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精選11篇)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精選11篇)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藉助重點詞句朗讀(背誦)第一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2、讀懂課文從湖面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寫出了捕魚的全過程。

3、研讀課文,從中感受漁人捕魚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受物寧人靜。

1、複習引入:又平又靜的湖面像一面大鏡子,裏面映出了哪些美麗的景物?隨機點擊屏幕出示畫面。

2、這是一幅又美又靜的畫面,請同學們選擇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話,讀一讀體會這種寧靜。

3、自由輕讀第一段,試着藉助重點詞句,把第一段背下來。

(二)研讀——領悟捕魚的情趣。

1、辨析“一抹”體會含義。

1)這些列隊的士兵在等待一個怎樣的命令?

2)“一抹”是什麼意思?“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3)課文爲什麼要用“一抹”,你學得“抹”好在哪裏?

4)交流:

——鸕鶿訓練有素

——似在鼓勵鸕鶿

——怕似驚動魚羣

——漁人享受寧靜

2、研讀“一抹”領略捕魚樂趣。

1)研讀2—4段,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紋和浪花跳躍”

——抹出了“魚”

——抹出了“漁人的忙碌”

3)合上課本想象:這一抹還會抹出什麼來?

4)表情朗讀2-4自然段。

(三)體味——提升靜謐意境

1、個別讀5、6、7自然段,聽了有什麼感受?

2、這裏爲什麼用“恢復”?

3、研讀: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這時又是一種的靜?

4、你能把這種靜讀出來嗎?

5、課堂小結。這一節課我們抓住一抹一詞,研讀了課文,一起享受了漁人的忙碌和喜悅,並讀懂了從鸕鶿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隊回去,使美麗的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而且這種動和靜的景象都充滿了美的情趣。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瞭解湖面的景色以及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的情景,體會湖面景色的美麗。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及其表達的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瞭解湖面的景色及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的情景,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掛圖或投影片、生字生詞卡片、抄寫“思考·練習”3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第八課《火燒雲》。

1.聽寫詞語。

霞光 乘涼 模糊 廟門 笑盈盈 金燦燦 茄子紫 揉眼睛

2.背誦《火燒雲》。

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鸕鶿)學習這篇課文,也要和學習《火燒雲》一樣,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三、檢查預習。

1.出示畫有鸕鶿外形的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說說鸕鶿的樣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導讀準“舷”“篙”“抹”“囊”“痕”等的音。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四、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大致瞭解內容。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講的?

2.討論。

(1)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事?(主要講鸕鶿捕魚的事。)

(2)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講鸕鶿捕魚這件事的?(是按捕魚前、捕魚、捕魚後的順序講的。)

(3)按照這樣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該怎麼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捕魚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段,講鸕鶿捕魚;第六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捕魚後。)

3.請三名學生分段朗讀。

五、學習第二段,理解鸕鶿是怎樣捕魚的。

1.學生默讀第二段,思考鸕鶿捕魚的特點。

2.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一個自然段是講鸕鶿捕魚的特點的?(第三自然段。)把這個自然段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注意提示學生說清鸕鶿有喉囊,捕到的魚在喉囊裏,漁人抓住它的脖子把魚擠出來。)

(2)從“漁人只要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鸕鶿就都捕着翅膀鑽進水裏去了”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麼?(漁人把竹篙一抹,就是命令鸕鶿下水捕魚。“只要……就……”說明鸕鶿對這個命令非常熟悉,鸕鶿已被漁人訓練得非常聽話。)

(3)想象一下,“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話具體說一說。(學生聯繫第三自然段具體說說,要點是:十來只鸕鶿捕了魚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不斷地擠魚,擠了魚又甩進水裏,甩進水裏的鸕鶿捕到了魚又跳上漁船。)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六、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要求讀得準確、流利、有感情。

2.做“思考·練習”3的“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掛出小黑板,請兩人上來填寫,其他學生在課本上填寫。

(2)糾正填錯的地方,再連起來讀一讀。

(3)體會填進去的詞語表達得準確、形象。(學生自由發言,能談幾個談幾個。)

二、再讀課文,理解湖面的變化。

1.啓發談話。

我們已經瞭解了漁人是怎樣利用鸕鶿捕魚的。鸕鶿捕魚前後,湖面的景物有什麼變化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再認真讀課文。

2.學生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1)鸕鶿捕魚前,湖面的景色怎樣?說說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平靜的湖面像一面鏡子”說明了什麼?(說明沒有風,湖面一點波紋也沒有。這是形容湖面非常平靜。)

(2)鸕鶿捕魚時,湖面的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說說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爲什麼會“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因爲每隻鸕鶿跳下水都會蕩起粼粼的波紋,濺起浪花,十來只鸕鶿同時跳下水,湖面上就蕩起無數圈的粼粼波紋,濺起無數浪花。)

(3)鸕鶿停止捕魚,湖面的景色怎樣?(湖面又恢復了平靜。)“只留下一條閃閃的水痕”說明了什麼?(說明湖面非常平靜,一點波紋也沒有,只是槳劃過的地方纔有一條水痕。)這句話和第一自然段的哪個句子是呼應的?(“平靜的湖面像一面鏡子”。)

三、朗讀全文,體會湖面的“靜——動——靜”與鸕鶿捕魚的聯繫。

四、指導背誦。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各人試背課文。

3.鼓勵學生當衆背誦。

五、複習生字詞。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討論:怎樣把這幾個生字寫對寫好。(特別注意,“抹”的右邊是“末”,上面一橫長,下面一橫稍短,不能寫成“未”;“囊”的筆畫很多,要寫得勻稱;“痕”的病字頭,不能寫成廣字頭。)

3.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抄寫兩遍。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預習《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七冊第21課《鸕鶿》是一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適宜於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課文。它描繪了一幅鸕鶿捕魚圖:在幽靜的環境裏,漁人指揮鸕鶿出沒在湖面捕魚。

二、教學目標

本文的教學目標有四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教學難點:理解湖面從平靜-躍動-平靜的過程及鸕鶿捕魚的關係。

四、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展示鸕鶿,簡介鸕鶿,揭示課題。

二、指導自讀。

1、那麼漁人是怎麼用鸕鶿捕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讀課文。

2、檢查交流:讀了課文,你瞭解了什麼?

