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說課稿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說課稿】

  教材分析: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說課稿

《魯班造傘》是本單元以“熱愛科學”爲主題的第二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傳說,這個故事內容淺顯,生動有趣,目的讓學生懂得遇事勤于思考,善於觀察是一個好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對故事性強的文章有很強的閱讀興趣。但是要他們透過故事本身去理解深刻的道理,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如何藉助這篇課文,幫助學生體會邊讀邊思的快樂,從而養成讀思結合的習慣,這也恰恰是我在教學時需要突破的地方。

 教學目標

通過這樣三維目標的確立,要讓學生在本節課中以教材爲藍本,以教師爲媒介,踏實基礎,提高能力,明晰道理。爲此我把識字書寫,默讀朗讀訓練,理解課文內容作爲教學重點。

而如何讓學生體會出魯班遇事勤于思考,善於觀察的好品質。我把此目標預設爲我教學的難點。

 教學策略:

1、結合生字特點指導學生多種方法識字學詞。

2、以讀代講,讀中思,讀中悟。

綜合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因勢而導,一舉多得

魯班,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暢所欲言,介紹課前自己蒐集的相關資料,儘管學生的介紹可能會有照本宣科的生硬感,但通過蒐集和交流的過程魯班的形象已經在學生心目中形成初步的表象。之後我順勢而導整合資料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課文當做資料與孩子們的交流融爲一體更貼近學生,讓學生在樂於讀資料的同時順勢學習了課文,並體會了詞語的意思。一個詞語的背後會蘊藏着很豐富的資源,例如學生介紹現在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等等這些都是魯班發明的。這麼多的工具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就是“許多”。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教給了學生用具體事例理解詞語的方法,爲中高年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讓學生對魯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適時我會這樣來擦燃學生的火花:(屏幕圖片配樂)無論是家庭用具,或是亭臺樓閣,甚至是世界聞名的偉大建築,都是工匠們用魯班發明的工具建造出來的呀!生再讀這段話,對魯班的敬佩之情自然會傾注其中!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力求通過“蒐集資料”“整合資料”“形象感知”這三個梯度實現學生“初識魯班”“瞭解魯班”“敬佩魯班”的情感昇華。從而達到整合信息,理解詞語,培養語感多種效果,可謂順應學情,順應文本,順應情感一舉多得。

  二、讀文識字,夯實基礎

識字教學是低年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但對於二年下的學生我有意識地將識字的`自主權下放給學生。預設了初讀識字、多樣識字、複習識字,指導寫字四個階段。

初讀識字階段,初讀課文初識生字詞,可以利用圈圈,畫畫,問問,查查,聯繫上下文猜猜,別人讀課文聽聽的方式初識本課生字。

多樣識字階段我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運用看圖識字、情境識字、隨文識字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識字。

看圖識字是一種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的識字方法,教學“亭子”一詞時,我會先出示圖片:同學們,你發現了嗎,亭字與那座亭子一樣都有尖尖的頂直直的柱子,這就是象形字,但是亭子是從下往上蓋的,可是亭字卻要從上向下寫,順勢教學了筆順和書寫。

每一個詞語和漢字都是有生命力的,在教學“西湖”一詞時,我這樣引導學生記憶:西湖有清清的湖水,四周有古老的建築,到了晚上一輪明月映照在湖中更是美輪美奐,這就是西湖的湖。這樣的識字方法使學生面對的不是孤立的生字而是有感情色彩的語境,可謂一字一畫面,一字知情感。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迴歸語境開展字詞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識字階段我將會認的詞語全部打在屏幕上,由我來複述課文內容,複述到哪個詞,學生就大聲讀出詞語。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回顧了課文的內容,複習了詞語,鞏固了生字。

在指導寫字過程中我重點教學了“匠”字。認識了三框偏旁,教學筆順,指導書寫。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寫字能力,但還處於不穩定階段,仍需要教師的關注,所以我通過自主觀察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合作交流來分享學生的記字方法,通過獨立書寫來養成學生的書寫習慣,通過評價反饋達到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而真正提高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實效性。

三、品讀理解,明晰道理

這節課,在突破魯班勤于思考這個教學難點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獲得讀的能力。

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

默讀並思考魯班爲什麼想要造傘?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採用導讀,創設了情境:晴天的西湖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雨天的西湖山青水綠,更加迷人了。是啊,雨中的西湖,煙雨朦朧煙霧繚繞就好像是瑤池一般仿若仙境,這麼美的雨中西湖,你想去走走看看嗎?(要是在雨天也能遊西湖多好哇!)此時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入情入境地讀,讀出了想要雨中游西湖迫切的心情,而這句話也正是魯班想要發明雨具的原因。

所有的思維都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課文中魯班和妹妹的對話正展現出了魯班造傘的思維過程。我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予以關注。

這層層深入的讀讓一個遇到問題反覆思考的魯班形象映在同學的心中。我適時出現這樣一個句子。“魯班是一個( )的人。”以此引導學生理解魯班勤于思考的品質,從而突破了難點,順勢板書。

學生在自讀、默讀、導讀、分角色讀這不同形式層層遞進的讀文中,達到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理解感悟,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

如何理解魯班善於觀察這一難點,我是通過看圖和品詞的方式來完成的。

課程標準中提出低年級學生要培養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進行閱讀的能力。我引導學生藉助主題圖說一說荷葉是什麼樣子的,和現在的傘有什麼相同之處。再通過抓住文中的“先……再……”這樣的關聯詞語把魯班造傘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抓住重點詞“反覆”“許多”繼而質疑,魯班能造出和荷葉這樣相似的雨具是因爲什麼呢?水到渠成中適時板書:樂於觀察。

此時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再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同一段文字,隨着課程的深入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文會帶着不一樣的心情,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是呀,魯班的著名是因爲他所有的發明都是思考,觀察,努力的結晶。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每一種思考都值得被尊重,每一個真理都等着你們發現的眼睛。(圖文結合音樂)

四、課文延伸,拓展移情

我認爲,一節語文課雖可進入尾聲,但這絕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它將爲學生開闢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追尋、研究、創造…… 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檢驗了地震的發生。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大發明改變了人們舊時的生活。愛迪生電燈的發明使人們在黑夜中找到了光亮。萊特兄弟飛機的發明讓世界拉近了距離。古今中外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每一次觀察都是一次發現,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進步,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成功。這樣的環節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成就了學生情感上一種氣象萬千的美麗。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分析與設計。我深知,語文教學的課堂是創造性的課堂,沒有歸一的模式和方法,只有深入挖掘的思考和對學生細心觀察的眼睛。所以我會本着“以學定教”的原則,尋找符合學生心理的最佳切入點,以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去完善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