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聽後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聽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名師就是名師。每次聽名師的課,總感覺是一種全身心的享受。假期看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的《小稻秧脫險記》的錄像課,幾翻學習,幾經思索,感悟極多。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脫險記》聽後反思

於永正老師執教《小稻秧脫險記》時,處處設難鋪疑,時時點撥指引。於老師一笑一顰,學生亦步亦趨。小稻秧遇險脫險那扣人心絃的場景,噴霧器大夫如同天兵憑空出現的鏡頭,都成爲師生受教育的“點睛”之筆。師生在互動中惟妙惟肖地成功表演了小稻秧脫險,體驗了文本唯美的語言,領悟了現代科技的威力。

一、教者輕鬆,學者有趣。於老師的整個課堂中,始終充滿輕鬆的基調。於老師詼諧的教風,時時讓孩子們發出輕鬆的笑聲。似乎什麼問題,於老師都可以輕鬆解決。我們學名師的課,之所以不容易簡單的模仿到,我想主要是由於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不足以應對各種預料之外的問題。因此,我想,學名師,首先要學的是名師嚴謹、塌實、勤奮的工作態度。學生在整個課堂中,興趣盎然。如教學《小稻秧脫險記》,學生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詞語。於老師就激勵學生反覆的讀課文,再加上老師的.範讀,師生的表演,讓學生輕鬆的理解了詞語,也在反覆的讀課文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理解詞意不拘一格。於永正老師《小稻秧脫險記》中的詞語教學真可謂獨到。一是倡導自悟。對於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語的理解,不需要以詞解詞,而是讓學生在讀書和表演中感悟,學生悟得多少,與自己個體的悟性、讀書態度、觀察態度有關。二是有個過程。從不明白到明白一點,到明白了不少,再到明白了許多,直到最終都明白。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階梯,訓練紮紮實實。三是理解詞語方法多樣。以讀懂和演懂爲主,還有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收拾;聯繫不同的語境理解,如:“雜草紛紛倒下”和“清明時節雨紛紛”中兩個紛紛各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詞語理解法不僅學生有興趣,還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語感。

於老師“精彩絕倫”的表演,不僅吸引了聽課學生,也深深打動了我。當把目光聚焦於名師那精心巧妙的課堂設計,聚焦於他們的課堂評價語時,感受到的是激情背後的那種豐厚的底蘊,那種尊重生命、發展生命的崇高理念。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需要的素養是多方面的。於老師的課流暢自然,妙趣橫生,師生關係融洽親切,感覺聽於老師的課一點也不拘謹。師生表演時,學生有些舉足無措,不知如何下手,於老師適時點撥:“你們來幹什麼的?”……“營養在哪裏?到哪兒搶?”……“怎麼叫‘團團圍住’?能不能笑?”聽於老師的課真是舒服。大師的風采讓我深入領會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教學中我們總是抱怨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主動性不強,其實病根就在我們身上啊。如果我是一名學生,我一定樂意上於老師的課,做於老師的學生。所以,我想,教師只有走近學生,想學生所想,順學生所意,保留一顆童心,我們的課堂纔會少一些單調、古板,那樣學生纔不會學得被動與疲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