三、默讀課文。

1、一面讀一面想,鸕鶿捕魚和湖面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並填表。

湖面的變化

鸕鶿的活動

漁人的活動

2、檢查交流,現在你們有什麼新的收穫?

3、那麼課文哪些部分寫捕魚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寫捕魚時?哪些部分寫捕魚後?

四、再讀課文。

1、現在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課文哪個部分,把這個部分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些。

2、現在請同學們來讀讀你所喜歡的課文段落。

五、研讀課文。

第一段

(1)誰也喜歡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我請一個同學來根據課文內容帶領同學們看圖。

(3)還有誰也喜歡這一自然段?那我們這些喜歡的同學一起來讀。

(4)那同學們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5)你們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悠然"是什麼意思?

(6)夕陽斜照,水平如鏡,多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來感受這分寧靜、這分溫馨。

第二段

(1)教師也很喜歡這部分內容,你們同意讓老師來讀讀這段內容嗎?我在讀的時候,你們可以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2)剛纔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3)書上是怎麼寫的?誰來讀讀。

1、辨析“一抹”,體會內涵意。

(1)這些列隊的士兵在等待一個怎樣的命令?這個命令是怎樣的?

(2)“一抹”是什麼意思?“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3)課文爲什麼要用“一抹”?你覺得用“一抹”好在哪裏?

(4)四人一組合作研究“課文爲什麼用‘一抹’”。

(5)交流研讀成果:

2、研讀“一抹”,領略捕魚樂。

(1)同學們對“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師相信好戲還在後頭,你想漁人這“輕輕一抹”,會抹出些什麼?請同學們讀課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討論研究。

(2)同桌合作學習第2至第4自然段,研讀“會抹出些什麼。”

(3)交流研讀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學們對漁人這“輕輕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豐富地體會到漁人捕魚的忙碌和喜悅。讓我們也一起來享受這種快樂,請大家一起讀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天空。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捕魚了……”,這時湖面又(生接:漸漸恢復了平靜)。

2是啊,湖面又恢復了平靜。(教師出示課件:捕魚後湖面平靜圖。並在圖上映出“湖面又恢復了平靜”,其中恢復爲不同色。)

3爲什麼要用“恢復”?對,湖面原來是平靜的,現在又像原來那樣平靜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復”。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用上“恢復”?(師邊說邊整理板書)

4但請再研究一下,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師在兩個“靜”間連線並設問)這時的靜是怎樣的靜?

5你能把這種忙碌之後的洋溢着幸福的靜的感覺讀出來嗎?

6師生品讀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結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能獨立認識本課“鸕鶿、垠、粼、章、舷、喉、吞”等11個生字;能正確書寫“鸕鶿、章、舷、喉、吞””等6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鸕鶿能幫助漁人捕魚的本領,體會漁民的漁家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初讀自學生字詞,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美;

(2)通過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體會作者在寫景狀物時寄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漁人的“悠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大家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有的甚至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樂趣,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江南的魚米之鄉去看看,認識一下江南水鄉那些特別的動物——鸕鶿。

鸕鶿對於我們北方的學生來說可能有些陌生,老師蒐集了一些鸕鶿的圖片,想不想看。

2、圖片出示鸕鶿,教師簡介鸕鶿的生活習性。

師:剛纔通過看圖片,我們也瞭解了一些鸕鶿的生活習性等等,那麼我們再看看我們的作者鄭振鐸是怎樣具體描寫鸕鶿的,我們先聽一遍錄音,在聽的過程當中老師提一個要求,邊聽邊總結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聽錄音)

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平靜的湖面上,鸕鶿敏捷地下水捕魚,漁人忙碌地擠着鸕鶿喉中的魚兒,漁人餵飽鸕鶿划船離去,湖面恢復了平靜。

師:聽了你們剛纔的介紹,老師的心裏好像浮現了三幅畫面,我們今天就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學習。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湖面平靜,鸕鶿等待命令,準備捕魚。

我們給這幅圖起個名字(夕陽圖)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湖面失去平靜,鸕鶿敏捷地捕魚,漁人忙碌地擠魚。

我們給這幅圖起個名字(捕魚圖)

(3)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

漁人撿小魚喂鸕鶿後,划着小船回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我們給這幅圖起個名字(漁舟唱晚圖)

三、欣賞作者對鸕鶿的描寫。

1、學習第一部分

師: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第一幅圖夕陽圖的美景,老師現在請一位同學當導遊帶着大家去寧靜的'湖面看看,誰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①這段話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夕陽、湖面、垂柳、稻田、漁船、漁人、鸕鶿)

②這一幅畫面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呢?

(寧靜、悠閒、平靜)

③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這份寧靜與悠閒

(1)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平靜的湖面像一面鏡子。

問: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做什麼。

(比喻、將湖面比作鏡子)

(2)岸邊幾棵垂柳,垂柳那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

垂柳不見擺動,稻天沒有綠浪,顯出寧靜。

(3)幾隻又窄又長的漁船浮在湖面上。

(浮字用得好:說明小船沒有划動,所以更顯出湖面風平浪靜。)

(4)近處的那隻船上,有個漁人正坐在船尾悠閒地吸着煙。

(從這句話中感受到悠閒)

悠然——悠閒的樣子。

因爲漁人在吸菸,沒有划動漁船。所以湖面很平靜,他坐在船上悠然的吸着煙,望着湖面,他顯然是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陶醉了,一切顯的那麼安靜。(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作者在這裏用了一個近處,再看前面作者的描寫,垂柳那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通着這些語句我們看出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由遠及近)

小結:這是作者寫作的一個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我們在寫作時也應該注意,可以從遠到近,近到遠,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者按照方位順序由東—南—西—北。

(5)十來只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b、在你的心中列隊的士兵是什麼樣子的?

(威武、神氣、整齊、訓練有素)

c、通過這句話,說明了鸕鶿是一隻什麼樣的水鳥?

d、這句話中“等待”與“湖面平靜”又有什麼關係?

