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新課標語文二上:《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新課標語文二上:《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教學準備】

新課標語文二上:《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1.學生預習課文,劃出生字。收集臺灣風景名勝的資料。

2.課件準備:北國雪景風光及音樂片段。

3.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大家還記得“識字3”裏講臺灣島的三字經嗎?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是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可是由於各種原因,直到今天,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還很難和祖國大陸的親人團聚。今天,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就會更真切地體會到臺灣人民遠離祖國媽媽的心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3.課件出示“我會讀”:

臺灣省商店櫥窗指了指接着

講故事鋪着雪毯銀裝打雪仗

學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4.藉助遊戲,鞏固識字。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自編短文鞏固識字。

在省城長途汽車站的對面,有一家新開張的金店。金店的櫥窗裏擺放着一件件閃閃發光的金銀首飾樣品。金店地面上鋪着紅色的地毯。媽媽看到玻璃櫃裏的一條銀色的項鍊,便指着這條項鍊,問營業員多少錢。營業員拿出這條項鍊說:“8000元,不講價。”媽媽接過項鍊,覺得挺不錯,就買下了。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以上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復現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爲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看雪景,讀課文

1.出示中國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和臺灣的位置。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欣賞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

3.自由暢談:欣賞了北國冬日雪景,你想說些什麼?

4.假設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麼帶着對北京雪景的嚮往,再讀課文。

〔利用地圖和多媒體課件,聯繫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讓學生觀看北國冬日的雪景,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深地體會臺灣小朋友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四、指導寫字

1.教師在田字格里範寫“奇”。請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時應注意什麼。這時教師再邊寫邊提示筆順。學生在書上描一遍,臨一遍,在本子上寫兩個字。

2.範寫“指”字,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瞭解字形特點,再描紅、臨寫。

3.其餘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書寫。

  五、拓展活動

蒐集臺灣的有關資料,準備舉行“臺灣知識交流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延伸。鼓勵學生課下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或圖片,既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臺灣的瞭解。]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課件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進一步鞏固。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認爲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課文最後一句話,老師爲什麼要“深情”地說?老師心裏在想什麼?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增強自信心。]

3.教師朗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中表達的感情。

4.自由讀: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的夥伴聽。

5.展示讀: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讀給大家聽,說說喜歡的原因。

6.分小組讀,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師在各小組巡視,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臺灣的孩子們對到北京看雪的嚮往。

7.分角色朗讀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導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體會出“孩子們爭着問”的急切心情和老師對故鄉懷念的感情。

8.配樂朗讀。

〔閱讀教學應有層次性、目的性。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層層推進,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樂於讀書。在輕鬆愉快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完成課後“我會連”的練習

  四、拓展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臺灣的資料,貼在教室的牆壁上,學生在教室中自由閱讀,進一步加深對臺灣的瞭解。

2.給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到我們的學校來做客。

  《看雪》教學反思

教學完此課,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從設計到上課,應該說是按着自己的流程進行的,但仍有一些不當之處,通過與閆老師和同事們的交流,我頓時明白了很多。

一、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

爲了讓這節課的教學落實到“寫”上,我設計了抓住第九自然段中的兩句話進行,讓學生了解到本段是從寫景和人物活動兩方面來寫的,感悟其語言的優美。接下來進行了仿寫訓練,因爲在集體備課時,我與同事們交流時發現,如果只讓學生進行換詞訓練,覺得難度太大,就放棄了。我就範讀了一段,讓學生進行了練筆。結果,發現在課堂上,學生寫的也並不理想。

在評課時,與閆老師交流了這個問題,閆老師說到,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換詞進行仿說,這樣才能讓全班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聽閆老師這麼一說,我有點半信半疑,但還是在第四節的練習課上,讓學生試了試。結果,學生真能創造了奇蹟,學生說出把“雪毯”換出“金毯”,把“銀裝”換成“黃裝”。這時,我就想,有時是我們老師太不相信學生了,太低估學生的能力了。有時,需要我們老師放一放手,那樣我們的課堂就會呈現出別樣的精彩。

二、“凡學必習”要有目的

中式教育倡導要“凡學必習”。以往,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會花大量的時間在學習新的,卻忘記了“習舊”。如今,我們爲孩子補上了“習舊”一課,無論是習生字,還是習課文,在每位老師的每節課上都能看到。但不足之處在於,“習”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比如我在讓學生“習”《秋天到》《識字1》《秋天的圖畫》《秋天》等課文時,僅僅想到了要讓學生溫故所學的知識,並沒有想到要結合接下來的仿說。看來,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有目的性,“習”也不例外。

總之,在整節課上一些問題的處理不能遊刃有餘,顯得生硬,失去分寸。但我堅信,有名師的指點,有同行們的建議,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變得更有效,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