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古代寓言兩則大綱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古代寓言兩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古代寓言兩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古代寓言兩則

一、教學目標

本課用兩教時完成,教學目標確定爲:

1、 知識目標:

⑴ 學會七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3、情感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對事物不能墨守成規、迷信教條,應該遵守客觀事實。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三、教學難點

瞭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放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

二、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先學《矛與盾》:

教師範讀,領讀。使學生讀準字音,知道如何斷句停頓,讀出句子語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讀古文的經驗,同樣也適合初學文言文的學生。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還要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因此,老師的`範讀是十分關鍵的。)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然後,整體感知寓言大意,試着說一說: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個性化朗讀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成生活中活潑的語言。教師創操性的編加插圖,鼓勵學生嘗試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人物的個性朗讀,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躍了文言文課堂!)

三、讀通語句,對照註釋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

2、小組合作練習說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詞句。

3、全班交流質疑。教師重點指導難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導學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強調: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些,說法不必強求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4、把句子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先自己講,再指名講。評議:講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四、明確寓意,聯繫實際受到啓發

1、小組討論:

⑴ 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哪裏?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⑵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引導學生回憶、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讓事實說話,既檢驗了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進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體會。)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讀(分敘述人,賣矛與盾的人,觀看的人),體會寓言的情境。(教師沒有糾纏於字意詞性,支離破碎的讓學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終都是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有效品味語言,培養語感。)

2、練習背誦課文。(“熟讀成誦”,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達到“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讀寫生字。

六、板書設計

矛與盾

盾之堅:莫能陷譽? 弗能應

矛之利:無不陷事實求是 前後一致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簡述學習《矛與盾》的方法。

2、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那他又是怎樣買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課件

1、結合註釋,瞭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⑵ 本文講什麼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於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爲什麼”。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返回家裏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爲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麼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具體情況下應採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四、總結

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五、作業

準備一次古代寓言故事會。(講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六、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度 置 忘

鄭人 不得履

反歸取度 市罷

墨守成規

迷信教條

不遵守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