(他站在船舷上,並沒有下水捕魚,說明湖面很平靜)

段落小結:這一段作者按照由遠——近,由景—人的順序描繪了夕陽、湖面、垂柳、稻田、漁船、漁人在悠閒地吸菸,鸕鶿在等待命令這樣一幅優美寧靜的夕陽圖。但是,隨着漁人的竹篙往船舷上一抹,平靜的湖面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2、學習第二部分

(1)自由讀課文,並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這時湖面的情況。

(熱鬧、歡騰、繁忙)

(2)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語句來表現湖面熱鬧的景象呢?

(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①用的動詞有哪兩個?(跳躍、蕩起)

②這時的湖面美嗎?有多美,想像一下,敘述出來?

③粼粼什麼意思?

④漁人的心情怎樣?

⑤湖面怎麼會產生這種變化?

(因爲漁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鑽進水裏去了,纔會產生這種變化。)

⑥“一抹”什麼意思?做一個動作?

說明了漁人對鸕鶿怎樣?

如果老師把它改成一敲、一打、一趕行不行?爲什麼?

(不行,這樣就體現不出漁人對鸕鶿的關愛,也會把鸕鶿嚇跑)

(3)過渡句:隨着鸕鶿在水中捕魚,湖面上就更熱鬧了,齊讀第三自然段,看看漁人是怎樣指揮鸕鶿捕魚的?

①作者抓住了漁人和鸕鶿的動作描寫,我們找出來。

鸕鶿:(鑽、撲、跳)

②通過這三個動詞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

(鸕鶿動作快、迅速、敏捷、乖巧、訓練有素、盡職盡責)

③鸕鶿跳上漁船做什麼來了?(送魚)

④從那句話可以看出來?(喉囊鼓鼓的)

⑤這句話說明了什麼?(鸕鶿是個捕魚高手)

⑥假如你是這隻鸕鶿,你此時想對漁人說些什麼呢?

漁人的動作:抓、擠、甩

通過這三個動詞的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

(漁人動作熟練,幹活利索,經驗豐富等)

小結:這些動詞用得非常的準確,寫出了鸕鶿捕魚時的動態,歡快活潑,也寫出了漁人從鸕鶿喉囊捕魚時的利索勁兒,湖面上鸕鶿在跳躍,漁人在忙碌,充滿了歡樂的氣氛。鸕鶿不斷的跳上漁船,漁人都快忙不過來了,作者的心情怎樣?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答)

閉上眼睛想象,你的頭腦中彷彿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過渡:鸕鶿捕了這麼多的魚,十分辛苦,那麼漁人又是怎樣犒勞這些爲他帶來收穫的功臣的呢?

3、學習第三部分

默讀第三部分,回答問題。

(一條條拋小魚給鸕鶿吃)

這時的湖面又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平靜)

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①岸上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天空。

(說明人們都開始做晚飯,時間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靜過渡)

②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了,讓它們停在船舷上。

(這時再也聽不到水鳥下水時發出的響聲,湖面上不會有波紋,浪花也不在跳躍了。)

③天色逐漸暗下來,湖面恢復了平靜,只留下一條閃閃的水痕。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起什麼作用?

(這一詞用得很貼切,點明瞭湖面原先是平靜的,現在也是平靜的,這種寫作手法叫前後呼應,希望我們在以後的寫作上也能運用上)

四、全文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文章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本文通過描繪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向我們展示了“夕陽圖”、“捕魚圖”、“漁舟唱晚圖”三幅畫面,表現了江南水鄉人們無憂無慮,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從而也使我們每個人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同學們我們就要告別這個小漁村了,你想對小漁村的人們說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夕陽圖——平靜

5、鸕鶿捕魚圖——熱鬧前後呼應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漁人在美麗幽靜的湖面上,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情趣。

2.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3.學習本課5個生字,8個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注意積累材料,要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瞭解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和積累材料的,即瞭解作者是怎樣觀察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

教學難點

瞭解鸕鶿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湖面的變化,以及湖面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鸕鶿嗎?(板書課題:鸕鶿)鸕鶿又名水老鴉、魚鷹,是以魚爲食的水鳥。在我國一些地方,有的漁民把它馴化,用來幫助捕魚。那麼漁人是怎樣在美麗幽靜的湖面上,指揮鸕鶿捕魚的呢?

二、教師範讀課文

1.思考:課文記敘了什麼內容?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即:課文記敘了漁人在美麗幽靜的湖面上,指揮鸕鶿捕魚的情景。

2.教師交待本文作者是鄭振鐸。

三、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

2.劃出不認識的生字。

3.藉助拼音字典,讀準字音,並想想下列字是用什麼方法記憶字形。

鸕鶿 抹 囊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投影出示下列詞語,學生認讀。

鸕鶿一望無垠船舷竹篙一抹喉囊水痕夕陽悠然甩進逐漸恢復

2.指導學生記住字形。

鸕鶿兩字都是左右結構,右半部都是鳥。

抹字的右半部上橫長下橫短。

囊字筆劃較多,教師引導記憶。

五、標出自然段序號(共七個自然段)

六、練習自讀課文,糾正讀音

七、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1.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2.湖面的氣氛有什麼變化?初步認識。

八、看書上的插圖

1.同學們,你們看站在船舷上的是什麼?鸕鶿,鸕鶿羽毛灰黑色、嘴扁而長。

2.你們看圖的近處,遠處還有什麼?柳樹、稻田、夕陽。

3.夕陽是什麼意思?傍晚的太陽。

4.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這幅美麗的圖畫。要求說話完整、連貫。

九、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同學自讀課文並討論

1.請你找出課文中描寫湖面的句子,想想湖面有什麼變化?

①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鏡子。(平靜)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不平靜)

③天色逐漸暗下去,湖面恢復了平靜,只留下一條閃閃的水痕。(恢復平靜)

2.根據湖面變化或按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的順序指導學生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捕魚前。

第二段(2~4自然段)捕魚時。

第三段(5~7自然段)捕魚後。

景物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思考:漁人在什麼地方捕魚?周圍的環境怎樣?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找關鍵詞句談體會。(漁人在平靜幽美的湖面上捕魚。)

①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想想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重點理解這句話。

什麼像一面鏡子?爲什麼這樣比喻?

