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後赤壁賦》導學案

高中語文《後赤壁賦》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一、學習目標

高中語文《後赤壁賦》導學案

1、認知目標

瞭解作品“以文爲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技能目標

通過誦讀培養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培養對精品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二、背景介紹

關於古代文體——賦 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最早見於荀子《賦篇》。在內容上大多是借物言志,藝術上重鋪排、重辭采、重音韻,富於形式美和音樂美。在發展史上,賦主要經歷了古賦、駢賦、律賦和文賦四個階段。其中,文賦是唐宋古文運動倡導秦漢古文、改革六朝駢體文的產物,始於唐而盛於宋,代表作如韓愈《進學解》、杜牧《阿房宮賦》、歐陽修《秋聲賦》、蘇軾《赤壁賦》等。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賦中主客問答和散體化的結構方式。

關於《赤壁賦》 本文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心情十分苦悶。同年,他先後兩次瀏覽黃州的赤壁磯,相繼寫下了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赤壁賦》記述了作者與朋友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爲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雖身處逆境卻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文章由遊起興,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行文流暢自如,是光照千古的名篇。

  三、預習練習

(一)加點的字注音

壬戌( ) 桂棹( ) 餘音嫋嫋( ) 幽壑( ) 嫠婦( )

愀然( ) 山川相繆( ) 舳艫千里( )( ) 旌旗( )糜鹿( )

釃酒( ) 橫槊( ) 漁樵( ) 扁舟( ) 匏樽( ) 枕藉( )

蜉蝣( )( ) 無盡藏( ) 狼籍( ) 窈窕( )( )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的通假情況並解釋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憑空、凌空 、乘)

2、舉酒屬客 (屬通囑,勸酒)

3、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繆通繚,盤繞)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後置)2、何爲其然也(賓語前置)

3、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動句)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 6、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況並釋義:

1、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

2、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用法)

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使動用法)

4、下江陵(名詞作動詞,攻下)

5、順流而東也(名詞作動詞,向東進發)

6、漁樵於江渚之上(名詞作動詞,捕魚砍柴)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七月既望(已經) 2、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3、倚歌而和之(依循)

4、山川相繆(盤繞) 5、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6、而卒莫消長也( 終究 )

7、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用 )

  四、質疑討論

1、課文第二段寫了客人哀婉的簫聲,從第三段即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1、赤壁的江山觸發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2、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3、要擺脫現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2、針對客人的回答,作者闡述了一種什麼道理?表現了他自己對人生的一種什麼態度?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闡述了變與不變得道理,具有辯證思想,表現作者超然獨立、不計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作者從水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得到了慰藉,精神得到了解脫,心情轉悲爲喜。

  五、遷移創新(時間:20分鐘 2010—11—17)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正襟危坐(端正) 危樓高千尺(高)

東望武昌(向東,名作狀) 順流而東(東下,名作動)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修飾) 而今安在哉(然而錶轉折)

舉匏樽以相屬(舉起) 舉世無雙(全)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 D )

A渺渺兮予懷(予懷:我的心) B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坐:端坐)

C蘇子愀然(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D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嫋嫋:鳥高飛的樣子)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A )

A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B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C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D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4、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B )

例句: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A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B 一狼當道,人立而啼

C 侶魚蝦而友糜鹿 D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5、選出下列句中與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項( D )

A 而今安在哉? B 何爲其然也?

C 微斯人,吾誰與歸? D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這兩句是互文)

A“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是“客”對人生短暫的感嘆。

B“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C蘇軾的《赤壁賦》有上下兩篇,本文是第一篇,另外一篇是《後赤壁賦》。

D“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意思是朗誦以明月爲題材的詩篇,吟唱以美人爲內容的文章。

7、名句填空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 。

(2)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

(3) ,而不知其所止, , 。

(4)桂棹兮蘭槳, 。渺渺兮予懷, 。

(5) ,如泣如訴;餘音嫋嫋, 。 , 。

(6) ,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7)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 ,則物於我皆無盡也。

(8) , 。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8 翻譯下列句子

(1)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

更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砍柴,以魚蝦爲伴,以麋鹿爲友。

(2) 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在天地之間寄託飛蟲一般短暫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顆穀粒。

(3)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應取用。

(4)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這聲音),能使潛藏在深淵裏的蛟龍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悲泣。

  六、閱讀拓展

蘇東坡突圍(節選)

我非常喜歡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前後讀過多少遍都記不清了,但每次總覺得語堂先生把蘇東坡在黃州的.境遇和心態寫得太理想了。語堂先生酷愛蘇東坡的黃州詩文,因此由詩文渲染開去,由酷愛渲染開去,渲染得通體風雅、聖潔。其實,就我所知,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悽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

這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孤獨無告,對於一個文化人,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那

闕著名的“卜算子”,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這種精神遭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

逝的古人。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於是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像蘇東坡這樣的靈魂竟然寂然無聲,那麼,遲早總會突然冒出一種宏大的奇蹟,讓這個世界大吃一驚。

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他在無情地剝除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成分曾爲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於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爲。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