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一隻貝》課文

四年級上冊《一隻貝》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一隻貝》

四年級上冊《一隻貝》課文

一隻貝,和別的貝一樣,長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鹹的,又有着風浪的壓力;貝嫩嫩的身子就藏在殼裏。殼的樣子很體面,漲潮的時候,總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頭。有一次,它們被送到海岸,當海水又嘩嘩地落潮了,便被永遠地留在沙灘,再沒有回去。螞蟻、蟲子立即圍攏過來,將它們的軟肉齧掉,空剩着兩個硬硬的殼。這殼上都曾經投影過太陽、月亮、星星,還有海上長虹的顏色,也都曾經顯示過浪花、旋渦和潮峯起伏的形狀。現在它們生命結束了!這光潔的殼上還留着色彩和線條。

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發現了好看的殼,撿起來,拿花絲線串着,系在脖頸上。人們說,這孩子多麼漂亮!這漂亮的貝殼!

但是,這隻貝沒有被孩子們撿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時候,就是一隻醜陋的貝。因爲有一顆石子鑽進了它的殼內,那是顆十分硬的石子,無論如何不能擠碎它,又帶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它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它失去了做貝的榮譽;但它默默的,它說不出來。

它被埋在沙裏。海水又漲潮了,潮又退了,它還在沙灘上,殼已經破爛,很不全了。

孩子們又來到沙灘上玩耍。他們玩膩了那些貝殼,又來尋找更漂亮的呢。誰發現了這一隻貝的兩片瓦礫似的殼,用腳踢飛了。但是,同時在踢開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閃光的東西,他們拿着去見大人。

“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顆大珍珠!”

“珍珠?這是哪兒來的呢?”

“這是石子鑽進貝里,貝用血和肉磨製成的。啊,那貝殼呢?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孩子們重新去沙灘尋找它,但沒有找到。

 【《一隻貝》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找出反映貝殼特點的語句,並品讀感悟。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品讀感悟重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主旨,獲得人生啓迪,使學生受到人文內涵的薰陶。

 教學重點:理解“一隻貝”所蘊含的抗爭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貝殼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貝殼。

2、你覺得這些貝殼怎樣?生談。

3、師:茫茫的大海中,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貝殼,可以說美麗的色彩和奇特的形狀是貝的榮譽,可當貝因爲某種原因而無法獲得這些榮譽時,他還能擁有什麼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賈平凹的《一隻貝》,去尋找答案。板書課題的同時對作者作一簡單介紹,特別提醒同學注意名字中“凹”字的讀音。

 二、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朗讀課文。老師提個小小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貝?

2、讓學生說說課文介紹了那兩種貝?[一種是美麗的貝,一種是醜陋的貝(或可憐的、可敬的貝)]。

3、小結:課文介紹的貝一種是美麗的,但這種美麗對貝而言,卻又是普通的,我們不妨稱他爲“普通貝”(板書)。另一種貝,課文的主角,大家認爲它是醜陋的、可憐的、可敬的。該稱他爲什麼呢?我們不妨借用一下課題,暫且稱之爲“一隻貝”吧。(板書)

 三、精讀品悟。

1、師:那麼這兩種貝有什麼不同之處呢?作者又是怎樣來向我們介紹它們的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能反映兩種貝特點的語句,細細品讀、感悟。在默讀時可以劃出自己有感悟的句子,並把你的體會簡要的寫在旁邊,以便一會兒你來彙報。

2、生默讀課文。

3、交流階段,

(一)首先交流“普通貝”所具有的特點。文中有這幾個句子能反映“普通貝”的特點:

(1)、這殼上都曾經投影過太陽、月亮、星星,還有海上長虹的顏色,也都曾經顯示過浪花、漩渦,和潮峯起伏的形狀;現在他們生命結束了!這光潔的殼上還留着這色彩和線條。(出示課件:貝殼圖片)

(引導學生聯繫“貝的榮譽”體會到他們的美麗來自於與海浪的搏擊,來自於大自然的賜予。)

(2)、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發現了好看的殼,撿起來,拿花絲線串着,系在脖項上。人都在說:這孩子多麼漂亮!這漂亮的貝殼! (結合學生的回答巧妙地聯繫到剛纔送出的貝殼項鍊,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創設理解課文的情景。)

(3)、他們玩膩了那些貝殼,又來尋找更漂亮的呢。

( “普通貝”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普通貝很美麗,但這種美麗還不足以讓人們珍藏他。)(這些漂亮的貝雖然能夠得到人們的欣賞,但那只是暫時的,它們也許有一天會被人們所厭倦)

有感情地讀好這些句子。

(二)其次交流“一隻貝”的特點。

1、師:文中對於一隻貝又作了什麼評價呢?