把湖面平靜的樣子比作鏡子,因爲沒有什麼風,突出了湖面又平又靜的特點。

其次學生會談到柳樹、稻田、漁人、鸕鶿等,教師綜合:岸邊楊柳依依,遠處稻禾青青,幾隻窄長的漁船點綴在綠油油的湖面上。這是秀麗的水鄉景色,是漁人捕魚的良好環境。

②找出描寫漁人神態的句子,體會漁人的心情。

漁人坐在船尾,吸着煙顯出悠然自得的神態。

③找出描寫鸕鶿樣子的句子,體會比喻說明了什麼?

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嚴陣待命的樣子。

2.根據剛纔的理解,請同學談談這時湖面爲什麼這麼平靜?

①湖面平靜;②漁人悠閒;③鸕鶿像士兵。

3.指導學生用緩慢的語速朗讀這段。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看投影欣賞讀練習背誦。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二段

1.讀第2自然段,一抹是什麼意思?這裏爲什麼要用一抹?

竹篙在船上一擦,這是漁人的一個動作,打破湖面的平靜。這時鸕鶿接到衝鋒的命令,撲撲地鑽進水裏。

讀讀描寫湖面的句子,可以體會出以水動來襯托水下鸕鶿正在奮力捕魚的情景。

這時的湖面已不平靜了,那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2.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

找出描寫漁人和鸕鶿動作的詞語。體會詞語的意思。

漁人:抓住脖子,把魚擠出來,把它甩進水裏。(說明漁人動作乾脆、利索。)

鸕鶿:鑽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漁船。(說明鸕鶿捕魚動作敏捷、熟練。)

3.聯繫上下文想想: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忙不過來了,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一幅繁忙歡樂的畫面,體現出漁人與鸕鶿之間的默契,以及湖面的活躍氣氛。

4.看圖,用自己的話描繪這幅圖的內容。

5.指導學生用緊張高興的心情朗讀,體會湖面熱鬧景象。

6.練習背誦。

二、學習第三段

1.自讀思考:天色漸漸暗下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恢復是什麼意思?這裏爲什麼用恢復一詞?

恢復是變成原來的樣子,湖面又變得平靜了。漁人喂鸕鶿小魚,可以體會出繁忙緊張的勞動即將結束,漁人划船回去,所以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2.湖面留下一條閃閃的水痕,怎麼能說平靜呢?

3.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朗讀課文,讀出捕魚後喜悅而歸的心情。

4.練習背誦。

三、總結全文

《鸕鶿》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記敘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這是作者身邊的事物,他認真細緻地觀察,並積累了材料。希望同學們也要留心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積累更多的材料,寫出優秀的文章。

四、作業

1.練習朗讀、背誦課文。

2.在練習本上完成課後第3題。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創設情境,通過音樂(《春江花月夜》或《漁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漁人利用鸕鶿捕魚),讓學生領略江南水鄉的優美,體驗勞動的歡愉,從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強化“喉囊”的識記。

3、通過對圖的觀察,結合課文,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積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儀更佳)、掛圖(錄像剪輯更佳)、錄音機、音樂帶。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又回到平靜的過程與鸕鶿捕魚的關係,想像鸕鶿捕魚時的情景。

教學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理解課文;圖文結合,訓練想像能力。

第二課時:

鞏固生字詞,熟讀課文,體會背誦,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掛圖,欣賞江南水鄉寧靜的美。

1、出示掛圖,師邊描述邊引導觀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邊有______(3)湖的遠處有______

2、小結、揭題(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讀,學習課文,引導學生體驗湖面平靜──不平靜──恢復平靜的過程。

(一)師明確聽讀要求,配樂範讀。

思考:1.小湖寧靜優美的景色都寫在了課文的哪一段?

2.湖面從平靜──不平靜──恢復平靜是由什麼而引起的?

(二)檢查學生聽思效果

1、回答思考題1後,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現出湖面的寧靜、優美。

2、回答思考題2,討論,對應板書: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

(三)小結,導入學習第2~5自然段。

三、引導重點學習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魚時的歡騰。

1、聽一聽,答一答(指名生讀第2~3自然段):由於漁人趕鸕鶿下水捕魚,湖面一片______景象?

2、讀一讀,畫一畫(自由輕讀):這一片歡騰的景象是由漁人和鸕鶿的哪些行動而引起的?

3、填一填,品一品(書後練習3):體會動詞的作用。

4、聽一聽,想一想(配樂朗讀2~4自然段):想像“鸕鶿不斷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的情景?(組織學生說感受)

5、學一學,說一說(生默讀自學第5自然段):這段講了什麼?

6、齊讀第二段。

7、小結

四、學習第三段(第6~7自然段),感受江南水鄉重又恢復平靜的美。

1、配樂朗讀6~7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想像:

此時此刻,你彷彿看見了什麼,又彷彿聽到了什麼?

2、小議小結。

五、作業:

(一)填空:

1、從圖上看,湖上的_____、______、______,湖邊的_____,湖遠處的_____、_____等,表現出漁人捕魚前,這裏的___________。

2、從第三自然段中知道,漁人______、_____、_____,鸕鶿_____、_____、_____這些表現人物行動的詞,表現出捕魚時,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從課文中選擇兩個自然段背誦。

第二課時

一、鞏固生字詞。

二、指導背誦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各人試背課文。

3、鼓勵學生當衆背誦。

三、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方法

1、作者重點抓住了鸕鶿的哪些特點來觀察的?

