節的閱讀交流中,我還結合朗讀訓練,找出重點句子,感情朗讀,細說體會,多次出現“知道,骨髓可以使 ,可以使”,讓學生結合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凋零、含苞、綻放、蒼白、紅潤)填空,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以及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質,既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語言材料,又讓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最後,在課文中,我還採用了補充語言材料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奔波”的意思,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多種朗讀方式,深化語言理解

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在本課教學中,我嘗試用多種朗讀方式來達到“讀好課文”的目的

1、自由朗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在初讀中,只有讓學生充分自讀,主動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人物形象,才能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慾望

2、情感滲入,指導讀好重點句子在體會到“小錢”的生命危在旦夕時,指導學生用同情、關愛的語氣來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在臺灣同胞傾力救助時,指導學生用堅決、欽佩、感激的語氣來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在“小錢”得救時,兩岸同胞的博愛感天動地,指導學生用深情的語氣配樂讀“小錢得救了……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讀出神韻,才能加深體會

3、範讀引路,創設課文情境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背景,也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環境渲染法這一段優美的描寫,和“小錢靜靜躺在病牀上”形成對比,但又爲文中人物的美好情感的烘托埋下伏筆所以,我採用了教師範讀,通過教師舒緩的講述,既讓學生儘快走進課文學習,又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感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堂課中,我始終踐行“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的思想,爲學生打開學習語文的窗,讓學生浸潤於祖國語言文字的醇厚情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