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課後反思彙編

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課後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小稻秧脫險記》課後反思之一

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

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課後反思彙編

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一、積極質疑,自由感悟,表達獨特感受。

在教學時,我將本課的閱讀分爲三個層次:1、整體感知;2、讀通;3、讀好。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帶着問題讀書,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讀書、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畫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難點,也的確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藉助情境去啓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表演,輕鬆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又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二、以讀爲主,讀演結合,讓評價發揮指導作用。

在教學本科第二部分時,我採用了“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仍以讀爲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爲單位自編自演,爲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這樣“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採用多種形式,將練習與生活緊密聯繫。

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鬆的完成了造句練習。

設想都是美好的,在這節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使評價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小稻秧脫險記》課後反思之二

衆所周知,人們的語文能力是習得的,而語文能力的習得無一不是從感悟開始。通過對語言材料的反覆感悟,學生纔會從中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形成了良好的語文素質。

上《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我擯棄了煩瑣分析的套路,在“強化誦讀,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膽探索。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啓示。

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學生不時發出讚歎聲:師讀完後.同學們禁不住鼓起掌來

師:怎麼樣?

生:好!

師:請像老師一樣讀。

學生像老師一樣有感情地讀.老師不時地進行表揚

評:課文內容怎麼才能懂?反覆誦讀才能懂,所謂“披文以人情”。誦讀得充分,才能感悟得深切

師:讀到這裏,我想,“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肯定懂了。誰知道“氣勢洶洶”是什麼意思

(老師喊了幾位舉手的同學到前面來)

師:這幾位同學都懂了,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麼站

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笑聲

師:“你們要幹什麼?”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起來。

生:(*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剛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麼能交給你們呢?”

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幹什麼

生:他們應上前搶營養。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裏,快

“雜草們”一擁而上,搶起了營養。稻秧沒精打采地垂下了頭,下面的學生哈哈大笑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

師: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師: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

師:各位“雜草”請回去。 (笑聲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者巧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強調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並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