2、鸕鶿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湖面的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四、小結

五、作業

1、聽寫(選擇文後詞和文中句)

2、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9.鸕鶿

捕魚前──→平靜

(漁人:抓、擠、甩)

捕魚時不平靜

(鸕鶿:鑽、撲、跳)

捕魚後──→恢復平靜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藉助重點詞句朗讀(背誦)第一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2、讀懂課文從湖面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寫出了捕魚的全過程。

3、研讀課文,從中感受漁人捕魚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受物寧人靜。

1、複習引入:又平又靜的湖面像一面大鏡子,裏面映出了哪些美麗的景物?隨機點擊屏幕出示畫面。

2、這是一幅又美又靜的畫面,請同學們選擇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話,讀一讀體會這種寧靜。

3、自由輕讀第一段,試着藉助重點詞句,把第一段背下來。

(二)研讀——領悟捕魚的情趣。

1、辨析“一抹”體會含義。

1)這些列隊的士兵在等待一個怎樣的命令?

2)“一抹”是什麼意思?“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3)課文爲什麼要用“一抹”,你學得“抹”好在哪裏?

4)交流:

——鸕鶿訓練有素

——似在鼓勵鸕鶿

——怕似驚動魚羣

——漁人享受寧靜

2、研讀“一抹”領略捕魚樂趣。

1)研讀2—4段,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紋和浪花跳躍”

——抹出了“魚”

——抹出了“漁人的忙碌”

3)合上課本想象:這一抹還會抹出什麼來?

4)表情朗讀2-4自然段。

(三)體味——提升靜謐意境

1、個別讀5、6、7自然段,聽了有什麼感受?

2、這裏爲什麼用“恢復”?

3、研讀: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這時又是一種的靜?

4、你能把這種靜讀出來嗎?

5、課堂。這一節課我們抓住一抹一詞,研讀了課文,一起享受了漁人的忙碌和喜悅,並讀懂了從鸕鶿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隊回去,使美麗的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而且這種動和靜的景象都充滿了美的情趣。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8

一、 複習導入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指板書,齊讀課題《鸕鶿》。

2、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湖面都發生哪些變化?

3、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平靜→不平靜→平靜

4、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湖面發生這種變化呢?這種變化會給我們帶來一幅怎樣的景象呢?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二、研讀第一段

1、 請同學們打開書聽課文第1自然段的錄音,邊聽邊思考第1自然段中描寫了哪些

景物,並用“﹏﹏”把描寫景物的詞劃出來。

2、 反饋並板書:湖面、垂柳、稻田、小漁船、漁人、鸕鶿。

3、 請你自己再來讀一讀第1自然段,看看從哪些詞可寫出湖面很平靜?

4、 針對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句子展開討論並研讀

⑴、課件出示: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A、自己認真地讀讀這句話,看看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B、爲什麼把湖面比作一面鏡子?湖面和鏡子有什麼相像的地方嗎?

C、你能讀出這種平靜的樣子來嗎?自己先來試試看

自由讀→指讀(請三四名學生)→齊讀

⑵、你還能找到其它句子也是寫出了湖面平靜嗎?

課件出示句子:近處的一隻小船上,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煙。

A、什麼叫“悠然”?

B、你能讀出悠然的樣子來嗎?

指讀(三四名)→樂意讀的同學一起來讀讀

⑶、再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出了平靜?

A、課件出示句子: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B、從哪裏看出平靜?你能讀出平靜來嗎?

5、 這一段作者把湖面寫得多麼地平靜啊,寫得多麼地美啊。老師給這段配上一段優美的音樂,同學們連起來把這段美美地讀一讀。

6、 有你特別喜歡的句子嗎?同桌互相讀一讀並把句子摘錄下來。

三、研讀第二段

1、 湖面是多麼的平靜啊,可忽然卻發生了變化。請大家默讀課文第2段,用“﹏﹏”劃出課文直接告訴我們湖面發生變化的句子。

2、 出示課件:湖面上蕩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⑴誰來讀讀這句話,看看哪個詞用得特別好?

⑵讀時我們能不能讀出跳躍的樣子來?

A、自由讀;B、女生讀;C、男生讀;

3、爲什麼湖面會發生這些變化的呢?

討論總結:鸕鶿在漁人的指揮下下水捕魚。板書:下水捕魚

4、課文又是怎樣描寫的呢?自己先來讀讀課文,再完成老師這裏的練習。

課件出示:漁人忽然( )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一( ),這些水鳥都撲撲地( )進水裏去了。

一隻鸕鶿( )出水面,( )着翅膀( )上漁船,喉囊鼓鼓的。

漁人一把( )住它的脖子,把吞進它喉囊的魚( )出來,又把它( )進水裏。

鸕鶿不斷地( )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

5、 指生口答。

6、 這些詞有什麼特點?

7、 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呢?

隨機教學並圍繞“一抹”展開教學:

⑴“一抹” 是什麼意思?“一擦”就是這樣嗎?(動作演示:重重地一擦)

⑵“一抹”就是輕輕地一擦,如果你是漁人,你會這樣一擦(動作:重擦)?還是這樣

一抹(動作演示:輕擦)?爲什麼?

⑶鸕鶿這“一抹”會抹出什麼?

8、 作者所寫的漁人也像你們一樣愛鸕鶿,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生接讀

9、 漁人爲什麼忙不過來了?

四、研讀第三段

1、是呀,漁人是多麼的忙啊,湖面是多麼的熱鬧啊,可岸上已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了天空。漁人——生接讀;鸕鶿——生接讀

2、這時湖面又怎樣?什麼叫“恢復”?爲什麼用恢復?恢復還可以跟哪些詞語搭配?

(健康、秩序、元氣、失地、原狀、名譽)你能用恢復說一句話嗎?

