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則

三年級上冊語文《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於小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

三年級上冊語文《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則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爲“遇險”、“脫險”兩大部分。全文充滿童趣,語言生動,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了很好的憑藉,因此在指導學生時,我注意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抓住關鍵詞語來把握課文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人物對話,將自己的閱讀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表現出來。

一、找關鍵詞,創設情境,指導讀好人物對話

第一部分寫小稻秧被雜草拼命搶營養而氣得臉色蠟黃,當場病倒。我先引導學生從找出小稻秧處境危險的句子入手,再讓學生找出雜草行爲惡劣的詞語,採用邊讀邊思考來感受理解詞語。待孩子們完全明白“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詞義,再進行有效的朗讀來感悟雜草的蠻橫。在此基礎上再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孩子讀出雜草當時的氣勢洶洶和小稻秧的軟弱無助。

接着老師小結,孩子們不但瞭解了雜草和小稻秧當時的不同處境,還學會了一定的朗讀方法,那就是抓住關鍵詞和提示語去讀好不同人物的對話,這也爲下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以讀爲主,讀演結合,發揮評價指導作用。

有了第一部分的學習,我採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學習第二部分。首先是一邊默讀一邊思考並畫出不同人物對話的句子,同桌之間練習朗讀,在交流時進行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朗讀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分四人一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不但生動再現了課文描述的情節,還進一步地讓朗讀與適度表演結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深化了課文朗讀的層次,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2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進入三年級階段,隨着學生能力的增強,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讀第3、4自然段的時候,我通過示範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了。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覺更真切,學習效果增強了。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強調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並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

上完這篇課文,我最深的感受是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關鍵在於引導。首先讓孩子們帶着感興趣的問題去讀文,探究性的閱讀。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情緒,用讀、說、演、評等方法,加深內心感受和體驗,培養語感。在表演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感情投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當然,對這節課的不足我也深有體會: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太多,後面用時太少,前鬆後緊,以致於後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插圖沒有很好的利用,圖片與文本應融合在一起,但卻被我孤立的割開了。

3、讓學生表演時太零散了,沒有化零爲整。應該聯繫上下文讓學生表演,注意文本前後的聯貫性。

4、導學案使用不夠靈活,應注意與文本前後的聯貫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使評價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

一、反思整體設計

優點:

1、學生質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遇險”時,我讓學生先說自己上節課遇到的不懂的詞,學生紛紛說出了“氣勢洶洶”、“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學生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觸摸了文本,與文本的距離近了。

2、扮演解詞,走進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詞語,解決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用心體會課文,用身體表演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角色朗讀,再造文本。

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後,我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將學生置於朗讀的情境中,朗讀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語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脫險記》。

缺點:

1、德育滲透,不夠到位。

德育目標中第二個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我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較難,儘管自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但我覺得較空洞。

二、反思教學過程

優點:

導入環節能較好地與第一課時銜接,適時激勵學生又能引導學生較好地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精讀環節問題設計較精煉,能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導結環節檢測題很好地與本課教學重點對應,課後作業設計模式也受學生歡迎。

缺點:

導入環節的激勵語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都有效。改進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如果能經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我想學生定會喜歡你的語文課,因爲那時你已是一位充滿魅力的語文老師。

精讀環節有熱鬧的嫌疑,整個過程“動”的設計較多,有的學生可能因此當成看熱鬧而非真正的進入文本學習感悟。這就需要教師練就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還需有教育機智,及時解決問題,這並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煉自身。

三、反思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另闢解詞蹊徑,感受詞語意思。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詞語的理解是重點。課文中有一詞“警覺”,課前備課時我已注意到這一詞語,並想: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呢?講解詞語的意思,有些蒼白,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的年齡水平理解這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反覆斟酌後,我讓學生表演“警覺的擡頭”的動作,而且還設計了一個問題,採訪表演者:“如果你是雜草,此時你警覺的擡頭,內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麼心情?”通過一演一說,讓學生感受“警覺”的意思。

2、豐富評價語言,及時有效評價。

爲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之前我曾收集過課堂評價語,並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也許雒老師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這一策略,但我確實這麼做了,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體,有效促進教學。

我認爲製作的課件有使用價值,並且出示的時機也較合適。

缺點:

1、評價語雖豐富了,但還缺少自己的風格,有待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媒體課件製作不夠精美。自己的製作水平較低,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