2、生找到中心句------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3、師:爲什麼這麼說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小孩與大人的對話,以及課文的結尾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心,感悟用細節突出中心的寫法。)

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樣再讀第3自然段,說說這段文字中的哪個詞一下子打動了你?再讀讀體會一下。

(2)生讀交流。讀詞語並說體會。

引導學生從“無論如何不能擠碎”想象“一隻貝”是如何與石子作抗爭,從“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想象用柔弱的肉擠石子是多麼無奈、痛苦。

師:讓我們一起來把這隻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聲音表現出來。

扣住“但他默默的。他說不出來。”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這僅是一隻可憐的貝,他想說什麼;如果是可敬的貝,他又會說什麼呢?針對文本空白點的拓展,能使學生更深入理解“一隻貝”的內心感受。

師:如果說貝的這種不屈於磨難的精神是一首詩,那麼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壯麗的詩篇;如果說是一首歌,那麼它一定最扣人心絃、感人肺腑,讓我們飽含着崇敬之情,再來讀讀貝與石子較量,與命運抗爭的語句吧!

孩子與大人的.對話,重點引導學生注意大人的兩句話。

“這是珍珠!多稀罕的一顆大珍珠!”(反映的是驚訝;)

“這是石子鑽進貝里,貝用血和肉磨製成的。啊,那貝殼呢?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流露的是敬佩。)

課文的結尾

(1)孩子們爲什麼要重新去沙灘尋找它?

它去了哪呢?和普通貝的結局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這隻貝他“磨製”成珍珠之後的不顯露,不張揚,更不叫賣,且最終竟至於選擇了恬靜地退隱。孩子們的尋而未見,更能激發起人對這隻貝的懷戀和敬意。)

(2)師:這隻貝的去向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它帶着人們對它的憐愛與敬佩悄無聲息的離去,留下是那顆光彩奪目,無比璀璨的珍珠,就讓我們帶着你的感情,你的理解,細細的體味那一隻貝吧!

4、指名讀課文。

  四、深層體悟,總結寫法

1、這篇文章採用了什麼寫法?(對比的寫法,)經歷的對比,色彩的對比,外形的對比,評價的對比,當然,更主要的是價值的對比。

我們通過多次讀文不難理解這篇短文的旨意。原來,作者是要借這隻貝(託物)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思(寄意)。那麼,他到底要表達什麼樣的思考呢?概而言之,就是生命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差異,首先取決於這隻貝異乎尋常的經歷。如果沒有小石子的鑽入,恐怕“一隻貝”不過仍是一隻貝,充其量是在衆多華麗的貝殼中增加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色而已。正因爲這隻貝生命中多了一份磨難,因而也便多了一份走向輝煌成就大我的機會。其次取決於對痛苦的態度。面對這份痛苦和磨難,是默默地忍受,吞噬它、消化它,並藉助它生成有用的新物,這決定了你是成爲價值昂貴的“珍珠”還是淪爲僅供裝飾的廉價貝殼。而這隻貝的可敬處正在於他對有棱角的硬石子的介入不怨、不棄,他認了,受了,忍了,並設法化育它,因而成全了自己,成全了石子,也成就了珍珠。就是他“磨製”成珍珠之後的不顯露,不張揚,更不叫賣,且最終竟至於選擇了恬靜地退隱。孩子們的尋而未見,更能激發起人對這隻貝的懷戀和敬意。)

2、師:如果你可以選擇,你想做哪種貝呢?

  五、引申拓展。

1、課件出示“一隻貝”所對應的人會遇到哪些不幸——可能是21歲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可能是被剝奪說話的功能;可能是身體徹底變形,可能是不會寫字,不會看書……

這一切是多麼殘酷,你們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真的遇到了這些,他會怎樣?我們和他相比是多麼的幸福。要是這一切不幸變成了現實,我們又該怎麼辦?要珍惜普通人的幸福,但當不幸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一個可敬的人。最後出示遭受如此不幸的人——斯蒂芬.霍金的圖片、名字,告訴學生,他遭受以上種種不幸,卻依然取得非凡成就,成爲與牛頓、愛因斯坦齊名的大科學家。

2、那麼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這節課你的收穫嗎?可以是你搜集到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你的肺腑之言。

3、生談。師:相信今天的學習讓你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爲準備了一篇課外閱讀,也是作家賈平凹的作品名叫《醜石》,希望你課後細細閱讀品味,它呀和本文一樣也會讓你有所思考。

4、師總結:今天這隻貝讓我們明白了很多: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珍惜現在的幸福,快樂的譜寫多彩的人生;但是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這就需要我們像這隻可敬的、偉大的貝一樣,勇敢的面對,做生活的強者。我們要時刻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迎來最光彩奪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