3、出示課件: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湖面上蕩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天色漸漸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是的,你看平靜時,生接讀——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不平靜時,生接讀——湖面上蕩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恢復平靜時,生接讀——天色漸漸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4、這一段你還有什麼問題嗎,組織解疑。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

1、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湖面從平靜變化到不平靜再變化到恢復平靜,原

來是鸕鶿下水捕魚帶來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了水鄉漁民的漁樂之情。

2、摘錄好詞、好段、好句。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3.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掌握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機,幻燈片,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

(二)學習生字新詞,掌握重點詞語。

(三)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水上捕魚能手,它的名字是“鸕鶿”。

出示鸕鶿的特寫幻燈片,使學生對鸕鶿有一個初步印象。

2.請同學們看書上第45頁的插圖,聽配樂錄音,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是怎樣指揮鸕鶿捕魚的。

(二)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表格幻燈片,請同學口答。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炊”字讀chu9,聲母是“ch”,翹舌音;

“舷”字讀xi2n,不讀xu2n;

“揀”字讀ji3n,不讀li4n。

3.注意字形,寫好漢字。

這篇課文的生字不多,但有些字還是不太好掌握。因此,指導學生寫字時,要提醒學生仔細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囊”字筆畫較多,可部首卻很簡單,只是“一”。寫這個字時要從上到下把每一部分看清楚。兩個“口”下面是三橫,不是兩橫,第19筆的“丿”不能漏掉,全字共22筆。

“垠”字左邊是“土”,這個字與“銀”字相近,因此記憶的時候可以記成把“銀行”的“銀”換偏旁,去掉“釒”換成“土”。

““喉”字的右邊不是“候”,中間沒有“丨”,不能多加一筆。

“抹”字是形聲字,左邊的“扌”表示意類,右邊的“末”表聲,寫的時候注意下橫要短。

4.查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解釋詞語,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查字典是解釋詞語的最簡單的方法,但有些詞語儘管字典上解釋得很詳細,可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因此,藉助課堂討論,調動同學們的生活積累理解詞義,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好辦法。

比如:“鸕鶿”是一種水鳥,生活中不常見,但也許有的同學見過鸕鶿的標本,或在電視中、圖片中見過。教師應該啓發這樣的同學大膽地講自己對鸕鶿的認識。

鸕鶿:一種捕食魚類的水鳥,也叫水老鴉,魚鷹。羽毛爲黑色,帶有紫色金屬光澤。嘴扁而長,上嘴尖端處有鉤,頜(h6)下有一個大喉囊,捕的魚就放在囊中。我國南方水鄉人經常馴養鸕鶿來幫助捕魚。

“竹篙”:就是撐船用的長竹竿。它和公園裏划船用的槳的作用是一樣的,但要長得多,而且是可以前後左右活動的,一篙下去就可以插到河底。

“嫋嫋”一詞是形容煙氣繚繞上升。課文中用來形容岸上的炊煙迴環旋轉,慢慢上升的樣子。

“悠然”:清閒、安逸的樣子。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一望無垠”:垠,界限、邊際。形容一眼望不到邊。“粼粼”:形容水、石等很明淨。

“平靜”:一般指心情、環境沒有不安和動盪。本文指環境。

5.出示幻燈片,區別字形,辨析詞義。

(1)區別形近字,然後組詞。

教師組織學生先討論字形,找出幻燈片中形近字的不同之處,再組詞。

抹(一抹) 喉(喉嚨) 炊(炊煙)

沫(泡沫) 猴(猴子) 飲(飲料)

痕(痕跡) 垠(一望無垠) 囊(喉囊)

狠(兇狠) 銀(銀行) 襄(襄樊)

(2)辨析詞義,區分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恢復(還原 復原)

悠然(悠閒 閒適 自在)

平靜(寧靜 安靜 無聲無息)

一望無垠(一望無際 一望無邊)

逐漸(漸漸 逐步 慢慢)

粼粼(清湛 清澈)

水痕(水跡)

反義詞:

悠然(忙碌 緊張)

粼粼(混濁)

柔光(強光)

平靜(動盪)

(二)瞭解課文內容,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與《火燒雲》一樣,同是寫景的文章,在段落結構上有相似之處。想一想,《火燒雲》的段落結構以火燒雲“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後”爲線索分爲三段,《鸕鶿》這篇課文也可以這樣考慮。可是同學們接觸這樣的課文還比較少,因此用這種方法分段可能有難度。

教師可以採用先了解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歸併自然段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請同學們認真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主要寫的是誰?做什麼?

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寫在平靜的湖面上,鸕鶿等待着漁人捕魚的命令;

第2自然段主要寫漁人驅趕鸕鶿下水;

第3自然段主要寫鸕鶿捕魚的情景;

第4自然段主要寫漁人收魚的繁忙景象;

第5自然段主要寫炊煙升起來了,漁人停止捕魚;

第6自然段主要寫漁人划船回去。

第7自然段主要寫湖面恢復平靜。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明白了,教師可以組織同學討論各自然段之間的關係,或者課文敘述的思路是怎樣的。

同學們可能會這樣分析:第一自然段講湖面平靜,漁人還沒有捕魚;第六、七自然段講漁人停止捕魚,湖面又恢復了平靜;中間幾個自然段則是捕魚時的忙碌景象。

教師要在同學們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啓發引導得出以下結論:

課文是按照“靜——動——靜”或“捕魚前——捕魚中——捕魚後”這樣的時間順序來敘述的。

同學們很快就能發現與《火燒雲》的結構真的是很相似,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文章分段,就不會太麻煩了。

瞭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文章結構,段意是比較容易概括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鸕鶿捕魚前湖面的平靜。

第二段(第2、 3、 4、 5自然段)寫鸕鶿捕魚,打破了湖面的平靜。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漁人歸去,湖面恢復了平靜。

(三)完成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從插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恬靜的畫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範讀課文,並動筆找一找、畫一畫課文中交待時間和表示天色變化的句子,然後談一談感受。

(①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②湖面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③岸上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天空。④天色漸漸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指導同學們談論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這四句話說明漁人捕魚的時間是傍晚。天色的變化是隨着夕陽漸漸落下去,夜幕即將降臨而逐漸暗下來。)

請同學們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課文中哪部分講的是這個內容。

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湖面→岸邊→遠處的幾隻小漁船→近處的一隻漁船→漁人→鸕鶿”這樣的順序觀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圖中的景物、人、鸕鶿各有什麼特點,然後綜合起來再思考:畫面上的重點是什麼?看後有什麼感覺?

