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魯教版八年級下冊《心聲》第一課時教案「兩篇」大綱

魯教版八年級下冊《心聲》第一課時教案「兩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心聲》第一課時教案1

  教材分析:

魯教版八年級下冊《心聲》第一課時教案「兩篇」

《心聲》是發表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問題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衆多受教育者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

  教學目標

1.簡要複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3.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後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心聲”含義。

2.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說,側重引導他們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對人生,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讓我們一起走進小說《心聲》,去聽聽主人公的心聲。

  二、整體感知:

1.本篇小說,共換了幾個場景?

教室——樹林裏——教室——公開課上。

2.請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所發生的事情。

明確:

⑴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裏讀起課文,並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⑶第二天放學後,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⑷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並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3.請你根據這四個場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確:

情節結構:公開課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學→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聽讀課文)(終讀課文)

 三、作業佈置:

找出文中出現的`人物並對其進行分析。

  《心聲》第一課時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語言,瞭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聲”的深刻含義,聯繫生活實際,探討小說的現實意義。

  二、課時安排

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爲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並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義,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李京京的部分。

2、導入新課

  (二)正音聽讀

1、下列加下畫線的字該怎麼讀?(板書或以多媒體顯示,學生認讀後註上拼音)

捻(ni3n) 噗(pū) 蜷(qu2n) 簪(z1n)

眯縫(mīféng) 琅(l2ng)琅

嘟囔(dūnang) 抽噎(yē)

恍惚(hu3nghū) 抽泣(qì)

棱(léng)角分明

2、聽老師範讀1—17小節,要求同學聽準讀音,瞭解事情的起因,體會情感(李京京希望讀課文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細膩的心理活動對人物情感的真實展現)。

(1)範讀旨在從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教師在鑽研教材、把握課文特點的基礎上的範讀,可以發揮多重隱性教育功能,同時這樣面對面的互動是任何名人誦讀所替代不了的。

(2)故事的起因: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三)朗讀設疑

1、請學生分塊朗讀預習時自己較喜歡的部分,要求吐字清晰準確、誦讀聲情並茂。

2、設疑激趣:李京京爲什麼渴望朗讀課文?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能不能讀好課文呢?請聽讀的學生思考這三個問題,並準備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複述課文中的故事。

  (四)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聽讀前老師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啓發學生結合視讀法,養成圈點重要語段的習慣。

  (五)討論交流

1、京京爲什麼渴望朗讀課文?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能不能讀好課文呢?

明確:當李京京看到講義上印的《凡卡》時“他喜歡極了”,因爲凡卡使他想起鄉下跟爺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兒一塊兒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課後聽了趙小楨“軟綿綿、奶聲奶氣”的練習,更增強了他的信心。公開課上事先佈置好的趙小楨不敢舉手,別人更不敢舉手,只有李京京舉起了手。“程老師有點慌亂了”,在實在沒有人舉手的情況下,出於無奈,程老師只好叫李京京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經歷和同樣不幸命運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鳴。他讀得聲情並茂,“教室裏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感動了。

2、活動策略

此項活動意在引導學生把握小說情節,理清作者思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以李京京的身份作創造性的複述。也可以請兩個學生分別以李京京 和程老師的身份用第一人稱複述。複述時應緊緊圍繞李京京願望的產生與實現 和程老師情感態度的變化來進行。

3、深思探究

引導:嗓子沙啞的李京京爲什麼想讀而且一有機會就能讀得很感人,而聲音又脆又甜的趙小楨事先答應了讀,卻最終沒有勇氣在公開課上舉手,擔心自己讀不好?李京京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吐露了怎樣的“心聲”?

策略: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對事情的認知。

明確:

(1)李京京和趙小楨的區別在於,朗讀過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參與。(當然情感參與的前提並不限於相似的經歷,而應當是朗讀者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性閱讀。凡卡是個窮孩子,朗讀時要準確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讀成愛撒嬌的小姑娘的情感。)

(2)李京京的“心聲”:凡卡的故事喚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親情和友情,他渴望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4、默讀,感受李京京的情感律動,體味李京京的“心聲”。

  (六)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