(圖上畫的是小湖的景色。湖面平靜如鏡;岸邊垂柳成蔭,遮住金黃色的稻田;幾隻小漁船輕輕地浮飄在湖面上;近處一隻漁船,漁人坐在船尾悠閒地吸着煙,鸕鶿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這個畫面給人一種非常恬靜的感覺。)

(課文中第一段具體地描繪了這個內容。)

(二)學習第一段。

課文的插圖與第一段的內容緊密相聯,畫面給人寧靜、優美的感覺。請同學對照畫面默讀第一段,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幅畫面的。

(“夕陽”表明時間是傍晚。“沒有什麼風”,“平得像一面鏡子”,“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幾句話集中體現了小湖風平浪靜。“一望無垠的稻田”,勾劃出了江南魚米之鄉的自然風光,既寫出了稻田的廣闊,又襯托出環境的寧靜。“有個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煙”。表現了漁人捕魚前清閒安然的心境和對捕魚這一事有準備就緒,信心十足的精神風貌。“十來只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一排士兵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鶿也作好了準備,在靜候捕魚命令。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船“浮”着,人“坐”着,鸕鶿“站”着,說明此時的船、人、鸕鶿都處在靜態,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情景,與畫面的意境是相一致的。)

板書:湖面平靜

漁人悠閒

鸕鶿靜立

這一段文字形象地描寫了小湖環境的優美、漁人的悠閒、鸕鶿的靜立,這些相互映襯,與太陽快要落山的時間相聯繫,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的畫面。請問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畫面,把畫面寫得這樣美的呢?

(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由小湖到岸上,由遠處的幾隻漁船到近處的漁船、漁人、鸕鶿。)

這是捕魚前的一張靜態圖,緊接着捕魚開始了,一切都變得熱鬧、忙碌起來。

板書:捕魚前

(三)學習第二段。

捕魚開始了,湖面還是那麼平靜嗎?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四個自然段,其他同學畫一畫這一段中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動作,然後聯繫上下文想象“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一幅畫面?

(湖面已經失去了平靜,因爲漁人開始捕魚,“蕩起一圈圈波紋,浪花也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板書:失去平靜 蕩起 跳躍

(先講到漁人的動作有,“站”、“拿”、“抹”這些動作表現了漁人的熟練和輕捷。又講到鸕鶿的動作有,“鑽出”、“拍着”、“跳上”這些動作概括了所有鸕鶿出水的神態、動作,說明鸕鶿機靈、善於捕魚。接着又講到漁人的動作,“抓”、“擠”、“甩”,這一系列的動作嫺熟利落,說明漁人經驗豐富,對鸕鶿的馴養到位。)

板書:站 拿 抹

鑽出 鑽進 跳上

抓 擠 甩

指導朗讀,表示動作的詞要讀出重點,語速可稍微快一點,語氣是歡快的。多請幾位同學讀。

啓發學生想象,大膽發言。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啓發學生在說的基礎上,畫出一幅“捕魚圖”。

(十來只鸕鶿不斷地在船上跳上跳下;漁人也不斷地抓住鸕鶿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出來,又把鸕鶿甩進水裏,都快忙不過來了。)

在充分的討論、互相啓發後,同學們的腦海裏肯定已經出現了一幅生動、活潑、有趣的“捕魚圖”,或許還是活動的電視片呢!這樣的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板書:捕魚中

(四)學習第三段:

“天色漸漸暗下來”,湖面又怎麼樣了呢?請同學合上書,靜靜的聽配樂朗讀最後一段,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漁人捕魚之後歸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現在的湖面上與第一段一樣嗎?爲什麼?

(現在的湖面與第一段一樣的平靜,但已經沒有了漁船和鸕鶿,只有一條“水痕”。因爲捕魚結束了,漁船都回去了。)

板書:湖面 平靜 水痕

捕魚後

(五)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劃分爲三段,“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語言精美,巧妙地藉助景物描寫來暗示時間的變化,使我們從一篇課文中看到了三幅美麗的畫面,也使我們從靜到動再到靜的環境變遷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板書:靜 動 靜

(六)鞏固練習,完成課後作業。

1.在課堂練習本上,結合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2.利用幻燈片填空,練習背誦。

漁人只要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 ),鸕鶿就都( )着翅膀( )進水裏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 )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不多一會兒,就有鸕鶿( )水面,( )翅膀( )漁船,喉囊鼓鼓的。

漁人一把( )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 )了出來,又把它( )進水裏。

3.結合板書,試着背誦全文。

(七)作業。

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一、題揭導入

1.讀好課題。

①.課件呈現課題。

②教師: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寫得非常優美、非常生動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③指多名學生朗讀課題,再齊讀課題。注意!“鶿”是第二聲,不翹舌。

2.簡介鸕鶿。

①教師:鸕鶿是一種不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而且捕魚的本領特別高。大家看!這就是鸕鶿。

②.課件呈現多幅鸕鶿的照片。

③教師:鸕鶿捕到魚後,就會把魚吞進自己的喉囊。要是讓它繼續吞,那魚就吞到肚子裏去了。所以,鸕鶿捕魚前,漁人得用繩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魚後,再把繩子解開。大家看,這就是鸕鶿的喉囊。

④.課件呈現出鸕鶿喉囊的位置。

⑤教師範寫“喉囊”兩字,邊寫邊說明書寫要領。

⑥學生在書的插圖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練寫“喉囊”。

3.引入新課。

教師:課文對鸕鶿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閉上眼睛,由老師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二、通讀課文

1.教師範讀。

①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學生閉目欣賞。

②讀後促醒學生的語感:小湖的景色優美吧?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場面生動吧?

2.學生練讀。

①教師:帶着這些美好的感覺,像老師這樣,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②學生自讀,教師巡視。讀後檢查學生的朗讀。教師指名朗讀課文。共抽5位學生,分別朗讀→、↑、→↓、°、±”自然段。教師注意正音。例如:

▲這個地方沒讀好。不要緊,你可以請一位同學幫你讀。

▲這個詞語沒念準,請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沒念通,聽老師讀。

▲這個新詞念得非常準,咱們聽他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比較長,你能讀得這樣通順,可見你平時對朗讀是化了功夫的。咱們請他再念一遍。

▲整段話沒念錯一個字,真不簡單。

▲這樣長的一段話,能夠念得這樣通順,這樣連貫,可見你讀書的基本功是非常紮實的。

3.再讀感悟。

①教師:剛纔幾位同學的朗讀,對你們有些什麼啓發和幫助?(指名回答)

②教師:懂得了這些道理,咱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帶給你特別優美、特別生動的感覺。

③學生自由讀全文。

④讀後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選段朗讀。

①教師:讀了課文以後,同學們對課文的優美和生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學們的感受又都是與衆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覺最優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挑出來,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邊聽邊想,你最欣賞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讀。

②同桌互讀。

③教師:哪些同學想情不自禁、真心誠意地誇誇自己的同桌?(抽幾對同桌,一人讀,一人誇)

讀後教師小結:能受到別人的誇獎,當然是一件快樂的事兒。但是,你們往往不太清楚,真誠地誇獎別人,其實更能讓自己快樂。只要你留心體會,語文課上這樣的快樂是很多的。

三、揣摩思路

1.教師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最後一段)

2.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你能從這短短的17個字當中讀出多少東西來。學生解讀的結果可作如下推想:

(1)從“恢復”這個詞上可以看出,湖面原來是平靜的,後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2)從“漸漸”這個詞上可以看出,鸕鶿捕魚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3)聯繫課文前面的內容,不難發現,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是有關係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捕魚前 捕魚時 捕魚後

平 靜 不平靜 恢復平靜

4.齊讀最後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爲只有這樣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湖面開始是平靜的,後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四、課堂作業

認真抄寫下列詞語。抄幾遍由自己決定,難寫的可以多抄幾遍,(學生抄寫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

夕陽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無垠 波光粼粼 炊煙裊裊

第二課時

一、默寫新詞

1.看圖片默寫新詞。

用.課件呈現3幅圖片,每呈現一幅,學生寫出相應的新詞。

①根據第1幅的內容,可默寫“一望無垠”。默後反饋,瞭解學生默了哪個詞。

②根據第2幅的內容,可默寫“夕陽”、“柔光”、“波光粼粼”等詞語。默後反饋。

③根據第3幅的內容,可默寫“炊煙裊裊”。默後反饋。

2.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咱們通過一次又一次地讀,對小糊的優美、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生動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這節果,咱們繼續通過讀,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來細細地品味這些美好的感覺。

二、讀悟寫捕魚前的段落

1.自讀感悟。

①教師:自由輕聲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劃一劃、圈一圈,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靜和優美。

②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③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引導學生重點對下列詞句有所感悟:

▲第1句:湖面和鏡子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平、亮、清)

▲第2句:再讀讀這個“浮”字,看看還能品味出什麼感覺來?(輕、穩、平)

▲第3句:爲“悠然”換上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再來讀讀這句話。(悠閒、自由自在、舒服、無憂無慮、從容、輕鬆自如)大家看,輕鬆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風景,無憂無慮地吸着土煙,這種感覺、這種情景,就是“悠然”呀。

④在有所感悟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反覆讀好有關詞句。對學生的朗讀,可作如下調控:

▲你們聽老師讀。

▲這句話,誰能比他讀得更平靜、更優美?

▲讀開頭這句話,聲音要低一點,速度要慢一點,要給人以一種靜靜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覺。你再試一試。

▲“悠然”這句話,你可以搖頭晃腦、慢條斯理地讀,這樣讀起來纔有味兒。

⑤教師小節:其實,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甚至每一個字,都飄散着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美。你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這種感覺。

2.積累語言。

①教師:你們能不能不看書,把這段優美的文字讀出來。(學生試背)

②教師: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現在是怎麼背誦這段課文的。(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辦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點詞背;看着畫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閉眼想象畫面背。)

③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背誦課文。

④指名配樂背誦第1自然段。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 篇11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課文,重點學習1——5小段,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小段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漁人在什麼地方捕魚,周圍環境怎麼樣?從哪看出來的?把它畫出來,指名讀一讀,想想有什麼特點?

2、找出描寫漁人神態的句子,體會漁人的心情

漁人------悠然自得

3、找出描寫鸕鶿的句子,體會比喻說明了什麼?(嚴陣以待的樣子)

4、小結:這裏的坐與站、悠然的神態與列隊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裏的人、物、景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和諧而恬靜的畫面。

5、指導朗讀,要輕、柔、緩

(二)學習二——五小段

1、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捕魚過程漁人動作、神態鸕鶿動作湖面情況

捕魚之前

捕魚之中

捕魚之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

小結:這些動作表現漁人與鸕鶿之間配合默契,說明漁人對鸕鶿訓練有素。

2、根據表中內容思考:漁人——鸕鶿——湖面之間有什麼聯繫?

反覆朗讀課文內容,進行思考。

3、自己大聲朗讀,體會這一段與上一段相比,氣氛有什麼不同?

這一段動態的描寫,突出了湖面上活躍的氣氛,表現了勞動的緊張和歡樂。

4、指導朗讀

要活潑、有生氣、速度適當加快

(三)學習第六、七小段

1、自讀思考:“恢復”什麼意思?這裏爲什麼要用恢復這個詞。

2、指導讀,語調也要隨之變緩、變輕。

3、指名讀,評議

三、指名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求

完成本課相關訓練題。

二、教學過程

1、詞語搭配

(平靜 波光粼粼)的湖面 漸漸地(走遠 升起) 等待(回信)

(一圈圈 粼粼 )的波紋 悠然地(吸菸 散步) 鑽進(洞中)

(嫋嫋 )的炊煙 整齊地(行進 做操) (心情)平靜

2、用詞造句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例句:客人們都走了,小院裏恢復了平靜。

一望無垠——垠,邊際。一眼看不到盡頭。

例句: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一望無垠。

3、檢查背誦並默寫第一小段。

相互檢查——指名背誦——當堂默寫——交換檢查

4、佈置作業:完成課堂訓練

預習第四課

課後小結:初讀階段能夠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對於“喂鸕鶿吃小魚”歸上還是歸下的問題,沒有強求一致,而是請同學談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並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用清楚明白的語言表述看法,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層次安排瞭解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